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歷史等級考(高考)復習11 經濟全球化趨勢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15/wKhkGWXn6leARM2PAAKhnFzs1cg432.jpg)
![上海市高三歷史等級考(高考)復習11 經濟全球化趨勢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15/wKhkGWXn6leARM2PAAKhnFzs1cg4322.jpg)
![上海市高三歷史等級考(高考)復習11 經濟全球化趨勢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15/wKhkGWXn6leARM2PAAKhnFzs1cg4323.jpg)
![上海市高三歷史等級考(高考)復習11 經濟全球化趨勢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15/wKhkGWXn6leARM2PAAKhnFzs1cg4324.jpg)
![上海市高三歷史等級考(高考)復習11 經濟全球化趨勢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15/wKhkGWXn6leARM2PAAKhnFzs1cg43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11經濟全球化趨勢
【時政蒸點】
【熱點背景】
2022-09-07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創(chuàng)刊于1931年,是中國發(fā)行量最大的日報??v覽外國媒體每日報道
精選。
【材料原文摘引】
世界報業(yè)辛迪加網站9月5日發(fā)表題為《全球化的不可逆轉性》的文章,作者是波蘭前副總理、波蘭科茲明斯基大
學經濟學教授格熱戈日?科沃德科。文章稱,盡管自早期以來,全球化的面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但是經濟全球化是
不可逆轉的。在這段動蕩時期-以及由此所帶來的艱難的社會、文化、人口和技術調整之后,更大的開放性終將勝
出。
【深度解讀】
波蘭前副總理科沃德科文章: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
30多年前,冷戰(zhàn)結束,蘇聯(lián)集團國家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這使它們能夠參與全球經濟的其他部分。世界分為
三個部分-發(fā)達資本主義經濟體、中央計劃經濟和“第三世界”。這不是“歷史的終結”,卻是經濟和政治上的突
破,是當代全球化時代的開始。
如今,這個時代像許多人聲稱的那樣結束了嗎?
全球化消亡言之尚早
自早期以來,全球化的面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雖然經濟和政治全球化最初是齊頭并進的,但經濟全球化很快就
向前推進。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全球化的經濟,卻沒有一個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歐盟展示了擁有先進政策協(xié)調機制的
一體化經濟是什么樣子,但本應在全球范圍內這樣做的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
卻缺乏足夠的協(xié)調經濟政策的工具。
因此,政治和經濟全球化之間的分歧不僅在擴大,而且最近開始看起來像是一場沖突。在許多國家,對“全球
化”的政治反彈似乎將打破30年來的經濟一體化。
但表象可能具有欺騙性。
誠然,受新冠疫情以及烏克蘭沖突-它促使對俄羅斯采取嚴厲的經濟制裁-的影響,政治全球化正在倒退。這些
沖擊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混亂,它們阻礙了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與分配,阻礙了技術轉讓,考驗了國際金融安排,破
壞了多邊合作。
此外,公眾輿論越來越多地轉向反對全球化,許多人錯誤地將通脹加速和收入不平等加劇等趨勢歸咎于全球化。
這常常導致決策者避開實用主義,轉而支持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全球經濟開放的主要敵人。
但政治家、媒體評論員和經濟學家在預測全球化的消亡時卻過于倉促。事實上,經濟全球化只是暫時失去了勢
頭。盡管存在缺陷,全球化支持經濟增長,尤其是使跨境貿易成為可能,這令生產者能夠利用規(guī)模經濟。最近的沖
擊令全球供應鏈變得緊張,但并非令其走向毀滅。
同樣,跨境資本流動,包括組合投資和直接投資,通過使資源到達能夠發(fā)揮最大作用的地方而實現(xiàn)了效率。盡
管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正在影響這些流動,但世界的規(guī)模足以吸收流動性儲蓄。某個地方的資本盈余很快就會被用
于其他地方.
此外,盡管公眾明顯轉向反對全球化的情緒,但支持全球化的各種聯(lián)系-如旅游和體育-仍然活躍。盡管這些領
域面臨壓力,但人們對旅行和連通的持久渴望將持續(xù)促進需求和增長。
多極化將是未來趨勢
歸根結底,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在這段動蕩時期-以及由此所帶來的艱難的社會、文化、人口和技術調
整之后,更大的開放性終將勝出。然而,只要政治全球化無法跟上,這一進程就會受到阻礙。
世界目前正面臨分裂成不同集團的風險。經濟學人智庫預測,這些集團“將鞏固自己的地緣政治格局,并利用
經濟和軍事杠桿去爭取不與任何一方結盟的國家”。
但是,即使真的出現(xiàn)這種分裂,對抗也并非不可避免。不同集團可以和平競爭與合作,而無需訴諸“軍事杠桿”
(在任何情況下,如果經濟杠桿使用得當,軍事杠桿都會變得毫無用處)。關鍵是更有效的政治全球化形式。
在這方面,歐盟將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就中國而言,它應該抓住機會,增強自己的國際地位。
至于俄羅斯,它不應被排除在全球經濟交流之外。俄羅斯太大了,不容忽視,更不要說被“取消”了。與此同
時,非洲國家以及印度將在全球地緣政治游戲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這指向了未來政治全球化的一個不可避免的特征:多極化。如果即將舉行的峰會-從二十國集團峰會到聯(lián)合國氣
候變化會議-要想取得成功,參與者必須接受這樣一種局面,即一兩個大國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其他國家的日
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區(qū)域倡議-如《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等-也可以為經濟全球化提供政治框架。商業(yè)-經濟全球化的天然
盟友,因此也是政治去全球化的敵人-應該更加努力地支持這些進程。
目光短淺的政治可以凌駕于經濟實用主義之上的時間只有這么長。人類所面臨的一連串挑戰(zhàn)是可以管控的,但
只有開明的政治領導才能提供支持經濟全球化和實現(xiàn)社會與生態(tài)平衡所需的戰(zhàn)略愿景。
【高皆秘崩】
視角一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
(1)發(fā)展歷程
時期概況
開始追溯到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
工業(yè)革命后世界市場更加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fā)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
第二次世界大
易總協(xié)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戰(zhàn)后
世界經濟向體系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
70年代以來
動力量
跨國公司迅猛發(fā)展,它們通過把世界各國納入全新的國際生產分工
體系,使各國的生產活動密切聯(lián)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連成一
進入90年代
體。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
提高到新的水平
以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經濟全球
進入21世紀
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
(2)存在的問題:①增加了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失控的風險;②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大部分利潤流入西方
發(fā)達國家;③經濟危機的傳染性和破壞性增強;④發(fā)展中國家的環(huán)境問題突出;⑤加劇了全球范圍內文明和價值觀
念的沖突;⑥出現(xiàn)“逆全球化”現(xiàn)象(英國的脫歐公投,美國采取的貿易保護、控制移民等措施)
(3)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的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4)對策: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對策,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謀求發(fā)展
2.區(qū)域經濟集團化
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qū)域組織
歐洲聯(lián)盟
英國脫歐凸顯曲折性、復雜性
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組成,是由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組成的區(qū)
北美自由貿易區(qū)
域性經濟集團
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東南亞地區(qū)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
亞太地區(qū)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缺乏法律約束,具有松散性
視角二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
3.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fā)展
(1)全球治理:原有國際組織:聯(lián)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2)新的國際治理組織與機制:全球層面:1999年二十國集團(G20)
地區(qū)層面:①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②2009年金磚國家(BRICS);③2015年新開發(fā)銀行(NDB)
(3)中國方案: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①2013年“一帶一路”;②2014年,中國設立絲
路基金,為“一帶一路”建設給以資金支持;③2015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AIIB))
【預測演塘】
1.馬鈴薯與世界歷史
美國環(huán)境史學家麥克尼爾說:“馬鈴薯改變了世界歷史,……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劇烈的方式改變
了世界歷史!”
材料一
馬鈴薯的原產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敬獻給國王。1770年,法國農學家巴曼奇撰寫了
一篇有關馬鈴薯營養(yǎng)價值的論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關注,在宮廷宴中烹調了二十多道以馬鈴薯為原料的佳肴,
并致力于馬鈴薯的食用推廣。
——摘自《土豆的悲喜劇》
材料二
據三峽地區(qū)地方志記載“包谷(玉米)、洋芋(馬鈴薯)、紅薯三種作物,古書不載。乾嘉以來,漸產此物……
今則栽種遍野,農民之食,全恃此矣”(《奉節(jié)縣志》)?!捌渖钌娇嗪?,稻麥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
者,則以紅薯、洋芋代飯”(《宜都縣志》)。
材料三
20世紀20年代,美國發(fā)明馬鈴薯自動削皮機,薯片變成銷售量最大的零食。赫爾曼?萊(HermanLay)在美
國南部叫賣此機器,“樂事(Lay,s)”幾乎成為薯片的同義詞。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布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
“薯片”已經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志,薯片儼然成了美國“文化
帝國主義”的標簽。
——摘自《絲路小史》
問題:(20分)
(1)依據材料,指出三峽地區(qū)引種馬鈴薯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結合材料,概括馬鈴薯的推廣在哪些方面改變了世界歷史。(6分)
(3)結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麥克尼爾“馬鈴薯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觀點?(10分)
2.放眼世界的歷史進程,有助于我們加深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國及希臘、瑪雅人民族的神話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滅世的傳說,只是原因和過程不盡相
同。古代希伯來人和古代希臘人也有類似的洪水傳說,其源頭是蘇美爾神話。在蘇美爾人的泥版文書上,人們發(fā)現(xiàn)
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過史詩《①》被古代希伯來人繼承,并傳到古希臘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的洪水傳
說。中國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話傳說,但顯然與上述神話差異較大。
解編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在世界歷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歐洲的霸
權不僅在政治領域——以大殖民地帝國的形式表現(xiàn)得很明顯,而且在經濟和文化領域也表現(xiàn)得很明顯……到1914
年時,歐洲已稱霸全球。這是一個漫長過程的非凡頂峰,這一漫長過程從500年前葡萄牙船長開始沿非洲海岸摸索
前進時就開始了?,F(xiàn)在,隨著權力的史無前例的集中,歐亞大陸的一個半島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現(xiàn)代全球治理模式的框架形成,主要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發(fā)達國家的利益主導。這一框架歷經70多年
的發(fā)展與演變,由最初的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制度基礎,逐漸發(fā)展成發(fā)達國家主導的超主權經濟合作和治理決策機
制……這種治理機制,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一帶一路”合作機制通過其開放性、包
容性和共贏性的制度選擇,成為中國在國際經濟格局重塑的趨勢下,深度參與并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轉型的必由之路。
——摘自隋廣軍、查婷俊《全球經濟治理轉型:基于“一帶一路”建設的視角》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寫出①的名稱,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點?(4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國際格局的特點?結合所學簡要說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對國際格局演變
的影響?(6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發(fā)展所面臨的挑戰(zhàn)?有學者認為“一帶一路”合作倡
議“植根于歷史,更面向未來”,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該觀點的理解?(5分)
3.(20分)經濟的發(fā)展與演變
材料一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和瓦斯科?達?伽馬的這些航海壯舉,是自農業(yè)在幾千年前被緩慢發(fā)明以來世界
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將世界上兩個充滿活力和財富,卻沒有通航的地區(qū)連接起來。西班牙的航
行,則讓兩個曾有人居住,但遠隔萬里且互不知曉的世界發(fā)生了接觸。
【澳】杰弗里?布萊內《世界簡史》
新航路開辟示意圖(部分)
(I)依據材料一和上圖,分別寫出“葡萄牙人的航行”和“西班牙的航行”路線所對應的圖中序號?分析葡萄牙
和西班牙的航行給世界和歐洲帶來的影響。(6分)
材料二19世紀末以來,衡量一個國家工業(yè)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對現(xiàn)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氣和水力、
電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為這既表示一個國家利用各種無生命能源的技術能力,也表示了其經濟發(fā)展速
度。
1890~1913年歐洲各主要國家的能源消耗(相當于百萬噸煤)
年份國家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英國145171185195
德國71112158187
法國3647.95562.5
奧匈帝國19.7294049.4
俄國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編自【英】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2)根據上述表格,概括歐洲各主要國家能源消耗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后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主要通過運用預算政策刺激需求,實
現(xiàn)了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yè)"的經濟目標。70年代,出現(xiàn)生產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局面,各國政府紛紛調整
經濟政策,其共同點是加強市場調節(jié),縮小政府作用。
——摘編自李景治、林蘇主編《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3)依據材料三,概括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結合所學分析調整的原因。(3分)
材料四馬克思主義認為,全球化是由生產力發(fā)展而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規(guī)律,不可
逆轉。但近年來歐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了一股逆全球化浪潮,在經濟上表現(xiàn)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政
治上表現(xiàn)為右翼崛起,孤立主義和單邊主義上升。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激化;直接原因是全球化過程中受益群體和受損群體之間的對立;重要原因是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
家群體性崛起。
——何美琳《從馬克思主義視南分析當代世界逆全球化現(xiàn)象》
(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逆全球化”現(xiàn)象的認識。(5分)
4.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進入19世紀下半葉,第二次
工業(yè)革命實現(xiàn)了生產力新的躍升,除了商品貿易,跨國公司開始在世界范圍組織生產和銷售,各國經濟聯(lián)系愈加緊
密……馬克思、恩格斯的預言:“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tài)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
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p>
——摘編自人民日報任理軒《逆全球化違背時代潮流》
材料二
搖滾樂是一種充滿律動、充滿激情的,與傳統(tǒng)音樂表達形式不同的“另類”音樂形式。它在20世紀50年代的
美國一經產生,便受到青少年群體的熱捧,繼而風靡世界。原因不僅僅在于其音樂表達形式的新奇,更在于通過音
樂在消弭種族、文化隔閡等方面的努力。
——摘自趙凱倫《美國搖滾樂的興起與演變》
材料三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獲益者,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積累了巨額財富,而這些高額的財富妝益并未得到平均分配,
資本所有者、高技能勞動力是經濟全球化無可爭議的主要受益者。政府卻指責是經濟全球化剝奪了本國中下層民眾
的利益,在政府的煽動下,這些利益受損群體成為逆全球化的主要參與者。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是國際經
濟政治秩序的主要制定者和操縱者,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受制于這些國際規(guī)則,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然而,廣大發(fā)展
中國家仍然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得了一定的發(fā)展,并在客觀上推動了發(fā)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
——摘編自張端《逆全球化的實質與中國的對策》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闡述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如何使歷史“成為世界歷史”。(4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搖滾樂風靡世界所體現(xiàn)出的世界文化特征,舉例說明20世紀80年代后搖滾巨
星“通過音樂在消弭種族、文化隔閡等方面的努力”。(5分)
(3)根據材料三,指出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推行“逆全球化”的借口和本質,列舉1例''發(fā)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的事
件,并概述發(fā)展中國家面對'‘逆全球化”的應對之策。(6分)
參考答案
1.【答案】
15世紀末,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殖民者將馬鈴薯引種到中國;三峽地區(qū)環(huán)境惡劣(或地理、氣候條件
惡劣或地處深山苦寒)無法種植稻麥、玉米;農民以之代飯(任二,2分)o
(2)經濟領域:推動了農業(yè)發(fā)展,支撐人口增長。
社會生活領域:改變人類的飲食結構;豐富飲食文化。
國際關系領域:加速全球化進程;擴大了美國的文化軟實力(或文化影響力)。(任三,6分)
(3)水平1:能結合史料,基于唯物史觀對麥克尼爾觀點進行合理的解釋。(8—10分)
思路一:認同,從環(huán)境和物質(農業(yè)發(fā)展)關系的視角進行評價。能指出馬鈴薯培植和推廣受到地理環(huán)
境和物質生活需要的影響;馬鈴薯推廣是促成現(xiàn)代社會形成的重要因素;馬鈴薯推廣與各地經
濟文化聯(lián)系加強,世界由分散趨向一體的進程是一致的;馬鈴薯推廣折射出以西方(美國)主
導的世界市場和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形成等。(8—10分)
思路二:不認可,能結合史料,基于唯物史觀對麥克尼爾觀點進行批駁。能指出現(xiàn)代世界的形成是多種
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進一步指出真正改變世界的不是作為表征的馬鈴薯,而是造就馬鈴薯活
躍的各種現(xiàn)代因素,如新航路開辟、海外殖民擴張,工業(yè)革命等;或指出麥克尼爾作為美國的
環(huán)境史學家,從西方或美國視角,片面地擴大了馬鈴薯的作用,并結合材料加以反駁。(8-10
分)
思路三:不完全認可,綜合思路一和二。(8—10分)
水平2:能夠合材料,史論結合論述麥克尼爾觀點的合理性。(4—8分)
思路一:能依據材料,概括經濟、民生和國際關系等方面史實表達認同,邏輯清晰。
思路二:以促成工業(yè)化(或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具體史實,進行反駁,邏輯清晰。
水平3:只簡單表達自己觀點或者羅列史實。(1—3分)
【解析】
(1)由材料一“馬鈴薯的原產地在南美洲”并結合所學過的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史實可知,馬鈴薯是伴隨著新
航路的開辟由歐洲殖民者引種到中國的;由材料二“其深山苦寒之地……則以紅薯、洋芋代飯”可知三
峽地區(qū)環(huán)境惡劣無法種植稻麥等作物,本地農民只好種植紅薯洋芋等代飯。
(2)可以從對經濟領域比如帶動農業(yè)發(fā)展、社會生活領域比如改變飲食結構、國際關系領域比如加速全球化
等方面來回答,另外結合材料三“……通過……,'薯片’……成為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志”可知,美
國對馬鈴薯的推廣擴大了美國的文化軟實力。
(3)解答本題要先表達對這一觀點的看法,認同或者不認同或者不完全認同三種看法選擇其一,然后再基于
唯物史觀對其進行合理解釋,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2.【答案】(15分)
(1)《吉爾伽美什》。(1分)
特點:世界各文明之間有相似性;存在明顯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影響。(3分)
(2)特點:歐洲逐步稱霸全球,成為世界的中心。(2分)
演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2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格局從
以歐洲為中心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轉變。(2分)
(3)挑戰(zhàn):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發(fā)達經濟體需求萎縮、經濟復蘇乏力對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影響巨
大;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任答一點給2分,共3分)
理解:“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一方面是中國根據古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經驗提出的;另一方面著
眼于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fā)展的共同夢想。(2分)
【解析】
(1)第一小問名稱,據材料一“有類似的洪水傳說,其源頭是蘇美爾神話”說明蘇美爾流傳洪水神話,據所
學《吉爾伽美什》記載了洪水與方舟的傳說并被希伯來人繼承可知《吉爾伽美什》。第二小問特點,據
材料一“四大文明古國及希臘、瑪雅人民族的神話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滅世的傳說”分析可知
世界各文明之間有相似性;從材料一“原因和過程不盡相同”得出存在明顯多元性;由材料一“古代希
伯來人繼承,并傳到古希臘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的洪水傳說”可得出不同文明之間互相交流、
互相影響。
(2)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二“1763年至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說明歐
洲逐步稱霸全球,成為世界的中心。第二小問影響,據所學美國的參戰(zhàn)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始改
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懷格局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由所學二戰(zhàn)后
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政治、軍事強國,蘇聯(lián)軍事政治十分強大,擁有很高的威望,歐洲在二戰(zhàn)中
遭受致命打擊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格局從以歐洲為中心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轉變。
(3)第一小問挑戰(zhàn),據所學人類發(fā)展面臨的問題即可得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發(fā)達經濟體需求萎縮、
經濟復蘇乏力對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影響巨大;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第二小問理解,植根
于歷史,據所學兩條絲綢之路帶來中西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可知一方面是中國根據古絲綢之路留下的寶
貴經驗提出的;面向未來,據材料三“中國在國際經濟格局重塑的趨勢下,深度參與并推動全球經濟治
理轉型的必由之路”可分析另一方面著眼于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fā)展的共同夢想。
3.【答案】
(1)葡萄牙③;西班牙②。(2分)
影響: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tài),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推動了人口的遷移和動植物的大交
換,實現(xiàn)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歐洲出現(xiàn)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商業(yè)資產階級實力上升,資本主
義加速發(fā)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歐洲開始海上擴張和殖民掠奪。(4分)
(2)特點:總體上都有所增長(增加):在增長速度上呈現(xiàn)出不平衡性(或增長速度有快有慢)。(2分)
原因: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各國工業(yè)基礎不同、政策各異;各國工業(yè)化進程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
帶來能源消耗量的變化差異。(4分)
(3)調整:從強化國家干預經濟到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2分)
原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滯脹”現(xiàn)象。(1分)
(4)參考示例:“逆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發(fā)展過程中,歐美發(fā)達國家為緩解和轉移國內矛盾、維護其在全
球經濟的主導地位而做出的暫時性自我調整;全球化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各國相互聯(lián)系和
依存日益加深,因此雖然出現(xiàn)了“逆全球化”現(xiàn)象,但全球化進程是不可逆轉的;“逆全球
化”現(xiàn)象表明全球化推動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存在經濟風險和問題,需要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來
解決。(5分)
【解析】
(1)第一小問序號,由材料一“葡萄牙人的航行,將世界上兩個充滿活力和財富,卻沒有通航的地區(qū)連接起
來”及新航路開辟示意圖可以看出,代表葡萄牙人的航行路線應該是從葡萄牙出發(fā),沿著非洲西岸越過
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沿著非洲東岸,最后到達印度的路線,也就是圖中的③;由材料一“西班牙的航
行,則讓兩個曾有人居住,但遠隔萬里且互不知曉的世界發(fā)生了接觸”及新航路開辟示意圖可以看出,
代表西班牙人的航行路線的是從西班牙出發(fā),橫穿大西洋,到達中美洲的群島的路線,也就是圖中的②。
第二小問影響,對世界的影響從世界各地聯(lián)系和交流、交往的角度來思考作答,具體來說就是:打破了
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tài),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推動了人口的遷移和動植物的大交換,實現(xiàn)了商
品的世界性流動。對歐洲的影響來看,可以從對歐洲各國內部及歐洲的對外政策兩個角度思考。具體來
說,對歐洲各國內部來說,新航路開辟使得歐洲出現(xiàn)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商業(yè)資產階級實力上升,資
本主義加速發(fā)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對歐洲的對外政策來看,從新航路開辟開始,歐洲開始奉行并實
踐海上擴張和殖民掠奪政策。
(2)第一小問特點,由材料二1890?1913年歐洲各主要國家的能源消耗表格看,各國的能源消耗在總體上都
有所增長(增加):在增長速度上看,德國增長速度遠高于其他國家,可以得出增長呈現(xiàn)出不平衡性的
特點(或增長速度有快有慢)。第二小問原因,從表格所體現(xiàn)的時間來看,1890—1913年處于第二次工
業(yè)革命的后期,所以各國能源消耗都有所增長是由于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結合所學第二次工業(yè)革
命的相關知識可知,各國增長速度存在不平衡,則是由于各國工業(yè)基礎不同、政策各異;各國工業(yè)化進
程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帶來能源消耗量的變化差異。
(3)第一小問調整,由材料三“主要通過運用預算政策刺激需求”、“加強市場調節(jié),縮小政府作用”等信
息可得,從強化國家干預經濟到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第二小問原因,由材料三“70年代,出現(xiàn)
生產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局面”可得,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滯脹”現(xiàn)象。
(4)可以從“逆全球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表現(xiàn)及評價、應對等角度思考作答。具體來說,從原因上看,由
材料四中的“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是全球化過程中
受益群體和受損群體之間的對立;重要原因是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可得,“逆
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發(fā)展過程中,歐美發(fā)達國家為緩解和轉移國內矛盾、維護其在全球經濟的主導地
位、防止發(fā)展中國家挑戰(zhàn)其主導地位而做出的暫時性自我調整。具體表現(xiàn)由材料四中的“在經濟上表現(xiàn)
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政治上表現(xiàn)為右翼崛起,孤立主義和單邊主義上升”可得,表現(xiàn)為貿易保護主
義和右翼崛起、孤立主義和單邊主義上升。評價角度看,由材料四中的“全球化是由生產力發(fā)展而決定
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規(guī)律,不可逆轉”可得,全球化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各國相互聯(lián)
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因此雖然出現(xiàn)了“逆全球化”現(xiàn)象,但全球化進程是不可逆轉的。從應對策略角度
看,結合所學可知,“逆全球化”現(xiàn)象表明全球化推動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存在經濟風險和問題,需要通
過加強國際合作來解決。
4.【答案】
(1)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了世界范圍內工業(yè)生產的空前發(fā)展;強大的壟斷公司致力于頻繁的跨國貿易和資本
輸出;交通運輸工具的變革和電信工具的創(chuàng)新加速了商業(yè)信息的傳播與交流;國際勞動分工向廣度和深
度發(fā)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提高。(4分)
(2)特征:交流融合、與時俱進(時代性);(2分)掀起“良知復興”運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軟件安全人才隊伍建設研究-詳解洞察
- 梧州2025年廣西梧州市事業(yè)單位招聘1257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塑鋼垂簾軌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針織橫機配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廣州廣東廣州市花都區(qū)花山鎮(zhèn)和郁小學臨聘教師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廣東廣東海洋大學后勤保障部招聘非編制水電維修工(第二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球衣網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水電解器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旋風式二級回收裝置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抗菌防霉乳膠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健身教練基礎知識匯編
-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簡介課件
- 綜合性學習“孝親敬老從我做起”歷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
- 高中體育與健康-足球運球教學課件設計
- GMS要素-持續(xù)改進(CI)-上汽通用五菱-課件
- 信訪事項復查復核申請書
- 神經遞質和神經調質生
- 18CS01 裝配式箱泵一體化消防給水泵站選用及安裝-MX智慧型泵站
- 枇杷常見病蟲害一覽表專家講座
- 《紙杯變變變》教學設計
- 九九乘法口訣表(超清晰打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