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期中考試試題PAGEPAGE1浙江省杭州市“六縣九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下面四幅圖中所表示的自轉(zhuǎn)方向正確,且NM為晨線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地球自轉(zhuǎn)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方向。順著自轉(zhuǎn)方向,由夜進入晝的分界線是晨線,由晝進入夜的分界線是昏線。讀圖,圖A的北極是逆時針方向,MN是昏線,A錯;圖B北極自轉(zhuǎn)方向是順時針,B錯;圖C自轉(zhuǎn)方向是逆時針,正確,且是晨線,C對;圖D自轉(zhuǎn)方向錯,D錯。故選C。下圖為經(jīng)緯網(wǎng)圖,完成下題。2.對甲乙丙丁四地地理方位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位于乙的東南方 B.丙位于乙的東北方C.丁位于甲的西北方 D.乙位于丁的西南方【答案】D【解析】由圖可知,甲乙所在圖是南半球經(jīng)緯網(wǎng),甲的緯度大致69°S,乙的緯度72°S,所以甲位于乙的北方,又由于是南半球,地球自轉(zhuǎn)方向為自西向東為順時針,順著地球自轉(zhuǎn)方向,甲在乙的西方,故甲在乙的西北方,A錯;順著自轉(zhuǎn)方向可知,圖中經(jīng)度在減小,為西經(jīng),乙經(jīng)度大致129°W,甲經(jīng)度大致135°W,可得甲坐標(69°S,135°W),乙坐標(72°S,129°W);如圖丙丁都在北半球,可知丙緯度為70°N,丁緯度大致75°N,北半球自轉(zhuǎn)方向自西向東為逆時針,順著自轉(zhuǎn)方向可知,經(jīng)度從60°到100°,度數(shù)增大為東經(jīng),可知丙的坐標(70°N,60°E),丁的坐標(75°N,40°E);于是可知,丙位于乙的北方,從經(jīng)度看兩者經(jīng)度差大于180°,則東經(jīng)的丙在乙的西方,丙位于乙的西北方,B錯;丁位于甲的北方,從經(jīng)度看兩者經(jīng)度差小于180°,東經(jīng)在東,所以丁位于甲的東北方,故C錯;乙位于丁的南方,從經(jīng)度看,兩者經(jīng)度差小于180°,乙西經(jīng)在西,則乙位于丁的西南方,D正確,故選D。以花崗巖為主體的“分裂蘋果石”是新西蘭南島的一處景點,其位于島邊的崖壁旁,不能直接接觸海水,但卻從中間整齊分裂成兩瓣。圖1為“蘋果石”景觀圖,圖2為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巖石類型,①—⑦表示地質(zhì)作用),完成下面小題。3.“蘋果石”主要巖石類型及其成因與圖2對應正確的是()A.甲-① B.乙-③ C.丙-⑤ D.丁-⑥4.下列地貌中與“蘋果石”的中間裂開地質(zhì)作用一致的是()A.澳大利亞海蝕柱 B.西藏地區(qū)倒石堆 C.云南地區(qū)的石林 D.新疆地區(qū)風蝕柱【答案】3.B4.B【解析】【3題詳解】根據(jù)材料,“蘋果石”主要巖石類型為花崗巖,圖2中丁由沉積物形成,為沉積巖,甲乙是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巖漿巖,丙為變質(zhì)巖,期中甲直接形成沉積物,應為祼露地表的噴出巖,乙與丙和丁形成沉積物的過程一樣,應為地殼抬升后祼露地表經(jīng)外力作用形成沉積物,所以乙為侵入巖,花崗巖為侵入巖的典型代表,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題詳解】在海邊受風的剝離外殼才會形成花崗巖的球狀風化,受海邊熱脹冷縮的影響,分割成了兩半,所以風化作用形成,西藏地區(qū)倒石堆也是風化作用形成的,B正確;澳大利亞海蝕柱,是海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A錯誤;云南地區(qū)的石林,是流水的溶蝕作用形成,C錯誤;新疆地區(qū)風蝕柱,是風力侵蝕作用形成,D錯誤。所以選B。下圖為世界部分板塊分布示意圖,圖中實線表示板塊邊界,箭頭表示板塊運動方向。完成下面小題。5.甲、乙板塊分別是六大板塊中的()A.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 B.印度洋板塊、歐亞板塊C.歐亞板塊、美洲板塊 D.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6.圖中丙處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A.裂谷 B.海嶺 C.海溝 D.海岸山脈【答案】5.A6.B【解析】【5題詳解】本題考查板塊的分布,從圖中位置可以判斷,甲、乙板塊分別是六大板塊中的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A正確。故選A。【6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海底地形。讀圖可知,圖中丙處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極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張裂區(qū),是大洋中新海底誕生的地方,地下巖漿有可能沿著薄弱地帶上涌,上涌的巖漿冷卻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該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嶺,B正確。故選B。為了調(diào)查某地褶皺構(gòu)造狀況,地理工作者通過鉆探某沉積巖層埋藏深度(指巖層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得到下表數(shù)據(jù)。表中a、b、c、d、e五處為自西向東水平距離上各相距500米的探測點。完成下面小題。地點abcde海拔(米)300400500400300埋藏深度(米)85736954427.該地的地質(zhì)構(gòu)造可能是()A.向斜 B.背斜 C.地壘 D.地塹8.對c地地貌的成因,下列解釋合理的是()A.頂部受張力,巖石破碎,易被侵蝕 B.冷凝形成,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C.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 D.地殼水平擠壓,巖層彎曲向上拱起【答案】7.B8.D【解析】【7題詳解】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推斷,該巖層自西向東在a、b、c、d、e五處的海拔高度依次為215、317、431、346、258。相對于兩翼,中部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構(gòu)造,A錯誤、B正確。地壘和地塹屬于斷層構(gòu)造,而材料顯示的是“某地褶皺構(gòu)造狀況”,C、D錯誤。故選B?!?題詳解】a、b、c、d、e五處為自西向東水平距離上各相距500米的探測點。由表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該地中部海拔高度高于兩側(cè),為山地;由上一小題可知,該地為背斜構(gòu)造。故該地為背斜成山?!氨承背缮健笔且虻貧に綌D壓,巖層彎曲向上拱起,D正確。A項是背斜成谷的原因,C項解釋的是向斜成山的原因;冷凝形成的巖石應是巖漿巖,而研究褶皺對應的是沉積巖,B錯誤。故選D。過去,山區(qū)公路多為“之”字形盤山公路(如左下圖)?,F(xiàn)在,修建高速公路則是逢山開道,遇溝建橋,盡量取最短距離(如右下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早期山區(qū)公路選線多為"之”字形,主要是考慮()A.地形因素 B.居民點分布 C.氣候因素 D.地質(zhì)條件10.現(xiàn)在山區(qū)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節(jié)約通行時間 ②汽車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為節(jié)省建設投資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9.A10.B【解析】【9題詳解】山區(qū)地勢起伏較大,為了降低坡度,降低建設難度,一般會沿著等高線延伸的方向進行修建公路,造成公路選線多為"之”字形,A正確;經(jīng)過居民點不一定呈“之”字形,氣候因素對線路方向沒有影響,地質(zhì)條件因素對線路方向的影響表現(xiàn)在有些地質(zhì)脆弱區(qū),需要避開,不一定呈"之”字形,BCD錯誤。故選A?!?0題詳解】逢山開道,遇溝建橋,盡量取最短距離可以滿足高速公路對高速的要求,提高通行速度,節(jié)約通行時間,①正確;汽車性能與道路修建沒有直接聯(lián)系,②錯誤;科技水平的提高使隧道、橋梁的建設有了保證,③正確;隧道、橋梁的建設增加了修建難度,增加了成本,④錯誤。故選B。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國政府的包機,于當?shù)貢r間9月24日16:27(夏令時)從加拿大的溫哥華(49°N,123°W)機場起飛,飛行了14小時24分鐘,到達深圳(22°N,114°E)寶安國際機場。(注:夏令時指夏季人為將時間調(diào)快一小時)。完成下面小題。11.孟晚舟抵達深圳時的北京時間()A.9月25日23時51分 B.9月23日21時51分C.9月23日23時51分 D.9月25日21時51分12.9月24日,與溫哥華相比,深圳()A.太陽高度變化更大 B.正午太陽高度更低C.白晝的時間更短 D.日落方位更偏南【答案】11.D12.A【解析】【11題詳解】北京時間是東八區(qū)的區(qū)時,溫哥華的經(jīng)度是123°w,屬于西八區(qū),西八區(qū)比東八區(qū)晚16小時,所以當西八區(qū)為非夏令時9月24日15:27,北京時間為9月24日15:27+16小時=9月25日7:27,由于飛機飛行14小時24分鐘,所以飛機降落的北京時間是9月25日7:27+14小時24分=9月25日21時51,D對。故選D?!?2題詳解】9月24日,理論上太陽直射點應位于南半球。深圳緯度低于溫哥華,距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更近,正午太陽高度角更高,而日出日落時各地太陽高度角均為0°,因此,深圳太陽高度變化更大,A對,B錯;該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晝長越短,深圳緯度更低,晝長長于溫哥華,C錯;北半球白晝時間越短,日出、日落方向越偏南,深圳緯度更低,日落方向與溫哥華相比更偏北,D錯。故選A。溫州大羅山龍脊景觀位于羅勝村石竹的大崗之巔,上億年前的火山噴發(fā),破火山內(nèi),地塊相繼穹起,又遭漫長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和外力作用,形成現(xiàn)今的地質(zhì)景觀(如下圖示)。龍脊巖由十幾米高的塊狀巨巖自然排列而生成,頭尾相連,形成青龍在山崗上游動,故又名青龍游。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3.據(jù)龍脊景觀圖結(jié)合所學知識,推測形成龍脊景觀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風力侵蝕、冰川侵蝕 B.海浪侵蝕、風力沉積C.冰川堆積、風化剝蝕 D.海浪侵蝕、風化剝蝕14.下列關(guān)于龍脊景觀的形成過程,正確的是()A.巖漿噴發(fā)——地殼隆起——海浪侵蝕——風化剝蝕B.巖漿噴發(fā)——地殼隆起——冰川侵蝕——冰川堆積C.巖漿噴發(fā)——地殼隆起——海浪侵蝕——風力沉積D.巖漿噴發(fā)——地殼隆起——風力侵蝕——風化剝蝕【答案】13.D14.A【解析】【13題詳解】溫州大羅山海拔較低,沒有冰川分布,沒有冰川侵蝕和冰川堆積作用,A、C錯誤。風力沉積作用不會使大石塊斷裂,形成龍脊景觀,B錯誤。大羅山瀕臨東海,長期受海浪侵蝕作用,再經(jīng)不斷地風化剝蝕,大石塊逐漸斷裂,逐漸形成了由十幾米高的塊狀巨巖頭尾相連自然排列而生成的龍脊景觀,D正確。故選D?!?4題詳解】由材料可知,龍脊景觀是上億年前的火山噴發(fā),破火山內(nèi),地塊相繼穹起,又遭漫長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和外力作用形成的,故先是巖漿噴發(fā),然后地殼隆起,大羅山瀕臨東海,受海浪侵蝕再經(jīng)不斷地風化剝蝕,大石塊逐漸斷裂,逐漸形成了現(xiàn)今的地質(zhì)景觀,A正確,B、C、D錯誤。故選A。下圖為貴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多“以木為架,石頭為墻,石片為瓦”。石板房用當?shù)貜V泛分布的某種優(yōu)質(zhì)石料(具有薄層狀頁理構(gòu)造、易剝離成片)作瓦,石板能夠有效阻擋雨水的侵襲,但多年后瓦片仍需要更換。完成下面小題。15.當?shù)貜V泛分布用于石板房建筑的優(yōu)質(zhì)石料屬于()A.頁巖 B.大理巖 C.板巖 D.石灰?guī)r16.瓦片多年后仍需要更換,主要原因是該巖石()A.吸水性強,易軟化 B.抗風化能力弱C.不耐高溫,易破碎 D.易被流水侵蝕【答案】15.A16.B【解析】【15題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該優(yōu)質(zhì)石料具有薄層狀頁理構(gòu)造,易剝離成片,是頁巖(沉積巖)的典型特點,A正確。大理巖、板巖屬于變質(zhì)巖,不具有該特點,BC錯。石灰?guī)r雖屬于沉積巖,但不具有“薄層狀頁理構(gòu)造,易剝離成片”的特點,D錯。故選A。【16題詳解】石料薄層狀頁理構(gòu)造,易剝離成片,表明其抗風化能力較弱,多年后需要更換,B正確。根據(jù)材料可知,石板房能夠有效阻擋雨水侵襲,表明吸水性不強,不易軟化,不易被流水侵蝕,AD錯。巖石比熱容相對較小,升溫快,一般具有耐高溫的特點,同時該地以石頭為墻,石片為瓦修建建筑,如果巖石易破碎,則當?shù)氐慕ㄖ豢赡苓x擇該巖石作為建筑材料,C錯。故選B。讀某日14時海平面氣壓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7.下列城市中,此時風向偏南的是()A.貴陽 B.福州 C.上海 D.烏魯木齊18.下列地區(qū)中,此時風速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7.B18.C【解析】【17題詳解】在海平面氣壓分布圖上,某地風向的畫法如下:垂直于等壓線并由高壓指向低壓,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箭頭,然后遵循“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的原則偏轉(zhuǎn)30°-45°,即為該地實際風向。烏魯木齊、上海、貴陽均為偏北風,只有福州為偏南風,B正確,ACD錯。故本題選B。【18題詳解】在海平面氣壓分布圖上,等壓線越密集,風速越大。圖中丙地與甲、乙、丁三處相比,丙處等壓線最密集,風速最大,故C正確,ABD錯。所以本題選C。讀北半球中高緯度環(huán)流示意圖,圖中虛線性質(zhì)偏冷,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9.有關(guān)圖中甲乙兩地氣壓帶說法正確的是()A.甲地盛行上升氣流 B.乙地位于30°N附近C.甲地位于60°S附近 D.乙地盛行下沉氣流20.有關(guān)圖中①②風帶說法正確的是()A.①風帶氣流向較高緯度運動 B.②風帶氣流向較高緯度運動C.①風帶影響下降水偏少 D.②風帶影響下降水偏多【答案】19.D20.A【解析】【19題詳解】根據(jù)圖中60°處鋒面形態(tài)可知,甲地緯度相對較低,乙地緯度相對較高。該地位于北半球,結(jié)合所學地理知識可知,甲為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北緯30°附近,乙為極地高氣壓帶,位于極地附近,甲乙兩地均盛行下沉氣流,ABC錯誤,D正確。所以選D?!?0題詳解】結(jié)合上題分析,甲為副熱帶高氣壓帶,乙為極地高壓帶,①風帶為盛行西風帶,氣流向較高緯度運動,受其影響降水較多,A正確,C錯誤;②風帶為極地東風帶,氣流向較低緯度運動,受其影響降水較少,BD錯誤。所以選A。三、選擇題Ⅱ(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霧靈山位于北京與承德交界處,海拔2118米,素有“京東第一峰”的美稱,是觀賞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為“霧靈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時刻表”。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日期日出時刻日落時刻①7:3217:08②6:3118:15③4:4519:39④7:2216:4921.四個日期中,太陽直射點最靠近赤道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霧靈山旅游,當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是()A. B.C. D.【答案】21.B22.B【解析】【21題詳解】當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晝夜等分,晝長為12個小時,當太陽直射點最靠近赤道的時候,地球上的點晝長應當接近12個小時,因此可以計算四個日期的晝長時間,最接近12小時的即為太陽直射點最靠近赤道的日期。①晝長為9小時36分,②晝長為11小時44分,③晝長為14小時54分,④晝長為9小時27分,因此正確答案選B?!?2題詳解】7月份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全球各地除了極晝、極夜地區(qū)以外,太陽都是從東北方向升起、從西北方向落下,排除CD;霧靈山位于北回歸線以北,7月份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因此正午時太陽位于觀察者的正南方,A錯誤,B正確。故選B。讀世界局部季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3.根據(jù)風向確定此時最可能是()A.1月左右 B.3月左右 C.7月左右 D.12月左右24.P氣壓中心是()A.副熱帶高壓 B.高壓 C.極地低壓 D.印度低壓25.此時,南亞盛行風的成因主要是()A.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 B.盛行西風帶控制C.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D.高低緯熱量分布不均【答案】23.C24.D25.A【解析】【23題詳解】讀圖分析,此時東亞地區(qū)盛行東南季風,南亞地區(qū)盛行西南季風,陸地形成低壓中心,說明陸地氣溫高,可知此時為北半球的夏季,最可能是7月左右,C正確,排除ABD。故選C?!?4題詳解】結(jié)合上題分析,此時為北半球夏季,大陸上升溫快,形成低壓中心,亞歐大陸的低壓中心位于印度半島附近,稱為印度低壓,D正確,排除ABC。故選D?!?5題詳解】此時南亞盛行西南季風,其形成主要原因是赤道以南的東南信風夏季北移,越過赤道后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轉(zhuǎn),形成西南季風,A正確,排除BCD。故選A。非選擇題部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5分)26.讀“某地質(zhì)構(gòu)造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兩處的地質(zhì)構(gòu)造分別為______、______。(2)圖中B處地貌是______,A處地貌的成因是______。(3)A、B可能找到油、氣資源的是______處,地下水資源較豐富的是______處。(4)渭河平原的地質(zhì)構(gòu)造與圖中______處相同,其構(gòu)造名稱為______。(5)若在圖示區(qū)域建一東西向的地下隧道,A、B、C、D四處應選擇______處,理由是:______?!敬鸢浮浚?)背斜向斜(2)山地背斜頂部受張力,巖層破碎,易受外力侵蝕(3)AB(4)C地塹(5)A①巖層上拱,天然穹形結(jié)構(gòu),不易塌方(穩(wěn)定性強);②地下水向兩側(cè)滲流,不易漏水(不易發(fā)生透水事件);③巖層受張力,巖性破碎,工程難度小?!窘馕觥俊拘?詳解】讀圖可知,A處從形態(tài)看巖層向上凸起,為背斜構(gòu)造;B處從形態(tài)看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構(gòu)造;從巖層的新老關(guān)系看,A處巖層中間老,兩翼新,B處巖層中間新,兩翼老。所以A、B兩處的地質(zhì)構(gòu)造分別為背斜與向斜?!拘?詳解】讀圖可知,B處地貌為山嶺;A處地貌為山谷,地質(zhì)構(gòu)造為背斜,所以A處地貌的成因是背斜頂部受張力,巖層破碎,易受外力侵蝕而形成?!拘?詳解】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gòu)造,找油氣資源應當選擇A處。向斜構(gòu)造有利于儲存地下水,地下水資源較豐富的是B處?!拘?詳解】渭河平原由于地殼斷裂下陷而形成,地質(zhì)構(gòu)造屬于地塹,與C處相同?!拘?詳解】修建地下隧道應選擇背斜處A,理由需要從工程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方面進行分析,背斜巖層上拱,承受的外部壓力大,不易塌方,說明穩(wěn)定性強。并且地下水向兩側(cè)滲流,不易發(fā)生透水事件,同時巖層受張力,巖性破碎,易于施工,工程難度小。2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jīng)九個?。ㄗ灾螀^(qū)),最后流入渤海。上游河段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被譽為我國水電建設中的“富礦”,現(xiàn)已修建多個水電站;中游地區(qū)的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自西向東匯入黃河,滋養(yǎng)了八百里秦川;下游因含沙量大常常引起河道改變,導致近百年來黃河入海口海岸線也不斷變遷。下圖為黃河流域示意圖。(1)a圖所示河段____作用明顯,多為____(填地貌名稱)。該河段水電站數(shù)量眾多水能蘊藏量豐富,主要原因是____豐富,____大。(2)結(jié)合b圖,從地質(zhì)作用角度比較秦嶺和渭河平原兩地地貌成因的差異。(3)c圖所示的地貌是____,并簡述其形成過程____?!敬鸢浮浚?)流水侵蝕/下切侵蝕V形谷/峽谷河流水量地勢起伏/落差(2)內(nèi)力作用:秦嶺:巖層斷裂,巖體相對上升形成山地(地壘)渭河平原:巖層斷裂,巖體相對下降形成谷地(地塹)外力作用:秦嶺:風化作用、流水/風力侵蝕作用為主渭河平原:流水沉積作用為主(3)三角洲黃河攜帶的泥沙在入??诟浇捎诘匦纹露绕骄?,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流速減慢,(又受到海水中離子對膠體物質(zhì)的影響),河流泥沙大量沉積,形成河口三角洲?!窘馕觥俊拘?詳解】a圖所示河段位于黃河上游,建有多座水電站,說明當?shù)氐貏萋洳畲?,水流急,形成“V”形峽谷地貌,是流水的侵蝕作用的結(jié)果(下切侵蝕會加深河道,形成V型峽谷)。水能的大小主要受河道落差與水量大小的影響,河道落差大(地勢起伏大),水流急,水量大的地區(qū),水能豐富?!拘?詳解】地質(zhì)作用包括內(nèi)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nèi)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態(tài)。內(nèi)力作用主要表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zhì)作用,它使得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和固結(jié)成巖作用,它使得地表趨于平坦。讀圖可知:秦嶺與渭河平原所在地區(qū)斷層發(fā)育,秦嶺處地殼巖層斷裂,巖體相對上升,形成地壘;渭河平原處巖層斷裂,巖體相對下降形成地塹。在渭河中下游地區(qū),流水速度變緩,搬運能力減弱,泥沙沉積,形成渭河平原;秦嶺長期經(jīng)受風吹、日曬、雨淋等,表層巖石破碎,易被風、流水等侵蝕,高山逐漸削低?!拘?詳解】c圖位于黃河入??冢嗜切?,為河口三角洲。黃河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后,含沙量激增,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在入??诟浇捎诘匦纹露绕骄?,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流速減慢,搬運能力降低,河流泥沙大量沉積,形成河口三角洲。28.下圖為“我國某地二至日太陽視運動軌跡示意圖”,圖中0點為觀察者所在位置,A、B、C、D為觀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個方位,E、F為觀察者在二至日觀測到的正午太陽位置,其中OE垂直于平面ABCD。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C、D四點所代表的的方位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F點所代表的的節(jié)氣為______,該日正午太陽高度為______。(3)正午太陽處于E位置時,簡述北京地區(qū)晝夜長短狀況及此日之后的變化趨勢。(4)在圖中合適位置畫出二分日太陽視運動軌跡(用箭頭標出太陽升落方向)?!敬鸢浮浚?)正南正北正東正西(2)冬至43°(3)北京晝長夜短。晝漸短,夜?jié)u長。(4)繪圖如下:【解析】【小問1詳解】我國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向。讀圖可知,EF兩點為二至日太陽最高點,所以A位于正南方向。進而可以判斷B為正北,C為正東,D為正西方向?!拘?詳解】讀圖可知,EF兩點為二至日太陽最高點,E正午太陽高度大于F,所以E為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F(xiàn)為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E為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材料可知,OE垂直于平面ABCD,表明正午太陽高度為90°,故該地位于北回歸線上,其所在緯度為23.5°N,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該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90°-(23.5°+23.5°)=43°?!拘?詳解】讀圖,結(jié)合上題分析可知,E為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該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且達到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北京地區(qū)位于40°N附近,此日也是晝長夜短,夏至一過,太陽直射點南移,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北京地區(qū)晝漸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