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機(jī)械運動【考題猜想】(解析版)_第1頁
第一章 機(jī)械運動【考題猜想】(解析版)_第2頁
第一章 機(jī)械運動【考題猜想】(解析版)_第3頁
第一章 機(jī)械運動【考題猜想】(解析版)_第4頁
第一章 機(jī)械運動【考題猜想】(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1機(jī)械運動題組猜想內(nèi)容題組一長度和時間的估測題組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題組三參照物的選擇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題組四速度的理解與計算題組五速度圖像的分析與計算題組六測量平均速度題組一長度和時間的估測題組一長度和時間的估測1.(2023襄陽中考)2021年9月17日,載有襄陽籍航天英雄聶海勝的航神舟十二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如圖為工作人員在返回艙外的情景,請你估測圖中返回艙的高度()A.0.5m B.2.5m C.5m D.10m【答案】B【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由圖知,返回艙的高度略大于成年人的身高且小于2個成年人的身高,所以在2.5m左右。故選B。2.3月12日植樹節(jié)這一天,學(xué)校組織九年級同學(xué)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根據(jù)圖片信息,對圖中這棵小樹的高度估測合理的是()A.2dm B.2km C.20mm D.2m【答案】D【解析】九年級同學(xué)的身高約1.7m,小樹的高度略大于身高,接近2m。故選D。3.你身體上最接近15mm長度的是()A.大拇指指甲的寬度 B.手掌的長度 C.頭發(fā)絲的直徑 D.肩膀的寬度【答案】A【解析】大拇指指甲的寬度約為15mm=1.5cm;手掌的長度約為6cm;頭發(fā)絲的直徑約為0.07mm;肩膀的寬度約為40cm。故選A。4.小偉在研學(xué)活動中,在上海博物館參觀了“戰(zhàn)國商鞅方升”,它是我國度量衡史的標(biāo)志性器物。如圖所示,這是一支新2b鉛筆與“戰(zhàn)國商鞅方升”的對比照。根據(jù)圖片信息可知“戰(zhàn)國商鞅方升”全長約為()A.18mm B.18cm C.36mm D.36cm【答案】B【解析】我們手掌的長度約為18cm,一支新的2B鉛筆的長度與我們手掌的長度接近,從圖中知“戰(zhàn)國商鞅方升”與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基本一樣,故“戰(zhàn)國商鞅方升”全長約為18cm。故選B。5.關(guān)于各過程所經(jīng)歷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人正常走路2步所用的時間約1s B.橡皮從課桌掉到地上的時間約5s C.升旗唱國歌用時約3min D.普通中學(xué)生跑100m用時約9s【答案】A【解析】人正常走路2步的路程約為1m,所用的時間約1s,故A正確;橡皮從課桌掉到地上的時間約1s,故B錯誤;升旗唱國歌用時約50s,故C錯誤;普通中學(xué)生跑100m用時約16s,故D錯誤。故選A。6.下列估測符合實際情況的是()A.物理課本的長度是50cm B.天安門國旗桿凈高度約為10m C.課間眼保健操時間約為5min D.正常人脈搏跳動一次時間約為10s【答案】C【解析】人教版的中學(xué)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26cm,故A不正確;天安門國旗桿凈高度為30m,旗桿含地下部分共32.6米,故B不正確;中學(xué)生做完一套眼保健操所用時間約為5min,即課間眼保健操時間約為5min,故C正確;正常人脈搏跳動一次時間在0.6s~1s之間,故D不正確。故選C。題組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題組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1.如圖是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正確的測量圖是()A. B. C. D.【答案】B【解析】A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故A不符合題意;B刻度尺邊緣與被測對象對齊,放正且重合,沒有歪斜;尺的刻面緊也貼被測對象。測量方法得當(dāng),故B符合題意;C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cè)未緊貼被測物體,故C不符合題意;D刻度尺未與被測物體平行放置,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李明是體育委員,他協(xié)助體育老師測量60m跑道的長度時,老師給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讓他選擇,他應(yīng)選擇的是()A.長度30cm、分度值為0.5mm的鋼尺 B.長度2m、分度值為1mm的鋼卷尺 C.長度200m、分度值為1m的皮尺 D.長度100m、分度值為1cm的皮尺【答案】D【解析】長度為30cm,分度值為0.5mm的鋼尺,量程和分度值都偏小,故A不合理;長度為2m,分度值為1mm的鋼卷尺,分度值和量程都偏小,故B不合理;長度為200m,分度值為1m的皮尺,分度值和量程偏大,故C不合理;長度為100m,分度值為1cm的皮尺,量程和分度值大小都符合要求,故D合理。故選D。3.為測量單個1角硬幣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細(xì)地測量1角硬幣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1角硬幣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別測量10個相同的1角硬幣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測量10個相同的1角硬幣疊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答案】D【解析】當(dāng)被測物體的長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時,為了準(zhǔn)確測出物體的長度,應(yīng)采用累積法,1角硬幣的厚度較小,要測量1角硬幣的厚度,需用刻度尺測出10個1角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角硬幣的厚度,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4.如圖所示,是長度測量中常用的幾種特殊測量,其中測量過程有誤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測直徑用到了平移法,三角板的直角邊保證了垂直,使直徑平移到刻度尺上進(jìn)行測量,故A正確;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沒對準(zhǔn)桌面,故B錯誤;測銅絲直徑、頭發(fā)絲直徑、紙張厚度等用到了累積法,故C正確;測兩點間曲線的長度,可以借助無彈性的棉線,故D正確。故選B。5.(2023大慶中考)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cm,機(jī)械停表的讀數(shù)為s?!敬鸢浮?.80;338.5【解析】圖示刻度尺1cm分為10個小刻度,分度值為1mm;木塊起始端對應(yīng)的刻度值為0cm,末端對應(yīng)的刻度值為1.80cm,木塊長度為1.80cm;機(jī)械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5min和6min之間偏向6min一側(cè);大盤的分度值是0.1s,大盤指針在38.5s,因此機(jī)械停表讀數(shù)為5min38.5s=338.5s。6.誤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若甲、乙、丙、丁四位同學(xué)用刻度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記錄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8.38cm、8.37cm、8.38cm、8.36cm,則該物體的長度為【答案】不可以;8.37cm【解析】誤差就是在正確測量的情況下,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測量時存在的,是不可以避免的;測量長度最終的記錄結(jié)果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目的是為了減小誤差;故記錄結(jié)果為L=≈8.37cm。題組三參照物的選擇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題組三參照物的選擇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1.(2023海南中考)如圖,小海站在滑板上滑行。若認(rèn)為小海靜止,選擇的參照物是()A.腳下的滑板 B.迎面走來的同學(xué) C.附近的樓房 D.路邊搖曳的樹枝【答案】A【解析】由題意知,小海站在滑板上滑行,小海相對于迎面走來的同學(xué)、附近的樓房、路邊搖曳的樹枝來說,位置都發(fā)生了改變,因此以它們?yōu)閰⒄瘴铮『J沁\動的;小海與腳下的滑板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小海選擇的參照物為腳下的滑板。故選A。2.(2023棗莊中考)“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崩畎走@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描繪了一幅闡述運動相對性的完美畫卷,詩中的意境如圖所示。從物理學(xué)的角度看,我們說舟中人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A.白帝 B.江陵 C.兩岸 D.輕舟【答案】D【解析】從物理學(xué)的角度看,我們說乘船的人是靜止的,即人相對于船的相對位置沒有改變,故是選擇船(輕舟)為參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3.(2023貴州中考)如圖所示是攝影愛好者捕捉到的“烏鴉騎乘老鷹”的精彩畫面,下列能描述圖中兩者相對靜止的成語是()A.分道揚(yáng)鑣 B.背道而馳 C.并駕齊驅(qū) D.各奔東西【答案】C【解析】烏鴉站在飛翔的老鷹背上休憩,烏鴉和老鷹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以烏鴉為參照物,老鷹是靜止的,以老鷹為參照物,烏鴉也是靜止的。分道揚(yáng)鑣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標(biāo)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變化,是相對運動的,故A錯誤;背道而馳原指朝著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動方向和所要達(dá)到的目標(biāo)完全相反,彼此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變化,是相對運動的,故B錯誤;并駕齊驅(qū)原指幾匹馬并排拉一輛車,一齊快跑,比喻齊頭并進(jìn),彼此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是相對靜止的,故C正確;各奔東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變化,是相對運動的,故D錯誤。故選C。4.小高坐在出租車甲里,看到樓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同時感覺路邊的另一輛出租車乙不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以樓房為參照物,出租車甲是運動的,出租車乙是靜止的 B.以樓房為參照物,出租車甲是向南運動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小高是向北運動的 D.以出租車乙為參照物,出租車甲是向北運動的【答案】C【解析】樓房相對地面靜止,小高坐在出租車甲里,看到樓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是以自己或出租車為參照物,這說明小高乘坐出租車向北行駛;同時感覺路邊的另一輛出租車乙不動,是以自己或自己乘坐的出租車為參照物,另一輛出租車相對靜止,這說明另一輛出租車以相同的速度向北行駛;若以樓房為參照物,出租車甲和乙都是向北運動的,故AB錯誤;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小高乘坐出租車甲是向北運動的,故C正確;以出租車乙為參照物,出租車甲是靜止的,故D錯誤。故選C。5.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求駕駛員和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如圖所示,汽車勻速行駛時,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相對于汽車是的。坐在車內(nèi)的小明看到路旁的樹向后退去,他是以為參照物的?!敬鸢浮快o止;汽車【解析】汽車勻速行駛時,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相對于汽車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是靜止的;在車內(nèi)的小明看到路旁的樹向后退去,是因為他是以汽車為參照物的。題組四速度的理解與計算題組四速度的理解與計算1.如圖所示是學(xué)校田徑運動會上運動員奮力奔跑的場景。比賽開始后,“觀眾”認(rèn)為跑在前面的人運動得快;比賽結(jié)束后,“裁判員”判定最先到達(dá)終點的人獲勝。那么觀眾和裁判判斷運動員快慢的方法是()A.觀眾:相同時間比較路程;裁判:相同時間比較路程 B.觀眾:相同路程比較時間;裁判:相同時間比較路程 C.觀眾:相同路程比較時間;裁判: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D.觀眾:相同時間比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答案】D【解析】如圖所示田徑運動會上運動員奮力奔跑的場景。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路程的長短,認(rèn)為跑在前面的人運動得快;比賽結(jié)束后,“裁判員”通過比較相同路程所用時間的長短,判定最先到達(dá)終點的人運動得快。綜上分析可知,選項ABC錯誤、D正確。故選D。2.關(guān)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v=,下列討論正確的說法是()A.物體運動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越長 B.物體運動速度v越大,所用時間t越少 C.在勻速直線運動中,v的大小可由計算,但v與s、t無關(guān) D.在勻速直線運動中,v的大小與s成正比,與t的成反比【答案】C【解析】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保持不變,速度v的大小與路程s、時間t都沒有關(guān)系,速度v的大小可由計算,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3.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物體的路程之比為16:3,運動時間之比為4:1,則兩物體的速度之比為()A.16:3 B.3:4 C.4:1 D.4:3【答案】D【解析】甲、乙兩物體的速度之比:====4:3。故選D。4.(2023興化三模)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10s內(nèi)通過30m,則速度是m/s,它在第5s末的速度是m/s?!敬鸢浮?;3【解析】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運動時間t=10s,通過的路程s=30m,其速度是:v==3m/s;勻速直線運動過程中任意時刻的速度大小保持不變,10s內(nèi)的速度是3m/s,所以它在第5s末的速度仍是3m/s。5.目前,在很多高速路上都有“區(qū)間測速”裝置,用于監(jiān)測汽車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果汽車的平均速度超過了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就被判為超速。如圖所示為某段高速路上的區(qū)間測速標(biāo)志。該區(qū)間的路程為60km,最高限速是km/h。現(xiàn)在有一輛汽車通過該測速區(qū)間的起點和終點時的速度分別為95km/h和90km/h,通過該區(qū)間的時間為30min,則這輛汽車通過該區(qū)間被判為(選填“超速”或“未超速”)?!敬鸢浮?00;超速【解析】由圖可知,該區(qū)間的最高限速是100km/h;轎車通過該區(qū)間所用的時間t=30min=h,轎車通過該區(qū)間的平均速度v==120km/h;因為汽車的平均速度大于最高限速,所以,汽車超速。6.“十一”假期,小強(qiáng)一家駕車外出旅游,小剛家乘坐動車出行,所學(xué)物理知識幫助他們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經(jīng)過某交通標(biāo)志牌時,小強(qiáng)注意到了牌上的標(biāo)志如圖所示。若小強(qiáng)爸爸駕車通過這段路程用時3h。(1)則汽車的速度為多少km/h?(2)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試計算從標(biāo)志牌到宜昌最快要用多少分鐘?【答案】(1)60km/h;(2)108分鐘。【解析】(1)由標(biāo)志牌知此處到宜昌距離為180km,小強(qiáng)爸爸駕車通過這段路程用時3h,汽車的速度v===60km/h;(2)由標(biāo)志牌知此路段限速為100km/h,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從標(biāo)志牌到宜昌的最短時間t'===1.8h=108min。7.一列長為360m的火車勻速行駛,上方有一無人機(jī)跟蹤拍攝其運行情況,現(xiàn)在火車要通過長1800m的隧道,無人機(jī)無法進(jìn)入隧道拍攝,測得無人機(jī)完全拍攝不到火車的時間是48s。求:(1)火車運行的速度。(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運動的路程。(3)火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敬鸢浮浚?)30m/s;(2)2160m;(3)72s?!窘馕觥浚?)無人機(jī)完全拍攝不到火車的時間內(nèi),火車運動的路程s=1800m﹣360m=1440m;火車運行的速度v===30m/s。(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運動的路程s'=1800m+360m=2160m;(3)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運動的時間t'===72s。題組五速度圖像的分析與計算題組五速度圖像的分析與計算1.用圖像表示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圖中表示同一運動規(guī)律的是()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乙 D.乙和丙【答案】D【解析】甲是s﹣t圖,圖像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路程不隨時間變化,物體靜止;乙是s﹣t圖,圖像是一條傾斜的直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丙是v﹣t圖,圖像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物體的速度不隨時間變化,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丁是v﹣t圖,圖像是一條傾斜的直線,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加,物體做加速運動。綜上所述,表示同一運動規(guī)律的是乙和丙,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選D。2.(2023潮州期中)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s﹣t圖像,從0時刻計時開始,則關(guān)于它們運動情況,描述正確的是()A.出發(fā)前,乙在甲的前面,甲運動15s追上乙 B.甲、乙同時出發(fā),甲運動8s追上乙 C.甲、乙在運動后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 D.甲比乙先出發(fā)7s,第15s末,甲、乙的速度相等【答案】C【解析】由圖可知,出發(fā)前乙在甲的前面10m處,甲物體從0時刻開始并沒有出發(fā)而是靜止不動,而乙物體從0時刻已經(jīng)勻速運動,而甲物體先靜止7s后才開始運動,最終甲運動8s后才追上乙。故A錯誤;由圖可知,乙物體從0時刻開始出發(fā),而甲物體不是從0時刻開始運動,即甲、乙不是同時出發(fā),故B錯誤;甲、乙的運動圖像都是直線,可知甲、乙在運動后都做勻速運動,運動10m,甲比乙運動的時間短,由v=可得,甲運動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正確;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比乙先出發(fā)7s,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第15s末,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D錯誤。故選C。3.如圖所示,為A、B兩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由圖可知()A.A出發(fā)時間比B出發(fā)晚5s B.前5s內(nèi),A的路程為25m,B的路程為50m C.10s末A,B相遇 D.A做勻速直線運動,B靜止不動【答案】A【解析】由圖看出,A出發(fā)時間比B遲5s,故A正確;前5s內(nèi),A的路程為0m,B的路程為sB=vBt=10m/s×5s=50m,故B錯誤;10s末A、B速度相同,而不是相遇,故C錯誤;由圖象可知,A做加速直線運動,B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選A。4.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2~4s內(nèi)乙做勻速直線運動②3s時甲在乙的后方③0~4s內(nèi)乙的平均速度為2m/s④4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A.只有②③正確 B.只③④有正確 C.只有①④正確 D.①②③④都正確【答案】A【解析】由圖像知,甲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甲通過的路程與其時間成正比,即甲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前2s,乙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所以做勻速直線運動;2s后乙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即乙是先勻速直線運動后靜止。①2~4s內(nèi),乙的路程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乙是靜止?fàn)顟B(tài),故①錯誤;②由圖可知,甲的速度為v===2m/s:3s時,乙運動的路程是8m,甲運動的路程是s=vt=2m/s×3s=6m,甲在乙的后方,故②正確;③0~4s乙運動的路程是8m,時間是4s,平均速度為v'===2m/s,故③正確;④4s時甲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乙是靜止?fàn)顟B(tài),速度不同,故④錯誤。故選A。5.甲、乙兩輛小車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向相同方向運動,甲的s﹣t圖像如圖甲所示,乙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可知甲和乙的運動狀態(tài)(選填“相同”或“不同”),兩車的速度關(guān)系是v甲v乙(選填“<”“>”或“=”)?!敬鸢浮肯嗤?,=【解析】由圖可知,甲在s﹣t圖像中是一條傾斜直線,乙在v﹣t圖像中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因此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甲可知,當(dāng)甲運動路程為s=20m時,所用時間為t=5s,則甲的速度為:v甲===4m/s,由圖乙可知乙的速度為:v乙=4m/s,因此v甲=v乙題組六測量平均速度題組六測量平均速度1.如圖,“探究小車從斜面下滑時速度的變化”的實驗,下列做法中,能有效減少時間測量誤差的是()A.將斜面等分成更多段 B.適當(dāng)減小斜面的高度 C.換用質(zhì)量更大的小車 D.聽到撞擊擋板聲停表【答案】B【解析】實驗時小車下滑的速度過快,不便于測量時間,因此可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將斜面等分成更多段、換用質(zhì)量更大的小車、聽到撞擊擋板聲停表均不影響小車的下滑速度,適當(dāng)減小斜面的高度可減小小車的運動速度,便于測量時間,減少時間測量誤差。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2.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小楓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量小車從斜面上滑下時的平均速度,把斜面的右端用木塊墊起,已知斜面AC的長度為120cm,B點是斜面AC的中點;實驗時,將小車放置在斜面A點,松手后,小車依次通過A、B、C三點的時間(停表每格為1s)如圖所示,在小車下滑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30cm/s B.為了測量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讓小車從B點靜止滑下 C.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先不變后變大【答案】C【解析】AC、已知斜面AC的長度為120cm,B點是斜面AC的中點,則sAB=sBC=60cm,由圖中記錄的時間可知,tAC=8s,tAB=6s,tBC=2s,則AB段的平均速度為:vAC===15cm/s,vAB===10cm/s,vBC===30cm/s,所以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故A錯誤,C正確;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經(jīng)過B點時的速度不為零,因此不可以將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故B錯誤;由計算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加速運動,故D錯誤。故選C。3.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1)實驗原理:。(2)實驗器材:、、斜面、小車、金屬片。?(3)如圖所示是一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頻閃照相機(jī)每隔0.2s閃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在做(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在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最大?!敬鸢浮浚?)v=;(2)刻度尺;秒表;(3)變速;EF【解析】(1)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實驗原理是運用公式v=;(2)如果用刻度尺測出小車的路程,用秒表測出小車的運動時間,就可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需要的器材有斜面、小車、金屬片、木塊、刻度尺和秒表;(3)由圖可知,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物體通過的路程越來越大,說明物體運動越來越快,即速度越來越大,故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nèi),通過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最大。4.在“探究小車運動快慢”的實驗中,小明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斜面頂端A點由靜止下滑,B為AC的中點,C處立有一金屬片,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dá)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時:分:秒”),則:(1)該實驗是依據(jù)公式進(jìn)行測量的。(2)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AC=0.24m/s。小車通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為vAB=m/s。(3)小車在下滑過程中做(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4)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熟練使用電子秒表,如果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會使測得的平均速度偏(選填“大”或“小”)?!敬鸢浮浚?)v=;(2)0.24;0.2;(4)變速;(5)大【解析】(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v=;(2)由圖可知:sAB=sAC=×120cm=60cm=0.6m;sAC=120cm=1.2m;tAB=3s;tAC=5s;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AB===0.2m/s;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A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