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師大附中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月考卷一語文試題_第1頁
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師大附中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月考卷一語文試題_第2頁
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師大附中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月考卷一語文試題_第3頁
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師大附中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月考卷一語文試題_第4頁
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師大附中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月考卷一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才大聯(lián)考湖南師大附中2024屆高三月考試卷(一)

語文

本試卷共四道大題,23道小題,滿分150分。時量150分鐘。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嘗試著去重新激活那個被層層疊疊的知識及社會生活沉淀物所掩蓋起

來的知覺的世界時,我們常常訴諸繪畫,因為繪畫會徑直將我們重新放

回被知覺的世界。在塞尚、布拉克及畢加索那里,我們會以不同的方式

遭遇到這樣一些物件:檸檬、曼陀鈴、葡萄、煙盒它們止住我們的

目光,拷問我們的目光,這些我們“慣熟的”物件,以一種奇特的方式

向我們的目光透露著它們的秘密本質以及它們的物性形式本身。如此,

繪畫將我們帶回到對物本身的觀看。

通過檢視知覺的世界,我們認識到在這個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

它的顯現(xiàn)方式區(qū)分開。誠然,當我像字典那樣去定義桌子——三條或四

條腿支撐起的一個平面,人們可以在上面吃飯、書寫等等——的時候,

我可能會覺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質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狀、

紋飾的風格等等這般伴隨性的偶然之處。

與此相反,當我在知覺一張桌子的時候,我不會不在意這桌子實現(xiàn)其作

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載起桌面的獨特方式、

正是那從桌腳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獨特運動吸引著我,并使得每張桌子都

卓然有別于其他的桌子。在這里,沒有任何一個細節(jié)是無關緊要的,從

木頭的纖維、桌腿的形狀、木頭的色澤及年齡到印證著木頭年齡的某些

涂鴉或磨損,而且“桌子”這個意謂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為它是透過

所有這些“細節(jié)”顯現(xiàn)出來的,這些細節(jié)體現(xiàn)著它在場的樣態(tài)。一旦明

白了知覺學派的教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開始懂藝術作品了,因為藝術

品也是一個肉身性的總體,在此總體中,意義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

或者說束縛于形形色色的符號以及各種各樣的細節(jié)的。

繪畫的意義全部在于畫布之外,全部在畫作所意指的東西那里,就在畫

作的主題那里。實際上,所有有價值的畫作都正是在和這一看法的斗爭

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來所有的畫家都在非常有意識地和這種看法

作著斗爭。三十年前,布拉克曾更直白她說過,繪畫并非矢志于“重新

建構一個別致的事實”,而是矢志于“建構一個圖像性的事實”。如此

看來,繪畫就不是對世界的模仿,在對肖像畫的美的經驗里并沒有畫作

與模特是否“相像”這回事。即使畫家在畫真實的物件時,他的目的也

從來都不是去召回此物件本身,而是在畫布上制作出一場自足的景象。

將畫作的主題和畫家的手法這二者區(qū)分開來是不合理的,對于美的經驗

而言,畫作的主題全在于畫家在畫布上構造葡萄、煙斗或煙盒的手法或

日方式。

面對一幅畫,關鍵不在于找到更多的關于此畫之主題、關于此畫起源處

歷史情境的參考線索,關鍵在于——正如對物本身的知覺那樣——按照

畫布上落筆痕跡中處處都在無聲地給出的指示去凝視、去知覺這幅畫作,

以期所有這些指示——無需任何話語、無需任何推理——形成這樣一個

嚴格的有序整體:我們即使不能夠理解這一整體,也會覺得其中沒有任

何的隨意之處。

(摘編自莫里斯-梅洛-龐蒂《知覺的世界:論哲學、文學與藝術》,王

士盛周子悅譯,人民出版社2019版)

材料二:

兒童作畫主要憑感受與感覺。感覺中有一個極可貴的因素,就是錯覺。

大眼睛、黑辮子、蒼松與小鳥,這些具特色的對象在兒童的心目中形象

分外鮮明,他們所感受到與表現(xiàn)出來的往往超過了客觀的尺度。因此也

可說是“錯覺”。但它卻經常被某些拿著所謂客觀真實棍棒的美術教師

打擊、扼殺。

照相機發(fā)明之前,手工攝影實際上便是繪畫的主要社會功能。我一向認

為倫勃朗、委拉斯貴支、哈爾斯等西方古代大師們其實就是他們當時社

會杰出的攝影師。這并非抹殺他們作品的藝術價值。偉大的古代杰作除

具備多種社會價值外,其中必有美之因素。很“像”,很“真實”,或

很精致的古代作品不知有千千萬萬,如果不美,它們決無美術價值。現(xiàn)

代美術家明悟、理解、分析透了古代繪畫作品中的美的因素及其條件,

揚棄了今天已不必要的被動地拘謹地對對象的描摹,從畫“像”工作的

桎梏中解放出來,這是繪畫發(fā)展中的飛躍。如果說西方古代藝術的主體

是客觀真實,那么現(xiàn)代繪畫則是揚棄不必要的物件敘說,集中精力捕捉

潛伏在客觀物象中的美,并將它奉為繪畫的至尊。畢加索從古希臘藝術

中提煉出許多造型新意,他又將德拉克洛瓦的畫作翻新,好比將一篇古

文譯成各種文體的現(xiàn)代作品。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主流始終是要表現(xiàn)對象的

美感。

造型藝術成功表現(xiàn)動人心魄的題材和可歌可泣的史詩,中外美術史中不

勝枚舉。美術工作者要大談特談形式美的科學性,要用顯微鏡和解剖刀,

對具有獨特成就的作者和作品的造型手法進行分析,來總結豐富發(fā)展我

們的傳統(tǒng)。同時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美術作品有自己的造型美意境。當我

看到法國畫家沙凡奴的一些壁畫,其間有叢林、羊群、沉思的人們、正

緩緩駛過小河的輕舟……我陶醉在作品的形象意境中。我完全不記得每

幅作品的題目,我將這些作品命名為無題。我國詩詞中也有不少標為無

題的作品。無題并非無思想性,只是意味深遠的詩境難用一個簡單的題

目來概括而已。繪畫作品無題當更易理解,因形象之美往往非語言所能

代替,何必一定要用言語來干擾無言之美呢!

(摘編自吳冠中《繪畫的形式美》)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欣賞塞尚、畢加索等大畫家作品,讓我們重新感知“慣熟了”的物件。

B.藝術品是一個肉身性的總體,它的所有符號以及細節(jié)都體現(xiàn)著它的存

在。

C.西方古代藝術的主體是客觀真實,其現(xiàn)代繪畫則注重表現(xiàn)客觀對象的

美。

D.古代繪畫主要側重于記錄其所處社會的真實情況,其美的因素微乎其

微。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我們不明白知覺學派的要義,就無法懂得欣賞藝術作品,自然也

就無法欣賞“超過了客觀的尺度”的兒童畫。

B.于畫布之外,根據畫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背景等畫布之外的線索理解他們

的作品才是能夠真正欣賞繪畫和藝術的關鍵。

C.繪畫不是對世界的模仿,畫家在畫真實的物件時,他的目的從來不是

一味追求相像,而是制作出一場自足的景象。

D.繪畫作品的意義是由畫家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畫布上呈現(xiàn)的,它無法被

定義和分析,只能交由欣賞者去凝視和知覺。

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B.妙手寫徽真,水翦雙眸點絳辱。

C.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D.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4.請梳理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有人認為:“兒童的胡亂涂鴉和現(xiàn)代派繪畫大師的抽象畫看起來一樣,

但其實不同?!闭埥Y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1.D2.C3.C

4.首先提出繪畫讓欣賞者回歸事物本身的觀點,然后通過桌子進行類比,

論證繪畫形式與主題的關系,最后指出要通過感知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去理

解意義。

5.①兒童的涂鴉主要憑感受與感覺,而畫家的創(chuàng)作是通過獨特的手法,

用各種各樣的細節(jié)構成“有序整體”,并非隨意創(chuàng)作。②兒童的涂鴉是

亂涂亂畫的成果,而繪畫大師的作品是畫家有意識地跟原有繪畫理念作

斗爭的產物,是對傳統(tǒng)繪畫的解放和超越。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古代繪畫……其美的因素微乎其微”表述不當,原文材料一“古代

的偉大杰作除具備多種社會價值外,其中必有美之因素。很‘像',很

'真實',或很精致的古代作品不知有千千萬萬,如果不美,它們絕無

美術價值”可知,古代的作品都有其美術價值,繪畫也不例外。

故選Do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如果我們不明白知覺學派的要義,就無法懂得欣賞藝術作品”邏輯

關系錯,原文表述是“一旦明白了知覺學派的教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

開始懂藝術作品了”,選項將原文反過來說,邏輯關系就不成立了;

B."于畫布之外,根據畫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背景等畫布之外的線索理解他

們的作品才是能夠真正欣賞繪畫和藝術的關鍵”錯,原文表述是“面對

一幅畫,關鍵不在于找到更多的關于此畫之主題、關于此畫起源處歷史

情境的參考線索,關鍵在于一一正如對物本身的知覺那樣一一按照畫布

上落筆痕跡中處處都在無聲地給出的指示去凝視、去知覺這幅畫作,以

期所有這些指示一一無需任何話語、無需任何推理一一形成這樣一個嚴

格的有序整體”,可見,真正欣賞繪畫和藝術的關鍵并不在于畫布之外

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背景,而是根據畫布上的內容的指示;

D.“它無法被定義和分析”錯,材料二”美術工作者要大談特談形式美

的科學性,要用顯微鏡和解剖刀對具有獨特成就的作者和作品的造型手

法進行分析”,可見它能夠被定義和分析。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觀點是繪畫作品有其“錯覺”,并非完全客觀真實。

A.意為如果評論畫好與不好以形態(tài)相似度為標準的話,其見地與小孩子

差不多。這是從評論者的角度來論述的,不符合材料二的觀點;

B.有人為崔徽畫了一幅肖像,畫上的兩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

紅潤如用朱色點染。這是對繪畫本身內容的陳述,不符合材料二的觀點;

C.闡述的是繪畫的“似與不似”,符合材料二的觀點;

D.闡述的是畫竹子的方法,胸有成竹,不符合材料二的觀點。

故選C。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在嘗試著去重新激活那個被層層疊疊的知識及社會生活

沉淀物所掩蓋起來的知覺的世界時,我們常常訴諸繪畫,因為繪畫會徑

直將我們重新放回被知覺的世界”“如此,繪畫將我們帶回到對物本身

的觀看”,提出繪畫將欣賞者待會到對事物本身的觀看,回歸被知覺的

世界;

材料一第二至三段用桌子作類比,”通過檢視知覺的世界,我們認識到

在這個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顯現(xiàn)方式區(qū)分開“''與此相反,

當我在知覺一張桌子的時候,我不會不在意這桌子實現(xiàn)其作為桌子的功

能的方式”“一旦明白了知覺學派的教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開始懂藝

術作品了”引出第四段“將畫作的主題和畫家的手法這二者區(qū)分開來是

不合理的,對于美的經驗而言,畫作的主題全在于畫家在畫布上構造葡

萄、煙斗或煙盒的手法或曰方式",對繪畫主題與形式的闡述;

材料一最后一段,“面對一幅畫,關鍵不在于找到更多的關于此畫之主

題、關于此畫起源處歷史情境的參考線索,關鍵在于……按照畫布上落

筆痕跡中處處都在無聲地給出的指示去凝視、去知覺這幅畫作,以期所

有這些指示……形成這樣一個嚴格的有序整體”,要通過感知作品的表

現(xiàn)形式去理解意義。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由材料二“兒童作畫主要憑感受與感覺”和材料一“一旦明白了知覺學

派的教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開始懂藝術作品了,因為藝術品也是一個

肉身性的總體,在此總體中,意義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說束縛

于形形色色的符號以及各種各樣的細節(jié)的”“將畫作的主題和畫家的手

法這二者區(qū)分開來是不合理的,對于美的經驗而言,畫作的主題全在于

畫家在畫布上構造葡萄、煙斗或煙盒的手法或曰方式”“關鍵在于一一

正如對物本身的知覺那樣一一按照畫布上落筆痕跡中處處都在無聲地給

出的指示去凝視、去知覺這幅畫作,以期所有這些指示一一無需任何話

語、無需任何推理一一形成這樣一個嚴格的有序整體:我們即使不能夠

理解這一整體,也會覺得其中沒有任何的隨意之處”可知,兒童的涂鴉

主要憑感受與感覺,而畫家的創(chuàng)作是通過獨特的手法,用各種各樣的細

節(jié)構成“有序整體”,并非隨意創(chuàng)作。

由“感覺中有一個極可貴的因素,就是錯覺……他們所感受到與表現(xiàn)出

來的往往超過了客觀的尺度”和材料一“繪畫的意義全部在于畫布之外,

全部在畫作所意指的東西那里,就在畫作的主題那里。實際上,所有有

價值的畫作都正是在和這一看法的斗爭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來所

有的畫家都在非常有意識地和這種看法作著斗爭”“如此看來,繪畫就

不是對世界的模仿……即使畫家在畫真實的物件時,他的目的也從來都

不是去召回此物件本身,而是在畫布上制作出一場自足的景象”可知,

兒童的涂鴉是亂涂亂畫的成果,而繪畫大師的作品是畫家有意識地跟原

有繪畫理念作斗爭的產物,是對傳統(tǒng)繪畫的解放和超越。

(二)現(xiàn)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蛙(節(jié)選)

莫言

我們那地方,曾有一個古老的風氣,生下孩子,好以身體部位和人體器

官命名。譬如陳鼻、趙眼、吳大腸、孫肩……這風氣如今已不流行,年

輕的父母們,都不愿意以那樣古怪的名字來稱謂自己的孩子。

我們是I960年秋季進入大羊欄小學的。那是饑餓的年代,留在我記憶中

最深刻的事件,大都與吃有關。那是一噸龍口煤礦生產的優(yōu)質煤塊,亮

晶晶的,斷面處能照清人影。我后來再也沒見過那么亮的煤。村里的車

把式王腳,趕著馬車,把那噸煤從縣城運回。王腳方頭、粗頸、口吃,

講話時,目放精光,臉憋得通紅。他兒子王肝,女兒王膽,都是我的同

學。王肝與王膽是異卵雙胎。王腳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間那塊藍布擦拭。

擦汗時看到兒子王肝和女兒王膽,便大聲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肝身體

高大,但王膽卻是個永遠長不大的袖珍姑娘——說得難聽點吧,是個侏

儒。王膽轉頭就跑——她跑起來身體搖搖擺擺,重心不穩(wěn),像個初學走

路的嬰孩,很是可愛——王肝往后縮縮,但不走。

王肝為父親的職業(yè)感到榮耀。現(xiàn)在的小學生,即便父親是開飛機的,也

體會不到王肝那時的榮耀。村子里有很多人羨慕這職業(yè),但都望騾卻步。

這騾子已經咬傷過兩個兒童:第一個是袁臉的兒子袁腮,第二個是王膽。

馬車停在她家門前時,她到騾前去玩,被騾子咬著腦袋叼起來。

我們都很敬畏王腳。他身高一米九,雙肩寬闊,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

石碌磕,雙手抓起,胳膊一挺,便舉過頭頂。尤其讓我們敬佩的,是他

的神鞭。瘋騾咬破袁腮頭顱那次,他拉上車閘,雙腿叉開,站在車轅兩

邊,揮舞鞭子,抽打瘋騾屁股。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聲脆響。

瘋騾起初還尬蹶子,但一會兒工夫便渾身顫抖,前腿跪在地上,腦袋低

垂,嘴巴啃著泥土,撅著屁股承揍。后來還是袁腮的爹袁臉說,老王,

饒了它吧!王腳才悻悻她罷休。袁臉是黨支部書記,村里最大的官。他

的話王腳不敢不聽,瘋騾把王膽咬傷后,我們都期待著再看一場好戲,

但王腳一鞭也沒打。他從路邊石灰堆上抓起一把石灰,掩在王膽頭上,

把她提回家去。他沒打騾子,卻抽了老婆一鞭,踢了王肝一腳。

我們指指點點地議論著那頭棕色的瘋騾。它瘦骨伶仃,眼睛上方有兩個

深得可放進一枚雞卵的凹陷。它的目光憂傷,似乎隨時都會放聲大哭。

我們無法想象這樣一匹瘦騾子怎會爆發(fā)出那樣大的力量。當我們一邊議

論一邊向那騾子靠近時,王腳便停止鏟煤,用凌厲的目光逼視我們,嚇

得我們連連倒退。

堆在學?;锓壳暗拿憾褲u漸高起來,車上的煤漸漸少了。我們不約而同

地抽鼻子,因為我們嗅到了一種奇異的香味。仿佛是燃燒松香的味兒,

又仿佛是燒烤土豆的味兒。我們的嗅覺把我們的目光吸引到那一堆亮晶

晶的煤塊上。我們站在煤堆前,低頭彎腰,像地質愛好者發(fā)現(xiàn)了奇異礦

石;我們抽動鼻子,像從廢墟中尋找食物的狗。說到這里,首先要感謝

陳鼻,其次要感謝王膽。是陳鼻首先撿起一塊煤,放在鼻邊嗅,皺著眉,

仿佛在思索什么重大問題。他的鼻子又高又大,是我們取笑的對象。思

索了一會,他將手中那塊煤,猛地砸在一塊大煤上。煤塊應聲而碎,那

股香氣猛地散發(fā)出來。他揀起一小塊,王膽也揀起一小塊;他用舌頭舔

舔,品咂著,眼睛轉著圈兒,看看我們;她也跟著學樣兒,舔煤,看我

們。后來,他們倆互相看看,微微笑笑,不約而同地,小心翼翼地,用

門牙啃下一點煤,咀嚼著,然后又咬下一塊,猛烈地咀嚼著。興奮的表

情,在他們臉上洋溢。陳鼻的大鼻子發(fā)紅,上邊布滿汗珠。王膽的小鼻

子發(fā)黑,上面沾滿煤灰。我們癡迷地聽著他們咀嚼煤塊時發(fā)出的聲音。

我們驚訝地看到他們吞咽。他們竟然把煤咽下去了。

他壓低聲音說:伙計們,好吃!她尖聲喊叫:哥呀,快來吃啊!他又抓

起一塊煤,更猛地咀嚼起來。她用小手揀起一塊大煤,遞給王肝。我們

學著他們的樣子,把煤塊砸碎,撿起來,用門牙先啃下一點,品嘗滋味,

雖有些牙磅,但滋味不錯。陳鼻大公無私,舉起一塊煤告訴我們:伙計

們,吃這樣的,這樣的好吃。他指著煤塊中那半透明的、淺黃色的,像

琥珀一樣的東西說,這種帶松杳的好吃。我們班三十五個學生,除了幾

個女生不在,其余都在。我們每人攥著一塊煤,咯咯崩崩地啃,咯咯嚓

嚓地嚼,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興奮的、神秘的表情。我們仿佛在進行

一場即興表演,我們仿佛在玩一種古怪游戲。

肖下唇拿著一塊煤,翻來覆去地看,不吃,臉上帶著蔑視的神情。他不

吃煤因為他不餓,他不餓因為他爹是公社糧庫保管員。伙夫老王驚呆了。

他手上沾著面粉跑出來。天哪,他手上沾著面粉!當時在學?;锓烤筒?/p>

的除了我們的校長和我們的教導主任之外,還有兩個在鄉(xiāng)下駐點的公社

干部。老王驚呼:孩子們,你們干什么?你們……吃煤?煤也能吃?王

膽用小小的手舉著一塊大煤,細聲細氣地說:大叔,太好吃了,給你一

塊嘗嘗。老王搖著頭,道:王膽,你這小女孩,也跟著這幫野小子胡鬧。

王膽咬了一口煤,說:真的好吃嘶,大叔。

這時已是傍晩,紅日西沉。那兩個在這里搭伙就餐的公社干部騎著車子

來了。他們也被我們吸引住了。老王揮舞著扁擔轟趕我們。那個姓嚴的

公社干部——好像是個副主任——制止了老王。他的臉色很難看,揮了

一下手,轉身鉆進了伙房。

(節(jié)選自莫言小說《蛙》,有刪改)

文本二

在莫言看來,想象力就是一個作家的靈魂。在《生死疲勞》中,他透過

充滿想象力的動物視角,為讀者講述了一個被冤殺的地主經歷“六道輪

回”變成驢、牛、豬等牲畜的故事?!肮适掠行┗恼Q,但其中情節(jié)我是

早就構思好的。想到用'六道輪回'來布局整篇小說后,我就一氣呵成

寫完了《生死疲勞》這部作品。”

對于莫言,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給予的評價是:“他將

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同時又在中國

傳統(tǒng)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fā)點?!?/p>

(節(jié)選自《莫言談文學:最瘋的想象,最真的現(xiàn)實》,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身體部位和器官給孩子取名,這種古怪的風氣隱喻了特殊年代里人

們對身體對生命的重視。

B.車夫從縣城運來煤塊,他身材魁梧,性格豪邁,在饑餓年代里,給我

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記憶。

C.王腳擦汗時看到孩子王肝和王膽,大聲喝斥他們回家割草去,可見因

饑餓,人們親情淡漠。

D.肖下唇和其他孩子對煤塊的態(tài)度完全不同,因為他爹工作特殊他不餓,

可“我們”饑餓至極。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蛙》時我們會感覺到殘酷:一是來自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一是莫言

客觀冷靜地書寫他人靈魂深處極致痛苦的殘酷。

B.小說運用兒童視角,筆觸細膩,貌似平靜追憶,細細咀嚼則苦澀難耐,

展現(xiàn)了特定歷史背景下人民生活的艱難。

C.小說極富荒誕色彩,融合了詼諧、戲謔風格,看似詭異,脫離現(xiàn)實,

實則亦虛亦實,亦幻亦真,匠心獨運而富有張力。

D.小說的細節(jié)富于表現(xiàn)力,比如結尾,看到我們吃煤后,姓嚴的干部“臉

色很難看”,這個細節(jié)暗示了干群關系的疏離。

8.文本一中關于吃煤細節(jié)描寫一直為人稱道,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一細節(jié)

的?

9.馬爾克斯是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家,他曾宣稱:“在我的小說里,

沒有一個字不是建立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的?!苯Y合這句話,聯(lián)系本文和教

材的《百年孤獨(節(jié)選)》,談談“魔幻”與“現(xiàn)實”的關系。

【答案】6.C7.D

8.①采用了兒童視角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展現(xiàn)了饑餓給人

帶來的切膚之痛;

②動作描寫,多次寫道抽動鼻子,咀嚼煤塊,猛烈的咀嚼等,形象生動

地描繪出一幅由于極度饑餓而完全分不清何物可食的可憐的眾生圖;

③運用對比的手法,將肖下唇拿著煤塊左看右看翻來覆去地看以及其蔑

視的神情與大家對煤塊嘖嘖稱贊其香的表現(xiàn)進行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

饑餓對于人身心的極度傷害。

9.①魔幻的故事情節(jié)有現(xiàn)實根據。比如,《百年孤獨(節(jié)選)》中麗貝

卡吃土的情節(jié),源于拉丁美洲當地窮苦人民餓極了吃土的現(xiàn)實。而文本

中孩子們吃煤的情節(jié),也源于饑餓的現(xiàn)實;

②魔幻般的想象與夸張,不失生動逼真的細節(jié)描寫,讓讀者如臨其境。

比如文中寫孩子們吃煤的細節(jié),聞氣味,嘗味道,微笑,然后大口咀嚼,

非常生動,如見其人其事。《百年孤獨(節(jié)選)》中麗貝卡失眠的細節(jié)

描寫,睜大的眼睛,恐懼的心理,也非常逼真;

③用魔幻的手法反映、象征現(xiàn)實。如文本中“吃煤”這個荒誕的情節(jié),

反映了特殊年代人們極其饑餓、艱難的現(xiàn)實處境。而《百年孤獨(節(jié)選)》

中失眠、失憶,則隱喻外來文明的入侵使印第安人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

失去歷史記憶的現(xiàn)實。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人們親情淡漠”錯誤。依據“這騾子已經咬傷過兩個兒童:第一個

是袁臉的兒子袁腮,第二個是王膽。馬車停在她家門前時,她到騾前去

玩,被騾子咬著腦袋叼起來”可知王腳擦汗時看到孩子王肝和王膽,大

聲喝斥他們回家割草去,不是因為親情淡漠,而是因為騾子曾傷過王膽,

他是再用粗魯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愛。

故選C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D.“暗示了干群關系的疏離”錯誤。依據“王膽用小小的手舉著一塊大

煤,細聲細氣地說:大叔,太好吃了,給你一塊嘗嘗?!麄円脖晃?/p>

們吸引住了。老王揮舞著扁擔轟趕我們。那個姓嚴的公社干部一一好像

是個副主任一一制止了老王”可知干部臉色難看,不能推出干群關系的

疏離,因為當伙夫趕“我們”走時,姓嚴的干部制止了他。他臉色難看,

是因為看到了孩子們的饑餓。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

①依據“我們站在煤堆前,低頭彎腰,像地質愛好者發(fā)現(xiàn)了奇異礦石;

我們抽動鼻子,像從廢墟中尋找食物的狗……興奮的表情,在他們臉上

洋溢”可知采用了兒童視角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展現(xiàn)了饑

餓給人帶來的切膚之痛;

②依據“我們站在煤堆前,低頭彎腰,像地質愛好者發(fā)現(xiàn)了奇異礦石;

我們抽動鼻子,像從廢墟中尋找食物的狗……他用舌頭舔舔,品咂著,

眼睛轉著圈兒,看看我們;她也跟著學樣兒,舔煤,看我們。后來,他

們倆互相看看,微微笑笑,不約而同地,小心翼翼地,用門牙啃下一點

煤,咀嚼著,然后又咬下一塊,猛烈地咀嚼著”中的抽動鼻子,舔舔,

咀嚼煤塊,猛烈的咀嚼等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一幅由于極度饑

餓而完全分不清何物可食的可憐的眾生圖;

③依據“肖下唇拿著一塊煤,翻來覆去地看,不吃,臉上帶著蔑視的神

情”“王膽用小小的手舉著一塊大煤,細聲細氣地說:大叔,太好吃了,

給你一塊嘗嘗?!娴暮贸宰?,大叔?!笨芍\用對比的手法,將肖

下唇拿著煤塊左看右看翻來覆去地看以及其蔑視的神情,與大家對煤塊

嘖嘖稱贊其香的表現(xiàn)進行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饑餓對于人身心的極度

傷害。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①魔幻的故事情節(jié)有現(xiàn)實根據。比如,《百年孤獨(節(jié)選)》中“麗貝

卡又開始吃土。她第一次這么做多半出于好奇,以為討厭的味道將是對

付誘惑力的良藥?!岩淮榇槟嗤脸缘袅??!谒闹辛粝铝宋拷濉?/p>

麗貝卡吃土的情節(jié),源于拉丁美洲當地窮苦人民餓極了吃土的現(xiàn)實。而

文本中孩子們吃煤的情節(jié),也源于饑餓的現(xiàn)實;

②魔幻般的想象與夸張,不失生動逼真的細節(jié)描寫,讓讀者如臨其境。

比如文中“他揀起一小塊,王膽也揀起一小塊;……,猛烈地咀嚼著”

寫孩子們吃煤的細節(jié),聞氣味,嘗味道,微笑,然后大口咀嚼,非常生

動,如見其人其事?!栋倌旯陋殻ü?jié)選)》中“她一走進屋子,馬上坐

在自己的搖椅里,開始咂吮指頭,兩只驚駭的大眼睛望著大家,根本不

明白人家問她什么”“每過半小時響起鐘聲的時候,她都驚駭地四面

張望,仿佛想在空中發(fā)現(xiàn)這種聲音似的”等描寫麗貝卡睜大的眼睛,恐

懼的心理,失眠的細節(jié)描寫也非常逼真;

③用魔幻的手法反映、象征現(xiàn)實。如文本中“他揀起一小塊,王膽也揀

起一小塊;……用門牙啃下一點煤,咀嚼著,然后又咬下一塊,猛烈地

咀嚼著”“用門牙先啃下一點,品嘗滋味,雖有些牙磅,但滋味不錯”

這個“吃煤”荒誕的情節(jié),反映了特殊年代人們極其饑餓、艱難的現(xiàn)實

處境。而《百年孤獨(節(jié)選)》“她發(fā)現(xiàn)了某種疾病的征狀,這種疾病

的威脅曾使她和弟弟永遠離開了那個古老的王國,他倆還是那兒的王位

繼承人咧。這兒也出現(xiàn)了失眠癥……病人經常處于失眠狀態(tài),開頭會忘

掉童年時代的事兒,然后會忘記東西的名稱和用途,最后再也認不得別

人,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跟往日的一切聯(lián)系,陷入一種白

癡似的狀態(tài)”中對失眠、失憶的描寫,則隱喻外來文明的入侵使印第安

人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失去歷史記憶的現(xiàn)實。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武靈王平晝閑居,肥義侍坐。王曰:“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

必議寡人矣。"肥義曰:“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今王既定負

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王其遂

行之?!?/p>

王遂胡服。使王孫維告公子成曰:“子不反親,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誼

也。今胡服之意,非以養(yǎng)欲而樂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義,以成胡服

之功。使細謁之叔,請服焉。"公子成再拜日:“中國者,賢圣之所教也,

仁之所施也。今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畔學者,臣愿大王圖之?!?/p>

使者報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

所以便事也。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

邊,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掠吾地,

系累吾民引水圍鄢非社稷之神靈鄢幾于不守也。先君忿之。故寡人變服

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也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

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乃賜胡服。

趙文進諫日:“衣服有常,禮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圖之。”

王日:“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勢與俗化,而禮與變俱,

圣人之道也。”

趙造諫日:“隱忠不竭,奸之屬也。以私誣國,賊之類也。臣雖愚,愿

盡其忠,無遁其死。"王曰:“竭意不諱,忠也。上無蔽言,明也。忠

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壁w造日:“臣聞之,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變俗而動。臣愿王之圖之。”王曰:“圣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

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

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p>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二》,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

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系累A吾民B引水C圍部D非E社稷F之神靈G部幾于H不守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侍坐,在尊長近旁陪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侍

坐”的意思相同。

B.胡服,古代各族胡人所穿服裝的總稱。多為貼身短衣、長褲、革靴,

便于騎射。衣身緊窄,活動便利。

C.中國,現(xiàn)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從春秋戰(zhàn)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

指中原地區(qū),位于黃河流域。

D.“五伯不同教而政”的“伯”與《陳情表》中“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的“伯”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武靈王勇于變革以圖強,對胡服騎射政策能否順利推行有所顧慮,

肥義指出聰慧的人在事態(tài)尚未露出苗頭之際就能察覺,明確支持改穿胡

服。

B.公子成在趙國影響重大,他以中原是圣賢進行仁義教化的地方為由,

拒穿胡服。而趙武靈王從國家形勢和往事說起,動之以情,成功說服了

公子成。

C.趙文規(guī)勸趙武靈王不要違背圣人教化而變更傳統(tǒng)服飾,趙武靈王曉之

以理,告訴他與時俱進,風俗禮法隨時勢變化而改變才是圣人治國之道。

D.趙造一開始表明奸邪之人不會竭盡忠心,有賊心的小人會因私害國,

而忠臣為國盡忠,一片赤誠,即使獲罪也不應該回避,這是明確在表達

反對意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王既定負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

(2)臣聞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俗而動。

14.趙武靈王為什么要推行“胡服騎射”?請簡要概括其原因。

【答案】10.BDG11.D12.D

13.(1)現(xiàn)在大王既然下定決心背棄世俗偏見,那就一定不要顧慮天下

人的非議了。

(2)我聽說過,圣賢之人不去變更民眾的習俗而去教化他們,聰明的人

不改變習俗而治理國家。

14.①可以移風易俗,行軍著裝更輕松便利。

②邊境危機,騎馬射箭的訓練,守護江山安邦定國。

③是抵御外侵,報仇雪恨之需。

④胡服騎射是與時俱進,是變法革新,是強盛國家統(tǒng)一天下的需要。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掠奪人民,又引水圍灌鄢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郁城幾乎就失

守了。

“吾民"為''系累”的賓語,“民”后B處斷開;

“部”(第一處)作“圍”的賓語,D處斷開;

“非社稷之神靈”是假設的句子,獨立存在,第二個“部”作主語,G

處斷開。

故選BDG.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句意:肥義在一邊陪伴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孔

子)坐著。

B.正確。

C.正確。

D.“意思相同”錯誤,應是不同。“伯”,通“霸”,霸主。/古代統(tǒng)

領一方的長官。句意:春秋時代五霸的教化不同,卻都能治理好國家。/

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的能力。

D.“這是明確在表達反對意見”錯誤?!俺悸勚ト瞬灰酌穸?,知

者不變俗而動。臣愿王之圖之”,這才是反對的話,而之前先說“隱忠

不竭,奸之屬也。以私誣國,賊之類也。臣雖愚,愿盡其忠,無遁其死”

是為后文做一番解釋鋪墊,提出反對意見是忠臣應盡的責任,可見一開

始并非明確表達反對意見,而是先表忠心。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負”,背棄;“遺俗”,前代留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世俗偏見;

“殆”,表示肯定,相當于“當然”“必定”;“毋”,不要;“顧”,

顧慮。

(2)“易”,變更;“知”通“智”,聰明。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

由“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今胡服之意,非以養(yǎng)

欲而樂志也”可知,要改穿胡服的目的,決不是放縱情欲而娛樂心志,

而是為了輕松便利,即答案①:衣服的式樣,不過是為了人們穿著方便

的,而禮制是為了處理事情的便利。

由“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

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可知是因為邊境危機重重,東面有齊國、

中山國;北面有燕國、東胡;西面是樓煩,與秦、韓兩國接壤。如果沒

有騎馬射箭的訓練,擔心不能守住江山,從而得出答案②:為了更好地

守護國家,是安邦定國之需。

由“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圍部非社稷之神靈

部幾于不守也。先君忿之。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

之怨。而叔也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

也!”可知是為了抵御外侵,報仇雪恨,從而得出答案③:是家仇國恨

之需。

由“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勢與俗化,而禮與變俱,圣

人之道也”“圣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

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可知

答案④胡服騎射是與時俱進,是變法革新,是強盛國家統(tǒng)一天下的需要。

參考譯文:

趙武靈王平日閑坐時,肥義在一邊陪伴著他。武靈王說:“現(xiàn)在我打算

教導百姓改穿胡服、練習騎射,那么社會上一定會對我進行非議了?!?/p>

肥義說:“我聽說,做事情猶豫不決就不可能成功,行動在即還顧慮重

重就決不會成名。現(xiàn)在大王既然下定決心背棄世俗偏見,那就一定不要

顧慮天下人的非議了。愚蠢的人在事情發(fā)生以后還看不明白,而聰明的

人卻能在事情未發(fā)生之前就有所察覺,大王您還是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

諸實施吧。”

武靈王于是改穿胡服。派王孫纟世向公子成說:“子女不違抗父母,臣子

不違抗國君,這是先王時就已通行的規(guī)矩?,F(xiàn)在,我要改穿胡服的目的,

決不是放縱情欲而娛樂心志。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確行為,來促進

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打發(fā)王孫細?到您那里去拜望,請叔父穿上胡服

吧。”公子成拜了兩拜,說:“中國這個地方,是圣賢進行教化的地方,

是仁義道德所施行的地方?,F(xiàn)在君王舍棄了這些,而去套用邊遠地區(qū)的

服裝,背叛了圣賢們的教導,我希望大王要多多考慮啊?!?/p>

王孫維把公子成的話向武靈王報告。于是,武靈王就親自到了公子成家

里,對他說:“衣服的式樣,不過是為了人們穿著方便的,而禮制是為

了處理事情的便利。我國東面有齊國、中山國;北面有燕國、東胡;西

面是樓煩,與秦、韓兩國接壤。如今沒有騎馬射箭的訓練,憑什么能守

得住呢?先前中山國依仗齊國的強兵,侵犯我們領土,掠奪人民,又引

水圍灌鄢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鄢城幾乎就失守了。先王對這件事極

為憤恨。所以我決心改穿胡服,學習騎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災難,一

報中山國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舊俗。厭惡改變服裝,忘記了鄢

城的奇恥大辱,我對您深感失望?。 惫映蓪ξ潇`王大禮參拜謝罪,

趙武靈王親自賜給他胡服。

趙文又前來勸阻武靈王說:“服裝有一定的樣式,這是禮法所規(guī)定的。

這是古代圣人用來教導我們的。所以我希望君王認真考慮一下這件事?!?/p>

武靈王說:“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服式不同,卻能統(tǒng)一了天下;春秋

時代五霸的教化不同,卻都能治理好國家。所以,習俗應跟著形勢的變

化而變化,禮法制度也要隨著形勢的改變而改變,這才是圣人治國的原

則啊。”

趙造規(guī)勸說:“藏住忠心不說,屬于奸邪之類;因私心而誤國,屬于賊

害之類。我雖然愚鈍,愿盡忠心,不敢逃避死罪?!蔽潇`王說:“毫不

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加任何隱諱,這就是忠臣;不阻塞言路,虛

心接受意見,這就叫明主。忠臣不畏懼危險,明主不拒絕臣子發(fā)表意見,

您就坦然地說吧!”趙造說:“我聽說過,圣賢之人不去變更民眾的習俗

而去教化他們,聰明的人不改變習俗而治理國家。我希望大王好好考慮

吧。”武靈王說:“圣人的興起,不承襲前代而興旺;夏、商的衰敗,

因不變更制度而滅亡。所以遵循舊制的做法不會建立蓋世的功勛,尊崇

古代的理論不能治理當代,希望你不要再說反對胡服的話了?!?/p>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赤壁歌送別

李白

二龍①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zhí)煺赵坪#荑び诖似撇芄?/p>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鯨②唐突留馀跡?!獣鴣韴蠊嗜耍矣蛑畨研钠?。

【注】①二龍:指曹操和周瑜。二龍爭戰(zhàn),源自《周易》“龍戰(zhàn)于野”,

意即群龍在荒野大戰(zhàn),比喻群雄角逐。②鯨鯨:大魚名,雄曰鯨,雌曰

鯨。此處指曹魏與東吳激戰(zhàn)的軍隊。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詩題可知、詩人把歌詠赤壁和送別友人兩者結合起來,借歌詠赤壁

表達了送別之意。

B.詩人將想象中烈火云海的虛景與眼前滄江澄碧的實景相映照,形成時

空交錯的滄桑感。

C.同樣是詠懷周郎赤壁,李白抒發(fā)了建功濟世的壯志,不同于蘇軾以樽

酒酹江月的慨嘆。

D.本詩用七言古體,句法、韻腳自由,以夸張恣肆的筆墨書寫慷慨雄壯、

振奮人心之歌。

16.本詩開頭兩句寫法精妙,請結合詩句加以賞析

【答案】15.B16.①首句突如其來,劍拔弩張之勢迎面可感。第二句

緊承之,則直接交待了決戰(zhàn)地點、方式和結局。

②化用典故,“二龍爭戰(zhàn)”是魏吳相持的象征。

③“樓船掃地空”五字頗見妙思,陣“地”頃刻間就被橫“掃”一“空”,

既是對曹操失敗的如實刻畫,也是對他吞并東吳土地夢想落空的嘲諷。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