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歸有光歸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漢族,蘇州府太倉州昆山縣(今江蘇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員、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1540年),歸有光中舉人,之后參加會試,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守御,作《御倭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歸有光六十歲時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稱“歸太仆”,留掌內(nèi)閣制敕房,參與編修《世宗實錄》。隆慶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1]。歸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后人稱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與唐順之、王慎中并稱為“嘉靖三大家”,又與胡友信齊名,世稱“歸、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本名:歸有光別稱:歸震川、歸太仆字號: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所處時代明朝民族族群明人出生地蘇州府太倉州昆山縣宣化里出生時間1507年1月6日去世時間1571年2月7日主要作品《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主要成就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官職南京太仆寺丞地位“嘉靖三大家”之一歸有光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507年1月6日)出生在蘇州府太倉州昆山縣(今江蘇昆山)宣化里一個日趨衰敗的大族之中。他八歲時,年僅二十五歲的母親就丟下三子兩女與世長辭,父親是個窮縣學生,家境急遽敗落。也許就是這種困境,迫使年幼的歸有光過早地懂得了人間憂難,開始奮發(fā)攻讀。歸有光自幼明悟絕人,九歲能成文章,十歲時就寫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論》,十一、二歲“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歲應(yīng)童子試,二十歲考了個第一名,補蘇州府學生員,同年到南京參加鄉(xiāng)試?!叭豕诒M通六經(jīng)、三史、大家之文”的歸有光,開始時對舉業(yè)滿懷信心,但他參加鄉(xiāng)試卻連連落第,五上南京,榜上無名,其間慘淡經(jīng)營,寒窗十五載。嘉靖十九年(1540年),三十五歲的歸有光參加南京鄉(xiāng)試,受到主考官張治的欣賞,把他視為國士,稱他是“賈(誼)、董(仲舒)再世”,將其拔為第二名舉人,期待歸有光能更進一尺,早日成為進士[3]。此時的歸有光已是縱觀三代兩漢之文,遍覽諸子百家,上自九經(jīng)二十一史,下至農(nóng)圃醫(yī)卜之屬無所不博。歸有光的古文和俞仲蔚的詩歌、張子賓的制藝被譽為“昆山三絕”。以歸有光的才學和聲望,考取進士應(yīng)是勝券在握了。在鄉(xiāng)試高中的同年冬天,歸有光雇上車馬日夜兼程北上,準備應(yīng)第二年的禮部會試。誰知這次會試竟是名落孫山。南下還鄉(xiāng)后,歸有光移居就近的嘉定安亭江上,開始了一邊讀書應(yīng)試,一邊談道講學的生涯。四方學士紛紛慕名而來,少時十幾人,多時百余人。歸有光的家境一直困貧,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維持生計。居安亭期間,王氏治田四十余畝,督僮奴墾荒,用牛車灌水,以所收米糧供全家及弟子之食,讓歸有光專心講學。歸有光縱論文史,談經(jīng)說道,一時間弟子滿門,海內(nèi)學者文士皆稱歸有光為震川先生。歸有光名揚海內(nèi),連恃才居傲的徐文長(徐渭)對歸有光也肅然起敬。一日,狀元出身的禮部侍郎諸大綬回鄉(xiāng)招請徐文長聚會??墒菑狞S昏一直等到深夜,徐文長才遲遲而來。問其緣由,說“避雨一士人家,見壁門懸‘歸有光今歐陽子也’,回翔雒讀,不能舍去,是以遲耳”。諸大綬命仆人取那軸歸有光的文章來,張燈快讀,相對嘆賞,至于達旦。然而,歸有光的命運卻是困蹇不堪。三年一次的會試,次次遠涉千里而去,一連八次都是落第而歸。其間四十三歲時,失去了最心愛的長子,時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勞任怨、與己分憂的妻子王氏。仕途的蹭蹬,把這位名揚海內(nèi)的古文家長期拋棄在荒江僻壤之上。加之失子喪妻的哀痛,使他的生活更加艱難。不過,坎坷的生活,倒也磨煉了歸有光深沉堅毅、不屈服于權(quán)勢與惡運的性格。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守御,并寫下《備倭事略》、《論御倭書》、《上總制書》等,分析敵情,條陳方略,向當局獻計獻策。后來他還寫下《昆山縣倭寇始末書》、《海上紀事十四首》等,流露了同仇敵愾的愛國情感。明代科舉場上舞弊之風甚盛,雖不重唐代的行卷之習,但是有宗師和大官僚的提攜是仕進的重要捷徑。歸有光久困場屋,對這一科舉內(nèi)幕應(yīng)是十分明了的。可是,他卻絕不從旁門邪道躋身仕途。鄉(xiāng)試中舉時的宗師張治對歸有光十分欣賞,他為歸有光后來三番五次不能中式深感惋惜,幾次“欲以舊誼招致之”,然歸有光“卒守正不一往”。歸有光屢不中式時,明穆宗尚未登位。穆宗身邊的一位寵幸的宦官慕歸有光之名,讓侄子拜歸有光為師,并幾次讓歸有光進京私謁自己,都被歸有光斷然拒絕。穆宗登位后,這位宦官權(quán)勢更大,歸有光仍然絕不與之往來。歸有光耿介正直、不事權(quán)貴的品格,表現(xiàn)在他整個人生的各個方面。在古文領(lǐng)域里,他始終堅持己見,不為群言所惑,敢于與當時統(tǒng)治文壇的“巨子”相抗爭。明代自開國之初的劉基、宋濂等留下一些好文章后,文壇上就開始彌漫起一股浮飾摹古的風氣。從永樂到成化的幾十年間,久居館閣的“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統(tǒng)領(lǐng)文壇,提倡昌明博大的文體,作文雍容華貴、平庸空泛,號稱“臺閣體”。于是有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起來反對“臺閣體”。他們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句摹字擬,以佶屈聱牙為高古。李、何七子致力于詩,散文并非所長,但是聲勢之盛,曾左右一世。到了嘉靖年間,李攀龍、王世貞等“后七子”又繼“前七子”而起,推波助瀾,變本加厲,摹古之風愈演愈烈。歸有光就是在這種散發(fā)著霉臭的摹古風氣中異軍突起的勇士,是一位敢于反抗潮流的正直文學家。王世貞和歸有光是同鄉(xiāng)人,比歸有光稍晚。但王世貞從二十二歲進士及第后,官運亨通,步步高升,官至南京刑部尚書,以雄才博學,領(lǐng)袖文壇。這時的歸有光,雖已頗有聲名,但畢竟還是一個身處窮鄉(xiāng)僻壤的布衣老儒。用錢謙益的話說,是一個“獨抱遺經(jīng)于荒江虛市之間”的“老舉子”。就是這樣一個鄉(xiāng)間窮儒生,竟然敢與不可一世的王世貞抗爭。歸有光在《項思堯文集序》中,批判王世貞的言辭十分激烈,其中說:“蓋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茍得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爭附和之,以詆排前人……文章至于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shù)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無乃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以倡導(dǎo)之歟?”歸有光公開把王世貞譏之為“妄庸巨子”,王世貞得知后甚為惱火,說:“妄誠有之,庸則未敢聞命?!睔w有光毫不客氣地回敬道:“唯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蓖跏镭懺谕砟晖耆淖兞藢w有光的看法,在為歸有光像寫的《歸太仆贊》序中說:“先生于古文詞,雖出之自史、漢,而大較折衷于昌黎、廬陵,當其所得,意沛如也。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超然當代名家矣,”贊云:“千載有公,繼韓、歐陽。余豈異趨,久而始傷?!彼诮o歸有光古文很高評價的同時,也道出了自己的“遲暮自悔”之情。歸有光用自己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終于使他的對手為之折服。歸有光雖然“八上公車而不遇”,但還是不愿甘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歸有光第九次參加會試時終于中了個三甲進士,這時他年已六十。滿腹詩文經(jīng)義,一心想為國出力的歸有光雖年已花甲,壯志依舊未衰。因為歸有光是三甲出身,不能授館職,只能到僻遠的長興當知縣。長興地處山區(qū),長期沒有知縣,大小事務(wù)都由胥吏把持,豪門大族勾結(jié)官府為非作歹,監(jiān)獄里關(guān)滿了無辜的百姓,盜賊公行,民間雞犬不寧。當時有人勸歸有光不要去上任,以待更換,但他卻毅然前往。他到長興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興辦學校,培養(yǎng)后進。第二件事是整治惡吏,平反冤獄。把無辜辦了死罪的三十余人省釋出獄,為無辜受誣入獄的一百零七人平了反,把魚肉百姓的惡吏和捕卒快手嚴加法辦。每次審判聽訟都讓婦女兒童環(huán)立案前,不用官話而用吳語審訊,以便百姓申訴。常常當堂決斷,而極少具獄。對已入獄者按律令給衣食。一重囚母死,歸有光準許他回家料理喪事后自己返回。那重囚料理完喪事后不聽旁人嗾使,竟然自己返回。歸有光一心想學習兩漢循吏,做廉潔剛正之官。上司之命若不便施行便擱置不辦,而“直行己意”,他公開在《長興縣編審告示》中宣布:“當職謬寄百里之命,止知奉朝廷法令,以撫養(yǎng)小民;不敢阿意上官,以求保薦,是非毀譽,置之度外,不恤也?!痹谥L興的短短兩年中,歸有光頗著政績,深受百姓擁戴,但是這卻召來豪強、大吏的不滿。隆慶二年(1568年),六十三歲的歸有光終因得罪豪強和上官,而被調(diào)任順德府(今河北邢臺)通判,管理馬政。按明制,“進士為令,無為遷倅”。所以歸有光的升遷實為重抑。對這一不公平的降職,歸有光非常憤慨,他曾氣憤地說:“號稱三輔近,不異湘水投?!辈⑦B上兩疏要求辭官,但被朝廷公卿扣壓不能上達。歸有光抵任后,筑土室一間,整日躲在其中,讀書自娛,以示不滿。歸有光雖然對遷升順德通判大為不滿,但一到任上卻還是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他利用馬政通判的清閑,廣閱史籍,采訪掌故,修了一部完備的《馬政志》。隆慶四年(1570年),歸有光到北京朝賀萬壽節(jié)。同年,受大學士高拱、趙貞吉推薦,升為南京太仆寺寺丞。后來又被首輔李春芳留在內(nèi)閣,掌內(nèi)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錄》,身列文學侍從之位。歸有光仕途晚達,十分興奮,期望自己能借機閱讀許多內(nèi)府秘藏,在學術(shù)上獲得更深的造詣。但終因勞累過度,在敕房任職僅一年,便身染重病,終于隆慶五年正月十三日(1571年2月7日)抱恨而逝,時年六十六歲。葬于昆山城東南門內(nèi)金潼里(今郵電局附近)。明代中葉,文壇上出現(xiàn)了前、后七子的復(fù)古運動,對掃除臺閣體的文風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間,已流為盲目尊古傾向。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其魁首實為歸有光。時王世貞為文壇宗師,聲勢煊赫,歸有光貶斥說:“蓋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茍得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爭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于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shù)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項思堯文集序》)。在詩論上,他也批判復(fù)古傾向說:“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擬剽竊,淫哇浮艷之為工,而不知其所為?!狈粗J為那種“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謠,憫時憂世之語,蓋大雅君子之所不廢者”(《沈次谷先生詩序》)。他的基本觀點是:以《史記》為代表的秦漢文章雖好,但唐宋間名文未嘗不佳,前、后七子標榜“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實則泥古成風,走入歧途。他主張“變秦漢為歐曾”,屬文時應(yīng)“出于意之所誠……非特求繪藻之工為文章。纚纚然觀美矜炫于世而已”(《答俞質(zhì)甫書》)。當時,王世貞聽到他批評自己“妄庸”后說:“妄則有之,庸則未敢聞命?!钡搅送砟?,王世貞也感到自己雕飾過甚,不及歸有光恬適自然。在《歸太仆贊序》中說:“先生于古文辭……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超然當名家矣。”還有人把歸有光與歐陽修比較,推崇他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對歸有光交口稱贊。散文特色歸有光反對擬古,多從形式著眼,并未達到內(nèi)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十之八九為經(jīng)解、題跋、議論、贈序、壽序、墓志、碑銘、祭文、行狀以及制義之作,其中有些作品表現(xiàn)了對當時政治的不滿,有些作品表現(xiàn)出對人民的同情,但也有不少作品內(nèi)容空洞,思想陳腐。在若干記敘、抒情散文中,能做到“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王錫爵《歸公墓志銘》)。歸有光的散文“家龍門而戶昌黎”,(錢謙益《新刊震川先生文集序》)博采唐宋諸家之長,繼承了唐宋古文運動的傳統(tǒng),同時又在唐宋古文運動的基礎(chǔ)上有所發(fā)展。他進一步擴大了散文的題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引進了嚴肅的“載道”之古文中來,使之更密切地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容易使文章寫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給人以清新之感。尤其是一些敘述家庭瑣事或親舊的生死聚散的短文,寫得樸素簡潔、悱惻動人,“使覽者惻然有隱”。其藝術(shù)特色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如代表作《項脊軒志》,以“百年老屋”項脊軒的幾經(jīng)興廢,穿插了對祖母、母親、妻子的回憶,并抒發(fā)了人亡物在、世事滄桑的感觸。所回憶者人各一事,均屬家庭瑣事,但極富有人情味。②注重細節(jié),刻繪生動。如《項脊軒志》寫景,發(fā)揚了唐宋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確非前后七子所及。③篇幅短小,言簡意賅。他的散文名作,如《項脊軒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記》、《女二二壙志》等,均未超過千字。《寒花葬志》為悼念夭殤小婢而作,全文共112字,但以兩個細節(jié)勾勒婢女形象,寫出庭闈人情,極為凝煉。④結(jié)構(gòu)精巧,波折多變。如《寶界山居記》由太湖風景寫到寶界山居,又對比唐代王維之輞川別墅,并對王維發(fā)了議論。《菊窗記》,從洪氏之居的地勢、風景寫到古人仲長統(tǒng)與陶淵明,夾敘夾議,跌宕多姿。歸有光的這些敘事散文,在當時一味摹古浮飾的散文園地中,就象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給人以美的享受,為散文的發(fā)展開辟了一片新的境界。他在《備倭事略》、《昆山縣倭寇始末書》、《蠲貸呈子》等文中,刻畫了倭寇入侵后昆山一帶“屋廬皆已焚毀,貲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間哭聲相聞”的慘狀。在《書張貞女死事》、《張貞女獄事》文中,揭露了惡霸橫行、吏治腐敗的現(xiàn)實。在《送恤刑會審獄囚文冊揭貼》、《九縣告示》、《乞休申文》等文中,表達了自己為民請命的心懷。在《可茶小傳》、《鹿野翁傳》等傳記文里,勾勒了一些普通人物的形象。在《己未會試雜記》、《壬戌紀行》等紀行文中,記載了當時一些民情世態(tài),這些作品,也還具有一定社會意義。太湖流域自古以來以富庶聞名,但伴隨著發(fā)展,太湖水旱災(zāi)情越來越嚴重,到了明朝,每三到七年就要發(fā)生一次水災(zāi)。歸有光居住在安亭時,對太湖地區(qū)的水利情況進行了研究,認為吳淞江是太湖入海的道路,只要拓寬吳淞江,解決吳淞江的淤塞問題,其他的水道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反對排泄太湖水,因為“夫水為民之害,亦為民之利,就使太湖干枯,于民豈為利哉!”他上書給當時的兵道、知府、知縣,闡述自己的治水主張。他還搜集當時相關(guān)的水利文獻,著《水利論前》《水利論后》等,撰成《三吳水利錄》四卷,是古代太湖水利研究的重要資料。歸有光富藏書。其父在成化初年,已筑書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名為“世美堂”。至歸有光時又多方尋購。夫人王氏,亦極喜藏書,聽說有零冊散編,則令女仆訪求,置書達數(shù)千卷。聲稱平生無它嗜,獨好書籍,以冶性情。藏書印有“世美堂印”、“世美堂瑯玡王氏珍玩”、“一往情深”、“魏國文正公二十二代女”等。編輯有《諸子匯函》,上自周代的鬻熊《鬻子》,下自當代的宋濂《龍門子》,共94家著作,是明末以前收錄子部書最多的一部叢書。歸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經(jīng)史子集各部,但是其主要成就則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歸有光死后,其子子寧曾輯其部分遺文,刻于昆山,詞句多有改竄,其孫歸昌世與錢謙益遍搜遺文,細加校勘,編為文集40卷,未能全刻。清康熙年間,曾孫歸莊又增益部分遺文,經(jīng)董正位等人襄助刻成《震川先生全集》,正集三十卷、別集十卷,共四十卷。內(nèi)收各種體裁之散文七百七十四篇、詩歌一百一十三首。今通行本為四部叢刊本《震川先生集》共四十卷,系據(jù)明常熟刊本影印。歸有光還著有《三吳水利錄》四卷、《易經(jīng)淵旨》、《諸子匯函》、《文章指南》等?!痘拭鹘?jīng)世文編》輯有《歸太仆文集》兩卷[23-24]。201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有《歸有光全集》。王世貞最初因為文學觀點與歸有光相左而討厭他,后來卻又不得不佩服他,認為歸有光可與韓愈、歐陽修相提并論[26]。他在《歸太仆贊》中稱:先生于古文詞,雖出之自史、漢,而大較折衷于昌黎(韓愈)、廬陵(歐陽修)。當其所得,意沛如也。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超然當名家矣。其晚達而終不得意,尤為識者所惜云。又作贊道:風行水上,渙為文章。當其風止,與水相忘。剪綴帖括,藻粉鋪張。江左以還,極于陳、梁。千載有公,繼韓、歐陽。余豈異趨?久而始傷。王錫爵在《歸公墓志銘》作銘說:秦、漢以來,作者百家。譬諸草木,大小畢華。或春以榮,或秋以葩。時則為之,匪前是夸。先生之文,六經(jīng)為質(zhì)。非似其貌,神理斯述。微言永嘆,皆諧呂律。匪籩匪簋,烝肴有飶。造次之間,周旋必儒。大雅未亡,請觀其書。張岱在《石匱書》中評價道:歸熙甫、湯義仍(湯顯祖)、徐文長(徐渭)、袁中郎(袁宏道),皆生當王(王世貞)、李(李夢陽)之世,故詩文崛起,欲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熙甫親見王弇州主盟文壇,聲華烜赫,奔走四海。熙甫一老舉子,獨抱遺經(jīng)于荒江虛市之間,樹牙頰相榰柱,不少下,其骨力何似!錢謙益在《列朝詩集·震川先生小傳》中評價歸有光的詩文說:熙甫為文,原本六經(jīng),而好太史公書,能得其風神脈理。其于八大家,自謂可肩隨歐(歐陽修)、曾(曾鞏),臨川(王安石)則不難抗行。其于詩,似無意求工,滔滔自運,要非流俗可及也。又在《題歸太仆文集》中稱贊道:如熙甫之《李羅村行狀》、《趙汝淵墓志》,雖韓、歐復(fù)生,何以過此?以熙甫追配唐、宋八大家,其于介甫、子繇,殆有過之無不及也。士生于斯世,尚能知宋、元大家之文,可以與兩漢同流,不為俗學所澌滅,熙甫之功,豈不偉哉!《明史·文苑傳》開篇介紹明代“文士”時提及歸有光說:歸有光頗后出,以司馬、歐陽自命,力排李、何、王、李……于是宗李、何、王、李者稍衰。王鳴盛在《鈍翁類稿序》中,從散文發(fā)展的角度評價了歸有光的貢獻:明自永、宣以下,尚臺閣體;化、治以下,尚偽秦、漢;天下無真文章者百數(shù)十年。震川歸氏起于吾郡,以妙遠不測之旨,發(fā)其淡宕不收之音,掃臺閣之膚庸,斥偽體之惡濁,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東道學體,又不相沿襲,蓋文之超絕者也。林則徐曾在嘉定歸有光祠題一聯(lián):儒術(shù)豈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12課《坐井觀天》(教學設(shè)計)二年級語文上冊同步高效課堂系列(統(tǒng)編版)
- 全國粵教清華版初中信息技術(shù)八年級下冊第1單元第5節(jié)《物聯(lián)網(wǎng)的控制》教學設(shè)計
- Module 10 Unit 2 I'm in New York now(教學設(shè)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下冊
- 港口儲油區(qū)為什么要安裝一對多接地狀態(tài)監(jiān)測儀
- 回收廢電池(教學設(shè)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北師大版
- 第9課 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 第1課時 教學設(shè)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小面積美發(fā)店裝飾施工方案
- 蘇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互聯(lián)網(wǎng)應(yīng)用中數(shù)據(jù)的構(gòu)成》教學設(shè)計
- 蘭州硅瀝青微封層施工方案
- 江漢兩層活動房施工方案
- 2024年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標準卷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園區(qū)智慧化評價導(dǎo)則
- 二級公立醫(yī)院績效考核三級手術(shù)目錄(2020版)
- 公共關(guān)系學完整教學課件
- 深圳地鐵三號線正線信號系統(tǒng)
- 高中化學競賽培訓計劃
- NUDD新獨難異失效模式預(yù)防檢查表
- 研發(fā)向善課程----綻放生命異彩
- Z3050型 搖臂鉆床使用說明書
- 加油站數(shù)質(zhì)量管理考核辦法版.doc
- 華文版四年級下冊全冊書法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