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總復習第五部分世界現代史第十九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戰(zhàn)后初期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市_第1頁
中考歷史總復習第五部分世界現代史第十九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戰(zhàn)后初期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市_第2頁
中考歷史總復習第五部分世界現代史第十九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戰(zhàn)后初期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市_第3頁
中考歷史總復習第五部分世界現代史第十九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戰(zhàn)后初期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市_第4頁
中考歷史總復習第五部分世界現代史第十九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戰(zhàn)后初期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部分

世界當代史第1頁第十九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戰(zhàn)后早期世界、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2頁時空坐標階段特征知識網絡第3頁時空坐標階段特征知識網絡1.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西方列強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發(fā)生越來越激烈沖突,并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暴發(fā)。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暴發(fā)俄國十月革命,其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社會主義從理想變成了現實。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促使亞非廣大殖民地國家覺醒和新民族國家形成,印度獨立浪潮和凱末爾革命是其中代表。同時,列寧和斯大林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巨大貢獻。第4頁時空坐標階段特征知識網絡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戰(zhàn)勝國對戰(zhàn)后世界安排(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暴發(fā)埋下了禍根。資本主義經歷了短暫和平和繁榮之后,于1929年暴發(fā)了空前嚴重經濟危機。在應對經濟危機過程中,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法西斯專政深入強化,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4.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由德國、日本、意大利軸心國集團發(fā)起法西斯戰(zhàn)爭,最終以反法西斯同盟徹底勝利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參戰(zhàn)國帶來了巨大災難,同時也深刻影響戰(zhàn)后世界格局形成和世界未來發(fā)展。第5頁時空坐標階段特征知識網絡第6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7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8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9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10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易錯警示

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暴發(fā)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而不是薩拉熱窩事件。2.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導火線,而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標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標志是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zhàn)。第11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史料研讀

史料1914年8月4日,德國政府聲稱:“戰(zhàn)爭會快速結束?!痹谶\輸德軍火車上涂寫著“去巴黎吃早飯……”字句。法國運兵車上也涂有藐視對方字句和“在圣誕節(jié)回家”口號。新招募法國士兵高唱《馬賽曲》,興高采烈地從火車站出發(fā),“槍尖上插著鮮花”,臉上露著微笑,似乎把這次軍事行動看成“從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奮旅行”。解讀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從1914年連續(xù)到1918年,戰(zhàn)爭并沒有快速結束。所以材料中“戰(zhàn)爭會快速結束”和“在圣誕節(jié)回家”都是謊言。說明了戰(zhàn)爭殘酷性。第12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知識拓展1.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集團之間斗爭是帝國主義之間斗爭,其實質是爭奪殖民地,不存在正義一方,引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場非正義戰(zhàn)爭。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暴發(fā)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直接原因是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和反抗。第13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十月革命第14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15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知識拓展新政府鞏固政權辦法:廢除舊國家機器,創(chuàng)建了新政權機關;廢除了舊常備軍,組建了紅軍;將大工業(yè)、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廢除沙皇政府和暫時政府與外國簽署一切不平等條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16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知識拓展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較第17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三、《凡爾賽條約》和《九國條約》1.《凡爾賽條約》第18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19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知識拓展巴黎和會對中國影響:《凡爾賽條約》要求德國在中國山東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這激起了中國人民極大憤慨,引發(fā)了五四運動,中國政府代表最終拒絕在條約上簽字。第20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2.《九國條約》第21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易錯易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成立國際組織是國際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成立國際組織是聯合國。尤其提醒

1.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分贓會議。德國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2.《九國條約》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掠奪中國協定。其實質是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局面”。第22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圖說歷史

漫畫“五頭怪獸”解讀1919年,巴黎和會上簽署了處罰德國《凡爾賽條約》,激起了德國對戰(zhàn)勝國巨大仇恨。這幅1921年登載在德國一家雜志上漫畫,就反應了當初德國人對《凡爾賽條約》不滿。漫畫將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日本比作一只五頭怪獸,它毫不留情地將德國踩在腳下,貪婪地吞食其內臟,生動地展現了巴黎和會上英國、法國等國家對德國肆意宰割和瘋狂掠奪,從而深刻揭示了巴黎和會性質——帝國主義戰(zhàn)勝國重新瓜分世界分贓會議。第23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四、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第24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25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26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27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知識拓展蘇聯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原因:蘇聯成立后,國內外環(huán)境嚴峻,外有帝國主義國家仇視,內部則經濟依舊落后,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尤其是軍事工業(yè),有利于蘇聯快速建立強大國防,鞏固政權。第28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五、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概況第29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2)意義: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自尊心和自信心;斗爭形式也確保了資產階級對運動領導權。第30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2.埃及華夫脫運動第31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3.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第32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六、羅斯福新政1.從繁榮到危機(1929~1933年)第33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2.羅斯福新政(1)背景:嚴重經濟危機引發(fā)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2)實施: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宣告實施新政。(3)特點:國家加強對經濟干預和指導(“新”表達)。第34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4)主要內容第35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5)實質: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本質,無法處理美國社會根本矛盾。(6)影響:新政期間,美國經濟開始遲緩復蘇,人民生活得到改進。新政增加了政府宏觀調整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第36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知識拓展蘇聯新經濟政策、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開放比較第37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38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39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七、法西斯國家侵略擴張第40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41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42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史料研讀

史料

用德國劍為德國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取得天天面包?!L乩铡段見^斗》解讀

劍代表是武力,犁代表是農業(yè),面包代表是生存。這段話反應了德國納粹對外掠奪,重新爭奪殖民地野心。第43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暴發(fā)及主要戰(zhàn)場第44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45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知識拓展20世紀30年代,英、法面臨德、意、日挑戰(zhàn),為保護自己取得利益,采取了一個以犧牲其它國家利益換取對手妥協政策。1938年9月簽署《慕尼黑協定》,將這一政策推向頂峰。綏靖政策推行,助長了法西斯勢力侵略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暴發(fā)。第46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2.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及戰(zhàn)爭形勢轉折第47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3.雅爾塔會議、戰(zhàn)爭結束第48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49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4.影響(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社會和文明帶來了巨大災難。(2)以反法西斯力量勝利宣告結束,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復了世界和平,推進了人類社會進步。知識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原因(1)反法西斯戰(zhàn)爭是反侵略、捍衛(wèi)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正義戰(zhàn)爭。(2)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提供了主要確保。(根本原因)(3)各國人民英勇作戰(zhàn),與正義反法西斯力量聯合起來,相互配合,共同作戰(zhàn)。第50頁考向1考向2考向3考向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51頁考向1考向2考向3解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中考常考點。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暴發(fā)根本原因、導火線、凡爾登戰(zhàn)役、意義。主要考查題型為選擇題。第52頁考向1考向2考向3典例1(·甘肅定西)19世紀末,一個由以德國為中心、依附于德國搭檔奧匈帝國和隨時待價而沽動搖盟友意大利組成軍事組織是()A.三國同盟 B.軸心國集團C.三國協約 D.反法西斯同盟A

解析

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三國同盟形成。因為帝國主義各國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加劇,它們之間對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爭奪,在這一斗爭中,帝國主義國家結成了左右當初國際關系兩大對立集團——以德國為首三國同盟和以英國為首三國協約。故可知“依附于德國搭檔”指是三國同盟,選A項。第53頁考向1考向2考向3考向2蘇聯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第54頁考向1考向2考向3第55頁考向1考向2考向3解讀

對蘇聯經濟建設考查在甘肅各地中考中屢見不鮮。主要考查蘇俄新經濟政策、蘇聯模式,經常與羅斯福新政、中國改革開放聯絡在一起設題,突出以史為鑒功效和歷史學科素養(yǎng)。第56頁考向1考向2考向3典例2(·甘肅甘南)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在西方經濟確實是一團糟同時,蘇聯正在繼續(xù)進行經濟發(fā)展方面獨特試驗。”以下選項中屬于“獨特試驗”是()A.推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B.實施新經濟政策C.按照五年計劃組織經濟建設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解析

本題考查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結合材料中“西方經濟一團糟”指是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當初蘇聯從1928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故選C項;推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在1918~1921年;新經濟政策是在1921~1924年;D項與史實不符。第57頁考向1考向2考向3考向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世界政治、經濟第58頁考向1考向2考向3第59頁考向1考向2考向3第60頁考向1考向2考向3解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經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域統治秩序,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體系。本考點圍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該體系下政治、經濟調整做深度考查。主要考點為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羅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專政建立等。題型以材料解析題為主。第61頁考向1考向2考向3典例3失業(yè)率是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縮影,針對下列圖中失業(yè)嚴重情況,美國采取應對辦法是()A.實施新經濟政策 B.進行南北戰(zhàn)爭C.實施改革開放 D.實施羅斯福新政D解析

觀察圖片可知,美國從1929開始,一直到1933年左右,失業(yè)率在不停提升,而這一時期資本主義世界暴發(fā)了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為應對經濟危機,羅斯福宣告實施新政。第62頁考向1考向2考向3方法總結圖表題——圖文并重從圖表形式看,常見有表格、折線圖、柱狀圖、扇型圖、餅型圖等形式。圖表類選擇題解題步驟要分三步:第一,審清設問,明確要求。設問是試題命題意圖直接表示,帶有很強指向性和限制性。所以,做題時要帶著設問觀察圖表,增強審題目標性和有效性。第二,閱讀圖表,把握方向。要認真審讀圖表,這包含圖表標題、圖表內容尤其是圖表中文字,還有圖注。圖表中文字是圖表點睛之筆,是準確了解圖表窗口,審題時一定要尤其加以關注。最大可能地從圖表中提取全方面、準確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第三,排除干擾,科學判斷。結合提取關鍵信息,然后依據題干考查意圖以及所學知識作出分析判斷。審讀圖表內容以及和題干內容建立正確聯絡是解答關鍵。第63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考點1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甘肅蘭州)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在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歐洲形勢時說:“歐洲變成了一只‘火藥桶’,只等一?;鹦菍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導火線是()A.薩拉熱窩事件 B.凡爾登戰(zhàn)役C.偷襲珍珠港 D.巴巴羅薩計劃2.(·甘肅慶陽,改編)“此役是經典陣地戰(zhàn)、消耗戰(zhàn),雙方損失近百萬人。因為傷亡慘重,戰(zhàn)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材料中“此役”是指()A.凡爾登戰(zhàn)役 B.索姆河戰(zhàn)役C.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 D.諾曼底登陸A

A

第64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3.(·甘肅天水)列舉題。請寫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歐洲列強之間三對矛盾。參考答案

英德矛盾、俄奧矛盾、法德矛盾。第65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4.(·甘肅蘭州)和平與發(fā)展既是時代主題,也是全人類熱切期盼。據此,回答以下問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guī)模戰(zhàn)爭,此次世界大戰(zhàn)導火索是什么?(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形成了哪兩大軍事集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形成國際關系是什么?(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英、法等國為防止戰(zhàn)爭暴發(fā)實施哪一政策縱容法西斯國家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轉折點是什么?(4)兩次世界大戰(zhàn)性質分別是什么?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對我們有何啟示?第66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參考答案

(1)薩拉熱窩事件。(2)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3)綏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4)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一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珍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有理即可)第67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考點2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5.(·甘肅定西,改編)斯大林時期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建設模式,被稱為“蘇聯模式”。該模式形成標志是()A.十月革命勝利B.“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實施C.新經濟政策實施D.1936年蘇聯新憲法頒布D解析

本題考查蘇聯模式。蘇聯模式形成標志為蘇聯1936年憲法經過。故選D項。第68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6.(·甘肅定西)1921年,面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帶來社會矛盾,在列寧領導下,蘇俄實施了()A.新經濟政策B.農業(yè)集體化運動C.第一個五年計劃D.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運動A解析

本題考查新經濟政策。十月革命后,在蘇維埃俄國內憂外患,經濟困難情況下,蘇俄政府實施余糧征集制“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fā)農民為代表廣大老百姓極其不滿。后列寧同志經過充分考慮,在1921年3月開始實施向社會主義過渡新經濟政策。故選A項。第69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考點3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7.(·甘肅甘南)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繼續(xù)。以下關于華盛頓會議敘述,正確是()A.以處置戰(zhàn)敗德國為中心問題B.調整了帝國主義在西方關系C.消除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D.為美國在中國擴張?zhí)峁┝朔奖鉊解析

本題考查華盛頓會議。A項是巴黎和會主要內容;華盛頓會議調整了帝國主義在太平洋、東亞秩序;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繼續(xù),并未根本上調整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華盛頓會議簽署各項條約和經過決議案組成華盛頓體系,是凡爾賽體系繼續(xù)和補充。這一體系是在認可美國占優(yōu)勢基礎上,為美國在中國擴張?zhí)峁┝藴蕚?選D項。第70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8.(·甘肅蘭州)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在凡爾賽宮正式開幕,西方列強由此開始了長達五個月勾結與爭奪。6月,戰(zhàn)勝國與德國簽署了()A.《聯合國家宣言》B.《國際聯盟盟約》C.《凡爾賽條約》D.《九國條約》C解析

本題考查《凡爾賽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戰(zhàn)勝國(協約國)對戰(zhàn)敗國(同盟國)和約是《凡爾賽條約》?!斗矤栙悧l約》主要目標是處罰和減弱德國,故選C項。第71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9.(·甘肅張掖)宏觀經濟政策,是國家調整控制經濟運行主要伎倆。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內戰(zhàn)結束意味著“戰(zhàn)時共產主義”這種權宜之計已經失去其原有價值,于是它馬上被摒棄了。農民們拿起了武器,反對無償征用?!匾晫嶋H列寧認識到讓步是不可防止。——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羅斯福稱,這是“美國國會制訂最主要、最含有深遠意義立法”。依據該法成立了“全國復興署”……該法中心是企圖依靠國家和壟斷組織聯合力量,對處于“自我毀滅性競爭”狀態(tài)企業(yè)界進行一定程度干預……緩解階段矛盾,實現羅斯福領導全國“合作”意圖。——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當代卷》第72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材料三

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后,中國面臨向何處重大歷史關頭,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開了一次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極為主要會議……形成了以鄧小平為關鍵中央領導集體,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重大歷史轉折,開創(chuàng)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新時期。——據彭樹智主編《世界史·當代卷》(1)依據材料一,分析蘇俄經濟政策在國內戰(zhàn)爭前后發(fā)生了怎樣轉變。(2)材料二所說“立法”指什么?依據材料二,概括羅斯福新政突出特點。(3)材料三所說“極為主要會議”是指哪次會議?會議作出了什么重大決議?第73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參考答案

(1)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代替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2)《國家工業(yè)復興法》;加強了國家對經濟干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施改革開放偉大決議。第74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考點4

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10.(·甘肅甘南)在美國,1930年失業(yè)人數達420萬。1931年攀升近一倍。1933年達1500萬~1700萬,造成這一情況主要原因是()A.全球性經濟危機暴發(fā) B.兩極對峙格局形成C.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暴發(fā) 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暴發(fā)A

第75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11.(·甘肅蘭州)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第一次就任總統演說中勉勵美國人民說:“真正讓我們感到恐懼,只是恐懼本身?!蹦阏J為當初美國人感到恐懼是()A.經濟大危機 B.希特勒上臺C.日本轟炸珍珠港 D.美國宣告參加世界大戰(zhàn)A

解析

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聯絡材料中“1933年”“美國”“恐懼”等信息可知,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暴發(fā)了經濟大危機,這場危機發(fā)源于美國,以后涉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其中包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造成了恐懼局面,選A項。第76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12.(·甘肅,節(jié)選)改革是發(fā)展直接動力。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蘇聯早期領導人布哈林說:“我們過去認為,我們能夠一舉毀滅市場關系。而實際情況表明,我們恰恰要經過市場關系走向社會主義?!辈牧隙?/p>

羅斯??偨y在第三任就職演說(1941年)中說:“八年前,當這個共和國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恐懼而停頓時……我們快速、大膽、果斷地采取了行動?!?1)材料一中蘇聯“經過市場關系走向社會主義”指是哪一經濟政策?它是哪一政策推行引發(fā)危機背景下出臺?(2)材料二中羅斯??偨y采取“行動”是什么?這一行動影響是什么?第77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參考答案

(1)新經濟政策。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2)羅斯福新政(或“新政”)。使美國經濟遲緩地恢復過來,人民生活得到改進;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和發(fā)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權力顯著增強。(任意兩點即可)第78頁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考點5考點5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3.(·甘肅甘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轉折性戰(zhàn)役是()A.諾曼底登陸 B.中途島海戰(zhàn)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