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基站綜合防雷設計方案樣本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B/30/wKhkGWX7tvuANpR3AAFic90iD7k400.jpg)
![移動通信基站綜合防雷設計方案樣本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B/30/wKhkGWX7tvuANpR3AAFic90iD7k4002.jpg)
![移動通信基站綜合防雷設計方案樣本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B/30/wKhkGWX7tvuANpR3AAFic90iD7k4003.jpg)
![移動通信基站綜合防雷設計方案樣本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B/30/wKhkGWX7tvuANpR3AAFic90iD7k4004.jpg)
![移動通信基站綜合防雷設計方案樣本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B/30/wKhkGWX7tvuANpR3AAFic90iD7k40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移動通信基站綜合防雷設計方案摘要移動通信基站是電源系統(tǒng)、接受/發(fā)射系統(tǒng)、天饋線系統(tǒng)以及中繼傳播系統(tǒng)等構成一種綜合系統(tǒng)。為了提高基站防雷能力,防止移動通信基站遭受雷擊,保證移動通信基站內(nèi)設備安全和正常工作,保證建筑物、站內(nèi)人員安全,依照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和通信行業(yè)原則微波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guī)范對移動通信基站進行綜合防雷設計。該設計針對移動通信基站特點,從控制雷擊點、安全引導雷電流入地網(wǎng)、加設完善低阻抗地網(wǎng)、進行等電位連接、避免地電位反擊、防護電源浪涌沖擊、防護通信線及信號線浪涌沖擊等方面進行了綜合防護,并在基本方案基本上依照不同基站差別性通過技術、經(jīng)濟分析而得到實際可行解決方案,可合用于不同環(huán)境下通信基站,對工程實際有一定參照價值。核心詞:移動通信基站;綜合防雷;聯(lián)合接地
TheDesignofComprehensiveThunderPreventiontotheMobileBaseStationsAbstractMobileBaseStationisanintegratedsystemofthepowersystem,antennaandfeedwiresystemandthereceiving/deliverysystemandsoon.Inordertoenhancethecapabilitytopreventthedamagecausedbythundertothemobilebasestation,andtoensuretheequipmentwithinitsafetyandnormalworking,andalsotoensurethesecurityofthebuildingsandthestaffofthestation,thisarticleintroducesthedesignofcomprehensivethunderpreventionbasedonCodeforDesignofLightningProtectionofBuildingsandSpecificationsonLightningProtectionandgroundingDesignforMobileCommunicationBaseStations.AccordingtothefeatureoftheMobileBaseStation,thisdesigncarriesonacomprehensivepreventionforitincludinggroundingequipment,theconnectionofequalelectricpotential,directthunderprotectionsystem,inductionthunderprotectionsystemandsoon.Onthebasisofthebasicprogram,throughtheanalysisofthetechnicalandEconomicfactors,accordingtothedifferencesofthestations,thisarticlegetsapracticalsolutionswhichcanbeapplicabletothedifferentenvironment.thisdesignhassomereferencevaluetotheactualproject.Keywords:MobileBaseStations;ComprehensiveThunderPrevention;JointGrounding
目錄論文總頁數(shù):30頁1 引言 11.1 課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1.3 設計思想 11.3.1 通信基站特點 11.3.2 基站綜合防雷設計思想 11.4 設計方案 22 雷電基本理論與避雷原理 22.1 雷電基本理論 22.1.1 雷擊 22.1.2 雷電電流參數(shù) 22.2 避雷器原理與規(guī)定 32.2.1 避雷器保護原理 32.2.2 對避雷器基本規(guī)定 33 直擊雷防護設計 43.1 接閃器原理 43.2 避雷針保護范疇計算 63.3 直擊雷防護檢測 73.4 避雷針選取 74 防感應雷和防雷電波入侵 94.1 電源系統(tǒng)防護 94.1.1 第一級保護 94.1.2 第二級保護 104.1.3 第三級保護 104.2 天饋系統(tǒng)防雷 114.2.1 天饋系統(tǒng)防雷設計 114.2.2 SPD選取 134.3 信號系統(tǒng)防雷 135 聯(lián)合接地 135.1 接地目 135.2 地網(wǎng)構成 135.3 接地體 155.4 接地線與接地引下線 155.5 接地匯集線 165.6 接地電阻 165.7 接地體布置 165.8 移動基站接地網(wǎng)接地電阻值測量 175.9 充分理解基站,因地制宜實行防雷接地工程 185.9.1 鐵塔建在建筑物頂部 195.9.2 獨立鐵塔 215.9.3 沒有設鐵塔移動基站 225.10 困難地網(wǎng)改造 22結論 23參照文獻 23致謝 24聲明 25
引言課題背景隨著基站容量不斷增大,基站防雷重要性日益增強。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對移動通信基站雷擊事故進行記錄,各省每年都會發(fā)生多起基站雷擊事故,如某省在1992年~1997年共發(fā)生了40起雷擊事故,給設備正常運營導致了影響,也給運營商導致了不同限度損失。選題意義為了提高基站防雷能力,防止移動通信基站遭受雷害,保證移動通信基站內(nèi)設備安全和正常工作,保證建筑物,站內(nèi)人員安全,應對每個基站實行綜合防雷工程。無論對設備制造商還是設備運營商來說都具備重要意義。設計思想通信基站特點移動通信基站普通具備如下幾種特點:=1\*GB3①地理位置:在城區(qū)普通設在高大建筑物較高樓層上,在郊區(qū)和鄉(xiāng)村經(jīng)常設在開闊地帶或山區(qū)。=2\*GB3②機房條件:無論是在城區(qū)還是在鄉(xiāng)村,大量建在非專用通信建筑內(nèi),這些建筑往往不具備符合規(guī)定防雷實行(涉及外部防雷裝置、內(nèi)部防雷裝置和地網(wǎng)等)。此外,機房面積普通都很小,不便于多級防雷方案實行。=3\*GB3③交流電源:特別是在鄉(xiāng)村和山區(qū),機房交流供電普通是由戶外架空引入。=4\*GB3④通信信號:基站設備通信線路普通也是由戶外架空引入。基站綜合防雷設計思想移動通信基站是由電源系統(tǒng),接受/發(fā)射系統(tǒng),天線饋線系統(tǒng)以及中繼傳播系統(tǒng)等構成一種綜合系統(tǒng),防雷目是保證各系統(tǒng)都能正常工作,不受雷電干擾和破壞。防雷最后是通過等電位連接實現(xiàn),等電位連接位置選取在不同防雷區(qū)界面上,而雷擊能量通過接地系統(tǒng)引入大地。不同防雷區(qū)之間電磁強度不同,除直擊區(qū)外內(nèi)部防雷區(qū)因電磁衰減而與外部防雷區(qū)雷擊電磁強度不同樣。因而,采用恰當屏蔽辦法,在一定限度上可以防止雷電電磁脈沖進入。那么,穿越防雷區(qū)界面線路變成了雷電侵入重要通道。做好穿越防雷區(qū)界面線路防雷工作,無疑是整體防雷重點。除了線路入侵和電磁感應之外,雷電電磁脈沖進入內(nèi)部防雷區(qū)渠道尚有接地系統(tǒng)。當雷擊發(fā)生在地網(wǎng)附近時,雷電流通過接地線入地,地網(wǎng)瞬間高電位也許通過接地線反擊設備而導致破壞。由此可以得出,綜合防雷不但僅涉及避雷針和避雷器,還涉及屏蔽與接地等其她有助于將雷電流安全合理地下泄到大地辦法。綜合防雷是分流、均壓、接地和屏蔽四項技術綜合。而有基站為非原則機房,只是租借普通建筑物,屏蔽和接地辦法無法達到規(guī)定,再整治加強屏蔽不大現(xiàn)實。這時,只有從合理安裝避雷器,改進接地系統(tǒng)等角度入手來解決雷擊電磁脈沖問題。依照全面防護,綜合治理原則,摸索出基站整體防雷六點解決方案。=1\*GB3①控制雷擊點;=2\*GB3②安全引導雷電流入地網(wǎng);=3\*GB3③加設完善低阻抗地網(wǎng);=4\*GB3④進行等電位連接,避免地電位反擊;=5\*GB3⑤防護電源浪涌沖擊;=6\*GB3⑥防護數(shù)據(jù)線、通信線及信號線浪涌沖擊;設計方案每個基站鐵塔頂部安裝一臺優(yōu)化避雷器,保護通信天線和機房外部設施。每根天饋線在機房入口處,安裝天饋避雷器,保護收/發(fā)機天饋線接口。220/380V供電線路應從地下敷設進入基站,進站后應安裝2-3級電源雷電過電壓保護裝置——電源避雷器,保護供電線路雷電安全,直流電源安裝一級低壓電源避雷器。信號電纜應由地下進出移動通信基站,電纜內(nèi)芯線在進站處應加裝信號避雷器。移動通信基站應按均壓、等電位原理,將工作地、保護地和防雷地構成一種聯(lián)合接地網(wǎng)。站內(nèi)各類接地線應從接地匯集線或地網(wǎng)上分別引入。中光公司非金屬接地模塊,在地電阻率較高難以達到接地電阻規(guī)定基站,用來改造地網(wǎng)效果較好。雷電基本理論與避雷原理雷電基本理論雷擊普通所謂雷擊是指一某些帶電云層與另一某些帶異種電荷云層,或者是帶電云層與大地之間迅猛放電。普通雷擊有三種形式:其一是直擊雷,是指帶電云層與大地上某一點之間發(fā)生迅猛放電現(xiàn)象。其二是感應雷,是帶電云層由于靜電感應作用,使地面某一范疇內(nèi)帶上異種電荷。當直擊雷發(fā)生后來,云層帶電迅速消失,而地面上某些范疇由于散流電阻大,以致浮現(xiàn)局部高電壓,或者由于直擊雷放電過程中,強大脈沖電流對周邊導線或金屬物產(chǎn)生電磁感應發(fā)生高電壓以致發(fā)生閃擊現(xiàn)象。其三是球形雷,在雷電頻繁雷雨天,偶爾會發(fā)現(xiàn)紫色,紅色,灰紅色,藍色“火球”。這些火球有時從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動,有時平移有時滾動。這種火球能通過煙囪,開著窗戶,門和其他縫隙進入室內(nèi),或者無聲地消失,或者發(fā)出絲絲聲音,或者發(fā)生激烈爆炸。球形雷發(fā)生機會很少,存在時間又十分短暫,因此對它研究十分困難,它成因當前為止并沒有完滿解釋。雷電電流參數(shù)雷電流幅值:雷云放電過程中數(shù)值是變化,在雷電先導中雷電流很小,到主放電階段雷電流急劇升高,達到最大值,稱為雷電流幅值,用I表達,單位為kA,后來逐漸減少,到余輝放電階段雷電流僅為100~1000A。大量記錄得知,幅值超過20kA雷電流浮現(xiàn)概率為65%,而超過120kA概率只有7%,因此很高雷電流只有在特別重要電氣設備或建筑物防雷設計中才需要考慮,普通防雷設計中雷電流最大幅值取150kA。雷電流陡度:雷電流陡度為α,為雷電流變化速度,即α=di/dt,為雷電流對時間微分,因而雷電流陡度也是隨時間而變化。在主放電階段,雷電流陡度數(shù)值增長不久,后來就逐慚減小,當雷電流到達幅值時,雷電流陡度為零,在波尾它就變?yōu)樨摿恕R蚨?,雷電流幅值與雷電流最大陡度不在同一時間浮現(xiàn),但雷電流愈大,則雷電流陡度越大。雷云電位可達10~100MV,它導致雷云內(nèi)部平均電場為10KV/m。當雷云接近地面局部場強達10~3KV/cm時,就會使空氣游離而放電。雷電波阻抗:在計算雷擊點電位時,往往引用雷道波阻抗概念。即把直擊雷作用以某一沿著一條阻抗等于雷道波阻抗Z0線路波動電壓波,投射到閃擊對象上作用來代替。在作防雷計算時,普通取雷道波阻抗Z0=300Ω。避雷器原理與規(guī)定避雷器保護原理各種電氣設備絕緣都是按一定耐受電壓水平來設計,為了設備安全,需要對超過耐受度過電壓加以抑制,將過電壓減少到絕緣耐受壓范疇以內(nèi),這種過電壓抑制裝置普通是避雷器。避雷器保護動作特性是通過其動作電壓體現(xiàn)出來,當避雷器兩端電壓低于動作電壓時,避雷器呈現(xiàn)近似開路,當避雷器兩端電壓達到和超過動作電壓時,它將導通,對過電壓實行抑制。避雷器設立在被保護設備附近,安裝在相導線與地之間,與被保護設備并聯(lián),如圖1所示。在系統(tǒng)正常運營狀況下,作用于避雷器兩端電壓為系統(tǒng)相對地工作電壓,低于動作電壓,避雷器處在開路狀態(tài),此時避雷器存在不會影響到系統(tǒng)正常運營。如果雷電過電壓波沿線路侵入電氣設備,則作用在避雷器兩端電壓會明顯高于動作電壓,使避雷器導通,通過很大沖擊電流,向大地泄放雷電過電壓能量,并將雷電過電壓減少到被保護設備絕緣可以耐受限度內(nèi)。電力系統(tǒng)中采用避雷器重要有閥式避雷器,氧化鋅避雷器,保護間隙和管型避雷器,其中有些避雷器還被用于抑制系統(tǒng)操作過電壓。圖1避雷器保護電器設備示意圖圖1避雷器保護電器設備示意圖對避雷器基本規(guī)定避雷器并聯(lián)與被保護設備附近,為了使設備可以得到可靠保護,它應滿足如下技術規(guī)定:1)電氣設備沖擊絕緣強度是以伏秒特性,即擊穿電壓值與擊穿放電延時之間關系特性來表達。當受到雷電過電壓作用時,與被保護設備并聯(lián)避雷器應能率先動作限壓,保護設備安全,這一規(guī)定可以通過避雷器與設備之間伏秒特性配合來滿足。事實上,由于擊穿過程隨機性,擊穿電壓具備明顯分散性,實測伏秒特性是一條曲線帶,有一種下限邊界和一種上限邊界,如圖2所示,要實現(xiàn)較為抱負配合,避雷器伏秒特性帶(2)上限邊界應低于被保護設備伏秒特性帶(1)下限邊界,而其下限邊界應高于系統(tǒng)最高運營電壓(3)。圖2圖2伏秒特性配合2)避雷器應具備較強絕緣強度自恢復能力在雷電過電壓作用下,避雷器開始動作導通后,就形成了相導線對地近似短路。由于雷電過電壓持續(xù)時間很短,當避雷器兩端過電壓消失后,系統(tǒng)正常運營電壓又繼續(xù)作用在避雷器兩端,在這一正常運營電壓作用下,處在導通狀態(tài)避雷器中繼續(xù)流過工頻接地電流,該電流稱為工頻續(xù)流。工頻續(xù)流存在一方面使相導線對地短路狀態(tài)繼續(xù)維持,系統(tǒng)無法恢復正常運營,另一方面也會使避雷器自身受到損壞。為此,避雷器應具備較強絕緣強度自恢復能力,應能在雷電過電壓消失后工頻續(xù)流第一次過零時自行切斷工頻續(xù)流,系統(tǒng)將恢復正常運營。直擊雷防護設計接閃器原理到當前為止防避直擊雷都是采用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線、避雷網(wǎng)作為接閃器,把雷電流收下來,然后通過良好接地裝置迅速而安全地把它送回大地。當高空中浮現(xiàn)雷云時候,大地上由于靜電感應作用,必然帶上與雷云相反電荷,然而接閃器都處在地面上建筑物最高處,與雷云距離近來,以致接閃設備附近空間電場強度相對比較大,比較容易吸引雷電先驅(qū),使主放電集中在它上面,因而在它附近特別是比它低物體受雷擊幾率就大大減少。由于接閃器都與大地有良好電氣連接,使大地積存電荷能量迅速與雷云電荷中和。這樣由雷擊而導致過電壓時間大大縮短,雷擊危害性就大大減少。雷擊時候,雷云通過接閃器向大地放電過程,可以近似用RC放電過程來模仿。由于大地與雷云之間相稱于一種充了電電容器,如圖3所示。圖3雷擊時雷云與大地示意圖圖3雷擊時雷云與大地示意圖iR-Uc=0iR-Uc=0R=R1+R2其中R1:雷云內(nèi)部和雷電通道電阻;R2:接閃器和它與大地之間連接電阻。又因i故RC解此微分方程得:Uc=Ae圖圖4雷擊時電氣原理由上式可以看出,當t=0時,A=Uc為最大值,因此A就是剛剛發(fā)生閃擊那一瞬間接閃器對大地電壓,也就是雷云對大地電壓。并且R越小,Uc衰減越快,表達雷擊時散流得越快。雷云時電源電阻涉及主放電通道電阻,大概幾千Ω,如果咱們把帶電雷云當作電源,接閃器到大地看作是負載。那么,放電時候就相本地一種有幾千Ω內(nèi)阻電源,與一種僅有幾Ω接地電阻和少量引線阻抗負載連接,這電源普通為幾百V到幾千萬V,甚至更高。雷擊時接閃器對大地電壓就是雷云電壓,在雷云內(nèi)阻(涉及通道電阻)與接地電阻(涉及引線電阻)間分壓,其分壓值越小,相對來講就越安全。因此理論上規(guī)定避雷裝置接地電阻越小越好,但是如果規(guī)定做到接地電阻很小,勢必造價很高。工程上往往只規(guī)定做到足夠安全范疇即可。避雷針保護范疇計算國內(nèi)建筑防雷規(guī)范GB50057-94中規(guī)定采用“滾球法”作接閃器保護范疇計算。所謂“滾球法”是指某一定半徑球體,在裝有接閃器建筑物上滾過,滾球被建筑物上所裝接閃器撐起,這時球體弧與建筑物之間范疇,便是該接閃器避雷范疇。接國內(nèi)規(guī)范規(guī)定,依照建筑物被雷擊后引起后果嚴重限度,把建筑物分為三大類型,分別選取從30~60m不同滾球予以計算。如圖5為單支避雷針保護范疇圖。圖5單支避雷針保護范疇圖5單支避雷針保護范疇由圖5可擬定單支避雷針保護范疇當避雷針高度h≤hr時:(hr為滾球半徑)距地面hr處作一平行于地面平行線;以針尖為圓心,hr為半徑,作弧線交于平行線于A、B兩點;分別以A、B為圓心,hr為半徑作弧線,該弧線與針尖相交并與地面相切。從此弧線起到地面上就是保護范疇。保護范疇是一種對稱錐體;避雷針在hr高度xx′平面上保護半徑,按下列辦法擬定;圖6單支避雷針rx與hr,hx關系圖圖6單支避雷針rx與hr,hx關系圖圖6單支避雷針rx與hr,hx關系圖可按上面規(guī)定畫出與hr,hx,h之間關系,如圖6所示。圖中由Rt△圖6單支避雷針rx與hr,hx關系圖由Rt△QCB知:其中:為避雷針在hx高度xx′平面上保護半徑,m;hr為滾球半徑,m;hx為被保護物高度,m。2.當h>hr時,在避雷針上取高度hr一點代替單支避雷針針尖作為圓心。別的作法同上。直擊雷防護檢測建在都市市區(qū)基站遵循三類建筑物直擊防護原則,建在曠野或高山上基站,按二類防雷建筑物直擊雷防護原則。依照通信基站特點,初步對通信基站直擊雷防護提出如下規(guī)定:依照YD5068-98移動通信基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guī)范中3.2和4.3條中規(guī)定可知塔頂應安裝避雷針,發(fā)射天線、航空標志燈等設施都應在其保護范疇之內(nèi),金屬塔體可作為引下線。如此外加設引下線應采用不不大于40mm×4mm鍍鋅或50mm銅鉸線。鐵塔四腳均應與地連接。建筑物天面上通訊塔應至少有相對稱兩點與建筑物避雷帶連接。避雷針選取使用老式金屬避雷針、避雷帶對普通建筑物和建筑物內(nèi)人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其機理是“引雷入地”,即一方面是引雷,代替被保護對象承受雷擊,然后將雷電流引導入地。因而避雷針實質(zhì)是“引雷針”,同步,在引雷入地過程中,由于未對雷電流進行大幅度衰減,使得強大雷電流在μs級瞬間迅速通過避雷針及其引下線,這樣勢必在其周邊產(chǎn)生強大感應電磁場(脈沖),感應電磁脈沖通過空間傳播或與傳播線耦合引入破壞電子設備,這就是感應雷和雷電入侵波。此外,在引下線入地處,未經(jīng)衰減雷電流會抬升地電位,并通過接地線對設備導致反擊??梢哉f,導致電子設備雷擊損壞因素,絕大部份是感應雷、雷電入侵波和地電位反擊(統(tǒng)稱二次雷擊效應),而普通避雷針不但不能避免這些二次雷擊效應,反而促使其發(fā)生。富蘭克林避雷針也就是老式避雷針,它在接閃后,其引下線雷電流大,雷電脈沖前沿陡度高,它二次雷擊效應嚴重,地電位高,會對當代信息系統(tǒng)電子設備產(chǎn)生較為嚴重破壞和影響,隨著社會發(fā)展,信息時代到來和實踐不斷深化,它局限性也越顯露了出來。如果要保護對象是電子設備,使用普通避雷針防直擊雷是危險。為克服老式避雷針缺陷,應采用能削弱感應雷優(yōu)化避雷針作為防直擊雷裝置。優(yōu)化避雷針長處是:可以在保持老式避雷針“引雷入地”機理同步,通過阻抗限流和箝位分流裝置,將雷電流幅度大大減小,將雷電波波形展寬至幾百ms,使雷電流緩慢入地。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防御直擊雷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感應雷和地電位反擊產(chǎn)生,這對于保護區(qū)域內(nèi)電子設備大量集中使用狀況是非常有效。出于上述因素考慮,在基站通信鐵塔頂端安裝既能防止直擊雷又能抑制二次雷擊效應優(yōu)化避雷針,作為防直擊雷接閃器。優(yōu)化避雷針保護半徑按GB50057-94所附滾球法計算擬定。中光優(yōu)化避雷針采用氣隙箝位、阻抗限流等綜合技術,明顯地變化了雷電流放電過程。雷電波形展寬、波頭平緩、幅值減少,其衰減倍率K≥33,從而有效地抑制、削弱地電位反擊和二次雷擊效應導致危害,克服了老式避雷針局限性和重要弊病。該產(chǎn)品特點:具備老式避雷針承辦雷電和疏導入地特長,又能使入地雷電流幅度和波頭陡度同步減少,使雷擊危害減到最小。產(chǎn)品雷電通流大,衰減倍率高,造型美觀,具備裝飾性。移動基站用它來保護通信天線,作為直擊雷防護接閃器是較為抱負產(chǎn)品。圖7圖7避雷針保護示意圖通信鐵塔高度普通在30~50m之間,普通狀況下優(yōu)化避雷針型號可選用ZGU-Ⅲ-A2型優(yōu)化避雷針作為防直擊雷接閃器。ZGU-Ⅲ雷電通流量200KA;陡度衰減倍率≥33;幅值衰減≥80%;電阻≤5Ω;高度3m;重量42kg;抗風強度40m/s;安裝尺寸Φ260±0.5在某些雷擊活動特別頻繁、雷擊強度較大基站,通信鐵塔頂端可采用ZGU-Ⅲ-A3型優(yōu)化避雷針作為防直擊雷接閃器。ZGU-Ⅲ-A3重要參數(shù)和性能如下:雷電通流量300KA;陡度衰減倍率≥33;幅值衰減≥80%;電阻≤5Ω;高度3m;重量45kg;抗風強度40m/s;安裝尺寸Φ260±0.5在某些偶爾發(fā)生雷擊通信站可使用ZGU-Ⅲ-A1型優(yōu)化避雷針作為防直擊雷接閃器。ZGU-Ⅲ-A1重要參數(shù)和性能如下:雷電通流量100KA;陡度衰減倍率≥33;幅值衰減≥80%;電阻≤5Ω;高度3m;重量42kg;抗風強度40m/s;安裝尺寸Φ260±0.5防感應雷和防雷電波入侵當建筑物防雷裝置落雷后,強大雷擊電流在入地過程中,由于雷電流陡度作用,在雷電流通道周邊金屬體內(nèi)產(chǎn)生大感應脈沖過電壓。當建筑物附近落雷或云中放電時電磁感應和雷電電磁脈沖輻射作用,在建筑物金屬部件和內(nèi)部各種管線等部位感應出強大感應脈沖過電壓,這即是感應雷危害,感應雷概率比直擊雷大多,并且作用范疇大。感應雷幅值與雷擊點距離成反比,與雷電流幅值和陡度成正比。因而雷擊點附近,雷電流陡度越大,感應脈沖過電壓就越大,也就越危險。對電子設備破壞性也就越大。感應雷和雷電入侵波是導致電子設備損壞重要因素。除了附近發(fā)生雷擊時,感應電磁脈沖可通過傳播線形成入侵波,同樣道理,雖然在遠處發(fā)生雷擊,只要傳播線通過那個區(qū)域,同樣可以引入感應雷電波,因而,傳播線涉及范疇越廣,進雷幾率就越高。要解決傳播線引雷問題,除了防直擊雷、防感應雷外,還需要在暴露于室外以及長距離敷設各種傳播線(光纖除外)上安裝相應電子避雷器,來對侵入到傳播線內(nèi)部感應雷電波進行抑制和泄放,以保證設備安全。電源系統(tǒng)防護在各種各樣傳播線中,電源線是分布最廣傳播線,也就意味著受雷電感應幾率最高,最易引入感應雷。事實也證明60%~80%感應雷和雷電入侵波來自于電力傳播線。依照IEC防雷關于規(guī)定,對雷電入侵波應分區(qū)域進行防護,在每個區(qū)域界面上采用相應辦法,逐級對雷電流進行泄放,直到將感應過電壓降到設備可以承受水平。因而,電源系統(tǒng)防雷應采用多重保護、層層設防原則,依照設備重要限度和地理位置進行有重點,有層次保護。普通來講,電源系統(tǒng)應采用三到四級保護。第一級保護外接供電線路入總配電柜前安裝大通流量電源避雷器,作為電源系統(tǒng)第一級保護,以泄放掉來自外界電力傳播線雷電入侵波大某些能量。在雷擊活動嚴重地區(qū)總電源避雷器可選用ZGB153B4-100型顧客總電源避雷器。ZGB153B4-100重要參數(shù)及性能如下:工作電壓AC380V/420V;雷電通流量(8/20μs)100KA;響應時間≤25ns;壓敏電壓1500V;限制電壓(8/20μs)≤3KV;接線柱形式連接;外型尺寸433×245×90mm;安裝尺寸380×195;重量5在普通狀況下,總電源避雷器可選用ZGB153B2-1型顧客總電源避雷器。ZGB153B2-1重要參數(shù)及性能如下:工作電壓AC380V/420V;雷電通流量(8/20μs)60KA;響應時間≤25ns;壓敏電壓910V;限制電壓(8/20μs)≤2KV;接線柱形式連接;外型尺寸360×218×100mm;安裝尺寸305×168;重量4在雷擊活動較少地區(qū),總電源避雷器可選用ZGB153B0-1型顧客總電源避雷器。ZGB153B0-1重要參數(shù)及性能如下:工作電壓AC380V/420V;雷電通流量(8/20μs)60KA;響應時間≤25ns;壓敏電壓680V;限制電壓(8/20μs)≤1.5KV;接線柱形式連接;外型尺寸360×218×100mm;安裝尺寸305×168;重量4第二級保護在設備集中樓層分派電柜或房間進戶電源處安裝顧客分電源避雷器,作為電源系統(tǒng)第二級保護,進一步限制雷電過電壓幅值。顧客分電源避雷器可選用ZGB149B-20或ZGB148B-20,ZGB149B-20重要參數(shù)及性能如下:工作電壓AC380V/420V;通流容量(8/20μs)20KA;響應時間≤25ns;壓敏電壓680V;限制電壓(8/20μs)≤1.5KV;接線端形式連接;外型尺寸165×145×93mm;安裝尺寸115×ZGB148B-20重要參數(shù)及性能如下:工作電壓AC220V/240V;通流容量(8/20μs)20KA;響應時間≤25ns;壓敏電壓560V;限制電壓(8/20μs)≤1.2KV;接線端形式連接;外型尺寸165×145×93mm;安裝尺寸115×在雷擊活動較少地區(qū),第二級保護可選用ZGB149A或ZGB148A,ZGB工作電壓AC380V/420V;通流容量(8/20μs)20KA;響應時間≤25ns;壓敏電壓680V;限制電壓(8/20μs)≤1.5KV;接線柱形式連接;外型尺寸250×160×80mm;安裝尺寸200;重量2ZGB148A工作電壓AC220V/240V;通流容量(8/20μs)20KA;響應時間≤25ns;壓敏電壓560V;限制電壓(8/20μs)≤1.2KV;接線柱形式連接;外型尺寸250×160×80mm;安裝尺寸200;重量2第三級保護在直流用電設備直流電源處安裝直流電源避雷器,作為電源系統(tǒng)第三級保護,進一步對雷電入侵波涌浪進行抑制,以保證耐壓水平較低直流用電設備安全。直流電源避雷器可選用ZGB170-6,重要參數(shù)和性能如下:圖7工作電壓DC48V;通流容量(8/20μs)5KA;響應時間≤25ns;壓敏電壓100V;限制電壓(8/20μs)≤0.35KV;端子板形式連接;外型尺寸125×65×50mm圖7量0.圖8電源系統(tǒng)防雷示意圖天饋系統(tǒng)防雷天饋線系統(tǒng)是通信基站重要構成某些之一。天線起著將饋線中傳播電磁波轉(zhuǎn)換為自由空間傳播電磁波,或?qū)⒆杂煽臻g傳播電磁波轉(zhuǎn)換為饋線中傳播電磁波作用。而饋線則是電磁波傳播通道。在多波道共用天饋線系統(tǒng)通信基站電路中。由于移動通信基站天饋某些安裝在通信鐵塔上,相對周邊環(huán)境而言,形成十分突出目的,從而導致雷擊概率增多,移動通信基站經(jīng)常遭受雷害,導致通信設備損壞、系統(tǒng)癱瘓。天饋系統(tǒng)防雷設計為防止基站鐵塔或天線受雷擊在饋線上感應出很高雷電過電壓沿饋線竄入機房,在饋線進入機房前,必要增長C點接地(如圖9所示),且規(guī)定接地線在機房外直接與機房地網(wǎng)就近可靠接地,這樣一方面可將直擊雷通過饋線引入機房也許性減少,另一方面還可減少進入機房饋線電纜屏蔽層電位,緩和后級壓力。圖9饋線外屏蔽層在機房外接地饋線進入機房后,進入收發(fā)信機前,應接饋線用SPD,從而實現(xiàn)對收發(fā)信機和饋線瞬態(tài)等電位連接,保護收發(fā)信機饋線口免遭雷擊損壞。并且規(guī)定該SPD接地線應直接接在收發(fā)信機接地排上(如圖10)。老式做法是將饋線用SPD接地線接到機房外地排上(圖11),此法本意是想更好地保護設備,但其效果恰恰相反,使保護有效性減少。圖10SPD安裝后殘壓示意圖當有雷電流時,其中:U1為SPD自身殘壓;U2為從SPD到機房外地排之間殘壓;U3為從機房外地排到地網(wǎng)之間連線殘壓。這時,加在被保護設備上殘壓為U=U1+U2+U3為了減小加在被保護設備上殘壓,咱們可以采用下圖所示辦法,即將饋線用SPD接近設備安裝,并將SPD接地線就近接在設備地排上。圖11減少殘壓后示意圖此時加在被保護設備上殘壓為:U′=U1+U2當有雷電流(8/20μs)時,在導線上產(chǎn)生電壓降可按下式計算:V=Lh×di/dt+IR如果引線長1米,入侵雷電流為10KA(8/20μs),則每米導線上電壓降為:V=1×1.44(μH)μ×10(KA)/8(μs)+IR≈1×1.44(μH)μ×10(KA)/8(μs)=1.8(KV)普通接在機房外接地匯流排上SPD接地線及接地引下線長度在十米以上,則對設備殘壓高達約18KV;而接在設備地排上SPD接地線長度普通在1米以內(nèi),則對設備殘壓不大于1.8KV,僅為本來十分之一,可有效增強對設備保護效果。SPD選取中光天饋避雷器采用“波道分流技術”,用集中或分布參數(shù)元件構成高低通濾波器組合網(wǎng)絡,能將雷電沖擊波和有用通信信號截然分開。變化了老式空氣隙、氣放管、氧化鋅壓敏電阻及它們組合避雷器響應時間長,通流量低,噪聲干擾大局限性。天饋系列產(chǎn)品特點;工作頻率范疇寬;防雷響應時間短;產(chǎn)品品種規(guī)格多;承受信號功率強;雷電通流容量大;應用范疇廣;駐波損耗?。惠敵霰Wo電壓低;性能穩(wěn)定壽命長;安裝以便。詳細型號可選用ZGB040B5型天饋避雷器。ZGB040B5重要參數(shù)及性能如下:特性阻抗50Ω;工作頻率850~960MHz;平均功率150W;駐波系數(shù)≤1.12;插入損耗≤0.2dB;雷電通流量(8/20μs)8KA;限制電壓(1kV/μs)≤500V;N或L16(K/J)形式連接;外形尺寸240×134×25;重量450g。合用于移動通信基站。為了減少鐵塔避雷針接閃雷電時強大雷電流對天饋線路影響,天饋線不應與避雷針雷電流專用引下線并行引下,而應從鐵塔中心部位引下。信號系統(tǒng)防雷進入基站線纜,除了天饋線外,有時尚有少量信號線,如音頻線、遠端監(jiān)控用信號線等,這些信號線防雷往往易被忽視或者防雷辦法不力,YD5068-98中指出:“信號電纜應由地下進入移動通信基站,電纜內(nèi)芯線在進站處應加裝相應信號避雷器,避雷器和電纜內(nèi)空線均應做接地保護。站區(qū)內(nèi)禁止布放架空纜線?!币勒諏嵉乜疾鞝顩r,信號系統(tǒng)大多是由電源系統(tǒng)進雷后間接受影響損壞,但也有也許是信號線受感應引入過電壓損壞接口。鑒于這種狀況可在DDF2M信號線入口處安裝ZGB235J-6型信號避雷器,以防止數(shù)字復用設備損壞。ZGB235J-6重要參數(shù)和性能如下:接線端子接口;工作電壓6V;沖擊防護電壓1KV/μs≤600V;傳播速率2Mbps;駐波系數(shù)≤1.2;插入損耗≤0.5dB;限制電壓(10/700μs)≤20V;雷電通流量(8/20μs)3KA;外形尺寸80×25×25mm;重量65g,合用于RS422/485、聯(lián)合接地在整個防雷系統(tǒng)中接地系統(tǒng)是一種基本前提,只有具備了良好接地系統(tǒng),防雷設備才干真正發(fā)揮作用。因此,接地系統(tǒng)建設是所有防雷工作基本。接地目接地是為了防止電磁干擾起屏蔽作用;接地是為了泄放過電壓以保護設備和人身安全;接地是為了起著工作回路作用;接地是為了給通信設備提供零電位參照點。在受到雷擊時以供大電流泄放入地,以保護設備和人身安全。地網(wǎng)構成依照移動通信基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guī)范YD5068-98中4.1規(guī)定:1)移動通信基站應按均壓、等電位原理,將工作地、保護地和防雷地構成一種聯(lián)合接地網(wǎng)。站內(nèi)各類接地線應從接地匯集線或接地網(wǎng)上分別引入。2)移動通信基站地網(wǎng)由機房地網(wǎng)、鐵塔地網(wǎng)和變壓器地網(wǎng)構成,地網(wǎng)構成如圖12所示?;镜鼐W(wǎng)應充分運用機房建筑物基本(含地樁)、鐵塔基本內(nèi)主鋼筋和地下其她金屬設施作為接地體一某些。當鐵塔設在機房房頂,電力變壓器設在機房樓內(nèi)時,其地網(wǎng)可合用機房地網(wǎng)。圖12移動通信基站地網(wǎng)示意圖3)機房地網(wǎng)構成:機房地網(wǎng)應沿機房建筑物散水點外設環(huán)形接地裝置,同步還應運用機房建筑物基本橫豎梁內(nèi)兩根以上主鋼筋共同構成機房地網(wǎng)。當機房建筑物基本有地樁時,應將地樁內(nèi)兩根以上主鋼筋與機房地網(wǎng)焊接連通。當機房設有防靜電地板時,應在地板下環(huán)繞機房敷設閉合環(huán)形接地線,作為地板金屬支架接地引線排,其材料為銅導線,截面積應不不大于50mm2,并從接地匯集線上引出不少于二根截面積為50~75mm4)對于運用商品房作機房移動通信基站,應盡量找出建筑防雷接地網(wǎng)或其她專用地網(wǎng),并就近再設一組地網(wǎng),三者互相在地下焊接連通,有困難時也可在地面上可見某些焊接成一體作為機房地網(wǎng)。找不到原有地網(wǎng)時,應因地制宜就近設一組地網(wǎng)作為機房工作地、保護地和鐵塔防雷地。工作地及防雷地在地網(wǎng)上引接點互相距離不應不大于5m,鐵塔尚應與建筑物避雷帶就近兩處以上連通。5)鐵塔地網(wǎng)構成:當通信鐵塔位于機房旁邊時,鐵塔地網(wǎng)應延伸到塔基四腳外1.5m遠范疇,網(wǎng)格尺寸不應不不大于3m×6m,其周邊為封閉式,同步還要運用塔基地樁內(nèi)兩根以上主鋼筋作為鐵塔地網(wǎng)垂直接地體,鐵塔地網(wǎng)與機房地網(wǎng)之間應每隔3~5m互相焊接連通一次,連接點不應少于兩點。當通信鐵塔位于機房屋頂時,鐵塔四腳應與樓頂避雷帶就近不少于兩處焊接連通,同步宜在機房地網(wǎng)四角設立輻射式接地體,以利雷電流散流。6)變壓器地網(wǎng)構成:當電力變壓器設立在機房內(nèi)時,其地網(wǎng)可合用機房及鐵塔地網(wǎng)構成聯(lián)合地網(wǎng);當電力變壓器設立在機房外,且距機房地網(wǎng)邊沿30m以內(nèi)時,變壓器地網(wǎng)與機房地網(wǎng)或鐵塔地網(wǎng)之間,應每隔3~5m互相焊接連通一次(至少有兩處連通),以互相構成一種周邊封閉地網(wǎng)。7)本地網(wǎng)接地電阻值達不到規(guī)定期,可擴大地網(wǎng)面積,即在地網(wǎng)外圍增設1圈或2圈環(huán)形接地裝置。環(huán)形接地裝置由水平接地體和垂直接地體構成,水平接地體周邊為封閉式,水平接地體與地網(wǎng)宜在同一水平面上,環(huán)形接地裝置與地網(wǎng)之間以及環(huán)形接地裝置之間應每隔3~5m互相焊接連通一次;也可在鐵塔四角設立輻射式延伸接地體,延伸接地體長度宜限制在10~30m以內(nèi)。接地體接地體宜采用鍍鋅鋼材,其規(guī)格規(guī)定如下:鋼管,φ50mm,壁厚不應不大于3.5mm。角鋼,不應不大于50×50×5mm。扁鋼,不應不大于40×4mm。垂直接地體長度宜為1.5~2.5m,垂直接地體間距為其自身長度1.5~2倍。若遇到土壤電阻率不均勻地方,下層土壤電阻率低,可以恰當加長。當垂直接地體埋設有困難時,可設多根環(huán)形水平接地體,彼此間隔為1~1.5m,且應每隔3~5m互相焊接連通一次。在沿海鹽堿腐蝕性較強或大地電阻率較高難以達到接地電阻規(guī)定地區(qū),接地體宜采用品有耐腐、保濕性能好非金屬接地體。接地體之間所有焊接點,除澆柱在混凝土中以外,均應進行防腐解決。接地裝置焊接長度:對扁鋼為寬邊2倍,對圓鋼為其直徑10倍。接地體上端距地面不應不大于0.7m,在寒冷地區(qū),接地體應埋設在凍土層如下。圖13接地系統(tǒng)原則施工圖接地線與接地引下線1)接地線宜短、直,截面積為35~95mm2,材料為多股銅線。2)接地引入線長度不適當超過30m,其材料為鍍鋅扁鋼,截面積不適當不大于40mm×4mm或不不大于95mm2多股銅線。接地引入線應作防腐、絕緣解決,并不得在暖氣地溝內(nèi)布放,埋設時應避開污水管道和水溝,裸露在地面以上某些,應有防止機械損傷辦法。3)接地引入線由地網(wǎng)中心部位就近引出與機房內(nèi)接地匯集線連通,對于新建站不應不大于兩根。接地匯集線1)接地匯集線普通設計成環(huán)形或排狀,材料為銅材,截面積不應不大于120mm2)機房內(nèi)接地匯集線可安裝在地槽內(nèi)、墻面或走線架上,接地匯集線應與建筑鋼筋保持絕緣。接地電阻依照移動通信基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guī)范YD5068-98第五條規(guī)定:1)移動通信基站地網(wǎng)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5Ω,對于年雷暴日不大于20天地區(qū),接地電阻值可不大于10Ω。2)架空電力線與電力電纜接口處保護接地以及電力變壓器(10kVA如下)保護接地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10Ω。3)架空電力線上方避雷線及增裝在高壓線上避雷器接地電阻值,其首端(即進站端)應不大于10Ω,中間或末端應不大于30Ω。接地體布置由于雷電流相稱于高頻電流,除接地體電阻和電導外,接地體電感和電容對沖擊阻抗發(fā)生作用。而在沖擊電流作用下,沖擊等效半徑要比接地網(wǎng)面積等值半徑小得多,即在沖擊電流狀況下,僅僅運用接地網(wǎng)很小一塊面積。在有限沖擊半徑內(nèi)如何有效地運用所埋設接地體,使雷電流幾乎同步地到達各個接地體,成為接地體布置核心問題,如下給出幾種布置接地體辦法以供參照。條形弧形(輻射狀)(3)網(wǎng)狀(4)環(huán)形移動基站接地網(wǎng)接地電阻值測量接地電阻值測試精確性,與地阻儀測量電極布置位置有直接關系,按測量電極不同布置方式,有如下幾種測試辦法:1)直線布極法=1\*GB3①一方面要弄清被測地網(wǎng)形狀、大小和詳細尺寸,擬定被測地網(wǎng)對角線長度D(或圓形地網(wǎng)直徑D)。=2\*GB3②在距接地網(wǎng)(2~3)D處,打下地阻儀電流極棒,地阻儀電壓極棒應設在電流極棒到地網(wǎng)距離0.618處(優(yōu)選法)。如圖14所示。圖14測量電極布置圖按上圖布置測得接地電阻誤差應在1%以內(nèi)。在土壤電阻率較均勻地區(qū),電流極到地網(wǎng)距離取2D,電壓極到地網(wǎng)距離可取D。在土壤電阻率不均勻地區(qū),電流極到地網(wǎng)距離應取3D,電壓極到地網(wǎng)距離應取1.7D。=3\*GB3③測量時在沿地網(wǎng)和電流極連線上,使電壓極到接地網(wǎng)距離約為電流極到接地網(wǎng)距離50%~60%范疇內(nèi)移動3次,每次移動距離為電流極到地網(wǎng)距離5%,使3次測得電阻值接近即可。2)三角形布極法:如圖15所示:圖15三角形布極圖
圖中,取d12=d13=2D,夾角Q=28.95°?30°,此時測得電阻誤差接近零,Q越大誤差也越大,Q=180°時誤差最大。如果測試場地窄小,不能滿足d12=d1332D條件時,也可取d12=d133D。3)兩側布極法普通狀況下,不適當把地阻儀電流極棒和電壓極棒分別打在地網(wǎng)兩側,但由于測試場地限制,可按圖16所示辦法布置測試電極進行測試。圖中:圖16兩側布極圖(1)電流極到地網(wǎng)距離和電壓極到地網(wǎng)距離應相等,均35D,D為地網(wǎng)對角線長度。(2)電流極棒,電壓極棒和地網(wǎng)中心應盡量在一條直線上。充分理解基站,因地制宜實行防雷接地工程由于各基站環(huán)境和建設方式不同,因此對基站防雷接地不能一概而論,應依照詳細狀況采用防雷與接地辦法,將基站接地系統(tǒng)按照均壓等電位原理進行設計和改造,即通信設備工作地、保護地、防雷地、建筑地合用一組接地體聯(lián)合接地方式,將接地線和接地引入線按照“共地不共線,一點接地法”原則進行合理布線。依照不同狀況,詳細分析如下:鐵塔建在建筑物頂部1)樓頂建鐵塔,機房所在建筑物女兒墻上有避雷帶,市電引入機房由于移動基站租用商品房或民房狀況較普遍,此種狀況占到所有基站60-70%。一方面在樓頂鐵塔基腳處南北或東西方向置180°兩處與樓頂避雷帶相連,連接材料為40×4mm鍍鋅扁鋼,運用建筑主鋼筋多處泄放雷電流,并在樓下適當位置建一地網(wǎng),地網(wǎng)建成后來運用扁鋼與建筑主鋼筋兩處焊接構成聯(lián)合地網(wǎng),從地網(wǎng)相距5m以上位置抽兩個頭引出地面1.5m處做斷接點,分別作為避雷針、機房工作保護接地引入線接地點,機房內(nèi)設立設備工作保護接地匯集線,其接地引入線接機房工作保護接地點;雷電流引下線下端接避雷針接地點,上端在樓頂與樓頂接地匯集線相連。接地引入線采用40×4mm鍍鋅扁鋼或95mm2多股銅芯線。鐵塔上避雷針接地線,基站同軸電纜饋線金屬外屏蔽層上部、下部接地線均與樓頂接地匯集線相連,同軸電纜饋線金屬外屏蔽層下部接地也可就近與鐵塔中部相連。外屏蔽在機房入口處接地與機房工作保護接地點引出接地線妥善連通,接地線材料可采用35mm2銅芯線。同軸電纜線進入機房后與通信設備連接處安裝饋線避雷器,饋線避雷器接地端子接到室外入口處饋線屏蔽接地線上,接地線為≥6mm2銅芯線。機房內(nèi)交流配電箱處應三相五線或單相三線,其中PE線接配電箱及電源避雷器。機房內(nèi)-24V直流避雷器接地線接機房工作保護接地匯集線。機房內(nèi)設備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及走線架共用一種室內(nèi)接地匯集線。如圖17所示。圖172)對于運用商品房作機房移動通信基站。此建筑有防雷接地網(wǎng)或其她專用地網(wǎng)(如廣播電視系統(tǒng)接地網(wǎng)或固定接入網(wǎng)接地網(wǎng)),應就近再設一組地網(wǎng),三者互相在地下焊接連通,有困難時也可在地網(wǎng)上可見某些焊接成一體作為機房地,其他方面與1)相似,如圖18所示。如原專用地網(wǎng)與基站新建地網(wǎng)邊沿相距>20米以上,并且連接有困難,可以不作連接解決。圖183)對于鐵塔建在機房所在建筑頂端,樓頂女兒墻上沒有避雷帶(此種狀況只占很少數(shù))應在鐵塔基腳兩處成180°引接地線與地網(wǎng)環(huán)形接地裝置相連,使鐵塔多處泄放雷電流,連接材料可采用40×4mm熱鍍鋅扁鋼或ф12圓鋼。如在樓下設立環(huán)形接地裝置有困難,可在鐵塔接地線入地點分別建簡易地網(wǎng),地網(wǎng)地阻值應≤10Ω,并使其中一種簡易地網(wǎng)與機房地網(wǎng)相連,其她狀況與1)同,詳細如圖19、圖20所示。圖19圖19圖20圖20獨立鐵塔1)由于租用民房自身只有一層,而其房頂不適當建鐵塔,將鐵塔建在附近山坡上,而鐵塔與機房相距一定距離。此時,鐵塔地網(wǎng)應延伸到塔基四腳1.5m遠范疇,網(wǎng)格尺寸不應不不大于3m×3m,其周邊為封閉式,同步還要運用塔基地樁內(nèi)兩根以上主鋼筋作為鐵塔地網(wǎng)垂直接地體,鐵塔地網(wǎng)與地網(wǎng)之間應每隔3~5m互相焊接連通一次,連接點不應不少于兩點。鐵塔避雷針接地,饋線金屬外層上部、下部接地就近接入鐵塔地網(wǎng),饋線金屬外護層在入機房前處接地線與機房地網(wǎng)相連,而天饋避雷器接地線就近與入機房前饋線金屬外護層接地線相連,其她某些與樓頂塔1)相似,詳細見示意圖21。圖21圖21沒有設鐵塔移動基站由于機房所在建筑物自身具備相稱高度,周邊沒有其她高大建筑物,并且所需覆蓋范疇有限或建此基站初衷是為增長信道,因此將天線面包板架設在建筑物四周女兒墻上。運用安放在樓頂平臺中央位置優(yōu)化避雷針防止直接雷擊,避雷針基座應與樓頂避雷帶就近不少于兩處焊接連通,避雷針接地線、饋線金屬外護層上部、下部接地線與樓頂接地匯集線相連。其他某些與樓頂塔1)相似,如圖22。圖22困難地網(wǎng)改造為了增大移動基站覆蓋范疇,往往將基站建在高山上,而有些山區(qū)土質(zhì)很差,土壤電阻率極高,要想將地網(wǎng)地電阻控制在5Ω以內(nèi),相稱困難,本地網(wǎng)接地電阻值達不到規(guī)定期,可采用如下辦法進行地網(wǎng)改造。在地網(wǎng)外圍增設1圈或2圈環(huán)形接地裝置,以增大接地網(wǎng)面積。對于復合式接地網(wǎng)工頻接地電阻計算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理權贈與合同范例
- 電力安全與應急練習試題附答案
- 東莞房東合租合同范本
- 出售整體大棚合同范例
- 兼職美術教師合同范本
- 農(nóng)家老宅出租合同范本
- 各類風機零件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代播協(xié)議合同范本
- 2019-2025年中國醫(yī)學影像診斷設備市場供需格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報告
- 2025年度健身中心場地租賃合作協(xié)議書
-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常見事故類型及典型事故分析(標準版)
- 《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課件全套 陳冬花 第1-10章 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概述-小學英語課堂管理
- 政府采購項目采購需求調(diào)查指引文本
- 2024建筑用輻射致冷涂料
- 2024年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題(A類)
-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第8版)》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2024年江西省中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初級消防設施操作員實操題庫 (一)
- GB/T 23473-2024林業(yè)植物及其產(chǎn)品調(diào)運檢疫規(guī)程
- 公務員2012年國考《申論》真題卷及答案(地市級)
- 跨學科實踐活動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zhì)組成與結構的歷程(分層作業(yè))-九年級化學上冊同步高效課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