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高中物理章節(jié)練習-全套資料_第1頁
新課程高中物理章節(jié)練習-全套資料_第2頁
新課程高中物理章節(jié)練習-全套資料_第3頁
新課程高中物理章節(jié)練習-全套資料_第4頁
新課程高中物理章節(jié)練習-全套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新課程高中物理章節(jié)練習-全套資料目錄目錄 1出版說明 7第一章 質(zhì)點的運動 1第一單元 1同步精練 1精練一(直線運動1) 1精練二(直線運動2) 1精練三(直線運動3) 2精練四(直線運動4) 3精練五(直線運動5) 3綜合導學 4知識要點 4疑難解析 4方法指導 6問題討論 6分層練習 7A卷 7B卷 10第二單元 12同步精練 12精練一(運動的合成) 12精練二(豎直上拋運動) 13精練三(平拋運動1) 13精練四(平拋運動2) 14綜合導學 15知識要點 15疑難解析 15方法指導 17問題討論 18分層練習 18A卷 18B卷 20第二章物體的平衡 23第一單元 23同步精練 23精練一(物體受力情況分析1) 23精練二(物體受力情況分析2) 24精練三(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1) 24精練四(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2) 25精練五(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3) 26精練六(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4) 27綜合導學 27知識要點 27疑難解析 29方法指導 29問題討論 30分層練習 30A卷 30B卷 33第二單元 35同步精練 35精練一(有固定轉(zhuǎn)動軸物體的平衡1) 35精練二(有固定轉(zhuǎn)動軸物體的平衡2) 36精練三(有固定轉(zhuǎn)動軸物體的平衡3) 37精練四(有固定轉(zhuǎn)動軸物體的平衡4) 37綜合導學8 38知識要點 38疑難解析 38方法指導 39問題討論 40分層練習 40A卷 40B卷 44第三章 力和運動 47第一單元 47同步精練 47精練一(牛頓運動定律的根本內(nèi)容) 47精練二(牛頓運動定律的應(yīng)用1) 48精練三(牛頓運動定律的應(yīng)用2) 48精練四(牛頓運動定律的應(yīng)用3) 49精練五(牛頓運動定律的應(yīng)用4) 50精練六(牛頓運動定律的應(yīng)用5) 50綜合導學 51知識要點 51疑難解析 52方法指導 53問題討論 54分層練習 55A卷 55B卷 57第二單元 60同步精練 60精練一〔向心力和勻速圓周運動1〕 60精練二(向心力和勻速圓周運動2) 61精練三(向心力和勻速圓周運動3) 61精練四(回復力和筒諧振動1) 62精練五(回復力和簡諧振動2) 63精練六(振動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 63精練七(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 64綜合導學 65知識要點 65疑難解析 65方法指導 67問題討論 68分層練習 68A卷 68B卷 71第四章 機械能守恒 75同步精練 75精練一(動能動能定理1) 75精練二(動能動能定理2) 75精練三(勢能勢能的變化) 76精練四(機械能守恒定律1) 77精練五(機械能守恒定律2) 77精練六(機械能守恒定律3) 78綜合導學 79知識要點 79疑難解析 80方法指導 82問題討論 82分層練習 83A卷 83B卷 86階段測試(力學)A卷 88二、填空題 90三、實驗題 90四、計算題 91B卷 93二、填空題 94三、實驗題 95四、計算與分析題 96第六章 電場和電路 98第一單元 98同步精練(一) 98精練一(庫侖定律) 98精練二(電場力的性質(zhì)) 99綜合導學(一) 101知識要點 101學習指導 102疑難解析 104同步精練(二) 107精練(電場能的性質(zhì)) 107綜合導學(二) 108知識要點 108學習指導 109疑難解析 110同步精練(三) 113精練(電勢差電場力做功) 113綜合導學(三) 115知識要點 115學習指導 115疑難解析 116同步精練(四) 120精練(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120綜合導學(四) 122知識要點 122學習指導 122疑難解析 126分層練習 130A卷 130B卷 133第二單元 137同步精練(一) 137精練一(根本電學量和根本電路) 137精練二(局部電路分析) 139知識要點 142學習指導 142疑難解析 145同步精練(二) 149精練(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149綜合導學(二) 151知識要點 151學習指導 151疑難解析 153同步精練(三) 156精練(電路的分析和計算) 156綜合導學(三) 158學習指導 158疑難解析 163同步精練(四) 166精練(電學實驗) 166綜合導學(四) 169學習指導 169分層練習 174A卷 174B卷 177第七章 磁場電磁感應(yīng) 182同步精練(一) 182精練 182綜合導學(一) 184知識要點 184學習指導 184疑難解析 185同步精練(二) 186精練一(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1) 186精練二(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2) 186綜合導學(二) 187知識要點 187學習指導 187疑難解析 188同步精練(三) 190精練(電磁感應(yīng)現(xiàn)象感應(yīng)電流方向) 190綜合導學(三) 191知識要點 191學習指導 192疑難解析 192同步精練(四) 196精練一(法拉第電磁感應(yīng)定律1) 196精練二(法拉第電磁感應(yīng)定律2) 197綜合導學(四) 198知識要點 198學習指導 198疑難解析 203精練一(電磁現(xiàn)象的分析和計算1) 208精練二(電磁現(xiàn)象的分析和計算2) 209綜合導學(五) 212學習指導 212疑難解析 214分層練習 217A卷 217B卷 221階段測試(電磁學) 226A卷 226B卷 231第九章 氣體性質(zhì) 237同步精練 237精練一(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氣體的三個實驗定律) 237精練二(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及其應(yīng)用) 237精練三(氣體圖線的物理意義及其應(yīng)用 238綜合導學 239知識要點 239學習指導 240分層練習 241A卷 241B卷 245第十章 光學 249同步精練 249精練一(光的干預(yù)和衍射) 249精練二(光電效應(yīng)光的波粒二象性) 250綜合導學 250知識要點 250學習指導 251第十一章 原子物理 253同步精練 253精練一(α粒子散射實驗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gòu)) 253精練二(天然放射現(xiàn)象) 254精練三(原子核的人工轉(zhuǎn)變原子核的組成) 255綜合導學 255知識要點 255學習指導 256分層練習 257A卷 257B卷 259期末測試 260A卷 260B卷 267參考答案 273參考答案 311

出版說明這套叢書是以上海市現(xiàn)行教材為依據(jù)的學生同步輔導讀物,內(nèi)容緊密配合教材.各分冊按年級編寫,旨在同步地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輔導,為學生提供訓練時機,并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的參考輔導讀物.根據(jù)數(shù)理化各學科的特點,將每章內(nèi)容劃分為假設(shè)干單元,每一單元內(nèi)設(shè)置不同的欄目,有同步精練、綜合導學、分層練習等.同步精練 配合每課時教學,補充一定的課后練習,并表達題目的經(jīng)典性與新穎性.綜合導學 通過疑難解析、方法指導、問題討論等多種形式,對每一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分析難點、疑點,并教授一定的學習方法.分層練習 對單元的內(nèi)容以試卷形式讓學生進行自測訓練.試卷分為A、B兩級,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選用,表達了知識坡度,所選習題少而精,旨在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消化所學知識,提高靈活解題的技巧和能力.在每一學期的適當階段及期末分別配有測試卷,供學生自我檢驗.本書(第五章、第八章因修訂的課程標準不作要求而未編入;本書中的某些物理量與單位雖非法定單位,但考慮到中學教學實際,仍予以采用)緊扣教材,內(nèi)容新穎;開闊學生思路,提高學生素質(zhì);讓學生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益.參加本書編寫的有(按章節(jié)順序排列):張培榮、徐公田、萬光宇,本書由萬光宇統(tǒng)稿.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章 質(zhì)點的運動第一單元同步精練精練一(直線運動1)1.關(guān)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 )A.位移相同,路程可以不同;路程相同,位移可以不同.B.路程總不小于位移的大小.C.物體作直線運動時路程和位移大小一定相等.D.物體作不改變運動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和位移相同.答案:A、B2.關(guān)于速度和加速度,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 )A.速度方向改變了,加速度方向一定改變.B.加速度大的物體運動得快.C.加速度減小時速度也一定減小.D.加速度不變時速度可以改變.答案:D3.某質(zhì)點初速為v0,沿直線運動的v-t圖如下圖.經(jīng)時間f后速度為vt.那么對于時間t內(nèi)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有以下結(jié)論,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 )A.. B..C.a越來越大. D.a越來越小.答案:B、D4.以10m/s速度行駛的汽車,急剎車產(chǎn)生的加速度大小為5m/s。.那么剎車后3s內(nèi)汽車的位移為 ( )A.7.5m. B.10m. C.20m. D.52.5m.答案:B(提示:2s后停下)5.物體沿直線從A點經(jīng)B點運動到(:。在AB段運動速度為60m/s,在BC段運動速度為30m/s,且AB=3BC.那么AC段中平均速度大小為 ( )A.37.5m/s. B.45m/s. C.48m/s. D.52.5m/s.答案:C精練二(直線運動2)1.一物體由靜止起作勻加速運動,試計算以下各小題:(1)速度為4m/s時,位移為8m;速度為8m/s時,位移為 (2)速度為2m/s時,位移為5m;要使速度到達6m/s,還要走 .(3)前5s內(nèi)走10m,那么前10s內(nèi)走.(4)前4s內(nèi)走10m,那么再走4s還能走.(5)走前2m需4s,走前4m需.(6)走前3m需5s。再走3m還要.(7)第一個5s走8m,第十個5s走.(8)通過10m時,速度到達2m/s,再走10m速度到達.(9)前2s內(nèi)位移和后3s(共走5s)內(nèi)位移之比為.(10)共走5m,通過前2m所需時間和通過后3m所需時間之比為.答案:(1)32m(2)40m(3)40m(4)30m(5)(6)(7)152m(8)(9)4:21(10)2.物體作勻減速運動3m停下,它通過前1m、前2m、前3m所需時間之比為,前1m、前2m、前3m內(nèi)平均速度之比為 ,通過第1m、第2m、第3m所需時間之比為 答案:,,(提示:逆推法)3.自由落體第100s內(nèi)位移和第1s內(nèi)位移之比為 ,自由落體通過第100m所需時間和通過第1m所需時間之比為 .答案:199:1,4.離地高96m處,每隔相等時間自由下落一物體,第5個物體放出時第1個物體恰好落地,那么此時它們在空中的高度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0m,42m,72m,90m,96m5.從靜止開始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前3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s,物體通過第2s內(nèi)后1/3位移所用時間為t1,通過第3s內(nèi)后1/5位移所用的時間為t2,那么t1:t2為 ( )A.16:81. B.7:17.C.. D..答案:D(提示:把第2s內(nèi)位移兩等分,把第3s內(nèi)位移三等分,那么每段位移都相等,可用比例解)精練三(直線運動3)1.一質(zhì)點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1個Δf時間內(nèi)位移為s1,第2個Δt時間內(nèi)位移為s2.求該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及這兩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答案:,2.一質(zhì)點作勻加速度直線運動通過一段位移,其初速為v0,末速為v1.求該段位移的中間位置時的速度.答案:3.如果乘客在地鐵列車中能忍受的最大加速度值是1.4m/s2.如果兩相鄰地鐵車站相距560m,求地鐵列車在這兩站間行駛的最短時間為多少?最大行駛速度為多大?答案:40s,28m/s4.一質(zhì)點作勻加速運動,在最初兩個連續(xù)的4s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分別為24m和64m.求其加速度和初速度.答案:2.5m/s2,1m/s5.物體由靜止開始作勻加速運動,第n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sm.求它的加速度和第ns初速度.答案:,(提示:第ns內(nèi)平均速度為s,即為第ns的中間時刻速度,由vt=at即可求得a)精練四(直線運動4)1.一質(zhì)點作初速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假設(shè)其第2s內(nèi)位移是sm,那么其加速度大小為 ,第3s的初速度大小為 ,第4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 .答案:,,。2.一質(zhì)點作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假設(shè)其第7s內(nèi)位移比第6s內(nèi)位移多2m,那么其第7s內(nèi)位移大小為 ,前7s內(nèi)位移大小為 ,加速度大小為 ,第7s內(nèi)位移比第1s內(nèi)位移多 .答案:13m,49m,2m/s2,12m3.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大小為2m/s。.假設(shè)其第1s內(nèi)位移是2m,那么第3s內(nèi)位移是,3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第4s初的速度大小是 ,初速度大小為 .答案:6m,4m/s,7m/s,lm/s4.甲、乙兩車同時同向由同地出發(fā)運動,甲以10m/s的速度勻速運動,乙勻加速運動,10s末追上甲,再過10s超過甲100m,求乙追上甲時的速度大小和乙的加速度.答案:15m/s,lm/s2(提示:所求速度為這20s內(nèi)的中間時刻速度,就等于這20s內(nèi)的平均速度)5.一物體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3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6m/s,那么其通過中間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為多少?答案:5m/s(提示:由前一半位移的中間時刻速度為3m/s,后一半位移的中間時刻速度為6m/s,可作出其v-t圖,再由相似三角形對應(yīng)邊成比例求解)精練五(直線運動5)1.自由落體最后1s通過的位移為65m,求其下落總高度.答案:245m2.物體自由下落,最后2s內(nèi)下落高度為全部下落高度的3/4,那么它下落的總高度為 ,下落的總時間為 .答案:80m,4s3.一物體從離地高處自由下落,將分成高度相等的三段,那么自上而下經(jīng)過每段高度所用的時間之比為( )A.1:0.414:0.318. B.. C.1:3:5. D.1:4:9.答案:A4.A球自塔頂自由下落am時,B球自塔頂下距塔頂bm處開始下落,兩球同時落地.那么塔高為 .答案:5.一物體自由下落,先后經(jīng)過A、B、C三點,相隔時間相等,AB=23m,BC=33m,求物體起落點離A點的高度.答案:16.2m(提示:用打點計時器實驗公式解較方便)綜合導學知識要點1.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關(guān)系.(1)速度與時間成正比:vt∝t或t∝vt.(2)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s∝t2或t∝.(3)位移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S∝Vt2或vt∝.例1 物體由靜止起作勻加速直線運動,一開始連續(xù)三段時間之比為1:2:3,求這三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之比.解析 要用上述比例關(guān)系,必須各段時間相等,因而可把第二段時間分為相等的兩段,而把第三段時間分成相等的三段,這六段運動的位移之比為1:3:5:7:9:11,那么,原來的三段時間的位移之比為1:(3+5):(7+9+11),即1:8:27.2.打點計時器實驗的公式.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相鄰的兩個相等時間間隔T內(nèi)位移差(s2-s1)為一定值,即s2-s1=aT2,或?qū)懗?對于不相鄰的兩個相等時間間隔T內(nèi)位移差,還可推得:.而中間時刻的速度為,可見,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段運動的中間時刻速度就等于該段運動的平均速度.疑難解析例2 一列火車進站前先關(guān)閉氣閥讓車滑行,當滑行了300m時速度恰減為關(guān)閉氣閥時速度的一半,此后,又繼續(xù)滑行20s而停止在車站中.設(shè)滑行過程中加速度保持不變,試求:(1)火車從關(guān)閉氣閥到停下的總路程;(2)火車滑行的加速度大?。?3)火車關(guān)閉氣閥時的速度大小.解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有較多的公式,因而解題時也會有多種解法.思路一 畫出草圖如下圖,設(shè)其運動加速度為a,那么分別對兩段運動列運動方程如下:代入數(shù)據(jù)可解得:a=-0.5m/s2,v0=20m/s.運動的總路程為s==400m.思路二 由于末速為零,倒過來看可看作初速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可用比例關(guān)系解.因為vt∝t,可見t1也為20s,s2=100m,所以其總路程為s=s1+s2=(300+100)m=400m.再根據(jù)打點計時實驗公式,其運動的加速度為a==0.5m/s2注意:思路一是常規(guī)解法,對任何多段運動問題都適用,但思路二雖較方便,但不是所有的多段運動問題都能用的.例3作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前4s內(nèi)的位移為16m,最后4s內(nèi)的位移為32m,試求:(1)該物體運動時的加速度大?。?2)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總位移大小.解析 (1)由第一個4s內(nèi)的條件可直接求出加速度.由s1=,得a==2m/s2.(2)思路一 由應(yīng)用打點計時器實驗公式一,可解得M-N=0.5.運動的總時間為 T=(n+1)T=1.5×4s=6s.運動的總位移為 .思路二 應(yīng)用打點計時器實驗公式二,中間時刻速度等于整段運動的平均速度.最后4s的中間時刻速度等于最后4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又由v=at,得從開始運動到該中間時刻的時間為.所以運動的總時間為6s,以下計算與思路一相同.注意:此題兩個4s之間不是恰好整數(shù)個4s,由計算可知題中所給兩個4s是重疊的.例4 A、B兩車同向在一條平直公路上行駛,A在B的后面相距s處作速度為v的勻速運動;同時B作初速為零、加速度為a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那么v、a、s滿足什么條件時,兩車可以相遇兩次?解析 畫出草圖如下圖,設(shè)經(jīng)時間t后A、B相遇,那么,整理得at2-2vt+2s=0.當Δ=4v2-8as>0,即v2>2as時方程有兩解,為因為兩解都為正,所以滿足此條件時A、B兩車能相遇兩次.注意:僅二次方程有兩解,不一定兩物體能相遇兩次,只有當兩解都為正時才能相遇兩次.方法指導勻變速運動問題的解法,除常規(guī)解法外,常還有圖線法、比例法、打點計時器實驗公式法和變換參照系法等.除上述例題中已介紹過的方法外,這里再介紹兩種方法.1.圖線法.例5一小球由靜止起從長為4m的斜面頂端滾下,接著在水平面上作勻減速運動,小球在水平面上運動6m停下,共運動了10s.求: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解析 此題如果按常規(guī)解法要列好幾個方程,再解方程組,較煩.但如果用圖線法就較為方便了,先作出其運動的速度一時間圖,如下圖.設(shè)兩段運動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l和a2.由圖可知:t1:t2=s1:s2=2:3,所以tl=4s,t2=6s.于是。同理可得a1=0.33m/s2.注意:本圖中還可得到一個比例關(guān)系,請讀者自行思考.2.變換參照系法(此方法常用于研究幾個物體的運動問題).如上述例4,假設(shè)?。萝嚍閰⒄障?,那么B車靜止不動,而A車的初速度為向左的v,加速度仍為向右的n,即A車向著B車作會返回的勻減速運動,只要其向左運動的最大位移大于s即可與B車相遇兩次,所以其條件為,結(jié)果與上述一致,但涉及的數(shù)學知識較少,模型較直觀.問題討論1.閱讀下述資料并答復后面的問題.天文觀測說明,幾乎所有遠處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離我們而運動,離我們越遠的星體,背離我們運動的速度(稱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說,宇宙在膨脹,不同星體的退行速度。和它們離我們的距離r成正比,即v=Hr,式中H為一常量,稱為哈勃常數(shù),已由天文觀察測定.為解釋上述現(xiàn)象,有人提出一種理論,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大爆炸的火球開始形成的.假設(shè)大爆炸后各星球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勻速運動.并設(shè)想我們就位于其中心,那么速度越大的星表達在離我們越遠.這一結(jié)果與上述天文觀測一致.由上述理論和天文觀測結(jié)果,可估算宇宙年齡T,其計算式為T= ,根據(jù)近期觀測,哈勃常數(shù)H=3×10-2m/(s·1.y.),其中1.y.(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進的距離,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齡約為 年.圖〔b〕圖〔a〕2.圖〔a〕為公安巡邏車在高速公路上用超聲波測速儀監(jiān)測車速的示意圖.巡邏車頂上裝有測速儀,測速儀發(fā)出并接受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jù)發(fā)出和接收的信號間的時間差,測出被測車的速度.圖〔b〕中p1、p2是測速儀發(fā)出的超聲波倍,n1、n2分別是p1、p2由被測車反射回來的信號.設(shè)測速儀勻速掃描,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Δt=1.0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u=340m/s,假設(shè)巡邏車和對面來的被測車相向勻速行駛,巡邏車的車速為20m/s,那么根據(jù)圖〔b〕可知,被測車在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nèi)前進的距離是m,被測車的速度大小是 m/s.圖〔b〕圖〔a〕(答案:1.,1×1010 2.34,1,40.5)分層練習A卷一、填空題1.物體初速為v0,以加速度a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某段時間的末速為初速的n倍,那么該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為 .答案:2.某質(zhì)點作直線運動,其位移和時間關(guān)系為s=30t-5t2。,其中t的單位是s,s的單位是m,那么可知其加速度為 ,第3s初的速度為 .答案:-10m/s2,10m/s3.汽車從靜止起作勻加速運動,第4s末關(guān)閉發(fā)動機,再經(jīng)6s后停止,經(jīng)過的位移共為30m.那么前后兩段運動的加速度分別為、.答案:1.5m/s2,-1m/s2(提示:用圖線法較方便)4.一輛汽車以加速度a起動時,有一輛自行車剛好以速度v勻速從旁邊駛過,汽車追上自行車所需時間為 ,追上時汽車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2v5.汽車以20m/s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剎車后加速度的大小為5m/s2,那么剎車后2s內(nèi)與6s內(nèi)汽車的位移之比為..答案:3:46.光滑斜面AB被劃分為距離相等的五段,一物體從頂端A由靜止開始下滑,假設(shè)通過第1段所需時間為t1,通過第5段所需時間為t5,那么t5:t1 .答案:7.以v1速度行駛的汽車司機發(fā)現(xiàn)在車前面相距s處有一輛卡車以v2速度行駛時即剎車,剎車后加速度大小為a,恰未相碰,那么s應(yīng)為 .答案:8.從塔頂落下一小球,它在最后1s內(nèi)的位移是30m,那么小球落地時速度是 ,塔頂?shù)母叨仁? .答案:35m/s,61.25m二、選擇題9.關(guān)于位移和路程的關(guān)系,正確的說法有 ( )A.物體沿直線向一個方向運動時通過的路程和位移完全相同.B.物體通過的路程不相等時位移可能相同.C.物體通過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為零.D.幾個物體有相同的位移時它們的路程也一定相同.答案:B、C10.下述說法中可能的有 ( )A.某時刻物體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卻很小.B.某時刻物體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卻很小.C.某段時間內(nèi)加速度變化很大而速度不變.D.某段時間內(nèi)速度變化很大而加速度不變.答案:A、B、D11.汽車沿直線由A運動到B再運動到C,AB段平均速度為u,,運動時間為t1,BC段平均速度為v2,運動時間為t2,那么 ( )A.假設(shè)AB=BC,AC段平均速度為.B.假設(shè)t1=t2,AC段平均速度為.C.假設(shè)t1=t2,AC段平均速度為.D.不管AB=BC還是t1=t2,AC段平均速度都是.答案:B12.一物體以初速v0加速度a作勻加速直線運動,a和v0同向,當a的大小逐漸減小時,那么 ( )A.速度和總位移都減小.B.速度減小總位移增大.C.速度增大總位移減小.D.速度和總位移仍都增大.答案:D13.甲、乙、丙三質(zhì)點運動的s-t圖如下圖,那么在時間0~t1內(nèi) ( )A.甲的位移最大. B.三者位移相同.C.乙、丙路程相同. D.三者路程相同.答案:B、C(提示:三者都是直線運動)14.物體先作初速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為a1、時間t1運動了距離s1后速度到達v1,然后改作加速度大小為a2的勻減速運動,時間t2運動了距離s2而停下,那么 ( )A..B..C..D..答案:A、C、D(提示:用圖線法)15.100m賽跑中,某學生12.5s跑完全程,他中間時刻的速度是7.8m/s,到達終點時速度是9.2m/s.那么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8.1m/s.B.7.8m/s.C.8m/s.D.9.2m/s.答案:C16.作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先后經(jīng)過空中M、N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 )A.MN間距離為. B.經(jīng)過MN的平均速度為.C.經(jīng)過MN所需時間為. D.經(jīng)過MN中點時速度為.答案:A、B、C三、實驗題卷簾運動的數(shù)據(jù)間隔間距(cm)AB5.0BC10.0CD15.0DE20.0EF20.0FG20.0GH20.0HI17.0IJ8.0JK4.017.利用打點計時器研究一個約1.4m高的商店卷簾窗的運動.將紙帶粘在卷簾底部,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隨簾在豎直面內(nèi)向上運動,打印后的紙帶如圖(a)所示,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紙帶中AB、BC、CD…每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0s,根據(jù)各間距的長度,可計算出卷簾窗在各間距內(nèi)的平均速度,可以將近似作為該間距中間時刻的即時速v.(1)請根據(jù)所提供的紙帶和數(shù)據(jù),在圖(b)中繪出卷簾窗運動的v-t圖線.(2)AD段的加速度為 m/s2,AK段的平均速度為 m/s.答案:(1)圖略(2)5,1.39四、計算題18.馬路旁每兩根電線桿間的距離是60m,坐在汽車里的乘客,測得汽車從第一根桿到第二根桿用了5s,從第二根桿到第三根桿用了3s.如果汽車是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試求汽車的加速度和經(jīng)過這三根電線桿時的速度大小.答案:2m/s2,7m/s,17m/s,23m/s19.物體運動的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為v2.試證明,無論v2多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必定小于2v1 .答案:略20.一列火車以v的平均速度從甲地駛到乙地所需時間為t,現(xiàn)在火車以v0速度勻速由甲地出發(fā),中途急剎車后停止,又立即加速到v0.從剎車起直到加速到v0所用時間為t0,設(shè)剎車過程和加速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仍要使火車在f時間內(nèi)到達乙地,求:火車勻速運動的速度v0.答案:(提示:可用圖線法解)B卷一、填空題1.某質(zhì)點的vt圖如下圖,那么它離出發(fā)點最遠的時刻為 ,回到出發(fā)點的時刻為 答案:2s末,4s末2.一物體由靜止開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2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6m/s,那么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 ·答案:0.4m/s23.物體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先后經(jīng)過A、B、C三點,經(jīng)過AB段所需時間為t,經(jīng)過BC段所用時間為.假設(shè)AB=BC=s,那么物體運動全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答案:,4.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時速度分別為v和7v,那么通過AB中間時刻的速度是 ,通過AB中間位置時的速度是 .如果通過AB的時間為t,前的位移為s1、后的位移為s2,那么s2-s1= .答案:4v,5v,0.5vt5.作勻減速運動的物體,初速為3m/s,加速度為-0.4m/s2,某1s內(nèi)的位移為0.4m,那么在這1s前,物體已經(jīng)運動了 .答案:6s6.一小球沿斜面滑下,依次經(jīng)過A、B、C三點,AB=6m,BC=10m,小球經(jīng)過AB和BC所用時間均為2s,那么小球在經(jīng)過A、C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 和 .答案:2m/s,6m/s7.一物體以初速v。作勻減速運動3s內(nèi)停下,那么它前1s內(nèi)、前2s內(nèi)、前3s內(nèi)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答案:5:4:3(提示:逆推法)8.甲車以10m/s初速度及大小為4m/s2的加速度作勻減速直線運動,乙車由同地同時同向出發(fā)作初速為零加速度為lm/s。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那么它們出發(fā)后再次相遇所需時間為 .答案:5s二、選擇題9.質(zhì)點由M點出發(fā)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某時刻經(jīng)過A點,再經(jīng)過時間n到達B點,再經(jīng)過時間n到達C點,再經(jīng)過時間n到達D點,又MA=a,MB=6,MC=c,MD=d,那么 ( )A.c-b=3(b-a). B.d-a=3(c-b).C.b+d=2c. D.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為.答案:B、D(提示:用s2-s1=aT2解)10.一個作直線運動的物體,其加速度逐漸減小直到變?yōu)榱愕倪^程中,此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是 ( )A.速度不斷增大,最后作勻速運動.B.速度不斷減小,最后靜止.C.速度不斷減小,然后反向加速,最后作勻速運動.D.速度不斷減小,最后作勻速運動.答案:A、B、C、D11.一物體作加速直線運動,依次經(jīng)過A、B、C三點,B為A的中點,物體在AB段的加速度為a1,在BC段的加速度為a2,且兩者方向相同,現(xiàn)測得經(jīng)過A、B、C三點時的速度關(guān)系是,那么有 ( )A.a1>a2. B.a1=a2.C.a1<a2. D.無法確定.答案:C(提示:用圖線法)12.在某高度h1處,自由下落一物體A,1s后從另一較低高度h2處,自由下落另一物體B.假設(shè)A從開始下落起下落了45m時趕上B,并且再過1s到地,那么B從下落到著地所經(jīng)歷的時間是 ( )A.3s. B.約3.3s.C.3.5s. D.4s.答案:B13.一物體沿一直線從靜止開始運動且同時開始計時,其加速度隨時間變化關(guān)系如下圖.那么關(guān)于它在前4s內(nèi)的運動情況,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 )A.前3s內(nèi)先加速后減速,3s末回到出發(fā)點.B.第3s末速度為零,第4s內(nèi)反向加速.C.第1s和第4s末,物體的速度均為8m/s.D.前4s內(nèi)位移為16m.答案:C、D14.某質(zhì)點由靜止起沿一直線運動,先以加速度n勻加速運動,然后再以大小為a'的加速度作勻減速運動到停下,共經(jīng)過s,那么其運動的總時間為 ( )A.. B.. C.. D..答案:B(用特殊值法,令a’=∞化作單段運動解)15.從靜止開始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3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s,設(shè)物體在第2s內(nèi)后1/3時間里以及第3s內(nèi)后1/3時間里通過的位移分別為s1和s2,那么s1:s2為 ( )A.5:11. B.3:7. C.11:17. D.7:13.答案:C(提示:把第2s時間分成三等分,把第3s時間也三等分后冉用比例)16.甲、乙兩質(zhì)點同時開始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方向運動,甲在前,乙在后,相距s.甲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a,作勻加速直線運動,乙以速度v0作勻速直線運動,那么以下判斷正確的選項是 ( )A.乙一定能追上甲.B.當它們速度相等時相距最近.C.乙假設(shè)能追上甲,那么追上時乙的速度必定大于或等于甲的速度.D.它們一定有兩次相遇.答案:C三、實驗題17.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屢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如下圖.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由圖可知 ( )A.在時刻t2以及時刻t5木塊速度相同.B.在時刻t2兩木塊速度相同.C.在時刻t3和時刻t1之間的某瞬時兩木塊速度相同.D.只有在時刻t3和時刻t1之間的某瞬間兩木塊速度相同.答案:C(提示:t2和t5兩木塊位置對齊,即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其中間時刻速度相等)四、計算題18.跳傘運發(fā)動離開飛機后先作自由落體運動,到離地125m高處翻開降落傘,此后他以14.3m/s。加速度著陸,到達地面時速度為5m/s,求:(1)離開飛機時高度;(2)離開飛機后經(jīng)多少時間到達地面.答案:(1)305m(2)9.85s19.摩托車的最大速度是30m/s,要想從靜止開始用3min的時間追上前面100m處以20m/s速度勻速行駛的汽車,那么摩托車的加速度應(yīng)為多大?答案:0.265m/s2(提示:摩托車先加速后勻速)20.平直公路上甲、乙兩汽車沿同方向運動,乙車以3m/s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當乙車在甲車前面4m處時甲車從靜止開始以2m/s。的加速度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當甲車追上乙車后立即以-4m/s。加速度作勻減速直線運動,試問乙車再追上甲車還要經(jīng)歷多少時間?答案:2.67s第二單元同步精練精練一(運動的合成)1.降落傘在下落一定時間以后的運動是勻速的,沒風時某跳傘運發(fā)動著地時的速度是5m/s.現(xiàn)在有風,風使他以4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向東移動,他的著地速度大小為 ,方向 .答案:6.4m/s,東偏下arctanl.252.河寬100m,水速3m/s,小船在靜水中速度為5m/s,小船垂直河岸劃時,船實際運動的速度大小為 ,過河所需時間為 .到達對岸時向下游方向走了 .為使小船盡快到達對岸,小船劃行方向應(yīng)是 ,為使小船到達正對岸,那么劃行方向又應(yīng)是 .答案:5.83m/s,20s,60m,垂直于河岸,偏向上游與河岸成53°角3.如下圖,一物體放在水平面上,用細繩跨過滑輪向左拉動,設(shè)繩子向左拉動的速度恒為v,那么物體向左運動的速度大小將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當物體運動到細繩與水平面成α角時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增大:4.如下圖,一物體被兩根繞過滑輪的細繩對稱地向上提升,假設(shè)要使物體以速度v勻速上升,那么兩端細繩向下拉的速度將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當細繩與水平方向成a角時繩端向下拉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減小5.一木塊長為L、以速度v勻速隨水平傳送帶向右運動,一子彈以速度v1,向右射人木塊,穿出時速度為v2,那么子彈在木塊中的運動時間為 .假設(shè)子彈是向左射人木塊的,其他條件不變,那么子彈在木塊中運動的時間又為 .答案:.精練二(豎直上拋運動)1.豎直向上射出的箭,初速度是35m/s,空氣阻力不計,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從射出到落回原地一共用時間 ,落回原地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61.25m,7s,35m/s2.豎直上拋物體到達其所能到達的最大高度的一半時速率為14m/s,那么物體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拋出1s末物體的速度大小為 ,加速度大小為 ,拋出3s末的速度大小為 ,加速度大小為 ,落地前最后0.5s內(nèi)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為 .答案:20m,10m/s,10m/s2,10m/s,10m/s2,17.5m/s3.某物作豎直上拋運動,經(jīng)過拋出點之上0.4m處時速度為3m/s,當它經(jīng)過拋出點之下0.4m處時速度大小為 .答案:5m/s4.一氫氣球以加速度a=2m/s。由靜止起自地面勻加速豎直上升,到100m高處時掉出一物體,空氣阻力不計,掉出的物體離開氣球時的速度大小為 ,離開氣球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 ,物體經(jīng)時間 落地?答案:20m/s,10m/s2,5.一物以30m/s的初速自地面起作豎直上拋運動,2s后另一物也以30m/s的初速自地面起作豎直上拋運動,那么兩物相遇時速度大小為 ,相遇時兩物離地高為 .答案:9s5.10m/s,40m精練三(平拋運動1)1.物體A和B分別于離地h和2h高處水平拋出,初速分別為2V0和V0,空氣阻力不計,那么它們飛行時間之比為 ,水平射程之比為 ,落地時水平速度之比為 ,落地時豎直速度之比為 .答案:,,2:1,2.物體作平拋運動,計算以下各題(h為高度,s為水平位移);(1)h=5m、v0=15m/s,那么s= .(2)h=20m、s=30m,那么v0= .(3)v0=20m/s、v1=25m/s,那么h= .(4)h=20m、vt=25m/s,那么v0= .(5)h=45m、末速與水平成37°,那么v0= .(6)前3s內(nèi)s=h,那么v0= .(7)第4s末速大小為50m/s,那么v0=___.(8)s=120m,末速與水平成37°,那么v0= .答案:(1)15m(2)15m/s(3)11.25m(4)15m/s(5)40m/s(6)15m/s(7)30m/s(8)40m/s3.作平拋運動的物體在飛行過程中經(jīng)過A、B兩點的時間內(nèi)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Δv,A、B兩點的豎直距離為Δy,那么物體從拋出到運動到B點共經(jīng)歷了多少時間?答案:4.如下圖,閃光照片記下了作平拋運動的小球的四個位置O,A,B,C.其中O為拋出點,OD為豎直線,閃光間隔時間為1/30s.求:(1)小球從O運動到c所需時間;(2)小球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豎直位移;(3)小球拋出時的初速.答案:(1)0.1s(2)0.05m(3)0.5m/s5.如下圖,一物體自傾角為a=37°的斜面頂端以初速v0=10m/s水平拋出,空氣阻力不計.經(jīng)過時間 ,物體離開斜面最遠,最遠距離為 ,經(jīng)過 物體落到斜面上.答案:0.75s(提示:可將平拋運動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分解)2.25m,1.5s精練四(平拋運動2)1.如下圖,相對的兩個斜面傾角分別為37°和53°,在頂點把兩個小球以同樣大小的初速分別向左、右兩邊水平拋出,小球均落在斜面上.假設(shè)不計空氣阻力,那么A、B兩個小球從拋出到落在斜面上所用時間之比為多大?答案:16:92.作平拋運動的物體,從拋出開始,當水平位移與豎直位移的大小之比為4:5時,水平速度與豎直速度的大小之比為 .答案:2:53.如下圖,AB為一斜面,BC為一水平面,從A點以水平初速v向右拋出一小球,其落點與A點的水平距離為s,,從A點以水平初速2u向右拋出一小球,其落點與A點的水平距離為s2,不計空氣阻力,那么s1:s2可能為( )A.1:2. B.1:3. C.1:4. D.1:5.答案:A、B、C(提示:可能都落在斜面上,也可能都落在水平面上,也可能一個落在斜面上一個落在水平面上)4.如下圖,從高H=40m的光滑墻的頂端,以初速v0=10m/s把一個彈性小球沿水平方向?qū)χ嗑郘=4m的另一豎直光滑墻拋出.設(shè)球與墻碰撞前后垂直于墻的速度大小不變、方向相反,而平行于墻的速度保持不變,空氣阻力不計,那么物體從拋出到落地的過程中與墻碰撞 次.答案:7(提示:與墻碰后彈回的軌跡可以墻為軸翻轉(zhuǎn)后與原來軌跡相連仍為一拋物線)5.如下圖,在傾角為θ=37。的斜面底端的正上方H高處水平拋出一物體,空氣阻力不計,該物體落在斜面上時的速度方向正好與斜面垂直,那么物體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v0為 .答案:綜合導學知識要點1.豎直上拋運動具有對稱性:(1)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過程中經(jīng)過某高度處時的速度與下落過程中經(jīng)過該處時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過程中經(jīng)過某段距離所需時間與下落過程中經(jīng)過該段距離所需時間相等.因為豎直上拋運動具有對稱性,所以豎直上拋運動問題常會出現(xiàn)兩解.2.平拋運動也可以按其他方向進行正交分解,但這時要將初速度和重力加速度都進行分解,所以要注意其兩個方向上的分運動都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疑難解析例1 甲球在地面,乙球在甲球正上方h高處,甲球以初速v0作豎直上拋運動,同時乙球作自由落體運動,那么它們能在空中相遇的條件是 ,它們在甲上升過程中相遇的條件是 .解析 取乙球為參照系,那么乙球靜止,甲球的初速仍為向上的v0,但因為甲、乙對地的加速度都是豎直向下的g,所以對參照系乙來說,甲的加速度為零,那么甲作勻速運動,所以有:h=v0t,即到相遇所需時間為t=.而要在空中相遇,那么必須這一時間小于甲球落地所需時間,即.那么應(yīng)滿足的條件是.假設(shè)要在甲上升過程中相遇,那么必須滿足的條件是:,即.注意:變換參照系后必須正確分析物體對新的參照系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才能確定物體對新的參照系作什么運動.此題也可以地面為參照系解,讀者不妨自行分析.例2 如下圖,一長為L的桿,下端鉸于地面,上端固定一個小球,桿擱在一邊長為a的正方體上,正方體以速度v向右勻速運動,那么當滑到桿與水平面成“角時,桿與正方體的接觸點沿桿滑動的速度大小為 ,桿轉(zhuǎn)動的角速度為 ,小球的運動速度大小為 .解析桿與正方體的接觸點的瞬時速度為向右的v,它可以分解為沿桿方向的v1和垂直于桿方向的v2,如下圖.那么可得v1=vcosα,v2=vsinα.此時桿與正方體的接觸點與轉(zhuǎn)軸的距離為.而桿轉(zhuǎn)動的角速度為.小球的運動速度為.注意:在運動分解時,物體的真實速度應(yīng)為合速度,它可以按效果分解為沿桿滑動的速度和垂直于桿使桿轉(zhuǎn)動的速度.例3 從高為H的A點平拋出一個物體,其水平射程為2s,在A點的正上方距A點為H的B點,同方向平拋另一物體,其水平射程為s,兩物體在空中的運行軌道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且都從同一豎直屏的頂端C點擦過,求C點的高度.解析 由兩物體的高度和水平射程可計算出兩物體的初速度.對A有,,可解得 對B有,可解得再研究兩物體從拋出到屏頂端的過程,設(shè)屏高為h,屏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為L,如下圖.那么對A有,可解得.對B有,.所以.那么,可解得屏高為.注意:要搞清研究的是哪一段運動,其豎直高度和水平距離分別為多大,然后抓住兩個分運動列方程.方法指導1.豎直上拋運動常利用對稱性來解題.例4在地面上以20m/s的初速豎直上拋一物體,空氣阻力不計。該物體在1s內(nèi)兩次通過電線桿的頂端,此電線桿的高度是 .解析 由對稱性可知,物體經(jīng)電線桿頂端后再到最高點所需時間為0.5s,即可知電線桿頂端到最高點的距離.而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那么電線桿的高度為H=h=18.75m.2.豎直上拋運動和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都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因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解題方法都能用,例如打點計時器公式法等.例5 如下圖,為測定一玩具槍射出的子彈的初速度,將槍管水平固定后,在槍正前方垂直于槍管放置三個薄紙屏,相鄰紙屏間的距離都為L=0.4m,子彈穿過紙后留下三個彈孔,相鄰兩個彈孔的高度差分別為h1=0.4m,h2=0.8m,試計算子彈的初速度大小.解析 設(shè)子彈在相鄰兩個紙屏問運動的時問為t,那么水平方向有L=v0t豎直方向通過h1和h2所需時間都是t,那么可利用打點計時器實驗公式有h9-h(huán)1=gt2.所以可得,即t=0.2s.代入水平方向的方程得.注意:此題中穿過第一個彈孔時,子彈已fit落了一些距離,所以解題時絕對不能用和來計算.問題討論1.試用分運動的觀點分析斜拋運動,假設(shè)以大小為v0、方向與水平面成α角斜向上的初速從地面拋出一物體,空氣阻力不計,那么它水平方向是什么運動?豎直方向是什么運動?并寫出相應(yīng)的計算公式.2.物理學中通過科學抽象建立以下理想模型時,與實際事物相比.分別忽略了一些有關(guān)因素,如:(1)質(zhì)點。(2)勻速運動.你是否可以再舉兩個類似的物理模型.分層練習A卷一、填空題1.在足夠高處以初速度20m/s豎直上拋一物體,空氣阻力不計,第1s末到第5s末物體通過的路程為 .答案:50m2.將一物體豎直向上拋出,空氣阻力不計,經(jīng)時問t回到出發(fā)點,那么物體到達最大高度一半處時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3.自動扶梯60s可將站在扶梯上相對扶梯不動的人送上樓,人如果沿著開動的自動扶梯走上樓,需時45s,那么人如果沿著不動的自動扶梯走上樓需時 .答案:180s4.如下圖,以水平初速v0=10m/s拋出一物,空氣阻力不計,恰好垂直于傾角θ=30°的斜面撞到斜面上,那么從拋出到達斜面所經(jīng)歷時間為.答案:5.甲、乙兩個物體在同一高度分別以初速度為v0、3V0同時水平拋出,空氣阻力不計,經(jīng)過時間t后,甲、乙兩個物體下降的高度之比是 ,所通過的水平距離之比是 .答案:1:1,1:36.一架飛機以200m/s的速度水平勻速飛行,飛機上有一人,每隔2s放下一個物體,空氣阻力不計.當?shù)?個物體離開飛機時第1個物體剛好著地,此時第3個物體與地面間的距離是 .答案:80m7.如下圖,高h的車廂在平直軌道上勻減速向右行駛,加速度大小為a,車廂頂部A點處有油滴滴落到車廂地板上,車廂地板上的O點位于A點正下方,那么油滴落地點必在0點的 方,離0點距離為 .答案:前方,(提示:以小車為參照系分析油滴作什么運動)8.從地面豎直上拋的小球,空氣阻力不計,在拋出后的時刻f,和時刻t2的位移相同,那么它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為 ,在時刻t。時離地面的高度為答案:,(提示:利用對稱性解)二、選擇題9.以20m/s速度豎直上拋一小球,空氣阻力不計,從拋出時開始計時,當小球位移為向上10re時,與之對應(yīng)的時間可能是 ( )A.. B.. C.. D..答案:A、B(提示:由對稱性可知有兩解)10.對于由兩個分運動合成的運動,正確說法是 ( )A.合運動速度一定大于兩個分運動的速度.B.合運動方向就是物體真實運動的方向.C.由兩個分速度的大小可以確定合速度的大小.D.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答案:B、D11.船在水速為口的河上擺渡,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 )A.船頭垂直河岸航行到達對岸所需時間最小.B.船頭垂直河岸航行實際航程最短.C.要實際航程最短必須使船頭朝上游轉(zhuǎn)過一定角度.D.要到達對岸時間最短必須使船頭朝上游轉(zhuǎn)過一定角度.答案:A、C12.一船在靜水中以速度v1,往返于沿河流方向的甲、乙兩地需時間t1,假設(shè)水流速度為v2,船仍以速度v1,往返于甲、乙兩地需時間t2,那么t2等于( )A.. B.. C.. D..答案:D13.關(guān)于平拋運動在空中飛行的時間T,正確的說法有 ( )A.初速越大T也越大. B.拋出點離地越高T也越大.。C.T與水平射程和拋出點高度均有關(guān).D.T與同高度自由落體時間相同.答案:B、D14.將一物從高h處以初速v0水平拋出,空氣阻力不計,水平射程為s,落地速度大小為v2,那么飛行時間為 ( )A. B. C. D.答案:A、B、D15.水平勻速飛行的飛機上,每隔相等時間落下一個小球,不計空氣阻力,每個小球的運動軌跡及這些小球在空中的連線分別是 ( )A.拋物線,傾斜直線. B.豎直直線,傾斜直線.C.拋物線,豎直直線. D.豎直直線,折線.答案:C16.如下圖,圖線I和Ⅱ分別表示先后從同一地點以相同速度v作豎直上拋運動的兩物體的v-t圖線,那么兩物體( )A.在第Ⅰ個物體拋出后3s末相遇.B.在第Ⅱ個物體拋出后4s末相遇.C.在第Ⅱ個物體拋出后2s末相遇.D.相遇時必有一個物體速度為零.答案:C三、計算題17.一個從地面起作豎直上拋運動的小球,它兩次經(jīng)過一個較低點A的時間間隔為TA,兩次經(jīng)過一個較高點B的時間間隔為TB,試問A、B間的距離為多大?答案:(提示:利用對稱性解)18.如下圖,在傾角α的斜面上A點,以速度v水平拋出一小球,空氣阻力不計,落在斜面上的B點.求:(1)AB的距離;(2)球到B點時的速度大小.答案:(1),(2)。19.離地面高度為1470m處,一架飛機以360km/h的速度水平飛行,由飛機上自由落下的物體在離開飛機10s后因降落傘張開而作勻速運動,為使物體投到地面上某處,應(yīng)該在離開該地水平距離多遠處開始投下該物體(設(shè)水平方向運動不受降落傘的影響)?答案:1970mB卷一、填空題1.一石子自塔頂豎直上拋,空氣阻力不計,回落時,經(jīng)過塔頂下h處的速度是經(jīng)過塔頂上h處速度的2倍,那么上拋的初速是 .答案:2.以v0=10m/s的速度勻速上升的氣球,當上升到離地高為20m處時落下一小物體,空氣阻力不計,該物體從離開氣球到著地所需時間t= ,著地時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3.24s,22.4m/s3.如下圖,A、B兩物體用跨過滑輪的細繩相連,A物體又套在豎直桿上,當使A物體以速度v勻速下滑時,物體B的運動速度將(填“增大”、“不變”或“減小”),運動到細繩與水平方向成a角時,B物體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增大,vsinα(提示:將A端的繩端速度分解)4.把小球水平拋出,空氣阻力不計,拋出后在t1、t2、t3三個時刻,小球的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分別是30。、45。、60。,那么t1:t2:t3= ,小球自拋出到此三個時刻下落的高度之比h1:h2:h3= .答案:,1:3:95.水平拋出一小球,空氣阻力不計,ts末的速度與水平成45°角,(t+1)s末與水平成60°角,可知小球拋出時的速度大小是 .答案:(提示:抓住兩個分運動的速度關(guān)系)6.圖為用頻閃攝影方法拍攝的研究物體作平拋運動規(guī)律的照片.圖中A、B、c為三個同時由同一點出發(fā)的小球,AA’為A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運動的軌跡,BB’是B球以速度v被水平拋出后的運動軌跡,CC’為c球自由下落的運動軌跡.通過分析上述三條軌跡可得出結(jié)論: .答案:平拋運動水平方向是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運動7.在某點以速度v0豎直向上拋出物體A后,又以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物體B,空氣阻力不計,要使兩物體能在空中相遇,那么先后拋出兩物體的時間間隔Δt應(yīng)滿足的條件是 .答案:(提示:可用位移一時間圖分析)8.一人劃船橫渡一條河,在靜水中劃船速度v1和水流速度v2大小一定,且v1>v2,但均未知,此船渡河的最少時間為T1,假設(shè)此船用最短的位移過河所需時間為T2,那么劃船速度與水流速度之比vl:v2= .答案:二、選擇題9.將甲球豎直上拋,同時將乙球豎直下拋,兩球初速度大小相等,拋出高度相同,空氣阻力不計,那么 ( )A.落地時的速度甲較大.B.落地所需時間甲較大.C.整個過程中平均速度相同.D.整個過程的速度改變量相同.答案:B10.關(guān)于運動合成,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 )A.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直線運動.B.兩個互成角度的勻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C.兩個互成角度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勻變速直線運動.D.兩個分運動的運動時間一定等于它們合運動的時間.答案:B、D11.從地面豎直上拋物體A,與此同時B在高處自由下落,空氣阻力不計,它們在空中相遇時,速度大小都為v,那么 ( )A.A上拋的初速為2v. B.A上升的高度與B下落的高度相同.C.A,B落地所需時間相同. D.A,B落地時速度相同.答案:A、B、D(提示:可利用圖線法分析)12.一小球從地面豎直上拋,落地后彈起又落下,空氣阻力不計,圖中能正確表示它的速度與時間關(guān)系的是 ( )答案:A13.在同一豎直線上不同高度的a、b兩點(a在上方),分別以v1和v2的速度同時水平拋出兩個小球,不計空氣阻力,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 )A.只有v1=v2時,兩球才能在空中相遇.B.只有v1>v2時,兩球才能在空中相遇.C.只有v1<v2時,兩球才能在空中相遇.D.不管v1。和v2關(guān)系如何,兩球在空中不可能相遇.答案:D(提示:豎直方向在相同時間內(nèi)下落高度相同,因而兩物體總有高度差)14.水平拋出一個小球,拋出時速度為v0,落地時速度為v1,忽略空氣阻力,圖中能夠正確地表示在三段相等時間內(nèi)速度矢量的變化情況的是( )答案:C(提示:豎直方向分運動的速度是均勻增大的)15.如下圖,河寬為h,水流流速恒定為u,小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v.今令小船自A點出發(fā)渡河,第一次小船以AB航線渡河,第二次小船沿AC航線渡河,AB、AC與河岸垂線間的夾角都為a,那么兩次渡河所需時間相比 ( )A.沿AB航線較長. B.沿AC航線較長.C.兩航線相等. D.無法比較.答案:A(提示:要沿AB航線行駛,其靜水中的船速方向與河岸的夾角較小,因而其垂直河岸的分速度也較小)16.以初速v0相隔Δt時間先后從同一高度豎直上拋a、b兩物體,空氣阻力不計,當它們在空中相遇時 ( )A.兩物體速度完全相同.B.a的速度值比b大.C.a的加速度向下,b的加速度向上.D.兩物體加速度完全相同.答案:D三、計算題17.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物體,空氣阻力不計。通過樓上1.5m高的窗口歷時為0.1s.物體回落時,從窗口底到地面時間為0.2s,求物體能到達的最大高度.答案:15.3m18.如下圖,一玩具手槍水平射出一顆子彈,在離槍口L處豎直放一薄紙屏甲,在甲后相距d處再豎直放一薄紙屏乙,子彈在紙屏上留下兩個彈孔,兩彈孔高度差為h,求子彈的初速度.答案:(提示:水平方向有L=v0t1,L+d=v0t2,豎直方向有2gh=v22-v12)19.從離地面高h處以水平速度v0拋出一物體A,在Δt時間后又在地面上某處以足夠大的初速v0':豎直上拋一物體B,空氣阻力不計,問當符合什么條件時,兩物體才能在空中相碰.答案:(1)軌跡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A的初速指向B所在一面(2)A、B水平距離(3)A、B拋出的時間差(提示:有兩解是可能在B上升時相遇,也可能在B下降時相遇,目當d/v0=h/v0'時Δt=0)第二章物體的平衡第一單元同步精練精練一(物體受力情況分析1)1.如下圖,一均勻直桿擱在光滑固定半圓槽上,那么槽口處對桿的支持力方向必( )A.沿a方向. B.沿b方向.C.沿c方向. D.以上都不對.答案:B2.如下圖,M、N兩物體疊在一起放在粗糙斜面上,N的上外表恰水平,用水平力F推N,使它們一起沿斜面勻速向上運動,那么 ( )A.N對M的摩擦力水平向右.B.斜面受到M、N和地面對它的三個彈力作用.C.N除受到重力外還受兩個彈力和一個摩擦力作用.D.N對M的支持力大于M的重力.答案:C3.如下圖,一個重為G的物體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一個與豎直方向成θ角斜向下的力F作用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那么物體受到的作用力除F外還有 ,其中摩擦力的大小為 .答案:G、N、f,F(xiàn)sinθ4.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的豎直墻上,下端放在粗糙地面上,以下關(guān)于梯子受力情況的描述正確的選項是:梯子受到 ( )A.兩個豎直的力,一個水平的力.B.一個豎直的力,兩個水平的力.C.兩個豎直的力,兩個水平的力.D.三個豎直的力,兩個水平的力.答案:C5.如下圖,A、B、C三塊木塊質(zhì)量分別為M、m和m0,連接的繩子不可伸長,且繩子和滑輪質(zhì)量、滑輪的摩擦均不計,假設(shè)B隨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勻速運動,那么可以判定( )A.物塊A與桌面間有摩擦力,大小為m0g.B.物塊A與B之間有摩擦力,大小為m0g.C.桌面對A、B對A都有摩擦力,兩者方向相同,合力為m0g.D.桌面對A、B對A都有摩擦力,兩者方向相反,合力為m0g.答案:A精練二(物體受力情況分析2)1.將一個大小為5N的力分解為兩個力,假設(shè)一個分力大小為10N,那么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可能為 ( )A.4N. B.6N. C.14N. D.16N.答案:B、C2.將一個大小為F的力分解為兩個力,其中一個分力F2的方向與F成60°角,當另一個分力F1有最小值時,F(xiàn)2的大小為 .答案:F/23.作用在一物體上的兩個大小一定的共點力的合力的大小隨夾角變化的關(guān)系如下圖,那么這兩個力的大小分別是 和 .答案:12.5N,7.5N4.以下幾組共點力分別作用在物體上,有可能使物體所受合力為零的是( )A.10N,50N,100N. B.5N,10N,15N.C.10N,40N,5N. D.30N,40N,50N.答案:B、D5.如下圖,ABC為輕質(zhì)支架,在B端掛一重為G的物體,由于懸繩對B點的拉力,AB桿和BC桿受力的情況正確的選項是 ( )A.AB桿受到拉力,拉力大于G,BC桿受到拉力,拉力小于G.B.AB桿受到壓力,壓力大于G,BC桿受到拉力,拉力小于G.C.AB桿受到拉力,拉力大于G,BC桿受到壓力,壓力小于G.D.AB桿受到壓力,壓力小于G,BC桿受到拉力,拉力大于G.答案:C精練三(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1)1.如下圖,滑輪和繩子的重不計,滑輪大小不計,兩物體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懸掛后處于平衡狀態(tài),那么 ( )A.. B. C.. D.無法確定.答案:B2.如下圖,兩根完全相同的橡皮條OA、OA’,掛一重5N的物體,O恰好在圓心處.假設(shè)將橡皮條移到對稱的OB、OB’處,且∠BOB’=120。,為使0仍在圓心處,此時應(yīng)改掛的物體重為 ( )A.2.5N.B.5N.C.1.25N.D.10N.答案:A3.一重為G的物體與水平地面問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為μ,拉力與水平方向成α角斜向右上方,如果物體在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那么拉力的大小為F= ,拉力與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是 .答案:,豎直向上4.如下圖,用兩根長度相等的輕繩,下端懸掛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上端分別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N點,M、N間距離為s,兩繩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為T,那么每根繩的長度不得短于 .答案:5.如下圖,質(zhì)量為6kg的物體放在水平面上,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用大小為20√2N、方向與水平面成45。角的F1和大小為40N、方向與水平面成30°角的F2兩個力提它,物體仍靜止不動,物體除了受F1、F2作用外,還受到 的作用,它們的大小分別是 、 和 .答案:G、N、f,60N、20N,14.64N精練四(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2)1.如下圖,小車上有7字形固定木架,木架一端固定一球,那么關(guān)于木架對球的作用力方向,正確的說法是 ( )A.力一定豎直向上.B.力一定沿木架斜向上.C.力的方向和小車運動情況(勻速、加速或減速)有關(guān).D.小車水平運動時力總不可能沿水平方向.答案:C、D(提示.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架對它的作用力)2.如下圖,一物體恰能沿斜面勻速下滑,現(xiàn)再用一豎直向下的恒力F作用于該運動著的物體,那么該物體的運動情況是 ( )A.仍勻速運動.B.必加速運動.C.必減速運動.D.可能靜止.答案:A3.如下圖,物體A重20N,物體B重40N,物體B與水平桌面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為0.25,要使物體B沿水平桌面作勻速直線運動,物體C的重應(yīng)為 .答案:10N或30N(提示:有兩種可能運動方向)4.如下圖,在一細繩C點系住一重物P,細繩兩端A、B分別固定在兩邊墻上,使得AC保持水平,BC與水平方向成30。角,細繩最大只能承受200N的拉力,那么C點懸掛物體的重最多為 ,這時細繩的 段即將斷裂.答案:100N,BC5.如下圖,長為5m的細繩的兩端分別系于豎直在地面上的兩桿頂端A、B,兩桿相距為4m,繩上掛一個可自由滑動的輕掛鉤,其下端掛一個重為12N的物體而靜止.求:(1)兩繩間的夾角;(2)細繩的拉力大?。?3)假設(shè)將繩子的B端沿墻向下移一小段距離,與原來相比繩子的拉力大小如何變化?答案:(1)106°(2)10N(3)不變(提示:兩繩拉力大小相等,將沿左邊繩子延長交右邊墻,可得右邊為一等腰三角形,且由幾何關(guān)系可出其夾角,并知當B端沿墻移動時繩子夾角不變)精練五(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3)1.如下圖,兩物體M和.N用跨過光滑滑輪的輕繩相連,且M的質(zhì)量比N的質(zhì)量大.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體M沿水平面向右運動時,物體N恰勻速上升,那么地面對M的支持力N的大小將 ,物體M所受摩擦力廠的大小將 ,連接兩物體的繩子的拉力T的大小將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答案:增大、增大、不變2.如下圖,G為光滑圓柱,置于光滑斜面上,擋板AB可繞B點轉(zhuǎn)動。擋板與斜面間的夾角θ<90°.當轉(zhuǎn)動擋板使θ逐漸變大直至AB板水平的過程中,AB板受到的壓力大小將 (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答案:C3.如下圖,在岸邊用繩跨過滑輪牽引小船,設(shè)水對船的阻力大小不變,在小船勻速靠岸的過程中 ( )A.繩的拉力不斷增大.B.繩的拉力不變.C.船所受浮力不斷減小.D.船所受合力不斷減小.答案:A、C4.如下圖,小球用輕繩懸掛在天花板上,并斜靠在光滑斜面上,當斜面逐漸向右緩慢移動直到小球到達斜面頂(此時輕繩幾乎到達水平)的過程中,繩對小球的拉力將 ( )A.增大. B.先減小再增大.C.減小. D.先增大再減小.答案:B5.如下圖,一輕桿AB,A端鉸于低墻上,B端用細線系住跨過低墻頂上的C點用力F拉住,并在B端掛一重物.現(xiàn)緩慢地拉線使桿向上轉(zhuǎn)動,桿與墻的夾角口逐漸減小.在此過程中,桿所受的壓力N和拉力F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 )A.N和F均變大. B.N變小,F(xiàn)變大.C.N變大,F(xiàn)變小. D.N不變,F(xiàn)變小.答案:c(提示:用相似三角形對應(yīng)邊成比例解)精練六(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4)1.如下圖,人站在長木板上用力拉跨過定滑輪連接于板的繩子的一端,繩子與水平面平行,人的拉力為100N,人和板一起沿水平面向左勻速運動,那么人和板間的摩擦力及板和地問的摩擦力大小分別為 ( )A.100N、100N. B.100N、200N. C.100N、0. D.0、100N.答案:B2.如下圖,斜面放在光滑地板上并緊靠左邊墻壁,兩滑塊疊放在一起沿斜面勻速下滑,那么 ( )A.斜面受到墻壁的彈力. B.斜面受到滑塊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C.斜面受到M滑塊的壓力. D.M受到M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答案:D3.如下圖,質(zhì)量為m、頂角為α的直角劈和質(zhì)量為M的正方體放在兩豎直墻和水平面問,處于靜止狀態(tài).假設(shè)不計一切摩擦,水平面對正方體的彈力大小為,墻面對正方體的彈力大小為 .答案:(M+m)g,mgcotα4.如下圖,質(zhì)量都為m的兩物體P、Q分別從斜面體ABC的兩個斜面AB、BC上同時勻速下滑.斜面體質(zhì)量為M,AB面傾角為α,BC面傾角為β,兩斜面和物體問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均為μ,斜面體仍靜止,那么水平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大小為 ,水平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大小為 .答案:(2m+M)g,05.如下圖,兩個重均為G的相同光滑小球置于直徑小于兩倍球直徑的圓筒內(nèi),那么( )A.D點所受彈力大小可能等于、大于或小于G.B.D點所受彈力大小等于A點所受彈力.C.B點所受彈力大小等于2G.D.C點所受彈力大小可能等于、大于或小于G.答案:A、B、C綜合導學知識要點1.物體受力分析的方法.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的步驟:①把研究對象從各物體間隔離出來;②按重力、彈力、摩擦力的順序依次分析;③檢查在這些力作用下是否符合物體的運動情況.分析彈力時要注意,兩物體接觸且有形變時才有相互作用的彈力;而分析摩擦力時要注意,兩物體間要有彈力、接觸面粗糙且兩物體間有相對運動(或運動趨勢)時才有摩擦力.例1 如下圖,有一個固定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外表粗糙,OB豎直向下,外表光滑,AO上套有小環(huán)P,OB上套有小環(huán)Q,兩環(huán)的重分別為Gp和GQ,兩環(huán)間由一根質(zhì)量不計、不可伸長的細繩相連,并在某一位置平衡,試分析兩環(huán)的受力情況.解析用隔離法分析:對Q環(huán),除重力GQ外,還與OB桿和繩接觸,可能有兩個彈力作用,去掉繩子Q環(huán)會下落,可見繩對Q環(huán)必有彈力作用,去掉OB桿Q環(huán)會向右擺動,可見OB桿對Q環(huán)必有彈力作用,所以Q環(huán)的受力如圖(a)所示.對P環(huán),除重力Gp外,還與AO桿和繩接觸,可能有兩個彈力作用,繩子對Q環(huán)有彈力就必對P環(huán)有彈力作用,去掉AO桿P環(huán)會下落,可見桿對P環(huán)必有彈力作用;再看P環(huán)與桿間有無摩擦力作用,在繩子拉力作用下,P環(huán)會有向左滑動的趨勢,可見必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所以P環(huán)的受力如圖(b)所示.再用整體法分析:取兩環(huán)和細繩整體作為研究對象,除重力外,它只與兩桿接觸,因而受到兩個彈力和一個摩擦力作用,如下圖,此時繩子拉力作為內(nèi)力而不需分析了.2.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應(yīng)用共點力平衡條件解題的步驟是:①確定研究對象;②受力分析;③把某些力合成或分解進行等效轉(zhuǎn)化;④列平衡方程;⑤解方程并檢查解的合理性.對于三力平衡問題常采用合成的方法轉(zhuǎn)化,而對于三力以上的平衡常采用分解的方法轉(zhuǎn)化.例2如下圖,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沿天花板向右勻速滑動,F(xiàn)與水平方向成θ角,物體與天花板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為μ,那么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 )A.Fcosθ.B.FsinθC.μ(Fsinθ-mg).D.μ(mg-Fsinθ).解析 此題中物體受到重力G、F、彈力N和摩擦力,的作用,是四力平衡問題,故采用分解的方法,把F分解成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兩個分力,如下圖.那么在豎直方向有Fsin0-mg+N.在水平方向有Fcos0=μN=μ(Fsinθ-mg).可知應(yīng)選A和C.3.共點力平衡條件的另一表述.共點力平衡條件又可表述為,當幾個力作用下物體平衡時,其中的一個力和其余各力的合力必等值反向.例3 如下圖,物重G為50N,用FA、FB分別表示AO和BO拉物體的力,那么FA和FB的合力大小為 ,方向 .且可知FA FB(填“>”、“<”或“=”).解析 物體共受重力G和FA、FB三個力作用,因而FA和FB的合力應(yīng)與重力G等值反向,故大小為50N,方向豎直向下。另外畫出受力圖后明顯可見FA<FB.注意:這里很容易誤認為繩子OA較長,所以FA較大,其實力的大小與繩子的長度是無關(guān)的.疑難解析例4如圖(a)所示,一個長方體木塊被垂直于墻面的力F壓在傾斜的墻面上,保持靜止狀態(tài),那么木塊所受作用力的個數(shù)可能為 ( )A.2個. B.3個. C.4個. D.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