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0課《勸學》課內外比較閱讀新題型練習(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7/13/wKhkGGYMlAuAEvwhAAPA216KmtQ822.jpg)
![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0課《勸學》課內外比較閱讀新題型練習(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7/13/wKhkGGYMlAuAEvwhAAPA216KmtQ8222.jpg)
![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0課《勸學》課內外比較閱讀新題型練習(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7/13/wKhkGGYMlAuAEvwhAAPA216KmtQ8223.jpg)
![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0課《勸學》課內外比較閱讀新題型練習(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7/13/wKhkGGYMlAuAEvwhAAPA216KmtQ8224.jpg)
![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0課《勸學》課內外比較閱讀新題型練習(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7/13/wKhkGGYMlAuAEvwhAAPA216KmtQ82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勸學》課內外比較閱讀
班級考號姓名—總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勸學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
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度
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弩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
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
(乙)勸學
秦觀
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
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
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對十二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
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
嗟夫!敗吾業(yè)者,常此二物也。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詞曰:“我精騎三千,足抵君羸
卒數(shù)萬?!毙纳破湔f,因取“經(jīng)”“傳”“子”“史”之可為文用者,得若干條,勒為若干卷,
題曰《精騎集》云。
噫!少而不勤,無如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
B.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
C.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
D.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
2.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蹉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蹉”,跨出兩腳為“步”。
B.黃泉,文中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陰曹地府。
C.《齊史》,“二十四史”之一?!岸氖贰笔侵肝覈糯亩牟考o傳體史書。
D.傳,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對《春秋》的系統(tǒng)注釋,流傳下來的有《春秋左氏傳》等。
3.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的《勸學》,善用比喻來闡述道理。像選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
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觀點。
B.荀子在《勸學》選文中的第二段,運用了比喻、對比等多種論證方法,論證了學習應該注
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C.秦觀在《勸學》中講述了自己幼時讀書不勤奮,成人后開始發(fā)憤讀書,可是聰明卻遠不如
從前。這和顏真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感受相同。
D.秦觀在《勸學》中說到不勤奮和善忘讓他荒怠了學業(yè),但看到孫搴答邢詞中的句子,深表
贊同,于是摘取了“經(jīng)”“傳”“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編為《精騎集》。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1
②少而不勤,無如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
5.秦觀《勸學》中讀書的故事可否論證荀子《勸學》中的中心論點?請作出判斷并闡明你的
理由。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雖有是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
之謂乎!
(選自《雖有嘉肴》)
材料二: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
至周,問禮于老聃,訪樂于蓑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
今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以王也?!奔叭ブ?,老子送之,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
蓋三千焉。
(選自《孔子家語?卷三》,有刪減)
材料三: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
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
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
嘴。傲、非也,喳、非也;君子如向矣。
(選自《荀子?勸學》)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B.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C.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D.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7.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此之謂乎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B.于是喟然日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
C.自周反魯始一旦焉((愚公移山)
D.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吾妻之蓑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從“嘉肴”“至道”寫起,提出只有學習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
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B.材料二中,孔子聽說老子博古通今,通曉禮樂的起源,明白道德的歸屬,以為老子可以應
為值得自己學習的老師。
C.材料二中,孔子在周問禮訪樂,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并到實地考察各種規(guī)章制度,回國
后,他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
2
D.材料三中,君子求取學問,不僅要耳朵聽進去,還要用嘴巴說出來,這樣便能夠及時鞏固
所學知識。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乃今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
(2)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10.三篇短文都談到了學習,但各有側重,請分析三篇短文談到的學習側重點有何不同?用簡
潔的語言概括。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
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
過矣。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
【文本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
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
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節(jié)選自《學記》)
【文本三】
夫明《六經(jīng)》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
不可常依,鄉(xiāng)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
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
(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I?勉學》)
【文本四】
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叢滑稽飲酒著游旬朔之間把卷
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
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
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
嗟夫!敗吾業(yè)者,常此二物也。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邵)詞曰:“我精騎三千,足
抵君羸卒數(shù)萬。”心善其說,因取“經(jīng)”“傳”“子”“史”之可為文用者,得若干條,勒為若
干卷,題曰《精騎集》云。
噫!少而不勤,無知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
(選自秦觀《勸學》)
3
1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胡礪則利就:接近、罪近
B.又從而庸之庸:歸功
C.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誤讀書也過:過失,過錯
D.陽不如曩時4^一二殆:大概
1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B.故雖有勤勞之苦蚓無爪牙之利
C.木直中繩,以為輪叩之以小者則小鳴
D.是猶求飽而懶營饌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13.秦觀《勸學》文中第①段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B.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C.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D.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14.對以上四個文本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繼而用比喻論證論述了學習在提高人的
素質等方面有重大意義。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用比喻和對比論證的方法,提倡在求學時,要做“善學者”和“善問
者”,這樣就能更有效地解決學習問題。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強調容易學會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藝就是讀書。廣泛涉獵書籍可以助世
人安身立命。
D.第四段文字中,秦觀敘述的故事,可以從正面論證讀書時學時輟導致的后果,適合用來論
證積累對成就學問重要性的觀點。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
衣也。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
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
過矣。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
學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厭,所以治人也。夫繭,舍而不治,則腐蠹而棄;使女工緘之,
以為美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繭也,舍而不治,則知行腐蠹。使賢者教之,以為世士,則天
下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貢,衛(wèi)之賈人;顏涿聚,盜也;顓孫師,馳①也。孔子
教之,皆為顯士。夫學譬之猶礪也,昆吾之金,而銖父之錫,使干越之工鑄之以為劍,而弗加砥
4
礪,則以刺不入,以擊不斷。磨之以碧礪,加之以黃砥,則其刺也無前,其擊也無下。自是觀之,
礪之與弗礪其相去遠矣。今人皆知礪其劍,而弗知礪其身。夫學,身之礪砥也。
(節(jié)選自尸子《勸學》)
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養(yǎng)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
氣,不憚句力勞,以致甘軟,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
授命,不忘誠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歷茲以往,百行皆然??v不能淳,去泰②
去甚。學之所知之無不達世人讀書看但熊言之丕熊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丕足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
其理;宰千戶縣,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不必知楣橫而稅豎也;問其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遲
也;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yōu)閑,材增迂誕,軍國經(jīng)綸,略無施用。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
良由是乎!夫學者所以求益耳。
(節(jié)選自顏之推《勉學》)
注:①馳(zang):馬販子。②泰:甚“去泰”意思是去掉過于嚴重的毛病。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
B.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
C.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
D.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
17.下列對文中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君,古時常作為天子、國君的別稱,也用作對尊長的敬稱,此處指前者。
B.賈人,指商人,也指古時官府掌管采購物品的人員,文中“賈人”指后者。
C.社稷,“社”為土地神,“稷”為谷神,“社稷”合用常常用來代指國家。
D.經(jīng)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的統(tǒng)稱,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和手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尸子《勸學》列舉子路、子貢、顏涿聚、顓孫師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說明孔子的賢能。
B.從顏之推提到的“未知養(yǎng)親者”等情形可知,學習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C.荀子《勸學》和尸子《勸學》都運用了比喻論證,使論證形象生動,淺顯易懂。
D.尸子和顏之推都寫到了學習者在學習后所產生的變化,并以此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19.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2)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
20.三段文字都論述了學習的作用,請分別加以概括。
五、閱讀下面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
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
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
5
漸之浦(Xiu,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
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
②而I梅百仞之淵
③其新之湍,君子不近
④席人不服
22.下列句子加點的“其”字與其他不同類的一項()
A.基漸之潛,君子不近
B.其質非不美也
C.以為輪,外曲中規(guī)
D.今年智乃反不能及
23.下列句中沒有省略介詞“于”的一項是()
A.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其漸之潛,君子不近
D.而臨百仞之淵
24.翻譯下面的句子。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6
附:參考答案和解析
、
【答案】LD2.B3.D4.①但是我卻依仗這放縱自己,喜歡和巧言善辯、嗜好飲酒的人交往
游樂。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幾天在閱覽書卷。
②年輕時不勤奮,無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許可以用這個來補救吧。5.可以論證。荀子《勸學》的
觀點是“學不可以己”。秦觀敘述了年少時憑記性好貪圖玩樂,以及讀書時學時輟所導致的后果,屬于不專心
讀書,不能積累學問,可以從反面論證“學不可以己”的觀點。
【解析】L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數(shù)年之后,我開始發(fā)奮讀書用來懲戒自己,對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聰明卻已經(jīng)
衰竭許多了,幾乎不如過去時候的十分之一二。
其中,“來”,時間詞的詞綴,與“數(shù)年”不能分開,排除AB;
“殆”,根據(jù)語境及實際生活經(jīng)驗推斷可解釋為“表推測,相當于‘大概''幾乎'",正好搭配后面的
約數(shù)“十一二”,二者中間不能斷開,且“聰明衰耗”是主謂結構,后面斷開,排除C。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文中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陰曹地府”錯誤,原文和“飲”搭配,指地下的泉水。
故選Bo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有文采的句子”錯誤。原文說“可為文用者”,意思是“在寫文章時可以用到的語句”。
故選Do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
①“負”,依仗;“自放”,放縱自己,賓語前置句;“滑稽飲酒者”,巧言善辯、嗜好飲酒的人;“旬
朔”,意思是十天或一個月,亦泛指較長的時間。
②“少”,年輕;“無知之何”,無可奈何;“長”,成年;“庶幾”,也許;“補”,補救。
5.本題考查學生對論點、論據(jù)、論證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荀子《勸學》中的觀點為“學不可以己”,即學習不可以停止。而秦觀《勸學》中說到年少時讀書看
一遍就能背誦,于是就喜歡和那些巧言善辯、喝酒的人交往,一個月也看不幾天書,所以雖有很強的記憶力,
也常?;膹U在不勤奮上,這屬于不專心讀書,不能積累學問。這是從反面論證了“學不可以己”的觀點,所以
可以論證荀子《勸學》中的中心論點。
參考譯文:
(甲)
我曾經(jīng)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jīng)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
手,胳膊沒有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變得洪亮,可是聽的人在遠處也能聽得
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
江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里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
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
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
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
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
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鰭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
(乙)
我年輕的時候讀書,一看到文章就能夠背誦。默寫一遍,也沒有大的差錯。但是我卻依仗這放縱自己,喜
歡和巧言善辯、嗜好飲酒的人交往游樂。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幾天在閱覽書卷。所以雖然我有較強的記憶
力,但是學業(yè)卻因為我的不勤奮給荒廢了。
等到數(shù)年之后,我開始發(fā)奮讀書用來懲戒自己,對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聰明卻已經(jīng)衰竭許
多了,幾乎不如過去時候的十分之一二?,F(xiàn)在每閱覽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復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書卷便感到
茫然而無所適從,這樣反復讀都記不住。所以現(xiàn)在雖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學業(yè)卻常常因為健忘而荒廢。
7
唉,荒怠我的學業(yè)的,就是不勤奮和善忘啊。最近我讀《齊史》的時候,看到孫搴答邢詞中有這樣的句子:
“我精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shù)萬?!毙闹匈澩矚g這個說法,于是摘取了“經(jīng)““傳"''子”“史”中在寫文章時
可以用到的語句若干條,編為幾卷,題名為《精騎集》。
啊!年輕時不勤奮,無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許可以用這個來補救吧。
二、
【答案】6.A7.C8.D9.(1)“我現(xiàn)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國稱王天下的原因?!彪x
開周國時,老子去送他。
(2)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將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10.材
料一側重把教與學結合起來,認為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
材料二側重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習不是空談,要付諸實際行動。
材料三側重談學習的態(tài)度,倡導要像君子一樣虛心學習,專心致志,牢記在心,付諸言行,恰到好處。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
它的好處。
“嘉肴”意為“美味的菜”,為“有”的賓語,故“嘉肴”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C;
“不知其旨也”中的“也”為句末語氣助詞,故應在“也”后斷開,排除D。
故選Ao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動詞,說。句意: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動詞,是,句意:太守是誰。
B.助詞,……的樣子。句意:于是感嘆地說。/連詞,然而。句意:然而侍衛(wèi)大臣在皇宮內毫不懈怠。
C.反,都同“返”,動詞,返回。句意:從周國返回魯國。/句意:才能往返一次。
D.使動用法,使……完善、使……完美,句意:怎么能夠使他的七尺之軀完美呢!/意動用法,認為……
美,句意:我的妻子認為我美。
故選Co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君子求取學問,不僅要耳朵聽進去,還要用嘴巴說出來”錯誤,由原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
口”可知,耳聽口出的是小人的學習。
故選Do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乃”,才;“所以”,……的原因;“王”,稱王;“去”,離開。
(2)“學”,學習;“美”,完善;“以為”,把……當作。
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由原文“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可知,材料一側重把教與學結合起來,
認為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
由原文“至周,問禮于老聃,訪樂于在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自周反魯,道彌尊
矣”可知,材料二側重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習不是空談,要付諸實際行動。
由原文“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君子如向矣”可知,材料三側重談學習
的態(tài)度,倡導要像君子一樣虛心學習,專心致志,牢記在心,付諸言行,恰到好處。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
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
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秲睹飞险f:“教是學的
一半?!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選自《雖有嘉肴》)
材料二:
孔子對南宮敬叔說:“我聽說老子博古通今,通曉禮樂的起源,明白道德的歸屬,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師,現(xiàn)
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到了周國,孔子向老子詢問禮,向蓑弘詢問樂,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考察明堂的規(guī)貝U,
8
察看宗廟朝堂的制度。于是感嘆地說:“我現(xiàn)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國稱王天下的原因?!彪x開周國時,
老子去送他。從周國返回魯國,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從遠方來向他學習的,大約有三千人。
(選自《孔子家語?卷三》,有刪減)
材料三:
君子學習,是聽在耳里,記在心里,表現(xiàn)在威儀的舉止和符合禮儀的行動上。一舉一動,哪怕是極細微的
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學習是從耳聽,從嘴出;相距不過四寸而己,怎么能夠完美他的七尺之軀呢!古
人學習是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需求,今人學習則只是為了炫耀于人。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將
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所以沒人求教你而去教導別人叫做浮躁;問一答二的叫啰嗦;浮
躁啰嗦都是不對的,君子答問應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選自《荀子?勸學》)
三、
【答案】1LC12.D13.B14.D15.(1)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
就能見識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2)世人不管愚蠢還是聰明,都希望認識的人多,見識的事廣,但卻又
不肯讀書,這就好比想要吃飽卻懶得做飯,想要身體暖和卻又懶于裁衣一樣。
【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意義的能力。
C.過:超過。句意:各種技藝中最容易學會而又值得推崇的本事,沒有超過讀書的。
故選Co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為”,動詞,算得上,是。句意:敦促勸勵世風習俗,也仍然不失為一種才藝。
“為”,動詞,撰寫,寫作。句意:于是撰寫了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來贈送給他。
B.“之”,結構助詞,的。句意:所以即使有勤奮刻苦的辛勞,卻常?;膹U在善忘。
“之”,定語后置的標志,無實意。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
C.“以”,介詞,把。句意:木頭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線,用火烤使它彎曲,把它制成車輪。
“以”,介詞,用。句意:用小的力氣敲打,鐘聲就小。
D.“而”,連詞,表轉折關系。句意:這就好比想要吃飽卻懶得做飯。
“而”,連詞,表轉折關系。句意:胳膊沒有更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
故選Do
1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依仗這樣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歡和巧言善辯、喝酒的人交往,一個月,沒有幾天在看書。
“喜”為喜歡之意,后面要跟的內容是表示我想做的事,而“從滑稽飲酒者游”應是我喜歡做的,故應作
其賓語,句意完整,不可斷開,排除AC。
“旬朔之間”表示時間,一個月,應單獨成句,如果把“把卷”斷在上句,意思就變成了“一個月中都在
看書”,改變了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排除D。
故選Bo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可以從正面論證讀書時學時輟導致的后果”分析錯誤。應是“可以從反面論證讀書時學時輟導致的后
果申,,O
故選D?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博學”,廣泛地學習;“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參省”,檢查、省察;“知”,通“智”,
智慧。
(2)“不問”,不管;“廣”,廣博;“猶”,好像,好比;“營饌”,做飯;“惰”,懶于。
參考譯文:
文本一: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由水凝結而成,但比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線,
用火烘烤使它彎曲,把它制成車輪,木材的彎曲程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又曬干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
是因為火的烘烤使它彎曲成這樣。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就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
9
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見識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文本二:
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輕松而效果加倍,學生又歸功于老師;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辛勤而效果減半,學生
又埋怨老師。善于提問的人,好比攻伐堅硬的木材,要先從容易的部位開始,然后再砍伐堅硬的關節(jié)處,等到
時間一長,木材就脫落分解了;不善于發(fā)問的人正與此相反。善于回答問題的人,好比撞鐘,用小的力氣敲打,
鐘聲就小,用大的力氣敲打,鐘聲就大。從容不迫地敲打,鐘聲就漸漸止息;不善于回答問題的人正與此相反。
這都是推進學習的方法。
文本三:
通曉《六經(jīng)》要旨,涉獵百家著述,即使不能增強道德操行,敦促勸勵世風習俗,也仍然不失為一種才藝,
可借此自謀生計。父親兄長是不能長期依靠的,家鄉(xiāng)邦國不能常保無事,一旦流離失所,沒有人來庇護資助你
時,就該自己設法了。俗話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备鞣N技藝中最容易學會而又值得推崇的本事,沒
有超過讀書的。世人不管愚蠢還是聰明,都希望認識的人多,見識的事廣,但卻又不肯讀書,這就好比想要吃
飽卻懶得做飯,想要身體暖和卻又懶于裁衣一樣。
文本四:
我年輕時讀書,看一遍就能背誦,默寫它,也不會有多大的錯誤。依仗這樣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歡和巧
言善辯、喝酒的人交往,一個月,沒有幾天在看書。所以,即使有很強的記憶力,也常常荒廢在不勤奮上。
近幾年來,非常勤奮,后悔以前的所作所為;然而聰明已經(jīng)耗盡,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
心中反復推敲幾遍,合上書還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奮刻苦的辛勞,卻常?;膹U在善
忘,嗨!損害我的學業(yè)的,常常是這兩種情況。
最近讀《齊史》,看到孫曩答邢詞中有這樣的句子:“我精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shù)萬?!毙闹匈澩矚g這個
說法,于是摘取了“經(jīng)”“傳”“子”“史”中在寫文章時可以用到的語句,摘錄幾千條,編為幾卷,取名為《精
騎集》。
??!年輕時不勤奮,無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差不多可以用這個來補救吧。
四、
【答案】16.C17.B18.A19.(1)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
經(jīng)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2)所以被武將、平俗的小吏們共同譏笑詆毀,確實是由于這個原因吧!20.
荀子認為學習能讓人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錯。
尸子認為學習能使人成為當世名士,天下的諸侯就沒有誰敢對他不敬。
顏之推認為學習能使人心胸開闊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動。
【解析】1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為:學習所得,施行起來沒有不見成效。世人讀書的,往往只能說到,不能做到,(所以)他們的忠孝
沒有人聽說,仁義不足道。
“學之所知”是主謂結構,“所知”是所字結構,表名詞性,所以可在“知”后斷開,排除A、D?
“忠孝無聞”“仁義不足”是兩個主謂結構的句子,所以應分別在“忠”“仁”前面斷開,排除B。
故選Co
1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B.“文中'賈人'指后者”錯誤。文中的“賈人”指商人。
故選Bo
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手法的能力。
A.“是為了說明孔子的賢能”錯誤。本語段是在說勸勉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列舉子路、子貢、顏涿聚、顓
孫師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故選Ao
1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曬干?!?,通“燥”,古代用火烤使木條
彎曲的一種工藝。
(2)“故”,所以;“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被動句,所以被武將、平俗的小吏們共同譏笑詆毀;“良”,
確實;“是”,代詞,這個原因。
10
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由原文“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可知,所以木材用墨
線量過再經(jīng)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
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所以,荀子認為學習能讓人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錯。
由原文“使賢者教之,以為世士,則天下諸侯莫敢不敬”可知,使賢達的人教誨他就會成為當世名士,那
么天下的諸侯就沒有誰敢對他不敬。
由原文“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可知,讀書做學問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開闊使
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動罷了。
參考譯文: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
直的墨線,用煤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
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jīng)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jīng)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在磨刀石
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
勤學而不厭倦,是用以治理自身的;教誨而不厭倦,是用來治理他人的。如果蠶繭已成,棄置而不加治理,
就會變質腐蝕而拋棄,如果使女工緘絲治理,用它制成漂亮的織錦,那么天子上朝時,也會穿著它。每個人就
像蠶繭一樣,舍置而不修治,智慧、行為會無知、敗壞。使賢達的人教誨他就會成為當世名士,那么天下的諸
侯就沒有誰敢對他不敬。因此,子路,是魯東卞的粗野之人,子貢是衛(wèi)地商人,顏涿聚是個強盜,顓孫師是個
粗鄙之人,經(jīng)過孔子教導之后,都成為名士。把學習做個比喻,那就像磨礪的道理一樣。即使是昆吾的金屬、
鄭父的錫,讓吳、越的良工用它鑄造成劍而不加磨礪,用它刺擊也不能深入,用它側擊也不能砍斷,如果用粗
磨刀石開磨,再用細磨刀石精磨,那么用它刺擊前面如無物一般,下面如無物一般,鋒利無比。由此看來,磨
礪與不磨礪,相差太遠了?,F(xiàn)在的人們都知道磨礪他們的劍卻不知磨礪他們自身。學習,就是對自身的磨礪。
(節(jié)選自尸子《勸學》)
讀書做學問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開闊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動罷了。不懂得奉養(yǎng)雙親的,要讓他看到
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谷胱甘肽及酵母提取物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中外合資經(jīng)營員工企業(yè)勞動合同(2篇)
- 2025年二手房出租合同簡單版(2篇)
- 2025年個人租房合租協(xié)議(2篇)
- 2025年個人承租房屋協(xié)議范文(2篇)
- 2025年代理商項目合作協(xié)議范文(2篇)
- 2025年交通事故賠償諒解協(xié)議(2篇)
- 2025年臨時崗位用工合同(2篇)
- 媒體大廈辦公室簡裝協(xié)議
- 農藥配送與技術服務協(xié)議
- 縮短創(chuàng)傷患者急診滯留時間醫(yī)院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
- 青少年農業(yè)科普館建設方案
- 新測繪法解讀
- 【光明乳業(yè)企業(yè)償債能力問題及完善建議8900字論文】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達標率
- 譯林版七年級下冊英語單詞默寫表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便計算大全600題及答案
- 2016-2023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考點試題甄選合集含答案解析
- 政治單招考試重點知識點
- 專題01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考英語時文閱讀專項訓練
- 阿特拉斯擰緊工具維修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