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一模分題型分層匯編10文言文對比閱讀(解析)_第1頁
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一模分題型分層匯編10文言文對比閱讀(解析)_第2頁
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一模分題型分層匯編10文言文對比閱讀(解析)_第3頁
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一模分題型分層匯編10文言文對比閱讀(解析)_第4頁
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一模分題型分層匯編10文言文對比閱讀(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一模分題型分層匯編10文言文對比閱讀(解析)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語文一模分題型分層匯編-10文言文對比閱讀

一、對比閱讀

(2020·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是進亦憂進:在朝廷做官B.樹林陰翳翳:遮蓋

C.太守謂誰謂:為,是D.客此客:客人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以物喜以錢覆其口

B.而不知人之樂水陸草木之花

C.醉能同其樂其如土石何

D.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學(xué)而不思則罔

3.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A.我常常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會是什么心情呢?

B.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有時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會是什么心情呢?

C.我常常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有時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是為什么呢?

D.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是為什么呢?

4.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三段選文都提到了“樂”或“喜”。甲文表述了自己先憂后樂的思想,乙文抒發(fā)與民同樂的理想,丙文寫到偶遇知音的驚喜。

B.三段選文都包含復(fù)雜情感。甲文在傳達愛國愛民之情時暗含悲涼慷慨,乙文抒發(fā)樂百姓之樂時又有政治失意的苦悶,丙文表述遇知音的喜悅也有終是路人的悲哀。

C.三段選文都將幾種表述方式融為一體。甲文抒情和議論交融,乙文敘事和寫景輝映,丙文敘事和抒情融合。

D.三段選文皆有否定句。甲文用“不”“微”表述自己明確的態(tài)度和追求,乙文用“不知”傳達內(nèi)心孤寂,丙文借舟子的“莫說”表述超凡脫俗的閑情逸致。

(2021·四川·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三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淫慢則不能勵精淫慢:放縱懈怠

B.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有:同“又”

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痛恨:憤恨

D.今齊地方千里方:方圓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妾之美我者/夫君子之行

B.靜以修身/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

C.可計日而待也/面山而居

D.受任于敗軍之際/還于舊都

7.對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A.先帝不認(rèn)為我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照顧我。

B.先帝不因為我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不惜降低身份貶低自己,接連三次到草廬來拜見我。

C.先帝不認(rèn)為我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

D.先帝不因為我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接連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

8.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三則短文,都有勸誡之意。甲文勸說后主劉禪親賢遠(yuǎn)佞;乙文告誡兒子修身養(yǎng)性;丙文寫鄒忌規(guī)勸齊王要能善于納諫。

B.三則短文,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甲文先漢與后漢,一興隆,一傾頹,對比鮮明,強調(diào)親近賢臣的重要;乙文將“靜”與“躁”對比,突出“靜”對治學(xué)修身的重要;丙文將“妻”“妾”“客”對鄒忌的不同態(tài)度進行對比推理,從而諷諫齊王。

C.甲丙兩文,都運用記敘的表述方式。甲文敘述了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等往事;丙文記敘了鄒忌諷諫齊王的故事。

D.甲乙兩文,都通過智慧理性的文字、簡練謹(jǐn)嚴(yán)的語言,表述出了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

(2021·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一模)[甲]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陽樓記》節(jié)選)

[乙]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節(jié)選)

9.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去國懷鄉(xiāng)國:國家

B.沙鷗翔集集:棲止

C.故自號曰醉翁也故:所以

D.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10.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前人之述備矣名之者誰

B.而年又最高則有……感極而悲者矣

C.多會于此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D.其西南諸峰其如土石何

11.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A.那西南方向的許多山峰,山林和山谷都特別秀美,望著它,茂盛又深秀的山,是瑯琊山。

B.它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非常美麗,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

C.那西南方的一座山峰,樹林和山谷非常美麗,望著它,茂盛而又秀麗,這是瑯琊山。

D.它西南走向的幾座峰,樹林和山谷非常美麗,一眼望去,樹木茂盛,而且幽深秀麗,那里是瑯琊山。

12.下列對選文文意理解概括與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先總后分,分述有別。甲文以“在洞庭一湖”總寫湖光水色,后從陰、晴之景來分述,兩者形成并列關(guān)系;乙文以“環(huán)滁皆山也”一句總領(lǐng)下文,后以空間順序?qū)訉訑懖讲缴钊氲匾鲎砦掏ぁ?/p>

B.選文注重景情結(jié)合,各具特色。甲文先描寫景物,后直抒胸臆;乙文則融情于景,寄情于事。

C.選文語言優(yōu)美,形式豐富。甲文多用整句,四字一句,讀來瑯瑯上口,節(jié)奏鮮明;乙文多用散句,句式長短不拘,讀來自然流暢。

D.選文文意高妙,主旨鮮明。甲文揭示了陰、晴之景讓人產(chǎn)生悲喜之情,揭示人們情因景生的常態(tài);乙文通過寫景敘事,表述領(lǐng)略山水之樂的自得自樂。

(2021·四川成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聯(lián)合中學(xué)??家荒#╅喿x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B.微斯人,吾誰與歸微:如果沒有

C.禽鳥知山林之樂樂:以……快樂

D.是金陵人,客此客:客居

1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項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先天下之憂而憂甚矣,汝之不惠

C.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起坐而喧嘩者

D.醉能同其樂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也

15.對下列句子翻譯無誤的一項是()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A.處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為平民百姓憂慮,處在荒遠(yuǎn)的江湖(被貶),就是替君主擔(dān)憂。

B.處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人民就為他憂慮:處在荒遠(yuǎn)的江湖(被貶)。君主就為他擔(dān)憂。

C.處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為平民百姓憂慮;處在荒遠(yuǎn)的江湖(被貶),就替君主擔(dān)憂。

D.處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為平民百姓憂慮,處在荒遠(yuǎn)的江湖(被貶),就為君主分憂。

16.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所選三文從內(nèi)容上看,句子的表述頗有深意:甲文“微斯人,吾誰與歸”暗含滕子京,以此規(guī)勸勉勵好友:乙文“太守謂誰”的問答,解開全篇懸念,余音綿綿,丙文“問其姓氏”而不言姓氏,暗含故國之思。

B.所選三文從情感上看是有區(qū)別的:甲文是規(guī)勸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憂樂情懷與之共勉;乙文通過“樂”字寫出了在貶謫遭遇下的樂觀曠達之情;丙文則是在錯落互見的手法中表述了自己的故國之思。

C.所選三文都有點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甲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乙文則是“醉能同其樂”將“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丙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包含了對“癡”的贊賞。

D.所選三文從表述方式上看,甲文以議論、抒情為主;乙文在敘事中融入議論和抒情;丙文在敘事中穿插了人物描寫。

(2022·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選自《富貴不能淫》)

17.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同“辨”,辨別

B.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

C.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誠:真正,確實

D.富貴不能淫淫:惑亂,迷惑

1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足膚皸裂而不知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醉翁之意不在酒

C.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為人謀而不忠乎

D.與民由之/相與步于中庭

19.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A.以順從為常法,是婦女遵循的道路。

B.以順從為正道,是婦女遵循的規(guī)則。

C.以順從為正道,是婦女遵循的道路。

D.以順從為常法,是婦女遵循的規(guī)則。

20.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文論點鮮明,各具特色。甲文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乙文論證了“何為真正的大丈夫”這一問題。

B.兩文論證合理,具有說服力。甲文運用舉例論證,生動形象;乙文運用對比論證,有力地證明了論點。

C.兩文語言都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甲文將深刻的道理以淺顯的語言說出,邏輯性強;乙文先反駁,再說理。

D.兩文皆為經(jīng)典,富有價值。甲文告訴我們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乙文告誡我們要以“仁”“禮”“義”為正路。

(2020·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一模)下面三段文言文,分別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的末段,閱讀后完成各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烏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2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廟堂:指朝廷。

B.微斯人微:少。

C.樹林陰翳翳:遮蓋。

D.客此客:客居。

2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馬之千里者

B.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過清

C.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其真無馬邪

D.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國險而民附

2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A.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或許驚異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為什么呢?

B.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有時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為什么呢?

C.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為什么呢?

D.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有時驚異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為什么呢?

24.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三段短文中,面對世事或人生的浮沉,的情感有別:甲文是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乙文的隨遇而安中是怡然平和;丙文的率性任真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B.三段短文中的一些句子表述也頗有深意:甲文“微斯人,吾誰與歸”暗含滕子京,以此規(guī)勸勉勵好友;乙文末“太守謂誰”的問與答,解開全篇懸念,余音綿綿;丙文“問其姓氏”而不言姓氏,則暗含訣別之意、家國之思。

C.三段短文的表述方式各有異同:甲文以議論、抒情為主;乙文在敘事中,融入議論和抒情:丙文在敘事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描寫。

D.三段短文中都有點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甲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乙文則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丙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包含了對“癡”字的稱賞。

(2020·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一模)文言文閱讀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節(jié)選)

25.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余拏一小舟拏:撐

B.是日更定是:這

C.名之者誰名:命名

D.醉翁之意意:情意

26.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何陋之有

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有聞而傳之者

C.太守與客來飲于此/告之于帝

D.其西南諸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27.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A.山路回轉(zhuǎn),有一座亭子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立在泉水上,是醉翁亭。

B.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方的亭子,是醉翁亭

C.山峰回環(huán),山路崎嶇,有一個亭子,上面的鳥張開翅膀,高踞在泉水上方,是醉翁亭。

D.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像鳥的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28.下列對選文文意理解概括與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段文字都有敘事。甲文寫“我”獨自一人到湖心亭賞雪,乙文寫太守與客人到醉翁亭飲酒。

B.兩段選文都寫到了水。甲文寫的是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乙文寫的飛流直下的山間泉水。

C.兩段選文都寄情山水。甲文癡迷于深夜西湖的美麗雪景,表現(xiàn)出憤世嫉俗、安貧樂道的思想情趣;乙文寫被貶之后寄情山水,表現(xiàn)出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D.畫線句寫景各有千秋。甲文運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景物的神韻,形神兼?zhèn)?;乙文運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動靜交織,有聲有色,描繪了醉翁亭的優(yōu)美環(huán)境與奇麗景色。

(2020·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jì)人也。廣家世世受射。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dāng)?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yīng)弦而倒。

(廣)望匈奴有數(shù)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陣。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殺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之,必不敢擊我?!睆V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陣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堅其意。”于是胡騎遂不敢擊。

29.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石沒鏃(射入)

B.廣之將兵(將軍)

C.上山陣(布陣)

D.虜多且近(古代對北方外族的貶稱。此處指匈奴人)

30.翻譯下列句子。

①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

②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堅其意。

31.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請說出哪一項不正確并說明理由。

A.李廣本領(lǐng)高強,善于帶兵,對匈奴震懾很大,因為他鎮(zhèn)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來此侵犯。

B.李廣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頭當(dāng)虎,所以作戰(zhàn)時要等敵人靠近了才發(fā)箭。

C.李廣受士兵愛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賞分給部下;飲水和食物缺乏時,讓士兵先飲用、進食;待人寬厚、不苛刻……

D.一次,與強敵狹路相逢,李廣不退反進,下馬解鞍,迷惑敵人,保全隊伍。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他臨危不亂、有勇有謀的品格。

(2020·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一模)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①之二年,構(gòu)②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③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④其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⑤《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xué)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賢,韓子歿數(shù)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選自曾鞏《醒心亭記》)

①作州:任知州。②構(gòu):建筑。③灑然:不拘束的樣子。④即:猜想。⑤韓子退之:即韓愈,字退之。

3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名之者誰名:出名,著名B.弈者勝弈:精神飽滿

C.豈公樂哉樂:以……為樂D.以見夫群山相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繞

33.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山間之四時也使鞏記之

B.頹然乎其間者然后知公之難遇也

C.行者休于樹寄意于此也

D.而不知人之樂草樹眾而泉石嘉

34.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斷句,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

B.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

C.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

D.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

3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36.兩段文字都寫歐陽修之樂。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說說你對歐陽公為人做官的看法。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參考解析:

1.D2.B3.D4.C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D項中的“客”是名詞作動詞,客居。故解析選D。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在文言文中,一詞多義是常見的現(xiàn)象,注意結(jié)合句意分析。

A.以:介詞,因為/介詞,用

B.之: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

C.其:代詞,他們/加強反問語氣

D.而:連詞,表順承,就/連詞,表轉(zhuǎn)接,卻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遵循“信、達、雅”的原則,可具體運用“留、補、刪、換、調(diào)”五種方法;同時要注意詞性活用、省略句、倒裝句等特殊情況。

本句中,“嘗”應(yīng)譯為“曾經(jīng)”,“或”應(yīng)譯為“或許”“何”應(yīng)譯為“為什么”。

A.“嘗”和“何”翻譯錯誤;

B.“或”和“何”翻譯錯誤;

C.“嘗”和“或”翻譯錯誤。

故解析選D。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問題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通過精讀,篩選分析所給信息。本題中,丙文沒有運用抒情,是敘事和描寫相融合。故解析選C。

參考譯文:

甲: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yuǎn)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乙:不久,夕陽落到山頂,于是人的影子散亂一地,這是賓客們跟隨著太守歸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啼鳴,游人離開,鳥兒快樂。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樂趣,卻不知道人們的樂趣。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丙: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p>

5.C6.C7.D8.B

5.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理解。

C.句意:對于桓、靈二帝,沒有一次不嘆息并且感覺到痛心和遺憾。痛恨:痛心、遺憾。故選C。

6.A.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的;

B.以:連詞,引進動詞行為的目的,可譯為“來”/介詞,用;

C.而:都是表修飾關(guān)系的連詞;

D.介詞,在/介詞,到;

故選C。

7.以:因為。猥:辱,謙辭,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顧:拜訪。

A.“以”的翻譯不正確,“顧”的翻譯不正確;

B.“顧”的翻譯不正確;

C.“以”的翻譯不正確;

故選D。

8.本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B.丙文將“妻”“妾”“客”對鄒忌的不同態(tài)度進行類比推理而不是“對比”;故選B。

譯文:

甲:親近賢良的忠臣,遠(yuǎn)離奸佞的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yuǎn)離賢臣,這是漢朝后期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wù)撈疬@些事,對于桓帝、靈帝的做法,沒有一次不嘆息并且感覺到痛心和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誠愿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yuǎn)了。

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而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乙: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yuǎn)大目標(biāo)。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xué)習(xí)。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丙: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墒俏业钠拮悠珢畚?,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rèn)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nèi)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p>

9.A10.C11.B12.D

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A.去國懷鄉(xiāng):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國:國都。故選A。

10.A.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指亭子;

B.而:表示遞進關(guān)系的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的連詞;

C.于:都是“在”的意思;

D.其:代詞,代滁州城/助詞,在“如什么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故選C。

11.本題考查句子翻譯。其:代詞,代滁州城。西南:西南方。諸:各。之: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蔚然:草木繁盛的樣子。深:幽深?!啊摺病北硎具@是一個判斷句,翻譯出“……是……”的句式。

A.“其”“之”理解不對;

C.“其”“之”理解不對,“深”沒翻譯出來;

D.判斷句式翻譯不正確,多了“那里”;

故選B。

12.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D.乙文通過寫景敘事,表述“與民同樂”之趣,而不是“自得自樂”;故選D。

譯文:

甲: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遠(yuǎn)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清晨湖面上撒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對這些景象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這樣,那么這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被降職遠(yuǎn)調(diào)的人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這里的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細(xì)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fēng)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至于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面波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風(fēng)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是高興極了。

乙: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jì)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13.C14.B15.C16.C

13.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C.“禽鳥知山林之樂”的意思是: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樂:樂趣,不是“以……快樂”。故選C。

14.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A.以:介詞,因為/介詞,用;

B.之:都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C.而:表轉(zhuǎn)折,卻/表并列,并且;

D.其:代詞,他們/表選擇;

故選B。

15.考查對文言語句的翻譯。語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中的“則”是“就”;“憂其民”是為平民百姓憂慮;“憂其君”是替君主擔(dān)憂。

A項“就是替君主擔(dān)憂”翻譯不準(zhǔn)確;

B項“人民就為他憂慮”“君主就為他擔(dān)憂”翻譯錯誤;

D項“就為君主分憂”翻譯不準(zhǔn)確;

故選C。

16.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甲文點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選C。

參考譯文:

(甲)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yīng)當(dāng)心系百姓;處在僻遠(yuǎn)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guān)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在僻遠(yuǎn)的江湖也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乙)不久太陽落到山頂,人的影子散亂一地。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隨著。樹林茂密陰蔽,鳥兒到處鳴叫,那是因為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們在快樂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賓客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丙)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p>

17.D18.A19.D20.B

17.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D.“淫”是使動用法,“使……惑亂/迷惑”的意思。

故選D。

18.本題考查文言虛詞。

A.而:都是連詞,表轉(zhuǎn)折,可譯為“卻”;

B.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的;

C.為:動詞,表判斷,可譯為“是”/介詞,可譯為“給、替”;

D.與:介詞,譯為“和,跟”/副詞,譯為“一起”;

故選A。

1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正:譯為“常法”;道:應(yīng)譯為“規(guī)則”。

因此該句譯為:以順從為常法,是婦女遵循的規(guī)則。

故選D。

20.本題考查寫作手法辨析。

B.根據(j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等內(nèi)容可知,甲文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根據(jù)“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等內(nèi)容可知,乙文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B項說法顛倒;

故選B。

參考譯文: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這種做法難道不應(yīng)該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jié)的男子嗎?他們一發(fā)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平靜居住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p>

孟子說:“這哪里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xué)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予訓(xùn)導(dǎo);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予訓(xùn)導(dǎo),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jǐn)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做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大丈夫?!?/p>

21.B22.A23.C24.D

21.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B.“微斯人”的意思是“如果沒有”的意思,不是“少”。故選B。

22.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平時要歸納整理,作答時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理解分析。

A.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B.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過清(以:用/因為);

C.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其真無馬邪(其:大概,表揣測語氣/難道,表反詰語氣);

D.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國險而民附(而:表順承/表并列);

故選A。

23.此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xué)生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注重積累,尤其是重點篇目,要做到熟記。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語句“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中的“或”是“或許”,不是“有時”;“異”是“不同”,不是“驚異”。據(jù)此可排除ABD。故選C。

24.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甲文《岳陽樓記》點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選D。

參考譯文:

(甲)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dān)憂;被貶謫到邊遠(yuǎn)地區(qū)做地方官就為君主擔(dān)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處在僻遠(yuǎn)的地區(qū)也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乙)不久,夕陽落到山頂,(于是)人的影子散亂一地,這是賓客們跟隨著太守歸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啼鳴,游人離開,鳥兒快樂。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樂趣,卻不知道人們的樂趣。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丙)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著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著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呢!”

25.D26.B27.B28.C

25.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翻譯。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于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A.我撐著一葉小舟。拏:撐(船)。

B.這天初更時分。是:這。

C.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名:名詞活用作動詞,命名。

D.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

故選D。

26.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根據(jù)平時的文言詞匯積累,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進行解釋。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虛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

A.代詞,代山/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結(jié)構(gòu)助詞;

B.連詞,表順承;

C.到,介詞/向,介詞;

D.代詞,滁州城/代詞,他的。

故選B。

27.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兀夯丨h(huán),曲折環(huán)繞。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臨:居高而下。B項翻譯最完整、關(guān)鍵詞解釋最準(zhǔn)確”,故選B。

28.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甲文寫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表現(xiàn)出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選項C說法錯誤,故選C。

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細(xì)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p>

乙: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jì)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9.B30.(1)于是又重新射那石頭,最終箭頭卻沒有再射入。(2)那些敵人以為我們要逃跑,現(xiàn)在(我們)都解鞍來表示不逃跑,用這種方式使他們堅信我們的誘敵意圖。31.B

29.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翻譯。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于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A,句意為:箭頭沒入石中。沒鏃:射入。

B,句意為:李廣帶兵。將:帶領(lǐng)。

C,句意為:跑上山去擺好了陣勢。陣:布陣

D,句意為:敵人那么多,并且又離得近。虜:古代對北方外族的貶稱。此處指匈奴人。

故選B。

30.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①于是又重新射那石頭,最終箭頭卻沒有再射入。因:于是。復(fù):再次。終:最終。

②那些敵人以為我們要逃跑,現(xiàn)在(我們)都解鞍來表示不逃跑,用這種方式使他們堅信我們的誘敵意圖。以:認(rèn)為。走:古今異義,逃跑。以:表目的,來。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堅定。

31.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需要在通讀文章的基礎(chǔ)上,把握文章的敘述思路,理解關(guān)鍵語句即可回答。李廣曾把石頭當(dāng)作老虎,是表現(xiàn)他力大,等敵人近了才射箭,是他一種獨特的射箭方法,并不是因為他眼神不好。選項B說法錯誤。故選B。

譯文:

甲:李廣將軍,隴西成紀(jì)人。李廣家世代傳習(xí)射箭。

李廣駐守在右北平,匈奴聽說了,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躲避著他的部隊,好幾年沒敢侵犯右北平。李廣出外打獵,看見草中的石頭,以為是虎就射去,箭頭沒入石中,近看原來是石頭。于是又重射,卻再不能射進石頭里了。

李廣很廉潔,得到賞賜常分給部下,飲食與士卒在一起。李廣帶兵,每到缺糧缺水的地方,士兵不全喝過水,他不到水邊去,士兵不全吃過飯,他不吃飯。他待人寬厚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于為他出力。他射箭的辦法是,見到敵人逼近,不在幾十步之內(nèi),估計射不中就不發(fā),一發(fā)箭敵人立即應(yīng)弦倒下。

乙:李廣遠(yuǎn)遠(yuǎn)望見幾千名匈奴騎兵。他們看到李廣,以為是誘敵之騎兵,都很吃驚,跑上山去擺好了陣勢。李廣的百名騎兵也都大為驚恐,想回馬飛奔逃跑。李廣說:“我們門離開大軍幾十里,照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我們這一百名騎兵只要一跑,匈例就要來追擊射殺,我們會立刻被殺光的?,F(xiàn)在我們停留不走,匈奴定以為我們是大軍來誘敵的,必定不敢攻擊我們?!崩顝V向騎兵下令:“前進!”騎兵向前進發(fā),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停下來,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么多,并且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么辦?”李廣說:“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xiàn)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庇谑切倥T兵終于不敢來攻擊。

32.D33.C34.A35.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于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②他真可以說擅長從山泉之間獲得樂趣,而且給它們?nèi)∶麃盹@示它們的實際情況,又是更擅長的了!36.為人,歐陽修是一個豪放灑脫的人;為官,歐陽修是一個能與民同樂的好官。

32.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A.有誤,句意: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名:命名;

B.有誤,句意:下棋的贏了。弈:下棋;

C.有誤,句意:難道是歐陽公的快樂嗎?樂:快樂;

故選D。

33.考查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