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散曲》:與唐詩、宋詞鼎峙的“一代之文學”_第1頁
《全元散曲》:與唐詩、宋詞鼎峙的“一代之文學”_第2頁
《全元散曲》:與唐詩、宋詞鼎峙的“一代之文學”_第3頁
《全元散曲》:與唐詩、宋詞鼎峙的“一代之文學”_第4頁
《全元散曲》:與唐詩、宋詞鼎峙的“一代之文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元散曲》:與唐詩、宋詞鼎峙的“一代之文學”散曲是金、元兩代新興的一種歌曲,是當時人民群眾和文人學士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一種通俗文學。在元代文學史上,散曲奪得了“詞”的地位,成為當時最活躍最有生命力的詩體。自從元代以來,就有不少文學批評家認為散曲和雜劇——即所謂“元曲”——是有元一代的絕藝,認為元曲可以和唐詩、宋詞相媲美。我們應該承認,元曲的產生的確豐富了我國的古典韻文,無論在思想性或藝術性上,元曲都有一些特點。元代如果沒有流傳下來的這些散曲和雜劇,那么談到文學史上的元代文學,就難免會使人感到相當的寥落和寂寞了。當然,元曲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里面也有許多糟粕。研究我國的古典文學,尤其研究我國古代文學史,總要看看元人散曲的。但是現(xiàn)在研究元人散曲,只就找材料來說,就有三種比較大的困難:第一,現(xiàn)存的曲集,無論是元人別集或元、明選本,其中都有一些罕見的本子,有幾種還是海內孤本,想要找到這些書,不是很容易的。第二,元代的散曲作家,有別集流傳下來的只有張養(yǎng)浩、喬吉、張可久、湯式四人,其余作家的作品,都是零碎地分散在若干種曲選、曲譜、詞集以及不屬于詞曲類的書里面。想要知道元代都有哪些散曲作家,每位散曲作家各寫過哪些作品,這也不是很容易的。尤其元代散曲作家流傳下來的作品數量一般比較少,即使是一位比較重要的作家,往往也未必有幾十首甚至未必有十幾首曲子,研究這些作家,更有看到他們現(xiàn)存全部作品的必要。張養(yǎng)浩像第三,元曲是一種通俗文學,曲集的精刊本和精鈔本比較少,如果不經過一番整理和校勘,讀起來往往很不方便。因為有以上這三種情況,我覺得把現(xiàn)存所有的元人散曲加以搜集和整理,編成一部元代散曲全集,使專門研究古典文學的人們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元人散曲的全貌,這一工作不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在一九四七年我就開始進行編?!度⑶返墓ぷ?。當時我粗略地先把現(xiàn)存最重要的幾種元、明散曲總集和元人散曲別集,如《陽春白雪》《太平樂府》《梨園樂府》(一名《樂府新聲》)《樂府群玉》《雍熙樂府》《北宮詞紀》《云莊樂府》《喬夢符小令》《張小山北曲聯(lián)樂府》等書中的元人散曲,做了斷句。又利用南京圖書館、南京國學圖書館和北京圖書館的一些善本曲書,進行輯佚和???。為了輯佚,曲書以外的書也翻閱了不少,可是找到的材料很有限。自己那時認為這部書很快地就可以編成。但是時間一天天地過去,書始終編不好。解放以后,我繼續(xù)編這部書。再一次地利用各方面的書,其中也有相當重要或很重要的,如鈔本《樂府陽春白雪》、天一閣本《小山樂府》、稿本《南北詞廣韻選》、殘本《北宮詞紀外集》等,于是又增輯佚曲,補作???。經過了較長的時間,才把全書編成。清朝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他說:“肆力九年,草創(chuàng)粗定。又肆力十八年,拾遺補闕,抽換之,整齊之,劃一之。已,于事而竣。”(見嚴書的《總序》)經過這次的工作,我深深地體會到校輯一部總集,排比整理材料和拾遺補闕,那是加倍費時間的事?!度瞎湃貪h三國六朝文》《全元散曲》共輯得元人小令三千八百八十五首,套數四百七十八套,殘曲在外。《全唐詩》共收詩四萬八千余首,《全宋詞》共收詞約二萬余首,都是蔚然巨帙。元人散曲流傳下來的數量,相形之下遠比唐詩、宋詞為少。這可能有三種原因:一,詞和曲最初都是民間文學,在早期不為正統(tǒng)文人所承認。朱彝尊《詞綜》的《發(fā)凡》說:“唐、宋以來,作者長短句每別為一編,不入集中,是以散佚最易。”詞為什么“不入集中”?很明顯,那就是因為正統(tǒng)文人認為詞沒有資格與詩文并列。詞尚如此,那么元代新興的散曲,當然連詞也不如了。事實也正是這樣,宋、元人的詩文集,畢竟還有把詞編成卷次,附在詩文之后的,而元代詩文集里附成卷散曲的,那就一種也沒有。至于民間的作家,在當時沒有社會地位,他們所作的曲子,更根本就編不成集子。二,元代當時編刻的散曲選本是有一些的,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就有四種。至于散曲別集,也許根本不多。就現(xiàn)存的幾種來看,《張小山北曲聯(lián)樂府》在元朝是刊刻過的。天一閣鈔本《小山樂府》是否刊刻過很難說。現(xiàn)行的《云莊樂府》的祖本,是明朝成化年間刻的;它還有更早的本子,元刻明刻不得而知。喬吉的《文湖州集詞》,元朝未必有刻本,而且這個書名很奇怪——宋朝的文學家兼畫家文同做過湖州太守,所以人們稱他文湖州,元人喬吉的散曲集怎么會是《文湖州集詞》呢?《喬夢符小令》《張小山小令》都是明中葉以后的輯本?!豆P花集》最早是明朝永樂年間編成的。元人散曲別集流傳到今天的固然寥寥可數,就是在元朝,也未必能像詞集那么多。三,元代立國僅九十余年,而唐代卻有二百九十年,兩宋共三百二十年。唐、宋兩朝的時間,比元朝多兩倍、三倍以上。有前兩種情形,于是有些元人散曲就會自生自滅;有第三種情形,元人散曲的數量,也就越發(fā)難以和唐詩、宋詞相比了。編任何全集的人,總想把材料網羅得十分完全。我也迫切地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元人散曲。盡管想要在現(xiàn)存的元人散曲選本和別集之外再發(fā)現(xiàn)幾種,那也許是過大的奢望,但是直到今天還沒有出現(xiàn)的明人編的散曲選本,可能是有的,我還沒有看到的散見于群書中的元人小令或套數,肯定是有的。同志們如果不吝以珍貴的資料見示,增補拙輯的掛漏,那不僅編者要衷心地感謝,對本書的讀者也是有益的。是為序。隋樹森(上文節(jié)選自《全元散曲》自序)出版說明《全元散曲》,隋樹森編。隋樹森(1906—1989),字育楠,山東招遠人,生于北京。1932年畢業(yè)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1949年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特約編審。另編撰有《古詩十九首集釋》《元曲選外編》等。隋先生有感于元人散曲罕見難得、較為零散,且乏精刊精鈔本,閱讀不便,決心編成一部元代散曲全集,1947年開始搜集編校工作,歷時十七年,編成《全元散曲》。該書搜集元明兩代的散曲總集、別集、選本、曲譜,還從詞集、筆記、道藏等文獻中廣為輯佚,是目前較為詳備的元代散曲總集。每曲對不同版本的著錄情況作簡明提要,詳列異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度⑶?,中華書局1964年出版《全元散曲》1964年出版,成書時卷末附有補遺,收“云龕子”條及無名氏小令若干。1980年重印時,隋先生對原書進行訂補并撰寫《訂補說明》,改正了初版的訛誤,為部分曲目補寫了案語。同時增加了唐圭璋、盧潤祥二先生鈔示的篇目和原書失收的無名氏小令若干,是為《補遺》。羅振玉舊藏本《陽春白雪》發(fā)現(xiàn)后,隋先生又據以作《續(xù)補遺》,補全及新增了若干曲目。這里對補遺所涉篇目略作說明:一、謝應芳小令二首,系唐圭璋鈔示。二、張雨小令雙調《水仙子》(歸來重整舊生涯),趙秉文小令小石調《青杏兒》(風雨替花愁),無名氏小令中呂《滿庭芳》(風塵艷娃)、中呂《紅繡鞋》(手腕兒白似鵝翅)、雙調《撥不斷》(老書生)五首,系盧潤祥鈔示。三、1980年,遼寧省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一種元曲家楊朝英編選的《陽春白雪》,殘存六卷,系明鈔本,羅振玉舊藏(本書簡稱“羅本《陽春白雪》”)。隋先生根據這個本子,補全了八套殘曲,并新輯出套數十一套。所涉篇目及內容均見各曲校語,茲不詳列。限于當時條件,以上歷次修訂均附于書后。此次重排新版,為了集中體現(xiàn)隋先生數十年研究成果,也為讀者提供一個較為便利的讀本,我們根據隋先生撰寫的《訂補說明》,對正文作了相應修訂。歷次補遺的內容,按原書編次體例,補入正文相應位置。作家姓名別號索引和作品曲牌索引,則據增訂后的內容重新編制,附于書后。謹以此書,向隋樹森先生在元曲研究領域作出的杰出貢獻,致以崇高的敬意與深切的緬懷。中華書局編輯部2018年10月↑點擊書影進入京東購買↓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當當購買《全元散曲》隋樹森編版式:繁體豎排裝幀:32開

精裝書號:9787101134599定價:298.00元編輯推薦1.本書是目前較為完備的元代散曲總集,收錄了迄今存見的幾乎所有元代散曲作品,是可與《全唐詩》《全宋詞》比肩的斷代分體文學作品總集。2.編者窮十七年之功,廣搜博采,詳加校訂,搜集了元明兩代的散曲總集、別集、選本、曲譜,還從詞集、筆記、道藏等文獻中廣為輯佚,比勘版本,詳列異文,保存了極為豐富的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3.本次出版據1964年初版修訂,吸收了作者嗣后多年的研究成果,增補篇目,訂正訛誤,是一個更為準確、完善的本子。4.書后附《作家姓名別號索引》《作品曲牌索引》,便于檢索。內容簡介《全元散曲》,隋樹森編。全書收錄元代213位散曲作家的小令3853首,套數457套。大體以作家年代先后為序,作家后撰有小傳,并在散曲后注明文獻來源。參用各種珍本???,撰有詳細的??庇洠容^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散曲的創(chuàng)作情況,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本次出版據1964年初版修訂。按原書《訂補說明》改正訛誤,增補案語,補遺篇目依原書編次體例散入正文。共新增作者6名,新增曲目53首(小令32首,套數21套)。索引同時修訂,包括《作家姓名別號索引》和《作家曲牌索引》兩套,按音序與筆畫排列,便于查檢。版式重排,原書雙行小字改單行,精美簡潔,適于閱讀。作者簡介隋樹森(1906—1989),字育楠,山東招遠人,生于北京。1932年畢業(yè)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1949年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特約編審。另編撰有《古詩十九首集釋》《元曲選外編》等。隋樹森通曉日文,早年曾翻譯過許多日本漢學著作,如青木正兒的《中國文學概說》(1938)、《元人雜劇序說》(1941),鹽谷溫的《元曲概說》(1947)等。譯介之余,他逐漸對元曲產生興趣,但有感于資料匱乏,遂決心編一部元代散曲總集。他從1947年開始著手進行搜集、編校工作,歷時十七年,于1964年出版了《全元散曲》(上下)。五十年代后,他又從各種元曲版本中選出62種明人臧懋循《元曲選》所未收錄者,編成了《元曲選外編》,對《元曲選》亦加修訂,此二書與《全元散曲》相得益彰,反映了元代雜劇與散曲創(chuàng)作的全貌。目錄自序凡例引用書目元好問

小令九

殘?zhí)讛狄粚O梁

小令一楊果

小令一一

套數五劉秉忠

小令一二商衟

小令四

套數八

殘?zhí)讛狄煌跣薷?/p>

套數二杜仁杰

小令一

套數四

殘?zhí)讛狄粡堊右?/p>

殘?zhí)讛狄煌鹾颓?/p>

小令二一

套數二

殘?zhí)讛狄活林緦W

小令一盍西村

小令一七

套數一闞志學

套數一張弘范

小令四……睢景臣

套數三

殘?zhí)讛狄活⌒?/p>

套數二周文質

小令四三套數五趙禹圭

小令七喬吉

小令二〇九套數一一蘇彥文

套數一劉時中

小令七四

套數四【以上上冊】阿魯威

小令一九王元鼎

小令七

套數二虞集

小令一張雨

小令五鄧學可

套數一薩都剌

套數一李泂

套數一薛昂夫

小令六五

套數三

殘小令一仇州判

小令一吳弘道

小令三四

套數四趙善慶

小令二九馬謙齋

小令一七張可久

小令八五三

套數九……李致遠

小令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