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考題選_第1頁
高中文言文考題選_第2頁
高中文言文考題選_第3頁
高中文言文考題選_第4頁
高中文言文考題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斷句題①通讀文段,了解大意斷句前應先閱讀文言文片段,弄清楚文言文屬于什么文體,寫了些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意思。在通讀的時候應該注意文言文中單音詞占多數(shù)的特點。②巧抓標志,利用謂語通過第一步,將能斷的先斷開,化大為小,縮小思考范圍,再集中精力通過抓關鍵點分析難斷的句子。具體來說,關鍵點有兩個:一是詞語,二是句子。③斷后通讀,檢查調整。斷完句后,考生應通讀一遍全段文字,檢查句意是否完整,語意是否連貫,句間銜接是否自然圓合,并注意是否與文章的體裁、語言風格相符。(二)翻譯題(一)關鍵實詞譯到位1.多義詞利用上下文的語境來確定該實詞的準確義項。2.疑難實詞對陌生的實詞,可以采用多種推斷方法。如利用上下文的語境,聯(lián)系課文中的內容,借助字形,利用對稱結構,借助熟悉的成語等。例: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數(shù)事。上悚然納之。句中“蠹”意為蛀蝕,其意可由并列結構“蠹國害民”中相對應的字“害”來推測,也可聯(lián)想語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來推測。3.活用實詞判斷實詞是否活用有兩種方法,一是依據(jù)語法特征判斷,如兩個名詞連用,其中有一個可能會活用作動詞;二是結合語境判斷,如人物關系及前后內容。例: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句中“法”一詞本為名詞,分析句子成分,發(fā)現(xiàn)其在句中充當了謂語成分,活用為動詞,因此應翻譯為“效法”。4.古今異義詞古今異義詞有兩種情況:一是單音節(jié)的同形異義詞,如“走”“金”等,要熟知其古義;二是類似今天雙音節(jié)詞的同形異義詞,如“妻子”“其實”等,要拆開來翻譯。(二)必譯虛詞譯到位1.常見副詞除表敬謙外,有實在意義的,應譯出。2.表語氣的虛詞在句子語氣方面所表達的語氣,應譯出。翻譯這類虛詞要先確定句子的語氣,然后再確定這類虛詞的翻譯,這類虛詞有“其”“耳”“乃”“何”“焉”“乎”等。例:(錢乙)本有贏疾,性簡易,嗜酒,疾屢改,自以意治之,輒愈。最后得疾,憊甚,乃嘆曰:“此所謂周痹(一種病)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選自《宋史·錢乙傳》)句中“其”表示推測語氣,應翻譯為“大概”。3.特殊虛詞特殊虛詞有兩種情況:一是固定虛詞(復音虛詞),不能拆開硬譯。如“所以”“無乃”“奈何”“有以”“無以”“是以”等。二是兼詞,即一個詞當成兩個詞用,譯時可按兩個詞翻譯。古漢語中的兼詞主要有“焉”(于何/于此)、“諸”(之于/之乎)、“蓋”(何不)等。4.不譯虛詞: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累贅,譯文時可刪削。如,發(fā)語詞“夫、蓋、且夫”;補字“之”“者(今者,向者)”,定語后置(之、者等)、賓語前置(是、之)的標志,表停頓的語助詞(考也)表語氣或起連接作用的助詞(而等)(三)特殊句式譯到位1.倒裝句2.被動句

3.判斷句

4.省略句具體步驟為:(1)分析句子成分,理清主謂賓結構;(2)聯(lián)系語境,揣摩句意,思考動作行為的發(fā)出方和承受方;(3)補充被省略的內容;(4)結合上下文驗證,檢查有無語法及邏輯問題。特別指出,文言省略最常見的是主語、賓語和介詞

例: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yī)藥。根據(jù)語境可判斷出生病的對象是“王彪之”,可推知“以營醫(yī)藥”這一行為的發(fā)出者是“彪之”,因此翻譯時應將句子補充完整,準確翻譯為“賜錢三十萬讓他………”。上海市奉賢區(qū)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五)閱讀下文,完成小題。獨坐軒記[明]桑悅①予為西昌校官,學圃中筑一軒,大如斗,僅容臺椅各一,臺僅可置經史數(shù)卷。賓至無可升降,弗肅以入,因名之曰“獨坐”。②予訓課之暇,輒憩息其中,上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窺關閩濂洛①數(shù)君子之心,又次則咀嚼《左傳》、荀卿、班固、司馬遷、揚雄、劉向、韓柳歐蘇曾王之文,更暇則取秦漢以下古人行事之跡,少加褒貶,以定萬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終日。軒前有池半畝,隙地數(shù)丈,池種芰荷,地雜植松檜竹柏。③予坐是軒,塵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臨太行,右挾東海,而蔭萬間之廣廈□。且坐惟酬?、谇Ч?,遇圣人則為弟子之位,若親聞訓誨;遇賢人則為交游之位,若親接膝而語;遇亂臣賊子則為士師之位,若親降誅罰于前。坐無常位接無常人日覺紛孥糾錯坐安得獨?雖然,予之所紛絮糾錯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間,坐予者寥寥,不謂之獨,亦莫予同。作《獨坐軒記》。[注釋]①關閩濂洛:指宋代理學的主要學派,其代表人物為關中張載,閩中朱熹、濂溪周敦頤、洛陽程顥程頤。②酬?。嘿e主相互敬酒。為古禮儀的一種。22可填入第③段方框處的虛詞是()A哉B也

C乎

D矣23第③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是()A坐無常位接/無常人日覺/紛挈糾錯/坐安得獨B坐無常位/接無常/人日覺紛挈/糾錯坐安得獨C坐無常位/接無常人/日覺紛挈糾錯/坐安得獨D坐無常位接/無常人/日覺紛絮/糾錯坐安得獨24對第③段“塵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臨太行,右挾東?!崩斫庹_的是()A作者心無雜念、胸懷開闊是因其將家安置在太行山腳、東海之濱。B如果能夠來到太行山、面朝東海,那么就可以擯棄世俗煩擾之事。C作者心中沒有俗念,并想象自身處于太行山和東海,故心胸開闊。D作者不想凡俗之事,心胸越來越開闊,就像左靠太行,右對東海。25請從句式的角度賞析第②段畫線句。26結合全文,分析“獨”的豐富內涵?!敬鸢浮?2B23C24D

25運用短句,突出強調了獨坐軒周遭面積之小之清幽,襯托出作者獨坐軒中的悠閑之情。

26①獨坐軒之“獨”,空間狹??;②作者之“獨”,在于表達自己不與世俗為伍的心志。參考譯文:我擔任西昌校官時,在菜園子里建了個小屋,像斗大小,只能容下一方案子。一張椅子,案上只能擺放幾卷經書史冊??腿藖頃r無法打拱作揖,只好不嚴肅的進來。于是就命名它叫“獨坐”。我訓課督學的空閑,就在其中休息,首先探究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治世大道,其次學習關中張載,閩中朱熹、濂溪周敦頤、洛陽程顥程頤各位君子的理學思想。再次就品味《左傳》、荀卿、班固、司馬遷、揚雄、劉向、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曾鞏、王安石的文章,再有空閑就選秦漢以來古人的事跡,稍加評論,來論定萬世的是非,悠哉悠哉,以此度日。小屋前面有半畝水池,幾丈空地,池塘里種有菱角荷花,土地上錯雜種植著松樹、檜樹、竹子、柏樹。我坐在這個屋子里,俗念不入心,胸懷一天天開闊,就好像是左邊靠近太行山,右邊面對東海,遮掩著萬間的大房子。而且坐在這里只是應酬著古今之人;遇到圣人,那么就身居弟子的位置,像是親耳聆聽教誨;遇到賢人,那么就身居朋友的位置,像是親自促膝而談;遇到亂臣賊子,那么就身處刑官的位置,好像親自當面給予懲罰。身處不固定的位置,接觸到確定的人,每天感到紛繁交錯,坐在那里怎么能覺得孤獨呢?雖然這樣,可我所感到紛繁交錯的,都是世上寂寞的人。而在天地之間,像我這樣獨坐的人很少,(即便)不說是孤獨,也沒有人和我一樣。就寫下了《獨坐軒記》。上海市金山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四)(19分)閱讀下文,完成各題。①管仲夷吾者,穎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②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晉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雹酃苤偌热握帻R,以區(qū)區(qū)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惫收摫岸仔小K字?,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④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腹珜嵟偌弦u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于周室?;腹珜嵄闭魃饺?,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雹萏饭唬汗苤偈浪^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選自《史記·管仲列傳》)15寫出下列加點字在句中的意思。(1)少時常與鮑叔牙游(

(2)將順其美(

)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

B貴輕重,慎權衡C管仲因而信之

D然孔子小之17下列句子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例:分財利多自與。A管仲囚焉。B師不必賢于弟子。C夫晉,何厭之有?D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18請用“/”給第④段畫線句斷句?;腹珜嵟偌弦u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于周室19請把第②段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20第③和④段表現(xiàn)了管仲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形象特點。(用四字詞語加以概括)【答案】15(1)交往

(2)扶持

16C

17C

18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于周室

19我曾經多次從政卻總是被國君貶斥,他不認為我沒有才能,知道我沒有遇到機遇。

20(1)因地制宜

(2)順應民意

(3)因勢利導(轉禍為福、轉敗為功)參考譯文: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曾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貧困,常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對他很好,不把這種事對外說。后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起來了。鮑叔于是向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執(zhí)掌齊國的政事,齊桓公的霸業(yè)因此得以成功,多次會集諸侯,統(tǒng)一天下,都是根據(jù)管仲的計謀。管仲說:“我當初不得志的時候,曾經和鮑叔一起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并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貧困的緣故。我曾經為鮑叔辦事,結果使他更加困窘,但鮑叔并不認為我愚笨,知道這是由于時機有利和不利。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叔并不認為我沒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多次作戰(zhàn),多次都戰(zhàn)敗逃跑,但鮑叔并不認為我膽小,知道這是由于我還有老母的練故。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來受屈辱,但鮑叔并不認為我不知羞恥,知道我不拘泥于小節(jié),而以功名不顯揚于天下為羞恥。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卻是鮑叔?。 滨U叔在推薦管仲輔佐齊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鮑叔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十幾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稱贊管仲的賢能,卻稱頌鮑叔能夠識別人才。管仲在齊國執(zhí)政任相,使地處海濱的小小齊國發(fā)展貿易,積聚財帛,富國強兵,辦事能夠與百姓同好惡。所以他說:“倉庫充實了,人才知道禮儀節(jié)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榮譽和恥辱。居于上位者遵循禮法行事,則六親自然和睦而關系穩(wěn)固。禮義廉恥得不到伸張,國家就要滅亡。國家頒布的政令像流水起于高山流入平原一樣自然暢通,是因為它能順適民情。”因為道理淺顯,容易實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順應他們的愿望提供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順應他們的愿望拋棄它。管仲治理政事,善于轉禍為福,把失敗變?yōu)槌晒?。重視分別事物的輕重緩急,慎重地權衡事情的利弊得失。桓公實際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襲擊蔡國,但管仲卻借這個機會,責備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包茅。桓公實際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卻借這個機會,命令燕國恢復召公的政令?;腹诳碌嘏c魯國會盟,后來又想違背同曹沫的盟約,但管仲借助這個盟約使桓公建立了信義,因此諸侯都來歸附齊國。所以說:“知道用先給予的方法來取得自己想要的,這是為政的法寶?!碧饭f: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但孔子卻看不起他,莫非是認為周朝的統(tǒng)治已經衰微,桓公既是賢君,而管仲不勸勉他稱王,卻輔佐他稱霸嗎?《孝經》說:“順勢相助,成全美事,糾正并制止不好的,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親”。這大概說的是管仲吧?(五)(12分)閱讀下文,完成各題。師說(節(jié)選)韓愈①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____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②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21可填入第①段橫線處的虛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因

B乃

C則

D卻2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②群聚而笑之B①其出人也遠矣

②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C①小學而大遺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D①圣人之所以為圣

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3下列對第①段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該段句式變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結合,奇偶互見;字里行間飽含感情,讀來感心動耳。B作者連用三個對比,尖銳地批判了“今之眾人”“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C三個對比,結語語氣一句比一句重,第一個對比的結語是疑問語氣,第二個對比的結語是肯定、責備的語氣,第三個對比的結語帶有諷刺意味的語氣,表達的感情更強烈。D文段中作者批判反面現(xiàn)象的目的在于闡明從師學習的重要性。24簡析第②段中畫線句的論證效果。25第①段中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請結合文本及你所了解的時代背景,探究“師道不傳”的社會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某個階層,還是出現(xiàn)在全社會?【答案】21C22D23D

24事實論證,以孔子師郯子、師襄、老聃的事實,闡明“圣人無常師”的道理,選材典型,使論證更加具體,富有說服力。

25出現(xiàn)在士大夫階層。(1)自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為代表的門閥制度,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士族的子弟憑高貴的門第可以做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廢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為區(qū)分門第的標準。這對擇師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就普遍存在著從師“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2)文本中說“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這也證明士大夫們不從師求學。翻譯: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他,焉為代詞);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的停頓,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問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當做老師,就足以感到恥辱;把官大的人當做老師,就被認為近于諂媚?!卑?!求師的風尚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ト藳]有固定的老師??鬃釉咱白?、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币虼藢W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上海市閔行區(qū)三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四)(18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李牧守邊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shù)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zhàn)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毙倥咳?,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zhàn)。數(shù)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杜門不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令?!蓖踉S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一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縠者十萬人,悉勒習戰(zhàn)。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shù)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匈奴十余萬。滅襜(dān)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余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節(jié)選自《史記》)17寫出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以便宜置吏(

(2)日擊數(shù)牛饗士(

)(3)悉勒習戰(zhàn)(

(4)以數(shù)千人委之(

)18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意思存在古今異義的一項是()A備匈奴。以便宜置吏

B謹烽火,多間諜C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

D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19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于是乃具選車得一千三百乘B其后十余歲/其皆出于此乎C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好學而不勤問D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雖連城拱不啻也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2)大縱畜牧,人民滿野。21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牧長期駐守雁門關,他養(yǎng)精蓄銳,為后來打敗匈奴做好了充分的準備。B李牧被免職后,一直臥病在家,直到趙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強領命出征。C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堅守不出,匈奴因此認為他膽怯。D李牧以小利引誘匈奴單于,然后出奇制勝,大敗匈奴?!敬鸢浮?7(1)設置

(2)用酒食招待

(3)組織

(4)扔掉,拋棄

18A

19B

20(1)戍邊的將士每天都得到賞賜,可是無用武之地,都盼著與匈奴交戰(zhàn)。(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