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屆高考歷史二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北宋的御史臺和諫院合稱“臺諫”,是中央最主要的監(jiān)察機構。臺諫官稱為“言官”,可直接參與決策、批評政事,既牽制宰相,又約束皇帝。宋太祖曾規(guī)定,“與士大夫治天下”“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宋朝這一傳統(tǒng)A.保證了宋王朝的長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參政熱情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有效地制約了君主權力2.下圖是1842年刊載在《倫敦圖畫新聞》上道光皇帝畫像。該畫像A.直接源自對清朝皇帝的采訪和記錄B.僅代表鴉片販子和侵華士兵的態(tài)度和立場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英國民眾對清朝的認識D.透視出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英國對清朝統(tǒng)治者的鄙視心態(tài)3.“打個比方,商品經濟發(fā)展是一個能量巨大的蓄水池,東西方貿易逆差是一塊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歐洲貨幣短缺的陣陣波浪,這種波浪通過地區(qū)間各種貿易關系傳播,最終在伊比利亞半島找到泄洪口?!边@說明了A.新航路開辟的必要性 B.歐洲出現(xiàn)“價格革命”C.歐洲出現(xiàn)“商業(yè)革命” D.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4.商業(yè)廣告是促銷的重要手段。據(jù)史料記載:中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廣告起始于鴉片戰(zhàn)爭后,民國初年得到顯著的發(fā)展,1953年后開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現(xiàn)。材料中廣告業(yè)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經濟困難,物資匱乏B.產品的平均分配C.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D.國家實行計劃經濟5.1912年春,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B.標志著清王朝統(tǒng)治的結束C.宣布廢除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D.標志著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的誕生6.曾任英國財政大臣的沃波爾領導著全體內閣成員實行一致的政策,并堅持讓不服從他領導的閣員去職。反對他的人便以“首相”來稱呼他,以諷刺他不適當?shù)赝怀鲎约?,壓倒別的同僚,違反了大家所共同遵守的原則。作為首相的沃波爾A.開始成為英國最高權力的象征B.要求議會對其主導的內閣負責C.最終確立英國的內閣專制制度D.推動了英國責任內閣制的形成7.“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材料中“鐵和血”“煤和鐵”分別喻意A.武力手段、工業(yè)基礎 B.暴力戰(zhàn)爭、國家壟斷C.強權政治、商品經濟 D.專制統(tǒng)治、自由競爭8.下列可供研究古代紅海以西地區(qū)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是A.泥版文書 B.金字塔 C.《羅摩衍那》 D.《吉爾伽美什》9.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入幕洋務企業(yè)機構、任職海關等涉外機構成為上海士人競相角逐的職業(yè);甲午戰(zhàn)后,“舍儒而商”成為滬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風尚。這反映了A.儒家的義利觀念被士人拋棄 B.科舉取士不合時宜C.經濟變動引發(fā)價值觀念變化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10.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下面廣告在中國最早有可能出現(xiàn)在A.19世紀初期 B.19世紀中期C.20世紀初期 D.20世紀中期11.“由于唐朝設置了專門管理手工業(yè)的機構,如工部、少府旒、將作監(jiān)等,直接控制大量的工匠,建立了各種手工業(yè)作坊,因而對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貴族們所需的服飾、車輦、器物、珍玩以至武器等,都各有生產的手工業(yè)部門。”這反映出當時A.官營手工業(yè)日益商品化B.官營手工業(yè)的效率提高C.手工業(yè)者人身控制放松D.政府加強對手工業(yè)管理12.1933~1934年,蘇聯(lián)農民的小麥交售給國家的價格為每公斤3.2到9.4戈比;通過國家商業(yè)渠道銷售的面粉每公斤零售價格最高約是400到500戈比。這說明當時蘇聯(lián)A.集全部力量保障前線的勝利 B.為迅速發(fā)展商品經濟創(chuàng)造條件C.把提高農民積極性放在首位 D.舉全國之力匯聚發(fā)展工業(yè)資金13.蘇聯(lián)第一個五年計劃部分行業(yè)指標和完成數(shù)表上表反映了蘇聯(lián)A.國民經濟迅速恢復發(fā)展 B.快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愿望C.軍事實力與美國相匹敵 D.斯大林模式受到嚴重沖擊14.東漢建立伊始,令劉秀深感不安并急于解決的是A.國困民窮 B.王國坐大 C.豪強膨脹 D.宰相擅權15.帝制的崩潰成為20世紀初期世界政治走向現(xiàn)代的重要一幕。下列有關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是①宣統(tǒng)皇帝下詔退位②德意志帝國走向崩潰③俄國沙皇專制結束④土耳其廢除素丹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16.19世紀60年代以后,很多在華外資企業(yè)以“附股”的形式大量吸收華商資本。到90年代,“華商附股”累計總數(shù)已達4000萬兩以上,約占這些企業(yè)股本的一半。“華商附股”的大量出現(xiàn)A.表明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B.有利于新興生產方式的引進C.反映了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整 D.促進了民族工業(yè)的長遠發(fā)展17.1921年10月21日,美國《紐約時報》載文指出,邀請中國參加華盛頓會議雖是“明智之舉”,但“如果認為他們能解決問題,就大錯特錯了”,中國“還沒有成長到足以獲取尊重和顯示力量的地步”。這反映出美國的主流媒體A.對列強的外交規(guī)則有清醒認識B.低估了中國人民維護主權的決心和能力C.能夠正視中國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D.為美國逃避國際責任的行為作積極辯護18.“他們面臨著雙重使命:既要把人從禁欲主義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又要避免滑向縱欲主義;既要聲張自我牟利的正當性,又要將社會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視古典美德共同體一去不復返,又要展示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全民嘉年華’的年代”?!八麄儭保ǎ〢.開啟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先河 B.打破了民眾對羅馬教會的迷信C.恢復了被基督教泯滅的人性 D.開辟了否定權威的理性新時代19.《十二銅表法》有這樣的規(guī)定:“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任何人非經審判,不得處死。”這體現(xiàn)了A.《十二銅表法》維護了貴族的利益B.《十二銅表法》使平民的權益得到保護C.《十二銅表法》蘊含法治的精神D.《十二銅表法》使貴族不能隨意解釋法律20.1920年12月,列寧在俄共(布)莫斯科組織積極分子大會上的講話中說:“如果我們把一個礦租讓給外國資本家,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就有可能開發(fā)自己的礦。至于租讓哪些地區(qū),我們是有選擇的?!边@意味著列寧A.對外政策的重心發(fā)生改變 B.正式取消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C.明確了國家工業(yè)化的目標 D.認識到國家資本主義的作用21.1945年,毛澤東提出戰(zhàn)后新中國建設的目標是實現(xiàn)國家的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富強,并著重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闡明了實現(xiàn)目標的具體路徑。這表明A.中華民族已完成全面抗戰(zhàn)的任務B.第二次國共合作已走向徹底破裂C.中國共產黨主導了戰(zhàn)后新政權的建設D.中共對新中國建設進行了多方位設計22.春秋以前,戰(zhàn)爭攻防只著重在險要的關隘.并無派兵戍邊之舉,甚至連關隘也只是戰(zhàn)時才有人駐守。春秋以后,陳兵守境.爭奪邊隙之地成為常態(tài)。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源于A.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B.井田制度的瓦解C.中央集權制確立 D.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23.20世紀40至70年代,法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些新特點。這些特點不包括A.實行明確的經濟發(fā)展計劃 B.確立建設福利國家的方針C.重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D.開始了私有化的浪潮24.“總統(tǒng)先生,你把手伸過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25年沒有交往了?!边@句話出現(xiàn)在如下哪一情境中A.毛澤東與田中角榮會面 B.鄧小平接見撒切爾夫人C.周恩來與尼克松總統(tǒng)會面 D.喬冠華與聯(lián)合國秘書長會談25.如圖中人物的主要事跡是A.制訂兩河流域最早的成文法典 B.在阿拉伯地區(qū)創(chuàng)建伊斯蘭教C.作為穆罕默德繼承者擴張阿拉伯帝國 D.率軍親征攻滅拜占庭帝國26.1958年以來,中日雙邊民間和半官方往來頻繁;1960年5月,周恩來訪問亞洲6國;1963年底至1964年初,又訪問非洲13國;1964年1月,中法兩國正式建交。這些外交活動立足于當時A.中國急于尋求外來經濟授助 B.國際形勢的一系列變化C.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影響擴大 D.與西方關系正逐漸緩和27.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簽署,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樣得到承認,并規(guī)定了“誰的地盤,誰的宗教””的原則。該約簽訂得益于: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啟蒙運動 D.英國革命28.某思想家在20世紀初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xiàn)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消滅也。……其不能善變而與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huán)境之爭存,而退歸田然淘汰已耳!”從中可見,該思想家主張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 B.剔除傳統(tǒng)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 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29.鴉片戰(zhàn)爭前,東南沿海農民織布以自給,或者有余以出賣;鴉片戰(zhàn)爭后,不但無以自給,無剩余可賣,反而要到市場上買洋布。這一變化表明中國A.棉花產量大幅度下降 B.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發(fā)展迅速C.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場 D.商品經濟基本取代自然經濟30.20世紀30年代,國共雙方均加強了對辛亥革命的研究。國民黨方面,左舜生等把辛亥革命納入黨史的編纂和研究。共產黨方面,郭真等人的研究重在揭露帝國主義對辛亥革命的干涉和利用辛亥革命進行侵略的罪行。這主要說明A.國共合作促進史學快速發(fā)展 B.史學研究須政黨支持C.社會環(huán)境決定史學研究方向 D.史學研究具有政治性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1857年沙皇發(fā)布詔書,要求依照以下原則調整農民和地主的關系:保留地主全部土地的所有權;地主享有世襲領地治安權。在蘇沃洛夫伯爵領導下,彼得堡委員會擬定的方案內容是:全部土地仍歸地主所有;農民在完全服役的條件下可無限期地使用份地;保證地主對農民的支配權。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地主和他們的代言人自由派的綱領是:“只要改良,不要革命”,他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都對沙皇詔書表示熱烈歡迎,稱贊它“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是貴族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的產物”。革命民主主義者,對于沙皇詔書完全持另一種態(tài)度。奧加廖夫擬定的“全俄新機構”綱領,要求立即廢除地主和國家對人身和土地所享有的一切農奴制特權,將土地無償?shù)胤纸o農民。農民運動的高漲和革命民主主義者對改革準備工作的揭露與抨擊,在統(tǒng)治階級中引起了極大的恐慌。亞歷山大二世為形勢所迫不得不再作讓步。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關于廢除農奴制的宣言?!幾浴掇r奴制的衰落》(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各派別對沙皇詔書改革的態(tài)度及其原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的重要作用。32.(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材料聯(lián)盟體系始于1879年德國與奧匈帝國締結兩國同盟條約之時。盟約旨在保護德國免受法國人的攻擊,因為法國人想收復其在1871年失去的阿爾薩斯一洛林地區(qū)。條約還旨在保護奧匈帝國免受俄國人的攻擊,因為俄國人在巴爾干半島同奧匈帝國不斷發(fā)生沖突。1882年,兩國同盟因意大利的加入而變成三國同盟。在法國和俄國看來,三國同盟是一個控制歐洲,使法、俄孤立并易受攻擊的勢不可擋的集團。1894年,法俄同盟締約成立,目的是反對三國同盟和抵制英國對殖民地的爭奪。隨著1904年英法協(xié)約和1907年英俄協(xié)約的簽訂,法俄同盟成為三國協(xié)約。所有強國這時都已加入兩大敵對的聯(lián)盟體系,這給國際關系帶來了種種災難性的結果。每當發(fā)生重大爭端時,兩大集團的成員即使對爭端持懷疑態(tài)度,也不得不支持其各自直接參與爭端的盟國。否則,他們就擔心同盟的瓦解會使自己陷于孤立而遭受危險。因而每次爭端往往都會擴大為重大的危機,而兩大聯(lián)盟的所有成員國則不論愿意與否都將被卷入其中。——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兩大軍事聯(lián)盟形成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兩大軍事聯(lián)盟產生的影響。33.從侵略擴張到覆滅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所謂“脫亞入歐、富國強兵”的道路,日本軍國主義開始對外向海陸兩個方向擴張侵略。日本的侵略擴張給中國以及亞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但是,歷史反復證明代表非正義的、反人類的侵略者是要注定失敗和滅亡的。問題:以“從侵略擴張到覆滅”為主題,簡述日本軍國主義是如何從侵略擴張走向覆滅的歷史。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由材料“直接參與決策、批評政事”“與士大夫治天下”“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等信息可知,宋朝比較重視維護士人的地位,這會助推士人的參政熱情,故選B;王朝的長治久安不可能依靠一項舉措就得以保證,否則,宋朝也不會滅亡,排除A;材料提到的諫議制度僅涉及對中央權力的監(jiān)察,未及地方,無法得出C項結論,排除;宋朝這一傳統(tǒng)對于過于集中的皇權,具有一定的糾偏作用,但不是有效,D項程度有所夸大,排除。2、D【解析】

該圖片具有明顯的貶低和諷刺意味,結合材料時間可知,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英國對清朝統(tǒng)治者的鄙視心態(tài),選項D正確;鴉片戰(zhàn)爭時期,道光帝并未和英國接觸,排除A;材料無法看出代表哪一群體,排除B、C。3、A【解析】根據(jù)“東西方貿易逆差”“歐洲貨幣短缺”“在伊比利亞半島找到泄洪口”可知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故A項正確;“價格革命”“商業(yè)革命”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故B、C錯誤;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是工業(yè)革命的結果,不符合題意,故D項錯誤。4、D【解析】

試題分析:“熱衷產品直銷”和“政府取締”都有違史實,故排除B、C兩項;A項雖符合史實,但從鴉片戰(zhàn)爭至1953年,中國同樣“經濟困難,物資匱乏”,但廣告業(yè)沒有消失,說明A項不最主要原因。實際上,廣告業(yè)消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1953年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經濟,在生產、資源分配、產品消費各方面,都由政府統(tǒng)一計劃?!皬团d”的原因1978年末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國家實行政企分開,企業(yè)自主權擴大,變成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故D正確??键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確立?!驹斀狻?、D【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A項錯誤,中華民國成立于1912年1月1日,而《臨時約法》是在1912年3月份頒布的;清王朝結束的標志是宣統(tǒng)帝下詔退位,因此B項也錯誤;C項錯誤,中華民國成立后并未廢除列強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而是遵守執(zhí)行?!杜R時約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的誕生故選D??键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點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1912年制定。規(guī)定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享有居住、言論等自由;效仿美國成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希望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在袁世凱當選大總統(tǒng)后,一步步的破壞了《臨時約法》?!驹斀狻?、D【解析】

據(jù)材料“曾任英國財政大臣的沃波爾領導著全體內閣成員實行一致的政策,并堅持讓不服從他領導的閣員去職。”并結合所學可知,沃波爾任英國財政大臣時,開創(chuàng)了內閣成員與其意見不一致時,要求國王解散議會提前大選,然后由新選出的議會決定首相去留的先例,推動了英國責任內閣制的形成,D正確;英王是英國最高權力的象征,A錯誤;據(jù)所學可知,責任內閣制形成時,內閣對議會負責,B錯誤;據(jù)所學可知,19世紀七十年代,內閣凌駕于議會至上,與材料不符,C錯誤。7、A【解析】

根據(jù)材料“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鐵和血”就是依靠戰(zhàn)爭,用武力手段建立帝國;“煤和鐵”強調了工業(yè)是德國統(tǒng)一的物質基礎,煤為工化提供主要能源,而鐵則是工業(yè)的主要原料,所以“煤和鐵”就是德國的工業(yè)基礎,故答案為A;BCD不符合材料的喻意,排除。8、B【解析】

根據(jù)所學,紅海以西是非洲,而金字塔在埃及境內,地理位置相符,故B正確;泥板文書是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記錄,A項不符合題意;《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吉爾伽美什》屬于古巴比倫地區(qū),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9、C【解析】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士人入幕洋務企業(yè)機構、任職海關等涉外機構,甲午戰(zhàn)后滬上和江南士人“舍儒而商”,這反映了隨著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士人的價值觀念在不斷變化,C正確;題干涉及的是上海和江南士人,而非全體士人,A排除;題干與科舉制無關,排除B;士人從商不代表商人政治地位提升,排除D。10、C【解析】

注意關鍵信息“最早”,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后主張婚姻自主,婚姻禮俗也開始刪繁就簡,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民國政府頒布一系列法令迫令放足,正是材料廣告的體現(xiàn),故C正確;ABD時間均不符合題意,排除?!军c睛】抓住關鍵信息“最早”,聯(lián)系辛亥革命后社會習俗的變遷分析解答。11、D【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設置了專門管理手工業(yè)的機構”“直接控制大量的工匠”可知,政府加強了對手工業(yè)的管理,加強了對工匠的人身控制。故答案為D項,C項排除。AB項,依據(jù)材料中“對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貴族們所需的服飾……都各有生產的手工業(yè)部門”可知,“日益商品化”與材料信息不符,也不能體現(xiàn)官營手工業(yè)的效率提高,排除?!军c睛】推斷(理)型選擇題解答時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guī)律、邏輯關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xiàn)象、總結歷史規(guī)律并掌握運用。12、D【解析】

蘇聯(lián)低價收購農民小麥,高價出售面粉,通過產品差價積累了大量發(fā)展工業(yè)的資金,D項符合題意;1933-1934年,蘇聯(lián)沒有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排除A;蘇聯(lián)的措施主要是為工業(yè)化積累資金,不是為了發(fā)展商品經濟,排除B;蘇聯(lián)的做法明顯抑制了農民的積極性,排除C。故選D。13、B【解析】

從蘇聯(lián)第一個五年計劃煤炭、生鐵和汽車的計劃指標和追加指標來看,蘇聯(lián)的出發(fā)點是快速建設社會主義,故選B;從煤炭、生鐵的指標數(shù)和完成數(shù)不能反映出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fā)展,A錯誤;C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14、A【解析】

西漢末年朝政腐敗,王莽奪權后加劇了社會動蕩,激起各地農民起義,劉秀經過十幾年的戰(zhàn)斗,最終于25年稱帝,建立東漢,由于連年征戰(zhàn)劉秀急于獲得安定的環(huán)境,采取了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答案為A;王國問題是西漢時期的,B錯誤;豪強勢力膨脹也是令劉秀不安的問題,但是建國初期鞏固政權需要豪強地主的幫助,所以不是急于解決的,C錯誤;當時東漢剛建立,還不存在宰相擅權,D錯誤。15、B【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史實記憶型選擇題。宣統(tǒng)退位發(fā)生在1912年,德意志帝國在1941年共和國的建立時走向崩潰,俄國沙皇是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被推翻的,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通過了廢除蘇丹制的決議案,故正確的順序是B項??键c: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俄國十月革命·二月革命16、B【解析】

根據(jù)題干結合所學可知,“華商附股”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外資企業(yè)借助華商資本擴大對華經濟侵略,另一方面是華商借助人股外資企業(yè)投資新式企業(yè),有利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引進,故B項正確;列強短暫放松對華經濟侵略是在“一戰(zhàn)期間”,排除A項;清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整是在1895年甲午戰(zhàn)爭之后,排除C項;“華商附股”的形式,加劇了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半殖民地化特征,不利于民族工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17、B【解析】

據(jù)所學可知,華盛頓會議討論中國問題的時候,中國代表團向會議提出了收回山東權益的要求,最終中國收回了“日本在一戰(zhàn)期間占領的山東”。因此材料中美國的主流媒體“低估了中國人民維護主權的決心和能力”,B正確;ACD與材料無關。18、D【解析】

材料“既要把人從禁欲主義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又要避免滑向縱欲主義;既要聲張自我牟利的正當性,又要將社會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對宗教禁欲主義,主張人文主義,同時強調人的理性,這屬于啟蒙運動的特點,啟蒙運動開辟了否定權威的理性新時代,故D項正確;智者學派開啟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先河,故A項錯誤;宗教改革打破了民眾對羅馬教會的迷信,故B項錯誤;文藝復興恢復了被基督教泯滅的人性,故C項錯誤。19、C【解析】根據(jù)材料“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任何人非經審判,不得處死?!笨梢钥闯觥妒~表法》蘊含了法治的精神,故C項正確。根據(jù)所學可知ABD三項都是《十二銅表法》的意義,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點睛: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式選擇題,做題時一定要注意選項是否符合材料的主旨,即使選項符合史實,與材料主旨無關的也不能選。20、D【解析】

根據(jù)列寧的分析,把礦租讓給資本家開發(fā)的主動權在國家,結合所學可知,這意味著列寧認識到即將實行新經濟政策是國家和私人資本主義的結合,要利用資本家的作用,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D選項正確;在國家控制的前提下,同意租礦給外國資本家經營,不能說明列寧改變了對外政策,A選項錯誤;只是在積極分子大會上講到利用外國資本家發(fā)展經濟,準備推行新經濟政策,不能說明正式取消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B選項錯誤;列寧對國家資本主義的認識與明確國家工業(yè)化的目標不符,C選項錯誤。21、D【解析】

依據(jù)材料“建設的目標是實現(xiàn)國家的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富強,并著重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闡明了實現(xiàn)目標的具體路徑”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新中國建設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位的進行設計,D正確;材料不涉及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A項錯誤;國共第二次合作沒有破裂,一直堅持到抗戰(zhàn)勝利,B項錯誤;C項中的主導不符合史實,排除。22、A【解析】

春秋以前攻防主要是關隘據(jù)點,春秋以后對邊地爭奪成為常態(tài),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口的增多,各諸侯國對土地愈加重視,故答案為A項;井田制度的瓦解主要跟私田開墾有關,排除B項;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戰(zhàn)國變法有關,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材料所反映的戰(zhàn)爭爭奪與思想文化領域沒有聯(lián)系,排除D項。23、D【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40至70年代,法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特點不包括1980年代才開始的私有化的浪潮,D項符合題意;實行明確的經濟發(fā)展計劃、確立建設福利國家的方針和重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都是20世紀40至70年代,法國經濟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特點,ABC三項不符合題意。24、C【解析】

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符合“你把手伸過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25年沒有交往了”,故選C;田中角榮是日本首相,日本是君主立憲制,沒有總統(tǒng),排除A;1984年鄧小平接見撒切爾夫人,撒切爾夫人是英國首相,排除B;聯(lián)合國秘書長不符合“總統(tǒng)先生”,排除D。25、D【解析】

穆罕默德二世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七代君主,率軍親征攻滅拜占庭帝國,故D正確;漢謨拉比制定兩河流域最早成文法典,排除A;默罕默德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排除B;默罕默德的繼承者擴張了阿拉伯帝國,不是穆罕默德二世,排除C。故選D。26、B【解析】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關系惡化,而美國在1961年發(fā)起侵越戰(zhàn)爭,中國周邊環(huán)境惡化,為改變這一狀況,中國與亞洲和非洲部分國家、日本及法國等發(fā)展友好關系,B項正確;非洲是中國的援助對象,A項錯誤;中國領導人訪問第三世界國家,不能說明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影響擴大,C項錯誤;中法建交不等于中西方關系緩和,D項錯誤。故選B。27、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奧格斯堡宗教和約》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同帝國境內德意志新教諸侯締結的和約。和約結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一統(tǒng)局面,是路德宗新教同天主教在德意志平等存在的法律根據(jù)。德意志諸侯通過和約擴大了政治和宗教權勢,侯國分立體制進一步鞏固。因此該條約的簽訂得益于宗教改革,B選項符合題意;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啟蒙運動的核心是理性主義,斗爭的矛頭是封建專制體制,C選項排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反對的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tǒng)治,為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道路,與材料無關,D選項排除。28、A【解析】從“其不能善變而與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huán)境之爭存,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可以看出該思想家主張“善變”,對中國能否適應世界環(huán)境感到擔憂,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張拋棄舊文化,崇尚新文化,以適應世界的發(fā)展,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B選項錯在“重建儒家信仰”上;C選項沒有注意到時間:20世紀初,這個時期康梁變法已經結束;D選項錯在材料體現(xiàn)不出這種思想。29、C【解析】

鴉片戰(zhàn)爭前,沿海農民所需布匹來自家庭手工業(yè),鴉片戰(zhàn)爭后耕織分離,所需布匹來源于市場上的洋布,說明中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日益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C正確;農民到市場購買洋布,不是因為棉花產量下降所致,排除A;鴉片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尚未產生,排除B;近代中國自然經濟占據(jù)主導,排除D。30、D【解析】

由材料“左舜生等把辛亥革命納入黨史的編纂和研究”“研究重在揭露帝國主義對辛亥革命的干涉和利用辛亥革命進行侵略的罪行”可知,人們對歷史的研究帶有明顯的政治性,國民黨方面意在通過辛亥革命突出國民黨正統(tǒng)地位,共產黨方面意在通過辛亥革命來進行反侵略斗爭,故選D;國共在研究辛亥革命的問題上,意圖是不一樣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其主觀上并未想通過合作來共同促進史學的發(fā)展,排除A;史學研究個人同樣也可以進行,B項說法錯誤,排除;社會環(huán)境會影響史學的研究方向,但不是決定,C項說法錯誤,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態(tài)度及原因:蘇沃洛夫伯爵派:主張繼續(xù)維護農奴制。原因:代表舊貴族地主階級的利益。自由派:主張自上而下地廢除農奴制。原因:具有貴族地主和資產階級兩面性。革命民主主義者:主張徹底廢除農奴制。原因:代表農民階級的利益。(2)作用:鞏固了沙皇的統(tǒng)治:農奴得到了人身自由;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窘馕觥?/p>

(1)態(tài)度及原因:蘇沃洛夫伯爵派:根據(jù)材料“全部土地仍歸地主所有;農民在完全服役的條件下可無限期地使用份地;保證地主對農民的支配權”可知,這一派別主張繼續(xù)維護農奴制。原因:根據(jù)材料“蘇沃洛夫伯爵”可知,這一派別代表舊貴族地主階級的利益。自由派:根據(jù)材料“只要改良,不要革命”可知,這一派別主張自上而下地廢除農奴制。原因:根據(jù)材料“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地主和他們的代言人”可知,這一派別具有貴族地主和資產階級兩面性。革命民主主義者:根據(jù)材料“要求立即廢除地主和國家對人身和土地所享有的一切農奴制特權,將土地無償?shù)胤纸o農民”可知,這一派別主張徹底廢除農奴制。原因: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派別代表農民階級的利益。(2)作用:根據(jù)所學知識,從鞏固沙皇的統(tǒng)治、農奴獲得自由以及促進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角度回答即可。32、(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加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在殖民地和世界霸權的爭奪上產生激烈矛盾;為維護本國的根本利益,各國協(xié)調關系結成聯(lián)盟。(2)標志著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形成;給國際關系帶來災難性結果;容易使國際爭端擴大為重大危機;使更多國家卷入國際爭端;不利于維護世界和平,導致世界性大戰(zhàn)的爆發(fā)?!窘馕觥?/p>

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背景,主要考查學生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1)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兩大軍事聯(lián)盟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