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蕩的春秋時期 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1頁
動蕩的春秋時期 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2頁
動蕩的春秋時期 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3頁
動蕩的春秋時期 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4頁
動蕩的春秋時期 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1.農業(yè):春秋后期,__________和牛耕出現(xiàn),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2.手工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________、冶鐵業(yè)、紡織業(yè)、煮鹽業(yè)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fā)展。3.商業(yè):商業(yè)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xiàn)了商品交換市場,__________被更多地使用。鐵制農具青銅業(yè)金屬貨幣二、王室衰微1.表現(xiàn):________逐步瓦解;周王室的統(tǒng)治力大減;諸侯國勢力崛起。2.影響:諸侯競相稱霸,國家處于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易混易錯

周王室衰微是分封制瓦解的主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分封制三、諸侯爭霸1.背景:王室衰微;各諸侯國____________發(fā)展不平衡;民族間的矛盾有所發(fā)展。2.方式及目的:強大的諸侯以“__________”的名義進行征戰(zhàn),爭奪霸主地位。3.霸主:________、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先后稱霸。春秋末期,吳國和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4.影響: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__________。易混易錯

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諸侯爭霸的目的是爭奪土地、人口和支配別國,而不是統(tǒng)一全國。政治、經濟尊王攘夷齊桓公民族交融開放性設問你如何看待春秋時期的戰(zhàn)爭?

春秋時期,殘酷的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因此是非正義的;但同時,其在客觀上又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交融,使國家走向統(tǒng)一,從這點來說又是歷史的進步。課堂小結【記知識框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核心術語】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2.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義爭奪霸主地位。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先后稱霸。3.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化,說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1.(2023·周口期中改編)如圖為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生產工具的演變,這反映了(

)

DA.農業(yè)的發(fā)展

B.手工業(yè)的進步C.商業(yè)的繁榮

D.生產力的提高2.下表是根據(jù)出土的春秋時期齊國農具所做的分類概況。由此可推斷出當時的齊國(

)

類別掘土農具中耕農具收割農具名稱鍤、耒、镢、鍬鋤、鏟、耙鐮CA.較早進入農耕時代

B.青銅鑄造水平領先他國C.農業(yè)生產工具多樣

D.提倡發(fā)展農業(yè)3.(2023·宣城期中)《左傳》記載: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參加,對齊桓公極力表彰?!妒酚洝酚涊d:楚莊王北上征伐“陸渾之戎”,向周大夫王孫滿問鼎的輕重。這說明當時(

)

A.民族交融、華夏認同

B.分封制已完全崩潰C.王室衰微、諸侯紛爭

D.各諸侯國和諧相處C4.據(jù)《春秋》記載,在242年間,列國進行戰(zhàn)爭483次,朝聘會450次,晉國曾多次參加這些軍事行動和朝聘會,并規(guī)定各附屬國“三歲而聘,五歲而朝,有事而會,不協(xié)而盟”。這一現(xiàn)象反映的實質是(

)

CA.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

B.兼并戰(zhàn)爭頻繁C.傳統(tǒng)政治秩序受到沖擊

D.華夏認同觀念出現(xiàn)5.【教材素材改編】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助。管仲獻策齊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厭也(總是不能滿足)。諸夏親昵,不可棄也。”于是齊桓公援助燕國,攻打山戎。這說明(

)

DA.援燕是齊應盡的義務

B.山戎已成為中原霸主C.周王的命令得到遵從

D.華夏認同逐步形成6.春秋時期,一些大的諸侯國為取得優(yōu)勢,以“尊王攘夷”的名義進行征戰(zhàn),爭奪霸主地位。到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兩個諸侯國也先后北上爭霸。它們是(

)

DA.齊國、宋國

B.晉國、楚國

C.秦國、齊國

D.吳國、越國7.《高淳縣志》記載:“公元前541年,吳筑固城;公元前535年,楚克固城;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伐楚……燒固城宮殿?!辈牧戏从沉?

)

AA.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展開激烈爭奪

B.夏商周的更替C.周天子討伐弱小的諸侯國

D.諸侯國抵抗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進攻8.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

】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春秋后期,

青銅農具和牛耕出現(xiàn),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p>

】改正:(

)

“青銅農具”改為“鐵制農具”。(2)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楚莊王?!?/p>

】改正:(

)

“楚莊王”改為“齊桓公”。(3)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交融。【

】改正:(

)

√××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在郭家莊發(fā)掘160號商代墓,出土青銅禮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紋飾和族徽文字,還有28件青銅樂器和生產工具,220件青銅兵器和900枚銅鏃……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較高的武將?!逗幽衔奈锕ぷ?0年》(1)根據(jù)材料一,從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歸納出當時的哪些歷史信息?(4分)[答案]

青銅器數(shù)量多,種類豐富;青銅制作工藝高超;已有文字;等等。(任答兩點即可,4分)材料二

《呂氏春秋》指出:“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遲也?!薄肮鳌敝概`在井田上集體耕作,“分地”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沒落的奴隸制與新發(fā)展起來的封建制之間的鮮明對比。(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春秋時期耕作方式有何變化。根據(jù)材料二,分析這一變化有何歷史作用。(4分)[答案]

變化:由集體耕作到租佃制出現(xiàn)。(2分)歷史作用:提高了生產積極性(生產力得到發(fā)展)。(2分)(3)綜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這一時期社會形態(tài)的演進過程。(2分)[答案]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2分)10.(2022·綿陽中考)文物是我們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下面文物都可以用來研究(

)

DA.貴族等級制度

B.軍事技術C.小農經濟

D.冶煉鑄造11.(2022·眉山中考)古書中記載,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制農具耕種土地。最能印證此記載的是(

)

AA.多處春秋墓葬發(fā)掘出的鐵農具

B.影視劇里有關生產的場景C.民俗學者的相關學術文章

D.有關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12.(2021·廣州中考)根據(jù)規(guī)定,諸侯國國君每5年就要朝見周天子一次。據(jù)《春秋》記載,242年間,魯國國君朝見周天子只有3次,朝見晉國國君多達20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