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23高中語文高考二輪復(fù)習(xí)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 《新五代史》專題(解析)_第1頁
備考2023高中語文高考二輪復(fù)習(xí)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 《新五代史》專題(解析)_第2頁
備考2023高中語文高考二輪復(fù)習(xí)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 《新五代史》專題(解析)_第3頁
備考2023高中語文高考二輪復(fù)習(xí)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 《新五代史》專題(解析)_第4頁
備考2023高中語文高考二輪復(fù)習(xí)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 《新五代史》專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備考2023高中語文高考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新五代史》專題(解析)語文高考復(fù)習(xí)《新五代史》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寇彥卿字俊臣,開封人也。世事宣武軍為牙將。太祖①初就鎮(zhèn),以為通引官,累遷右長直都指揮使領(lǐng)洺州刺史羅紹威將誅牙軍太祖遣彥卿之魏計事彥卿陰為紹威計畫乃悉誅牙軍彥卿身長八尺,隆準方面,語音如鐘,工騎射,好書史,善伺太祖意,動作皆如旨。太祖嘗曰:“寇彥卿天為我生之?!逼鋹壑绱?。賜以所乘愛馬“一丈烏”。太祖圍鳳翔,以彥卿為都排陣使,彥卿乘烏馳突陣前,太祖目之曰:“真神將也!”初,太祖與崔胤謀,欲遷都洛陽,而昭宗②不許。其后昭宗奔于鳳翔,太祖以兵圍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彥卿奉表迫請遷都。彥卿因悉驅(qū)徙長安居人以東,皆拆屋為筏,浮渭而下,道路號哭,仰天大罵曰:“國賊崔胤、朱溫使我至此!”昭宗亦顧瞻陵廟,仿徨不忍去,謂其左右為俚語云:“紇干山頭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毕嗯c泣下沾襟。昭宗行至華州,遣人告太祖以何皇后有娠,愿留華州待冬而行。太祖大怒,顧彥卿曰:“汝往趣官家來,不可一日留也?!睆┣鋸?fù)馳至華州,即日迫昭宗上道。太祖即位,拜彥卿感化軍節(jié)度使。歲余,召為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充金吾衡仗使。彥卿晨朝至天津橋,民梁現(xiàn)不避道,前驅(qū)摔現(xiàn)投橋上石欄以死。彥卿見太祖自首,太祖惜之,詔彥卿以錢償現(xiàn)家以贖罪。御史司憲崔沂劾奏彥卿,請論如法,太祖不得已,責授彥卿左衛(wèi)中郎將。復(fù)拜相州防御使,遷河陽節(jié)度使。太祖遇弒,彥卿出太祖畫像事之如生,嘗對客語先朝,必涕泗交下。末帝即位,徙鎮(zhèn)威勝。彥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寵作威,好誅殺,多猜忌。卒于鎮(zhèn),年五十七。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梁臣傳第九》)

①太祖:指五代時的后梁太祖朱晃,又名朱溫。②昭宗:指唐昭宗李曄。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累遷右長直都指揮使/領(lǐng)洺州/刺史羅紹威將誅牙軍/太祖遣彥卿之/魏計事/彥卿陰為紹威計畫/乃悉誅牙軍/

B.累遷右長直都指揮使/領(lǐng)洺州刺史/羅紹威將誅牙軍/太祖遣彥卿之/魏計事/彥卿陰為紹威計畫/乃悉誅牙軍/

C.累遷右長直都指揮使/領(lǐng)洺州/刺史羅紹威將誅牙軍/太祖遣彥卿之魏計事/彥卿陰為紹威計畫/乃悉誅牙軍/

D.累遷右長直都指揮使/領(lǐng)洺州刺史/羅紹威將誅牙軍/太祖遣彥卿之魏計事/彥卿陰為紹威計畫/乃悉誅牙軍/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面,文中指的是寇彥卿方形臉,現(xiàn)在一般用來指事情或事物的一面,二者意思不同。

B.昭宗,皇帝的廟號。廟號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

C.左右,文中指昭宗身邊的隨從,與《送東陽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的“左右”相同。

D.弒,指子殺父、臣殺君。本文中的“弒”表明梁太祖應(yīng)是被兒子或臣子殺害。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羅紹威在宣武軍任長官時,很信任寇彥卿,任命他擔任通引官等職。

B.寇彥卿有一定天賦,身材魁梧,孔武有力,說話聲音響亮如洪鐘,擅長騎射,喜好書史。

C.寇彥卿不體恤百姓疾苦,曾迫使長安居民全都往東遷移,導(dǎo)致百姓背井離鄉(xiāng),流離失所。

D.朱溫對寇彥卿的偏愛到了有違法度的程度,并不在意寇彥卿喜歡耍威風(fēng)、好誅殺。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彥卿奉表迫請遷都。

(2)彥卿見太祖自首,太祖惜之,詔彥卿以錢償現(xiàn)家以贖罪。

5.請簡要分析朱溫看重寇彥卿的原因。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王峻傳

①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陽人也。父豐,為樂營將。峻少以善歌事梁節(jié)度使張筠。租庸使趙巖過筠家,筠命峻歌佐酒,巖見悅之。是時巖方用事,筠因以峻遣巖。梁亡,巖族誅,峻流落民間。

②太祖入立,拜峻右仆射、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劉旻攻晉州,峻為行營都部署,得以便宜從事。峻至陜州,留不進。太祖遣使者翟守素馳至陜州,諭峻欲親征。峻屏左右謂守素曰:“晉州城堅不可近,而劉旻兵銳亦未可當,臣所以留此者,非怯也,蓋有待爾。且陛下新即位,四方籓鎮(zhèn),未有威德以加之,豈宜輕舉!而兗州慕容彥超反跡已露,若陛下出汜水,則彥超入京師,陛下何以待之?”守素馳還,具道峻言。是時,太祖已下詔西幸,聞峻語,遽自提其耳曰:“幾敗吾事!”乃止不行。峻軍出自絳州,前鋒報過蒙坑,峻喜,謂其屬曰:“蒙坑晉絳之險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過此可知其必敗也。”峻軍去晉州一舍,旻聞周兵大至,即解去。諸將皆欲追之,峻猶豫不決。明日,遣騎兵追旻,不及而還。

③峻與太祖俱起于魏,自謂佐命之功,以天下為己任。凡所論請,事無大小,期于必得,或小不如志,言色輒不遜,太祖每優(yōu)容之。峻為樞密使兼宰相,又求兼領(lǐng)平盧。已受命,暫之鎮(zhèn),又請借左藏庫綾萬匹,太祖皆勉從之。又請用顏衎、陳同代李谷、范質(zhì)為相,太祖曰:“進退宰相,豈可倉卒?當徐思之?!本撜埐灰眩Z漸不遜。日亭午,太祖未食,峻爭不已,是時寒食假,太祖曰:“俟假開,當為卿行?!本送?。太祖遂不能忍,明日御便殿,召百官皆入,即幽峻于別所。太祖見馮道,泣曰:“峻凌朕,不能忍!”即貶商州司馬,卒于貶所。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

6.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峻屏左右謂守素曰()(2)即幽峻于別所()

7.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筠因以峻遣巖()

A.責備B.贈送C.派遣D.抒發(fā)

8.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得以便宜從事()

A.合乎時宜B.經(jīng)濟實惠C.方便順利D.見機決斷

9.請給第②段畫線部分斷句。

蒙坑晉絳之險也旻不分兵扼使吾過此可知其必敗也

10.把第③段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凡所論請,事無大小,期于必得,或小不如志,言色輒不遜,太祖每優(yōu)容之。

11.第②段畫線部分王峻的陳述很有說服力,請加以分析。

12.分析第③段中“每”“皆”兩字在文中的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郭崇韜,代州雁門人也,為河?xùn)|教練使。為人明敏,能應(yīng)對,以材干見稱。莊宗為晉王,崇韜為中門使,甚見親信。

晉兵圍張文禮于鎮(zhèn)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樂,晉人皆恐,欲解圍去,莊宗未決,崇韜曰:“契丹之來,非救文禮,為王都以利誘之耳,且晉新破梁軍,宜乘已振之勢,不可遽自退怯。”莊宗然之,果敗契丹。莊宗即位,拜崇韜兵部尚書、樞密使。

莊宗軍朝城,段凝軍臨河。聞梁方召諸鎮(zhèn)兵欲大舉,唐諸將皆憂惑。莊宗患之,以問諸將,諸將皆曰:“唐得鄆州,隔河難守,不若棄鄆與梁,而西取衛(wèi)州、黎陽,以河為界,與梁約罷兵,毋相攻,庶幾以為后圖?!鼻f宗不悅,召崇韜問計,崇韜曰:“陛下興兵仗義,十余年矣。況今大號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鄆州,不能守而棄之,雖欲指河為界,誰為陛下守之?且魏博五州,秋稼不稔,竭民而斂,不支數(shù)月,此豈按兵持久之時乎?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楊劉,而自鄆長驅(qū)搗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莊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因問司天,司天言:“歲不利用兵?!背珥w曰:“古者命將,鑿兇門而出。況成算已決,區(qū)區(qū)常談,豈足信也!”莊宗即日下令軍中,夜渡楊劉,從鄆州入襲汴,八日而滅梁。

崇韜素廉,自從入洛,始受四方賂遺,故人子弟或以為言,崇韜曰:“吾位兼將相,祿賜巨萬,豈少此邪?今藩鎮(zhèn)諸侯,多梁舊將,皆主上斬袪射鉤①之人也。今一切拒之,豈無反側(cè)?且藏于私家,何異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獻其所藏,以佐賞給。

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莊宗患宮中暑濕不可居,思得高樓避暑,乃遣宮苑使王允平營之?;鹿僭唬骸肮珥w眉頭不伸,常為租庸惜財用,陛下雖欲有作,其可得乎?”莊宗乃使人問崇韜曰:“昔吾與梁對壘于河上,雖祁寒盛暑,被甲跨馬,不以為勞。今居深宮,蔭廣廈,不勝其熱,何也?”崇韜對曰:“陛下昔以天下為心,今以一身為意,艱難逸豫,為慮不同,其勢自然也。愿陛下無忘創(chuàng)業(yè)之難,常如河上,則可使繁暑坐變清涼?!鼻f宗默然。終遣允平起樓,崇韜果切諫?;鹿僭唬骸俺珥w之第,無異皇居,安知陛下之熱!”由是讒間愈入。

唐軍征蜀,崇韜為招討使,所過迎降?;鹿傧蜓铀?,誣其有異志,將危魏王。劉皇后教彥珪矯詔魏王殺之。有子五人,其二從死于蜀,余皆見殺。

(《新五代史·郭崇韜傳》有刪改)

①斬袪射鉤:袪,袂;鉤,衣帶之鉤。意謂舊怨。

13.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可遽自退怯遽:匆忙

B.莊宗軍朝城軍:駐扎

C.秋稼不稔稔:莊稼成熟

D.則可使繁暑坐變清涼坐:坐等

1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崇韜善于分析問題,能夠預(yù)見敵方軍事行動的真實意圖,幫助莊宗確定正確策略。

B.一向清廉的郭崇韜開始接受四方賄賂是為了能夠把收藏的全部東西給皇帝用來賞賜。

C.郭崇韜勸諫君王不忘創(chuàng)業(yè)時本色的見解,不僅在當時,即使在今天也很有借鑒意義。

D.郭崇韜由于堅持正確意見,被宦官嫉恨,遭受讒言攻擊,最終被魏王殺害。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陛下興兵仗義,十余年矣。況今大號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2)莊宗患宮中暑濕不可居,思得高樓避暑,乃遣宮苑使王允平營之。

16.鄭云齡在《五代史·緒言》點評道:“崇韜以佐命之臣,功居第一,雖其行或有未善,而其所以為國則忠也?!闭埥Y(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概括郭崇韜“忠”的具體表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孫晟,初名鳳,又名忌,密州人。好學(xué),有文辭,尤長于詩。少為道士,居廬山簡寂宮。常畫唐詩人賈島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簡寂宮道士惡晟,以為妖,以杖驅(qū)出之。乃儒服北之趙、魏,謁唐莊宗于鎮(zhèn)州,莊宗以晟為著作佐郎。

天成中,朱守殷鎮(zhèn)汴州,辟為判官。守殷反,伏誅,晟乃棄其妻子,亡命陳、宋之間。安重誨惡晟,以謂教守殷反者晟也,畫其像購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晟奔于吳。是時,李昪方篡楊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辭,使為教令,由是知名。晟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談辮鋒生,聽者忘倦。昪尤愛之,引與計議,多合意,以為右仆射。

周世宗征淮,李景懼,始遣泗州牙將王知朗至徐州,奉書以求和,世宗不答。又遣翰林學(xué)士鐘謨,文理院學(xué)士李德明奉表稱臣,不答。乃遣禮部尚書王崇質(zhì)副晟奉表,謨與晟等皆言景愿割壽、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歲貢百萬以佐軍。而世宗已取滁、揚、濠、泗諸州,欲盡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壽州益急。謨等見世宗英武非景敵,而師甚盛,壽春且危,乃曰:“愿陛下寬臣五日之誅,容臣還取景表,盡獻淮北諸州?!笔雷谠S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質(zhì)南還,而謨與晟皆見留。德明等既還,景悔,不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師,留李重進、張永德等分攻廬、壽,周兵所得揚、泰諸州,皆不能守,景兵復(fù)振。重進與永德兩軍相疑,有隙,永德上書言重進反,世宗不聽。景知二將之相疑也,乃以蠟丸書遺重進,勸其反。

初,晟之奉使也,語崇質(zhì)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終不負永陵一抔土也。”永陵者,昪墓也。及崇質(zhì)還,而晟與鐘謨俱至京師,館于都亭驛,待之甚厚,每朝會入閣,使班東省官后,召見必飲以醇酒。已而周兵數(shù)敗,盡失所得諸州,世宗憂之,召晟問江南事,晟不對,世宗怒,未有以發(fā)。會重進以景蠟丸書來上多斥周過惡以為言由是發(fā)怒曰晟來使我言景畏吾神武愿得北面稱臣保無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召侍衛(wèi)軍虞候韓通收晟下獄及其從者二百馀人皆殺之晟臨死,世宗猶遣近臣問之,晟終不對,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報國爾!”乃就刑。晟既死,鐘謨亦貶耀州司馬。其后,世宗怒解,憐晟忠,悔殺之,召拜鐘謨衛(wèi)尉少卿。景已割江北,遂遣謨還,而景聞晟死,亦贈魯國公。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

1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重進以景蠟丸書來/上多斥周過惡以為言/由是發(fā)怒曰/晟來使/我言景畏/吾神武愿得北面稱臣/保無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召侍衛(wèi)軍虞候韓通收晟下獄/及其從者二百馀人皆殺之/

B.會重進以景蠟丸書來上/多斥周過惡以為言/由是發(fā)怒曰/晟來使我/言景畏吾神武/愿得北面稱臣/保無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召侍衛(wèi)軍虞候韓通收晟下獄/及其從者二百馀人皆殺之/

C.會重進以景蠟丸書來/上多斥周過惡以為言/由是發(fā)怒曰/晟來使我/言景畏吾/神武愿得北面稱臣/保無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召侍衛(wèi)軍虞候韓通收晟下獄/及其從者二百馀人皆殺之/

D.會重進以景蠟丸書來上/多斥周過惡以為言/由是發(fā)怒曰/晟來使我言/景畏吾/神武愿得北面稱臣/保無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召侍衛(wèi)軍虞候韓通收晟下獄及其從者/二百馀人皆殺之/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著作佐郎,是著作郎下的屬官。三國魏開始設(shè)置著作郎,屬中書省,掌編撰國史

B.判官,是中國封建時期的官名,始設(shè)于隋朝,為地方長官的僚屬,輔理政事。

C.蠟丸書,指的是封在蠟丸中的密件。古時為了方便傳送與保密,將書信藏于蠟丸。

D.都亭驛,是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商旅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

1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晟自幼多磨難。少年時做道士,因早晚拜會賈島畫像而被誤認為妖怪,被道士用棍杖驅(qū)趕。擔任朱守殷的判官,因朱守殷造反被殺而顧不上妻子和孩子,只身逃亡到陳、宋之間。

B.孫晟有文才。因文章出色被李昪任命為教令,孫晟由此得名。孫晟先天口吃,但坐定后健談善辯、話鋒生動,使聽的人忘了疲倦。商量大事很合李昪心意,被任命為右仆射。

C.孫晟臨危受命。周世宗征伐淮南,李景恐懼,兩次派人求和、稱臣,但周世宗不答應(yīng)。李景于是派遣孫晟奉表割地求和,周世宗依舊不答應(yīng),扣留孫晟作為人質(zhì)。

D.孫晟忠心耿耿。孫晟奉命出使求和之前,就明白此行難免一死。盡管周世宗厚遇孫晟,但孫晟拒絕回答周世宗對江南戰(zhàn)事的詢問。被害之前,孫晟正衣冠南望而拜。

2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安重誨惡晟,以謂教守殷反者晟也,畫其像購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2)重進與永德兩軍相疑,有隙,永德上書言重進反,世宗不聽。

21.孫晟謚號“文忠”,“忠”體現(xiàn)在文中哪些事情上?請簡要概述。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郭崇韜,代州雁門人也,為河?xùn)|教練使。為人明敏,能應(yīng)對,以材干見稱。莊宗為晉王,崇韜為中門使,甚見親信。

晉兵圍張文禮于鎮(zhèn)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樂,晉人皆恐,欲解圍去,莊宗未決,崇韜曰:“契丹之來,非救文禮,為王都以利誘之耳,且晉新破梁軍,宜乘已振之勢,不可遽自退怯。”莊宗然之,果敗契丹。莊宗即位,拜崇韜兵部尚書、樞密使。

莊宗軍朝城,段凝軍臨河。聞梁方召諸鎮(zhèn)兵欲大舉,唐諸將皆憂惑。莊宗患之,以問諸將,諸將皆曰:“唐得鄆州,隔河難守,不若棄鄆與梁,而西取衛(wèi)州、黎陽,以河為界,與梁約罷兵,毋相攻,庶幾以為后圖?!鼻f宗不悅,召崇韜問計,崇韜曰:“陛下興兵仗義,十余年矣。況今大號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鄆州,不能守而棄之,雖欲指河為界,誰為陛下守之?且魏博五州,秋稼不稔,竭民而斂,不支數(shù)月,此豈按兵持久之時乎?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楊劉,而自鄆長驅(qū)搗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莊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因問司天,司天言:“歲不利用兵?!背珥w曰:“古者命將,鑿兇門而出。況成算已決,區(qū)區(qū)常談,豈足信也!”莊宗即日下令軍中,夜渡楊劉,從鄆州入襲汴,八日而滅梁。

崇韜素廉,自從入洛,始受四方賂遺,故人子弟或以為言,崇韜曰:“吾位兼將相,祿賜巨萬,豈少此邪?今藩鎮(zhèn)諸侯,多梁舊將,皆主上斬袪射鉤①之人也。今一切拒之,豈無反側(cè)?且藏于私家,何異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獻其所藏,以佐賞給。

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莊宗患宮中暑濕不可居,思得高樓避暑,乃遣宮苑使王允平營之?;鹿僭唬骸肮珥w眉頭不伸,常為租庸惜財用,陛下雖欲有作,其可得乎?”莊宗乃使人問崇韜曰:“昔吾與梁對壘于河上,雖祁寒盛暑,被甲跨馬,不以為勞。今居深宮,蔭廣廈,不勝其熱,何也?”崇韜對曰:“陛下昔以天下為心,今以一身為意,艱難逸豫,為慮不同,其勢自然也。愿陛下無忘創(chuàng)業(yè)之難,常如河上,則可使繁暑坐變清涼。”莊宗默然。終遣允平起樓,崇韜果切諫?;鹿僭唬骸俺珥w之第,無異皇居,安知陛下之熱!”由是讒間愈入。

唐軍征蜀,崇韜為招討使,所過迎降?;鹿傧蜓铀?,誣其有異志,將危魏王。劉皇后教彥珪矯詔魏王殺之。有子五人,其二從死于蜀,余皆見殺。

(《新五代史·郭崇韜》有刪改)

[注]:①斬袪射鉤:袪,袂;鉤,衣帶之鉤。意謂舊怨。

22.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可遽自退怯遽:匆忙。

B.莊宗軍朝城軍:駐扎。

C.秋稼不稔稔:莊稼成熟。

D.則可使繁暑坐變清涼坐:坐等。

23.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若棄鄆與梁昔吾與梁對壘于河上

B.誰為陛下守之崇韜為招討使

C.以河為界以佐賞給

D.以材干見稱余皆見殺

2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崇韜善于分析問題,能夠預(yù)見敵方軍事行動的真實意圖,幫助莊宗確定正確策略。

B.一向清廉的郭崇韜開始接受四方賄賂是為了能夠把收藏的全部東西給皇帝用來賞賜。

C.郭崇韜勸諫君王不忘創(chuàng)業(yè)時本色的見解,不僅在當時,即使在今天也很有借鑒意義。

D.郭崇韜由于堅持正確意見,被宦官嫉恨,遭受讒言攻擊,最終被魏王殺害。

2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陛下興兵仗義,十余年矣。況今大號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2)莊宗患宮中暑濕不可居,思得高樓避暑,乃遣宮苑使王允平營之。

26.鄭云齡在《五代史·緒言》點評道:“崇韜以佐命之臣,功居第一,雖其行或有未善,而其所以為國則忠也。”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概括郭崇韜“忠”的具體表現(xiàn)。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仁贍字守惠,彭城人也。父金,事楊行密,為濠、滁二州刺史,以驍勇知名。仁贍為將,輕財重士,法令嚴肅,少略通兵書。事南唐,為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黃袁二州刺史,所至稱治。李景使掌親軍,以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周師征淮,先遣李穀攻自壽春,景遣將劉彥貞拒周兵,以仁贍為清淮軍節(jié)度使,鎮(zhèn)壽州。李穀退守正陽浮橋,彥貞見周兵之卻,意其怯,急追之。仁贍以為不可,彥貞不聽,仁贍獨按兵城守。彥貞果敗于正陽。

世宗攻壽州,圍之數(shù)重,以方舟載砲,自淝河中流擊其城;又束巨竹數(shù)十萬竿,上施版屋,號為“竹龍”,載甲士以攻之,又決其水砦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歲大暑霖雨彌旬周兵營寨水深數(shù)尺淮淝暴漲砲舟竹龍皆飄南岸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東趨濠梁,以李重進為廬、壽都招討使。景亦遣其元帥齊王景達等列砦紫金山下,為夾道以屬城中。而重進與張永德兩軍相疑不協(xié),仁贍屢請出戰(zhàn),景達不許,由是憤惋成疾。

明年正月,世宗復(fù)至淮上,盡破紫金山砦,壞其夾道,景兵大敗,諸將往往見擒,而景之守將廣陵馮延魯、光州張紹、舒州周祚、泰州方訥、泗州范再遇等,或走或降,皆不能守,雖景君臣亦皆震懾,奉表稱臣,愿割土地、輸貢賦,以效誠款,而仁贍獨堅守,不可下。世宗使景所遣使者孫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贍子崇諫幸其父病,謀與諸將出降,仁贍立命斬之,監(jiān)軍使周廷構(gòu)哭于中門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三月,仁贍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孫羽詐為仁贍書,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贍至帳前,嘆嗟久之,賜以玉帶、御馬,復(fù)使入城養(yǎng)疾,是日卒。制曰:“劉仁贍盡忠所事,抗節(jié)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可比!予之南伐,得爾為多。”乃拜仁贍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天平軍節(jié)度使。仁贍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世宗遣使吊祭,喪事官給,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贊為懷州刺史,賜莊宅各一區(qū)。李景聞仁贍卒,亦贈太師。壽州故治壽春,世宗以其難克,遂徙城下蔡,而復(fù)其軍曰忠正軍,曰:“吾以旌仁贍之節(jié)也?!?/p>

嗚呼,天下惡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時者,不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祿者,必死人之事,如(梁朝)彥章者,可謂得其死哉?。咸疲┤寿牸葰⑵渥右宰悦饕?,豈有垂死而變節(jié)者乎?今《周世宗實錄》載仁贍降書,蓋其副使孫羽等所為也。當世宗時,王環(huán)為蜀守秦州,攻之久不下,其力屈而降,世宗頗嗟其忠,然止于為大將軍。視世宗待二人之薄厚而考其制書,乃知仁贍非降者也。自古忠臣義士之難得也!五代之亂,三人者,或出于軍卒,或出于偽國之臣,可勝嘆哉!可勝嘆哉!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死節(jié)傳第二十》)

2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而歲大暑/霖雨彌旬/周兵營寨水深數(shù)尺/淮/淝暴漲/砲舟竹龍皆飄/南岸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

B.而歲大暑/霖雨彌旬/周兵營寨水深數(shù)尺/淮/淝暴漲/砲舟竹龍皆飄南岸/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

C.而歲大暑霖雨/彌旬/周兵營寨水深數(shù)尺/淮/淝暴漲/砲舟竹龍皆飄/南岸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

D.而歲大暑霖雨/彌旬/周兵營寨水深數(shù)尺/淮/淝暴漲/砲舟竹龍皆飄南岸/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

2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景,又作“李璟”,是著名的詞人皇帝李煜之父,世稱“南唐中主”,亦是著名詞人,有“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等名句傳世。

B.節(jié)度使,節(jié)度,意為調(diào)度、指揮。初唐時在邊疆始設(shè)節(jié)度使,后遍設(shè)全國,總攬一道或數(shù)州的軍、民、財政,所轄區(qū)內(nèi)各州刺史均為其下屬。

C.天平軍,唐、五代方鎮(zhèn)名。唐于設(shè)兵戍守之地,設(shè)置“軍”,至宋代為行政區(qū)劃名。天平軍是在唐王朝平定淄青鎮(zhèn)叛亂后設(shè)立的藩鎮(zhèn)。

D.《周世宗實錄》,這里的“實錄”是國別體史書的一種,專記某一皇帝統(tǒng)治時期的大事,如宋代的《太宗實錄》等?!吨苁雷趯嶄洝分饕涊d的是周世宗年間的史實。

2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仁贍知曉兵策,頭腦冷靜。周朝大將李穀退守正陽浮橋,南唐劉彥貞不聽劉仁贍的勸止,趁機追殺,果然在正陽戰(zhàn)敗。

B.劉仁贍以竭忠盡節(jié)深獲人們的尊崇。在許多人敗降的情況下,他獨守其城以死抵抗,去世后周世宗和南唐李景都對他施以追封。

C.為人之臣,竭盡忠節(jié)為上。梁朝被天下人憎惡,(王)彥章死得其所,劉仁贍為盡忠于自己的祖國,甚至殺子明節(jié)。

D.劉仁贍至死而不變節(jié)。從《周世宗實錄》所收錄的仁贍手書降書可以推測出,當時欲降周世宗的應(yīng)該是他的副使孫羽等人。

3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景君臣亦皆震懾,奉表稱臣,愿割土地、輸貢賦,以效誠款。

(2)視世宗待二人之薄厚而考其制書,乃知仁贍非降者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趙犨,其先青州人也。犨幼與群兒戲道中,部分行伍,指顧如將帥,雖諸大兒皆聽其節(jié)度,其父叔文見之,驚曰:“大吾門者,此兒也!”及壯,善用弓劍,為人勇果,重氣義,刺史聞其材,召置麾下。累遷忠武軍馬步軍都虞候。王仙芝寇河南,陷汝州,將犯東都,犨引兵擊敗之,仙芝乃南去。已而黃巢起,所在州縣,往往陷賊。陳州豪杰數(shù)百人,相與詣忠武軍,求得犨為刺史以自保,忠武軍表犨陳州刺史。已而巢陷長安,犨語諸將吏曰:“以吾計,巢若不為長安市人所誅,必驅(qū)其眾東走,吾州適當其沖矣!”乃治城池為守備,遷民六十里內(nèi)者皆入城中,選其子弟,配以兵甲,以其弟昶、珝為將。巢敗,果東走,先遣孟楷據(jù)項城,昶擊破之,執(zhí)楷以歸。既而秦宗權(quán)以蔡州附巢,巢勢甚盛,乃悉眾圍犨。陳人恐,犨語其下曰:“吾家三世陳將,必能保此。爾曹男子,當于死中求生,建功立業(yè),未必不因此時?!标惾私咱x躍。巢柵城北三里為八仙營,起宮闕,置百官,聚糧餉,欲以久弊之,其兵號二十萬。陳人舊有巨弩數(shù)百皆廢壞后生弩工皆不識其器珝創(chuàng)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圍凡三百日,犨食將盡,乃乞兵于梁。梁太祖與李克用皆自將會陳,擊敗巢將黃鄴于西華,巢乃解圍去。梁太祖入陳州,犨兄弟迎謁馬首甚恭。然犨陰識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跡,為自托之計。以梁援已恩,為太祖立生祠,朝夕拜謁。以其子巖尚太祖女,是謂長樂公主。黃巢已去,秦宗權(quán)復(fù)亂淮西,陷旁二十余州,而陳去蔡最近,犨兄弟力拒之,卒不能下。后巢、宗權(quán)皆敗死,唐昭宗即以陳州為忠武軍,拜犨節(jié)度使。犨已病,乃以位與其弟昶,后數(shù)月卒。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卷四十二》)

3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陳人舊有巨弩數(shù)百/皆廢壞后/生弩工皆不識其器/珝創(chuàng)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

B.陳人舊有巨弩數(shù)百/皆廢壞/后生弩工皆不識其器/珝創(chuàng)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

C.陳人舊有巨弩數(shù)百/皆廢壞/后生弩工皆不識其/器珝創(chuàng)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

D.陳人舊有巨弩數(shù)百/皆廢壞/后生弩工皆不識其器/珝創(chuàng)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

3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都,就是下文提到的長安,唐朝尊崇長安為上京、尊崇洛陽為神都,也就是東都和西都。

B.表,封建社會下臣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文中指忠武軍上奏朝廷。

C.生祠,是為活著的人建立的祠廟,加以奉祀,表示感恩與紀念,這是古代的一種信仰民俗。

D.節(jié)度使,唐代開始設(shè)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jié)用來節(jié)制調(diào)度而得名。

3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犨從小就表現(xiàn)出領(lǐng)導(dǎo)才能與組織能力,和鄰居小孩玩游戲,能像將帥指揮軍隊一樣指揮部署,即使大孩子也聽他的。

B.趙犨富有遠見,對形勢判斷精準,他預(yù)言黃巢如果不被長安的百姓誅殺,就一定會率領(lǐng)殘余勢力向東逃離東犯陳州。

C.趙犨善于打仗,在擔任陳州刺史期間兵少力微,卻積極應(yīng)對,先后擊敗來犯的王仙芝、孟楷、黃巢,深得百姓的信任。

D.趙犨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感激梁太祖援救自己的恩德,為他修建祠廟,早晚參拜。他還和朱溫結(jié)成兒女親家。

3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巢敗,果東走,先遣孟楷據(jù)項城,昶擊破之,執(zhí)楷以歸。

(2)然犨陰識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跡,為自托之計。

35.為抵御黃巢東犯陳州,趙犨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請簡要說明。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王峻傳

①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陽人也。父豐,為樂營將。峻少以善歌事梁節(jié)度使張筠。租庸使趙巖過筠家,筠命峻歌佐酒,巖見悅之。是時巖方用事,筠因以峻遣巖。梁亡,巖族誅,峻流落民間。

②太祖入立,拜峻右仆射、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劉旻攻晉州,峻為行營都部署,得以便宜從事。峻至陜州,留不進。太祖遣使者翟守素馳至陜州,諭峻欲親征。峻屏左右謂守素曰:“晉州城堅不可近,而劉旻兵銳亦未可當,臣所以留此者,非怯也,蓋有待爾。且陛下新即位,四方籓鎮(zhèn),未有威德以加之,豈宜輕舉!而兗州慕容彥超反跡已露,若陛下出汜水,則彥超入京師,陛下何以待之?”守素馳還,具道峻言。是時,太祖已下詔西幸,聞峻語,遽自提其耳曰:“幾敗吾事!”乃止不行。峻軍出自絳州,前鋒報過蒙坑,峻喜,謂其屬曰:“蒙坑晉絳之險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過此可知其必敗也。”峻軍去晉州一舍,旻聞周兵大至,即解去。諸將皆欲追之,峻猶豫不決。明日,遣騎兵追旻,不及而還。

③峻與太祖俱起于魏,自謂佐命之功,以天下為己任。凡所論請,事無大小,期于必得,或小不如志,言色輒不遜,太祖每優(yōu)容之。峻為樞密使兼宰相,又求兼領(lǐng)平盧。已受命,暫之鎮(zhèn),又請借左藏庫綾萬匹,太祖皆勉從之。又請用顏衎、陳同代李谷、范質(zhì)為相,太祖曰:“進退宰相,豈可倉卒?當徐思之?!本撜埐灰眩Z漸不遜。日亭午,太祖未食,峻爭不已,是時寒食假,太祖曰:“俟假開,當為卿行?!本送恕L嫠觳荒苋?,明日御便殿,召百官皆入,即幽峻于別所。太祖見馮道,泣曰:“峻凌朕,不能忍!”即貶商州司馬,卒于貶所。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

36.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峻屏左右謂守素曰(2)即幽峻于別所

37.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1)筠因以峻遣巖()

A.責備B.贈送C.派遣D.抒發(fā)

(2)得以便宜從事()

A.合乎時宜B.經(jīng)濟實惠C.方便順利D.見機決斷

38.第②段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蒙坑晉/絳之險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過此/可知其必敗也。

B.蒙坑晉絳之險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過此/可知其必敗也。

C.蒙坑晉絳之/險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過/此可知其必敗也。

D.蒙坑晉絳之險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過/此可知其必敗竹

39.把第③段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漢語。

凡所論請,事無大小,期于必得,或小不如志,言色輒不遜,太祖每優(yōu)容之。

40.第②段畫線部分王峻的陳述很有說服力,請加以分析。

41.分析第③段中“每”“皆”兩字在文中的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梁太祖即位,馬殷遣使修貢,太祖拜殷侍中兼中書令,封楚王。

荊南高季昌以兵斷漢口,邀殷貢使,殷遣許德勛攻其沙頭,季昌求和,乃止。楊行密袁州刺史呂師周來奔。師周勇健豪俠頗通緯候兵書自言五世將家懼不能免常與酒徒聚飲醉則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聞之疑其有異志使人察其動靜。師周益懼,謂其裨將綦毋章曰:“吾與楚人為敵境,吾常望其營上云氣甚佳,未易敗也。吾聞馬公仁者,待士有禮,吾欲逃死于楚可乎?”章曰:“公自圖之,章舌可斷,語不泄也。”師周以兵獵境上,乃奔于楚,綦毋章縱其家屬隨之。殷聞師周至,大喜曰:“吾方南圖嶺表而得此人,足矣?!币詾轳R步軍都指揮使,率兵攻嶺南,取昭、賀、梧、蒙、龔、富等州。殷表師周昭州刺史。

朗州雷彥恭召吳人攻平江,許德勛擊敗之。殷遣秦彥暉攻朗州,彥恭奔于吳,執(zhí)其弟彥雄等七人送于梁。于是澧州向瑰、辰州宋鄴、溆州昌師益等率溪洞諸蠻皆附于殷。殷請升朗州為永順軍,表張佶節(jié)度使。殷乃請依唐太宗故事,開天冊府,置官屬。太祖拜殷天冊上將軍,殷以其弟賨為左相,存為右相,廖光圖等十八人為學(xué)士。末帝時,加殷武昌、靜江、寧遠等軍節(jié)度使,洪、鄂四面行營都統(tǒng)。

唐莊宗滅梁,殷遣其子希范修貢京師,上梁所授都統(tǒng)印。莊宗問洞庭廣狹,希范對曰:“車駕南巡,才堪飲馬爾?!鼻f宗嘉之。莊宗平蜀,殷大懼,表求致仕,莊宗下璽書慰勞之。明宗即位,遣使修貢,并賀明年正月,荊南高季昌執(zhí)其貢使史光憲。殷遣袁詮、王環(huán)等攻之,至其城下,季昌求和,乃止。

——節(jié)選自北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世家·楚世家第六》

4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師周/勇健豪俠/頗通緯候兵書/自言五世將家/懼不能免/常與酒徒聚飲/醉則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聞之/疑其有異志/使人察其動靜/

B.師周/勇健豪俠/頗通緯候兵書/自言五世將/家懼不能免/常與酒徒聚飲/醉則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聞之/疑其有異志/使人察其動靜/

C.師周/勇健豪俠/頗通緯候/兵書自言五世將/家懼不能免/常與酒徒聚飲醉/則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聞之疑/其有異志/使人察其動靜/

D.師周/勇健豪俠/頗通緯候/兵書自言五世將家/懼不能免/常與酒徒聚飲/醉則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聞之/疑其有異志/使人察其動靜/

4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修貢,獻納貢品,原始氏族社會末期,被征服的部落必須向征服者進獻本地的土特產(chǎn)品。

B.“待士有禮”和“兒之成,則可待乎”(《項脊軒志》)中的“待”含義相同。

C.裨將,副將,裨,本義指古代祭祀時穿的次等禮服?!叭齻€臭皮匠,頂過諸葛亮”,其中的“皮匠”其實起初的用詞就是“裨將”。

D.致仕,表示辭去官職。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表示辭官的還有“返初服”“乞骸骨”等。

4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師周精通讖緯之學(xué),觀察到馬殷營寨的云氣,有王侯將相之美,同時,在面對楊行密的懷疑下,呂師周果斷投奔馬殷。

B.綦毋章身為呂師周的謀士,在呂師周易主的過程中為其保密,并任其家屬跟隨。

C.馬殷請求設(shè)立天策府,任命官員,梁太祖還封他為天冊上將軍。馬殷于是開府設(shè)官,將他的楚地系統(tǒng)地管理起來。

D.唐莊宗滅梁后,作為前臣,馬殷派兒子馬希范獻上梁授予的都統(tǒng)印,表示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4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章曰:“公自圖之,章舌可斷,語不泄也?!?/p>

(2)莊宗問洞庭廣狹,希范對曰:“車駕南巡,才堪飲馬爾。”

46.《三楚新錄》中評價馬殷:“殷寬厚大度,得士死力?!苯Y(jié)合文本具體內(nèi)容,概括他贏得這個美譽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溫馨提示:請在答題卡上作答,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①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①仇讎(chóu):仇人。

4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文言實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皆背晉以歸梁歸:歸附

B.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遣:派遣

C.及凱旋而納之納:收藏

D.舉天下之豪杰舉:舉起

4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文言虛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以:把

B.函梁君臣之首之:的

C.而告以成功而:卻

D.為天下笑為:被

49.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選文開篇就提出論點:國家盛衰主要與“人事”有關(guān)。

B.為了實現(xiàn)晉王遺愿,莊宗發(fā)憤圖強,終滅梁、燕、契丹。

C.莊宗深陷叛亂之時,倉皇東逃,不知所歸,處境凄慘。

D.文末進一步闡發(fā)論點,警示世人防微杜漸,勿玩物喪志。

50.把第三大題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梁,吾仇也。

(2)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孫晟,密州人也。好學(xué),有文辭,尤長于詩。是時,李昪方篡楊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辭,使為教令,由是知名。晟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談辯鋒生,聽者忘倦。昪尤愛之,引與計議,多合意,與馮延巳并為昪相。

周世宗征淮,李璟懼,奉書以求和,世宗不答。又遣翰林學(xué)士鐘謨、李德明奉表稱臣,不答。乃遣禮部尚書王崇質(zhì)副晟奉表,謨與晟等皆言璟愿割六州之地,歲貢百萬以佐軍。而世宗已取滁、揚、濠、泗諸州,欲盡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壽州益急。謨等見世宗英武非璟敵,而師甚盛,壽春且危,乃曰:“愿陛下寬臣五日之誅,容臣還取璟表,盡獻淮北諸州?!笔雷谠S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質(zhì)南還,而謨與晟皆見留。德明等既還,璟悔,不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師,留李重進、張永德等分攻廬、壽,周兵所得揚、泰諸州,皆不能守,璟兵復(fù)振。重進與永德兩軍相疑,有隙,永德上書言重進反,世宗不聽。璟知二將之相疑也,乃以蠟丸書遺重進,勸其反。

初,晟之奉使也,語崇質(zhì)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終不負永陵一抔土也?!庇懒暾?,昪墓也。及崇質(zhì)還而晟與鐘謨俱至京師館于都亭驛待之甚厚每朝會入閣使班東省官后召見必飲以醇酒已而周兵數(shù)敗,盡失所得諸州,世宗憂之,召晟問江南事,晟不對,世宗怒,未有以發(fā)。會重進以璟蠟丸書來上,多斥周過惡以為言,由是發(fā)怒日:“晟來使我,言璟畏吾神武,愿得北面稱臣,保無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收晟下獄,及其從者二百余人皆殺之。晟臨死,世宗猶遣近臣問之,晟終不對,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報國爾!”乃就刑。其后,世宗怒解,憐晟忠,悔殺之,而璟聞晟死,亦贈魯國公。

(選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三)》)

5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崇質(zhì)還/而晟與鐘謨俱至京師館/于都亭驛/待之甚厚/每朝會入閣/使班東省官/后召見必飲以醇酒/

B.及崇質(zhì)還/而晟與鐘謨俱至京師/館于都亭驛/待之甚厚/每朝會入閣/使班東省官后/召見必飲以醇酒/

C.及崇質(zhì)還/而晟與鐘謨俱至京師/館于都亭驛/待之甚厚/每朝會入閣/使班東省官/后召見必飲以醇酒/

D.及崇質(zhì)還/而晟與鐘謨俱至京師館/于都亭驛/待之甚厚/每朝會入閣/使班東省官后/召見必飲以醇酒/

5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延巳,南唐著名詞人、宰相,其《鵲踏枝》有名句“獨立小橋風(fēng)滿袖”流傳千古。

B.翰林,古代官名,掌管由皇帝發(fā)出的機密文件,后主管編修國史,草擬典禮文件等。

C.禮部,是中央行政機構(gòu)六部之一,管理文職官員,掌管五禮之儀制、學(xué)校貢舉之法。

D.北面,指臣服于人,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見君主則面朝北,故對人稱臣稱為北面。

5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晟有文才,擅寫詩,雖有口吃的毛病,遇見人不能寒暄,但坐下來辯論時言辭鋒利。

B.孫晟深得李昪信任,李昪和孫晟商量國家大事,很合心意,升他與馮延巳并為相。

C.孫晟能堅守忠節(jié),他出使后周,對周世宗詢問江南之事拒絕回答,最后從容赴死。

D.孫晟身在后周心在南唐,通過李重進用密信聯(lián)系李璟,最終惹怒世宗被收捕入獄。

5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初,晟之奉使也,語崇質(zhì)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終不負永陵一抔土也?!?/p>

(2)晟臨死,世宗猶遣近臣問之,晟終不對,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報國爾!”

55.周世宗征淮后期為什么會“數(shù)敗,盡失所得數(shù)州”,請簡要說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莊宗好畋獵,獵于中牟,踐民田。中牟縣令當馬切諫,為民請,莊宗怒,叱縣令去,將殺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諸伶走追縣令,擒至馬前責之曰:“汝為縣令,獨不知吾天子好獵邪?奈何縱民稼穡以供稅賦!何不饑汝縣民而空此地,以備吾天子之馳騁?汝罪當死!”因前請亟行刑,諸伶共唱和之。莊宗大笑,縣令乃得免去。莊宗嘗與群優(yōu)戲于庭,四顧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頰。莊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驚駭,共持新磨詰曰:“汝奈何批天子頰?”新磨對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復(fù)誰呼邪!”于是左右皆笑,莊宗大喜,賜與新磨甚厚。新磨嘗奏事殿中,殿中多惡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縱兒女嚙人!”莊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諱狗,故新磨以此譏之。莊宗大怒,彎弓注矢將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無殺臣!臣與陛下為一體,殺之不祥!”莊宗大驚,問其故,對曰:“陛下開國,改元同光,天下皆謂陛下同光帝,且同,銅也,若殺敬新磨,則同無光矣?!鼻f宗大笑,乃釋之。然時諸伶,獨新磨尤善俳,其語最著,而不聞其他過惡。其敗政亂國者,有景進、史彥瓊、郭門高三人為最。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鎮(zhèn),貨賂交行,而景進最居中用事。莊宗遣進等出訪民間,事無大小皆以聞。每進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軍機國政皆與參決。三司使孔謙兄事之,呼為“八哥”。莊宗初入洛,居唐故宮室,而嬪御未備。閹宦希旨,多言宮中夜見鬼物,相驚恐,莊宗問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時,后宮萬人,今空宮多怪,當實以人乃息?!鼻f宗欣然。其后幸鄴,乃遣進等采鄴美女千人,以充后宮。而進等緣以為奸,軍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數(shù)千人。莊宗還洛,進載鄴女千人以從,道路相屬,男女無別。魏王繼岌已破蜀劉皇后聽宦者讒言遣繼岌賊殺郭崇韜崇韜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樂其死。皇弟存義,崇韜之婿也,進讒于莊宗曰:“存義且反,為婦翁報仇。”乃囚而殺之。朱友謙,以梁河中降晉者,及莊宗入洛,伶人皆求賂于友謙,友謙不能給而辭焉。進乃讒友謙曰:“崇韜且誅,友謙不自安,必反,宜并誅之?!庇谑羌捌鋵⑽辶私宰鍦缰?,天下不勝其冤。進,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

5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繼岌已破蜀/劉皇后聽宦者讒言/遣繼岌賊殺郭崇韜/崇韜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樂其死

B.魏王繼岌已破/蜀劉皇后聽宦者讒言/遣繼岌賊殺郭崇韜/崇韜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樂其死

C.魏王繼岌已破蜀/劉皇后聽宦者讒言/遣繼岌賊殺郭崇韜/崇韜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樂其死

D.魏王繼岌已破/蜀劉皇后聽宦者讒言/遣繼岌賊殺郭崇韜/崇韜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樂其死

5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伶人,古時候稱演戲、唱歌、作樂的人為伶人,大多身份低微。樂官為伶官,后來也將演戲為生的藝人包括進來,將他們統(tǒng)稱為伶人。

B.夷狄,古稱南方部族為夷,北方部族為狄。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如《論語·八佾》中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便是明證。

C.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負責監(jiān)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沿置,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

D.縉紳,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zhí)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于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zhuǎn)用為官宦的代稱。

58.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宗喜歡打獵,踐踏中牟縣民田,中牟縣令攔馬直言切諫,惹得莊宗大怒。伶人敬新磨巧妙地為其求情,莊宗最終放過了中牟縣令。

B.后唐莊宗李存勖是沙陀人,屬北方少數(shù)民族,忌諱狗,敬新磨卻直呼狗為莊宗的兒女來譏諷他,結(jié)果差點引來殺身之禍。

C.降將朱友謙,深得莊宗寵愛,伶官們爭著向他行賄,遭到拒絕后,景進就在莊宗面前進讒言,于是朱友謙與郭崇韜一起被誅殺。

D.選文主要寫了敬新磨和景進二位伶官,形成對比,肯定敬新磨能言善說,機智勇敢,善于進諫;否定景進混淆視聽,擄掠民女,奸殺忠良,無惡不作。

59.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

(1)奈何縱民稼穡以供稅賦!何不饑汝縣民而空此地,以備吾天子之馳騁?

(2)然時諸伶,獨新磨尤善俳,其語最著,而不聞其他過惡。

60.文中寫“伶官亂政”具體表現(xiàn)在哪幾方面?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李嗣昭,本姓韓氏。太祖[注]出獵,至其家,見其林中郁郁有氣,甚異之,召其父問焉。父言家適生兒,太祖因遺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養(yǎng)以為子。更名嗣昭。天復(fù)元年,梁破河中,取晉、絳、慈、隰,因大舉擊晉,圍太原。嗣昭日以精騎出擊梁兵,會大雨,梁軍解去。進攻蒲縣。梁朱友寧以兵十萬迎擊之,嗣昭等敗走,友寧追之,晉遣李存信率兵迎嗣昭,存信又敗。梁軍遂圍太原,而慈、隰、汾州復(fù)入于梁。太祖大恐謀走云州李存信等勸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爭以為不可賴劉太妃亦言之乃止嗣昭晝夜出奇兵擊梁軍,梁軍解去,嗣昭復(fù)取汾、慈、隰。于此時,嗣昭力戰(zhàn)之功為多。天祐三年,與周德威攻梁潞州,降丁會,以嗣昭為昭義軍節(jié)度使。梁筑夾城以圍之。梁太祖嘗遣人招降嗣昭,嗣昭斬其使者,逾年,莊宗始攻破夾城。嗣昭完緝兵民,撫養(yǎng)甚有恩意。梁、晉戰(zhàn)胡柳,晉軍敗。莊宗懼,欲收兵還臨濮,嗣昭曰:“梁軍已勝,旦暮思歸。吾若收軍,使彼休息,整而復(fù)出,何以當之?宜以精騎撓之,因其勞乏,可以勝也?!鼻f宗然之。十九年,從莊宗擊契丹于望都。是時,晉遣閻寶攻張文禮于鎮(zhèn)州,寶為鎮(zhèn)人所敗,乃以嗣昭代之。鎮(zhèn)兵出掠九門,嗣昭以奇兵擊之,鎮(zhèn)軍且盡,馀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馳馬射之,反為賊射中腦,拔矢于腦,還營而卒。

(選自《新五代史·李嗣昭傳》,有刪改)

材料二:

嗣昭子繼韜,少狡獪無賴,及長,謀叛,與梁通盟。及莊宗平河南,繼韜惶恐,計無所出。乃赍銀數(shù)萬兩,隨母楊氏詣闕,冀以賂免。莊宗不聽,事泄,斬于天津橋。

史臣曰:嗣昭以精悍勤勞,佐經(jīng)綸之業(yè),終沒于王事,得以為忠。然其后嗣皆不免于刑戮者,何也?蓋貨殖無窮,多財累愚故也。抑茍能以清白遺子孫,安有斯禍哉?

(選自《舊五代史·李嗣昭傳》,有刪改)

太祖,指晉王李克用。

6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大恐/謀走/云州李存信等勸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爭以為不可/賴劉太妃亦言之/乃止/

B.太祖大恐/謀走云州/李存信等勸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爭以為不可/賴劉太妃亦言之/乃止/

C.太祖大恐/謀走云州/李存信等勸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爭/以為不可賴/劉太妃亦言之/乃止/

D.太祖大恐/謀走/云州李存信等勸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爭/以為不可賴/劉太妃亦言之/乃止/

6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這是用謚號來指稱皇帝。此外還可以用廟號等來指稱皇帝。

B.契丹,古族名。北魏以來,在今遼河上游一帶游牧。后建立了遼國。

C.闕,古代王宮、祠廟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中間為通道。

D.貨殖,古指經(jīng)商或囤積財貨以營利。也指經(jīng)商的人。

6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嗣昭出生時即有祥瑞之象,引起太祖的注意,太祖讓其弟李克柔收養(yǎng)了李嗣昭。

B.李嗣昭勇敢善戰(zhàn)。在和后梁的戰(zhàn)爭中,李嗣昭威震敵膽,屢戰(zhàn)屢勝,戰(zhàn)功卓著。

C.李嗣昭愛護百姓。擔任昭義軍節(jié)度使期間,李嗣昭保全了潞州的百姓,優(yōu)撫甚佳。

D.李嗣昭頗有計謀。在胡柳之戰(zhàn)中,李嗣昭對敵我雙方的分析令莊宗欣然接受。

6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宜以精騎撓之,因其勞乏,可以勝也。

(2)嗣昭以精悍勤勞,佐經(jīng)綸之業(yè),終沒于王事,得以為忠。

65.李嗣昭效忠兩代君王,精悍勤勞,佐經(jīng)綸之業(yè),兒子李繼韜因謀叛被斬。俗語講“虎父無犬子,將門無懦夫”,但李氏父子的對比讓人唏噓,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請你結(jié)合材料二從多角度分析“虎父”“犬子”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趙鳳,幽州人也,少為儒。唐天祐中,燕帥劉守光盡率部內(nèi)丁夫為軍伍,而黥其面,為儒者患。儒者多為僧以避之,鳳亦落發(fā)至太原。頃之,從劉守奇奔梁,梁用守奇為博州刺史,表鳳為判官。唐莊宗聞鳳名,得之甚喜,以為護鑾學(xué)士。后莊宗即位,拜鳳中書舍人。及入汴,改授禮部員外郎。莊宗及劉皇后幸張全義第,后奏曰:“妾五六歲失父母,每見老者,思念尊親注下,以全義年德,妾欲父事之,以慰孤女之心?!鼻f宗許之,命鳳作箋上全義,定往來儀注。鳳上書極諫,不納。天成初,置端明殿學(xué)士。時任圜為宰相,為安重誨所傾,以至罷相歸磁州。及朱守殷以汴州叛,馳驛賜圜自盡。既而鳳哭謂安重誨曰:“任圜,義士也,肯造逆謀以讎君父乎?如此濫刑,何以安國!”重誨笑而不責。明年春,有僧自西國取經(jīng)回,得佛牙大如拳,進于明宗。鳳揚言曰:“曾聞佛牙錘鍛不壞,請試之?!彪S斧而碎。時宮中所施已逾數(shù)千緡,聞毀乃止。及車駕還洛,留知汴州事。長興中,安重誨出鎮(zhèn)河中,其后重誨得罪,人無敢言者,惟鳳極言于上前曰:“重誨是陛下家臣,其心終不背主,五年秉權(quán),賢豪俯伏,但不周防,自貽浸潤?!泵髯谝詾榕簏h,不悅其奏。重誨獲罪,乃出邢州節(jié)度使。及閔帝蒙塵于衛(wèi)州鳳集賓佐軍校垂涕曰主上播遷渡河而北吾輩安坐不赴奔問于禮可乎軍校曰:“唯公所使?!睂⑿校勯h帝遇弒而止。清泰初,召還,授太保。鳳性豁達,凡士友以窮厄告者,必傾其資而餉之,士人以此多之也。既而病足,不能朝謁。疾篤,自為蓍筮,卦成,投蓍而嘆曰:“吾家世無五十者,而復(fù)窮賤;吾年已五十,又為將相,豈有遐壽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選自《舊五代史·趙鳳傳》)

文本二:

安重誨為邊彥溫等告變,明宗詔彥溫等廷詰,具伏其詐,即斬之。后數(shù)日,鳳奏事中興殿,啟曰:“臣聞奸人有誣重誨者。”明宗曰:“此閑事,朕已處置之,卿可無問也?!兵P曰:“臣所聞?wù)?,系國家利害,座下不可以為閑?!币蛑傅钗菰唬骸按说钏宰饑篮陦颜?,棟梁柱石之所扶特也。大臣,國之棟梁柱石也,且重誨起微賤,歷艱危,致陛下為中興主,安可使奸人動搖!”明宗改容謝之曰:“卿言是也。”

(選自《新五代史·趙鳳傳》)

6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閔帝蒙塵于衛(wèi)州/鳳集賓佐/軍校垂涕曰/主上播遷/渡河而北/吾輩安坐不赴奔問/于禮可乎/

B.及閔帝蒙塵于衛(wèi)州/鳳集賓佐軍校/垂涕曰/主上播遷/渡河而北/吾輩安坐不赴奔問/于禮可乎/

C.及閔帝蒙塵于衛(wèi)州/鳳集賓佐軍校/垂涕曰/主上播遷/渡河而北/吾輩安坐不赴奔問于禮/可乎/

D.及閔帝蒙塵于衛(wèi)州/鳳集賓佐/軍校垂涕曰/主上播遷/渡河而北/吾輩安坐不赴奔問于禮/可乎/

67.下列關(guān)于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黥,又名為墨黥,是一種在人臉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罰,文中指防止士兵逃跑的措施。

B.皇后,又稱坤極、梓童,是皇帝的正妻,統(tǒng)攝六宮,母儀天下,地位極顯赫。

C.太保,古代三公之一,職位次于太傅;亦指輔導(dǎo)太子的太子太保,與太尉共掌兵權(quán)。

D.蓍筮,指古人用筮草占卜吉兇以便趨利而避害,如《氓》中“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6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鳳早年避世,后遇明主。燕帥劉守光征兵時,他選擇落發(fā)隱匿太原;后因名望受唐莊宗賞識,又為唐明宗所重用。

B.趙鳳恪守禮法,有識有謀。他極力反對劉皇后以侍父之禮對待張全義;他鼓勵別人摧毀佛牙,阻斷了宮中的浪費行為。

C.趙鳳為人耿介,正直敢言。任圜遇害后,他當面質(zhì)問安重誨;安重誨獲罪,沒有人敢替他進言,只有趙鳳為他辯白。

D.趙鳳樂善好施,豁達知命。他常常慷慨解囊,周濟窮厄;病情加重時,還能自己占卜命數(shù),并不因不能長壽而遺憾。

6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任圜,義士也,肯造逆謀以讎君父乎?如此濫刑,何以安國!

(2)凡士友以窮厄告者,必傾其資而餉之,士人以此多之也。

70.兩則文本中,趙鳳替安重誨說情時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文本二的言辭技巧更為高超,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扈載,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學(xué),善屬文。廣順初,舉進士高第,拜校書郎,直史館。再遷監(jiān)察御史。其為文章,以辭多自喜。常次歷代有國廢興治亂之跡為《運源賦》,甚詳。又因游相國寺,見庭竹可愛,作《碧鮮賦》,題其壁,世宗聞之,遺小黃門就壁錄之,覽而稱善,因拜水部員外郎、知制誥。遷翰林學(xué)士,賜緋,而載已病,不能朝謝。居百余日,乃力疾入直學(xué)士院。世宗憐之,賜告還第,遣太醫(yī)視疾。

初載以文知名一時樞密使王樸尤重其才薦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樸以問數(shù)日扈載不為舍人何也穀曰:“非不知其才,然載命薄,恐不能勝?!睒阍唬骸肮珵樵紫啵赃M賢退不肖為職,何言命邪?”已而召拜知制誥。及為學(xué)士,居歲中病卒,年三十六。議者以穀能知人而樸能薦士。

是時,天子英武,樂延天下奇才,而尤禮文士,載與張昭、竇儼、陶穀、徐臺符等俱被進用。榖居數(shù)人中,文辭最劣,尤無行。昭、儼數(shù)與論議,其文粲然,而穀徒能先意所在,以進諛取合人主,事無大小,必稱美頌贊,至于廣京城,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類,皆為頌以獻,其辭大抵類俳優(yōu)。而載以不幸早卒,論議雖不及昭、儼,而不為榖之諛也。

嗚呼!作器者,無良材而有良匠;治國者,無能臣而有能君。蓋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國譬之于奕,知其用而置得其處者勝,不知其用而置非其處者敗。敗者臨棋注目,終日而勞心,使善弈者視焉,為之易置其處則勝矣。勝者所用,敗者之棋也;興國所用,亡國之臣也。王樸之材,誠可謂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周臣傳》)

7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載以文知名/一時樞密使王樸尤重其才/薦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樸以問穀曰/扈載不為舍人/何也/

B.初/載以文知名一時/樞密使王樸尤重其才/薦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樸以問穀曰/扈載不為舍人/何也/

C.初/載以文知名一時/樞密使王樸尤重其才/薦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樸以問穀曰/扈載不為舍人/何也/

D.初/載以文知名/一時樞密使王樸尤重其才/薦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樸以問穀曰/扈載不為舍人/何也/

7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宗,古代帝王的廟號,它是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B.賜緋,指皇帝恩賜的深紅色的朝服,古代為官者以官服的顏色區(qū)分尊卑。

C.宰相,是古代對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與丞相概念完全相同。

D.學(xué)士,原意指讀書的貴族子弟,后來泛稱官名、有學(xué)問的人或文人學(xué)者。

7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扈載年輕時愛好學(xué)習(xí),擅長寫文章,以文辭豐富見長,其作品備受世人推崇,周世宗也非常賞識他,屢次升遷他的官職。

B.樞密使王樸向宰相李穀推薦扈載,李穀以扈載命薄,不能勝任為由而長期不任用,后在王樸的追問下才得以授任知制誥。

C.世宗喜好招延天下奇才,尤其禮待文士,但文章最差,沒有德行的陶穀,憑阿諛之能竟受到進用,可見識別忠奸的重要。

D.認為材料依靠工匠才能制成器物,臣子依靠君主才能受重用,盛世和亂世的區(qū)別就在于君主是否能夠敢于大膽用人。

7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世宗憐之,賜告還第,遣太醫(yī)視疾。

(2)而載以不幸早卒,論議雖不及昭、儼,而不為穀之諛也。

75.最后一段就治理國家而言,說明了一個怎樣的道理?運用了何種論證方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也。少為軍卒,事梁太祖。末帝即位,遷濮州刺史。彥章為人驍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軍中號王鐵槍。

梁、晉①爭天下,為勁敵,彥章常為先鋒。是時,晉已盡有河北,以鐵鎖斷德勝口,筑河南、北為兩城,號“夾寨”。而梁末帝昏亂,小人趙巖、張漢杰等用事,大臣宿將多被讒間。龍德三年夏,晉取鄆州,宰相敬翔顧事急入見末帝乃引繩將自經(jīng)末帝使人止之問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彥章不可末帝乃召彥章為招討使以段凝為副。末帝問破敵之期,彥章對曰:“三日?!弊笥医允?。

彥章受命而出,馳兩日至滑州,置酒大會,陰遣人具舟于楊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具鞴炭,乘流而下。彥章會飲,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數(shù)千,沿河以趨德勝。舟兵舉鎖燒斷之,因以巨斧斬浮橋,而彥章引兵急擊南城。浮橋斷,南城遂破,蓋三日矣。后彥章至楊劉,攻之幾下。晉人筑壘博州東岸,彥章引兵攻之,不克,還擊楊劉,戰(zhàn)敗。

是時,段凝已有異志,與趙巖、張漢杰交通,彥章素剛,而嫉巖等所為。嘗謂人曰:“俟吾破賊還,誅奸臣以謝天下?!睅r等聞之懼,與凝協(xié)力傾之。及楊劉之敗也,趙巖等從中日夜毀之,乃罷彥章。彥章馳至京師入見,自陳勝敗之跡,巖等諷有司劾彥章不恭,勒還第。

唐兵攻兗州,末帝召彥章使守捉東路。是時,梁之勝兵皆屬段凝。彥章至遞坊,以兵少戰(zhàn)敗。彥章傷重,被擒。莊宗愛其驍勇,欲全活之,使人慰諭彥章,彥章謝曰:“臣受梁恩,非死不能報,豈有朝事梁而暮事晉,生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遂見殺,年六十一。晉高祖時,追贈彥章太師。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死節(jié)傳》)

晉:指晉王李存朂,后稱帝建后唐。與后文“莊宗”為同一個人。

76.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宰相敬翔顧事/急入見末帝/乃引繩將自經(jīng)/末帝使人止之/問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彥章不可/末帝乃召彥章為招討使/以段凝為副

B.宰相敬翔顧事急/入見末帝/乃引繩將自經(jīng)/末帝使人止之/問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彥章不可/末帝乃召彥章/為招討使/以段凝為副

C.宰相敬翔顧事/急入見末帝/乃引繩將自經(jīng)/末帝使人止之/問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彥章不可/末帝乃召彥章/為招討使/以段凝為副

D.宰相敬翔顧事急/入見末帝/乃引繩將自經(jīng)/末帝使人止之/問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彥章不可/末帝乃召彥章為招討使/以段凝為副

7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帝王廟號。廟號指皇帝于太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如太宗、高祖、莊宗、哀帝等。

B.龍德三年,此處是用梁末帝年號來紀年,常見的紀年方式還有干支紀年、帝王即位年次紀年等。

C.京師,古代對首都的一種稱呼?!熬痹⒁獯?,“師”寓意眾多,表明天子居所規(guī)模大,人口多。

D.追贈,也稱追封、加贈等。多指古代皇帝為已經(jīng)去世的官員或者其父祖、子孫等追授官職爵位。

7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彥章武藝高強,屢為作戰(zhàn)先鋒。王彥章不僅能光腳走荊棘百步,還可手握鐵槍騎馬飛奔。在梁晉爭奪天下時,他常做梁國先鋒。

B.王彥章智勇雙全,如期贏得戰(zhàn)爭。與晉王作戰(zhàn),他表面宴請將士,暗中卻帶領(lǐng)甲士燒鐵鎖,斬浮橋,于南城大戰(zhàn)三日,成功打敗敵軍。

C.王彥章嫉惡如仇,遭到小人報復(fù)。王彥章剛毅有節(jié),他立志誅殺奸臣,毫不留情。卻反被趙巖等小人伺機中傷詆毀,慘遭免官歸家。

D.王彥章堅持忠義,最終守節(jié)而死。因軍力不濟,王彥章不幸戰(zhàn)敗被擒。面對后唐莊宗的賞識和招降,他忠貞不二,寧死不肯屈從投降。

7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彥章會飲,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數(shù)千,沿河以趨德勝。

(2)段凝已有異志,與趙巖、張漢杰交通,彥章素剛,而嫉巖等所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事劉守光為參軍,守光敗,去事宦者張承業(yè)。承業(yè)監(jiān)河?xùn)|軍,以其文學(xué)薦之晉王。當晉與梁夾河而軍,道居軍中,為一茅庵,不設(shè)床席,臥一束芻而已。諸將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遺道,道不能卻,置之別室,訪其主而還之。其解學(xué)士居父喪于景城遇歲饑悉出所有以濟鄉(xiāng)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負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與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潛為之耕其人后來愧謝,道殊不以為德。天成、長興之間,歲屢豐熟,中國無事。道嘗戒明宗曰:“臣為河?xùn)|掌書記時,奉使中山,遇井陘之險,懼馬蹶失,不敢怠于銜轡,及至平地,謂無足慮,遽跌而傷。凡蹈危者慮深而獲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明宗問曰:“天下雖豐,百姓濟否?”道曰:“谷貴餓農(nóng),谷賤傷農(nóng)。”水運軍將于臨河縣得一玉杯,有文曰“傳國寶萬歲杯”,明宗甚愛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寶爾,王者固有無形之寶也。仁義者,帝王之寶也。故曰:‘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泵髯谖渚粫云溲?,道已去,召侍臣講說其義,嘉納之。道前事九君,未嘗諫諍。世宗初即位,劉旻攻上黨,世宗曰:“劉旻少我,謂我新立而國有大喪,必不能出兵以戰(zhàn)。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當自將擊之?!钡滥饲兄G,以為不可。世宗曰:“劉旻烏合之眾,若遇我?guī)?,如山壓卵?!钡涝唬骸氨菹伦龅蒙蕉ǚ瘢俊笔雷谂?,卒自將擊旻,果敗旻于高平。世宗取淮南,定三關(guān),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擊旻也,鄙道不以從行,以為太祖山陵使。葬畢而道卒,年七十三,謚曰文懿,追封瀛王。道少能矯行以取稱于世,及為大臣,尤務(wù)持重以鎮(zhèn)物,益以舊德自處。道事四姓十君,然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譽之。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馮道傳》)

8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解學(xué)士居父喪/于景城遇歲饑/悉出所有以濟鄉(xiāng)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負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與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潛為之耕/

B.其解學(xué)士居父喪于景城/遇歲饑/悉出所有以濟/鄉(xiāng)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負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與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潛為之耕/

C.其解學(xué)士居父喪/于景城遇歲饑/悉出所有以濟/鄉(xiāng)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負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與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潛為之耕/

D.其解學(xué)士居父喪于景城/遇歲饑/悉出所有以濟鄉(xiāng)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負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與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潛為之耕/

8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古代男子二十歲成年,行加冠禮,取字并取號,以便于平輩或后輩稱呼,表示尊重。

B.中國,指中原地區(qū)或在中原地區(qū)由華夏族建立的政權(quán),也可指京都地區(qū)。本文取前意。

C.天成,指封建帝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皇帝即位時或在位間改換年號稱之為“改元”。

D.山陵使,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稱山陵,山陵使掌皇帝喪葬之事,多由大臣臨時兼充。

8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道刻苦節(jié)儉、堅守操行。當晉梁雙方對峙時,馮道能夠在茅屋中臥草而眠,對于將領(lǐng)贈送的搶來的女子也能返還原主。

B.馮道做事審慎、居安思危。面對連年豐收,他善用出使中山的親身經(jīng)歷來委婉勸說皇帝要注意谷賤傷農(nóng)的情況,獲皇帝肯定。

C.馮道不懼君威,敢于諫言。馮道之前雖不曾直言規(guī)勸過皇帝,但在劉旻攻打上黨時,他卻犯顏直諫,從而遭到新帝嫌棄。

D.馮道德才兼?zhèn)?,廣被稱譽。馮道年輕時憑借才華得以升職,后為人穩(wěn)重,雖然歷侍四姓十君,但依舊因為德行受到景仰。

8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及《鴻門宴》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凡蹈危者慮深而獲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

(2)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而欓T宴》

84.《尚書》有言“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根據(jù)文章概括馮道做了哪些事體現(xiàn)了這一觀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景仁,廬州合肥人也。初名茂章,少從楊行密起淮南。景仁為將驍勇剛悍,質(zhì)略無威儀,臨敵務(wù)以身先士卒,行密壯之。梁太祖遣子友寧攻王師范與青州,師范乞兵與行密,行密遣景仁以步騎七千救師范。師范以兵背城為兩柵,友寧夜擊其一柵,柵中告急,趣景仁出戰(zhàn),景仁按兵不動。友寧已破一柵,連戰(zhàn)不已。遲明,景仁度友寧兵已困,乃出戰(zhàn),大敗之,遂斬友寧,以其首報行密。是時,梁太祖方攻鄆州,聞子友寧死,以兵二十萬倍道而至,景仁閉壘示怯伺梁兵怠毀柵而出驅(qū)馳急戰(zhàn)戰(zhàn)酣退坐召諸將飲酒已而復(fù)戰(zhàn)。太祖登高望見之,得青州降人,問:“飲酒者為誰?”曰:“王茂章也?!碧鎳@曰:“使吾得此人為將,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敗。景仁軍還,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將李虔裕以眾一旅設(shè)伏于山下以待之,留軍不行,解鞍而寢。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戰(zhàn)于此也?!彬H?,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戰(zhàn)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軍以歸。

景仁事行密,為潤州團練使。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與,渥怒,以兵攻之。景仁奔于錢镠,镠表景仁領(lǐng)宣州節(jié)度使。梁太祖素識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間道歸梁,仍以為寧國軍節(jié)度使,加中書門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參宰相班,奉朝請而已。

開平四年,以景仁為北面招討使,將韓勍,李思安等兵伐趙;行至魏州,司天監(jiān)言:“太陰虧,不利行師?!碧尕秸倬叭实冗€,已而復(fù)遣之。景仁已去,太祖思術(shù)者言,馳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已過邢、洺,使者及至,景仁不奉詔,進營于柏鄉(xiāng)。景仁及晉人戰(zhàn),大敗于柏鄉(xiāng),景仁歸訴于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蓋韓勍、李思安輕汝為客,不從節(jié)度爾。”乃罷景仁就第,后數(shù)月,悉復(fù)其官爵。

末帝立,以景仁為淮南招討使,攻廬、壽,軍過獨山,山有楊行密祠,景仁再拜號泣而去。戰(zhàn)于霍山,梁兵敗走,景仁殿而力戰(zhàn),以故梁兵不甚敗。景仁歸京師。病疽卒,贈太尉。

(《新五代史·王景仁傳》)

(相關(guān)鏈接)

渥字承天,行密長子也。行密病,出渥為宣州觀察使。右衙指揮使徐溫私謂渥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謀,若它日召子,非溫使者慎無應(yīng)命。”涕泣謝溫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隱作符召渥,隱慮渥幼弱不任事,勸行密用舊將有威望者代主軍政,乃薦大將劉威,行密未許。溫與嚴可求入問疾,行密以隱議告之,溫等大驚,遽詣隱所計事。隱未出,而溫見隱作召符猶在案上,急取遣之。渥見溫使,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周隱罵曰:“汝欲賣吾國者,復(fù)何面目見楊氏乎?”遂殺之。以王茂章為宣州觀察使。渥之入也,多輦宣州庫物以歸廣陵,茂章惜而不與,渥怒,命李簡以兵五千圍之,茂章奔于錢塘。

(《新五代史·楊行密傳》)

8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柵中告急,趣景仁出戰(zhàn)趣:催促

B.行密病,出渥為宣州觀察使出:使……離開京城

C.涕泣謝溫而去謝:感謝

D.多輦宣州庫物以歸廣陵輦:以車運物

8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行密遣景仁以步騎七千救師范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以其首報行密竭忠盡智以事其君

C.景仁歸訴于太祖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渥之入也,多輦宣州庫物以歸廣陵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87.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其中全都表現(xiàn)王景仁深得梁太祖器重的一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