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特訓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夏,許男新臣①卒。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②。齊人執(zhí)陳轅濤涂③。葬許穆公。(節(jié)選自《春秋》)材料二: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睂υ唬骸柏曋蝗耄丫镆?,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殺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毅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微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饼R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陳轅濤涂謂鄭申侯曰:“師出于陳、鄭之間,國必甚病。若出于東方觀兵于東夷循海而歸其可也?!鄙旰钤唬骸吧啤!睗恳愿妫R侯許之。申侯見,曰:“師老矣,若出于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若出于陳、鄭之間,共其資糧扉屨,其可也?!饼R侯說,與之虎牢。執(zhí)轅濤涂。秋,伐陳,討不忠也。冬,叔孫戴伯帥師會諸侯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涂。許穆公卒于師,葬之以侯,禮也。凡諸侯薨于朝會,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袞斂。(節(jié)選自《左傳·僖公四年》)【注】①許男新臣,即后文的“許穆公”,名新臣,男爵;卒,指卒于伐楚諸侯軍中。②盟于召陵,為禮待楚使屈完,伐楚諸侯軍退避至召陵。召陵,楚地。③轅濤涂,陳國大夫。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若出A于東B方C觀兵D于東夷E循F海G而歸H其可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會集,與《過秦論》中“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的“會”意思相同。B.次,停留、駐扎,與《陳涉世家》中“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的“次”意思相同。C.虞,料想,與“不虞之譽”中的“虞”意思相同,與“爾虞我詐”中的“虞”意思不同。D.病,擔憂、擔心,與《論語》中“不病人之不己知”的“病”意義和用法均相同。3.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與藝術(shù)風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國討伐楚國,楚派屈完前來交涉,管仲先講齊有征伐四方、輔佐周室的特權(quán),又指出了楚國不向王室進貢的罪名。B.面對齊侯的強勢威脅,屈完既講究諸侯國間外交上的必要禮節(jié),又不卑不亢地堅定回應,最后與諸侯聯(lián)軍結(jié)成盟約。C.鄭申侯表面答應了陳國轅濤涂的建議,但在見齊侯時卻又提出相反意見,齊侯把虎牢賞賜給他,并拘捕了轅濤涂。D.材料一節(jié)選自《春秋》,具有微言大義的風格特點。材料二是為材料一作的注,敘事上要比材料一更加完備詳盡。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2)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5.《左傳》對《春秋》中“葬許穆公”的史實進行了哪些補充?體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傾向?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徐渠問田鳩曰:“臣聞智士不襲下而遇君,圣人不見功而接上。今陽城義渠,明將也,而措于屯長;公孫亶回,圣相也,而關(guān)乎州部,何哉?”田鳩曰:“此無他故,君主有度有術(shù)之故也,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且足下獨不聞楚將宋觚而失其政,魏相馮離而亡其國乎?二君者驅(qū)于聲詞,眩乎辯說,不試于屯長,不關(guān)乎州部,故有失政亡國之患。由是觀之,夫無屯長之試,州部之關(guān),豈明主之備哉!”堂溪公謂韓子曰:“臣聞服禮辭讓,全之術(shù)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生立法術(shù),設度數(shù),臣竊以為危于身而殆于軀。何以效之?曾聞先生曰:‘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而富強。二子之言已當矣,然而吳起支解而商君車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暧霾豢杀匾不嫉湶豢沙庖卜蛏岷跞熘蓝梁跷4懈`為先生無取焉?!表n子曰:“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柄,齊民氓之度,甚未易處也。然所以廢先王之教,而行賤臣之所取者,竊以為立法術(shù),設度數(shù),所以利民氓便眾庶之道也。故不憚亂主暗上之患禍,而必思以齊民氓之資利者,仁智之行也。憚亂主暗上之患禍,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而不見民氓之資利者,貪鄙之為也。臣不忍向貪鄙之為,不敢傷仁智之行。君有幸臣之意,然有大傷臣之實。”(節(jié)選自《韓非子·問田》,有刪改)材料二:孟獻子聘于晉,宣子觴之,三徙,鐘石之縣不移而具矣。獻子曰:“富哉,家!”宣子曰:“子之家孰與我家富?”獻子曰:“吾家甚貧,惟有二士,曰顏回、茲無靈者,使吾邦家安平,百姓和協(xié),惟此二者耳!吾盡于此矣?!笨统觯釉唬骸氨司右?,以蓄賢為富。我鄙人也,以鐘石金玉為富?!笨鬃釉唬骸懊汐I子之富,可著于春秋?!保ü?jié)選自《劉向·新序》,有刪改)6.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逢遇不可A必也B患禍不可C斥也D夫舍乎全E遂之道而肆乎F危殆之行G竊為先生H無取焉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宰相,中國古代輔佐君主并掌握國家最高權(quán)力的官員的俗稱,非具體的官名。B.全,指保全,與《鴻門宴》中“君安與項伯有故”的“故”,用法不相同。C.殆,指危險,與《六國論》中“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的“殆”詞義相同。D.鄙,指鄙俗,與《燭之武退秦師》中“越國以鄙遠”的“鄙”意義和用法不相同。8.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渠認為,有智謀的士人不用歷任低級職務就能被君主賞識,才德兼?zhèn)涞娜瞬挥蔑@示出功勞就能被君主接納。B.堂溪公列舉吳起被肢解、商鞅被車裂的歷史事實,表達了對韓非子不顧遭遇生命危險仍堅持推行法治的不滿。C.韓非子認為,推行法治是可以給百姓帶來利益的,即使為此遇到混亂君主,遭遇禍患,他也在所不惜。D.宣子認為,孟獻子是君子,孔子認為,孟獻子的富有,可以記載到《春秋》里去了,兩者都對孟獻子給予很高的評價。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且足下獨不聞楚將宋觚而失其政,魏相馮離而亡其國乎?(2)孟獻子聘于晉,宣子觴之,三徙,鐘石之縣不移而具矣。10.兩則材料都涉及“人才”的話題,但側(cè)重點不同。請結(jié)合材料分別加以概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荀悅論曰:世有三游,德之賊也:一曰游俠,二曰游說,三曰游行。立氣勢,作威福,結(jié)私交以立強于世者,謂之游俠;飾辯辭,設詐謀,馳逐于天下以要時勢者,謂之游說;色取仁以合時好連黨類立虛譽以為權(quán)利者謂之游行。此三者,亂之所由生也;傷道害德,敗法惑世,先王之所慎也。國有四民,各修其業(yè)。不由四民之業(yè)者,謂之奸民。奸民不生,王道乃成。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綱紀馳廢;以毀譽為榮辱,不核其真;以愛憎為利害,不論其實;以喜怒為賞罰,不察其理。上下相冒,萬事乖錯,是以言論者計薄厚而吐辭,選舉者度親疏而舉筆,善惡謬于眾聲,功罪亂于王法。然則利不可以義求,害不可以道避也。是以君子犯禮,小人犯法,奔走馳騁,越職僭度,飾華廢實,競?cè)r利。簡父兄之尊而崇賓客之禮,薄骨肉之恩而篤朋友之愛,忘修身之道而求眾人之譽,割衣食之業(yè)以供饗宴之好,苞苴[注]盈于門庭,聘問交于道路,書記繁于公文,私務眾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壞矣。是以圣王在上,經(jīng)國序民,正其制度。善惡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毀譽,聽其言而責其事,舉其名而指其實。故實不應其聲者謂之虛,情不覆其貌者謂之偽,毀譽失其真者謂之誣,言事失其類者謂之罔。虛偽之行不得設,誣罔之辭不得行,有罪惡者無僥倖,無罪過者不憂懼,請謁無所行,貨賂無所用,息華文,去浮辭,禁偽辯,絕淫智,放百家之紛亂,壹圣人之至道,養(yǎng)之以仁惠,文之以禮樂,則風俗定而大化成矣。(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注】苞苴是指賄賂送禮。1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色取A仁以合B時好C連黨類D立虛譽E以為F權(quán)利者G謂之游行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民,是指中國古代對平民職業(yè)的基本劃分,即士農(nóng)工商。除四民外,社會中還有大量的“賤民”。B.薄厚,形容詞用作名詞,與《燭之武退秦師》“鄰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薄”用法相同。C.書記,舊稱從事文書工作的人,或指書籍、書信、各級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文中是書信之意,D.息,有休息、停止、平息等意,文中與《歸去來兮辭并序》“請息交以絕游”中的“息”均為停止。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上有三種游士,是敗壞道德的奸賊,是禍亂產(chǎn)生的根源,應慎重對待。B.三游形成于王朝末世,出現(xiàn)制度不立、綱紀馳廢、賞罰失當?shù)然靵y現(xiàn)象。C.要尊崇父兄,加深骨肉親情,重視賓客之禮和朋友之愛,牢記修身之道。D.去除浮夸虛偽的文辭,禁止虛偽的言論,用圣人之道統(tǒng)一眾說紛紜的亂局。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以愛憎為利害,不論其實;以喜怒為賞罰,不察其理。(2)是以圣王在上,經(jīng)國序民,正其制度。15.請根據(jù)文本簡要分析如何正確對待世間的“毀譽”。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是曰】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古語曰:“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非曰】《呂氏春秋》曰:“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材料二:【是曰】韓宣王謂摻留曰:“吾欲兩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對曰:“不可。簡公兩用田成、闕止而簡公弒,魏兩用犀首、張儀而西河之外亡。今王兩用之,其多力者,內(nèi)樹其黨;其力寡者,又藉于外權(quán)。群臣或內(nèi)樹其黨,以擅主命;或外為勢交,以裂其地,則王之國危矣。”又曰:“公孫衍為魏將,與魏相田需不善。季文子為衍說魏王曰:‘獨不見夫服牛驂驥乎?不可百步。今王以衍為可使將固用之也而聽相之計是服牛驂驥之道。牛馬俱死而不成其功,則王之國傷矣。愿王察之。’”【非曰】傅子曰:“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萬物;圣人至明,不能一檢而治百姓。故以異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雖有相害之物,不傷乎治體關(guān)。水火之性,相滅也,善用之者,陳鼎釜乎其間,爨之煮之,而能兩盡其用,不相害也。天下之物,為水火者多矣。何憂乎相害?何患乎不盡其用也?”材料三:班固云:“昔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諸家之術(shù),蜂起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譬猶水火相滅,亦能相生也?!薄兑住吩唬骸疤煜峦瑲w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贝酥^也。(以上材料均節(jié)選自《正反經(jīng)·是非》)[注]服牛驂驥:指牛和馬共同拉一輛車,其中牛居中駕轅,馬在車轅兩旁拉車。16.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A王以衍為B可C使將D固用之也E而聽相之F計G是H服牛驂驥之道。1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藉,指借助,與《諫逐客書》中“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藉”意思相同。B.相,指互相,與《孔雀東南飛》中“會不相從許”的“相”意思不相同。C.馳,是傳播、傳揚的意思,與成語“馳名中外”中的“馳”意思相同。D.此之謂,與《魚我所欲也》“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之謂”意思不同。18.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管子認為,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它既有助于幫助人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疑惑,也利于人們走出對未來的迷茫。B.摻留認為,同時重用兩人,不僅不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會導致兩人相互掣時、相互斗爭,危害國家安全。C.傅子認為,天地不能用一個規(guī)則去孕育萬物,圣人不能用一種方法去治理百姓,各種規(guī)則、方法同時使用不會傷害大局。D.班固認為,君主的好惡不同是各種學說同時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這些學說有時候看似水火不容,其實是能夠相輔相成的。1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2)故以異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20.摻留是如何一步步證明自己的觀點的?請簡要概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屈到嗜芰①,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奔跋棰?,宗老將薦芰,屈建③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屬之?!弊幽驹唬骸安蝗?。夫子承楚國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訓后世,雖微楚國,諸侯莫不譽。其祭典有之曰:國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饋,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魚炙之薦,筑豆、脯醯則上下共之。不羞珍異,不陳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國之典。”遂不用。(節(jié)選自《國語》)材料二: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將薦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違而道?!碧屏谠侵唬骸扒右远Y之末,忍絕其父將死之言。且《禮》有‘齋之日,思其所樂,思其所嗜?!幽救ボ?,安得為道?”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賢者也。夫豈不知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況于將死丁寧之言,棄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奪其情也。曾子有疾,稱君子之所貴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學禮于仲尼;管仲病,勸桓公去三豎。夫數(shù)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訓其子孫,雖所趣不同,然皆篤于大義,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國,若敖氏④之賢,聞于諸侯,身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憂,其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國人誦之,太史書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賢,而唯陋是聞,子木其忍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奪其情也。然《禮》之所謂“思其所樂,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母沒而不能執(zhí)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豈待父母之命耶?今薦芰之事,若出于子則可,自其父命,則為陋耳。豈可以飲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曾子寢疾,曾元難于易簀。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比粢粤又詾槿皇窃獮樾⒆佣宇櫠Y之末易簀于病革之中為不仁之甚也。(節(jié)選自蘇軾《屈到嗜芰論》,有刪改)【注】①芰:菱角。②祥:喪祭名,此處指父母死后十三個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時楚國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時楚國的羋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該家族成員。2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若以柳子之言A為然B是C曾元為孝子D而曾子顧禮之末易簀E于病革之中F為不仁之G甚也。2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微,沒有,與《燭之武退秦師》“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詞義相同。B.庶,眾多,與《陳情表》“庶劉僥幸,保卒余年”的“庶”詞義不相同。C.訓,教誨,教導,與成語“不足為訓”“詩禮之訓”的“訓”詞義相同。D.是,賓語前置句的標志,與《歸去來兮辭并序》“覺今是而昨非”的“是”用法不同。2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屈建最終沒有使用菱角祭祀自己的父親,他認為這種做法有悖于祭祀的典禮。B.曾子、孟僖子、管仲這幾位君子,雖然追求不同,但都重視大義,不偏愛自己。C.《禮記》中提到齋戒時要想著死者生前喜愛之物,蘇軾認為這是說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D.曾子臥病,他的兒子曾元對更換竹席感到為難,因此柳宗元認為曾元是孝順的。2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2)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25.柳宗元和蘇軾對“屈建去芰”各有怎樣的態(tài)度,請結(jié)合文本加以解說。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皇宋處士唐異,字子正,人之秀也。之才之藝,揭乎清名。西京故留臺李公建中,時謂善畫,為士大夫之所尚。而子正之筆,實左右焉。江東林君復神于墨妙,一見而嘆曰:“唐公之筆,老而彌壯!”東宮故諭德崔公遵度,時謂善琴,為士大夫之所重。而子正之音,嘗唱和焉。高平范仲淹師其弦歌嘗貽之書曰崔公既沒琴不在茲乎!處士二妙之外,嗜于風雅,探幽索奇,不知其老之將至。一日以集相示,俾為序焉。嘻!詩之為意也,范圍乎一氣,出入乎萬物,卷舒變化,其體甚大。故夫喜焉如春,悲焉如秋,徘徊如云,崢嶸如山,高乎如日星,遠乎如神仙。上以德于君,下以風于民。不然,何以動天地而感鬼神哉!而詩家者流,厥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辭苦,得意之人其辭逸,樂天之人其辭達,規(guī)閔之人其辭怒。如孟東野之清苦,薛許昌之英逸,白樂天之明達,羅江東之憤怒,此皆與時消息,不失其正者也。五代以還,斯文大剝,悲哀為主,風流不歸。吟詠性情而不顧其分,風賦比興而不觀其時。故有非窮途而悲,非亂世而怨。觀乎處士之作也,孑然弗倫,洗然無塵。意必以淳,語必以真。無虛美,無茍怨。騷雅之際,此無愧焉。覽之者有以知詩道之艱,國風之正也。(節(jié)選自范仲淹《唐異詩序》)材料二成謂作討者,亦必先有詩之基焉。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千古詩人推杜甫,其詩隨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無處不發(fā)其思君王、憂禍亂、悲時日、念友朋、吊古人、懷遠道。凡歡愉幽愁離合今肯之感,一一觸類而起,因遇得題,因題達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為基,如星宿之海,萬源從出,如鉆燧之火,無處不發(fā),如肥土沃壤,時雨一過,天喬百物,隨類而興,生意各別,而無不具足。(節(jié)選自葉婪《原詩·內(nèi)篇上》)2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答案填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高平A范仲淹師B其弦歌C嘗貽之D書曰E崔公F既沒G琴H不在茲乎。2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足(
)A.厥,指他的、他們的,與《六國論》“思厥先祖父”中的“厥”詞義相同。B.息,指滋長、增長,與《蘇武傳》“武氣絕,半日復息”中的“息”詞義相同。C.風流,指遺風,與《念奴嬌·赤壁懷古》“千古風流人物”中的“風流”詞義不同。D.吊,指憑吊(古人),與《陳情表》“形影相吊”中的“吊”詞義不同。28.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異擅長繪畫,與當時著名畫家李建中不相上下,同時還精于操琴,贏得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普遍推崇。B.范仲淹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因作家的失志、得意、樂天、遭遇不幸等不同境遇,而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風格。C.范仲淹認為唐異詩作繼承了《詩經(jīng)》《楚辭》的傳統(tǒng),他的作品體現(xiàn)出詩歌創(chuàng)作的艱難和雅正的詩風。D.杜甫詩中思念君王、憂慮禍亂、悲憫時世、想念朋友、憑吊古人等內(nèi)容,都是由他豐富的經(jīng)歷生發(fā)的。2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江東林君復神于墨妙,一見而嘆曰:“唐公之筆,老而彌壯!”(2)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30.材料中對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提出了哪些要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臥于溪側(cè),以其難徙,故得獨存。每歲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見其可怪,往往祀以為神。溪旁若有遺址,云故將劉金之宅,石即劉氏之物也。金,偽吳時貴將,與行密俱起合淝,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愛賞奇異,為兒女子之好,豈非遭逢亂世,功成志得,驕于富貴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臺榭、奇木異草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哉!今劉氏之后散為編民,尚有居溪旁者。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棄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負城而近,以為滁人歲時嬉游之好。夫物之奇者,棄沒于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劉金者雖不足道,然亦可謂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豈不偉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孫泯沒而無聞況欲長有此石乎?用此可為富貴者之戒。而好奇之士聞此石者,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節(jié)選自宋代歐陽修《菱溪石記》)材料二:木之生,或蘗而殤,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shù)?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shù)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夭,任為棟梁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節(jié)選自蘇洵《木假山記》)3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及其后世A荒堙B零落C至于D子孫E泯沒而無聞F況G欲H長有I此石乎?3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編民,意思是編入戶籍的平民,指劉氏之后已經(jīng)沒落,失去“富貴者”身份。B.負,指靠近、挨著,與《登泰山記》“蒼山負雪”中的“負”詞義不相同。C.斧斤,各種斧子,與《石鐘山記》“以斧斤考擊而求之”中的“斧斤”意義相同。D.理,指命運,與《六國論》中的“存亡之理”意義不同,與現(xiàn)在的“道理”也不同。3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篇文章均借物說理,第一篇敘述了與奇石有關(guān)的事件表達感慨,第二篇借木假山的遭遇表達感慨,第一篇觀點直露,第二篇含蓄委婉。B.作者認為劉金雖是武夫健卒,卻懂得珍愛欣賞世間奇異之物,愛好斯文雅致,可能是功成志滿、過于富貴、驕奢安逸才產(chǎn)生了如此雅興。C.歐陽修感慨人事興廢無常,憐惜石頭可愛卻遭遺棄,于是將兩石分別立在豐樂亭南北,以便滁州百姓游玩觀賞,表現(xiàn)其與民共賞的情懷。D.材料二中作者認為逃脫了種種不幸的命運,在急流和泥沙之中被埋沒、經(jīng)歷水沖蟲蛀形成山峰形狀的木頭都是幸運的,都有非凡的價值。3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夫物之奇者,棄沒于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2)木之生,或蘗而殤,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35.材料一中的石頭、材料二中的木,都有為人所取的現(xiàn)象,兩位作者對于人“取”物的看法有何不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冬,十二月,河決酸棗,東潰金堤、東郡;大興卒塞之。春,三月,除關(guān),無用傳。晁錯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nóng)而已矣。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钡蹚闹蠲袢胨谟谶?,拜爵各以多少級數(shù)為差。錯復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竊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郡縣足支一歲以上,可時赦,勿收農(nóng)民租。如此,德澤加于萬民,民愈勤農(nóng),大富樂矣?!鄙蠌蛷钠溲裕t曰:“道民之路,在于務本。朕親率天下農(nóng),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歲一不登,民有饑色;是從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務。吾詔書數(shù)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且吾農(nóng)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將何以勸焉!其賜農(nóng)民今年租稅之半?!贝海?,甲寅,詔曰:“朕親率天下農(nóng)耕以供染盛,皇后親桑以供祭服;其具禮儀?!笔菚r,上既躬修玄默,而將相皆舊功臣,少文多質(zhì)。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yè),畜積歲增,戶口浸息。六月,詔曰:“農(nóng),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無以異也,其于勸農(nóng)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保ü?jié)選自《資治通鑒·卷第十五·漢紀七》)材料二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于農(nóng)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節(jié)選自晁錯《論貴粟疏》)36.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使天下人A入粟B于邊C以受爵D免罪E不過F三歲G塞下之粟H必多矣。3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以除罪”與《陳情表》“除臣洗馬”中的“除”字含義不同。B.“竊恐塞卒之食不足用”與《促織》“竊發(fā)盆”中的“竊”字含義不同。C.“二月,甲寅”與《赤壁賦》“壬戌之秋”中的時間用法相同。D.“其于勸農(nóng)之道未備”與《勸學》“勸學”中的“勸”字含義相同。38.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晁錯認為圣明的君王能夠讓百姓豐衣足食的原因,在于引領(lǐng)民眾生產(chǎn),進而獲得富足。B.百姓通過繳納糧食來獲得爵位,晁錯提倡將爵位的等級提至更高,邊境糧食才會充足。C.晁錯高瞻遠矚,統(tǒng)籌規(guī)劃,他既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又重視減輕賦稅,從而貯備了大量的糧食。D.文帝強調(diào)要免除田地的租稅,激勵農(nóng)業(yè)發(fā)展,希望通過這些手段來實現(xiàn)農(nóng)商沒有分別。3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2)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40.請結(jié)合材料,分析晁錯上奏時運用的論證方法。參考答案:1.CEH2.B3.A4.(1)你們不向王室進貢物品,王室祭祀時供應不足,王室沒有縮酒的辦法,我為此來征收貢品。(2)君王如果憑借武力,楚國把方城作為城墻,把漢水作為護城河,您的軍隊雖多,也沒什么可用的辦法。5.(1)①補充了許穆公去世地點和葬禮規(guī)格;②闡釋了周禮中諸侯的葬禮制度。(2)體現(xiàn)了《左傳》重“禮”的思想傾向。【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如果向東走,向東夷炫耀武力,沿著海道回國,這就很好了?!俺觥弊髦^語,“于東方”作后置狀語,故應在C處斷開;同樣,“觀兵”作謂語,“于東夷”后置狀語,應在E處斷開;“循?!弊鳡钫Z,“而”是修飾連詞,“歸”作謂語,故應在H處斷開。故應在CEH處斷開。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齊桓公會集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wèi)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等諸侯軍隊入侵蔡國。/各國諸侯十分害怕,(于是)集合結(jié)盟,來圖謀削弱秦國。B.錯誤?!按巍?,停留、駐扎;/編入、編排。句意:駐扎在陘地。/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C.正確?!坝荨?,料想;/料想;/欺騙。句意: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沒有意料到的贊揚或聲譽。/互相欺騙,互不信任。D.正確。都是名詞作動詞,擔心。句意:軍隊取道陳國和鄭國之間,兩國供應必然發(fā)生困難。/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內(nèi)容與藝術(shù)風格的能力。A.“楚派屈完前來交涉”錯,原文“楚子使與師言曰”,是說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夏,楚子使屈完如師”,是說楚成王派遣屈完到諸侯軍駐地的??梢娺x項中涉及的使者不是屈完。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共”,供應;“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是”,此。(2)“以力”,憑借武力;“以為城”,把方城作為城墻;“池”,護城河;“無所”,沒什么可用的辦法。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能力。根據(jù)“許穆公卒于師,葬之以侯,禮也”概括為:補充了許穆公去世地點和葬禮規(guī)格;根據(jù)“凡諸侯薨于朝會,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袞斂”概括為:闡釋了周禮中諸侯的葬禮制度。體現(xiàn)了《左傳》重“禮”的思想傾向。參考譯文:材料一:魯僖公四年春,周歷正月,齊桓公會集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wèi)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等諸侯軍隊入侵蔡國。蔡軍潰敗。齊桓公就接著進攻楚國,駐扎在陘地。夏天,許穆公卒于軍中。楚國派遣屈完來向諸侯聯(lián)軍會盟,在召陵結(jié)盟。齊人拘捕了陳國大夫轅濤涂。為許穆公下葬。材料二:魯僖公四年春,齊桓公率領(lǐng)諸侯軍隊攻打蔡國,蔡軍潰敗,于是討伐楚國。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說:“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馬發(fā)情狂奔彼此也不會相關(guān)。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這是什么緣故?”管仲回答說:“以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君太公說:‘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便輔助王室?!n給我們的先君征伐的范圍,東邊到大海,西邊到黃河,南邊到穆陵,北邊到無棣。你們不向王室進貢物品,王室祭祀時供應不足,王室沒有縮酒的辦法,我為此來征收貢品。昭王南征到楚國而沒有回去,我為此而來責問?!笔拐呋卮鹫f:“貢品沒有送來,這確是我君的罪過,今后豈敢不供給?至于昭王沒有回去,君王還是問水邊上的人吧!”諸侯的軍隊前進,駐扎在陘地。夏季,楚成王派遣屈完到諸侯軍駐地。諸侯軍隊撤退,駐扎在召陵。齊桓公把所率領(lǐng)的軍隊列成戰(zhàn)陣,和屈完坐一輛戰(zhàn)車檢閱隊伍。齊桓公說:“我們出兵,難道是為了我一個人嗎?為的是繼續(xù)先君建立的友好關(guān)系。我們兩國共同友好怎么樣?”屈完回答說:“君王惠臨我國賜福,承蒙君王親自來招撫我君,這正是我君的愿望!”齊桓公說:“用這樣的軍隊來作戰(zhàn),誰能夠抵御他們?用這樣的軍隊來攻城,哪個城不被攻破?”屈完回答說:“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君王如果憑借武力,楚國把方城作為城墻,把漢水作為護城河,您的軍隊雖多,也沒什么可用的辦法。”屈完與各諸侯訂立了盟約。陳國的轅濤涂對鄭國的申侯說:“軍隊取道陳國和鄭國之間,兩國供應必然發(fā)生困難。如果向東走,向東夷炫耀武力,沿著海道回國,這就很好了?!鄙旰钫f:“好?!鞭@濤涂就把這個意見告訴齊桓公,齊桓公同意了。申侯進見齊桓公說:“軍隊在外頭久了,如果往東走而遇到敵人,恐怕是不能打硬仗了。如果取道陳國和鄭國之間,由兩國供給軍隊的糧食、軍鞋,這就可以了。”齊桓公很高興,將虎牢賞給他,而把轅濤涂抓了起來。秋天,討伐陳國,是討伐不忠誠的人。冬季,叔孫戴伯帶兵會合諸侯的軍隊侵犯陳國。陳國求和,便把轅濤涂放回去了。許穆公死在軍中,用安葬侯的制度安葬他,這是合于禮的。凡是諸侯在朝會時死去,葬禮加一等;為天子作戰(zhàn)而死的,加二等。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用天子的禮服入殮。6.BDG7.C8.B9.(1)況且,難道您沒聽說楚國任用宋伽為將而敗壞了政事,魏國任用馮離為宰相而使國家滅亡嗎?(2)孟獻子到晉國訪問,宣子請他喝酒,換了三個地方,懸掛的鐘鼓樂器不用搬動,都配備齊全。10.材料一側(cè)重談人才的任用,主張應重視人才基層工作的實踐經(jīng)驗;材料二側(cè)重表達對能夠治國安邦,和協(xié)百姓的人才的重視?!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際遇是不一定有的,禍患是不能排除的。放棄保全自己和順心如意的道路而不顧一切地去干冒險的事,替您設想,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胺暧霾豢杀匾病迸c“患禍不可斥也”句式一致,單獨成句,“也”句末語氣詞,所以BD處斷句;“舍乎全遂之道”與“肆乎危殆之行”句式一致,連詞“而”連結(jié)前后這兩個句子,所以G處斷句。故選BDG。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B.正確。形容詞用作動詞,保全;/形容詞作名詞,交情。句意:是保全自己的方法。/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C.錯誤。詞義不同。危險;/將要、快要。句意:我私下認為會給您生命帶來危險。/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D.正確。鄙俗;/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句意:我是鄙陋的小人啊。/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B.“表達了對韓非子不顧遭遇生命危險仍堅持推行法治的不滿”錯誤。由原文“逢遇不可必也,患禍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竊為先生無取焉”可知,表達了對韓非子堅持推行法治會遭遇生命危險的擔憂與疑惑。故選B。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獨……乎”,反問句式,難道……嗎;“將”“相”,名詞活用為動詞,任用……為將,任用……為宰相;“亡”,使動用法,使……滅亡。(2)“聘”,訪問;“觴”,古代稱酒杯,名作動,宴請;“縣”,通“懸”,懸掛;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一“臣聞智士不襲下而遇君,圣人不見功而接上。今陽城義渠,明將也,而措于屯長;公孫亶回,圣相也,而關(guān)乎州部,何哉”可知,材料一側(cè)重談人才的任用,再根據(jù)材料一“不試于屯長,不關(guān)乎州部,故有失政亡國之患。由是觀之,夫無屯長之試,州部之關(guān),豈明主之備哉”可知,主張應重視人才基層工作的實踐經(jīng)驗;根據(jù)材料二“吾家甚貧,惟有二士,曰顏回、茲無靈者,使吾邦家安平,百姓和協(xié),惟此二者耳!吾盡于此矣”可知,材料二側(cè)重表達對能夠治國安邦,和協(xié)百姓的人才的重視。參考譯文:材料一:徐渠問田鳩說:“我聽說智士不用歷任低級職務就能被君主賞識,圣人不用顯示出成績就能被君主接納。現(xiàn)在的陽城義渠是個英明的將領(lǐng),可他曾被安排做個小官;公孫章回是個杰出的相國,也安排做過地方官,為什么呢?”田鳩說:“這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君主掌握了法和術(shù),明君的官吏,宰相定是從地方官中選拔上來的,猛將一定是從士兵隊伍中挑選出來的。況且,難道您沒聽說楚國用宋艦為將而敗壞了政事,魏國用馮離為相而使國家滅亡?兩國的君主為花言巧語所驅(qū)使,被詭辯利說所迷惑,沒通過低級職務的考驗,不具備基層工作的經(jīng)歷,結(jié)果有敗壞政事和斷送國家的禍患。由此看來,那種不經(jīng)低級職務和基層工作考驗的辦法,哪里該是明君采取的措施啊!”堂公對韓非說:“我聽說遵循古禮、講究謙讓,是保全自己的方法;修養(yǎng)品行、隱藏才智,是達到順心如意的途徑?,F(xiàn)在您立法術(shù),設規(guī)章,我私下認為會給您生命帶來危險。用什么加以驗證呢?聽說您曾講道:國不用吳起的主張,而國力削弱,社會混亂,秦國實行商鞅的主張而國家富足,力量強大。吳起、商鞅的主張已被證明是正確的,可是吳起被肢解,商鞅被車裂,是因為沒碰上好世道和遇到好君主而產(chǎn)生的禍患?!H遇是不一定有的,禍患是不能排除的。放棄保全自己和順心如意的道路而不顧一切地去干冒險的事,替您設想,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表n非說:“我明白您的話了。整治天下的權(quán)柄,統(tǒng)一民眾的法度,是很不容易施行的。但之所以要廢除先王的禮治,而實行我的法治主張是因為我認為立法術(shù)、設規(guī)章,是有利于廣大民眾的做法。我之所以不怕昏君亂主帶來的禍患,而堅持考慮用法度來統(tǒng)一民眾的利益,是因為這是仁愛明智的行為。害怕昏君亂主帶來的禍患,逃避死亡的危險、只知道明哲保身而看不見民眾的利益那是貪生而卑鄙的行為。我不愿選擇貪生而卑鄙的做法,不敢毀壞仁愛明智的行為您有愛護我的心意,但實際上卻又大大傷害了我。”(節(jié)選自《韓非子·問田》,有刪改)材料二:孟獻子到晉國訪問,宣子請他喝酒,換了三個地方,懸掛的鐘鼓樂器不用搬動都配備齊全。獻子說:“你家,很富有。”宣子說:“你家和我家相比,誰家富有”獻子說:“我家很窮,只有二個士人,一個叫顏回,一個叫茲無靈的,這兩個人使我們邦家平安穩(wěn)定,百姓和睦協(xié)調(diào),就這樣兩個人而已!我的財富都在這里了?!泵汐I子走后,宣子說:“他是君子啊,把奉養(yǎng)賢者當作富裕;我是鄙陋的小人啊,把擁有鐘石金玉當作富裕?!笨鬃釉u論說:“孟獻子的富有,可以記載到《春秋》里去了?!保ü?jié)選自《劉向·新序》,有刪改)11.CDG12.B13.C14.(1)把好惡作為判斷利害關(guān)系的標準,而不衡量實際情況;把喜怒作為獎賞或懲罰的標準,而不明察其中的道理。(2)所以圣明的君主在位時,治理國家,整頓百姓,嚴明有關(guān)制度.15.①不以“毀譽”作為判定榮辱、善惡的標準;②根據(jù)客觀事實核實“毀譽”真?zhèn)危苊庹_惘。【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和言悅色以此迎合當世君主的喜好,結(jié)連黨羽,樹立虛名以謀取權(quán)利的,稱作游行?!昂蠒r好”是“色取仁”的目的,“以”作目的連詞,連接“合時好”和“色取仁”,故該句中間不能停頓,應在其前后停頓,即應在C處斷開;“連”作謂語,“黨類”作賓語,應在D處斷開;“謂”作謂語,“游行”作賓語,主語省略,應在“謂”之前斷開,即G處斷開。故應在CDG處停頓。1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A.正確。B.錯誤?!氨『瘛保稳菰~用作名詞,關(guān)系的親疏;/“厚”,形容詞用作動詞,變得雄厚?!氨 保稳菰~用作動詞,變得薄弱。句意:因此發(fā)表評論的人,看對方與自己交情的深淺程度來決定怎樣說話。/鄰國的勢力變得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變得薄弱了。C.正確。D.正確。句意:拋棄浮華虛文,淘汰虛言巧語。/與外界斷絕交游。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C.“重視賓客之禮和朋友之愛”錯,原文是“是以君子犯禮,小人犯法,奔走馳騁,越職僭度,飾華廢實,競?cè)r利。簡父兄之尊而崇賓客之禮,薄骨肉之恩而篤朋友之愛,忘修身之道而求眾人之譽……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壞矣”,可見,并不主張“重視賓客之禮和朋友之愛”。故選C。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為”,把……作為;“論”,衡量;“其實”,實際情況;“察”,明察。(2)“經(jīng)”,治理;“序”,整頓;“正”,使……正,嚴明。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能力。(1)根據(jù)“以毀譽為榮辱,不核其真”“善惡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毀譽”概括為:不以“毀譽”作為判定榮辱、善惡的標準;(2)根據(jù)“毀譽失其真者謂之誣,言事失其類者謂之罔。虛偽之行不得設,誣罔之辭不得行”概括為:根據(jù)客觀事實核實“毀譽”真?zhèn)?,避免誣惘。參考譯文:荀悅論曰:世上有三游,是破壞道德的奸賊:一是游俠,二是游說,三是游行。樹立名氣聲望,作威作福,結(jié)交私人黨羽用來稱強于世的,稱為游俠;修飾辯辭,設置詭計詐謀,周游天下以操縱時勢的,稱為游說;和言悅色,以此迎合當世君主的喜好,結(jié)連黨羽,樹立虛名以謀取權(quán)利的,稱作游行。這三類人,都是產(chǎn)生禍亂的根源;他們破壞道德,敗壞法度,迷惑世人,這是先王所慎重對待的。國家有士農(nóng)工商四種民眾,各自從事自己的職業(yè)。凡是不從事四民職業(yè)的人,稱為奸民。沒有奸民,王道政治就實現(xiàn)了。凡是三游的形成,都出現(xiàn)在王朝的末世,周、秦兩代的末世尤為嚴重。君上不英明,臣下不端正,制度不建立,綱紀廢弛;把別人的詆毀和贊譽作為尊榮或屈辱的依據(jù),不核實這些說法的真假;把好惡作為判斷利害關(guān)系的標準,而不衡量實際情況;把喜怒作為獎賞或懲罰的標準,而不明察其中的道理。上下相互冒犯,所有事情混亂錯誤,因此,發(fā)表評論的人,看對方與自己交情的深淺程度來決定怎樣說話;負責選拔推薦人才的人,估量對方和自己關(guān)系的親疏而提筆寫推薦評語,善與惡的區(qū)分,錯誤地受眾人評價的制約,功與罪的判定,沒有按照國法的規(guī)定。既然這樣,那么就不能遵循道義去謀求利益,也無法根據(jù)道義去避開禍害。所以君子違背禮義,小人觸犯法律,騎馬奔跑(自由地游說),超越自己的職責本分,粉飾浮華擯棄實質(zhì),爭著追求一時的利益。輕視尊奉父兄的大義,而重視對待賓客的禮節(jié),減少骨肉之間的親恩,而加深朋友之間的情誼,忘記修養(yǎng)自身品德的原則,而追求眾人(對自己)的贊譽,損害作為衣食來源農(nóng)桑本業(yè),用來滿足盛宴豪飲的欲望,賄賂送禮的人擠滿了門庭,探訪問候的人在道路上交錯,私人書信比官府公文繁忙,處理的私事比官府公事還多,于是流俗形成,而正道衰敗。所以圣明的君主在位時,治理國家,整頓百姓,嚴明有關(guān)制度。善與惡的區(qū)分主要取決于是立功還是犯罪,而不受輿論毀譽的擾亂,聽他如何說還要責求他如何做,說出他的名聲還要指出他實際(做的事)。所以名不副實的稱為虛假,表里不一的稱為偽飾,毀譽不符合實際的稱之為誣陷,議論事情沒有具體事例的稱之為欺騙。虛偽的行為不得出現(xiàn),誣罔的言論不能流行,有罪惡的人不能僥幸逃避懲罰,沒有罪過的人不必擔憂恐懼,私人請托處處碰壁,賄賂送禮無人接受,拋棄浮華虛文,淘汰虛言巧語,禁止虛偽言論,杜絕不正當?shù)闹侵\,斥退百家之學的紛亂,統(tǒng)一于圣人的最高思想,用仁愛恩惠來教養(yǎng)百姓,用禮樂制度來修飾,那么就風俗確定,廣遠深入的教化形成了。16.DEG17.A18.C19.(1)有人因使用武力而使國家滅亡,就想取消全天下的軍隊,荒謬啊。(2)所以,從不同達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依據(jù)事物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shù)拇胧?,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則。20.①首先,列舉史實(運用舉例論證);②然后,運用假設論證;③最后,運用比喻論證?!窘馕觥?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現(xiàn)在大王您任用公孫衍為大將,本應放手使用他,可您偏要聽從宰相田需的計策,這和用牛駕轅用馬拉車是一個道理。“今王以衍為可使將”是主謂賓結(jié)構(gòu),“今”是狀語,“王”是主語,“以衍為可使將”是動賓結(jié)構(gòu)作謂語,中間不宜斷開,應在“將”后斷開,所以選D;“固用之也”是動賓結(jié)構(gòu),“固”是狀語,“用”是謂語,“之”是賓語,“也”是句末助詞,應在“也”后斷開,所以選E;“聽相之計”是動賓結(jié)構(gòu),“聽”是謂語,“相之計”是賓語,中間不宜斷開,應在“計”后斷開,所以選G。故選DEG。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意思相同”錯。藉,借助/借給。句意:勢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權(quán)。/把武器借給了賊兵,把糧食送給了盜匪。B.正確。相,互相/動作偏指一方,你。句意:互不傷害。/會不答應你。C.正確。句意:并以此到處奔走游說。/名聲傳播到國內(nèi)和國外。D.正確。此之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就叫做。句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故選A。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各種規(guī)則、方法同時使用不會傷害大局”錯。原文“故以異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雖有相害之物,不傷乎治體關(guān)”,意思是從不同達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依據(jù)事物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shù)拇胧?,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則。已經(jīng)把握了其中的道理,即使有彼此相害的事物,也不會妨礙統(tǒng)籌治理的大局。據(jù)此看出原文并未提到“各種規(guī)則、方法同時使用”。故選C。1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喪”,使……滅亡;“偃”,取消;“?!?,荒謬。(2)“致”,達到;“因”,依據(jù);“宜”,適當。20.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首先,列舉史實(運用舉例論證)。原文“簡公兩用田成、闕止而簡公弒,魏兩用犀首、張儀而西河之外亡”,據(jù)此看出摻留先舉例子,說齊簡公同時重用田成和闕止,結(jié)果自己被殺;魏王同時重用犀首和張儀,西河外的領(lǐng)土全都喪失,來回答國君不能任用兩個大臣。②然后,運用假設論證。原文“今王兩用之,其多力者,內(nèi)樹其黨;其力寡者,又藉于外權(quán)。群臣或內(nèi)樹其黨,以擅主命;或外為勢交,以裂其地,則王之國危矣”,是假設任用兩人,那么勢力大的必然會培植私黨;勢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權(quán)。群臣當中,有的會在國內(nèi)樹立黨羽,以便獨攬君主的號令;有的則會與別的國家私下結(jié)交,以便分裂國土,這樣國家就危險了。③最后,運用比喻論證。原文“今王以衍為可使將,固用之也,而聽相之計,是服牛驂驥之道。牛馬俱死而不成其功,則王之國傷矣”,意思是把同時任用公孫衍和田需比作同時用牛駕轅用馬拉車,認為是一個道理。會累死牛和馬,事情也辦不成,還會使國家遭到損失。參考譯文:材料一:(正方)管子說:“如果對現(xiàn)實生活感到疑惑,就應該看看古人;如果想預知未來,就應該看看以往。”古話講:“與死去的人患同樣病的人,不可能活命;與滅亡多國家走同樣的路的國家,不可能長存?!保ǚ捶剑秴问洗呵铩分姓f:“見有人因吃東西噎死了,就想禁止全天下的人吃東西,荒謬??;見有人因乘船淹死了,就想禁止全天下的人乘船,荒謬??;見有人因使用武力而使國家滅亡,就想取消全天下的軍隊,荒謬啊。”材料二:(正方)韓宣王對摻留說:“我想同時重用公仲和公叔,你說可以嗎?”摻留回答說:“不可以。齊簡公同時重用田成和闕止,結(jié)果自己被殺;魏王同時重用犀首和張儀,西河外的領(lǐng)土全都喪失?,F(xiàn)在您如果同時重用了這兩個人,那么兩人之中,勢力大的必然會在國內(nèi)培植私黨;勢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權(quán)。群臣當中,有的會在國內(nèi)樹立黨羽,以便獨攬君主的號令;有的則會與別的國家私下結(jié)交,以便分裂國土,這樣一來您的國家就危險了?!睋搅粲终f:“公孫衍擔任魏國大將時,和宰相田需關(guān)系不好。季文子替公孫衍向魏王說情:‘大王您難道見過把馬和牛套在一起拉車的情形嗎?牛和馬同駕一車就連百步也走不了?,F(xiàn)在大王您任用公孫衍為大將,本應放手使用他,可您偏要聽從宰相田需的計策,這和用牛駕轅用馬拉車是一個道理。牛和馬都累死了,事情也辦不成,而您的國家還會遭到損失。希望大王明察。’”(反方)傅子說:“天和地最為神妙,但是不能用一個規(guī)則去孕育萬物;圣人最為英明,但也不能用一種方法去治理百姓。所以,從不同達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依據(jù)事物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shù)拇胧鞘ト酥卫硖煜碌墓餐瓌t。已經(jīng)把握了其中的道理,即使有彼此相害的事物,也不會妨礙統(tǒng)籌治理的大局。水與火的本性,是相反相滅的,可是善于運用水和火的人,把炊具放在它們中間,用來煮水做飯,使水與火各盡其用,互不傷害。天下之物,就像水和火一樣,為什么要擔心它們會互相危害呢?為什么要擔憂它們不能各盡其用呢?”材料三:班固說:“從前王道衰微,諸侯憑借武力互相征伐,當世的君主,好惡不同,因而使諸子百家的學說蜂擁而起,他們各執(zhí)已見,大力宣揚自己所推崇的理論觀點,并以此到處奔走游說,爭取讓諸侯采納。他們的學說雖然各不相同,但就好比水和火的關(guān)系一樣,既能相滅,又能相生。”《易經(jīng)》說:“天下同歸而殊途,一個目標卻有多種考慮。”說的就是這個意思。21.BDF22.C23.D24.(1)屈到喜歡吃菱角,他生病了,喚來家臣囑咐說:“一定用菱角祭祀我?!保?)君子用德行來愛人,小人用無原則的寬容來愛人。25.①柳宗元不認同屈建的做法,認為“屈建去芰”有違孝道,沒有做到《禮記》中所說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吃什么”。②蘇軾肯定了“屈建去芰”的做法,認為屈建是不想父親擔上臨死時只考慮自己飲食的淺薄名聲才不遵從父親的遺愿?!窘馕觥?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認為柳宗元的話是正確的,這樣看來曾元是孝順父母的兒子,曾子考慮禮法的末節(jié)而要求在病情危急時更換竹席,這就是很愚鈍呀。“若以柳子之言為然”中,“以……為”是固定結(jié)構(gòu),“認為”的意思,中間不能斷開,B處斷開;“是曾元為孝子”是判斷句,結(jié)構(gòu)齊全,其后D處斷開;“于病革之中”是后置狀語,其后F處斷開。故選BDF。2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即使沒有楚國。/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B.正確。眾多;希望。句意:不陳列品類繁多的祭品。/希望祖母劉氏能幸運地蒙您恩典,得以終其余年。C.錯誤。教誨,教導;準則,典范。句意:有的教誨自己的子孫。/不值得作為效仿的準則或榜樣。D.正確。賓語前置句的標志;正確。句意:卻憂慮飲食。/覺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確,之前的錯誤。故選C。2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柳宗元認為曾元是孝順的”錯誤,這是蘇軾為反駁柳宗元而提出假設:如果柳宗元的話正確,曾元就是孝順的。而非柳宗元認為。故選D。2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嗜”,喜歡;“屬”,通“囑”,囑咐;“祭我必以芰”,狀語后置,應為“必以芰祭我”。(2)“細人”,小人;“姑息”,無原則地寬容;“愛人也以姑息”,狀語后置。應為“以姑息愛人也”。2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探究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①由原文“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禮之末,忍絕其父將死之言。且《禮》有‘齋之日,思其所樂,思其所嗜?!幽救ボ?,安得為道”可知,柳宗元不認同屈建的做法,認為“屈建去芰”有違孝道,沒有做到《禮記》中所說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吃什么”。②由原文“子木,楚卿之賢者也……子木,楚卿之賢者也今薦芰之事,若出于子則可,自其父命,則為陋耳。豈可以飲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可知,蘇軾肯定了“屈建去芰”的做法,認為屈建是不想父親擔上臨死時只考慮自己飲食的淺薄名聲才不遵從父親的遺愿。參考譯文:材料一:屈到喜歡吃菱角,他生病了,喚來家臣囑咐說:“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時,家臣將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家臣說:“這是您父親托付的?!鼻ㄕf:“不能這樣。我父親執(zhí)掌楚國的政事,他的法令記在百姓心中,收藏在王府里,對上可以比照先王,對下可以教導后人,即使沒有楚國,諸侯各國也沒有不稱贊的。祭祀的法典上說:國君有用牛做的祭品,大夫有用羊做的祭品,士有用小豬和狗做的祭品,普通人有用烤魚做的祭品,竹木食器、果干肉醬是從國君到百姓都可以用的。不進獻珍貴奇特的東西,不陳列品類繁多的祭品。我父親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欲而觸犯國家的祭祀制度。”于是不用菱角祭祀。材料二:屈到喜歡吃菱角,他生病了,喚來家臣囑咐說:“一定用菱角祭祀我?!钡鹊较榧罆r,家臣將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君子說:“(這樣做雖然)違背(父命)卻符合正道?!碧瞥谠磳φf:“屈建依照禮法的末節(jié),忍心拋棄他父親將死時的托付。而且《禮記》說‘在致齋的日子里,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吃什么。子木撤掉菱角,哪里能夠符合正道呢?”柳宗元的認識太淺陋了。子木是德才兼?zhèn)涞某锨?。難道不知道做子女的孝道,侍奉去世的長輩好像他們活著時一樣,何況對于父親臨死時叮囑的話,拋棄不用,這是人之常情能忍心做的事嗎!這一定是有比拋棄父親臨死時的囑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變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曾子得病時,(對孟敬子)說君子重視的道有三個方面;孟僖子臨死時;讓他的兒子向孔子學習禮;管仲病危時,勸齊桓公趕走三個寵臣。這幾位君子的話,有的涉及掌管國家大事,有的勸誡他人在道德上勤苦追求,有的教誨自己的子孫,雖然他們所追求的不一樣,但是都重視道義,不偏愛自己?,F(xiàn)在楚國顯赫盛大,若敖氏的德才在諸侯中聞名,身為上卿,臨死時不存問百姓,卻憂慮飲食,他太淺陋了呀。假如子木遵照父命,全國人都談論這件事,史官記載這件事,天下人和后代就不會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聽聞他的淺陋,子木難道忍心做這樣的事嗎?所以說:這一定是有比拋棄父親臨死時的囑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變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墒恰抖Y記》中所說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吃什么”,這是說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呀。曾皙喜歡吃羊棗,(他死后)曾子不忍心吃羊棗。父親去世后不忍讀他的書,母親去世后不忍使用她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難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嗎?現(xiàn)在用菱角作祭品這件事,如果由子女提出就合適,如果由他的父親命令,就是淺陋了。難道可以因為飲食的原因,而造成父親極大的淺陋嗎!曾子臥病,兒子曾元對更換竹席感到為難。曾子說:“君子用德行來愛人,小人用無原則的寬容來愛人?!比绻J為柳宗元的話是正確的,這樣看來曾元是孝順父母的兒子,曾子考慮禮法的末節(jié)而要求在病情危急時更換竹席,這就是很愚鈍呀。26.CEG27.B28.A29.(1)江東的林君復精于繪畫,一見到唐異的畫就贊嘆道:“唐公的筆力,越來越雄健了!”(2)有了胸襟,然后才能通過詩歌把詩人的性情、智慧、聰明、才辨表現(xiàn)出來。30.①要重視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義,上以德于君,下以風于民。②表達上要有真情實感,無虛美,無茍怨。③詩人創(chuàng)作要有胸襟?!窘馕觥?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高平人范仲淹向他學習琴藝,曾經(jīng)給他寫信說:“崔公已經(jīng)去世,最高的琴藝難道不在你這里嗎?”“高平范仲淹師其弦歌”主謂句,結(jié)構(gòu)完整,其后斷開,選C;“曰”領(lǐng)起所說的內(nèi)容,其后斷開,選E;“崔公既沒”是主謂句,是“琴不在茲乎”的前提條件,其后斷開,選G。故選CEG。2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句意:他們的情感并非一致。/想起他們的祖父。B.錯誤。“半日復息”中的“息”是“呼吸”。句意:他們的詩風隨著他們的感情的變化而變化這些都隨著,或消亡,或生息。/蘇武原本已經(jīng)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恢復氣息。C.正確?!扒Ч棚L流人物”中的“風流”是得志、事業(yè)有成,或取得驕人成就的人。句意:不再有傳統(tǒng)的詩風。/千古英雄人物。D.正確。“形影相吊”中的“吊”是慰問。句意:憑吊古人。/身體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獨。故選B。2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唐異……贏得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普遍推崇”錯誤。原文“西京故留臺李公建中,時謂善畫,為士大夫之所尚”可知,當時士大夫們推崇的是李建中。故選A。2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神”,精通;“嘆”,贊嘆;“彌”,越,更加。(2)“胸襟”,心情、志趣、抱負、胸臆;“載”,承載、呈現(xiàn);“出”,表現(xiàn)出來。30.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上以德于君,下以風于民。不然,何以動天地而感鬼神哉”可知,要重視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義,上以德于君,下以風于民。由原文“觀乎處士之作也,孑然弗倫,洗然無塵。意必以淳,語必以真。無虛美,無茍怨”可知,表達上要有真情實感,無虛美,無茍怨。由原文“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可知,詩人創(chuàng)作要有胸襟。參考譯文:材料一我朝處士唐異,字子正,是特別優(yōu)異的人才。他的才華和技藝,彰顯出他的清高名聲。原西京留臺李建中,時人認為他擅長繪畫,為士大夫所推崇。而子正的畫技,實際上與他不相上下。江東的林君復精于繪畫,一見到唐異的畫就贊嘆道:“唐公的筆力,越來越雄健了!”原東宮諭德崔遵度,當時人們稱贊他擅長彈琴,為士大夫所敬重。而子正彈琴,曾經(jīng)與他一起唱和。高平人范仲淹向他學習琴藝,曾經(jīng)給他寫信說:“崔公已經(jīng)去世,最高的琴藝難道不在你這里嗎?”處士除了擅長繪畫和操琴之外,還喜歡寫詩,追尋詩歌幽深奇妙之境界,(樂在其中)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有一天,他拿詩集給我看,讓我寫一篇序文。?。≡姼杷w的內(nèi)容,包含整個宇宙,出入于萬物之間,卷舒變化,它的體系非常龐大。因此,詩歌有時像春天般充滿喜悅,有時像秋日般充滿悲傷,像云朵般縹緲不定,像山峰般高聳崢嶸,它有時高遠如日月星辰,有時深邃如神仙幽境。它對上可用來贊美君主之德,對下可以用來教化民眾。不然的話,怎能感動天地鬼神!然而,詩家眾多,他們的情感并非一致。不得志的人詩句苦澀,得志的人詩句飄逸,樂觀的人詩句通達,遭遇不幸的人詩句憤怒。像孟東野(孟郊)的詩風清苦,薛許昌(薛能)的詩風英逸,白樂天(白居易)的詩風明達,羅江東(羅隱)的詩風憤怒,他們的詩風隨著他們的感情的變化而變化這些都隨著,或消亡,或生息,但不失詩歌正道。自從五代以來,文壇凋敝,詩歌以悲哀為主,不再有傳統(tǒng)的詩風。(詩人)吟詠性情而不顧及自己的身份,運用風賦比興的手法不考慮時代的變化。所以有的詩并非在窮途末路時卻表現(xiàn)出悲哀,并非在亂世時卻表現(xiàn)出怨恨。看看(唐異)處士的作品,他孑然獨立,與眾不同,他的作品一塵不染。他的詩歌情意必以淳正為本,語言必以真實為準。沒有虛假的贊美,不隨意抒發(fā)怨恨之情。將他的詩歌置于騷雅之間,也無愧于這一傳統(tǒng)。讀者可以通過他的作品了解到詩歌創(chuàng)作道路的艱難和國風的正統(tǒng)性。材料二我認為作詩的人,也首先必須具備創(chuàng)作詩歌的根基。創(chuàng)作詩歌的根基,就是詩人的胸襟。有了胸襟,以后才能通過詩歌把詩人的性情、智慧、聰明、才辨表現(xiàn)出來。自古以來,最受推崇的是杜甫,他的詩歌隨著遇到的人、境、事、物的不同,沒有一處不生發(fā)出他思念君王、憂慮禍亂、悲憫時世、想念朋友、憑吊古人、懷念遠古大道的情思。大凡歡愉、幽愁、離合、今昔的感觸,全都由類似的事物觸發(fā)而興起,因遇到的事物而得到寫作的主題,因主題而傳達自己的情意,因情意而敷寫詩句,這些都是由于杜甫有胸襟并把它作為根基,就像黃河之源,萬條河流都從這里流出,就像鉆燧木取火,無處不發(fā)生火光,就像肥沃的土壤,一場時雨過后,萬物萌發(fā),各類植物茂盛,生機勃勃,各有特色,無不充盈。31.ACF32.D33.D34.(1)那些出奇的事物,被丟棄在幽暗荒遠之處,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能看到聽到的地方,喜愛它們的人又難免取回自己家里。(2)樹木生長的時候,有的剛出嫩芽就死了,有的長到兩手合圍的時候枝葉茂盛;幸運的長成可以用作棟梁的時候,就被砍伐了。35.①歐陽修認為不必取走,只要能夠欣賞即可,是希望“富貴者”不要因好奇而將石據(jù)為己有。②蘇洵認為對于“木”能夠被發(fā)現(xiàn),能夠被拿走,是一件可喜人事。表達作者對人才被發(fā)現(xiàn)值得慶幸?!窘馕觥?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身死之后,不過是荒蕪零落,他的子孫也都沉淪民間默默無聞,何況那些希望永久擁有這些石頭呢?“及其后世”意思是“等到他死后”,做時間狀語,放在句首,起強調(diào)作用,需要與后面的主句斷開,故A處斷開;“荒堙零落”意思是“他的宅院一片荒蕪零落”,主語為省略的“宅院”;“至于”通常置于句首,表示“到了……程度、地步、境遇”,同時“至于”后面的主語為“子孫”,兩個句子的主語不一致,故“至于”前需要停頓,故C處斷開;“子孫泯沒而無聞”是主謂結(jié)構(gòu)完整的句子;“況”后引出另一層意思,兩個句子分別闡述不同的對象,故“況”之前需停頓,故F處斷開。故選ACF。3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正確。負,靠近、挨著。/背,覆蓋。句意:豐樂亭挨著城墻。/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C.正確。斧斤,各種斧子。句意:最終還是受到斧頭砍伐的災禍。/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D.錯誤。意義相同。都指命運。句意:那么這里面的命運似乎不能用偶然來解釋。/勝負存亡的命運。故選D。3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都是幸運的,都有非凡的價值”錯誤。根據(jù)原文“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shù)?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意思是:但是,在荒涼的江邊灘頭上,能夠這樣幸運的木頭能有多少?不被好事、喜愛它們的人發(fā)現(xiàn),而是被樵夫農(nóng)民當作木柴砍伐了的,哪能夠數(shù)得過來呢?那么在這最幸運的樹木中,又有不幸的了。說明木頭不都是幸運的。故選D。3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物之奇者”,定語后置句,應為“奇物”;“幽遠”,形容詞作名詞,幽暗荒遠的地方;“耳目”,能看到聽到的地方;“去”,離開。(2)“殤”,未成年而死;“拱”,兩手合圍;“夭”,(草木)茂盛;“則伐”,被動句式。3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一“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意思是前來欣賞就已十分滿足了,何必非要取走它而占為己有呢?可知,歐陽修認為對于名石不必取走據(jù)為己有,只要能夠欣賞就足夠了,是希望“富貴者”不要因好奇而將石頭據(jù)為己有,只為一己之私。根據(jù)材料二“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意思是讓喜愛它的人拿去制成了假山,從此它就可以脫離泥沙的沖擊,免遭斧砍刀削的災難了??芍?,蘇洵認為對于“木”在經(jīng)歷波折之后能夠被發(fā)現(xiàn),能夠被拿走,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借物喻人,表達作者對人才被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值得慶幸。參考譯文:材料一: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塊,其中四塊已經(jīng)被人取走了,另一塊雖然體積比較小,形狀卻很奇特,也被當?shù)匕傩帐詹卦诩抑小D菈K最大的,還靜靜地仰臥在溪水之旁,因為它太難搬動,故而得以獨自存留在這里。每到天氣轉(zhuǎn)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顯露出來,溪旁的人見此石形狀怪異,往往把它當成神靈來祭祀。菱溪旁邊好像還有一片遺址,當?shù)厝苏f那是五代時期大將劉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劉金家的舊物。劉金是偽吳政權(quán)時頗受寵信的將軍,和楊行密一道從合淝起兵,當時號稱三十六英雄,劉金就是其中之一。劉金原本是個武夫健卒,居然能夠懂得珍愛欣賞世間奇異之物,有斯文雅致的愛好,難道不是因為遭逢亂世功成志滿,驕矜于富貴之后的貪圖享樂和無節(jié)制的欲望才這樣的嗎?追想他當年的池塘、臺榭、奇木、異草,和這塊巨石是很相稱的,也算得上是一時的盛事了!如今劉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為一般的農(nóng)戶,還有居住在菱溪旁的。我感慨人事的興廢無常,又因此石狀貌可愛卻遭到遺棄深感可惜,于是用三頭牛將它拉到幽谷泉旁;又尋找那塊比較小的,在白塔鎮(zhèn)民朱氏家找到了,于是將它們分別立在豐樂亭的南面和北面。豐樂亭挨著城墻,離城里很近,可以作為滁州百姓逢年過節(jié)游玩觀賞的景物。那些出奇的事物,被丟棄在幽暗荒遠之處,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能看到聽到的地方,喜愛它們的人又難免取回自己家里。啊!劉金這個人雖然不值得稱道,然而也算個雄杰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難道不宏偉嗎?等到他身死之后,不過是荒蕪零落,他的子孫也都沉淪民間默默無聞,何況那些希望永久擁有這些石頭呢?這些石頭的命運可以作為對富貴之人的告誡。而喜好珍奇玩物的人聽到有這樣的奇石,前來欣賞就已十分滿足了,何必非要取走它而占為己有呢?材料二:樹木生長的時候,有的剛出嫩芽就死了,有的長到兩手合圍的時候枝葉茂盛;幸運的長成可以用作棟梁的時候,就被砍伐了;還有不幸地被大風拔起,被水沖走了,有的被劈開折斷了,有的爛掉了;還有的很幸運沒有被折斷,也沒腐爛,被人們認為是有用之材,最終還是受到斧頭砍伐的災禍。其中最幸運的,是在急流和泥沙之中被浮沉埋沒,不知道經(jīng)過幾百年的時間,受到水流沖刷、蟲蛀之后,形成了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30年中國稅務師事務所行業(yè)管理模式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版
- 2024-2030年中國移動電視行業(yè)運營模式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硫辛酸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石材陶瓷產(chǎn)業(yè)未來發(fā)展趨勢及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 跨國公司股權(quán)激勵制度比較研究
- 大型活動塔吊安全應急救援方案
- 2024年建筑用預拌混凝土購銷合同
- 工地圍墻拆除與安全防護方案
- 2024年德佑房產(chǎn)租賃合同格式樣本
- 2024年度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燈具安裝勞務合作合同
- 木門窗施工方案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專項復習: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考題猜想】原卷版
- 逐夢芳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南部學區(qū)三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九縣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2024秋國開《四史通講》期末大作業(yè)試題B答案(第1套)
- 2024年8月CCAA國家注冊審核員《管理體系認證基礎(chǔ)》考試題目含解析
- 2024新版(北京版)三年級英語上冊單詞帶音標
- 戶外廣告安裝施工方案
- 鈉離子電池低成本硬碳負極關(guān)鍵技術(shù)開發(fā)-2024-10-技術(shù)資料
- 2025屆廣東省珠海市紫荊中學高二數(shù)學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期中測試卷(1-3單元)(試題)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蘇教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