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詩詞話選講·人間詞話(教師版)_第1頁
第三講 詩詞話選講·人間詞話(教師版)_第2頁
第三講 詩詞話選講·人間詞話(教師版)_第3頁
第三講 詩詞話選講·人間詞話(教師版)_第4頁
第三講 詩詞話選講·人間詞話(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詩文閱讀第三講詩詞話選講·人間詞話第一節(jié)閱讀經(jīng)典的意義與方法信息時代,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書籍卻越來越多。因此,當下讀書,首選經(jīng)典。但是,該如何閱讀經(jīng)典?掌握合適的讀法,方能不負經(jīng)典,亦不負時間。根據(jù)經(jīng)典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幾種“讀法”:·泛讀:對于歷史上引發(fā)過巨大影響、今天其內(nèi)容已經(jīng)不適用的經(jīng)典,只需泛讀,理解它的歷史語境?!ぞx:對于那些揭示人類共通的人性的經(jīng)典,如四百多年前的莎士比亞,在今天仍然需要精讀?!そ庾x:對于那些不易被一般讀者察覺的經(jīng)典,則需要解讀。才能理解深層的意蘊和精妙的理路。但是,還有一類經(jīng)典,它既需精讀、也要解讀:這樣的經(jīng)典像一座高山,越是高大巍峨,想要登上山頂,看清它的全貌、領會它獨特的風景;需要翻越的障礙就越大。王國維《人間詞話》就是這樣一部經(jīng)典。讀經(jīng)典就是在讀最高處的文化,是于山川中看最奇崛、秀美的奇峰。而詩詞,就是中國文化中最優(yōu)美、最精致、位于金字塔尖的那部分?!度碎g詞話》是現(xiàn)代人走進傳統(tǒng)“詞”境的首選經(jīng)典。它以傳統(tǒng)詞話的形式寫就,卻出入于中西哲學、美學之間;更是憑一己之力將原本在文學中只是“詩余”的詞,上升到與詩同等地位。但是,越是這樣成為“高峰”的經(jīng)典,要看透它需要邁過的障礙就越多——·最易被誤讀的“詞話”體例:詞話的優(yōu)點,語言有靈性,精煉、優(yōu)美,而又能一語中的。但因詞約義豐,如果對于特定的詞語深意,不詳加解讀,就很容易掉入詞語的陷阱而誤讀?!ら喿x門檻明淺實高:人間詞話行文優(yōu)美而淺近,然而,淺者得其淺,深者得其深——王國維站在古今、中西的時空分界線上,化用康德、叔本華、尼采等人的哲學和美學,毫無刻意痕跡。但是,看不到這些,很難理解其中妙處?!可娴降脑娫~過于厚重:《人間詞話》不是“詩詞史”,勝似詩詞史。雖名為“詞話”,但也評詩;上至《詩經(jīng)》,下至明清,隨手拈來。如果沒有對詩詞史的認識,很難跟上王國維的腳步。想要登上中國文化傳統(tǒng)最精致、秀美的高峰,領略人間詞話蘊含的全部精妙,需要一一邁過這些障礙。

第二節(jié)王國維、葉嘉瑩相關文本研讀(本講目的:為培養(yǎng)高一學生閱讀經(jīng)典,積累素養(yǎng)。故本講不提供詩詞考題,不提供應試解題套路,解題技巧可參考高二該講次內(nèi)容。教師可根據(jù)講課情況自行補充詩詞)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2022秋·重慶萬州·高一??茧A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提出了“隔與不隔”,王國維認為無論抒情寫景,都以“不隔”為佳。所謂不隔,就是指詩人以藝術思維的方式來進行審美觀照。詩人掃盡一切霧障阻隔,把自己深入到事物當中。如是,觀景則明晰清真,觀情則深切動人,寫景寫情,則“語語都在目前”。“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睆闹锌煽闯鐾鯂S的不隔觀:一篇作品無論寫景還是抒情,都應該真實、生動、自然,都需要作者本身具備真摯的情意,這樣才能做到言情真切,寫景鮮明和文辭自然的統(tǒng)一,如此才能令讀者真正領會感知作者狀寫的情與景?!对~話》中所稱賞推舉的詞人如李后主、蘇東坡、納蘭容若等,其詞無一不真情流露、自然動人,都是“不隔”之作。為此他在《詞話》第三十六則批評白石詠物詞不如美成:“周美成《青玉案》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輕圓,一一風荷舉。’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第三十九則中又言:“白石寫景之作,如‘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币驗樗麄冏髟~皆喜在表面文字辭藻上下功夫,刻意追求婉曲文飾之美,使讀者欣賞時常有“隔霧看花”之恨。所謂的“隔”,絕不是單純指觀看不清楚、描寫不清晰、意象迷糊,或是細節(jié)不真實,而是達不到“語語都在目前”的境界。“語語都在目前”,即是作感性直觀。筆者從禪宗語錄中找出若干證據(jù),以證明“語語都在目前”的提法其實來自禪宗。但禪學作為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完全是道家化了的佛學。準確地說,審美境界論的真正思想來源是道家的。道論,它的深層含義就是宇宙本體的呈現(xiàn),是心物相遇。(摘編自周棟《<人間詞話>的道家思想探微》)材料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笨梢钥闯鲞@些觀點都沒有擺脫莊子思想的影響。莊子的自然觀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回歸自然天性,取消自我,即“無我”;二是超脫人生世俗的樊籬,了解宇宙變化真性,尋求“真”,即天人合一,超曠逍遙。所謂“無我”,是指詩人對自我的超越,把我視為萬物中的一物,對它物沒有任何欲求,從而使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追宗尋源,“以物觀物”的淵源在莊子那里。莊子說“物物而不物于物”可視為“以物觀物”的一種表達,更重要的是莊子所謂的“道”也是“以物觀物”的思維方式。道家之道存在的一大特點是恍恍惚惚、渾渾沌沌、若有若無、亦明亦暗,表現(xiàn)在物我關系上是物我不分,或物我兩忘,在心理上泯滅了物我界限,我已化進了自然中去,無我私我欲。莊周夢蝶的寓言,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這一特點,即:“吾喪我”,“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所謂“喪我”,就是喪失了世俗的自我,消除了我對萬物的欲望;所謂“萬物與我為一”,就是我與萬物為一體,成為萬物中的一物,即觀物的人“物化”。這正是“以物觀物”的表現(xiàn)方式。“以物觀物”既然是一種哲學思維方式,那么“無我之境”也必然是道家的哲思審美境層。因此,“無我之境”乃是指審美主體“我”與外物“無利害之關系”,審美時“吾心寧靜之狀態(tài)”全部沉浸于“外物”之中,達到了與物俱化的境界。如陶淵明《飲酒》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及元好問《穎亭留別》的“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都表達了一種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觀淡遠靜穆的景物之中,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物我合一的“無我之境”。這種“無我之境”不是無感情、無個性的境界,而是一種對“無利害之關系”的外物靜觀而產(chǎn)生的物我渾化的“優(yōu)美之境”。王國維對陶淵明《飲酒》一篇較為偏愛,在其“無我之境”及“‘隔’與‘不隔’”的論述中均提及此詩,且列為佳品。(摘編自王勁松《<人間詞話>無我之境的道家文化闡述》)材料三:梓慶削木為鋸,鋸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鋸,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齊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后成見鋸,然后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節(jié)選自《莊子·達生》)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篇作品想要實現(xiàn)寫景寫情“語語都在目前”,需要詩人掃盡一切阻隔,把自己深入到事物當中進行審美觀照。B.王國維贊周美成“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輕圓,一一風荷舉”得荷之神理,在于他詠物時真情流露、自然動人。C.夢窗諸家寫景雖格韻高絕,然讀者欣賞時常有“隔霧看花”之恨,主要原因是作者在表現(xiàn)物我關系時物我不分。D.對于物我合一的“無我之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進行的深入闡述,折射出道家思想對王國維的影響。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莊周夢蝶的寓言,形象而深刻地表達了道家之道在物我關系上的表現(xiàn),即在心理上泯滅物我界限,達到無我私我欲的審美境層。B.道家的“天人合一”指我與萬物為一體,成為萬物中的一物,即觀物的人“物化”,達到無利害、無感情、無個性的境界。C.王國維提出的“不隔”與“無我之境”的理論,雖然在內(nèi)涵上存在著差異,但都強調(diào)了詩人能將自我深入到自然事物中去。D.莊子借梓慶的故事說明,人只有忘掉“慶賞爵祿”“非譽巧拙”,才能達到“無我”之境,從而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作品。3.王國維指出詩歌意境有“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下列詩句中,最屬于王國維所說“無我之境”的一句是()A.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B.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作。C.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D.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4.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推斷“有我之境”的內(nèi)涵。5.王國維認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不隔”之句,請結合材料一作簡要分析。【答案】1.C2.B3.C4.①在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上,物我各自獨立,界限分明;②在寫作過程中,受利害關系的影響,不能超脫人生世俗的藩籬。5.示例:描寫對象:作者選取菊、東籬、南山等意象,描繪出一幅人閑逸而自在,山高遠而靜穆的畫面;描寫態(tài)度:把自己深入到自然中的一景一物當中,創(chuàng)造出天(自然)與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個人情感:審美主體“我”與外物超脫人生世俗的樊籬,無利害之關系;讀者感受:能真正領會作者狀寫的情與景,感知詩人已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生命在那一刻達到完美的境地。(2022春·湖北襄陽·高一襄陽四中??计谥校╅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王國維標舉的“境界”是指真切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這主要是側(cè)重于作者的感受、作品的表現(xiàn)的角度上來強調(diào)表達“真感情、真景物”的。在《詞話》第36則后,王國維又連續(xù)使用了“隔”與“不隔”的概念,對“境界”說又偏重于從讀者審美的角度上來加以補充。他說:美成《蘇幕遮》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贝苏婺艿煤芍窭碚?,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雖格韻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這里連用了“霧里看花”來比喻“隔”,都是傾向于指讀者審美觀感上體驗到的“寫景之病”。接著,他又進一步舉例說明“隔”與“不隔”之別:間“隔”與“不隔”之別?!俺靥辽翰荨薄翱樟郝溲嗄唷钡榷?,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之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闕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闭Z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吧瓴粷M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乘燭游?!睂懬槿绱耍綖椴桓?。縱觀上引數(shù)例,不論是“寫情”還是“寫景”,凡是直接能給人一種鮮明、生動、真切感受的則為“不隔”,所謂“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也就是“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反之,若在創(chuàng)作時感情虛浮矯飾,遣詞過于做作,如多用“代字”(按:如“以‘桂華’二字代月”等)、“隸事”,乃至一些浮而不實的“游詞”,以致或強或弱地破壞了作品的意象的真切性,這就難免使讀者欣賞時猶如霧里觀花,產(chǎn)生了“隔”或“稍隔”的感覺。因此,歸根到底,“隔”與“不隔”的關鍵還是在于作品本身是否真切地表達了“真感情、真景物”。(摘編自《王國維<人間詞話>導讀》)材料二:近二三十年來中國學者關于文學批評的著作,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比如他所說的詩詞中“隔”與“不隔”的分別是從前人所未道破的?,F(xiàn)在就拿這個做討論“詩的情趣和意象”的出發(fā)點。王先生說: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第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闋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闭Z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王先生不滿意于姜白石,說他“格韻雖高,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在這些實例中王先生只指出隔與不隔的分別,卻沒有詳細說明他的理由,對于初學似有不方便處。依我看來,隔與不隔的分別就從情趣和意象的關系中見出。詩和其它藝術一樣,須寓新穎的情趣于具體的意象。情趣與意象恰相熨貼,使人見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比如“謝家池上”是用“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江淹浦畔”是用《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典故。謝詩江賦原來都不隔,何以入歐詞便隔呢?因為“池塘生春草”和“春草碧色”數(shù)句都是很具體的意象,都有很新穎的情趣。歐詞因春草的聯(lián)想而把他們拉來硬湊成典故,“謝家池上,江淹浦畔”意象既不明瞭,情趣又不真切,所以“隔”。王先生論“隔”與“不隔”的分別,說隔“如霧里看花”,不隔為“語語都在目前”,也嫌不很妥當,因為詩原來有“顯”和“隱”的分別,王先生的話太偏重“顯”了?!帮@”與“隱”的功用不同,我們不能要一切詩都“顯”。說概括一點,寫景的詩要“顯”,言情的詩要“隱”。杜甫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以及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些作品在寫景中為杰作,妙處正在能“顯”。秦少游的《水龍吟》首二句“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蘇東坡譏誚他說,“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它的毛病也就在不顯。溫庭筠的《憶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痹谘郧樵娭斜緸槊钇罚鞘照Z就微近于“顯”,如果把“腸斷白蘋洲”五字刪去,意味更覺無窮。他的《瑤瑟怨》的境界與此詞略同,卻沒有這種毛?。罕°y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我們細味二詩的分別,便可見出“隱”的道理了。(摘編自朱光潛《詩的隱與顯》)6.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隔”與“不隔”這一對概念偏重從讀者審美感受方面加以闡述,使“境界說”的內(nèi)涵覆蓋更廣,更加完善。B.王國維先生認為,無論是“池塘生春草”,還是“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都是寫景中“不隔”的佳句。C.朱光潛先生認為,“謝家池上,江淹浦畔”二句意象不明瞭,情趣不真切,這一分析比王國維先生更為詳盡。D.溫庭筠的《瑤瑟怨》,境界與其《憶江南》詞大體相同,寫景能夠做到真切可感,但寫情能夠做到含而不露。7.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遣詞過于做作,會破壞作品意象的真切性,由此可見,在詩詞創(chuàng)作過程中應杜絕使用“代詞”和“游詞”。B.寫景真切情感真摯的作品,一定能給讀者以“不隔”的審美感受,反之則會給人以一種“隔霧看花之恨”。C.詩詞中“隔”與“不隔”的分別在王國維之前并未有人闡明,因此《人間詞話》才成為最精到的文學批評著作。D.秦少游的《水龍吟》首二句“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在王國維先生看來很可能是“隔”的。8.結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朱光潛“言情時要隱”觀點的一項是()A.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B.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C.王漁洋常取司空圖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和嚴羽的“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四語為“詩學三味”。D.凡詩,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遂者,斯為善矣,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9.材料二引用了王國維“隔與不隔”的論據(jù),請簡要分析其論證目的。10.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佳句,給人以“不隔”之感。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B7.D8.C9.引用王國維論據(jù)在于以此為論據(jù)并指出其不足;進而論證作者觀點,即詩歌既必須寓新穎的情趣于具體的意象,也有“顯”和“隱”的分別。10.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寫景能給人一種鮮明、生動、真切的感受,遣詞造句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選用“籬”“菊”“南山”等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意象,表達了陶淵明對于自己躬耕田園生活深入骨髓的真切熱愛。二、論述類文本閱讀(2020·浙江·高一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盁o我之境”和“有我之境”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講“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其中的“無我之境”和“以物觀物”是根據(jù)叔本華(德國哲學家)的說法。叔本華認為,人在直觀(直覺)中與萬物無異,所以說“無我”,說“以物觀物”,也就是寫直覺中的境界。從“無我之境”看,實際上就是觸景生情。王國維認為作者當時的心理比較平靜,沒有什么感情,他稱這種心境為“物”,這時憑直覺去觀察外物,稱為“以物觀物”。這時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這種感情是由外物引起的,好像是從外物那里傳過來的,所以說“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實際上,我認為觸景生情的“情”還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觸到某種景物,又被喚起了。比如陶淵明《飲酒》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闭f“采菊”,說“悠然見南山”,顯然有個“我”在??梢姟盁o我之境”還是有“我”的。詩人在《歸去來兮辭》里把自己的辭官、歸隱比做“鳥倦飛而知還”,他看到“飛鳥相與還”的景象引起了自己的感觸,是觸景生情?!坝形抑场敝傅氖窃娙水敃r的心情比較激動,把這種激動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興時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興,悲哀時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所謂“物皆著我之色彩”構成緣情寫景。像歐陽修《蝶戀花》:“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边@位女子因為她所想念的人在外游蕩不歸,無法留住,所以在“無計留春住”中感慨很深,非常悲苦。她把這種感情加到景物上去,把花人格化后去問它,接著又寫花的飄零,來顯示自己的感觸。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弊髡咴獾搅速H謫,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他看到的是孤館鎖閉,又是在春寒襲人的季節(jié),更顯得冷寂凄切:聽到的是杜鵑哀鳴,又在“斜陽暮”的時候,更顯得悲苦。11.從第一、二段可以看出,下列說法與王國維對“無我之境”的理解不一致的一項是()A.所謂“無我之境”是指“以物觀物”,以至于“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B.所謂“無我之境”是指人在對外界的直覺中與“萬物無異”,因此說“無我”。C.所謂“無我之境”是指外界景物刺激了作者原本平靜的心而激起感情,這種感情似由外界傳來,達到“物我合一”。D.所謂“無我之境”就是“觸景生情”,這種“情”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只是由于外界的刺激被喚起來而已。12.本文作者在第二段中對王國維“無我之境”說的看法是()A.認為王國維的說法是錯誤的,是叔本華唯心哲學思想的反映。B.基本同意王國維的說法,但認為不應是絕對的“無我”,感情還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C.舉陶淵明《飲酒》詩為例,意在為王國維“無我之境”說提出有力佐證。D.完全贊同王國維的說法,認為與“觸景生情”實際上是一致的。13.根據(jù)第三段文字概括王國維“有我之境”說的含義?!敬鸢浮?1.D12.B13.“有我之境”即由于詩人心情不同,在對景物的描寫中帶上了濃郁的主觀感情色彩。(2021春·浙江臺州·高一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戲曲史是一門年輕的學問,中國第一本現(xiàn)代學術意義上的戲曲史著作是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其開宗明義的一段話已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論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贝苏搶⒃膽蚯鷦”九c楚騷漢賦、唐詩宋詞等并稱。若在這一系列中再加上明清小說,就完整構成了一部中國古代文學一脈相承的進化史但是,用這樣線性的進化論文學史觀,把作為通文化的戲曲作品與屬于精英文化的經(jīng)典文學體裁和作品相提并論,是有問題的。王國維贊賞的元曲,是經(jīng)過了幾百年的自然存毀和文人汰選而被經(jīng)典化的戲曲文學作品,與楚騷、漢賦、唐詩、宋詞共同進入了知識分子的閱讀史。但戲曲從來就不是為閱讀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文學體裁。戲曲創(chuàng)作本身是娛樂市場上的生產(chǎn)活動,為商業(yè)演出提供素材加工服務。在與戲曲相關的全部活動中。戲班的組織,演員的培養(yǎng),演出實踐的安排、管理、宣傳,觀眾的接受與反應等等,每一個元素的重要性都不亞于戲曲的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甚至可以說,正是這些戲曲文學之外的元素才構成了戲曲之所以成為戲曲的本質(zhì)特征。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將戲曲史納入正統(tǒng)文學進化史,側(cè)重文學曲詞,關注經(jīng)典作家作品,這種觀念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戲曲史的主流研究思路。雖說從20世紀30年代周貽白的《中國劇場史》,到50年代徐慕云的《中國戲劇史》可以看出,確實有學者在努力拓展戲曲史的研究領域、對戲曲的舞臺結構、演出排場、服裝道具等有所涉獵,但仍然是以經(jīng)典戲曲研究為主體,沒有能夠通過戲曲史的研究里現(xiàn)出具體的生活體驗和廣泛的社會現(xiàn)實。公平地講,《宋元戲曲史》中,王國維把幾百年來在文人士大夫眼中不入流的元曲,納入了中國正統(tǒng)古典文學的進化系列。在當時,其開創(chuàng)性的學術價值和震撼性的時代意義自不待言,而研究內(nèi)容局限于文學也有其不得已之緣由。在其后近百年間,戲曲史的研究思路仍然長期受到局限,這也不能完全歸咎于對王國維的路徑依賴,還要歸因于學界自身生存狀態(tài)的局限??梢哉f直到20世紀末,國內(nèi)的市場經(jīng)濟逐漸發(fā)展起來,各項文化產(chǎn)業(yè)均市場化之后,國人才開始對市民社會、娛樂產(chǎn)業(yè)有切身的認識和體會,才能夠有基礎去觀察相應的歷史現(xiàn)象。這其實是個有趣的歷史悖論:學習歷史是為了解現(xiàn)在,但是如果沒有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對照,我們往往也認不出歷史曾經(jīng)的面貌。直到世紀之交,隨著各人文社會學科研究理論和經(jīng)驗的不斷累積,隨著人們?nèi)粘I罱?jīng)驗越來越豐富和充實,戲曲史的研究才終于不再僅僅是戲曲作品的文學史、音樂史,或者戲曲名伶的個人藝術成就史,而更成為一部廣闊的社會生活史。戲曲史的研究,從這時才剛剛開了個頭。(摘編自王藝《當我們在談論戲曲史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14.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在王國維看來,中國古代文學的進化史應該包含元代戲曲劇本與楚騷漢賦、唐詩宋詞以及明清小說。B.戲曲是娛樂市場為商業(yè)演出提供素材加工服務的藝術形式,戲曲的本質(zhì)特征是戲曲文學之外的元素。C.王國維將戲曲史納入中國傳統(tǒng)史學,并側(cè)重于文學曲詞,這種觀念一直都是中國戲曲史的研究思路。D.在王國維以后的近百年間,戲曲史的研究思路和領域都因人們?nèi)粘I罱?jīng)驗的不足而長期受到局限。15.下列關于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通過列舉周貽白與徐慕云的著作,論證了學界在研究中國戲曲史過程中存在的局限性。B.文章在辯證分析《宋元戲曲史》的基礎上提出歷史悖論,并強調(diào)歷史與現(xiàn)實是互為參照的。C.文章先指出《宋元戲曲史》的學術價值和時代意義,然后重點論述其研究思路存在的問題。D.文章最后指出新世紀背景下中國戲曲史全新的研究方向,使論證全面完整,觀點得以深化。16.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戲曲作品是通俗文化,經(jīng)典文學是精英文化,作者認為不可用線性的進化論文學史觀把戲曲作品與經(jīng)典文學相提并論。B.一直以來,《宋元戲曲史》就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學術價值和震撼性的時代意義,但它的研究內(nèi)容卻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C.對中國古代戲曲史的研究應該突破文學曲詞研究的狹窄視野,拓寬研究領域,多考慮戲曲本身的特點和社會現(xiàn)實生活。D.學術研究有時也會為時代的物質(zhì)條件所限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產(chǎn)業(yè)的市場化,可以促使人們更深入地認識某些研究課題?!敬鸢浮?4.B15.C16.B(2022春·云南玉溪·高一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意境可謂是中國詩學和美學中最核心的一個概念,同時也是學界討論最多的話題,關于什么是意境,今天還很難給出一個客觀而又權威的定義。意境一詞出現(xiàn)較晚,但作為一種審美追求,自古以來就為中國的士人所神往。如嵇康的“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詩人的飄逸疏淡之態(tài),神游象外之狀,躍然紙上,讀后,游心太玄之意也不覺油然而生。清王士禎評論說:“‘手揮五弦,目送歸鴻’,妙在象外?!边@就是說嵇康的這首詩在此創(chuàng)造了一個境生于象外的意境。雖然,這時還沒出現(xiàn)專門論述意境的著作。但意境思想?yún)s已經(jīng)存在于文學作品了,再往前推,《詩經(jīng)》中的很多詩歌也都是非常具有意境的。相比于意境,最早出現(xiàn)的詞是一個“境”字。而在“境”出現(xiàn)以前還有其他的一些詞匯都可以看作是“境”的前身,如興、象、意。有的學者在考察意境的歷史時,認為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這是意境出現(xiàn)的奠基期。儒家詩學提出了賦、比、興三種表現(xiàn)手法,興實際上已經(jīng)開辟了通向意境生成的思維道路,鐘嶸在《詩品》中認為:“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這種解釋已經(jīng)非常接近意境了。第一次在藝術理論中使用“境”這一概念的是漢末的蔡邕。他在談論書法藝術的《九勢》一文中寫道:“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边@里蔡邕首次把境這個詞用于藝術批評領域。特別是佛教徒將“境”的概念定義為“心之所游履攀緣者”或“妙智游履之所”。唐宋時期,是意境理論的成熟期,詩論家開始以境來論詩。王昌齡在《詩格》中第一次使用“意境”的概念: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極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螢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物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從此,意境一詞成為中國詩學的一個基本審美范疇。劉禹錫說“境生于象外”;權德輿說“凡所賦詩,皆意與境會”;司空圖說“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這都說明了意境已經(jīng)成為中國詩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此外,唐宋兩代詩學理論還準確探討了意境論的內(nèi)部矛盾,即情與景的關系。宋人范蹄文云:“景無情不發(fā),情無景不生。”姜變亦云:“意中有情,景中有意?!边@都涉及到了意境內(nèi)部的情景關系,與王國維后來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是一致的。明清時期,意境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更加強調(diào)情與景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實際上是堅持了意境內(nèi)在的矛盾性的特征。謝榛說:“做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蓖醴蛑f:“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離,唯意所適。截分兩橛,則情不足興,而景非其景。”王國維更是把情、景、境界聯(lián)系起來說:“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摘編自劉凌《王國維<人間詞話>“境界”理論的文化闡釋》)17.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嵇康的“手揮五弦,目送歸鴻”詩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境生于象外的意境。B.儒家詩學提出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其中“興”開辟了通向意境生成的道路。C.宋代詩人對情與景關系的看法,與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觀點具有一致性。D.詩人謝榛認為情與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強調(diào)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18.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論述意境概念的流變,涉及其他具有承繼關系的概念,如“象”“境”等。B.文章對核心概念的闡釋,側(cè)重詩學范疇的同時,談及美學和佛學,主次分明。C.文章引用王昌齡的“三境”理論,論證唐宋時期是意境理論的成熟期的觀點。D.文章在論證時旁征博引,通過辨析眾多詩論家觀點之異同,得出自己的結論。19.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經(jīng)》中很多詩歌非常有意境,這說明審美創(chuàng)作與作者的理論認知沒有直接關系。B.蔡邕在書法專著《九勢》中首次使用“境”的概念,證明不同藝術之間存在共通性。C.唐宋詩論家對意境論內(nèi)部矛盾的探討,可見他們能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情與景的關系。D.王國維對意境理論的貢獻,在于他把情與景之二維辯證和詩歌的境界緊密聯(lián)系起來。【答案】17.D18.C19.B(2023秋·黑龍江齊齊哈爾·高一齊齊哈爾市第八中學校校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詩歌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視“興”的作用。所謂“興”的作用,在中國詩歌傳統(tǒng)上可分兩個方面來看。從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見物起興”?!对娊?jīng)》上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鳩鳥“關關”的叫聲,引發(fā)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興”的作用。但宇宙間不只草木鳥獸等種種物象能引發(fā)我們的感動,人世間種種事象也能引起我們的感動。《詩經(jīng)》“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是寫對時代動蕩不安的感慨,這也是引起人感動的一種重要的因素?!芭d”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讀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讀李白、杜甫的詩歌時也能產(chǎn)生與他們同樣的感動,那么你也就有了與李白、杜甫同樣的詩心。不過,詩在使人感動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是一對一的感動,就是聞一知一,不產(chǎn)生更多的聯(lián)想。陸放翁和他的妻子分離之后又在沈園相遇,他寫了一首《釵頭鳳》,千百年之后,我們?nèi)匀粸殛懛盼痰谋瘎『退母星樗袆?,這就是一對一的感動??煽鬃诱f“詩可以興”的感動則不僅是一對一的感動,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感動。有一次,子貢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庇谑亲迂暰驼f:“《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詩經(jīng)》里所說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與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貢卻從中悟到做人的道理,這正是“詩可以興”的感發(fā)。由此可見,詩的作用不僅是使作者有一顆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讀者有一顆不死的心;不僅有一對一的感動,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興”的感發(fā)。同樣,西方文學理論中也有類似“興”的說法。接受美學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就是“讀者反應論”,認為讀者的興發(fā)感動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認為讀者可分成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普通的讀者:讀明月就是明月,讀清風就是清風,只從表面去理解。第二個層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讀者:他們能夠從藝術的表達、文字的組織、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賞作品。第三個層次是“背離作者原意”的讀者:他們對作品的解釋可以不必是作者本來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引發(fā)。只有這第三個層次的讀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讀者。南唐中主的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王國維從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種“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寫的是相思愛情,王國維說這是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第一種境界!王國維的這種感發(fā)正是中國詩歌中讓人心不死的“興”的作用。(摘編自葉嘉瑩《什么是好詩》)20.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就作者方面而言,“興”的作用既包括見物起興又涵蓋因事象而引起感動。B.就讀者方面而言,“興”的作用表現(xiàn)在讀者對作者及其詩歌作品產(chǎn)生感動。C.子貢從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無疑當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讀者之列。D.王國維“為學”境界的讀詩感發(fā),證明了中國詩歌中的“興”的重要作用。21.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段與段之間銜接十分緊密,如中間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B.文章既援引古代經(jīng)典中的言論,又以《詩經(jīng)》及唐宋詩詞為例,論證方式靈活。C.文章論述“興”的作用,主要從作者和讀者兩個方面展開,并且重點論述后者。D.文章通過對東西方文學理論的對比論證,突出了閱讀中讀者興發(fā)感動的重要性。2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對作品的理解越背離作者本來的意思,就越能體現(xiàn)讀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B.讀明月即懂明月,讀清風即懂清風,從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層次的讀者。C.孔子的“詩可以興”不是說詩僅僅能夠感動一位讀者,而是能感動無數(shù)讀者。D.陸游的《釵頭鳳》和晏殊的《蝶戀花》,這都是能夠使讀者產(chǎn)生感動的好詞?!敬鸢浮?0.B21.D22.D三、現(xiàn)代文閱讀(2020·全國·高一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百年中國美學的現(xiàn)代建構離不開對西方美學的借鑒,但這種借鑒是一個首先“學西”,繼而“化西”的創(chuàng)造性現(xiàn)代轉(zhuǎn)化的過程,某種意義上也是中西互鑒的特殊形態(tài),從而達到中西美學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新融合。中國現(xiàn)代美學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國維,早在20世紀初,在譯介叔本華悲觀主義意志論哲學著述基礎上,撰寫了迥異于傳統(tǒng)思想的《紅樓夢評論》;借鑒康德美學“鑒賞判斷的四個契機”說,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張,并建構起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質(zhì)的“古雅”說;借鑒德國古典美學諸家思想,對中國古典美學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學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覺把二者加以融會貫通,寫出了《人間詞話》這一中國現(xiàn)代美學的奠基之作,創(chuàng)建了以“境界”為核心范疇、意蘊豐厚的創(chuàng)新美學體系,對傳統(tǒng)的“意境”說作出了具有現(xiàn)代性的創(chuàng)造性開拓。王國維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貢獻,與他具有超越中西學術二元對立的現(xiàn)代視野有密切關系。他主張“學無中西”,批評持中學、西學二分的“俗說”,他的關于中西學術互助、互動、互促、互鑒的精彩之論,至今仍不失其高遠眼光和宏大氣度。另一位中國現(xiàn)代美學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國內(nèi)最早全面介紹了康德的美學思想,對康德關于審美四契機說,運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脫”“普遍”“有則”“必然”的創(chuàng)造性闡述;從儒家以德為本的思想出發(fā),借鑒康德有關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時借鑒席勒的美育理論,強調(diào)“涵養(yǎng)德性,則莫若提倡美育”,進而提出了中國現(xiàn)代美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美育代宗教”說。還有梁啟超,前期以啟蒙為宗旨,強調(diào)文藝改造人心的社會功能,提出了詩、文、小說的三界革命論,目的在于“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來借鑒西方哲學智、情、意三分理論,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為中心,以文學藝術為主要內(nèi)容和形式的“趣味主義”美學主張,在上世紀20年代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其中“趣味教育”一詞,是直接借鑒了西方的提法。其后,中國現(xiàn)代美學大師朱光潛進行自覺的中西比較和互鑒,達到了對西方美學有選擇、有針對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這種中國古代美學“化西”式的現(xiàn)代轉(zhuǎn)化并非個例,在一個世紀以來一批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中具有相當?shù)钠毡樾?,他們都為中國美學的現(xiàn)代建構作出了重要貢獻。盡管他們中有人提出“以西釋中”的口號,表面上抬高了西學,但他們所作的理論探索和創(chuàng)新,實際上超越了“以西釋中”,達到了中西互鑒互融的高度??傊晕拿鹘涣骰ヨb的視域回顧百年中國美學現(xiàn)代建構的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這個時期我們的主動借鑒占主導,但實質(zhì)上這是特定時代條件下中西文明互鑒的一種特殊形式。(摘編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鑒視域下中國美學的現(xiàn)代建構》)23.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王國維寫出了中國現(xiàn)代美學的奠基之作《人間詞話》,創(chuàng)建了創(chuàng)新美學體系,是因為他借鑒了德國古典美學各家的思想。B.“美育代宗教”說繼承了儒家以德為本的思想,同時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關思想,并借鑒了席勒的美育理論。C.“趣味主義”美學主張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為中心,以文學藝術為主要內(nèi)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論。D.朱光潛之前的一些中國美學家,盡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們還沒有達到對西方美學有選擇、有針對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24.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王國維、蔡元培、梁啟超等美學大家為例,闡述了中國現(xiàn)代美學對西方美學的借鑒和超越的進程。B.文章指出中國美學對西方美學的借鑒是一個“學西”“化西”的創(chuàng)造性現(xiàn)代轉(zhuǎn)化的過程,其中主動借鑒占主導。C.文章以較多文字介紹了王國維美學思想的貢獻,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學術二元對立的現(xiàn)代視野。D.對文明交流互鑒視域下中國美學的現(xiàn)代建構的話題,文章先提出觀點,后運用舉例等方法進行論證,最后總結,重申觀點。25.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如果固執(zhí)堅持中學、西學二分的狹隘觀念,一味“學西”,而不知中西互鑒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學的創(chuàng)新融合。B.王國維與蔡元培都借鑒了康德的審美四契機說,并結合本國傳統(tǒng)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說主張。C.蔡元培、梁啟超在建構自己的美學思想時,都做到了既借鑒西方美學思想,也吸收中國儒家思想。D.“以西釋中”是西學為貴思想的外化,中國古代美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化表明“西學”較之“中學”更具包容性?!敬鸢浮?3.B24.A25.D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021秋·四川成都·高一成都外國語學校??茧A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九旬葉嘉瑩:一輩子和詩詞談戀愛葉嘉瑩,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大家族。葉嘉瑩的父母對她采取的是“新知識、舊道德”的家庭教育,雖然準許她去學校讀書,但生活上對她約束極嚴。她被關在四合院里長大,甚少與外界接觸。父親教葉嘉瑩認字讀書,開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論語》。對于圣賢之書,葉嘉瑩強調(diào)必須真正用心去讀,并且貫徹到行動中去。圣賢之書讓她相信,宇宙之間自有一種屬“靈”的東西存在著,當人生困厄降臨時,便多了應對的力量。讀初中二年級時,北京被日本人占領,葉嘉瑩整年吃不到白米白面,只能吃一種混合面。“酸酸臭臭的,很干很粗糙的渣滓,老舍《四世同堂》里,祁老先生的曾孫女寧愿餓死也不吃。”但是葉嘉瑩沒有怨言,拌上最咸的醬吃下去。1941年,葉嘉瑩才17歲,父親遠在后方失去音訊,母親憂思成疾去世,身為家中長女,她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幸而當時有伯父伯母的關照,她的學業(yè)并沒有中斷,還如愿考上了輔仁大學。精于古典文學的伯父十分欣賞她的天分,并引導她走上詩詞創(chuàng)作、研究的道路。另一個對她產(chǎn)生一輩子影響的人,是她在輔仁大學的恩師顧隨先生。讀書時,她對顧先生的一字一句都舍不得錯過,記下了厚厚的8本聽課筆記。葉嘉瑩還保存著老師當年寫給她的信,老師希望葉嘉瑩能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別有開發(fā),能自建樹”。信件是用漂亮的繁體行草書寫,葉嘉瑩保存至今。葉嘉瑩曾說,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選擇,從來都是命運把她推往何處就是何處?!白屇顣?,也就念了。畢業(yè)后讓教中學,也就教了。一位老師欣賞我,把他弟弟介紹給我,后來也就結了婚。”葉嘉瑩的丈夫是國民黨海軍教官,婚后不久,她就跟著丈夫去了南方,1948年又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1949年年末,他們的大女兒才4個月,臺灣的白色恐怖彌漫開來,丈夫因被懷疑是“匪諜”被抓了起來。3年后丈夫出獄,卻性情大變,經(jīng)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的發(fā)泄對象。本來,生活的重擔已把葉嘉瑩壓得透不過氣,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負擔。她經(jīng)常噩夢連連,近乎窒息,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后來,王安石的一首詩,給了葉嘉瑩一抹精神的靈光。詩是這樣寫的:“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彼笞约海翰灰固煊热耍瑢Υ粲舨坏弥镜恼煞?,也要寬容忍讓,而這一忍,就是一輩子。這位情感豐富的女詩人,盡管深諳詩詞中的兒女情長,自己卻從未真正戀愛過。她的小女兒說,我母親一輩子都在和詩詞談戀愛。1966年,葉嘉瑩受邀赴美國密歇根大學及哈佛大學講學,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聘請,在溫哥華定居下來。在拿到學校的終身聘書后,葉嘉瑩以為自此就能安穩(wěn)度日了,不料卻再生變故。1976年,她的大女兒和女婿遭遇車禍,雙雙亡故。她強忍著悲痛為女兒女婿料理完后事,把自己關在家里,拒絕接觸外面的一切。在這期間,她寫下了10首哭女詩。詩詞不僅幫助葉嘉瑩排解悲痛,更給予她走出這種生死劫難的力量。1977年,她終于有機會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大陸。在火車上看到有年輕人捧讀《唐詩三百首》,她覺得,盡管這個民族歷經(jīng)劫難,但詩歌的靈魂未死。葉嘉瑩重新燃起了內(nèi)心的激情,決心回國。從1979年開始,葉嘉瑩每年自費回國,在各地高校講授詩詞。當時“文革”剛結束,傳統(tǒng)文化斷層嚴重,學生們內(nèi)心對于學習古典詩歌有著極大的渴求。很多教授還在用陳舊的階級分析法解釋詩歌,而葉嘉瑩卻講解詩歌的“興發(fā)感動”,并旁征博引,令學生們激動萬分。葉嘉瑩用講學把生命填得滿滿的,她記著老師顧隨先生說過的話:“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yè),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币灿袑W生問過葉嘉瑩:“葉先生您講的詩詞很好聽,我也很愛聽,可這對我們實際生活有什么幫助呢?”她這樣回答:“你聽了我的課,當然不能用來評職稱,也不會加工資??墒?,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yǎng)。誦讀古典詩詞,可以讓你的心靈不死?!睂θ~嘉瑩來說,“報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書育人。講課時,她一定盡己所能,把古典詩詞的好處講出來。對她來說,這不僅是對不對得起學生,更是“對不對得起杜甫、辛棄疾”的事情。晚年的葉嘉瑩將傳承古典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在她看來,“人生總有一天會像燃燒的火柴一樣化為灰燼,如果將這有限的生命之火點燃其它木柴而使之繼續(xù)燃燒,這火種就會長久地流傳下去,所以古人常說‘薪盡火傳’。有人曾勸我,年紀慢慢大了,該多寫點書,少教些課。這話也有道理,可是當面的傳達才更富有感發(fā)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結束在講臺上……”葉嘉瑩說人生最大的困難,是找到意義和價值。這難題,她早已解開。(有刪改)【相關鏈接】①葉嘉瑩接受采訪時說:“古典詩詞里蘊含的,是我國文化的精華,是當年古人的修養(yǎng)、學問和品格?,F(xiàn)在的青年一般都不喜歡讀古典詩詞,因為它的語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歷史背景,他們自己看是很難看到里面的好處的,難免對它們冷淡隔膜,這是很大的損失。所以我要把這些好處講出來,希望能夠傳達給他們,讓他們能夠理解。只要有人愿意聽,只要我的能力還可以講,我都愿意一直講下去。”②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站在通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度人無數(shù)。詩詞給葉嘉瑩力量,作為一個承習“新知識、舊道德”家教的女子,葉嘉瑩借它度過憂患,獲得療愈。在詩詞這樣一種古老而含蓄的文學形式中,葉嘉瑩有所躲藏又有所釋放。③2021年2月17日,葉嘉瑩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陡袆又袊方o予她的頒獎詞是:“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fā)掘詩歌的秘密,人們感發(fā)于你的傳奇。轉(zhuǎn)蓬萬里,情牽華夏,續(xù)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26.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婚后生活的重擔和性情大變的丈夫使得葉嘉瑩經(jīng)常噩夢連連,甚至想要輕生,正是詩歌教會她寬容忍讓并度過憂患。B.大女兒和女婿雙雙遭遇車禍亡故,葉嘉瑩強忍著悲痛為他們料理后事,正是詩歌給予她走出這種生死劫難的力量。C.葉嘉瑩將詩歌作為她一生的追求,將傳承古典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把古典詩詞的好處講出來,把古典文化傳達給青年,讓他們能夠理解。D.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站在通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度人無數(shù)。葉嘉瑩從小接受的是“新知識、舊道德”的家庭教育,她認為圣賢之書,無須真正用心去讀,大量閱讀古典詩歌即可。2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葉嘉瑩這位情感豐富的女詩人,盡管深諳詩詞中的兒女情長,可生活中卻缺乏自主選擇權,從未真正戀愛過,完全聽從命運的安排。B.現(xiàn)在的青年都不喜歡讀古典詩詞,葉嘉瑩認為是古典詩詞里有很多的典故和歷史背景,使得青年們很難看到里面的好處。C.葉嘉瑩能夠走向古典文學研究之路,與家庭的熏陶、伯父的引導、恩師的鼓勵分不開。D.對葉嘉瑩來說,報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書育人。她對有疑問的學生循循善誘,并告訴他們,學習古詩詞對實際生活是有明顯幫助的。28.葉嘉瑩說人生最大的困難,是找到意義和價值,她早已解開這難題。請結合文本探究葉嘉瑩找到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答案】26.D27.C28.(1)一輩子和詩詞談戀愛。尋求精神的靈光,用生命的堅忍克服人生的苦難。(2)用教書育人來報國。自費回國,用講學把生命填得滿滿的,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yè),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3)將傳承古典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愿意將其生命結束在講臺上,獻身古典文化的傳承事業(yè)。(2021春·四川成都·高二??茧A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葉嘉瑩,點燃現(xiàn)代人的詩詞情朱東君《環(huán)球人物》:葉先生,您說沒有詩詞,您難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堅持下來。困頓時,哪些詩詞給您以慰藉和勇氣?葉嘉瑩:晏殊寫過一句詞:“滿目河山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睗M目河山都是引起你懷遠的,可你懷念遠人,遠人就來到你面前了嗎?你就飛到遠人身邊了嗎?所以他說“空念遠”,念遠是白白的,沒有用處的,傷春也是空傷春,他寫的是兩重的悲哀,也是兩重的反省。晏殊解決的辦法就是不如憐取眼前人。我大學畢業(yè),曾經(jīng)到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學校去教書,但我講課一樣認真去講。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我不能對不起陶淵明、杜工部、李太白。他們有這么好的東西,我一定要把他們好的東西講出來。所以,一個人不要夢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懷念過去,不要白白地夢想將來,要珍重你的現(xiàn)在?!董h(huán)球人物》:這有些像現(xiàn)在年輕人愛說的,“不戀過去,不懼將來”,然而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在逆境中的悲傷自憐,古人如何克服?葉嘉瑩:以歐陽修為例,歐陽修歷經(jīng)宦海沉浮,晚年到潁州西湖定居,寫了十首《采桑子》,每首的第一句結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寫的西湖景物,無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天氣,沒有一時一處不美好。讀一遍就能體會到他遣玩的意興。他不是膚淺的歡樂的追逐,他是透過悲慨寫歡樂。我的老師顧隨先生說:“我們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yè),以悲觀之體驗過樂觀之生活?!庇械娜吮?,對世界都痛恨,都悲觀,也有人盲目享樂。可有修養(yǎng),有情操的人,雖認識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夠看到世間可歡喜可賞愛的一面?!董h(huán)球人物》:顧先生說得真好,“有生之事業(yè),樂觀之生活”。然而人們往往是在追逐事業(yè)和人生價值的過程中,體會了順逆無常,生出許多人生際遇的感懷,甚至是傷懷。葉嘉瑩:那么,你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同樣寫大江,李后主寫什么?“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他寫的只是悲哀的一面,沒有反省和超脫的一面。蘇東坡則不然,“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種超脫,一種通古今而觀之的氣度。通古今而觀之,這是做人要培養(yǎng)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環(huán)球人物》:對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來說,在一地成長,在一地讀書,又在一地工作,回憶過往,每個地點都能讓人產(chǎn)生鄉(xiāng)情。而思鄉(xiāng),恰好是古詩詞另一個恒久的主題,對嗎?葉嘉瑩:韋莊有《菩薩蠻》五首。第二首,他在江南,人家勸他“未老莫還鄉(xiāng)”,他堅持一定要回到故鄉(xiāng)??墒堑降谌?,他說“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我現(xiàn)在不得不離開江南了,回想才覺得當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還是好的,還是快樂的。我當時是年輕的,春天時穿上美麗的春裝。薄,那么輕松美好的衣服。你要知道,最難得的是你生命中精力最飽滿的那一段生活——你的青春,你的韶華。《環(huán)球人物》:朱光潛曾比較中西愛情詩,“西方愛情詩大半寫于婚姻之前,所以稱贊容貌訴申愛慕者最多;中國愛情詩大半寫于婚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