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長泰一中、華安一中16-17學年七年級(上)11月月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一中、華安一中16-17學年七年級(上)11月月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一中、華安一中16-17學年七年級(上)11月月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一中、華安一中16-17學年七年級(上)11月月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一中、華安一中16-17學年七年級(上)11月月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2017學年福建省漳州市長泰一中、華安一中七年級(上)月考歷史試卷(11月份)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斑@種情況有可能出現(xiàn)在()A.北京人出現(xiàn)之前B.半坡原始居民出現(xiàn)之前C.河姆渡原始居民出現(xiàn)之前D.傳說中炎帝與黃帝生活的年代2.為“感知”170萬年前的生活,尋找遠古人類的足跡,中考結束后,小剛準備和同學一起去參觀我國境內(nèi)已知最早的古人類遺址,他們應該去什么地方()A.北京 B.陜西 C.云南 D.河南3.考古人員在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這說明北京人()A.會建造房屋 B.會使用天然火 C.會制造彩陶 D.會種植水稻4.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能否()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使用語言 D.造屋定居5.從北京人的體質上看,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xiàn)代人的特征,這主要是由于()A.直立行走B.群居生活C.語言的產(chǎn)生D.懂得制造石器、木器等勞動工具6.“神農(nóng)之時,天雨粟,神農(nóng)遂耕而種之。“可與這段文字相印證的是()A.半坡遺址 B.河姆渡遺址 C.大汶口遺址 D.周口店遺址7.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xiàn)是()①會種植農(nóng)作物,開創(chuàng)原始農(nóng)耕文化②使用磨制石器③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④會制造陶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8.如圖是在陜西半坡出圖的半坡人的魚紋彩陶盆,盆上有很精美的魚圖案,這主要說明()A.半坡人的主食是魚 B.半坡人已經(jīng)能用工具捕魚C.半坡人把魚當作圖騰 D.半坡人的想像力很豐富9.如果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時期,在獵獲一頭野豬后要將豬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應該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銅劍 D.鐵鋤10.“你吃飯了嗎?”安徽人見面時常用的客套話.在中國歷史上最早享用到香噴噴的米飯的人是()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11.造成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樣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生產(chǎn)工具 B.生活習慣 C.自然條件 D.勞動技術12.原始人類經(jīng)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術的進步 B.人工取火的發(fā)明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 D.生產(chǎn)工具的改進13.“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yè),雄立東方“,你認為這句話稱贊的是()A.炎帝 B.蚩尤 C.黃帝 D.嫘祖14.追根溯源,你認為華夏族是由哪兩個部落長期發(fā)展而形成()A.黃帝和蚩尤 B.黃帝和炎帝 C.黃帝和堯 D.黃帝和禹15.下列哪一位部落聯(lián)盟首領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大禹16.我國神話傳說中,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了三個有名的人物叫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產(chǎn)生首領的辦法稱為()A.選舉制 B.投票制 C.世襲制 D.禪讓制17.在南非召開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河南殷墟遺址被列為2006年第三十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我國的審議項目,你認為殷墟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最主要是因為它向人們展現(xiàn)了我國古代哪個王朝的社會風貌()A.夏朝 B.商期 C.西周 D.東周18.人們常常提到的“上古三代”指的是()A.堯、舜、禹 B.夏、商、周 C.夏、商、西周 D.戰(zhàn)國之后19.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齊人”,“魯人”,“楚人”,“燕人”等名稱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A.分封制 B.郡縣制 C.郡國并行制 D.行省制度20.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一些統(tǒng)治者,不“以史為鑒”,從而在歷史上出現(xiàn)了許多驚人的相似局面.據(jù)此判斷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屬于()A.外族入侵 B.統(tǒng)治者的暴政昏庸C.奴隸起義 D.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斗爭21.商朝在歷史上又稱為“殷商”或“殷”,原因是()A.商朝建立時定都于殷 B.名叫殷的商王規(guī)定的C.商王盤庚遷都到殷 D.“殷”字吉利22.章華是周武王手下的一名戰(zhàn)將,在牧野之戰(zhàn)中戰(zhàn)功赫赫,后來他被分封為諸侯,他必須()①鎮(zhèn)守疆土②定期朝見周王述職③繳納貢賦④出兵勤王。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3.王寧同學正在寫一篇有關西周時期的小論文,其中在文章中會出現(xiàn)的內(nèi)容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禪讓制④世襲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4.為了保證王室、貴族統(tǒng)治權力的順序繼承,西周實行了()A.王位世襲制 B.分封制 C.嫡長子繼承制 D.禪讓制二、辨析題(10分,每小題5分)25.禹死后,把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置讓給他的兒子啟,從而啟建立了夏朝。這種說法對嗎,請指出并說明理由。26.西周時期受封的諸候國只需承擔鎮(zhèn)守疆土的義務,擁有相對獨立的統(tǒng)治權。這種說法對嗎,請指出并說明理由。三.材料綜合題27.讀圖,回答問題。(1)上面兩幅圖分別是哪兩個原始居民使用過的用具?(2)這些原始居民有什么共同特征?28.閱讀如圖,回答問題。(1)圖一和圖二分別屬于什么類型的工具?它們分別代表什么考古時代?(2)圖三屬于哪類陶器?它主要出土在我國什么地方?29.從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我國歷史舞臺上出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制度,產(chǎn)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響。請回答:(1)堯舜禹時期推薦首領的制度是什么?后來,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夏朝用什么制度代替了該制度?(2)西周實行的制度主要有哪些?(3)宗法制的基礎和核心分別是什么?30.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養(yǎng)老尊賢,俊杰在位,則有慶;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是故天子討而不伐,諸侯伐而不討。(譯文:天子到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諸侯朝見天子叫作述職。(天子巡狩,)春天視察耕種情況,補助(種子、勞力)不足的農(nóng)戶;秋天視察收獲情況,救濟缺糧農(nóng)戶。進入某個諸侯國,(那里)土地開墾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贍養(yǎng),賢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有獎賞,拿土地獎賞。進入某個諸侯國,(如果那里)土地荒蕪,遺棄老人,排斥賢人,貪官污吏在位,那就給予責罰。(諸侯)一次不朝見(天子),就降他的爵位;兩次不朝見,就削減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見,就派軍隊去。所以說天子(對于有罪的諸侯,只是)發(fā)布命令聲討他的罪行,而不(親自)征伐;諸侯(是奉天子之命去)征伐而不聲討。)﹣﹣摘自《孟子?告子》請回答:(1)孟子所講述的是哪一時期的哪項政治制度?(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中國史內(nèi)容,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2016-2017學年福建省漳州市長泰一中、華安一中七年級(上)月考歷史試卷(11月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斑@種情況有可能出現(xiàn)在()A.北京人出現(xiàn)之前B.半坡原始居民出現(xiàn)之前C.河姆渡原始居民出現(xiàn)之前D.傳說中炎帝與黃帝生活的年代【考點】人類的起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生活.【解答】題干材料中“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表明當時還沒有使用火,而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人已經(jīng)會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據(jù)此可知材料中這種情況應該出現(xiàn)在北京人出現(xiàn)之前.故選A.2.為“感知”170萬年前的生活,尋找遠古人類的足跡,中考結束后,小剛準備和同學一起去參觀我國境內(nèi)已知最早的古人類遺址,他們應該去什么地方()A.北京 B.陜西 C.云南 D.河南【考點】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最早人類的遺址的相關知識.【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前,是目前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人類.它的出土地點是云南省的元謀縣.據(jù)此可知參觀地點應該是云南?。时绢}答案選C.3.考古人員在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這說明北京人()A.會建造房屋 B.會使用天然火 C.會制造彩陶 D.會種植水稻【考點】北京人.【分析】本題考查北京人.【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至二十萬年,已經(jīng)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故選B.4.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能否()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使用語言 D.造屋定居【考點】人類的起源.【分析】本題考查人類的起源.【解答】在人類產(chǎn)生和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故選B.5.從北京人的體質上看,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xiàn)代人的特征,這主要是由于()A.直立行走B.群居生活C.語言的產(chǎn)生D.懂得制造石器、木器等勞動工具【考點】北京人.【分析】本題考查進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解答】直立行走的過程中,人的四肢中的手被解放出來,從而可以做簡單的勞動,勞動又促進了人的進一步發(fā)展,促進了人大腦的發(fā)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故選D.6.“神農(nóng)之時,天雨粟,神農(nóng)遂耕而種之?!翱膳c這段文字相印證的是()A.半坡遺址 B.河姆渡遺址 C.大汶口遺址 D.周口店遺址【考點】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解答】由題干中“神農(nóng)之時,天雨粟,神農(nóng)遂耕而種之”判斷是半坡遺址.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過著定居生活,還飼養(yǎng)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半坡遺址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動地展現(xiàn)了黃河流域原始農(nóng)耕的場景.故選A.7.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xiàn)是()①會種植農(nóng)作物,開創(chuàng)原始農(nóng)耕文化②使用磨制石器③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④會制造陶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nóng)耕;北京人.【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北京人.【解答】①會種植農(nóng)作物,開創(chuàng)原始農(nóng)耕文化,②使用磨制石器,③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和④會制造陶器這些技能北京人都沒有掌握,全部都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xiàn).故選A.8.如圖是在陜西半坡出圖的半坡人的魚紋彩陶盆,盆上有很精美的魚圖案,這主要說明()A.半坡人的主食是魚 B.半坡人已經(jīng)能用工具捕魚C.半坡人把魚當作圖騰 D.半坡人的想像力很豐富【考點】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解答】在陜西半坡出圖的半坡人的魚紋彩陶盆,盆上有很精美的魚圖案,這主要說明半坡人已經(jīng)能用工具捕魚.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過著定居生活,還飼養(yǎng)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故選B.9.如果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時期,在獵獲一頭野豬后要將豬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應該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銅劍 D.鐵鋤【考點】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解答】題目給出如果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時期,在獵獲一頭野豬后要將豬腿剁下,設問考查你使用的工具.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過著定居生活,還飼養(yǎng)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故選B.10.“你吃飯了嗎?”安徽人見面時常用的客套話.在中國歷史上最早享用到香噴噴的米飯的人是()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nóng)耕.【分析】本題考查河姆渡人的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解答】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農(nóng)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種植種植水稻,遺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稈,最早享用到香噴噴的米飯的人是河姆渡人.故選D.11.造成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樣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生產(chǎn)工具 B.生活習慣 C.自然條件 D.勞動技術【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nóng)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原始農(nóng)耕生活的知識點.【解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欄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造成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條件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長江地區(qū),氣候濕潤;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黃河流域,氣候干燥.故選C.12.原始人類經(jīng)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術的進步 B.人工取火的發(fā)明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 D.生產(chǎn)工具的改進【考點】歷史文化常識.【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生產(chǎn)工具重要性的認識.【解答】根據(jù)所學可知,由于生產(chǎn)工具不斷改進,勞動能力的不斷提高,促進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人類經(jīng)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故選D.13.“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yè),雄立東方“,你認為這句話稱贊的是()A.炎帝 B.蚩尤 C.黃帝 D.嫘祖【考點】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分析】本題考查人文初祖黃帝.【解答】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黃河流域的一位偉大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相傳他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農(nóng)耕,開辟集市,發(fā)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礎.他的妻子養(yǎng)蠶繅絲,其史官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其樂官伶?zhèn)愔谱髁藰菲鳎蚱渥恐墓?,深受歷代人民所敬仰,被尊為“人文始祖”.故選C.14.追根溯源,你認為華夏族是由哪兩個部落長期發(fā)展而形成()A.黃帝和蚩尤 B.黃帝和炎帝 C.黃帝和堯 D.黃帝和禹【考點】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黃帝和炎帝的知識點.【解答】相傳,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于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lián)盟,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故選B.15.下列哪一位部落聯(lián)盟首領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大禹【考點】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黃帝的相關內(nèi)容.【解答】依據(jù)已學知識可知,相傳黃帝建造了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fā)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所以后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故選B.16.我國神話傳說中,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了三個有名的人物叫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產(chǎn)生首領的辦法稱為()A.選舉制 B.投票制 C.世襲制 D.禪讓制【考點】堯舜禹的“禪讓”.【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禪讓制的有關內(nèi)容.【解答】堯是黃帝以后比較著名部落聯(lián)盟首領,堯去世后,堯通過民主推選的方式把部落聯(lián)盟首領位置讓于舜,舜又用同樣的方法傳位于禹,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制”.故選D.17.在南非召開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河南殷墟遺址被列為2006年第三十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我國的審議項目,你認為殷墟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最主要是因為它向人們展現(xiàn)了我國古代哪個王朝的社會風貌()A.夏朝 B.商期 C.西周 D.東周【考點】商朝的建立與滅亡.【分析】本題考查了商朝盤庚遷殷相關史實.【解答】根據(jù)題干給出殷墟可知是商朝.因為水患和政治動亂,商朝曾幾次遷都,一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都城才穩(wěn)定下來.后人又稱商朝為殷朝.故選B.18.人們常常提到的“上古三代”指的是()A.堯、舜、禹 B.夏、商、周 C.夏、商、西周 D.戰(zhàn)國之后【考點】夏朝的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建立;商朝的建立與滅亡;西周的建立及疆域.【分析】本題考查上古三代的知識.【解答】夏、商、周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稱“上古三代”.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奴隸制王朝)﹣﹣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約公元前1600年,成湯戰(zhàn)勝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領周軍在牧野之戰(zhàn)中打敗商軍,商朝滅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故選B.19.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齊人”,“魯人”,“楚人”,“燕人”等名稱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A.分封制 B.郡縣制 C.郡國并行制 D.行省制度【考點】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題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內(nèi)容.【解答】題干給出的“齊人”,“魯人”,“楚人”,“燕人”等名稱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西周實行分封制.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tǒng)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這些政權名稱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時的諸侯國.故選A.20.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一些統(tǒng)治者,不“以史為鑒”,從而在歷史上出現(xiàn)了許多驚人的相似局面.據(jù)此判斷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屬于()A.外族入侵 B.統(tǒng)治者的暴政昏庸C.奴隸起義 D.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斗爭【考點】商朝的建立與滅亡;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建立.【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夏、商、西周滅亡的相關知識.【解答】夏朝滅亡是因為夏桀的暴政,商朝滅亡是因為商紂王的暴政,西周滅亡是因為周幽王的昏庸.故選B.21.商朝在歷史上又稱為“殷商”或“殷”,原因是()A.商朝建立時定都于殷 B.名叫殷的商王規(guī)定的C.商王盤庚遷都到殷 D.“殷”字吉利【考點】商朝的建立與滅亡.【分析】本題考查盤庚遷都到殷.【解答】商朝前期,曾多次遷都,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因此商朝又稱殷朝.故選C.22.章華是周武王手下的一名戰(zhàn)將,在牧野之戰(zhàn)中戰(zhàn)功赫赫,后來他被分封為諸侯,他必須()①鎮(zhèn)守疆土②定期朝見周王述職③繳納貢賦④出兵勤王。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考點】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識點.【解答】西周分封制規(guī)定,諸侯必須定期朝見天子,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周天子作戰(zhàn).故選B.23.王寧同學正在寫一篇有關西周時期的小論文,其中在文章中會出現(xiàn)的內(nèi)容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禪讓制④世襲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考點】西周的分封制;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周時期的史實.【解答】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分封制是西周鞏固政權的重大政治措施,加強了王室和諸侯國之間的政治聯(lián)系;宗法制是與分封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以血緣、姻親為紐帶的政治制度,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宗法和政權合二為一;西周時期還延續(xù)了自夏朝以來形成的世襲制;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末期民主推選首領的辦法,不符合題意.故選B.24.為了保證王室、貴族統(tǒng)治權力的順序繼承,西周實行了()A.王位世襲制 B.分封制 C.嫡長子繼承制 D.禪讓制【考點】夏商周的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為了鞏固奴隸主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讓他們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國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zhàn).故選B.二、辨析題(10分,每小題5分)25.禹死后,把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置讓給他的兒子啟,從而啟建立了夏朝。這種說法對嗎,請指出并說明理由?!究键c】夏朝的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建立.【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知識.【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禹死后,其繼承復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yōu)椤凹姨煜隆保蚀鸢笧椋哄e誤.禹死后,禹的兒子啟發(fā)兵擊敗伯益,奪取權位,“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取代.26.西周時期受封的諸候國只需承擔鎮(zhèn)守疆土的義務,擁有相對獨立的統(tǒng)治權。這種說法對嗎,請指出并說明理由?!究键c】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識點.【解答】西周分封制規(guī)定,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見周王,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故答案為:說法錯誤.理由:西周時期受封的諸候國除了鎮(zhèn)守疆土,還要承擔出兵勤王、交納貢賦和定期朝見周王等義務.三.材料綜合題27.讀圖,回答問題。(1)上面兩幅圖分別是哪兩個原始居民使用過的用具?(2)這些原始居民有什么共同特征?【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nóng)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1)本題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2)本題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共同特征.【解答】(1)圖片“骨耜”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過的用具,圖片“尖底陶瓶”是半坡原始居民使用過的用具.(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從事原始種植農(nóng)業(y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飼養(yǎng)家畜、制造陶器;建造房屋、定居生活.故答案為:(1)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2)原始種植農(nóng)業(y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飼養(yǎng)家畜、制造陶器;建造房屋、定居生活.28.閱讀如圖,回答問題。(1)圖一和圖二分別屬于什么類型的工具?它們分別代表什么考古時代?(2)圖三屬于哪類陶器?它主要出土在我國什么地方?【考點】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人類的起源.【分析】(1)本題考查石器時代的相關知識.(2)本題考查彩陶的相關知識.【解答】(1)觀察圖片可知,圖一屬于打制石器,有棱角.圖二屬于磨制石器,表面比較光滑.前者代表了舊石器時代,后者代表了新石器時代.(2)觀察圖片可知,圖三屬于彩陶.它主要出土在我國陜西西安半坡遺址.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過著定居生活,還飼養(yǎng)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故答案為:(1)圖一屬于打制石器,圖二屬于磨制石器.前者代表了舊石器時代,后者代表了新石器時代.(2)圖三屬于彩陶.它主要出土在我國陜西西安半坡遺址.29.從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我國歷史舞臺上出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制度,產(chǎn)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響。請回答:(1)堯舜禹時期推薦首領的制度是什么?后來,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夏朝用什么制度代替了該制度?(2)西周實行的制度主要有哪些?(3)宗法制的基礎和核心分別是什么?【考點】堯舜禹的“禪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西周的分封制;夏商周的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分析】(1)本題考查禪讓制和王位世襲制的相關知識點.(2)本題考查西周實行的制度.(3)本題考查宗法制的基礎和核心.【解答】(1)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堯、舜、禹都是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他們都是通過民主推選的辦法傳位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這種辦法叫做“禪讓制”.禪讓制對當今社會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如用人要發(fā)揚民主,重視賢人;做事要持之以恒,應通過民主的方式選舉干部;要以天下為己任,選拔人才應以德才兼?zhèn)錇闃藴剩凹s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也標志著漫長的原始社會至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的第二任國王.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世襲制也成為以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每個朝代王位傳承的重要制度.(2)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夏、商、周被史學家稱作“三代“.夏、商兩代的國家最高元首稱“帝“.夏朝的帝位由兒子接任,偶爾也有傳給兄弟接任的.商朝的帝位大多傳給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傳給長兄的長子,或以行傳給自己的兒子.公元前八世紀,周武王滅商建周,都于鎬京,并改“帝“為“王“.周王朝的王位明確規(guī)定只傳長子,而且是“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周王朝的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3)宗法制是由氏族公社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系分配國家權利,以便建立世襲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其特點是宗族組織和國家組織合二為一,宗法等級和政治等級完全一致.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nèi)卻是大宗.所以西周時,宗法制之下,就全國而言,周天子就是大宗,就一個諸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