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粒灸技術操作方法及常見疾病的麥粒灸技術_第1頁
麥粒灸技術操作方法及常見疾病的麥粒灸技術_第2頁
麥粒灸技術操作方法及常見疾病的麥粒灸技術_第3頁
麥粒灸技術操作方法及常見疾病的麥粒灸技術_第4頁
麥粒灸技術操作方法及常見疾病的麥粒灸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麥粒灸技術操作方法及常見疾病的麥粒灸技術麥粒灸是將艾絨搓成如麥粒樣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皮膚上施灸防治疾病的一種技術。其特點是所需艾絨很少,煙霧小,刺激量可大可小,灼熱、灼痛感穿透性明顯。應用范圍很廣,尤其對風寒濕痹、寒痰喘咳、以及臟腑虛寒、元陽虛損引起的各種病癥療效較好。一、灸材與基本操作方法(一)艾絨及其他施灸材料麥粒灸選用柔細如棉的艾絨,一般選用黃色精制艾絨,其艾火溫和,艾絨纖維易于按壓或搓捻成大小、松緊不同光滑的麥粒狀艾炷。麥粒灸操作還需要中藥油膏或凡士林,其作用在幫助艾粒粘附于皮膚,也可刮取新鮮蒜汁作粘附材料,線香用于暗火點燃艾炷頂端,鑷子用于適時移除燒剩殘艾。(二)麥粒艾炷制作麥粒灸所用艾炷是用子粒狀的麥類作比喻,艾炷多成長圓形或卵圓形,也可將艾炷底部壓平成半粒米樣。麥粒形艾炷可分大、中、小3種。大麥粒形艾炷,炷如一顆完整麥粒。取6mg艾絨,制作炷高約5mm,腹徑3mm的艾炷;中等麥粒形艾炷,炷如大半個麥粒,取4mg艾絨,制作炷高4mm,腹徑2.5mm的艾炷;小麥粒形艾炷,炷如半粒米,取2mg艾絨,制作炷高3mm,腹徑2mm的艾炷。根據(jù)艾炷的松緊分為“硬丸”、“中等硬丸”和“軟丸”。用右手拇、示指反復均勻地搓捻艾絨,纖維纏繞較緊,含絨量較多,燃燒時間較長,溫度較高,被稱為“硬丸”。拽取少量艾絨,略加按壓成形,由于纖維未經(jīng)搓捻纏繞,因此所制作的艾炷比較松散,含絨量較少,燃燒時間短,溫度稍低,被稱為“軟丸”。松緊程度介于二者之間的是“中等硬丸”。當病情危重,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較大刺激量,多用硬丸樣艾炷,或用超常規(guī)壯數(shù)的軟丸艾炷。病情平緩,只需常規(guī)壯數(shù),可用中等硬丸樣艾炷,或用軟丸樣艾炷。(三)選穴特點1.全身大多數(shù)穴位都可施以麥粒灸。2.較多選用背腰、脘腹和下肢等肌肉較厚部位穴位。3.選穴宜少而精,每次2~4穴為宜。4.局部與遠部選穴相結合5.定位要準確,以免修正定位造成更多、更大的灸痕。6.分布顏面、血管部位的穴位不可采用化膿瘢痕灸。(四)施灸壯數(shù)麥粒灸常規(guī)灸量每次每穴1~7壯。具體實施時還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才能使壯數(shù)與施灸程度共同作用,達到“適宜刺激”的理想程度。(五)施灸程度麥粒灸是一種用火傷來防治疾病的獨特方法,根據(jù)麥粒灸施灸操作強度大小和壯數(shù)多寡的不同,在普遍灼痛感覺的基礎上,局部穴位的火傷程度,可見紅暈、黃瘢點、小水泡、化膿結痂等多種現(xiàn)象。灸后穴位局部紅暈,屬于正常反應,不須處理。根據(jù)麥粒灸對皮膚的灼燙程度,分為非化膿麥粒灸和化膿麥粒灸兩種。1.非化膿麥粒灸(1)解釋灸感向沒有麥粒灸經(jīng)歷的患者說明施灸過程和刺激特點,要求患者出現(xiàn)灼痛時立刻呼“燙”,而不要移動肢體。以便及時用鑷子揀除殘余艾炷,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不致因為灼痛亂動肢體,不能及時移去艾火。(2)準備材料非化膿麥粒灸多采用半粒米樣小艾炷,或大半個麥粒樣的艾炷,用艾絨制作成軟丸或中等硬丸樣艾炷。準備好線香、滅火用盛水小杯、鑷子、消毒干、濕棉球等。(3)安置體位使患者處于取穴方便、放松的體位,使體位舒適持久。注意某些穴位的特殊體位,如施灸膏肓穴囑患者兩手抱肘,肩胛骨充分展開,使麥粒灸熱力透入深部。暴露體位注意防止冷風直接吹拂。(4)點燃艾粒在選定的穴位上,用消毒棉簽涂上有顏色的中藥油膏作為粘附劑。將艾炷豎立置于穴位上,用線香暗火點燃艾炷頂端,使其燃燒。線香接觸艾炷之前應將線香積灰彈盡,以防灰燼掉落皮膚,點燃艾炷后的線香擱置于盤中待用。(5)移除殘艾待艾炷燒剩約2/5~1/5、受試者呼“燙”時,即用鑷子將殘余艾炷揀到盛水的小杯,再進行下一壯操作。軟丸樣艾炷可以讓艾炷在皮膚上自行燒完,當患者感覺灼痛時,用左手拇、示、中指在艾炷四周皮膚略加按壓以減輕痛感,軟丸樣艾炷因艾絨量少,因此局部灼痛的時間十分短暫。(6)清理皮膚灸完預定的壯數(shù)后,用消毒棉球將穴位處殘留灰燼和油膏輕輕拭擦干凈,不用涂抺消毒藥物。2.化膿麥粒灸化膿麥粒灸的操作程序大體與非化膿麥粒灸相似。不同之處在化膿麥粒灸的艾炷多采用大艾炷或中等麥粒艾炷,用艾絨制作成中等硬丸或硬丸樣艾炷,對疼痛敏感者艾炷也可由小而逐漸增大,則松而逐漸緊實。由于每壯艾炷都要求燃燒完畢,因此刺激程度比非化膿麥粒灸強,施灸后會出現(xiàn)起泡、化膿現(xiàn)象。(1)知情同意向患者說明化膿灸的作用、操作過程及反應,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實施。(2)體位舒適為預防暈灸發(fā)生,宜采取臥位和有依靠的坐位。(3)燃盡艾炷將艾炷豎立置于穴位上,用線香暗火點燃艾炷頂端,使其燃燒。每壯艾炷燃盡后,撣除艾灰,再安放下一個艾炷繼續(xù)施灸。為減輕患者灼痛,操作者可用手指在灸穴周圍皮膚上,輕輕按壓皮膚。并囑患者張嘴吐氣,以轉移注意力,松弛肌肉。(4)清理創(chuàng)面灸完規(guī)定壯數(shù)至局部皮膚焦黑后,用消毒干棉球將施灸處灰燼輕輕拭擦干凈,用消毒干敷料覆蓋,不用涂抺消毒藥物。(5)灸瘡處理重度麥粒灸之后,往往發(fā)生起泡、結痂、潰爛等現(xiàn)象。為了防止摩擦,保護痂皮,預防感染,可用消毒干敷料覆蓋。5~7天后焦痂開始浮動,內(nèi)有膿樣分泌物,可每隔1~2天更換敷料,瘡口周圍用乙醇或鹽水棉球揩凈,仍用消毒干敷料覆蓋,妥善保護灸痂,以便在需要增加膿量繼續(xù)施灸時,可以在灸痂上施灸,使患者容易忍受灼痛。如發(fā)生繼發(fā)感染,可用黃芩油膏等涂貼。潰爛面不大,可任其自然結痂恢復?;摵?0~30天,灸瘡愈合后形成瘢痕,若瘢痕顏色紫暗或成堅硬疙瘩,還需繼續(xù)在原處重復施灸。若瘢痕顏色灰白,平坦柔軟,表明已達到治療要求。二、常見疾病的麥粒灸治療技術(一)蛇串瘡(帶狀皰疹)本病是因肝脾內(nèi)蘊濕熱,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瘡沒身體一側帶狀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劇烈為特征的皮膚病??砂凑?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治則】清熱除濕,活血解毒,通絡止痛?!具x穴】主穴:阿是穴(蛇眼、蛇尾)、支溝、陽陵泉。配穴:肝經(jīng)郁火配期門、行間、足竅陰;脾經(jīng)濕熱配陰陵泉、三陰交、內(nèi)庭;身熱加大椎、至陽、合谷;病變在面部三叉神經(jīng)分布區(qū)加風池、聽會、太陽、攢竹、外關、合谷?!静僮鳌吭谧畛醢l(fā)的皰疹部位確定兩處阿是穴施灸,俗稱“蛇眼”穴,在皰疹延伸尾端,確定兩處阿是穴,俗稱“蛇尾”穴。治療過程中,如果“蛇尾”部位繼續(xù)出現(xiàn)新的紅色小疹,可在這些疹點上增加選穴施灸。制作中等硬丸樣艾炷?;颊吒杏X灼痛可囑其數(shù)數(shù),或用指壓法減痛,當患者感到灼痛十分明顯時,即用鑷子將殘余艾炷夾去。按照先“眼”后“尾”的順序施灸。每次選用3~4穴,每穴施灸3~9壯。如四肢遠端穴、頭面部穴可灸3壯,軀體及四肢肌肉豐厚部位穴位可灸7壯,疼痛嚴重部位施灸7~9壯,疼痛較輕部位施灸3~5壯。急性期每日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1周。后遺癥期每周施灸2~3次,連續(xù)治療1~2個月。(二)肺癆(肺結核)本病由正氣虛弱,感染癆蟲,侵蝕肺臟所致。表現(xiàn)為咳嗽、略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治則】補虛培元,抗癆殺蟲。【選穴】主穴:肺俞、膏肓。配穴:脾胃虛弱加中脘、足三里;潮熱加大椎、曲池;咯血加孔最、魚際?!静僮鳌恐谱靼肓C总浲铇影摹C看芜x用2~3穴,久病、婦幼年老患者灸火不宜太強,感覺灼痛即可移走殘艾,每穴施灸5~7壯。新病、壯年患者可采用中等硬丸樣艾炷,使艾火灼痛延長少許再移走殘艾。每穴施灸7~9壯。隔日治療1次,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休息1周后,再進入下一療程施灸,連續(xù)施灸3個療程。【提示】麥粒灸技術僅能作為本病癥的輔助治療。(三)哮病(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本病因宿痰內(nèi)伏于肺,常由外感、飲食、情志、勞倦等誘因而引觸,致氣滯痰阻,氣道攣急、狹窄而發(fā)病。發(fā)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局蝿t】利氣定喘。發(fā)作期攻邪祛痰利氣以治標;緩解期補肺、健脾、益腎以治本?!具x穴】主穴:發(fā)作期:肺俞、膻中、大椎、天突、定喘。緩解期:肺俞、膻中、大椎、脾俞、腎俞。伏灸穴:①肺俞、大椎、風門、定喘;②脾俞、心俞、膻中、足三里;③腎俞、膏盲、氣海、關元。配穴:寒飲伏肺配風門、孔最;痰熱遏肺配合谷、曲池?!静僮鳌棵看芜x用3~4穴,先灸背部腧穴,再灸腹部及四肢部腧穴。發(fā)作期用中等硬丸樣艾炷,每次每穴灸7~9壯,每日施灸1~2次,10次為1療程;緩解期用半粒米軟丸樣艾粒,每穴灸5~7壯,隔日或隔2日1次,15~20次為1療程。第1個月隔日1次,第2、3個月隔2天1次,可將穴位分為2~3組,交替使用,堅持灸3~6個月。伏灸法在夏季三伏天進行施灸。分別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施灸,共灸3次。也可從初伏開始,每隔2~3天灸1次,共灸10次。初伏取第1組穴,中伏取第2組穴,末伏取第3組穴。每年1次,連續(xù)治療3年。(四)慢性泄瀉(慢性腸炎、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瀉是由脾虛濕滯內(nèi)生,腎虛脾失溫煦,使清濁不分,水谷不化所致。表現(xiàn)排便次數(shù)增多,便質稀薄,病程遷延超過2個月,有3次大便失禁病史,經(jīng)正規(guī)治療2個月無效??砂凑?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局蝿t】運脾化濕。【選穴】主穴:氣海、大腸俞、上巨虛。配穴:脾虛加脾俞、足三里;腎虛加關元、命門。【操作】制作半粒米軟丸樣艾炷。每次施灸2~3穴,每穴7~9壯,隔日施灸1次,治療1個月為1療程,療程間隔休息1周。連續(xù)治療3個月。(五)尪痹(類風濕關節(jié)炎)本病由素體營衛(wèi)氣血不足,外邪乘虛入侵經(jīng)脈而致。表現(xiàn)為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jié)炎和關節(jié)外病變,好發(fā)于手、腕、足等小關節(jié),反復發(fā)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小關節(jié)疼痛,腫脹,晨僵,晚期關節(jié)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局蝿t】溫通止痛?!具x穴】主穴:腎俞、足三里、阿是穴。配穴:風寒濕阻配大椎、風門;風熱濕痹配曲池、身柱;腎陽虧虛配關元、命門。【操作】阿是穴常選用疼痛或腫脹最明顯點,注意避開血管。制作半粒米軟丸樣艾炷,每次施灸3個穴位,每穴7~9壯,每周施灸2~3次,1個月為1療程,休息1周后進入第2療程治療,共治療4~6個療程。三、禁忌癥1.顏面部,心前區(qū),體表大血管部和關節(jié)肌腱部不可用化膿麥粒灸。2.婦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小腹部禁用化膿灸。四、注意事項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