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地為話題的高三作文_第1頁
以土地為話題的高三作文_第2頁
以土地為話題的高三作文_第3頁
以土地為話題的高三作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和復制第第頁以土地為話題的高三作文土地是于我,一個曾非常想躲避如今又百般想依偎的話題。

小時候,誕生于偏遠的農村,整日里的混在泥土里,一如現(xiàn)在我的小丫丫一樣。甚至于連吃的飯里也混有選不盡的泥巴。有時一口咬下去,沙沙的散得滿口都是。由于缺衣少食,大部分時間都是,成天光著腳,踩過烈日炙烤得發(fā)燙的鋪滿亂石頭小山路,踩過大雨后泥濘深陷的紅泥巴土埂路,踩過冬日大雪封山后看不見的記憶中回家的路。一路的泥土,重重的裹著我的蹣跚行走的小腿。每天晚上洗腳時總也洗不潔凈。只有要逢場的前一天晚上,才更加認真的再洗一次。由于趕場會遇見許多的人,免得人家說咱家的孩子真邋遢。究竟孩子是父母的臉嘛。在街上看到住在鄉(xiāng)鎮(zhèn)上一些穿戴好看的人,由衷的一種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念頭涌上心頭。

是的,我是農夫的孩子,我的住址是土的不好開口的“某村某社”,不象街上的人是“哪條街多少號幾棟幾單元”的,聽這些次也很洋氣:直到現(xiàn)在我還對單元不理解,一聽到它,我就想起讀書時所說的單元測試的“單元”來。我們吃的東西只能是自己土地上種啥吃啥,他們想要吃的啥子東西都可以用錢買。我是農夫的孩子,所以一生下來,就猶如五臟六腑一樣,隨之而來的是分給我的人均一畝左右的責任田。雖然我還不能去經(jīng)營,只有靠父母代勞,那是他們哺育我的物質基礎。我就是這樣被國家撫養(yǎng)成人的,感謝我們喜愛的祖國分給我了一塊可以使用的土地,當然還有年復一年在這責任田里勞作的父母,沒有他們的勞作,責任田里不會特長莊稼。種莊稼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要耗盡你一生的心血。在那個產(chǎn)量不高的年月,每年收獲的糧食,除去上交給糧站的“公糧”外,自己所剩的或多或少,就全看那年的天了。我的印象中是每一年都青黃不接。所以每年,小麥和包谷是必需要種的,由于它們正是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成熟的,可以接濟一下倉庫里斷續(xù)的大米。記得那時,要走親戚的話,送的東西,就是幾碗親戚家斷糧幾個月的大米,款待親人也是煮加上雜糧的大米飯,否則一般不在那個季節(jié)去的。即使是收獲的冬季,也要節(jié)省,我最愛吃的是紅苕干飯中的紅苕了。

每年的熱天,我和媽媽是不愛吃面的,我唯獨對包谷情有獨鐘,直到現(xiàn)在仍舊非??釔郏合奶斓脑缟咸栠€沒有出來,母親就從地里掰回包谷,日盛時,就坐在家里把包谷米剝出來,再用磨子一推,由于包谷很嫩,不用加水就猶如調好的面一樣,再加上一些糖拌勻,用小勺一勺一勺的分進燒的正沸騰著的水里,煮個三起三落,就可以起鍋,裝在一個大盆子里涼著,當然最好吃的也是涼冷了的時候,湯也稠稠的,中午吃不完,還可以晚上再吃。我喜愛得不得了。記得在讀高中時,我們對高考都不抱多大盼望,即使考上了也沒有錢,即使高校讀出來也找不到工作,到頭來還不如趁早點回家中自己的責任田。校長就特殊對我們說,“要信任:‘一苗草,總有一顆露水養(yǎng)’”。莫非那些包谷和小麥就是上天賜予我們那個年月的露水嗎。我不知道。土地對農夫來說是怎樣的厚重,唯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懂的了。一首詩說的那樣“爺爺把自己埋在土地里,父親把自己埋在土地里”。怎么才能離得開土地呢?

讀書年月,看著村里的年輕人為了不將自己埋在土地里,離開學校就紛紛外出,天南海北的打工,年復一年,每年回家都處處講自己在外一年所見的異域風情,那些或真或假的勝利失敗、或虛或實的燈紅酒綠撥動著老狡猾實地在家種莊稼的人的心。于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成了我們的憧憬。記得同村的一個大齡小伙,外出兩年,聽說走遍半個中國,掙了不少錢,還把多年失修的土坯房子換成磚房,就這一點,足以讓鄉(xiāng)親另眼相看,膜拜萬分,還帶回一個年輕女子,回來也不事稼穡,逢場就趕,還進館子,一個十足城里生活過的形象。后來,不知道怎的,那個女人沒有住多久就走了,連個孩子也沒有給他生過。幾年下來,責任田荒蕪得幾乎不能重新開墾。所吃的蔬菜也靠在鄰家園子里去要。那開荒的艱苦是對幾年在外晃蕩的懲處——猶如咒語一般拴住身份為農夫的每個人——農夫怎能不做好自己的責任田?再后來要賬的人隔三差五的來,操著各種腔調問小伙家住哪。狡猾巴交的鄉(xiāng)親都大惑不解的如牧童遙指。

風靡一時的憧憬,使得不少人躍躍欲試地想躍出“農門”,當然也有許多人,他們通過多種途徑實實在在地跳出了“農門”。真真實切地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這是一種離開土地的生活。

雖然很想擺脫土地的束縛,但是在遷戶口的那一天,我突然有一種莫名的落空感——一失去了腳踏實地的厚重感——一種對土地的眷念。憧憬已久的這一天,我沒有一點興奮的心情。我不屬于土地了,我屬于什么呢?讀書期間,我屬于父親離家千里外出打工給我寄來的微薄的生活費,工作期間,我屬于每個月所發(fā)用于購買油煙柴米的工資——它們猶如土地一樣哺育著我的生命。我的土地呀,變成了一張放在小小衣袋里都顯得還小的銀行卡。雖然便利攜帶,但很簡單弄丟,遠不如那小時候那一畝望不到邊的土地真實而實在。

離家在外漂泊多年,想有一個立錐之地都得付出百般艱辛,不就是一塊土地嘛,我為什么要想主動放棄,又要竭力爭取呢?我不知道,只知道必需要爭取才行,否則我會夜宿街頭。

“萬能”的錢,可以用來買我想吃的許多東西:比如冬天可以買茄子和黃瓜,夏天可以買冬瓜和卷心菜,于是,春夏秋冬同呈一桌,夏天和冬天可以用空調驅除酷熱和寒冷,一年季節(jié)在家里,只反應在臺歷上。每天坐著人潮擁擠的公交車,即使水泥路面,也隔著半個車輪的高度,就這樣懸著,穿著套上襪子的皮鞋走在厚厚的水泥凝成的街面,遠離泥土,樓房越來越高,電梯莫非要把我們送到天上?我成了一片無根的浮萍,來路歷歷在目,去向卻一點不明。

離開土地,我們簡單失去本真,土地里長出的自然?的培育我們生命的大米,經(jīng)過加工就變成了有毒的大米,還有許多許多……,水不再清亮,天空不再蔚藍,空氣也不再純潔。當然人心也早已不純潔,看城里有些人,為利益無惡不作。留下無盡的骯臟,遠不是在土地上生活的人能想象得到的,與此同時,城市生態(tài)的自凈化功能還遠比農村差得多。簡潔的,比如城市的垃圾無一日不需要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辛勤打理,而農村根本不用擔憂這個。

前幾天在孩子大丫語文書上讀到選自郭寶林先生的《我在草原上追逐落日》中的一段文字“車輪追趕日輪,日輪在遠處山梁上喘息。車輪眼看就要追上,日輪卻又淘氣的跳到更遠的一道山梁上。我們究竟比夸父聰慧,于是干脆停下來,徒步走向一個小山包,用目光追趕落日?!弊x完我就忍不住笑了,大丫滿臉懷疑地問我笑什么?我就為我努力擺脫土地的結局有一種莫名的悲傷。

我們怎么能離得開土地呢?想起學過秦牧先生的《土地》中說的“多少勞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