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好題精練-第21題專題一河南地方史_第1頁
2022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好題精練-第21題專題一河南地方史_第2頁
2022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好題精練-第21題專題一河南地方史_第3頁
2022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好題精練-第21題專題一河南地方史_第4頁
2022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好題精練-第21題專題一河南地方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1題專題一河南地方史1.下列文物共同反映了 (B)A.商周的燦爛文明 B.繁榮的中原文明C.精湛的青銅制作工藝 D.豐富的禮樂制度2.改編題二里頭遺址誕生了諸多的“中國之最”:最早的城市干道網(wǎng)、最早的宮城、最早的中軸線布局宮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銅禮樂器群、最早的青銅器鑄造作坊、最早的綠松石器制造作坊、最早的青銅近戰(zhàn)兵器等。這反映了 (A)A.河南是中華文明發(fā)源地之一B.夏朝戰(zhàn)亂紛爭不斷C.商朝建立標志著我國文明誕生D.最早文明盡出河南3.(2020·河南駐馬店二模)下面圖片與二里頭遺址相關,它們共同反映了當時 (A)A.社會等級分化 B.君主奢侈暴虐C.出現(xiàn)成熟文字 D.平民生活豐富4.(2021·河南·1)下列三幅圖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國先民的 (C)A.農(nóng)耕工具豐富多樣 B.商品貿(mào)易較為活躍C.陶器文化歷史悠久 D.彩陶藝術絢麗多彩5.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D)A.中國上古文明的演進B.河南歷史的發(fā)展C.中國古代紋飾的演進D.中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6.觀察下面三幅圖片,其體現(xiàn)的探究主題是 (A)A.中原文明的發(fā)展與演變B.中原建筑藝術異彩紛呈C.佛教藝術的發(fā)展D.古代政治中心的變遷7.史料分為實物史料和文獻史料等。下列文物中同時具備實物史料和文獻史料兩種屬性的是 (A)8.(2021·山東臨沂·1)下圖所示文物又稱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zhèn)國之寶”的美譽?,F(xiàn)為國家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該文物 (C)A.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B.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獨立鑄造C.是商代鑄造的一種青銅禮器D.現(xiàn)在已被列入出國展覽名單9.河南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下列所示信息與河南有關的是 (D)10.下圖所示是絲綢之路河南段的4個遺址,它們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恰恰代表了絲綢之路上的城址、門址、關隘遺址、道路遺址這幾種不同的遺址類型,這“一城一門一關一道”突出地反映了絲綢之路河南段遺址的特點和價值。據(jù)此可知(C)A.絲綢之路,始于隋唐B.洛陽文明,源遠流長C.中原文化對世界文化有重要貢獻D.河南是古絲綢之路的核心區(qū)域11.(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提起中國神話,人們會想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許多人認為,與西方神話相比,中國神話只是遠古時代人類思考與探索自然并結合自己的想象所產(chǎn)生的并不成體系的東西。黃帝、炎帝和蚩尤的傳說故事看似離奇荒誕,但一定程度上是上古時期部落聯(lián)盟形成和斗爭的客觀反映。這些客觀事實在長時間口耳相傳中,不免接受了各種各樣的“加工”。從這個意義上講,神話遺產(chǎn)是我們進入中國傳統(tǒng)本源的有效門徑。材料二《荷馬史詩》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這部史詩是一部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其兩大組成部分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逗神R史詩》中的很多歷史描述在后世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都得到了印證。(1)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請指出中國神話和《荷馬史詩》有何相同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荷馬史詩》的寫作特點。(5分)相同點:在內容上都反映了一定程度的歷史真實;都對后世的思想觀念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內容上都主要以敘事為主;最開始都采用了口述的傳播模式。(4分)《荷馬史詩》的寫作特點:神人同形同性。(1分)(2)請舉出一部帶有神話色彩的中國古代小說。今天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神話傳說?(2分)中國古代神話小說:《西游記》《封神演義》等。(1分)看法:神話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的社會場景或社會觀念,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1分)12.改編題(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張仲景曾仔細研讀過《素問》《靈樞》《難經(jīng)》《陰陽大論》《胎肪藥錄》等古代醫(yī)書,根據(jù)自己的臨床實踐對《素問》中“熱病”“傷寒”理論作了發(fā)展,他認為傷寒是一切熱病的總名稱。經(jīng)過幾十年的奮斗寫出了《傷寒雜病論》,該書籍不僅對中醫(yī)藥學影響深遠,還對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等國的影響很大。 ——摘編自《張仲景的科學精神探析》《醫(yī)典》《傷寒雜病論》材料二伊本·西那所著的《醫(yī)典》,不僅總結了東西方的醫(yī)學知識,還加上了本人的思考和實踐心得,涉及解剖、病源、診斷、用藥和婦產(chǎn)科等方面,尤為重要的是,書中還對作為中醫(yī)需要掌握的診脈術和中草藥加以介紹,可以說是一部醫(yī)學百科全書?!短拼P中地區(qū)醫(yī)藥學發(fā)展與中外文明交流》(1)根據(jù)兩則材料,概括《傷寒雜病論》與《醫(yī)典》成書過程的異同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傷寒雜病論》對中醫(yī)學的影響。(3分)相同:都總結吸收前人的成果;都結合自身實踐經(jīng)驗。(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點即可)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