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900-2024 旋流燃燒方式鍋爐冷態(tài)試驗導則_第1頁
DB41-T 900-2024 旋流燃燒方式鍋爐冷態(tài)試驗導則_第2頁
DB41-T 900-2024 旋流燃燒方式鍋爐冷態(tài)試驗導則_第3頁
DB41-T 900-2024 旋流燃燒方式鍋爐冷態(tài)試驗導則_第4頁
DB41-T 900-2024 旋流燃燒方式鍋爐冷態(tài)試驗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27.060.01CCS

J

98

41 DB41/T

—2024代替

41/T

900-2014旋流燃燒方式鍋爐冷態(tài)試驗導則

發(fā)布

實施河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發(fā)

布DB41/T

900—2024前言

.................................................................................

II1

...............................................................................

1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

13 術語和定義

.........................................................................

14 試驗目的

...........................................................................

25 試驗前準備

.........................................................................

26 試驗項目

...........................................................................

37 測量方法

...........................................................................

38 原始記錄

...........................................................................

69 試驗報告

...........................................................................

7附錄

A(資料性) 冷態(tài)?;L速計算方法.................................................

8附錄

B(資料性) 旋流燃燒器冷態(tài)試驗數(shù)據(jù)匯總表.........................................

9DB41/T

900—2024 本文件按照GB/T

—《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修訂。本文件代替DB

41/T

《旋流燃燒方式鍋爐冷態(tài)試驗導則》,與DB41/T

900—2014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10184

10184

2);——增加術語和定義中心風(見

3.3);——增加術語和定義貼壁風噴口(見

3.11——增加術語和定義貼壁風速(見

3.12);——修改試驗項目中一次風調平試驗、二次風調平試驗(見

——增加燃燒器二次風通流面積測量(見

6.3);——增加同層燃燒器安裝標高的測試(見

6.4);——修改貼壁風速測試(見

7.1);——增加燃燒器內外二次風門開度特性的測試(見

7.2——修改燃燒器旋向觀測(見

7.3.1);——增加旋流強度調整試驗內容(見

7.3.5——增加附錄

B

B.1

煙道風速測試等測量項目;——增加附錄

B

B.2

貼壁風測量試驗數(shù)據(jù)匯總表。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河南省承壓類特種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修訂單位:河南省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技術科學研究院、潤電能源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勝平、程娜、楊帥、呂軍飛、焦昌峰、錢柯如、胡源、朱少鵬。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年首次發(fā)布為

—2014;——本次為第一次修訂。IIDB41/T

900—20241 范圍方法、原始記錄、試驗報告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旋流燃燒方式鍋爐。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10184 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guī)程DL/T

電站磨煤機及制粉系統(tǒng)性能試驗DL/T

2167 燃煤鍋爐冷態(tài)空氣動力場試驗方法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旋流燃燒器回流區(qū)旋流燃燒器出口氣流中心形成的回流區(qū)稱為內回流區(qū),在氣流外圍形成的回流區(qū)稱為外回流區(qū)。中心風部位聚集。一次風輸送煤粉進入爐膛燃燒的空氣。二次風分,進入燃燒器內環(huán)形通道的內二次風和進入燃燒器外環(huán)形通道的外二次風。DB41/T

900—2024燃盡風爐膛內布置在主燃燒器上部單獨送入的熱風。燃盡風起降低生成和提高煤粉燃盡率的作用。封閉式氣流旋流燃燒器出口無內回流區(qū)的旋轉射流。封閉式氣流旋轉強度較弱。開放式氣流著火。全擴散式氣流力低于射流中心壓力時形成。擴散角旋流燃燒器出口的環(huán)錐形氣流外邊沿所形成的夾角。貼壁風噴口安裝于前后墻靠近側墻位置或者安裝于爐膛側墻的二次風噴口。貼壁風速燃燒器周邊及兩側墻的水冷壁近壁面的風速。4試驗目的機入口風量、二次風量標定,為運行操作人員提供準確的監(jiān)控數(shù)據(jù);調整旋流強度,使氣流形態(tài)合理,5試驗前準備燃燒器安裝位置、同心度正確,內部檢查無異物。燃燒器各風門擋板狀態(tài)正常,操作靈活,開度指示正確。風壓表、溫度計、流量測量裝置等測試儀器(測量表計),按照要求事先經(jīng)過校驗或標定,使測量數(shù)據(jù)準確無誤。一次風機、送風機、引風機經(jīng)過試運合格,具備滿負荷運行能力。對一次風速、磨煤機入口風量、二次風量、燃盡風風量、貼壁風量測點的安裝位置進行檢查,并進行燃燒器噴口飄帶、煙花等示蹤裝置的安裝工作。在爐膛內外試驗位置搭設符合安全要求的試驗平臺、通道,提供充足照明。應對煙風系統(tǒng)進行整體檢查,確保煙風系統(tǒng)所有孔洞、人孔門全部關閉嚴密,避免高速氣流溢出而造成人身設備傷害事故。DB41/T

900—2024應對除塵系統(tǒng)進行全面檢查,確保除塵系統(tǒng)隨時可正常投運,并根據(jù)試驗情況決定是否投入除塵系統(tǒng),以避免試驗期間煙囪出口的煙塵濃度超標。6 試驗項目風量標定。的安裝要求應按照

及DL/T

467執(zhí)行。旋流燃燒器的狀態(tài)、安裝質量以及風門調節(jié)擋板的檢查方法按照

2167執(zhí)行。風速調平試驗6.2.1一次風調平試驗偏差)值不大于±5%。6.2.2 二次風調平試驗測量燃燒器二次風口的風速,調整燃燒器二次風門開度大小,使同一層燃燒器的二次風速(風量)的相對偏差值不大于±10%。6.2.3 燃盡風調平試驗測量燃盡風風速,通過調整使同一層燃盡風風速(風量)的相對偏差值不大于±10%。6.2.4 最大風量相對偏差計算最大風量相對偏差按式計算。Q

=

Q

=

100Q

……..——偏差最大的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偏差最大的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

/h);——平均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

/hQi,max(min)Q

——最大風量相對偏差,%;

3

3二次風通道通流面積測量用游標卡尺(或米尺)分別測量各燃燒器內、外二次風噴口的直徑,以分別獲取對應燃燒器的內、外二次風噴口的通流面積。同層燃燒器安裝標高的測試否合格。7 測量方法DB41/T

900—2024風速測量7.1.1 在各燃燒器噴口,至少均勻分布四個測點(如圖

1

所示),用風速儀測量中心風、一次風、內二次風、外二次風和燃盡風噴口風速。圖1 燃燒器噴口風速測量測點分布示意圖7.1.2 一次風可在一次風管上采用測速管測量,測速管速度系數(shù)的標定應在三個不同流量進行,測量及標定方法按照

DL/T

467

執(zhí)行。7.1.3 對于水平煙道風速測量,可采用風速儀在水平煙道截面(可根據(jù)實際條件選擇一個或多個測量截面)沿爐膛寬度方向每隔

0.5m~

左右的間隔測一個風速,以獲取爐膛水平煙道沿寬度方向的風速分布規(guī)律,從而判定爐膛水平煙道左右側風速偏差情況。7.1.4 對于貼壁風噴口風速測量,至少均勻分布四個測點(如圖

1

所示),采用風速儀測量貼壁風噴口實際風速。7.1.5

20mm

至前墻)每隔

0.5m~1m

左右的間隔測一個風速,風速測量設備對準一個方向,以獲取爐膛沿兩側墻方向的貼壁風速分布規(guī)律,從而判定是否存在爐內氣流沖刷兩側墻的現(xiàn)象。燃燒器二次風門開度特性的測試7.2.1

0%、2550%、75100度后測量其風速,以獲取該燃燒器內、外二次風速隨其風門開度變化的分布特性規(guī)律。7.2.2

0%、25%、50%、%、100%逐漸調整該燃盡風箱風門開度后測量其風速,以獲取該燃盡風噴口風速隨其風門開度變化的分布特性規(guī)律。7.2.3

0%、25%、50%、%、100%逐漸調整該貼壁風風門開度后測量其風速,以獲取該貼壁風噴口風速隨其風門開度變化的分布特性規(guī)律。7.2.4 在測量內、外二次風時,應在燃燒器端部向外同一個標高位置??諝鈩恿r觀測7.3.1 燃燒器旋向觀測7.3.1.1 煤粉燃燒器外二次風形態(tài)觀測旋流方向及氣流形態(tài)。7.3.1.2煤粉燃燒器內二次風形態(tài)觀測是旋流或是直流、以及旋流方向及氣流形態(tài)。DB41/T

900—20247.3.1.3 燃盡風燃燒器外二次風形態(tài)觀測器外二次風旋流方向及氣流形態(tài)。7.3.1.4 燃盡風燃燒器內二次風形態(tài)觀測器內二次風是旋流或是直流、以及旋流方向及氣流形態(tài)。7.3.2 相鄰燃燒器間氣流形態(tài)觀測2、3表示燃燒器噴口,細實線表示飄帶)。圖2相鄰燃燒器飄帶布置示意圖圖3 相鄰燃燒器飄帶布置示意圖7.3.3前后墻對沖燃燒器間對沖氣流形態(tài)觀測在前后墻相對應的兩個燃燒器間均勻布置飄帶,觀察燃燒器對沖氣流的形態(tài)。飄帶布置見圖4中圓形表示燃燒器噴口,細實線表示飄帶)。DB41/T

900—2024圖4 對沖燃燒器飄帶布置示意圖7.3.4 燃燒器噴口回流氣流形態(tài)觀測在距燃燒器噴口0.5~1.5m形態(tài)。燃燒器回流區(qū)氣流形態(tài)見圖5。圖5

圖5

燃燒器回流區(qū)氣流形態(tài)示意圖7.3.5 旋流強度調整試驗7.3.5.1 單個燃燒器旋流強度調整試驗通過調節(jié)拉桿深度至20406080%、%開度,將單個燃燒器的內二次風、外二次風的旋流強度逐漸由強減弱(或由弱變強)調整后,觀測其氣流形態(tài)變化情況。7.3.5.2 同層燃燒器旋流強度調整試驗通過調節(jié)拉桿深度至20406080%、%開度,將同一層燃燒器的內二次風、外二次風的旋流強度均逐漸由強減弱(或由弱變強)調整后,觀測其同層燃燒器氣流形態(tài)變化情況。8原始記錄同步進行的試驗項目,試驗開始時間、記錄數(shù)據(jù)的間隔時間和試驗結束時間應一致。每個試驗工況的數(shù)據(jù)在穩(wěn)定運行后記錄。每個數(shù)據(jù)記錄表上,應寫明試驗名稱、工況編號、試驗日期、試驗起止時間、記錄及測量人員姓名、試驗組長及校核人員姓名。各試驗工況原始記錄,應妥善保管。DB41/T

900—20249試驗報告應包括:a)

摘要及主要問題;b)

概述:試驗的背景、依據(jù)、目的、內容等;c)

鍋爐設備、輔機的主要技術特性、燃料特性;d)

測量儀器、方法與測點布置;e)

試驗主要測試參數(shù)匯總;f)

試驗結果、分析與建議。A.2一般情況下,對于蝸殼式旋流燃燒器,雷諾數(shù)≥0.9×10

時進入自?;瘏^(qū);對于葉片式旋流燃燒器,雷諾數(shù)≥×

時進入自模化區(qū)。DB41/T

900—2024A.2一般情況下,對于蝸殼式旋流燃燒器,雷諾數(shù)≥0.9×10

時進入自模化區(qū);對于葉片式旋流燃燒器,雷諾數(shù)≥×

時進入自模化區(qū)。

附 錄 A(資料性)冷態(tài)模化風速計算方法A.1 根據(jù)相似原理,爐膛冷態(tài)空氣動力工況觀察應遵守兩個原則:a)

保持氣流運行狀態(tài)進入自模化區(qū),即氣流運動狀態(tài)不隨雷諾數(shù)的增加而變化;b)

邊界條件相似,即進入爐內各股氣流之間的動量比與熱態(tài)保持一致。99態(tài)燃燒器出口射流的雷諾數(shù)或歐拉數(shù)相等原則,推薦冷態(tài)一、二次風速不低于式(A.1)、(A.2)計算值。選定一次風速(或二次風速)后,根據(jù)式(A.3)計算二次風速(或一次風速)。w

=

w

w

=

w

t

+

273t

+

273t

+273t

+273

(1+

ku)

·································(A.1)································(A.2)

················(A.3)式中:w ——冷態(tài)一次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wO ——熱態(tài)一次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w2M

——冷態(tài)二次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

——熱態(tài)二次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t1MttM

——冷態(tài)一次風溫,單位為攝氏度(℃);——熱態(tài)一次風溫,單位為攝氏度(℃);——冷態(tài)二次風溫,單位為攝氏度(℃);——熱態(tài)二次風溫,單位為攝氏度(℃);k ——考慮煤粉流速與風速不同的系數(shù),可以近似取為

0.8;u ——一次風中的煤粉質量濃度,單位為千克每千克(kg/kgm/sm/sm/sm/sm/sm/sm/sm/sm/sm/s255075100燃燒器內二次風m/sm/sm/sm/sm/s255075100燃燒器外二次風m/sm/sm/sm/sm/s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