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自考00321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1頁
2021年10月自考00321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2頁
2021年10月自考00321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3頁
2021年10月自考00321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4頁
2021年10月自考00321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文化概論年月真題

00321202110

1、【單選題】《禮記.中庸》說:“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這說明中國古代觀察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出發(fā)點是()

道德

禮儀

A:

人文

B:

科學

C:

答D:案:C

解析:《禮記·中庸》說:“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這說明中國古代觀察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出發(fā)點是人文。P37

2、【單選題】唐朝時,在今西藏地區(qū)主要居住的民族是()

羌族

吐蕃

A:

鮮卑

B:

回紇

C:

答D:案:B

解析: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呈階梯狀分布。地勢最高的是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

脊”。歷史上,青藏高原地區(qū)曾居住過吐蕃和羌人。P48

3、【單選題】歷來有居“天下形勢”之說的地區(qū)是()

山東

山西

A:

湖南

B:

湖北

C:

答D:案:B

解析:黃土高原的北鄰,是蒙古高原,這是一個草原、沙漠、戈壁交錯的地帶,歷來也是北

方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地帶的要沖。特別是今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區(qū),從來都是中原人群與草

原人群的必爭之地。黃河在東西向流經(jīng)今內(nèi)蒙古地區(qū)之后,轉而向正南,橫穿黃土高原。黃

河的東側就是今山西高原。山西高原的東西兩側是太行山和呂梁山,中間夾著一條寬平的

谷地,即汾河谷地。谷地呈東北西南走向,南與渭河平原相接,也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發(fā)祥

地。據(jù)說堯舜時期就曾在谷地的偏南地區(qū)建立過都城。山西高原的北部與蒙古高原相接,

這個地區(qū)是內(nèi)遷的北方民族進入中原地區(qū)的要路;太行山脈中某些斷裂處,又可以直通華北

地區(qū),所以歷來有山西居“天下形勢”之說。P48

4、【單選題】我國現(xiàn)行的少數(shù)民族文字中,屬于表意文字的是()

彝文

朝鮮文

A:

傣文

B:

蒙古文

C:

答D:案:A

解析:在現(xiàn)代中國的56個民族中,除漢族外,有24個民族有代表自己語言的文字。由于有

的少數(shù)民族使用一種以上的文字,如蒙古族、景頗族、傈僳族各使用兩種文字,傣族、苗族

各使用四種文字,因此24個少數(shù)民族現(xiàn)在使用的文字有30多種。其中,壯、布依、侗、

白、哈尼、黎、保、納西、苗、瑤、土家、拉祜等10多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是新中國成立后

新創(chuàng)的。在現(xiàn)行的少數(shù)民族文字中,除了彝文是表意文字外,其他文字均為拼音文字,但

它們的字母來源并不一致。

5、【單選題】中國文化中心和經(jīng)濟中心幾千年歷史發(fā)展的大勢是()

從西南向東南逐漸移動

從西北向東北逐漸移動

A:

從西南向東北逐漸移動

B:

從西北向東南逐漸移動

C:

答D:案:D

解析:文化中心與經(jīng)濟中心從西北向東南逐漸移動,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發(fā)展的大勢。P53

6、【單選題】在保護自然方面,“不違天時”觀念的提出者是()

老子

孟子

A:

墨子

B:

韓非子

C:

答D:案:B

解析:在保護自然方面,古代有一個重要觀點,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不違天時觀

念。P57

7、【單選題】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宋代“通漕四渠”的是()

廣濟河

金水河

A:

惠民河

B:

淮河

C:

答D:案:D

解析:北宋的運河以開封為中心,仍然以汴河(即通濟渠)為重要的經(jīng)濟補給線。另外還

疏鑿了廣濟河、金水河及惠民河,與汴水共稱“通漕四渠”。P59

8、【單選題】氏族制度形成于()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A:

商代

B:

周代

C:

答D:案:B

解析: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農(nóng)業(yè)的出現(xiàn),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廣泛使用以

及村落出現(xiàn)。氏族制度的形成等。P62

9、【單選題】漢朝地方行政體系中,最小的單位是()

鄉(xiāng)

A:

B:

C:

答D:案:A

解析:里是最小的單位,有里正。鄉(xiāng)、亭的主要官吏是嗇夫、游徼和三老。三老負責教

化,鄉(xiāng)一人,縣還有縣三老,配合縣令、丞、尉治民;嗇夫管訴訟、賦稅;游徼負責治

安。P75

10、【單選題】儒家“仁者,人也”最基本的要求是()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B: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C:

答D:案:B

解析: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孔子,儒學的文化背景是魯國禮樂文明。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仁”?!叭省钡暮x在孔子的言論中并未給出明確的定義,但通觀《論語》及他儒家文

獻,仁者,人也”的說法最為基本?!八艘彩侨恕?所以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應該是“仁者,人也”的最基本的要求。P69

11、【單選題】莊子哲學強調主觀上對矛盾的擺脫,強調對生活的超越。擺脫、超越的方法

是()

無為

齊物

A:

天人感應

B:

道法自然

C:

答D:案:B

解析:莊子哲學的宗旨重在個體精神解放,這種宗旨的最高表現(xiàn)是“逍遙游”,即無矛盾地

生存于世界之中。莊子的解放,是主觀形態(tài)的解放,他并不否認矛盾,他只是強調主觀上對

矛盾的擺脫;他也不否認客觀現(xiàn)實,只是強調超越的生活。擺脫、超越的方法就是“齊物”,

即避免用是非、大小、好壞等主觀傾向看外物,實際也就是打破人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限

制。P70

12、【單選題】漢代滅南越,設立珠崖、南海等九郡的皇帝是()

漢文帝

漢景帝

A:

漢武帝

B:

漢宣帝

C:

答D:案:C

解析:武帝滅南越后,設立了儋耳、珠崖、南海等九郡。P72

13、【單選題】士人群體真正構變成享有社會實際權益的士族階層是在()

先秦時期

兩漢時期

A:

魏晉時期

B:

五代十國時期

C:

答D:案:B

解析:士人群體出現(xiàn)于先秦,但真正構變成一個享有社會實際權益的社會階層,是在兩漢時

期。在這個階層身上,有中國的學術思想文化藝術,有中國的政治,作為社會的清流顯要,又

對時代風尚施以重要影響。許多重大的文化現(xiàn)象,都與這個階層有關。P81

14、【單選題】唐朝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負責政策執(zhí)行的是()

中書省

門下省

A:

尚書省

B:

內(nèi)使省

C:

答D:案:C

解析:隋朝結束了三百年的南北分裂,重建了統(tǒng)一的帝制國家。隋朝綜合漢魏官制創(chuàng)立的

政治制度,在唐代得到了繼續(xù)和補充。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詔書起草,是決策機

構;門下省職掌封駁,為審議機構;尚書省負責政策執(zhí)行,屬行政機構。尚書省下設六部,即

吏部、戶部(隋稱民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長官稱尚書。三省長官共議國政,

同執(zhí)宰相之職。尚書省最高長官因權力太大,又因下有六部,唐初以后基本不設,只有副職

代領此職,而且逐漸沒有實權。三省長官議政之所稱政事堂,唐太宗以后宰相的成員增多,

不限于三省長官。一方面可以集思廣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大臣專權。三省制的門下掌

封駁,有對皇帝詔書審定、駁回的權力,這一點歷來為后人所贊許。P89

15、【單選題】明朝用“八股文”取士,題目就出自朱熹的()

《楚辭章句》

《古今圖書集成》

A:

《四書章句》

B:

《五經(jīng)正義》

C:

答D:案:C

解析:明代在一開始就是一個泛道德主義的國度,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發(fā)展到了這一步。

兩宋特別是國家衰弱的南宋時期,道德意識更加濃郁。文化上的道德主義特別適宜小農(nóng)社

會,因此南宋的理學精神又特別為金、元(一些道學家在元朝是受到任用的)所繼承。到了

小農(nóng)意識強烈的朱元璋那里,更是把理學奉為教化民眾的正統(tǒng)。在唐宋,科舉考試一般是把

經(jīng)學作為基本知識來考核的,明朝改用八股文取士,題目就出自朱熹的《四書章句》,都說

明代“心學”盛行,那種揣摩古人心神替圣賢立言的八股寫作又何嘗不是“心學”呢!不過

明初是把朱熹思想定為一尊的,思想界經(jīng)長期沉悶后,王陽明的心學就作為一種打破沉悶的

思想問世了。P106

16、【單選題】“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歷史揭示出自()

《山坡羊?潼關懷古》

《一枝花?不伏老》

A:

《哨遍.高祖還鄉(xiāng)》

B:

《西園聞見錄.關稅》

C:

D:

答案:A

解析: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歷史揭示,都顯示著他

們與傳統(tǒng)脫軌后所獲得的真知。P106

17、【單選題】我國南方稻麥兩熟制形成于()

西漢

東漢

A:

北宋

B:

南宋

C:

答D:案:D

解析:宋初一百年間,人口和耕地有所增加。到南宋時期,南方的水稻生產(chǎn)上升至全國糧食

產(chǎn)量的第一位。這時小麥播種已推廣到南方,在南方形成稻麥兩熟制。宋代的蠶絲業(yè)也發(fā)

展很快,南方的蠶絲產(chǎn)量超過了北方。吳中的蠶業(yè)區(qū)開始成名。宋代水利遠不及漢唐,但出

現(xiàn)了許多農(nóng)書,而且比前代任何時期都多。宋代農(nóng)書對古代農(nóng)耕經(jīng)驗和農(nóng)學思想做了總結

和提升,這標志著我國傳統(tǒng)農(nóng)耕生產(chǎn)文化的觀點正在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宋代興起的地

方志編纂傳統(tǒng)記載了我國各地各民族的農(nóng)耕知識,后世歷代延續(xù),蔚為大觀。元代的農(nóng)耕生

產(chǎn)不夠發(fā)達,但對地宜的認識有了新的推進。元代蒙古族還把養(yǎng)馬和馴馬的技術引進中原,

使馬拉農(nóng)具有了發(fā)展。P112

18、【單選題】下列選項中,屬于秋季的節(jié)氣是()

雨水

小滿

A:

處暑

B:

小寒

C:

答D:案:C

解析:處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十四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

19、【單選題】晚清時期,廣州為給外商外貨提供場所專設了()

四夷館

十三行

A:

番邦行

B:

迎賓館

C:

答D:案:B

解析:到了晚清時期,廣州還專設“十三行”,給外商外貨提供場所。但是在19世紀以前,

外國還沒有什么大宗貨物是中國人要買的。P119

20、【單選題】下列選項中,歷史上曾以狗拉爬犁為交通工具的民族是()

赫哲族

黎族

A:

傣族

B:

瑤族

C:

答D:案:A

解析:東北的赫哲族人,在北國冬季到來的時候,使用狗拉爬犁。爬犁用兩根硬質鮮木撅成

兩頭翹、中間平的底板,再橫定木板,鋪上柳樹條子作成。P132

21、【單選題】中醫(yī)肺腑學說的思想來源是()

“天人合一”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

A:

“知行合一”學說

B:

“中和之德”學說

C:

答D:案:B

解析:目前還是一種脫離解剖形態(tài)的推測;對六腑功能的描述,也是建立在古代粗淺解

剖的直觀認識之上的,從現(xiàn)代醫(yī)學論證上說,也還需要探索。因此,腑臟在中醫(yī)學里,不

是一個單純的生理解剖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傳統(tǒng)文化概念。它的思想來源,是陰陽五行

學說。P142

22、【單選題】下列選項中,已出現(xiàn)雕版印刷術的是()

周代

秦代

A:

漢代

B:

唐代

C:

答D:案:D

解析: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又一重要發(fā)明。早在唐代初年,我國已出現(xiàn)了雕版印

刷技術。宋仁宗時期(公元11世紀中葉),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既節(jié)省了工料,又提高

了工作效率,加速了我國印刷業(yè)的發(fā)展。公元8世紀時,雕版印刷術傳入日本,公元14—15

世紀,雕版與活字印刷開始并行歐洲,成為人類共享的文明成果。P143

23、【單選題】古代“朝賞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時有發(fā)生,這反映了皇帝擁有()

司法權

軍事權

A:

財經(jīng)權

B:

行政權

C:

答D:案:A

解析:中國古代有著完備的法律條款,層級分明的司法機構,但這一切在至高無上的皇帝

那里形同虛設,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司法機構不過是御用工具?;实鄄粌H有最高的立

法權、司法權,同時他還擁有變法權、廢法權、毀法權。P164

24、【單選題】禮起源于()

祭祀

法律

A:

習俗

B:

神話

C:

答D:案:C

解析:人類很早就進入了群居狀態(tài),人類的群居必定依靠一定的相互習慣的適應方式,否

則人們就不可能成為一個集合體。這種相互適應的、大家公認的原始行為習慣,就是禮

俗的萌芽,約定俗成、潛移默化是習俗生成傳衍的一般特性。在原始社會尚未出現(xiàn)階級階

層分化的時候,人們依靠自覺遵行的“俗”維持群體的穩(wěn)定與安全,用原始的儀式活動調

節(jié)人與自然、人與群體、人與人的各種關系。P166

25、【單選題】天子親自前往泰山祭祀,這種祭祀方式屬于()

就祭

望祭

A:

周祭

B:

合祭

C:

答D:案:A

解析: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其中五岳四瀆的祭祀最為重要。山川祭祀的方式有兩種:一

是親自前往山川所在地祭祀,稱為“就祭“;二是在京城南郊設名山大川五岳四瀆祭壇,

遠望山川而祭,名為“望祭”。P171

26、【單選題】荒禮屬于()

冠禮

婚禮

A:

誕生禮

B:

C:

兇禮

答D:案:D

解析:喪禮。喪禮在古代屬于兇禮。兇禮包括喪禮、荒禮、吊禮、恤禮等。喪禮作為人生

大禮,自古就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以對待生人那樣對待死者,“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

禮”。通過嚴格的喪禮規(guī)制以顯現(xiàn)或表彰死者生前的地位與功績,從而達到維護社會秩序

的目的。正如古人所說:“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

亡如存,終始一也。”(《荀子·禮論》)。P173

27、【單選題】“家人雞鳴而起,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所描述的場景會出現(xiàn)于()

春節(jié)

清明節(jié)

A:

端午節(jié)

B:

重陽節(jié)

C:

答D:案:A

解析:春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民俗大節(jié)。新歲之首,萬物發(fā)生,人們認為此時是“人道報本反

始之時”,對祖先祭祀十分看重,或行家祭,或行墓祭。拜祭祖先的過程,也就是家族人倫關

系維系強化的過程。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家人雞鳴而起,“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

賀”。以次拜賀,即按尊卑長幼至祖宗神位前依次祭拜,然后依輩分向家長賀年或互拜。拜

年是歲首的主要活動,人們在度過舊歲迎來新年之際,互相慶賀,以祝新生。同時它亦隱含

了人倫關系再造的意義,朝廷有盛大的元會”,君臣相賀,確定新的君臣之義。民間人們以

拜年的形式更新家族、鄉(xiāng)鄰的倫理關系以及與神靈的關系。P176

28、【單選題】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諦”法,下列選項不屬于“四諦”法的是()

A:

B:

C:

答D:案:D

解析: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諦”法,“諦”的含義是真實深刻,“四諦”是四個最基本的

道理,指“苦、集、滅、道”。“苦”是說“人生皆苦”,包括生、老、病、死之苦,“求

不得苦”——欲望得不到滿足之苦,“愛別離苦”——生離死別之苦,“怨憎會苦”——與

難于相容的人一起相處之苦,“五取蘊苦”——執(zhí)迷地把五蘊和合的虛空的自身認作真實

的存在而導致之苦。P195

29、【單選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體現(xiàn)的教學思想是

()

啟發(fā)誘導

因材施教

A:

教學相長

B:

學思結合

C:

答D:案:A

解析:啟發(fā)誘導是一種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從古到今一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的歡迎??鬃泳吞貏e善于運用這一方法,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

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憤”就是很想把某一問題弄明白卻還沒有明白、心

中因此而煩悶的心理狀態(tài),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去開導他,使他的思路暢通?!般本褪撬伎?/p>

某一問題已經(jīng)心有所得,想要說出來卻不知如何去表達,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去啟發(fā)他,幫他

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在這兩種情況下,學生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個時候去教導

他,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鬃舆€要求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否則就不再教他了。

這是對啟發(fā)式教育的更高要求。顏淵曾感嘆他教師的教學藝術的高超:“夫子循循然善誘

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論語?子罕》)孔子善于對學生循循誘導,

用文獻去豐富學生的知識,用禮節(jié)去約束學生的行為,使學生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啟發(fā)

式教學方法運用到這種程度,可以說是出神入化了。P210

30、【單選題】中國對樂理的認識很早,周代已創(chuàng)立了五音階體系。五音即宮、商、角、徵

和()

A:

B:

C:

答D:案:C

解析:周代就已經(jīng)創(chuàng)立了五音階體系和七音階體系,稱“五音”(或“五聲”)和“七

音”。五音即宮、商、角、徵、羽,大致相當于現(xiàn)代簡譜上的1、2、3、5、6;七音是在五

音的基礎上增加了變徵、變宮,大致相當于現(xiàn)代簡譜上的4、7。P216

31、【多選題】下列選項中,屬于狹義文化產(chǎn)品的有()

農(nóng)具

美術

A:

雕塑

B:

典籍

C:

音樂

D:

E:

答案:BCDE

解析:文化產(chǎn)品:廣義的文化產(chǎn)品指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提供給社會的可見成品,既包括物質

產(chǎn)品,也包括精神產(chǎn)品。例如,農(nóng)具屬于實用的生產(chǎn)資料,屬于物質產(chǎn)品,但不同歷史時期的

農(nóng)具往往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標志之一,它標志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水平;農(nóng)具的樣式和功能又具有民

族和區(qū)域的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也屬于文化產(chǎn)品。狹義的文化產(chǎn)品專指精神產(chǎn)品,純

粹實用的生產(chǎn)工具、生活器用、能源資材等,一般不稱為文化產(chǎn)品。產(chǎn)品具有可視聽的性

質,它雖然體現(xiàn)某種思想觀念,但有別于純粹的思想觀念形態(tài)。例如,音樂、美術、雕塑等

藝術作品,都是體現(xiàn)作者一定的審美觀的,但存在于藝術家頭腦中的審美觀本身不能稱作文

化產(chǎn)品,只有可見、可感的藝術作品才是文化產(chǎn)品。一切典籍都記載人的思想,但思想未被

記載時不能稱產(chǎn)品,只有寫成的典籍或成為口頭流傳的語言形式,才是文化產(chǎn)品。P39

32、【多選題】下列選項中,屬于早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有()

管仲

李悝

A:

吳起

B:

商鞅

C:

鄒衍

D:

答E:案:ABCD

解析: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齊國的管仲,魏國的李悝,以及在楚國秦國變法的吳起、商鞅

等。這些人物試圖對宗法社會的舊結構及禮法習慣有所革除,目的在富國強兵。P70

33、【多選題】宋代戲劇發(fā)達,下列戲種當時市民可見的有()

滑稽戲

傀儡戲

A:

京劇

B:

南戲

C:

影戲

D:

答E:案:ABDE

解析:城市不僅累積著財富,也薈萃著人文。市井文化方方面面,其中適合市民階層審美趣

味的新文藝的興起,最能觀察當時社會文化之一斑。講述歷史及人世間故事的“說話”從

中唐以后就興旺起來,有了行會并在南宋進入“黃金時代”。記錄“說話”的文章叫“話

本”是后來白話小說之祖。戲劇的發(fā)達同樣令人矚目。一種被稱之為“宋雜劇”的戲劇在

瓦舍勾欄中演出,已經(jīng)商業(yè)化。以溫州為發(fā)祥地的南戲與雜劇南北相應。此外還有滑稽

戲、傀儡戲、影戲等等,都在市民中找到自己的觀眾?!八未克嚿唐坊耐怀鎏攸c是,從

京城到地方,從宮廷到民間,不論帝王、官僚還是士子、商賈,都可以出資雇用樂戶藝人,隨

時演出?!雹僦袊膶W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把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和欣賞者如此密切地聯(lián)結在一

起。當然新的文藝表現(xiàn)著新興市井階層的思想意識,但在說話人的講古說今中,在戲劇扮演

著歷史的故事時,民眾更接受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道德倫理和生活觀念。這不僅溝通

著古今,也是在溝通著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對一般民眾的“教化”作用,甚至要比國家辦

學來得還要普及和深入,它們促進著民智的開發(fā)。P95

34、【多選題】我國古代的喪服有五種服制,下列應穿戴“斬衰”的情形有()

兒子為父母服喪

未出嫁的女兒為父母服喪

A:

孫子為祖父母服喪

B:

曾孫為曾祖父母服喪

C:

妻子為丈夫服喪

D:

答E:案:ABE

解析:斬衰,因不許縫邊的粗麻布喪服而得名,由兒子為父母服孝,妻子為丈夫服孝,未出嫁

的女兒為父母服喪時穿戴,服期三年。P123

35、【多選題】下列選項中,屬于現(xiàn)代漢語七大方言的有()

北方話

客家話

A:

吳語

B:

贛語

C:

湘語

D:

答E:案:ABCDE

解析:漢語分布遍及全國各地,有許多地域變體一方言,現(xiàn)代漢語有七大方言。北方話、吳

語、贛語、客家話、湘語、閩語、粵語。P233

36、【名詞解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答案: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chǎn)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xiàn)形式、知

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37、【名詞解釋】一條鞭法

答案:明朝萬歷年間張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國庫收入、減輕民眾負擔的稅制改革。內(nèi)容是

把田賦、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雜稅合成一條,統(tǒng)一按田畝數(shù)量征收,同時簡化征收手

續(xù)。

38、【名詞解釋】家族

答案: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親屬關系,包括血緣關系和姻緣關系。

39、【名詞解釋】社日

答案:是古代調解鄉(xiāng)社關系的重要節(jié)日。是以社神祭祀為中心內(nèi)容的節(jié)日,是民眾的假

日。

40、【名詞解釋】平仄

答案:古代漢語語音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詩歌節(jié)奏中“平”指平聲字,“仄”指

上去、入三聲字。平仄相間和各個聲調不同的音高變化,可以形成節(jié)奏的變化,構成一-

種聲律的美。

41、【簡答題】簡述我國地域文化對正統(tǒng)文化的作用。

答案:①地域文化是正統(tǒng)文化的資源。正統(tǒng)文化不能離開特定地域人群對它的接受、理解

以至發(fā)展。②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產(chǎn)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從而推進正統(tǒng)

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發(fā)展。③地域文化對國家文化的發(fā)展有保存之功。

42、【簡答題】簡述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點。

答案:①遼、金統(tǒng)治下的臣民統(tǒng)統(tǒng)被視為漢人,久之他們之間原有的區(qū)別消失了。②部分

進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漸變成農(nóng)業(yè)居民,元朝在中原的統(tǒng)治崩潰后,改用漢姓,也融合在北

方新形成的漢族之中了。③今天北方人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漢族后裔。④同元朝征服者一

起進入中原的色目人,經(jīng)過長期與內(nèi)地其他各族人民的雜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互相學

習,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即回族。答對任意一項給2分,其余每項1分,共5分。

43、【簡答題】簡述我國傳統(tǒng)算學的特點。

答案:①應用性。度長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者不失索。②獨特的籌

算記數(shù)方法。③以算數(shù)、代數(shù)為主,幾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