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論選_第1頁
中國古代文論選_第2頁
中國古代文論選_第3頁
中國古代文論選_第4頁
中國古代文論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③上古時期藝術表演與創(chuàng)作行為發(fā)生之前,總要進行“齋戒”以求凈心誠意。這與受莊老影響的中國文藝創(chuàng)作論之“心齋”、“坐望”觀是一致?!墩撜Z》篇1、闡釋儒家詩學關于文藝美的標準(內(nèi)涵)“中和”:指在兩個及兩個以上相互對待、相互對立的結構因素(觀點、情感、事件)中持一種不偏不倚、適中調和的態(tài)度。傳統(tǒng)儒家哲學視中和為本體論意義的概念?!九e例說明】:許慎《說文解字》釋中:“內(nèi)也,從口,上下通”;釋和:“相應也,從口,禾聲?!薄抖Y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也,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敝祆洹端臅戮浼ⅰ罚骸白映套釉唬骸黄^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儒家的“中和”文藝思想體現(xiàn):①對文藝的形式與內(nèi)容有關系的規(guī)范性:文質彬彬;內(nèi)容盡善;形式盡美、辭達而已。②對文藝的情性規(guī)范性:樂而不淫,哀而不傷。③對文藝思想價值觀的規(guī)范性:思無邪(盡善)。3、背誦關于文中論述文學的價值功用和思想內(nèi)容的句子: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興觀群怨)——《論語·陽貨》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保ūM善盡美)——《論語·八侑》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保ㄋ紵o邪)——《論語·為政》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ㄎ馁|彬彬)——《論語·雍也》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子謂伯魚曰: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補充):興:主要是指文學的審美功能。觀:文學的認識功能?!叭骸敝肝膶W的社會交際功能。人們借助詩歌交流思想感情,彼此互相團結、親近,實現(xiàn)團結合群。怨:主要指文學的社會批判功能?!霸娍梢栽埂笔侵钢S喻、批判政令的不足。相當于詩歌的批判功能,如《詩·大序》所言“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儒家解詩方法常常是政治化、道德化、倫理化。這一傳統(tǒng)形成的原因有:1、受到春秋時期“賦詩以言志”、“斷章取義”的傳統(tǒng)影響。2、作為早期文化創(chuàng)始時的先秦時期,人們進行交流的方式往往是運用既有的文化典籍。在既有的文化典籍中,也只有《詩》三百作為交流的工具。有交流則有闡釋運用。3、儒家本來“入世”特征。4、西漢:董仲舒“天人感應”說把這種詩學政治化、道德化、倫理化之極端。儒家詩學關于文藝功能的觀點:⑴對人生修養(yǎng)方面的作用:①禮樂(詩)是人生修養(yǎng)的必須項目。儒家注重禮樂修養(yǎng),其目的是達于“仁”,只有具有這樣的人格境界,才能稱之為君子人格。②所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表明:在人生境界修養(yǎng)中,具有由幼兒到成人、由外部的行為世界到內(nèi)部的精神世界的這樣一個漸進原則。⑵外交方面的作用:“賦《詩》以言志”,斷章取義的特征。⑶認識方面的作用: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⑷社會政治倫理方面的作用:①興、觀、群、怨?!睹献印菲耙砸饽嬷尽闭f:內(nèi)涵:孟子在《萬章上》中提出:“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边@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文學批評方法,孟子認為,既不能根據(jù)詩的個別字眼斷章取義的曲解詞句,也不能用詞句的表面意義曲解詩的真實含義,應根據(jù)作品的全篇立意,來探索作者的心志?!耙狻敝缸x者之意。提出“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的重要觀點。①該觀點是針對春秋時期“賦《詩》以言志”、“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傳統(tǒng)提出來的。這種解詩、運詩傳統(tǒng)產(chǎn)生“以文害辭”、“以辭害志”的消極作用。②孟子認為,“以意逆志”是正確解讀原文本的方法。此外還有以下四種,一為:“以說詩者意逆作詩人之志?!倍椋阂怨湃酥耙狻蹦婀湃酥爸尽?。三為:“意”為作品之意,“志”乃“作者”思想。四為:“以詩藝本體特點為意”去逆“詩之志”。評價:“以意逆志”實際上談到的是闡釋的有效性問題:文本中作者的“志”是客觀存在的。說詩人如何去領受這種“志”在“賦《詩》以言志”、“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的語境下,說詩者、用詩者均以實際的功用性目的來闡釋接受詩歌。因此,當時的闡釋接受體現(xiàn)出了主觀實用性特征。這種主觀實用性的闡讀法可能導致對詩歌文本的誤讀,進而導致儒家詩學及政治學價值體系的紊亂。因此,不管上述四種說法,其實質都是在盡可能規(guī)范對詩的闡釋與接受的有效性。5、“知人論世”說:內(nèi)涵:孟子在《萬章下》中提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弊x者閱讀文學作品應該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和作品寫作時代背景,這樣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場與作者為友,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正確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意義:1、提出了“知人論世”的文學批評觀點。2、“知人論世”可與“以意逆志”這種文學闡釋法相聯(lián)系。3、“知人論世”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傳記”式批評方法。“知言養(yǎng)氣”說:內(nèi)涵:1、所謂浩然之氣乃一種陽剛之氣。2、是一種儒家倫理道德的氣,即以儒家的仁義與人道為核心。3、強調“養(yǎng)氣”的過程性,是一種漸進的修養(yǎng)過程。儒家的人格修養(yǎng)過程為:美、大、圣、神。4、只有養(yǎng)氣,方能達到人格與言格的一致,方可以知言。儒家“知言”論是建立在“文(言)如其人”這一前提下(補充)“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泵献诱J為,必須首先使作者具有內(nèi)在的精神品格之美,養(yǎng)成浩然之氣,才能寫出美而正的言辭,“養(yǎng)氣”指培養(yǎng)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養(yǎng)氣了,才能知言,既是知道自己如何寫出好的作品。這種思想影響到文學創(chuàng)作,就特別強調一個作家要從人格修養(yǎng)入手,培養(yǎng)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爸责B(yǎng)氣”說“氣”抓住了人的內(nèi)在最本質的蘊涵,因而被后人廣泛的引入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并指導作家從“養(yǎng)氣”入手去指導創(chuàng)作。影響:1、對文學理論的影響:一方面,直接對古典文論“文如其人”觀的形成產(chǎn)生直接影響。另一方面,對主體的儒家道德人格涵養(yǎng)的強調是無可非議的,但發(fā)展到“存天理,滅人欲”的程度則是不可取的。2、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一方面,孟子的養(yǎng)氣說開啟了對孔子以來“圣人”的形而上、高不可及的形象的消解,激勵著中國文人加強主體自身的人格涵養(yǎng),以此成“神”、“圣”,從而促使中國古典文學形成自強不息的文學精神、濟世救民的入世進取精神傳統(tǒng)。這一影響在“國家不幸詩家幸”的時代尤甚?!肚f子》篇1、莊子自然美學觀的闡釋①提出了自然論美學思想,反對人為修飾。追求一種化境的藝術審美境界。②實際上是老莊自然無為的哲學觀、社會觀在藝術美學上的體現(xiàn)。2、審美心境論的內(nèi)涵、相關理論闡釋:①提出了心齋、坐忘、虛靜等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境論,要排除外在的欲望、知識、利害關系的干擾。②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與自然萬物“物我合一”、“物化”,才會作出自然天工的作品。3、“言”和“意”關系命題(意義和影響)①道家認為,言不能盡意。語言有其遮蔽性、局限性。②道家之所以認為言不盡意,究其實質,還是根源于道家之道的特征:道是不可言說的、抽象的、具體可感的但絕不是具體可言、可見、可觸的。如果言能盡意,則他們所追求體認的“道”就喪失了其不可言說性,可言則“非道”。③道家關于言-意的關系對中國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及審美的影響:強調藝術創(chuàng)作不能膠柱于語言、形式及生活與現(xiàn)實邏輯,而重在通過追求自然化境的美學境界來達意;在藝術欣賞中,欣賞者應當超越藝術本文的語言、形式等層面,進入到對自然化工境界、對“道”這一最高境界的體認中。(補充):莊子又提出了“技”和“道”的關系:1、“道”即規(guī)律性,系道家哲學的最根本范疇,具有抽象性;“技”是具體的范疇,與實踐性相聯(lián)系;只有體認了“道”的存在,才能掌握“技”。2、莊子反對藝術的人為性,強調自然性。但從這則材料可見,藝術達于化工境界,實際是一個不斷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修煉的過程,因此必然具有人為性的一面。這可以見出莊子美學中的矛盾性一面?!睹娦颉菲募以姡核募以姡呼斣?,魯國申公所傳;韓詩,韓國韓嬰所傳;齊詩:齊國轅固生所傳(前三家為今文古詩);趙詩:毛萇所傳(后一家為古文古詩)。前三家立為官學。理論闡釋的幾個方面:關于毛詩序:⑴提出了情、志及詩、樂、舞的關系問題①情志一體,同為詩的創(chuàng)作動力因。②詩樂舞一體,但樂舞是為了增強詩的情志抒發(fā)功能。(詳解:《毛詩序》還揭示了中國古代藝術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并認為所有藝術形態(tài)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渡袝虻洹吩赋觥霸娧灾荆栌姥?,聲依永,律和聲”,顯示出詩與樂的一致性,《禮記·樂記》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強調了樂與舞的一致性,而《荀子·儒效》篇則指出“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對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特征有所論述?!睹娦颉房偨Y了以上這些論述,指出“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從抒情言志的特征論述了詩、樂、舞在藝術上的統(tǒng)一性。)⑵關與詩歌的功能:諷諫與教化①具有諷刺、批判的功能。包含兩個方面,即“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教化功能、諷喻功能。②教化諷喻功能建立在“聲音之道與政通”——“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的前提下。③春秋時期外交場合的“賦詩以言志”傳統(tǒng)也是建基于“聲音之道與政相通”這一前提條件。詩經(jīng)“四始”說:《關雎》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詩經(jīng)》“六義”《詩經(jīng)》六義說:風、賦、比、興、小雅、大雅、頌。其中《詩經(jīng)》中詩的體裁:風、雅、頌?!对娊?jīng)》的表達手法:賦、比、興。儒家對詩言志、詩緣情的規(guī)范性:①“發(fā)乎情,止乎禮儀”(中和觀):情有五情——喜、怒、哀、樂、怨,乃人之本性特征,詩歌所抒情志過度,則是縱情,有違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和美學觀,有背于“怨而不怒”的心性范式。又“樂和同,禮別異”,故而用禮儀來規(guī)范“情志”,使之能維系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②儒家本著“發(fā)乎情,止乎禮儀”原則,在具體的解詩活動中,往往道德化、政治化、倫理化解讀,以此建立所謂的經(jīng)學解釋學中的王官學派。什么是“變風變雅”:有違于“思無邪”的思想標準;有違于“發(fā)乎情,止乎禮儀”及“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審美標準。變風變雅產(chǎn)生的原因:社會決定論“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兜湔摗ふ撐摹菲?、背誦關于文章體型及特征(原句填空)“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蔽恼屡u的毛病及解決辦法(原句填空)(“文人相輕”與“患暗于自見,謂己為賢”;“貴古賤今”與“向聲背實”等。)“文人相輕,自古而然?!薄俺H速F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于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薄拔囊詺鉃橹?,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标P于文章創(chuàng)作的若干問題(問答題)文章創(chuàng)作若干問題:①“通才”與“偏才”問題,進而分析“文人相輕”的現(xiàn)象;“文氣說”即“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雹谖恼聝r值論:“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笔菍Α蹲髠鳌匪岢龅摹疤狭⒐?,其次立德,其次立言”的人生價值論模式的補正?!兜湔摗ふ撐摹穼诺湮膶W自覺有重要意義。文學價值論:(對文學自覺的意義)(答案在3出找)另外:還有文學開始獨立于音樂舞蹈,祭祀,史書等成為一種獨立發(fā)展形態(tài)。文學和文人的社會地位明顯提高。而具體體現(xiàn)就是把文學與立德立功并列起來,士人覺醒與文人創(chuàng)作的關系,強調作家主體意識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而又進一步提出了尊重知識和人才。《文賦》篇1、關于文章的分類(十種分類):(原句填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拔馁x”創(chuàng)作論方面:(1)創(chuàng)作的動力:(提出的創(chuàng)作理論)一為感于物,即“物感說”;二為“本于學”。此時的物感說還主要停留在對自然事物的情感體悟,沒有包括更為廣泛的社會政治、軍事等內(nèi)涵。物感說內(nèi)涵的擴大,是在鐘榮的《詩品序》。作家應深思熟慮,旁求博采,展開藝術想象。文思逐漸清晰,形象逐漸鮮明的時候,將已經(jīng)明確的情思、物象用語言表達出來。用心把各種思緒概括組織成文。想象沒有時空限制,比較自由。這種形象思維的論述很肯定的為文學界創(chuàng)作奠基。(2)創(chuàng)作想象:一是必須專注性;二是創(chuàng)作想象具有超越時空性。專注性,與老莊之坐忘、心齋、虛靜理論有聯(lián)系。但沒有排除理性的介入對本于學所獲得的知識在創(chuàng)作想象中的作用。(3)物化表達過程:首先指出,文學創(chuàng)作時到意辭相迎時的兩種情態(tài),即表達的“澀”(或用王國維語“隔”)與“不澀”(“不隔”),表明語言運用的重要性;其次,指出創(chuàng)作中處理意辭關系的種種方法,并提出“理扶質以立干,文垂條而結繁”的原則。(4)藝術構思的獨特性:強調構思文意,譴用文言方時務去陳言,獨出心裁。(5)提出關于文體分類及其風格:把文章分為十類,分析每一類的體裁風格特征。并提出“詩緣情”的重要詩學命題。(6)關于藝術靈感:提出靈感的特征:不可確定性,既指靈感發(fā)生的時間不可確定,也指靈感發(fā)生時的形態(tài)不可確實。并指出靈感對激發(fā)才思及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段男牡颀垺菲P于(序志篇),創(chuàng)作本文的原因:2、關于文章寫作的基本規(guī)范(原句填空):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若總其歸涂,則數(shù)窮八體:一曰典雅,二曰遠奧,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繁縟,門曰壯麗,七曰新奇,八曰輕靡。關于文章價值論:①對作者而言:是超越人生的有限性,達到建言樹德的目的。即:對人理智、性靈的謳歌,具有人本主義精神實質。②就文章社會價值與意義而言,文章具有輔正社會道德人倫秩序的功能,即如:這一點,實是承《毛詩序》諷諫與教化說而來,與曹丕“夫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同。③在劉勰的理論體系中,文章同時具有傳道(布道)功能,因而必須《征圣》《宗經(jīng)》:其后,韓愈明確提出:“文以載道?!笨傇u:文章的這三種層次價值論是內(nèi)在聯(lián)系的。4、(神思篇)關于文學想象的(原句填空):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tǒng)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后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5、《明詩》一文的意義:⑴詩的含義:劉勰是從創(chuàng)作與接受的雙重維度來界定詩的含義。⑵詩歌創(chuàng)作動力:感物說⑶詩歌發(fā)展史概括:點明各時期詩歌發(fā)展狀況,包括:特定時期詩歌體裁類型及其源頭、詩人群體、風格流派等。⑷文體優(yōu)劣論:以四言為正體,顯然是由于文學批評史上“宗經(jīng)”這一具體情結決定的。因為《詩三百》即以四言為主。6、什么是“詩”劉勰是從創(chuàng)作與接受的雙重維度來界定詩的含義?!霸娛撬枷肭楦械谋磉_,歌則是引申發(fā)揮這種思想情感。”有了圣人在經(jīng)典上所分析的,詩歌的含義已經(jīng)明確了。7、(知音篇)中知音難得原因:(1)從批評主體來看:批評主體存在“鑒照洞明,而貴古賤今”;“才實鴻懿,而崇己抑人”;“學不逮文,而信偽迷真”等情況。表明:“知音”難相當程度上不是由于鑒賞力不夠,而是由于“文人相輕”一這傳統(tǒng);(2)“知音”難也是由文人知識結構、情趣、雅好決定的:“知多偏好,人莫圓該??犊吣媛暥鴵艄?jié),醞藉者見密而高蹈;浮慧者觀綺而躍心,愛奇者聞詭而驚聽。”(3)是由文學創(chuàng)作中文本結構的復雜性決定的。即:“夫文章雜沓,質文交加?!?、提出“知音”的方法:(重點六觀說)(1)加強藝術鑒賞實踐,即:“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閱喬岳以形培塿,酌滄波以喻畎澮。無私于輕重,不偏于憎愛,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辭如鏡矣?!保?)六觀法,即:“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保?)提出文學鑒賞目的在于深入對文學情感的體驗、品悟,即:“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辩姌s《詩品序》篇1.作者所提出的關于創(chuàng)作的若干問題:針砭時弊:具體創(chuàng)作中的問題:⑴提出《詩品序》寫作原則:“一品之中,略以世代為先后,不以優(yōu)劣為詮次。又其人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錄存者。”⑵反對詩歌創(chuàng)作用典過甚。即:“夫屬詞比事,乃為通談。若乃經(jīng)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提出用語的“直尋”法及自然英旨之風格。⑶提出詩歌創(chuàng)作應當使學問與天才相結合。即:“詞既失高,則宜加事義。雖謝天才,且表學問,亦一理乎!”理論闡釋主要闡發(fā)其對永明聲樂論的觀點:⑴古詩創(chuàng)作,在沈約永明聲樂論之前,即存在聲律現(xiàn)象,因此不為沈約之功。⑵詩歌創(chuàng)作對音律的追求,務做到自然和諧,不必拘泥于四聲八病之陋。“滋味說”鐘嶸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最早明確提出以“滋味”論的詩歌評論家,鐘嶸《詩品》認為詩歌必須有使人產(chǎn)生美感的滋味。他認為只有“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的作品,才是“提詩之至也”。鐘嶸把滋味作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為古代文論中的基本審美范疇。提出“味論”詩說。有二義:審美本體論,即詩有“滋味”,“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審美鑒賞論,即“品味”,“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3、提出“詩味”論與“賦比興”間的關系:即綜合運用“賦”“比”“興”三種表達手法。尤其強調對“比興”手法的運用。重釋了何謂“賦”“比”“興”?!杜c元九書》關于文學的功能(原句填空)泊周衰秦興,采詩官廢,上不以詩補察時政,下不以歌泄導人情,乃至于諂成之風動,救失之道缺,于時六義始刓矣?!耙饩痴f”①道家與佛教美學融合:“意境”這一審美形態(tài)是道家與佛家兩種文化共同交匯融合的產(chǎn)物。其內(nèi)涵:藝術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有無相成的形象系統(tǒng),及其所引發(fā)和開拓的諸如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等審美想象空間。②“意境”在中國藝術中的體現(xiàn):1中國繪畫藝術:“三遠”:高遠、深遠、平遠,也講究點、染、皴等技法。2中國詩歌:登高望遠是一個常用主題。3中國園林:為了營造這種空間的虛實相生,有無相成的審美特征,建筑學上往往使用分景、隔景、夾景、借景、取景等?!耙饩场碧N含的世界觀、宇宙觀、人生觀:多突出道家、禪宗的人生觀、宇宙觀、世界觀。如王維的作品:《山居秋暝》《終南別業(yè)》《終南山》《鹿柴》《積雨輞川莊作》《竹里館》《辛夷塢》《鳥鳴澗》《山中》等。也有張現(xiàn)儒家的入世情懷。如杜甫《望岳》、范仲淹《岳陽樓記》等。“意境”的形態(tài)學特征(一)主客統(tǒng)一:“物我兩忘”、“天人交感”、“天人感應”。如:《莊子·齊物論》“無己”、“無功”、“無名”——《莊子·逍遙游》“絕圣棄知”、“黜聰明”、“墮肢體”、“離形”。(二)情景交融:上聯(lián)寫景,下聯(lián)抒情;上聯(lián)抒情,下聯(lián)寫景;情景交融。(三)時空轉換: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等文藝創(chuàng)作心理機制。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等。作品分析:李商隱《夜雨寄北》、蘇軾《水調歌頭》等。(四)有無相生:與虛實、動靜等相聯(lián)系。用西方美學的思想,改造中國傳統(tǒng)美學術語、范疇。意境在此的發(fā)展義為:(一)具有西方文學現(xiàn)實主義特征,其內(nèi)核為“真”、“摯”。(二)突破了傳統(tǒng)美學對“意境”的規(guī)范性,比如詩用上的教化觀、內(nèi)容上的“思無邪”等。(二)佛學傳入中國:翻譯佛經(jīng)時借用表示人的意識、感受能力所及的領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境:色、聲、味、觸、法、香。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界《佛學大辭典》:“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為“境”,“心之所游履攀援者謂之境。(三)唐代的發(fā)展王昌齡《詩格》:“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叁曰意境”。皎然《詩式》:“緣境不盡曰情”;《秋日遙寄和盧使君游何山寺宿楊上人房論涅槃經(jīng)義》:“詩情緣境發(fā),法性寄荃空?!保ㄋ模┑兰椅幕尘埃禾撆c實、有形與無形、有限與無限(五)“意境”進一步發(fā)展與演變——晚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與極浦書》、《與李生論詩書》等中提出“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離形得似”、“藍田日暖,良玉生煙”、“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韻外之致”?!未耙远U喻詩”,嚴羽《滄浪詩話》“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薄髑澹和醴蛑督S詩話》;王士禛“神韻”說?!ㄇ澹┩鯂S:“境界”說集大成者。翻譯:1、梓慶銷木為鐻(讀音ju四聲。古代的一種樂器),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齋以靜心。齋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齋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齋七日,輒然忘吾有四肢形體也。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后成見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翻譯:梓慶用木頭做鐻,鐻做好了??匆娝娜硕家詾槟鞘枪砀窆?。魯國的國王看了以后就問他,道:“您用什么法術(技術)將它做成這樣的?”梓慶回答道:“我只不過是一個工匠,能有什么法術(技)術呢!雖說如此,但也有一點講究。我準備做鐻的時候,都不敢消耗自己的元氣,必須齋戒讓自己的心寧靜。齋戒三天以后,心里就對喜慶、獎賞、官爵、俸祿沒有了感覺;齋戒五天的時候,對是非、名譽、技巧、笨拙沒了概念;到齋戒七天時,全然就忘記了自己的四肢身體。到這個時候,(在我心里)沒有朝廷,心智專一沒有外在的骨肉形體。然后(我就)進樹林,察看天然的材質;(找到)形狀最適合(的樹木),然后就想象(出完成了的)鐻,然后(按照那樣子)動手做;有一樣不對就報廢了。這可能就是按照天然的規(guī)律去做的原因,這大概就是鐻所以才會感覺那是鬼斧神工吧。大概就是這樣吧!”感:這是人們行為的最高境界。即使是當官、經(jīng)商創(chuàng)品牌,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當官的不會名垂青史,包括遺臭萬年的帝王哦,他們都是至情至性之人啊!經(jīng)商未達到如是境界,創(chuàng)不出百年老店的哦。2、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狈蛉松朴谧砸姡姆且惑w,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彼共蛔砸娭家?。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兹隗w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于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于饑寒,富貴則流于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論,成一家言。翻譯: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武仲因為能寫文章當了蘭臺令史的官職,(但是卻)下筆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總是善于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種體裁,很少有人各種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輕視別人所不擅長的,鄉(xiāng)里俗話說:“家中有一把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