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重慶市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重慶市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重慶市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重慶市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重慶市榮昌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材料一:李及字幼幾,鄭州人也。舉進士,寇準薦其才,擢知興化軍。遷樞密直學士,出知杭州。于時內(nèi)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過杭,及待之薄。僚佐驚曰:“江使者兄弟,榮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禮待之,公雖不求福,獨不畏其為禍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奔榷旅髦^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閑郡以自處,而居杭繁劇之地邪?”僚佐走語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懼也?!奔靶υ唬骸凹袄弦?,誠得閑郡以自逸,庸何傷?”既而德明亦不能傷也,時人重其操守。及資性清介治尚簡嚴喜慰薦下吏而樂道人之善。忌杭風俗輕靡,未嘗事宴游。在杭未嘗市物,惟置白樂天一集而已。(節(jié)選自《東都事略·李及傳》)材料二:曹瑋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問王旦誰可代瑋者,旦薦樞密直學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眾議皆謂及雖謹厚有行,非守邊之臣,不足以繼瑋。楊億以眾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將吏心亦輕之。會有屯駐禁軍白晝奪婦人銀釵于市中,吏執(zhí)以聞。及方坐觀書,召之使前,略加詰問,其人服罪。及不復下吏,亟命斬之,觀書如故。將吏皆驚。不日,聲譽達于京師。億聞之,復見旦,具道其事,謂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議謂及不勝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議,何其易得也。夫以禁軍戍邊,白晝?yōu)楸I于市,主將斬之,事之常也,烏足以為異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為此也。夫以曹瑋知秦州七年,羌人懾服,邊境之事,瑋處之已盡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聰明,多所變置,敗壞瑋之成績。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謹守瑋之規(guī)模而已矣?!保ü?jié)選自《說苑·敬慎》,有刪減)9.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正確斷句處的字母按順序填寫在答題卡上。(3分)及資性A清介B治尚C簡嚴D喜慰薦E下吏F而樂G道H人之善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出,文中指京官調到地方任職。京官到地方任職實際上是因為犯事而被貶官。B.榮枯,指使人窮達,與《大學之道》中“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的“齊”用法相同。C.相公,在文中是對宰相的尊稱。漢魏以來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稱呼。D.“必矜其聰明”與《<老子>四章》中“自矜者不長”的“矜”意思相同。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李及是鄭州人,曾參加進士科考試,寇準因他有才能推薦過他;他在多地任要職,去世后獲得殊榮。B.李及任杭州知州時,對過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禮相待,僚佐提醒他不要因此引來禍端,但李及不以為意。C.李及擔任秦州知州時,禁軍輕視他是文人,因此在集市公然搶劫,李及果斷處置了他,由此立下威信。D.王旦認為李及不會像其他人一樣自恃聰明,大加變革,敗壞曹瑋的功績,故推薦李及做曹瑋的接班人。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及老矣,誠得閑郡以自逸,庸何傷?(4分)(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謹守瑋之規(guī)模而已矣。(4分)13.材料二中眾人認為李及“謹厚有行”,請依據(jù)材料一分析李及這一特點。(3分)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周公受封于魯,以此移風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訓,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學生焉。墨子學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節(jié)財、薄葬、閑服生焉。齊桓公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齊國之地,東負海而北障河,地狹田少而民多智巧?;腹珣n中國之患,苦夷狄之亂,欲以存亡繼絕,崇天子之位,廣文、武之業(yè)。故《管子》之書生焉。齊景公內(nèi)好聲色外好狗馬獵射亡歸好色無辨。作為路寢之臺,族鑄大鐘,撞之庭下,郊雉皆響。一朝用三千鐘贛,梁丘據(jù)、子家噲導于左右。故晏子之諫生焉。晚世之時,六國諸侯,溪異谷別,水絕山隔,各自治其境內(nèi),守其分地,握其權柄,擅其政令,下無方伯,上無天子,力征爭權,勝者為右,恃連與國,結遠援,以守其國家,持其社稷。故縱橫修短生焉。申子者,韓昭釐之佐。韓,晉別國也,地墽民險,而介于大國之間。晉國之故禮未滅,韓國之新法重出;先君之令未收,后君之令又下。新故相反,前后相繆,百官背亂,不知所用。故刑名之書生焉。秦國之俗,貪狼強力,寡義而趨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勸以賞,而不可厲以名;被險而帶河,四塞以為固,地利形便,富積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若劉氏之書,觀天地之象,通古今之論,權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風,以統(tǒng)天下,理萬物,應變化,通殊類。非循一跡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牽連之物,而不與世推移也。故置之尋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節(jié)選自劉安《淮南子·要略》)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齊景公內(nèi)好A聲色B外好C狗馬D獵射E亡歸F好色G無辯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以為”,是認為的意思,與《論語》中“仁以為己任”的“以為”意思相同。B.“貧”,“使……貧窮”,與《過秦論》中“以弱天下之民”的“弱”用法相同。C.“國家”,“國”指諸侯的封地,“家”指大夫的封地,與今天“國家”的意思不同。D.“勸”,是勉勵的意思,與《兼愛》中“惡得不禁惡而勸愛”的“勸”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孔子傳承周公教誨,教導門下弟子,讓其穿戴周朝服飾冠帽,修改儒家經(jīng)典,由此產(chǎn)生了儒家學說。B.墨子認為儒家禮節(jié)繁瑣,豐厚的葬禮長期的服喪,勞民傷財妨礙事務,于是放棄了周禮而采用夏政。C.戰(zhàn)國時期諸侯相互征伐,國與國之間經(jīng)常通過結盟來鞏固統(tǒng)治、護衛(wèi)疆士,合縱連橫之術應運而生。D.韓國從晉國分裂而來,保留了許多過去的政令,這與不斷頒布的新法矛盾抵觸,刑名之學因此產(chǎn)生.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齊國之地,東負海而北障河,地狹田少而民多智巧。(4分)(2)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4分)14.文中為什么要介紹諸家學說的產(chǎn)生情況?請簡要分析。(3分)重慶市育才中學、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萬州中學拔尖強基聯(lián)盟2023-2024高二下學期三月聯(lián)合考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本一:孟子曰:“春秋無義戰(zhàn)?!编岛?!春秋之戰(zhàn)多矣鮮有出于義者其或出于義而又不純焉,卒同于不義而已矣。然圣人不忍遽絕焉,且幸之,且惜之。昔者,王莽乘西漢之衰,不用尺兵寸鐵而移漢祚,翟義起兵討之,未成而身死;唐武氏之禍,唐幾亡矣,李敬業(yè)起兵討之,未成而身死。此二人者,自以國家舊臣,義不忍靦顏俯首而立于怨家之朝,可謂知大義矣。今夫春秋之義,莫大于復仇;仇莫大于國之奪于人,而君父之死于人也。故吾力能報焉,而有以洗死者之恥,上也;其次,力不能報而報之,不克而死;最下則忘之,又最下則事之矣。吾嘗讀《春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魯莊公也。莊公者,桓公之子,齊人實殺桓公。昔者,越敗吳于槜李,闔閭死。夫差使人立于廷,茍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則對曰:“唯,不敢忘!”三年乃報越。晉王李克用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公受而藏之于廟,卒以滅梁。吾觀此二君者,其晚節(jié)末路,不可謂賢,而皆能復父仇如此,其義烈豈不壯哉!自桓公死于齊,莊公立,公及齊人狩于糕矣,師及齊師圍郕矣,公及齊大夫盟于蔬矣,不惟忘其仇,而又報之德焉,所以事之者,惟恐其不足??鬃釉唬骸靶乙?,乾時之役,猶能與仇讎戰(zhàn)也;惜哉,其非以仇故戰(zhàn)。而師雖敗,不可謂不榮,然而不純于義矣?!笔ト擞诖瞬蝗体峤^,姑與以得失相半之辭,是亦圣人之不得已焉耳。(節(jié)選自戴名世《八月庚申及齊師戰(zhàn)于乾時我?guī)煍】儭罚┪谋径汗耪咭匀蕿楸荆粤x治之之謂正,正不獲意則權,權出于戰(zhàn),不出于中人。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zhàn)止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故仁見親,義見說,智見恃,勇見身,信見信。內(nèi)得愛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戰(zhàn)也。(節(jié)選自《司馬法》)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春秋之戰(zhàn)A多矣B鮮有C出D于義者E其或出F于義G而又H不純焉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祚,本義為福,文中指帝位?!皣瘛敝竾\,“踐祚”指皇帝即位或登上帝位。B.克,指戰(zhàn)勝,與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終者蓋寡”的“克”意思不同。C.《春秋》,“六經(jīng)”之一,記錄了周朝時期齊國的國史,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D.信,文中指信任,與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的“信”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翟義起兵討伐王莽,李敬業(yè)起兵討伐武氏,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們忠于前朝,不愿在仇人的朝堂上茍且偷生,這是符合大義的。B.面對國亡父死的情況,能夠以己之力報仇除恨、一雪前恥是最上等的;不僅不報仇,反而在敵人的朝廷上誠心侍奉是最下等的。C.孔子一方面肯定了乾時之戰(zhàn)能夠與敵作戰(zhàn),雖敗猶榮;另一方面遺憾魯莊公在道義上不夠純粹,因為并非是為了復仇而出戰(zhàn)。D.古代君王以仁愛為根本,因為仁愛而被民眾尊重親近,有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就能借此對內(nèi)保衛(wèi)家園,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夫差使人立于廷,茍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4分)(2)不惟忘其仇,而又報之德焉,所以事之者,惟恐其不足。(4分)14.文本一第三段和《五代史伶官傳序》都使用了與莊宗有關的史實,二者用意有何不同?(3分)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趙簡子圍衛(wèi)之郛郭,犀盾、犀櫓,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簡子投枹曰:“烏乎!吾之士數(shù)弊也?!毙腥刷贍T過免胄而對曰:“臣聞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無弊者。昔者吾先君獻公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戰(zhàn)十有二勝,是民之用也。獻公沒,惠公即位,淫衍暴亂,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絳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莨珱],文公授之,圍衛(wèi),取鄴,城濮之戰(zhàn),五敗荊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無弊也。”簡子乃去楯櫓,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戰(zhàn)大勝。簡子曰:“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也?!被蛟唬盒腥宋从幸哉f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敗,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見所以用人也。簡子未可以速去盾、櫓也。嚴親在圍,輕犯矢石,孝子之所愛親也。孝子愛親,百數(shù)之一也。今以為身處危而人尚可戰(zhàn),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愛親也,是行人之誣②也。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賞厚而信,人輕敵矣,刑重而必,人不北矣。長行徇上③,數(shù)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將眾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數(shù),而道乎百無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眾之道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二》)材料二孔子適衛(wèi),衛(wèi)將軍文子問曰:“吾聞魯公父氏不能聽獄,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聽獄,有罪者懼,無罪者恥?!蔽淖釉唬骸坝凶镎邞质锹犞煨讨斠矡o罪者恥,何乎?”孔子曰:“齊之以禮,則民恥矣;刑以止刑,則民懼矣?!蔽淖釉唬骸敖颀R之以刑,刑猶弗勝。何禮之齊?”孔子曰:“以禮齊民,譬之于御則轡也;以刑齊民,譬之于御則鞭也。執(zhí)轡于此而動于彼,御之良也。無轡而用策,則馬失道矣?!蔽淖釉唬骸耙杂灾笫謭?zhí)轡,右手運策,不亦速乎?若徒轡無策,馬何懼哉?”孔子曰:“吾聞古之善御者,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禮而薄于刑,故民從命。今也廢禮而尚刑,故民彌暴?!保ü?jié)選自《孔叢子·刑論》)【注】①行人:掌管禮儀的官職。②誣:謊言。③長行徇上:為了君主而犧牲自己的高尚行為。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有罪者A懼B是聽C之D察E刑之F當也G無H罪者恥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革車千乘”意為一千輛兵車,與《勸學》中“筋骨之強”的句式不同。B.“速”意為快、迅速,與《六國論》中“始速禍焉”的“速”意思不同。C.“恥”意為對……感到羞恥,與《師說》中“而恥學于師”的“恥”用法相同。D.“盛于禮而薄于刑”的“而”與《論語》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趙簡子包圍衛(wèi)國國都的城郭,敲響戰(zhàn)鼓但士兵卻不進攻,燭過認為這不是戰(zhàn)士的問題,而是趙簡子不會使用戰(zhàn)士。B.晉獻公善于用人,使得國家領土增加了許多;晉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奪取了鄴地,打敗了楚軍,得到霸主之名。C.衛(wèi)將軍文子聽人說公父氏不能“聽獄”,他向孔子求證,孔子通過對“有罪者懼,無罪者恥”的分析證實了這一說法。D.孔子認為治國和馭馬同理,善于駕馬的人拿著韁繩就像拿著絲帶一樣,車轅兩邊的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幫助。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秦人恣侵,去絳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4分)(2)今齊之以刑,刑猶弗勝。何禮之齊?(4分)14.孔子認為先王時期百姓服從命令,現(xiàn)在百姓更加暴亂的原因分別是什么?(3分)重慶市銅梁一中等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材料一:秦欲伐齊,齊楚從親,乃使張儀往相楚。張儀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絕約于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此北弱齊而西益秦,計無便此者?!背醮笳f而許之。群臣皆賀,陳軫獨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興師發(fā)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賀,子獨吊,何也?”陳軫對曰:“不然,以臣觀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合,齊秦合則患必至矣?!背踉唬骸坝姓f乎?”陳軫對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齊也。今絕約于齊,則楚孤。張儀至秦,必負王,是北絕齊交,西生患于秦也,而兩國之兵必俱至。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也;不與吾地,陰合謀計也。”楚王曰:“愿陳子閉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張儀厚賂之于是遂絕約于齊使一將軍隨張儀。張儀至秦,詳失綏墮車,不朝三月。楚王聞之,曰:“儀以寡人絕齊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jié)而下秦。秦齊之交合,張儀乃朝,謂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獻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聞六里?!边€報楚王,楚王大怒,發(fā)兵而攻秦。陳軫曰:“軫可發(fā)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賂秦,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出地于秦,取償于齊也,王國尚可存?!背醪宦?,卒發(fā)兵而使將軍屈匄擊秦。秦齊共攻楚,殺屈匄,遂取丹陽、漢中之地。(節(jié)選自《史記?張儀列傳》,有刪改)材料二:張儀欺楚懷王,陳軫諫言可謂善矣。然至云:“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是軫不深計齊之可絕與否,但以得地為意耳。及秦負約,楚王欲攻之,軫又勸曰:“不如因賂之以一名都,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也。”此策尤乖謬不義。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賂以地,齊本與國,楚無故而絕之,宜割地致幣,卑詞謝罪,復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軫之說于是疏矣。(節(jié)選自洪邁《容齋隨筆》)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乃以相印A授B張儀C厚賂之D于是遂絕約E于齊F使G一將軍H隨張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親,指合縱相親,是戰(zhàn)國時期六國合縱結為聯(lián)盟,共同對抗秦國侵略的策略。B.卒,指最后、最終,與《赤壁賦》“而卒莫消長也”中的“卒”意思相同。C.但,指僅、只是,與《蜀道難》“但見悲鳥號古木”中的“但”意思不同。D.謝,指道歉,與《孔雀東南飛》“多謝后世人”中的“謝”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秦王為攻打齊國派張儀到楚國,張儀以六百里的土地和秦楚兩國的友好關系作為誘餌,誘惑楚王與齊國斷絕關系,楚王答應了張儀。B.面對秦國主動向楚示好、請求楚國與齊國絕交的提議,陳軫頭腦冷靜,洞察了其中的陰謀,力排眾議,勇敢地向楚王陳述自己的意見。C.張儀回到秦國,假裝跌下車,三個月不上朝,楚王以為張儀對斷交之事不滿,就派人辱罵齊王,齊王很生氣,于是與秦國建立了友好關系。D.楚使者被張儀欺騙后,報告楚王,楚王要發(fā)兵攻打秦國,陳軫認為不能攻打,而應賄賂秦國,讓秦國單獨攻打齊國,楚王不聽建議。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茍與吾地,絕齊未晚也;不與吾地,陰合謀計也。(4分)(2)是我出地于秦,取償于齊也,王國尚可存。(4分)14.洪邁認為陳軫兩次諫言都有不合理之處,請分別簡要概括。(3分)重慶市烏江新高考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鄒子之屬。齊有三鄒子。其前鄒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國政,封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鄒衍,后孟子。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是以鄒子重于齊。適梁,惠王郊迎,執(zhí)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襒席。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yè),身親往師之。作《主運》。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于齊、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義伐紂而王,伯夷餓不食周粟;衛(wèi)靈公問陳,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太王去邠。此豈有意阿世俗茍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內(nèi)圜鑿,其能入乎?或曰,伊尹負鼎而勉湯以王,百里奚飯牛車下而繆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鄒衍其言雖不軌,倘亦有牛鼎之意乎?(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受業(yè)子思A之門B人C道D既通E游事F齊宣王G宣王H不能用。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當,文中意思是“在”,與《兼愛》中“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的“當”含義相同。B.連衡,文中指秦國采用的一種離間六國的策略,使它們各自同秦國聯(lián)合,從而各個擊破。C.“是以鄒子重于齊”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四章》)兩句中的“于”含義不同。D.不軌,超越常規(guī),不合法度。與現(xiàn)代漢語成語“圖謀不軌”中的“不軌”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司馬遷讀《孟子》,讀到君王追求功利的文字曾產(chǎn)生感慨,認為追求功利是禍亂的源頭,孔子為了防備禍亂的源頭,就很少提到功利。B.鄒忌生活在孟子之前,鄒衍生活在孟子之后。鄒忌和鄒衍在當時都受到了君王的重視和重用,而孟子卻未能受到當時君王們的青睞。C.鄒衍看到當時的諸侯越來越荒淫奢侈、不崇尚德政的現(xiàn)象,認為諸侯應該先整飭自己,再推行到百姓,于是開始著書立說。D.司馬遷在文中雖對鄒衍有些批評的言論,但總體上還是以對他的贊頌為主,贊頌了他的仁政思想和學術才氣以及高尚的人格。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國政,封為成侯而受相印。(4分)(2)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yè),身親往師之。(4分)14.從原文看,孟子為什么不受當時君王的重視?請簡要回答。(3分)答案重慶市榮昌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答案】9.BDF10.A11.AC12.(1)我老了,假如能到政事比較閑的地方任職,來使自己身心閑適,又有何妨呢?(2)我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持重敦厚,一定能嚴格遵守曹瑋的制度(規(guī)矩)罷了。13.①李及不用超常禮儀接待使臣江德明,且不怕報復,不懼威脅,表明李及有操守、有德行;②李及喜歡推薦屬吏,樂于稱道他人有點,表明他忠厚;③李及不滿杭州輕浮奢靡的風俗,且從不舉行宴飲游樂,表明他嚴格謹慎【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李及天性清正耿直,為政崇尚簡約嚴明,喜好推薦屬吏,樂于稱道他人的優(yōu)點?!凹百Y性清介”主謂短語單獨成句,其后B處斷開;“治尚簡嚴”中,“治”是主語,“尚”是謂語,“簡嚴”是賓語,句子結構完整,其后D處斷開;“喜慰薦下吏”前省略主語“李及”,“喜慰薦”是謂語,“下吏”是賓語,句子結構完整,其后F處斷開故選BDF。10.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京官到地方任職實際上是因為犯事而被貶官”錯誤。京官調到地方任職有很多原因,并不一定是因為犯事而被貶官,選項說法絕對。B.正確。使動用法,使人窮達;使動用法,使……齊整。句意:想要使大臣尊貴或低賤,簡直易如反掌。/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C.正確。D.正確。都是夸耀、夸大。句意:一定自恃聰明。/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長久。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誠”,假如,如果真的;“自逸”,使自己閑適;“何傷”,何妨,有什么妨礙呢。(2)“所以”,……的原因;“但”,只;“以”,因為;“規(guī)?!?,制度、規(guī)矩。13.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于時內(nèi)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過杭,及待之薄。”“及笑曰:‘及老矣,誠得閑郡以自逸,庸何傷?’”“既而德明亦不能傷也,時人重其操守”可知,李及不用超常禮儀接待使臣江德明,且不怕報復,不懼威脅,表明李及有操守、有德行;由原文“及資性清介,治尚簡嚴,喜慰薦下吏,而樂道人之善?!笨芍罴跋埠猛扑]屬吏,樂于稱道他人有點,表明他忠厚。由原文“忌杭風俗輕靡,未嘗事宴游。在杭未嘗市物,惟置白樂天一集而已?!崩罴安粷M杭州輕浮奢靡的風俗,且從不舉行宴飲游樂,不在杭州購物,表明他的嚴格謹慎。參考譯文:材料一:李及字幼幾,是鄭州人。參加進士科考試,寇準舉薦他有才能,被提拔為興化軍知軍。升任樞密院直學士,外任杭州知州。當時內(nèi)侍官江德元在內(nèi)廷掌權,他的弟弟江德明奉命出使,經(jīng)過杭州,李及待他很冷淡。屬吏驚訝地說:“江使者兄弟,想要使大臣尊貴或低賤,簡直易如反掌。如今大人不用超常的禮儀對待他,大人即使不企求福分,難道就不怕他報復嗎?”李及說:“這樣對他已經(jīng)足夠了?!辈痪媒旅鲗Γɡ罴暗模倮粽f:“李公年紀老了,何不找個政事清閑的州郡任職,卻要待在這事務繁重至極的杭州呢?”屬吏跑去告訴李及說:“果真如此,江使者的話可怕啊?!崩罴靶χf:“我老了,假如能到政事清閑的州郡任職,來使自己身心閑適,又有何妨呢?”后來江德明也無法中傷他,世人(因此)推崇李及的操守。李及天性清正耿直,為政崇尚簡約嚴明,喜好推薦屬吏,樂于稱道他人的優(yōu)點。(他)對杭州輕浮奢靡的風俗不滿,未曾從事宴飲游樂。沒有在杭州購物,只買過一部白居易詩集而已。材料二:曹瑋在秦州任職很久,多次上表請求委派別人接替自己的職務?;实蹎柾醯┱l可接替曹瑋,王旦推薦樞密院直學士李及,皇帝于是任命李及為秦州知州。眾人都認為李及雖然嚴格忠厚有操守,但不是守衛(wèi)邊境的臣子,不能夠接替曹瑋。楊億把眾人的議論告訴王旦,(王旦)不回答。李及到了秦州,文武屬官心里也瞧不起他。恰逢一名駐守禁軍白晝在市中搶奪婦女的銀釵,小吏抓住他,向李及報告。李及正坐著看書,召見禁軍,令他上前,稍加責問,那名禁軍承認罪責。李及不再交付法官審訊,馬上命令將他斬首,(然后)照樣看書。文武屬官都大吃一驚。不幾天,(李及的)聲譽就傳到了京城。楊億聽說后,又去拜見王旦,詳細陳述此事,對王旦說:“從前相公初用李及,外朝認為李及不能勝任職務,如今李及竟有如此才能器度,相公確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著說:“外朝的議論,太容易滿足了。禁軍戍守邊疆,青天白日在集市公然搶劫,主將(即李及)將他斬首,這是平常之事,哪里稱得上優(yōu)異的政績呢?我任用李及,本意不在此。曹瑋擔任秦州知州七年,羌人畏懼屈服,邊境之事,曹瑋已處理得夠好了。派遣他人接替曹瑋,一定自恃聰明,大加變革,(這就)破壞了曹瑋成功的業(yè)績。我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持重敦厚,定能謹慎守護曹瑋的制度罷了?!敝貞c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10.BDF(3分)11.A(3分)12.A(3分)13.(1)齊國的土地,東邊背靠大海,北邊被黃河阻隔,土地狹窄農(nóng)田稀少,百姓大多精明巧詐。(4分)(2)事情像這樣,這一定會牽連我,被侮辱才死,更加辜負國家。(4分)14.列舉諸家學說的產(chǎn)生緣由,借此閘明《淮南子》的價值和意義:一是與諸家學說相比,揭示了天地萬物的根本規(guī)律;二是突破了學說的局限,能與世推移。(3分)重慶市育才中學、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萬州中學拔尖強基聯(lián)盟2023-2024高二下學期三月聯(lián)合考試10.(3分)BEG【解析】句意:春秋時期戰(zhàn)爭很多啊!很少有出自道義的;其中有的出自道義,但是卻不純粹啊,最終和沒有道義的戰(zhàn)爭相同罷了。11.(3分)C【解析】《春秋》是周朝魯國的國史,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魯國的重要史實。從文本一原文中“吾嘗讀《春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魯莊公也”可知,作者在《春秋》中讀到的是魯國魯莊公的故事。12.(3分)D【解析】“有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就能借此對內(nèi)保衛(wèi)家園,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卞e誤,根據(jù)材料二最后一句,對內(nèi)就能得到民眾的愛戴,借以守土衛(wèi)國;對外就能具有威懾力量,借以戰(zhàn)勝敵人。13.(8分)(1)夫差讓人站立在朝廷,如果自己進出于此,一定要對自己說:“夫差,你忘記越王殺死你父王的事了嗎?”(立于廷:站在朝廷上;茍:如果;謂己:對自己說,狀語后置,省略句;而:你,你的。)(2)不只是忘記了自己的仇恨,而且還以德報怨,用來侍奉齊國的事情,只怕自己做得還不夠。(惟:只,只是;報之德:以德報怨,狀語后置;所以:用來……的方法;不足:不夠。)14.(3分)①本文使用的莊宗的史實,是用來論證莊宗雖然晚年不夠賢能,但是卻能為父報仇,這種孝義節(jié)烈的復仇行為值得贊揚;或證明了春秋大義中,最重要的就是為國為父復仇。(2分)②《五代史伶官傳序》使用莊宗的史實來論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觀點。或證明“盛衰之理,雖曰天明,豈非人事哉”。(1分)。附參考譯文:文本一:孟子說:“春秋時沒有符合道義的戰(zhàn)爭。”哎!春秋時期戰(zhàn)爭很多??!很少有出自道義的;其中有的出自道義,但是卻不純粹啊,最終和沒有道義的戰(zhàn)爭相同罷了。然而圣人不忍心一下子對它們完全否定,又慶幸,又痛惜。從前,王莽趁著西漢的衰落,微小的武力都沒有使用就篡奪了漢朝帝位,翟義出兵討伐王莽,兵敗身死;唐代武氏的禍亂,唐朝差一點亡國了,李敬業(yè)發(fā)兵討伐武則天,兵敗身死。這兩個人,自己認為是國家老臣,堅守道義不忍心在仇人的朝堂厚顏低頭地生存,能夠稱得上懂得大義啊。如今《春秋》中的道義,沒有什么比復仇更大;仇恨沒有什么比國家被別人所奪、君父死在別人手中更大的了。所以我的力量能夠報仇,并且有洗刷死者恥辱的能力,是上等;次一等,力量不能夠報仇卻堅持報仇,沒有成功而身死;再下一等是忘記仇恨,最下一等是侍奉仇敵。我曾閱讀《春秋》,對于魯莊公沒有一次不發(fā)出嘆息感到痛心遺憾。魯莊公,是魯桓公的兒子。齊國人的確殺死了魯桓公。從前,越國在榜李打敗吳國,闔閭戰(zhàn)死。夫差讓人站立在朝廷,如果自己進出于此,一定要對自己說:“夫差,你忘記越王殺死你父王的事了嗎?”就回答說“是,不敢忘記!”三年就報復了越國。晉王李克用將死的時候,把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王是我的仇敵給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愿!”莊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最終用它們消滅了梁國。我考察這兩位君王,他們?nèi)松暮笃冢荒軌蛘f賢德,但是全都能為父報仇,他們的孝義節(jié)烈難道不壯烈!從魯桓公在齊國身死,魯莊公即位,魯莊公到蕉和齊人一起打獵,魯國軍隊和齊國軍隊一起圍攻郕國,魯莊公和齊國大夫在芪會盟,不只是忘記了自己的仇恨,而且以德報怨,用來侍奉齊國的事情,只怕自己做的還不夠??鬃诱f:“幸運啊,乾時之戰(zhàn),尚且能夠和仇人作戰(zhàn);可惜啊,魯莊公不是因為復仇而戰(zhàn)。軍隊雖然戰(zhàn)敗,不能不說光榮,但是在道義上卻不純粹?!笔ト藢τ谶@種情況不忍心一下子完全否定,姑且給以得失各半的評價,這也是圣人無可奈何啊。文本二:古人以仁愛為根本,以正義的方法處理國家大事,這就叫做政治。政治達不到目的時,就要使用權勢。權勢總是出于戰(zhàn)爭,而不是出于中和與仁愛。因而,殺掉壞人而使大眾得到安寧,殺人是可以的;進攻別的國家,出于愛護它的民眾,進攻是可以的;用戰(zhàn)爭制止戰(zhàn)爭,即使進行戰(zhàn)爭,也是可以的。因此,君主應該以仁愛為民眾所親近;以正義為民眾所喜愛;以智謀為民眾所倚重;以勇敢為民眾所效法;以誠實為民眾所信任。這樣,對內(nèi)就能得到民眾的愛戴,借以守土衛(wèi)國;對外就能具有威懾力量,借以戰(zhàn)勝敵人。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10.BEG(3分)11.A(3分)12.C(3分)13.(1)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離絳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也是用的這些民眾。(4分)(2)現(xiàn)在用刑法來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盡。為何還要用禮教來統(tǒng)一他們的言行呢?(4分)14.①先王重視禮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從命令。②現(xiàn)在廢掉禮教而崇尚刑罰,所以百姓更加暴亂。(3分)重慶市銅梁一中等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10.CDF句意:就把相印授給了張儀,還饋贈了大量的財物。于是就和齊國廢除了盟約,派了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耙韵嘤 弊鳡钫Z,“授”作謂語,“張儀”作賓語,故C處斷開;“厚賂”作謂語,“之”作“賂”的賓語,代指張儀,故D處斷開;“于是遂絕約于齊”為狀語后置句,“于齊”做“絕約”的后置狀語,故F處斷開。故選CDF。11.C《蜀道難》中“但見悲鳥號古木”中的“但”與原文的意思為相同。12.D“讓秦國單獨攻打齊國”錯誤,由原文“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賂秦,與之并兵而攻齊”可知,是聯(lián)合秦國共同攻打齊國。故選D。13.(1)如果秦國給我們土地,那么與齊國絕交也不晚;假如秦國不給我們土地,那也暗中符合我們的策略。(得分點茍:如果與:動詞,給與絕:斷絕陰:暗中)(2)這樣我們從秦國失去了土地,還可以從齊國那里取得補償,大王的國家還可以生存下去。(得分點是:這樣出:失去?。喝〉脿钫Z后置句:出地于秦,取償于齊)14.①陳軫并沒有考慮與齊國絕交是否可行,只是以得到土地作為是否同齊國絕交的標準。②陳軫不應該建議把楚國都市送給秦國,更不應該和齊國絕交,并聯(lián)合秦國攻打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