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歷史的另一種景深-基于許雪姬《他鄉(xiāng)的經驗》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8/06/wKhkGWYhxcuAW6EGAAQLMer6Fa8172.jpg)
![探究歷史的另一種景深-基于許雪姬《他鄉(xiāng)的經驗》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8/06/wKhkGWYhxcuAW6EGAAQLMer6Fa81722.jpg)
![探究歷史的另一種景深-基于許雪姬《他鄉(xiāng)的經驗》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8/06/wKhkGWYhxcuAW6EGAAQLMer6Fa81723.jpg)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探究歷史的另一種景深———基于許雪姬《他鄉(xiāng)的經驗》2017年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80周年。學術界對于“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研究可謂碩果輩出,僅以“百度學術”的統(tǒng)計,相關論文有9033篇之多。近萬篇論文很難通觀遍覽,但是走馬觀花也能夠看出大致研究趨勢,那就是站在歷史的宏大敘事里,探討戰(zhàn)爭年代的武備韜略、政經文法、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是如何圍繞戰(zhàn)爭并最終打贏戰(zhàn)爭的。
然而,在歷史的風陵渡口,每一種存在都概莫能外。在研究八年抗戰(zhàn)的同時,不要忽視歷史的另一塊飛地,那就是日治時期的臺灣,也不能忘記另一脈國人同胞的歷史,那就是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本著逃離殖民地是對殖民者的另一種抗拒的訴求,日治時期小受大走的臺灣人其海外遭逢與整個抗戰(zhàn)史息息相關,是對日作戰(zhàn)宏大敘事中的小小不言。
此方面的研究以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的成果最多,而該所第二任所長許雪姬研究員的《他鄉(xiāng)的經驗: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口述訪談》(以下簡稱《他鄉(xiāng)的經驗》),成為路碑式的研究,值得海峽兩岸的后來者進一步了解與探究。本文擬就許雪姬的研究報告作一個深度解讀,其價值在于為卷帙浩繁、汗牛充棟的抗戰(zhàn)研究資料數據庫增補另一個文本“超鏈接”,以拉近抗戰(zhàn)史的“他鄉(xiāng)經驗”研究與當下學界“在地想象”的距離,讓讀者辨識口述訪談帶來的另一種歷史的景深。
一
2006年8月,當代上海研究所主辦了首屆“海峽兩岸口述歷史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來自兩岸三地的100多位口述史專家與會。2007年,當代上海研究所會后編輯的會議論文集《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來自海峽兩岸的探討》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許雪姬的《他鄉(xiāng)的經驗》就收錄在該書的第177-212頁。許雪姬(1953-)是臺灣歷史學家,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以研究二二八事件與口述歷史而聞名。這篇會議論文或稱專書論文也收錄在她個人的研究成果一覽表中,凸顯了她本人對此研究的自信與認可。
《他鄉(xiāng)的經驗》不僅是對歷史的記錄,也是對歷史的評價。既是一篇史學論文,提出了口述歷史的諸多方法,也回顧了她從事日治時期臺灣人海外活動口述研究的酸甜苦辣,可以說是學術論文與回憶錄的一個整合。眾所周知,閱讀文本既要看到文本的表層結構,更要透過表層捕捉其潛藏的深刻意涵。在筆者看來,這篇文章更重要的意義是透過反省事物的本質,揭示了日治時期特別是抗戰(zhàn)階段,臺灣人如何通過逃離而建構抵抗的政治敘事文本。
1895年乙未割臺,臺灣從此陷入一個既是斷裂又是跨越的歷史語境中。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五十年,臺灣人海外活動的移動經驗、空間感受,在往與返、同與異、凝視與他者、他鄉(xiāng)與故鄉(xiāng)之間所形成的身份認同,都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而發(fā)生劇烈變化,為歷史的變遷提供了別樣的史料。其實,自1895年日本侵占臺灣至1945年臺灣光復,臺灣同胞反對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抵抗運動從未間斷。
在《他鄉(xiāng)的經驗》的前言中,作者認為,如果日治時期臺灣的歷史研究只用日本方面的資料,不可避免地會肯定其統(tǒng)治。而用臺灣人的歷史書寫,往往存在不是每個臺灣人都有寫作的能力,但不會寫的人其經歷并非不重要。因此,若經由口述訪談就值得嘗試,也很有必要。而且這些人年事已高,再不及時訪談留下記錄,這一段歷史就將“失傳”。這就開宗明義地提出了口述歷史研究的重要性,更蘊含著這段歷史之于國族大歷史包括擺脫被殖民被侵占歷史建構的重要意義。
二
許雪姬以“海外活動”作為切人點,因為她要研究的,主要不是日治時期臺灣人的島內活動,而是島外活動,也就是海外活動。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方式很多,血雨腥風的暴力抵抗、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弱者的反抗等等都是選項之一。作為被殖民者,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是被主導者、被邊緣者、被歧視者、被壓迫者,也是被放逐者。這種放逐有被動與主動之分,小受大走,主動逃離殖民地應該是對殖民者反抗的一種姿態(tài)。梳理日治時期臺灣人的出走軌跡、海外活動,一方面可以看出臺灣人抗拒外來侵略的姿態(tài),另一方面也能夠展現世界移民歷史的臺灣切面。
許雪姬把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做了學術分類,包括到中國大陸、日本、南洋去幾種不同情況。無論去到哪里,總之是用腳投票,逃離被殖民被奴役的臺灣,都屬于一種抵抗行為、形式或者姿態(tài)。而到中國大陸去的,許雪姬又把他們分為去民國政府地盤、去“偽滿”“華北政務委員會”“汪偽”地盤兩個部分。她特別提到,抗戰(zhàn)時期曾有不少臺灣青年奔赴延安,他們有的入讀延安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有的進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畢業(yè)后都投身抗日,建功立業(yè)。到民國政府地盤,同樣是抵抗的優(yōu)選,支援抗日戰(zhàn)爭,以行動履行中華兒女的愛國責任。去淪陷區(qū)很大程度上并不意味著做漢奸。在這些臺灣人看來,工作就是戰(zhàn)斗,儒家倫理的根本就是“生存乃斗爭”,無論如何,逃離了臺灣,回到了中原,可以在心理上與臺灣保持一種切割,與被壓迫的殖民原鄉(xiāng)進行一種決裂,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抗日,是為抗日做貢獻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這樣的歷史認同今人可能難以理解,畢竟時過境遷。許雪姬的研究在為這種隔閡從中搭橋。
作者認為,日治時期臺灣人的他鄉(xiāng)經驗,尤其是大陸經驗對戰(zhàn)后的影響非同一般。不研究這一段歷史無法解釋戰(zhàn)后臺灣種種政治、社會亂象形成的原因。正如有學者指出,這種夾處在中日之間、地緣政治的接合位置想象,貫穿了整個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語境。形成了所謂的“夾縫地理”(geographyofin-betweenness),這同時也是一個從地景到心景的隱喻,伴隨而來的是一種間性(in-betweenness)的臺灣特殊性位置想象的出現。與之相關的臺灣人,在這樣的語境與變遷中形塑了他們獨特的記憶與傳統(tǒng),并在以后的社會發(fā)展中逐漸“發(fā)酵”且產生影響,這尤以有海外活動經驗的臺灣人為甚。
《他鄉(xiāng)的經驗》的第二部分是“過去的相關研究及成果”。作者從有關“中國大陸經驗”“南洋的經驗”的研究著手進行文獻綜述。在有關“中國大陸經驗”的研究中,又分為臺灣與中國大陸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從訪問記錄、回憶錄、文史資料三種體裁共5個方面來展開綜述,論述的立體感非常強。而在“南洋的經驗”中,作者主要對臺籍日本兵、志愿軍、義勇隊、拓南工業(yè)戰(zhàn)士等不同身份的海外臺灣人的他鄉(xiāng)經驗研究資料進行了文獻綜述,還有到東南亞做其他事情,例如經商求學的臺灣人的他鄉(xiāng)經驗,也值得記錄與研究。在這些相關研究及成果里,日治時期臺灣人的他鄉(xiāng)經驗建構了一種殖民地特有的抵抗敘事與政治文本,那就是以出走的形式,不屈服于被殖民被侵略的命運,反抗強加在身上的被殖民被侵略魔咒,形塑另外一種人生與身份認同。
作者在第三部分“我的訪談經驗”中,提出了很好的口述歷史研究方法。例如建立相關訪談名單、設計問題、聯絡確認生死、說服接受訪問、進行正式訪談、整稿、改稿、訂稿、簽約出版等。作者介紹的經驗非常詳盡,概括地說就是征集與展開,包括資料準備、設計提綱、選擇約談、整理歸檔。這是學者的經驗,其實也是微觀歷史的建構,一段段并不為人熟知的經歷、反抗與抗拒的歷史,藉由這些口述歷史研究得以重見天日、浴火重生,極大地豐富了世界反殖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史料,也是別開生面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個人抗戰(zhàn)史,比官修歷史更多了幾分世情人倫。
三
在第四部分“由訪談得到的結果”中,作者論述了她和她的團隊所進行的口述歷史研究。口述歷史收集與研究是兩個過程,后者以前者為基礎,前者為后者提供前提。作者開門見山地總結“由訪談得到的結果”:得到歷史上相當重要的材料;彌補文字記錄不足;了解到臺灣人性的復雜性;通過訪談搜集到很多文物;引用、轉載與回響。這些結果其實就是此一研究的深層意義所在。日治時期的臺灣人通過逃離臺灣來抵抗日本殖民與侵略,這些預設如果沒有具體的史料來支撐,也就難以成為客觀可靠的判斷。具體的史料當然包括口述、文字與文物,可以說許雪姬和她的研究團隊所做的,既是挖掘歷史,也是搶救歷史,更是重寫歷史,說是大寫那一段臺灣人的抗爭史亦不為過。換言之,這樣的學術嘗試為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賦予了意義。
挖掘、搶救、重寫、大寫那一段歷史,在意識形態(tài)困擾著的臺灣,其倒懸之危、好事多磨可想而知。許雪姬在文章的第五部分“口述工作過程中常遭遇的困難”中,做了比較詳細的陳述。比如辛苦找到受訪者卻被拒絕不愿接受訪問,吃閉門羹,更可惜的是花了不少力氣整理出來的文稿,受訪者閱稿后卻不愿意出版。具體包括:整好稿后無法出版;訪談后難以整稿;出版后有后遺癥;考訂的困難;資料使用的困難。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總結出的這些口述工作過程中常遭遇的困難,很有代表性,也讓讀者從中看出了學術道路的步履維艱,不經歷風雨,很難見彩虹。
更重要的是,這些困難讓我們了解到日治時期有海外活動經歷的臺灣人或者他們的后代,其人性的復雜維面,那就是面對錯綜復雜的歷史過往,不太愿意重提往事。特別是在今天臺灣藍綠對決的客觀政治情勢下,反殖民、逃離、抗日等歷史字眼,很容易被涂抹成左翼、統(tǒng)獨之爭的臉譜,這往往也是今人愧對歷史的一個原因。歷史這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許雪姬團隊的口述歷史過程中,小小不言卻也不可勝言。
作者在最后的結論中,回憶了她從1978年參加臺北市政府的一個活動,開始了漫長的從事口述訪談工作的歷程。作者說,屈指一算,匆匆?guī)资赀^去了,那該走的路她已走過,功過自有后人判斷,生前毀譽并不值得計較,顯現了一個知識分子高潔的學術品格。作者也談到她未來要進行的計劃,值得后學景仰。她雖為臺灣史資深專家,功成名就,德高望重,但是還計劃繼續(xù)親自訪談,這種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這種感念于前輩行動抗爭而不斷追尋的腳步,值得海峽兩岸相關研究者效法與借鑒。
口述歷史是一種搜集歷史的途徑,該類歷史資料源自人的記憶,由史學家、學者、記者等訪問曾經親身活動于歷史現場的見證人,以文字筆錄、有聲錄音、影像錄影等保存。日后學術分析就在這些原始記錄中,抽取有關史料,再與其他歷史文獻比對,從而更加全面、更加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3-Dieicosenoyl-glycerol-生命科學試劑-MCE-8506
- 二零二五年度上市公司員工持股協(xié)議轉讓易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兒童教育機構門店聯營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轉讓手續(xù)辦理與船舶交易評估與代理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度足療技師星級評定與聘用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道路運輸項目投資合作協(xié)議
- 施工現場交通管制制度
- 社區(qū)護理實踐兒童急癥的處理以小兒急性喉炎為例
- 模擬卷高考復習科技文閱讀教學設計
- 個人貨款合同示例
- 2025年度院感管理工作計劃(后附表格版)
- 勵志課件-如何做好本職工作
- 化肥銷售工作計劃
- 2024浙江華數廣電網絡股份限公司招聘精英18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社區(qū)警務規(guī)范考試題庫
- 2025中考英語作文預測:19個熱點話題及范文
- 第10講 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一)(講義)(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 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標準(2023版)解讀 2
- 2024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分類匯編(一):現代文閱讀含答案
- GB/T 30306-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濾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