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五校聯(lián)考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江西省贛州市五校聯(lián)考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江西省贛州市五校聯(lián)考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江西省贛州市五校聯(lián)考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江西省贛州市五校聯(lián)考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贛州三中贛州中學南康中學寧都中學于都中學

2022-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期中聯(lián)考

歷史試題

第I卷(選擇題共50分)

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東周時期,國之大事不再像夏、商、西周時一般在宗廟或社壇中首先貞問、祭祀祖神和天地神,而

是直接在“大朝”政殿中由大臣商議,君主裁決。并非只有東周都城有所謂的“大朝”,考古學家

在主要諸侯國都城遺址都發(fā)掘出“大朝”的正殿所在。這反映了當時

A.集權政治的萌芽B.神權與王權的結合C.禮樂制度的發(fā)展已周天子權威的旁落

2.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最初規(guī)定,各郡中正官在現(xiàn)任朝官中的本郡人中選擇,并經朝廷委任,負責

評定當?shù)厝耸?,吏部再依?jù)中正官評定的品第加以任用。這一制度設計

A.保證了官員的文化素養(yǎng)B.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的訴求

C.打擊了世家大族的勢力D.削弱了地方割據(jù)的基礎

3.古代雅典,在宗教節(jié)日期間婦女被允許與男性公民一起參加各種盛典和社會活動,在一些農村地區(qū),

平民婦女甚至還擁有自己的宗教節(jié)日一狄俄尼索斯節(jié)。這折射出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存在局限B.婦女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C.婦女擁有參政權利D.宗教影響民眾的政治傾向

4.羅馬帝國早期統(tǒng)治者授予最高裁判官以頒發(fā)告示的權力,裁判官運用告示,事先將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變

化而擬就的辦案原則公之于眾,就職期間再以告示確定的原則指導審判實踐,相沿成習。這說明當

時的羅馬法

A.基于統(tǒng)治需要而適時調整B.賦予行政者以立法權和司法權

C.淪為皇帝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D.是平民與貴族長期斗爭的產物

年,美國在制定憲法過程中,聯(lián)邦黨人與反聯(lián)邦派展開了激烈的爭執(zhí),反聯(lián)邦派認為“管得少的政

府是最好的政府”,聯(lián)邦黨人則集中發(fā)表了85篇論文進行反擊,系統(tǒng)闡述了美國要建立的不是單一

共和國而是復合共和國,最終打消了反聯(lián)邦派的顧慮,使憲法得以通過。材料中所說的“復合共和

國”指的是

A.三權分立制,權力彼此制約平衡B.兩黨制,兩黨競選輪流執(zhí)政

C.國會兩院制,參眾兩院相互制衡D.聯(lián)邦制,聯(lián)邦和州分立制衡

6.有學者指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無法建立真正的皇權統(tǒng)治,他只是聯(lián)邦主席;聯(lián)邦會議不能把帝國

改造成邦聯(lián),帝國里存在一家獨大的普魯士王國;帝國議會不能推翻帝國建立人民共和國,它沒有完

整的立法權,甚至連彈劾帝國宰相都做不到。該學者旨在說明,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A.強化了中央集權B.沿襲了歷史傳統(tǒng)C.體現(xiàn)了務實精神D.違背了民主潮流

7.有人這樣描述1900年進入北京的義和團F(幾萬人)拿著他們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陰

陽瓶、九連環(huán)、如意鉤、火牌、飛劍及其他法寶,僅殺了一個德國公使,連東交民巷的公使館都攻

不破?!庇纱丝芍巳?/p>

A.認同義和團員樸素的愛國情懷B.譴責義和團的盲目排外

C.對義和團的發(fā)展規(guī)模強烈不滿D.質疑義和團的作戰(zhàn)方式

8.劉少奇在指導抗日根據(jù)地民主選舉工作時曾強調:成立農會時,要準備旗子、標語,并開展游行示

威,縣長、軍隊首長都要出席農會并講話鼓勵;選舉結果宣布后,還要舉行慶祝儀式或慶祝大會。這

些要求有利于

A.擴大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B.推動傳統(tǒng)社會習俗革新

C.促進土地革命深入發(fā)展D.增強中共的政治權威性

9.恩格斯回憶說:“在1847年,所謂社會主義者是指兩種人……這兩種人都是站在工人運動以外的,

寧愿向'有教養(yǎng)的'階級尋求支持……我們當時已經十分堅決地認定‘工人階級的解放只能是工人

階級自己的事情‘。”恩格斯此話表明當時

A.社會主義者內部矛盾不可調和B.歐洲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C工人階級亟須科學的指導思想D.馬克思主義在群眾中廣泛傳播

10.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陳列著一件被毛澤東稱為“天書”的政協(xié)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簽名冊。這本

簽名冊縱43厘米、橫32.5厘米,共82頁,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貴簽名。這份“天書”

A.體現(xiàn)了革命成果的來之不易B.反映出群眾參政熱情高漲

C.標志著多黨合作制度的確立D.是籌建新中國的歷史見證

11.澳門回歸后,澳門教育暨青年局通過推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項目,開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活動,

讓學生學習和加深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這一項目

A.擴大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范圍B.旨在增進澳門青少年的國家認同

C.促進了兩岸三地的經濟文化交流D.是對“一國兩制”方針的深度實踐

12.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fā)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

機構;積極參與制定海洋、極地、網絡、太空、核安全、反腐敗、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治理規(guī)則,成

功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等。這說明當今中國

A.努力推動傳統(tǒng)國際組織改革B.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

C.外交政策在曲折中走向成熟D.主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13.1960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非殖民化宣言》,認為外來統(tǒng)治是對基本人權的踐踏,違反了《聯(lián)

合國憲章》基本原則;宗主國應采取措施無條件將所有權力移交給托管地和非自治領土的人民,使之

能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由此可見,20世紀60年代初

A.民族解放運動成就顯著B.發(fā)展中國家民族意識覺醒

C.世界殖民體系徹底崩潰D.國際政治新秩序正式確立

14.下表所示是2019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的GDP總量及排名情況。據(jù)表可得出的結論是

排名經濟體GDP總量(單位:百萬美元)

1美國21439453

2歐盟(含英國)18705132

3中國14140163

4日本5154475

5印度2935570

6巴西1847020

7加拿大1730914

8俄羅斯1637892

A.世界格局呈多極化態(tài)勢B.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C.新興經濟體占主導地位D.世界經濟恢復漸顯乏力

15.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國主元昊正式稱帝。宋廷“詔削奪官爵、互市”。元昊雖屢戰(zhàn)

屢勝,但困于財力,于慶歷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隨即復其官爵,“置榷場于保安軍及

高平野”。據(jù)此可知,當時

A.榷場貿易推動統(tǒng)一進程B.西夏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

C.經濟重心發(fā)生重大轉移D.邊疆與中原經濟聯(lián)系密切

16.清初,政府有意勸導福建、四川、廣東等省居民發(fā)展多種經營,包括推廣蠶桑、植棉、植樹、畜

牧等。這些政策的實施有賴于

A.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B.區(qū)域經濟中心城市的興起

C.新航路開辟后的白銀外流D.手工業(yè)技術的革命性進步

17.下表所示是新航路開辟后新舊大陸間物種的交換。這些物種的交流

從新大陸引進玉米、土豆、紅薯、西紅柿、煙草、花生、龍舌蘭、奎寧、可可、火雞

的物品等

從舊大陸引進綿羊、山羊、牛、馬、豬、驢、狗、貓、雞、鴿、鴨、小麥、大麥、大

的部分物品米、香蕉、橙子、芒果、甜瓜、洋蔥、葡萄、甘蔗、蘿卜等

A.引起了世界人口的流動B.導致了世界傳染病的傳播

C.促進了世界人口的增長D.造成了美洲印第安人劇減

18.有學者提出:工業(yè)革命并未隨著鐵路、跨大西洋汽船和電報通信的出現(xiàn)而結束,而是貫穿了整個

19世紀下半葉,并以科學在工業(yè)上更直接的應用和大規(guī)模生產技術的發(fā)展為特征。據(jù)此可知,該學

者所說的“工業(yè)革命”

A.以近代的科學革命為先導B.兼具延續(xù)性和階段性特征

C.催生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D.在歐、美、亞三洲同時進行

19.據(jù)統(tǒng)計,1873?1882年,廣東機器局的全部經費為47萬兩白銀,制造局委員、紳役的薪俸達8

萬余兩白銀,占全部經費的17%;1885年,上海機器制造局委員、司事的薪水及其他公費占實際支

出的19%,1886sl888年,這一占比維持在15%左右。這說明

A.洋務派固守傳統(tǒng)的經營模式B.洋務企業(yè)缺乏資金支持

C.高額開支制約洋務企業(yè)發(fā)展D.洋務運動遭到列強阻撓

20.下表是1862?1911年中國工業(yè)發(fā)展初期的資本結構形式情況。據(jù)表可知,這一時期的中國

資本類型資本形式資本載體資本來源

官辦“洋務運動”之初開辦軍事企業(yè)海軍、新陸軍軍費和政府撥款

官僚資本

官督商辦民用企業(yè)由官僚買辦、商人出資興辦、官府督辦

外國資本外資企業(yè)主要集中在銀行、航運等重要領域外國洋行出資興辦

主耍集中在紡織、糧油加工、日用生活

民族資本民營企業(yè)民間商人(少數(shù)合伙)

品、水廠、電廠及公用事業(yè)等領域

A.工業(yè)化走出了困境B.工業(yè)資本被西方壟斷

C.政府鼓勵興辦實業(yè)D.工業(yè)資本來源多樣化

21.下表為中國“一五”期間部分工程實際開工項目概況表。據(jù)此可知,當時東北地區(qū)

部門數(shù)量東北三省代表性企業(yè)

煤炭25鶴崗東山1號立井、撫順西露天礦

石油2撫順第二制油廠

電力25撫順電站

鋼鐵7鞍山鋼鐵公司、本溪鋼鐵公司、吉林鐵合金公司

有色金屬11撫順鋁廠

化工7吉林染料廠、吉林氮肥廠、吉林電石廠

機械24長春第一汽車廠、沈陽電纜廠、哈爾濱儀表廠

①現(xiàn)代工業(yè)基礎薄弱②注重生產資料產出③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④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建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1992年,我國證券市場首次放開,實行自由競價交易;1993年,股票發(fā)行額度制開始實行此后,

股票的發(fā)行與上市規(guī)模迅速擴大,利用股票融資來改善企業(yè)經營的機制在新中國逐漸推廣開來。這主

要得益于

A.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B.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建立

C.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明確D.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

23.圖1、圖2所示為中國現(xiàn)代史上某一時期上海市民的生活狀況。由此可知,該時期最有可能是

圖I排隊憑票購買糧油的市民圖2弄堂電?群人正擠在?

價黑門電視機的春生目

A.20世紀50年代初期B.20世紀80年代初期

C.20世紀90年代初期D,21世紀初期

24.1938年,一位美國經濟學家這樣評論羅斯福新政:“今天,國家正對沒有特權的人進行保護,增

加國民收入,并把此項收入更公平地分配給各類生產者%為了達到這些目的,美國政府不僅承擔起

保證社會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還要成為工商企業(yè)的參加者和創(chuàng)立者?!边@位經濟學家的言論反映

出羅斯福新政

A.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實現(xiàn)了社會的公正與公平

C.抑制了壟斷資本主義發(fā)展D.擴大了福利政策覆蓋范圍

25.1980年以后,英國壟斷和合并委員會每年都對公共機構進行效率方面的調查。調查表明,直到

1987年年底由公共占有的企業(yè)在1979年至1987年的年均生產率高達4.7%,比制造業(yè)的年均生產

率高一個百分點。這表明當時英國

A.經濟發(fā)展失去活力B.國家干預經濟仍占據(jù)主導

C.經濟仍未走出“滯脹”D.國有企業(yè)獲得了一定發(fā)展

第H卷(非選擇題共50分)

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26—28題為必考題,每個題考生必須作答。第29s31題為選

考題,考生按要求作答。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在古代邊疆的開發(fā)與治理中,移民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鑒于匈奴時常侵擾西北邊郡,文帝

采納了晁錯的建議——募民實邊,通過優(yōu)厚條件吸引民眾充實西北邊疆。到公元前127年,”募民

徙朔方十萬口”。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在西北邊地設張掖、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

萬人成田之”,軍屯戍邊由此成為安置移民的一種主要方式。此外,政府還通過遷徙罪犯及家屬戍邊、

遷降卒于邊郡等向西北邊疆移民。這些政策既開發(fā)了邊疆又保衛(wèi)了邊疆。

——摘編自翟麥玲《兩漢西北邊疆移民政策比較研究》

材料二19世紀60年代初,沙皇俄國利用中國東北邊疆人煙稀少的空虛形勢,鯨吞我國大片領土,并

且繼續(xù)執(zhí)行其侵略政策。在部分開明官員的倡議下,清政府開始實行向東北移民以充實邊疆政策。甲

午戰(zhàn)爭后,日本稱:中國東北“在我國勢力圈內,為我國之殖民地,最為適合”。庚子之變后,東北

邊患日益加劇,清政府發(fā)起新政運動,深化在東北地區(qū)的移民實邊政策,使以往東北邊疆人煙稀少、

空虛荒涼的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

——摘編自高強《清末東北移民實邊政策述論》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漢推行邊疆移民政策的措施及意義。(8分)(2)根據(jù)

材料一、二,指出與西漢相比,清末東北移民實邊的原因。(5分)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1894年興中會成立之時僅有劉祥、何寬等20余位會員,到1895年,入會者也只120余人。

革命的宣傳工作也僅局限于廣州及東南沿海一帶。之后的同盟會聚集了華興會、光復會、科學補習所、

日知會等革命團體的革命黨人,并且突破一省一市的地域局限,以空前的速度和規(guī)模壯大自身勢力。

興中會宣傳、動員的主要對象是海外華僑。同盟會依靠和動員的主力是留學生,特別是留日學生。興

中會成立后并未認識到創(chuàng)辦報紙的重要性,直到1900年才創(chuàng)辦《中國日報》,以此來回應保皇派的

污蔑行徑,革命輿論的傳播也不到位。而同盟會成立之際就創(chuàng)辦了機關報《民報》,并利用它傳播革

命思想,此外還在國內外廣泛傳播革命書籍。

——摘編自廖玉潔《興中會與同盟會之異同比較》

材料二1900年2月27日,英國工黨建立于倫敦,當時稱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稱工黨。工黨

是在擁護和鞏固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框架內開展政治活動的,它的主張容易得到資產階級政權認

可、信賴和支持。工黨在建立和崛起階段通過不斷吸收各地的社會主義政治團體的加入來擴大政黨同

盟的基礎和工人群眾的基礎。同時還不斷調整政治斗爭策略,完善組織建設措施,強化并豐富政治綱

領,追求建立具有全國性質的工人階級政黨。當資產階級國家爆發(fā)金融危機,即政治斗爭激烈的時刻,

以及當自由黨的社會經濟政策失敗的時候,工黨也就趁機取而代之走到了政壇的前面,成為保守黨的

最大政治對手,并最終在1924年獲得了第一次執(zhí)政組閣的權力。

——摘編自蘇祖安《英國工黨的崛起分析》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同盟會與興中會的不同。(6分)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一戰(zhàn)后英國工黨崛起的原因。(6分)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關于冷戰(zhàn)結束后引發(fā)國際沖突的因素,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解讀(如下表所示)。

序號解讀

觀點一在后冷戰(zhàn)時代的新世界中,沖突的基本源泉將不再是意識形態(tài)或經濟,而是文

化……全球政治的主要沖突將發(fā)生于不同文化的國家和集團之間-文明的沖突將

主宰全球政治……下一次世界大戰(zhàn),如果有的話,必將是所有文明之間的戰(zhàn)爭

觀點二(后冷戰(zhàn)時代,國與國)沖突的真正原因是社會經濟,而不是文明-雖然文明差

異確實助長和促成了許多沖突,但它們與一些沖突并無必然的關聯(lián),而只是作

為諸多因素中的一個,或許在有些情況下,文明的差異甚至有助于避免戰(zhàn)爭

觀點三(后冷戰(zhàn)時代)因權力、財富、影響分配不公以及大國不尊重小國引起的世界

性沖突,大大超過基督教、儒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文明沖突-文化是表達沖突

的載體而非原因

?摘編自[美]薩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等

根據(jù)材料,就后冷戰(zhàn)時代的沖突因素得出一個觀點,并運用所學世界現(xiàn)代史的知識加以闡釋。(要

求:觀點不得與材料觀點重復,史論結合,闡釋合理,表述清晰。)

請考生從3道選考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29.[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貞觀初,“以法理天下,尤重憲官,故御史復為雄要”,“御史為風霜之任,彈糾不法,百僚震

怒,官之雄峻,莫之比焉”。臺院侍御史以彈奏為基本職責,重點在糾彈職位較高的官員。察院監(jiān)察

御史在御史臺中品秩雖低,但職務繁雜,百司畏懼,其“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

儀”,此外還掌祭祀、監(jiān)南選、監(jiān)司射、監(jiān)決獄、分察尚書省六部等。貞觀年間,全國被劃為十道監(jiān)

察區(qū),由監(jiān)察御史十人分巡州縣,監(jiān)察御史以六條巡按州縣,分巡時威儀顯赫,“州縣祗請相望,道

路牧宰祗候,僮仆不若”。《貞觀政要》中記載:“(太宗)深惡官吏貪濁,有枉法受財者,必無赦

免,在京流外有犯贓者,皆遣執(zhí)奏,隨其所犯,置以重法?!蓖瑫r,唐太宗也對清廉官員和清正之舉

大加褒獎弘揚。

——摘編自吳毅《唐朝貞觀年間防治貪腐的政策舉措釋析》

(1)根據(jù)材料,概括唐太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內容。(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唐太吏治改革的歷史作用。(9分)

30.[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15分)

材料1961sl971年,為了清除熱帶雨林對越共的掩護,破壞其賴以為生的糧食,美國在越南實施了

“牧場工行動”,使用了大量生化武器,包括除草劑、落葉劑等。這一行動最初針對的主要是交通干

線和偏僻的、人煙稀少的邊境地帶。但隨著戰(zhàn)爭的升級,1965年后,噴灑的范圍擴大到人群密集地,

目標也轉向越共賴以為生的糧食生產和用以藏身的紅樹林沼澤,并在1967年達到頂峰。據(jù)美方報告,

美軍共施用了各種植物殺傷劑7.8萬噸,噴灑面積達2.68萬平方公里,其中針對農田的約占10%。

僅落葉劑而言,美國向越南叢林中噴灑了19905架次,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