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湖北省云學新高考聯(lián)盟高二年級上冊8月開學聯(lián)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云學新高考聯(lián)盟高二年級上冊8月開學聯(lián)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云學新高考聯(lián)盟高二年級上冊8月開學聯(lián)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云學新高考聯(lián)盟高二年級上冊8月開學聯(lián)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云學新高考聯(lián)盟高二年級上冊8月開學聯(lián)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云學新高考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

高二上學期8月開學聯(lián)考試題

一、選擇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是符合題目要求

1.生物學發(fā)展史上,許多科學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下列有關研究材料和貢獻的敘述,不

正確的是()

A.孟德爾以豌豆為研究材料進行雜交實驗,發(fā)現(xiàn)了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

B.摩爾根等以果蠅為研究材料,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C.艾弗里以肺炎鏈球菌為研究材料,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為研究材料,破譯了第一個遺傳密碼子

K答案』D

R祥解》1、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一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一作出假說

一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測交實驗)一得出結論,發(fā)現(xiàn)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2、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一演繹法證明基

因在染色體上。

3、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思

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

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詳析】A、孟德爾以豌豆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分離與自由組合定

律,A正確;

B、摩爾根等人以果蠅為研究材料,通過統(tǒng)計后代雌雄個體眼色性狀分離比,將特定的基

因和特定的染色體聯(lián)系起來,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B正確;

C、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同時證明了蛋白質等其他物質

不是遺傳物質,C正確;

D、沃森和克里克建構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沒有破譯密碼子,D錯誤。

故選D。

2.武昌魚(2n=48)與長江白魚(2n=48)經人工雜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顯微觀

察子代精巢中的細胞,一般能觀察到的是()

①含有24條染色體的細胞②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細胞③染色體移到兩極的細胞④含有48個

四分體的細胞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R答案』A

K祥解11、基因突變是基因結構的改變,包括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蛲蛔儼l(fā)

生的時間主要是細胞分裂的間期?;蛲蛔兊奶攸c是低頻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隨機

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和非同源染

色體上非等位基因之間的自由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導入也會引起基因重組。

【詳析】①精原細胞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精子,則精子中含有24條染色體,①符合題意;

②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將發(fā)生染色體兩兩配對,即聯(lián)會,②符合題意;

③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開并移向兩極,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姐

妹染色單體分開并移到兩極,細胞有絲分裂后期也可觀察到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③符合

題意;

④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能觀察到含有24個四分體的細胞,④不符合題意;綜

合以上①②③符合題意,A正確。

故選Ao

3.果蠅(2N=8)的精巢中甲、乙、丙三個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shù)、四分體個數(shù)和染色單體數(shù)

的關系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染色體組數(shù)四分體個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

甲2016

乙2416

丙200

A.甲細胞可能將發(fā)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B.乙細胞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

C.丙細胞中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乙細胞與丙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相同

K答案Hc

K祥解11分析表格數(shù)據:甲中染色體組數(shù)與體細胞相等,染色單體數(shù)是染色體數(shù)的2倍,

且沒有四分體,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中含有四分體,

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丙中染色體組數(shù)與體細胞相等,無四分體和姐妹染色單

體,可以處于有絲分裂末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等。

【詳析】A、若甲細胞可能將發(fā)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則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或減數(shù)

第二次分裂中期,其中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為2,四分體個數(shù)為0,染色單體

數(shù)為16,A正確;

B、若乙細胞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則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

期,其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為2,四分體個數(shù)為4,染色單體數(shù)為

16,B正確;

C、丙中染色體組數(shù)與體細胞相等,無四分體和姐妹染色單體,可以是有絲分裂末期結束

產生的子細胞或間期還沒有復制時的細胞等,該時期細胞都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錯誤;

D、由于乙細胞與丙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相等(每個染色體組染色體數(shù)目為4條),因此乙細

胞與丙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相同,都是8條,D正確。

故選C。

4.果蠅的紅眼與白眼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相關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一只雜合紅眼雌果

蠅,其卵原細胞進行正常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中,若不考慮基因突變、交叉互換和染色體變

異,當染色體的著絲粒分開時,細胞內可能存在()

A.四條X染色體,兩個紅眼基因B.兩條X染色體,兩個白眼基因

C.四條X染色體,兩個白眼基因D.兩條X染色體,一個紅眼基因

K答案IB

K祥解11分析題干可知:控制果蠅紅眼和白眼的基位于x染色體上,屬于伴性遺傳,減

數(shù)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細胞分

裂。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shù)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

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

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的改變,都會使排列在染

色體上的基因的數(shù)目或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

組。

【詳析】卵原細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同源染色體X、X分離,產生的次級卵母細

胞中含有的性染色體為X。一個正常次級卵母細胞處于著絲點剛分開時,此時次級卵母細

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單體分離,形成兩條性染色體,所以細胞中有兩條X

染色體。

故選B?

【「點石成金”識記變異的類型及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5.在探索生物遺傳物質的過程中有許多經典實驗,其中有關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敘述正

確的是()

A.實驗需分別用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

B.35s標記噬菌體的組別,攪拌不充分可導致沉淀物的放射性增強

C.32P標記噬菌體的組別,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D.兩組保溫時間過長都會使上清液放射性降低

R答案》B

K祥解》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它的頭部和尾部的外殼都是

由蛋白質構成的,頭部含有DNA。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就會在自身遺傳物質的作

用下,利用大腸桿菌體內的物質來合成自身的組成成分,進行大量增殖。當噬菌體增殖到

一定數(shù)量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大量的噬菌體

【詳析】A、噬菌體是病毒,必須寄生于細菌才能生活和繁殖,不能用普通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

菌體,A錯誤;

B、35s標記噬菌體的組別,攪拌不充分吸附在細菌表面的噬菌體未與細菌分離,可導致沉

淀物的放射性增強,B正確;

C、32P標記噬菌體的組別,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中,C錯誤;

D、保溫時間過長細菌破裂,子代噬菌體進入上清液,會使32P組沉淀中放射性降低,對

35s組沒有影響,D錯誤。

故選Bo

6.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二十世紀自然科學的偉大成就之一。下列研究成果中,為該模型

構建提供主要依據的是()

①艾弗里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

②摩爾根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③查哥夫發(fā)現(xiàn)的DNA中喋吟含量與喀咤含量相等

④富蘭克林等拍攝的DNA分子X射線衍射圖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K答案』c

K祥解X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構建過程中相關科學家:

1、富蘭克林拍攝了DNA分子X射線衍射圖譜。

2、查哥夫發(fā)現(xiàn)DNA中喋吟含量與嚏喔含量相等;

3、沃森和克里克根據DNA分子X射線衍射圖譜,推測DNA分子是雙螺旋結構,根據查

哥夫發(fā)現(xiàn)的DNA中喋吟含量與喀咤含量相等推出堿基的配對方式,最后構建出DNA雙螺

旋結構模型。

【詳析】①艾弗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與模型構建無關,①不符合題意;

②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與模型構建無關,②不符合題意;

③查哥夫發(fā)現(xiàn)DNA中喋吟含量與喀咤含量相等,沃森和克里克據此推測出堿基的配對方

式,③符合題意;

④富蘭克林拍攝了DNA分子X射線衍射圖譜,沃森和克里克據此推測DNA分子是雙螺

旋結構,④符合題意。

故選C

7.基因測序顯示,奧密克戎病毒與原始的新冠病毒相比,變異的地方有多處。它是一種單

條正鏈RNA(+)的病毒,其增殖過程如圖所示(小寫字母表示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

錯誤的是()

RNA(+)巴+RNA(一)—RNA(+)

RNA聚合的吟、予代病毒

病毒蛋白質

A.b、e過程發(fā)生在病毒的核糖體上,搬運工是tRNA

B.圖中mRNA與RNA(+)的部分堿基序列相同

C.a、c、d過程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相同

D.奧密克戎攜帶的遺傳信息與原始的新冠病毒的不完全相同

R答案HA

R樣解11題圖中:a是RNA復制過程,b是翻譯過程,c是RNA復制過程,d是轉錄過

程,e是翻譯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發(fā)生在核糖體上,

需要以氨基酸為原料,還需要酶、能量和tRNA。

【詳析】A、病毒沒有核糖體,b、e翻譯過程發(fā)生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上,A錯誤;

B、圖中的RNA(+)與mRNA的模板都與RNA(-)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故二者的堿

基序列部分相同,B正確;

C、a、c、d過程都是以RNA為模板生成RNA,堿基互補配對方式相同,都是A與U、C

與G配對,C正確:

D、奧密克戎與原始的新冠病毒相比,變異的地方至少有32處,說明奧密克戎攜帶的遺傳

信息與新冠病毒的不完全相同,D正確。

故選A。

8.下表為四種不同物質或藥物的主要作用機理,圖示為中心法則。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藥物名稱作用機理

羥基胭阻止脫氧核糖核甘酸的合成

青霉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

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阿糖胞甘抑制DNA聚合酶活性

:;④RNA蛋白質

A.羥基版處理后,會使過程①出現(xiàn)原料匱乏

B.青霉素對支原體感染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C.利福平處理后,會影響細胞中②③過程

D.阿糖胞甘處理后,會影響過程①子鏈延伸過程

K答案1B

R祥解H中心法則的內容: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

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蛋

白質傳遞到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則的后續(xù)補充有:遺傳信息

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這兩條途徑。

【詳析】A、羥基胭阻止脫氧核糖核甘酸的合成,進而會導致使DNA復制過程出現(xiàn)原料

匱乏,A正確;

B、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因而青霉素對支原體感染沒

有明顯的治療作用,B錯誤;

C、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該物質處理后,首先抑制②轉錄過程,導致缺少

mRNA,從而影響③翻譯過程,C正確;

D、阿糖胞昔抑制DNA聚合酶活性而影響DNA復制過程,DNA聚合醐活性受抑制后,會

使①DNA復制過程中子鏈無法正常延伸,D正確。

故選B。

9.DNA甲基化是導致表觀遺傳的主要原因,表觀遺傳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生命活動過程

中。下列有關表觀遺傳的說法正確的有幾項()

①表觀遺傳現(xiàn)象是因為在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

②同一蜂群中蜂王和工蜂在形態(tài)結構和行為等方面的不同與表觀遺傳有關

③柳穿魚Lcyc基因的部分堿基發(fā)生了甲基化修飾,抑制了基因的表達

④構成染色體的組蛋白發(fā)生甲基化、乙?;刃揎椧矔绊懟虻谋磉_

A.一項B.二項C.三項D.四項

K答案1c

K祥解》DNA甲基化修飾可以遺傳給后代,使后代出現(xiàn)同樣的表型。像這樣,生物體基

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fā)生可遺傳變化的現(xiàn)象,叫作表觀遺傳。表觀

遺傳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和衰老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例如,基因組成

相同的同卵雙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異就與表觀遺傳有關;一個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

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但它們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截然不同,表觀遺傳也在其

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詳析】①表觀遺傳的堿基序列并為發(fā)生改變,①錯誤;

②同一蜂群中蜂王和工蜂基因型相同,但在形態(tài)結構和行為等方面的不同與表觀遺傳有

關,②正確;

③柳穿魚Lcyc基因堿基序列未變,但部分堿基發(fā)生了甲基化修飾,經過甲基化修飾后抑制

了基因的表達,③正確:

④構成染色體的組蛋白發(fā)生甲基化、乙?;刃揎椧矔绊懟虻谋磉_,也屬于表觀遺

傳,④正確。

綜上所述,②③④正確,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0.某患者家系的系譜圖如圖甲,該遺傳病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采用酶切和凝膠電

泳方法能夠使基因A和a顯示為不同位置的條帶,用該方法對圖甲家系中的個體進行基因

檢測,結果如圖乙。據圖分析,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I□o正常男女

圖甲1_I_■■患病男女

nO■

34

成員1234

圖乙條帶1一?

條帶2|-------------

A.該病不可能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若4號個體呈現(xiàn)條帶1和條帶2,則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C.若4號個體只呈現(xiàn)條帶1,則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D.4號個體的致病基因可能來自2號,也可能來自1號

K答案UD

K祥解》由于1號個體只有一個條帶,為純合子,故該病不可能為常染色體隱性病,該病

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病、X染色體顯性病或X染色體隱性病。

【詳析】A、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遺傳病,則4號個體的基因型為aa,1號個體的基因型為

Aa,圖乙1號個體只有一個條帶,說明是純合子,A正確;

B、若4號個體呈現(xiàn)條帶1和條帶2,即為雜合子,說明該病為顯性病,若在X染色體

上,男性都應該為純合子,與題目不符,則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B正確;

C、若4號個體只呈現(xiàn)條帶1,則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若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病,1號個體正常,4號個體應該為雜合子,與題意不符,C正確;

D、該病不可能為常染色體隱性病,若該病為X染色體隱性病,4號個體的致病基因可來

自2號;若該病為顯性病也來自2號、D錯誤。

故選D。

11.某地山雀有寬喙和窄喙兩種類型,寬喙山雀善于處理硬的植物種子,而窄喙山雀能更

有效地處理軟的植物種子,寬喙和窄喙分別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該地山雀種群非常

大,雌雄數(shù)量相差不大,雌雄之間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種群中A和a的基因頻率分別為

70%、30%,則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寬喙山雀和窄喙山雀適應不同環(huán)境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種群中全部A和a的總和構成了該地山雀種群的基因庫

C.若這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雜合子基因型頻率約為42%

D.寬喙山雀和窄喙山雀的長期共存有利于維持基因的多樣性

K答案》B

R祥解力現(xiàn)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

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

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

基因的比例叫做基因頻率。

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詳析】A、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寬喙山雀和窄喙山雀適應不同環(huán)境是自然選

擇的結果,A正確;

B、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構成這個種群的基因庫,B錯誤;

C、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為:2X70%X30%=42%,C正確;

D、根據題干,寬喙鳥善于處理硬的植物種子,而窄喙鳥能更有效地處理軟的植物種子,

說明經自然選擇得到了多種表現(xiàn)型,根本上保留了多種基因,有利于維持基因的多樣性,

D正確。

故選B。

12.為探究青霉素對大腸桿菌的選擇作用,將大腸桿菌培養(yǎng)液加到培養(yǎng)基上涂布均勻后,

在2、3、4號位貼上沾有0.5mg/mL青霉素溶液的濾紙片。下圖為第一代實驗結果,下列

敘述錯誤的是()

A.1處起對照作用,2、3、4處可提高實驗的可信度

B.應從抑菌圈邊緣的菌落上挑取大腸桿菌繼續(xù)培養(yǎng)

C.培養(yǎng)大腸桿菌的培養(yǎng)皿應倒置于37C的恒溫箱中培養(yǎng)

D.連續(xù)培養(yǎng)幾代后,2、3、4號位的抑菌圈平均直徑將會變大

K答案UD

K祥解》一般情況下,一定濃度的抗生素會殺死細菌,但變異的細菌可能產生耐藥性。在

實驗室連續(xù)培養(yǎng)細菌時,如果向培養(yǎng)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藥菌有可能存活下來。實驗原

理:若病原菌對各種抗生素敏感,在該抗生素紙片周圍會出現(xiàn)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說明

病原菌對抗生素越敏感,若病原菌對各種抗生素不敏感,則不會出現(xiàn)抑菌圈。

【詳析】A、1處濾紙片周圍沒有出現(xiàn)抑菌圈,說明其上不含抗生素,起對照作用,2、

3、4處為實驗組,以1為對照,能增強2、3、4處實驗結果的可信度,A正確;

B、抑菌圈邊緣上的細菌可能產生了抗藥性,實驗中需要從抑菌圈邊緣的菌落上挑取細

菌,接種到已經滅菌的培養(yǎng)基上繼續(xù)培養(yǎng),重復實驗中抗生素的選擇作用步驟,記錄每一

代抑菌圈的直徑,B正確;

C、培養(yǎng)細菌時應將培養(yǎng)皿倒置放于37℃的恒溫箱中培養(yǎng),以防止冷凝水滴落污染培養(yǎng)

基,C正確;

D、由于抗生素對細菌起到定向選擇作用,將具有抗藥性的細菌逐代選擇出來,細菌的抗

藥性逐漸增強,因此抑菌圈直徑隨培養(yǎng)代數(shù)的增加而減小,D錯誤。

故選D

13.金魚形態(tài)優(yōu)美,品種多樣,是野生鯽魚經長期人工選育而成。自然狀態(tài)下,金魚能與

野生鯽魚雜交產生可育后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金魚與野生鯽魚屬于同一物種

B.人類的喜好影響了金魚的進化方向

C.鯽魚進化成金魚的過程中,有基因頻率的改變

D.鯽魚發(fā)生變異,產生多種形態(tài)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R答案HD

K祥解H1、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

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

變,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基因重

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統(tǒng)稱為突變;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新物種

的形成。

【詳析】A、由題干信息分析可知,在自然狀態(tài)下,金魚能與野生鯽魚雜交產生可育后

代,這說明金魚與野生鯽魚屬于同一物種,A正確;

B、人工選擇是根據人類的喜好對鯽魚的性狀進行保留,保留人類喜好的變異,淘汰人類

不喜好的變異,能對金魚的變異類型起選擇作用,所以,人類的喜好影響了金魚的進化方

向,B正確;

C、生物進化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以,鯽魚進化成金魚的過程中,有基因頻率

的改變,C正確;

D、人工選擇是根據人類的喜好只是對金魚的變異類型起選擇作用,而不能使鯽魚發(fā)生變

異,D錯誤。

故選D。

14.某品種蔬菜(2n=18)的種子可以榨取食用油,為了培育高產新品種,科學家誘導該品

種蔬菜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形成完整植株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自然狀態(tài)下甲植株因配子發(fā)育異常而高度不育

B.甲植株成熟葉肉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C.秋水仙素處理甲植株幼苗可以培育出純合植株

D.將甲植株作為育種材料,能縮短育種年限

K答案1B

K祥解11、單倍體育種是利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技術獲得單倍體植株,再誘導其染色體加

倍,從而獲得所需要的純系植株的育種方法。

2、單倍體育種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3、單倍體育種的優(yōu)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加速育種進程;缺點:技術較復雜,需與雜交育種

結合,多限于植物。

【詳析】A、自然狀態(tài)下甲植株無同源染色體,不能聯(lián)會,配子發(fā)育異常而高度不育,A

正確;

B、甲植株成熟葉肉細胞中含有1個染色體組,B錯誤;

C、秋水仙素處理甲植株幼苗,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可以培育出純合植株,C正確;

D、將甲植株作為育種材料,進行單倍體育種,能縮短育種年限,D正確。

故選B。

15.如圖是肝細胞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

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營養(yǎng)不良,④中組織液增多引起組織水腫

B.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huán)境是③④

C.正常情況下①處的CO2濃度低于⑤處

D.飯后4小時①處的葡萄糖濃度高于⑤處

K答案》D

【詳析】依題意和分析圖示可知:①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表示毛細血管的動脈

端;②為肝細胞;③為淋巴;④為組織液;⑤為血漿。若營養(yǎng)不良,則會導致血漿蛋白濃度

降低,血漿滲透壓下降,進而導致④中的組織液增多引起組織水腫,A項正確;毛細淋巴管

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huán)境是③(淋巴)和④(組織液),B項正確;正常情況下,血液由①

一⑤流動的過程中,肝細胞產生的C02不斷進入血液,因此①處的C02的濃度低于⑤處,C

項正確;飯后4小時,因血糖濃度降低,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不斷進入血液,導致①處的葡

萄糖濃度低于⑤處,D項錯誤。

【『點石成金本題結合“肝細胞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綜合考查學生對內環(huán)

境的組成成分和相互關系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正確解答此題,需要理清脈絡,建立知識網

絡;此外還需要與細胞呼吸、血糖平衡調節(jié)等知識建立聯(lián)系。

16.今年4月,武漢馬拉松比賽吸引了全球約26000名運動員參賽。下列關于比賽中運動

員生理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血漿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xù)升高

B.大量補水后,內環(huán)境可恢復穩(wěn)態(tài)

C.血漿滲透壓升高,尿量生成減少

D.交感神經興奮增強,胃腸平滑肌蠕動加快

R答案HC

K祥解21、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組成,包括組織液、淋巴、血漿等。內環(huán)境是組織細胞生

活的直接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2、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

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調節(jié)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叫做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內環(huán)境的

相對穩(wěn)定包括內環(huán)境的化學成分及理化性質的相對穩(wěn)定,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

活動的必要條件。

【詳析】A、運動中,血漿中二氧化碳濃度會上升,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緩沖的物質,吸收

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濃度處于平衡狀態(tài),A錯誤;

B、賽程中運動員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出汗、脫水后,宜靜脈補充液體、電解質、營養(yǎng)物質,

以滿足病人的生理需要,只是大量補水,內環(huán)境并不會恢復穩(wěn)態(tài),B錯誤;

C、賽程中運動員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出汗、脫水和呼吸加深、加快,會使得血漿滲透壓升

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減少,C正確;

D、劇烈運動會使交感神經興奮,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胃腸蠕動變慢,D錯誤。

故選C。

17.氨基酸脫氨基產生的氨經肝臟代謝轉變?yōu)槟蛩?,此過程發(fā)生障礙時,大量進入腦組織

的氨與谷氨酸反應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腦組織水腫、代謝障礙,患者

會出現(xiàn)昏迷、膝跳反射明顯增強等現(xiàn)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血漿滲透壓主要來自蛋白質,靜脈輸入血漿蛋白可有效減輕腦組織水腫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強的原因是高級神經中樞對低級神經中樞的控制減弱

C.興奮經過膝跳反射神經中樞的時間比經過縮手反射神經中樞的時間短

D.患者能進食后,應適當減少蛋白類食品攝入

K答案1A

K祥解H由題意可知,氨基酸脫水縮合后形成肽鍵;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導致組織液滲透壓

增高可引起腦組織水腫。

【詳析】A、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A錯誤;

B、神經系統(tǒng)中的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有控制作用,當患者腦組織水腫,發(fā)生昏迷時,大

腦皮層中的高級神經中樞活動受抑制,對低級神經中樞的控制減弱,所以患者會出現(xiàn)膝跳

反射增強的現(xiàn)象,B正確;

C、膝跳反射一共有2個神經元參與,縮手反射有3個神經元參與,都是非條件反射,膝

跳反射的突觸數(shù)目少,因此興奮經過膝跳反射神經中樞的時間比經過縮手反射神經中樞的

時間短,C正確;

D、由于蛋白質在人體被代謝為氨基酸,患者氨基酸脫氨基產生的氨經肝臟代謝轉變?yōu)槟?/p>

素的過程若還沒有恢復,大量進入腦組織的氨與谷氨酸反應生成谷氨酰胺,又會形成腦組

織水腫等,因此患者能進食后,還是不應該攝入太多蛋白類食品,D正確。

故選A,

18.實驗測得高Na+海水和低Na+海水中槍烏賊離體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后膜電位變化曲線

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40

20

0

-20

-40

-60

-80

A.接受刺激后Na+大量內流,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并消耗能量

B.代表高Na+海水中電位變化的是曲線a

C.兩曲線間的差異是Na+內流的量和速度不同,從而造成電位變化的幅度和速率不同

D.未受刺激時,高Na,海水和低Na,海水中神經纖維膜內外電位差基本相同

K答案DA

"羊解2動作電位的形成Na+內流的結果,Na+的濃度差決定了動作電位的峰值,內外濃

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靜息電位的強度與K+的濃度差有關,K+的濃度差越大,靜息電位的

絕對值越大。負離子如氯離子的內流會形成抑制作用,導致膜內負電荷增多。

【詳析】A、接受刺激后Na+大量內流,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屬于協(xié)助擴散,不消耗能

量,A錯誤;

B、動作電位的峰值取決于Na+的濃度差,濃度差大,峰值高,代表高Na-海水中電位變化

的是曲線a,B正確;

C、由于兩個曲線的峰值不同,到達峰值的斜率不同,說明兩曲線間的差異是Na+內流的

量和速度不同,C正確;

D、兩條曲線的靜息電位基本相同,說明高Na+海水和低Na+海水中神經纖維膜內外電位

差基本相同,D正確。

故選A。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64分。

19.果蠅是進行遺傳學研究的好材料,某科研小組對果蠅進行了以下實驗:

實驗甲:殘翅紅眼(?)X長翅白眼(S)-Fl:長翅紅眼(?)+長翅紅眼(S)

實驗乙:殘翅紅眼(3)X長翅白眼(?)-B:長翅紅眼(?)+長翅白眼(3)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設計實驗甲與實驗乙的主要目的是驗證。

(2)理論上實驗甲的F2基因型共有種,其中雌性個體中殘翅白眼的概率

為,雄性個體中長翅紅眼的概率為。

(3)已知性染色體組成為XXY的果蠅為可育雌果蠅,決定眼色的顯性基因用B表示,隱

性用b表示。若實驗乙B中出現(xiàn)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蠅,請分析:

①若該蠅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則該蠅的基因型為.

②若該蠅是親本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X染色體未分離導致的,則該蠅產生的配子為。

③檢驗該蠅產生的原因可用表型為的果蠅與其雜交,然后觀察子代的性

狀表現(xiàn)。

(4)已知果蠅剛毛和截毛由X和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剛毛

(D)對截毛(d)為顯性,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只考慮剛毛和截毛這對性狀的遺傳,果蠅種群中雄果蠅的基因型共有種。

②現(xiàn)將兩只剛毛果蠅雜交,子代雌果蠅中既有剛毛,又有截毛,雄果蠅全為剛毛,則這兩

只果蠅的基因型是。

③現(xiàn)有一只剛毛雄果蠅,要通過一次雜交實驗判定它的基因型,最好應選擇表型為

的果蠅與其雜交,然后觀察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

R答案H(1)眼色性狀與性別有關,翅型性狀與性別無關

(2)?.12②.0(3).3/8

(3)①.XbXb②.XbX%Y、XJXbY(3).紅眼雄性

(4)①.4②.XDXd、XdYD③.截毛雌性

K祥解U題表分析:從題中表格可知,實驗甲和實驗乙構成了一組正反交,實驗得到結果

是:眼色性狀與性別有關,翅型性狀與性別無關。假設翅形用基因A/a表示,眼色用基因

B/b表示,則由實驗結果可推測出它們基因型如下:

實驗甲:aaXBXBxAAXbYAaXBXb+AaXBY;實驗乙:aaXBYxAAXbXb^-

AaXBXb+AaXbY

【小問1詳析】

實驗甲和實驗乙構成了一組正反交,正反交實驗可以驗證控制性狀的基因的位置關系。實

驗得到結果是眼色性狀與性別有關,翅型性狀與性別無關。

【小問2詳析】

實驗甲:aaXBXBxAAXbY^AaXBXh+AaXBY,根據實驗甲子代的基因型,預期實驗甲的F2

基因型有3x4=12種,其中雌性個體的表型分別為長翅紅眼(A_XBX-)和殘翅紅眼

(aaXBX)故雌性個體中表現(xiàn)殘翅白眼性狀的概率為0,雄性個體中表現(xiàn)長翅紅眼

(A_XBY)性狀的概率為3/4x12=3/8。

【小問3詳析】

親本基因型分別為XBY和XbXb,若基因突變出現(xiàn)白眼雌性子代,則是XBXb變成XbXb。若

該蠅是親本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X染色體未分離導致的,則是親本的Xb的兩條單體在減數(shù)第

二次分裂時未分開,該果蠅的基因型為XbXbY,產生的配子是XbXb、Y、X\XbY?檢驗

該蠅產生的原因可用表型為紅眼雄性(XBY)的果蠅與其雜交,然后觀察子代的性狀表

現(xiàn)。

【小問4詳析】

雄果蠅的基因型:XDYD、XDY\XdYD、X1*Yd,共4種基因型。兩只剛毛果蠅雜交,子代

雌果蠅中既有剛毛,又有截毛,雄果蠅全為剛毛,則可知親本基因型是XDXd、X/D。剛

毛雄果蠅基因型可能是XDYD、XDYd,XdYD,則用XdXd截毛雌果蠅與其雜交,觀察子代

表現(xiàn)。

20.下圖是人體細胞內某蛋白質合成的部分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

(1)圖示的過程是,進行的方向是(填“左到右”或“右到左”)。

(2)丁與乙的組成有何不同?o甲與DNA結合,使DNA雙鏈,其

基本組成單位是。

(3)該過程發(fā)生的主要場所是,與DNA復制相比,除了堿基配對方式有差

別外,還有(答兩點)也不同。

(4)該過程的下一過程叫,涉及的RNA有種,其中tRNA的鏈經過

折疊成三葉草形,其一端是的部位,另一端有反密碼子。

(5)丙進入細胞質后,往往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其意義是,核糖體到達丙

的時,該過程結束。

K答案X(1)①.轉錄②.右到左

(2)①.組成乙、丁的五碳糖分別為脫氧核糖、核糖②.解開(或解旋)③.氨基酸

(3)①.細胞核②.原料和酶

(4)①.翻譯②.3③.攜帶氨基酸

(5)①.少量的丙(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②.終止密碼子

R祥解H轉錄是遺傳信息從DNA流向RNA的過程。即以雙鏈DNA中的確定的一條鏈

(模板鏈用于轉錄,編碼鏈不用于轉錄)為模板,以A、U、C、G四種核糖核甘酸為原料,

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過程。

【小問1詳析】

圖示以DNA合成了RNA,該過程是轉錄,合成的RNA部分游離片段在右邊,故轉錄的

方向是右到左。

【小問2詳析】

丁是胞喀咤核糖核甘酸,乙是胞喀咤脫氧核甘酸,丁與乙的區(qū)別是組成乙、丁的五碳糖分

別為脫氧核糖、核糖。甲為RNA聚合酶,甲與DNA結合,使DNA雙鏈解開解開,RNA

聚合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其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

【小問3詳析】

該過程為轉錄,發(fā)生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與DNA復制相比,除了堿基配對方式有差別

外,還有原料和酶也不同。

【小問4詳析】

該過程(轉錄)的下一過程叫翻譯,涉及的RNA有3種,其中tRNA的鏈經過折疊成三葉

草形,其一端是攜帶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反密碼子。

【小問5詳析】

丙(mRNA分子)進入細胞質后,往往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其意義是少量的丙(mRNA

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核糖體到達丙的終止密碼子時,該過程(翻譯)結

束。

21.普通小麥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糧食作物,我國小麥育種育種專家將偃麥草與普

通小麥雜交,育成了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抗病性、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的小麥新品種——小偃6

號。小麥與偃麥草的雜交屬于遠緣雜交,遠緣雜交育種要解決雜交不親和、雜交不育和后

代“瘋狂分離”等難題。

(1)普通小麥(六倍體)與偃麥草(二倍體)雜交所得的B不育說明了什么?。

(2)R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3)要使B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這樣得到的后代是幾倍體?。

這種新物種的形成過程與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形成過程的明顯不同之處是。

(4)一般來說,與二倍體相比,多倍體的優(yōu)點是(答出2點即可)。

(5)現(xiàn)有甲、乙兩個普通小麥品種(純合體),甲的表現(xiàn)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現(xiàn)型是

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獲得抗病抗倒伏且穩(wěn)定遺傳的新品種,

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

K答案2(1)普通小麥與偃麥草屬于不同的物種(或兩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2)H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紊亂,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3)①.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B幼苗,使其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②.八倍體③.

沒有經過地理隔離而直接產生生殖隔離

(4)莖桿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營養(yǎng)物質含量增加

(5)甲、乙兩個品種雜交,B自交,選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

離的植株

R祥解》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

這種現(xiàn)象叫作生殖隔離。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都是指不同群體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

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xiàn)象,這里統(tǒng)稱為隔離。

【小問1詳析】

普通小麥(六倍體)與偃麥草(二倍體)雜交所得的R不育,即存在生殖隔離,說明普通

小麥與偃麥草屬于不同的物種。

【小問2詳析】

B的染色體來自兩種生物,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紊亂,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小問3詳析】

秋水仙素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Fi幼

苗,使其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可形成可育配子。普通小麥的配子有三個染色體組,偃麥草的

配子有一個染色體組,故B含有4個染色體組,加倍后為八倍體。該種方法形成的物種,

沒有經過地理隔離而直接產生生殖隔離。

【小問4詳析】

多倍體植物一般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營養(yǎng)物質含量增加,但產量較

低。

【小問5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