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歷史論文_第1頁
建甌歷史論文_第2頁
建甌歷史論文_第3頁
建甌歷史論文_第4頁
建甌歷史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和復制第第頁建甌歷史論文介紹下自己的家鄉(xiāng)——建甌

建甌市簡稱芝,位于福建省北部,閩江上游,武夷山脈東

南面、鷲峰山脈西北側。疆域總面積4233平方公里

(635萬畝),其中山地519萬畝,耕地49.2萬畝;

轄10個鎮(zhèn)、4個鄉(xiāng)、4個街道,217個村、1121個

自然村、2054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

51.88萬,其中農業(yè)人口41.65萬;民族以漢族為主,

還有畬、苗等10個少數民族,是福建省面積最大、閩北

人口最多的縣級市。202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7.11

億元。

[歷史沿革]

建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有文字記載的歷史3000多年,是一座有著1800多年建縣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西周時期為“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東漢建安初年(公元196年)設建安縣,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五個縣之一。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設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建州,“福建”之名即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來。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改建州為建寧府,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府。1913年撤府,并建安、甌寧兩縣為建甌縣。1992年10月撤縣設市。歷代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閩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出過1154名進士、3名狀元、10名宰輔大臣,是福建歷史上出進士最多的縣。宋代理學家朱熹成長于建甌,史稱“三楊輔政”之一的政治家楊榮和歷史學家袁樞、音韻學家吳域、外交家徐競、文學家吳激、現代革命先驅楊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誕生于此。李剛、陸游、辛棄疾以及世界聞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等曾駐足建甌并留下贊譽。

[環(huán)境資源]

建甌生態(tài)優(yōu)越,資源豐富。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7℃,年均降水量1662.9毫米。全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愛護良好,森林掩蓋率達81.5%,是閩江上游的綠色屏障。水資源總量44.6億立方米,水能理論隱藏量57.9萬千瓦,實際可開發(fā)裝機容量30萬千瓦。地下已探明或開采的礦產有金、煤、磷、鐵、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等22種。建甌山川秀美,古跡繁多,旅游資源豐富。境內大小特異獨秀的山峰眾多,有聚武夷風光于一爐的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歸宗巖,有“辰山拱北斗”之稱的閩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譽為中亞熱帶“森林博物館”的省級自然愛護區(qū)萬木林,有堪稱“中華一絕”的媽祖木雕神像。建甌悠久的歷史,形成了豐富的歷史遺存。有福建歷史上年月最久、規(guī)模最大被譽為“南有開元、北有光孝”的光孝禪寺,有閩國帝都標志性建筑“五鳳樓”,有宋敕茶神張三公廟及北苑貢茶制造遺址,有全省現存規(guī)模最大、具有濃郁宋代建筑風格的建寧府孔廟。還有東岳廟、艮泉井、威猛門、臨江門、通濟門、通仙門等名勝古跡。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藝文化富強活躍,其中挑幡入選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民間雜技項目名錄。

[農業(yè)經濟]

建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金甌寶地”、“綠色金庫”、“竹海糧倉”、“酒城筍都”

之稱。

木竹、茶果、畜禽三大農業(yè)主導產業(yè)和糧食、蔬菜、食用菌、錐栗等十三個重點農產品優(yōu)勢明顯。全市農業(yè)總產值26.03億元。為全國商品糧基地市和糧食生產交售先進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9.08萬畝,糧食總產量21.8萬噸;為全國重點林業(yè)縣(市),現有林地面積507.2萬畝,林分總蓄積量1903萬立方米,其中用材林面積188.67萬畝,商品材采伐量58.59萬立方米;毛竹林面積124萬畝,名列“中國竹子之鄉(xiāng)”榜首,竹材采伐量1642萬根,鮮筍產量21.41萬噸;為全國重點茶區(qū)之一和閩北烏龍茶發(fā)源地,茶葉面積9.75萬畝,產量7129噸;為全省柑桔生產基地市,全市水果面積24.4萬畝,產量19.03萬噸,其中柑桔17萬畝,產量15.83萬噸;為“中國名特優(yōu)經濟林錐栗之鄉(xiāng)”,錐栗面積41萬畝,產量1.42萬噸,居全國首位,建甌錐栗被國家質量技術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產品。此外,還盛產食用菌、蓮子、澤瀉、仙草、松脂等多種土特產品。筍制品、茶葉、蓮子、大米等12個農產品獲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全年肉類總產量21383噸。奶牛存欄1.06萬頭,生豬存欄16萬頭,肉羊存欄2.6萬頭,家兔存欄7萬只,各類家禽存欄181萬羽。為全國淡水養(yǎng)殖重點縣(市),淡水養(yǎng)殖面積2.86萬畝,水產品總產量1.36萬噸。全市共有農產品加工規(guī)模企業(yè)91家,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國家農業(yè)部確定為“全國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yè)”、“全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創(chuàng)名牌重點單位”,穎食物產有限公司、柏物產食品有限公司、弘光席業(yè)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yè)被確認為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yè),茗苑茶葉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yè)被確認為南平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yè)。

[工業(yè)經濟]

全市工業(yè)總產值28.05億元。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132家,完成產值20.87億元,占全市工業(yè)總產值的80.4%,其中非公有制工業(yè)企業(yè)123家,完成產值19.05億元,個數和產值分別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的93.2%和91.3%。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兩大產業(yè)集群和機械、化工、水電三大重點產業(yè)。其中竹木加工產業(yè)產值7.49億元,占全市規(guī)模工業(yè)產值的35.89%,主要企業(yè)有麗甌人造板有限公司、萬木林木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福人木業(yè)有限公司、天豐竹業(yè)有限公司、特藝竹木有限公司、華宇竹業(yè)有限公司、華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三森竹木有限公司等57家,主要產品有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細木工板等人造板系列和竹膠板、竹地板、竹涼席、竹筷等竹制產品;食品加工產業(yè)產值6.42億元,占全市規(guī)模工業(yè)產值的30.76%,主要企業(yè)有明良食品有限公司、穎食物產有限公司、東福光食品有限公司、黃華山釀酒有限公司、新葉食品有限公司、柏物產食品有限公司、圣陽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等29家,主要產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筍、錐栗等;機械化工產業(yè)產值5.19億元,占全市規(guī)模工業(yè)產值的24.86%,主要企業(yè)有森華集團、立偉塑料有限公司、元潤塑料有限公司、福農華工有限公司、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東方磨料有限公司、精工齒輪有限公司、巨力活塞有限公司等28家,主要產品有鋁活塞、碳化硅磨料、電木粉、酚醛塑料、甲醛、農藥、滿山白糖漿、軟脈靈等。全市工業(yè)產值上千萬元的企業(yè)58家,其中億元企業(yè)2家,5000萬元—1億元企業(yè)6家,3000—5000萬元企業(yè)7家,1000—3000萬元企業(yè)43家。工業(yè)平臺不斷拓展,城東、蓮花坪工業(yè)平臺及國省道沿線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長廊逐步形成。

[商貿流通]

歷來為閩北商品集散地和貿易中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6.77億元,其中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13.59億元,餐飲業(yè)1.75億元,其它業(yè)0.26億元。全市城鄉(xiāng)共有市場49個,經營面積16萬平方米。其中城區(qū)集貿市場7個,批發(fā)市場3個,鄉(xiāng)級農貿市場16個,村

級23個,其他專業(yè)市場主要有閩北建材市場、閩北汽車城、閩北摩托車批發(fā)市場等。在各類市場中,年貿易額上億元的市場有管葡農貿市場、閩北汽車城、閩北建材市場、閩北筍菇批發(fā)市場。全市擁有大型超市4家,藥品超市3家,家具超市3家。全市已成立毛竹、水煮筍、蔬菜、錐栗、食用菌、柑桔等農村專業(yè)合作組織230個,擁有會員2萬人。建成了農副產品信息中心、農業(yè)技術中心、農業(yè)科技信息中心、農業(yè)農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個信息中心,為農副產品流通搭起了“金橋”。

[項目開發(fā)]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9.53億元,全市新上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91個,新上投資1000萬元以上工業(yè)項目29個,當年投資50萬元以上新辦項目投資額8.98億元。18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66億元,列入省和南平市重點建設項目6個,完成投資2.78億元。

[對外經貿]

全市新批利用外資項目24個,合同利用外資41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160萬美元。全市外貿出口企業(yè)27家,外貿出口總額2500萬美元,出口規(guī)模達百萬美元的企業(yè)有明良食品有限公司、柏物產食品有限公司、穎食物產有限公司等8家。主要出口產品有茶葉、竹木制品、筍制品、工藝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國、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qū)。

[財政金融]

全市財政總收入2.05億元,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1.26億元,地方級收入中稅性收入所占比重達77.5%。財政總支出2.84億元。年末金融系統(tǒng)各項存款余額40.5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1.86億元;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打造農村誠信社會,全市共培育信用鎮(zhèn)4個、信用村82個、信用戶21838戶。保險事業(yè)不斷進展,保險業(yè)務保費收入9467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867萬元,人身險保費收入5600萬元。

[基礎設施]

為江浙入閩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橫南鐵路、國道205與省道204、303穿境而過,市區(qū)距武夷山機場100公里;建設中的浦南高速大路和規(guī)劃中的麗南高速大路在城東交匯,浦南高速大路將于2022年建成通車,屆時建甌至福州只需2個多小時,至上海只需6個多小時。通訊發(fā)達,各種現代化先進通信設施齊全。電力充裕,擁有水電站117座,總裝機容量9.69萬千瓦,全年發(fā)電量2.08億千瓦時,供電量2.97億千瓦時。正在興建的北津電站、紅湖電站、楊墩電站等三大水電站竣工后,全市總裝機容量將達19.62萬千瓦,發(fā)電量達4.88億千瓦時?!皷|擴西進、南拓北延”的城市進展略逐步推動,市區(qū)建成區(qū)面積8.5平方公里,規(guī)劃區(qū)面積30平方公里,一批標志性建筑相繼建成,城市框架不斷拉開,人居環(huán)境不斷改善。

[社會事業(yè)]

先后榮獲全國科技、文化、訓練、體育先進市,省一級達標文明城市、省級衛(wèi)生城市、省科

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萍际聵I(yè)不斷進展,為第一批全國科技工作試點縣(市),一批項目被國家、省科技部門列為重點科技項目。訓練兩基成果不斷鞏固提高,素養(yǎng)訓練深化推動,高考上線率達86.51%,本科和專科上線人數均居南平市第一位。衛(wèi)生事業(yè)穩(wěn)步進展,全市共有各類衛(wèi)生氣構308個,初級衛(wèi)生保健全部達到基本普及標準,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大事預警和應急機制初步建立。文化事業(yè)健康進展,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xiāng)”,全市擁有文化中心、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21個。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深化,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廣播和電視人口掩蓋率達93.5%和98.8%。人口與計生工作得到加強,人口誕生率為9.1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74‰,計生工作連續(xù)位居全省方案生育一類先進市行列,被評為省級方案生育優(yōu)質服務先進市。

[人民生活]

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644元,農夫人均純收入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