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35篇)_第1頁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35篇)_第2頁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35篇)_第3頁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35篇)_第4頁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3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35篇)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5篇)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

《大教學論》是17世紀20__年代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創(chuàng)作完成的一部影響深遠的教育名著。這部著作被認為是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之作,它構(gòu)建了教育發(fā)展史上的第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同時提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先進教育思想,對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育方法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從而使教學變得更容易、徹底和迅速。夸美紐斯的教育主張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紐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可謂實至名歸。《大教學論》的全名是《大教學論》&&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藝術(shù)。夸美紐斯給《大教學論》加注這個副標題并不是毫無道理的。副標題突出了兩個方面,一個是一切事物,它體現(xiàn)了夸美紐斯的泛智主義教育主張,另一個便是一切人,夸美紐斯把一切人作為教育對象的思想,體現(xiàn)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想。盡管原著沒有明確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我們從原著的章章節(jié)節(jié)、字里行間都可以體會到夸美紐斯對于教育必須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思想和主張。

1、夸美紐斯把一切人作為教育對象的理論基礎

夸美紐斯之所以把一切人作為教育的對象,是基于他對人性的假設和認識。夸美紐斯認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學論》第一章中詳細地闡明了并多處強調(diào)了自己對人的認識,人是理性的動物,是一切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愛物,人與生俱來三種品質(zhì)博學、德行和虔誠的種子,人有著天生的求知欲望的天賦和認識能力。因此,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著天然的德行和虔誠的種子,人們生而平等,凡是生而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世界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概而言之,夸美紐斯認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賦的求知欲及能力是進行教育平等的基礎和條件。

夸美紐斯關(guān)于一切人的教育對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它是建立在當時基督教的發(fā)展和資產(chǎn)階級文藝復興的情況之下的。在這個時代背景之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或者政治對于誰應該接受教育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人群中的少部分人,而不是一切人。他們往往以人的生而不平等來論述教育也應該是不平等的。例如,《理想國》認為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的元素&&金、銀、銅和鐵。只有注入了金子的人才能接受教育,成為哲學王。而其他的人就應該接受命運的不同安排,他們不能接受教育,這是命運的安排,命中注定的事。這種以人性的不同、人生而不平等的觀點來論述教育不平等的思想無論是在古代中國還是國外的著作中都是為數(shù)不少的。這是因為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帶有明顯的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主張,教育為政治而服務的目的非常明顯。

2、夸美紐斯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內(nèi)容及評價

夸美紐斯主張人人應當受到一種教育,進學校的人應不限于有錢有勢的少數(shù)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論貧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鄉(xiāng)村,都應該送入學校。通過這段話,夸美紐斯的教育平等指的是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對象不因性別、貧富、城鄉(xiāng)的差異都應該接受教育。雖然夸美紐斯的教育平等只是涉及到了教育的最樸素、最基本的公平&&教育機會的平等。

3、對當前教育公平問題的一些啟發(fā)

教育公平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教育給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教育直接的收益者是受教育者本人,最大的收益者是國家。國家有義務讓每個人接受公平的教育。然而實現(xiàn)教育公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實現(xiàn)教育機會的平等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負擔巨大的教育成本。這對經(jīng)任何國家和社會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眾觀當前社會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它仍然呈現(xiàn)一種復雜化的趨勢。特別是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其表現(xiàn)更為突出:一是地緣性的教育不公平,例如以戶籍作限制,外地學生入學必須交納贊助費(實為擇校費),外地學生與本地學生在錄取分數(shù)上不平等,外地學生必須取得較本地學生高出許多的分數(shù)才能被學校錄取;二是性別歧視,這主要是指男女學生的入學率不平等,男童的入學率明顯得高于女童,這主要是由人們的舊觀念造成的;三是城鄉(xiāng)歧視,城市的教育物質(zhì)資源配置比鄉(xiāng)村好,教師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比鄉(xiāng)村的要強,城市適齡兒童的入學率比鄉(xiāng)村的高出一大截等。以上的各種現(xiàn)象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更加復雜化的問題。由此可見,教育要實現(xiàn)公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2

在人類教育史上,有個人占有光輝的一頁,他的著作《大教學論》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第一次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教育學著作。這個人,就是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

由于作者所處時代的限制,書中存在一些神學原則和《圣經(jīng)》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學色彩。但書中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措施仍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作者強調(diào)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對人發(fā)展的作用,認為所有的人都應當獲得教育;對教學內(nèi)容,方法及其藝術(sh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說明;提出了一套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奠定了教學論的理論基礎;系統(tǒng)地制定了分班上課的教學制度。

留給我印象很深的有幾點:首先是通過教育才能形成一個人。

作者認為知識、德行與虔誠的種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實際的知識、德行和虔誠要通過祈禱、教育、行動去取得。

我們每一個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說話、走路和思考的,這些都是靠后天的教育、學習、訓練才能達成的。每一個學生并不是天生就能說會道的,而是在父母熏陶、教導、示范、指引下不斷學習發(fā)音、說話,在老師的教導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中逐漸得到發(fā)展的。所以我們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更要在課上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訓練,及時抓住學生說話當中的漏洞、不足之處、語言不規(guī)范之處進行糾正指導,更要時時處處運用規(guī)范準確的語言以及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來以身示范,給學生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系的規(guī)范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內(nèi)容和方式。

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閱讀好書,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有關(guān)人生的許多啟示,可以從中體驗到那些無法親自去經(jīng)歷的東西。讀課外書的好處可多了。讀課外書可以增加識字量;很多同學在沒上學前就認識了很多字,就是在課外書上認識的。讀課外書可以豐富詞匯量;書上有很多優(yōu)美的詞語,成語,可以讓說的話很精彩。讀課外書可以增添豐富知識;書上有各種各類的知識。讀課外書可以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多讀書,可以很快就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讀課外書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讀課外書可以增添智慧。讀課外書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

總之一個人的成長是離不開教育的。

其次是教育要遵從三大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

夸美紐斯是探索教學工作規(guī)律最早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三大教學原則特別著名。

直觀性原則這是教師必須遵守的一條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圍內(nèi),一切的事物都應當盡量放到感官跟前。知道現(xiàn)在我還清晰地記得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在課堂上為我們演示烏鴉喝水的石子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的場面,就是那節(jié)語文課,讓我對語文充滿了興趣,對語文充滿了向往。開始喜歡語文,喜歡學習語文,直到現(xiàn)在我自己也成為了一位語文老師。直觀性原則帶給了我極大的改變。

循序漸進原則。學習必須循序漸進,要是層次高了,學生就很難學會、學懂。比如現(xiàn)在總聽辦公室里老師說,有的孩子不懂二十四計時法,區(qū)分不清白天和夜晚不同時間的說法和記法,還有的小孩怎么也搞不清人民幣的使用方式等,我想這也許是教材本身高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孩子在接受能力上處于弱勢。

鞏固性原則。特別強調(diào)學生能夠牢固地掌握知識并可以靈活運用。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通過實踐把知識固定在記憶之中。具體而言,可以通過適當?shù)臏亓暸c練習或者教導別人等方式使知識更加鞏固。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3

《大教學論》是17世紀20__年代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創(chuàng)作完成的一部影響深遠的教育名著。這部著作被認為是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之作,它構(gòu)建了教育發(fā)展史上的第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同時提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先進教育思想,對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育方法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夸美紐斯的教育主張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開始讀的時候,不知道自已在讀什么,覺得不像是談教育問題,倒是在談宗教人生的問題,但是當讀到第七八章時,感覺就不一樣了,以后就都是關(guān)于教育的了。讀了以后,覺得受益非淺。感受確實很多,我主要談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敬佩夸美紐斯有教育的理想

作為一名基督教徒,對于教育有這樣的一種美好的期望,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我真是佩服!夸美紐斯生活在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代,他是這個時代產(chǎn)生出來的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反對封建的等級教育,主張實行全民的普及教育,并為此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統(tǒng)一的學校教育體制,為后來資本主義學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他身上的這種面對困難決不退縮、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叵胱约?,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了一些負面的東西,慢慢地自己也開始倦怠了,對于事業(yè)的那種激情也開始減少了。有時候很想去改變一些現(xiàn)狀,但是又想,有些現(xiàn)狀是你一個人能改變得了的嗎?我就認為自己再努力都不會有什么結(jié)果,為什么要不斷地努力呢?讀了夸美紐斯的作品后,覺得不能失去信念,人活著還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管自己能改變多少,只要去做了,盡到自已的努力就行。

二、夸美紐斯主張普及教育

夸美紐斯主張人人應當受到一種教育,進學校的人應不限于有錢有勢的少數(shù)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論貧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鄉(xiāng)村,都應該送入學校。夸美紐斯指出,普及教育要從學前期開始。他認為:人最容易在少年時期去形成,除了這種年齡就不能形成得合適,應該趕快對上天的植物及時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們謹慎地形成,使在學問、德行與虔信方面獲得興旺的進展。他認為一切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質(zhì)。教育對于國家的發(fā)展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的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要想使我們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就必須加快培養(yǎng)建設祖國所需人才的步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只有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我們的強國之夢才能早日實現(xiàn)。

三、教育要適應自然

夸美紐斯明確地提出了教育要適應自然的原則。他所說的自然實際上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則;二是指人的與生俱來的天性。首先,教育應該以自然界及其普通法則為依據(jù),步自然的后塵,找出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夸美紐斯強調(diào)指出:改良學校的基礎應當是萬物的秩序。在他看來,教育的嚴謹秩序應該以自然為借鑒,模仿自然。這樣,教育藝術(shù)的進行就會同自然的運行一樣容易、自然。

夸美紐斯把整個自然界看成是一架機器,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機械原理安排的,是有秩序的。秩序是事物的靈魂,一切秩序良好的東西,只要能保持它的秩序,也就可以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在他看來,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就像一座組合得很巧妙的鐘一樣,有自己的秩序??涿兰~斯舉例說,人模仿魚在水里游的方式而學會游泳和造船,人模仿動物的發(fā)聲器官而學會制造笛子、哨子及其他管樂器,等等。因此,教育也可以模仿和借鑒自然的秩序。其次,教育要根據(jù)人的天性,適合人的年齡,使每個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夸美紐斯看來,自然界的萬物都在自己合適的時機生長發(fā)展,例如,鳥兒在春天繁殖,園丁在春天種植。同樣,童年是人類的春天,是受教育的大好時期;早晨是一天中的春天,是讀書的好時光。自然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學校教育也應分成學前、初等、中等、高等四個階段進行;要把學校的時間、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之符合自然秩序,獲得預期的效果。

這正如我們中國提倡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思想、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教育對于培養(yǎng)人才是有益的。

由此我想到我們工作室的課題《構(gòu)建自然的語言課堂,培養(yǎng)合理兒童》,我們的思想和夸美紐斯的思想不期而遇,教師的教要合乎自然,學生的學也要合乎自然,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能顯現(xiàn)出生命的活力。

四、教育與生活相結(jié)合

教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育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這個復合世界是按照兒童、少年的成長規(guī)律設計的,比較而言,學生學到的知識淺顯但卻復雜,不太規(guī)范但卻鮮活、生動,帶著強烈的個人體驗性。這個世界中,學校、教師、教材與現(xiàn)實生活同等重要。

講讀課文與家庭生活相結(jié)合,把學生已有的家庭生活經(jīng)驗引進到閱讀中來,把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引入到課文中來。學生們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生活中的母子情、父子情、祖孫情、兄弟姐妹情永遠是溫馨甜蜜、款款動人的;母愛、父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甚至是繼父養(yǎng)母的愛,總是博大精深、牽魂系魄的。把豐富多彩、真實感人的家庭生活引入到課堂中,總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境。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的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外繼續(xù)學習語言、歷練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不斷得到提高,語文這個特殊工具也會被活用。

千方法萬方法,再沒有什么方法比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讀書實踐活動更好的方法了,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活水源頭,學生可以觀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領悟人生的真諦。相信在語文教學這一廣闊的天地里,只要充分運用教育藝術(shù),將生活這一活水引進課堂,必將達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語文教學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就必然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總之,語文教學要面向生活,更要走進生活。語文教學只有面向生活,才能從根本上找到教什么;只有走進生活,才能從本質(zhì)上解決怎樣教。我們必須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地連接起來,把學生經(jīng)驗與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和諧統(tǒng)一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4

這本書好難,真不容易看懂。第一遍看的時候,好多內(nèi)容看不明白。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連作者的觀點都不明白。再次閱讀,感覺有點感悟了,可是說不出來,自己的語言無法表示出自己的觀點,只能在書上畫畫線條。再讀第三遍,感覺能明白作者的一些觀點了,但是還不能完全理解,只是對書中一些重要的觀點有比較深的印象而已。

我不知道別人是為什么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但我的選擇,開始并不是真心的喜歡。知道工作了三年后,我才找到了自己的職業(yè)認同感,我才感到了自己這一生是應該一直從事教師這個職業(yè)的?!拔沂怯眯牡慕處?。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我開始深愛自己的學生和職業(yè)。

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教學中各種困難的出現(xiàn)等等,卻使我感到激情逐漸消退以致于感到教學進入了一種枯燥、無味的情境之中?!敖淌覅s如此毫無生氣、充滿痛苦和混亂——而我卻對此無能為力——此刻的所謂教師就像無處藏身的冒牌貨。于是敵人遠處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學生,那些我自以為熟知的學科,還有那有賴此業(yè)謀生的個人苦衷,都與我作對了?!币灾劣谖议_始懷疑自己的本心:我是真的熱愛這個職業(yè)嗎?我能像那些優(yōu)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為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嗎?這些問題不停地困擾著我。這本書,基本解答了我的疑惑。

帕爾默提倡需要發(fā)展教師職業(yè)的深層愉悅,這種深層愉悅的根基在于將教學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項工作是內(nèi)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勞也樂此不疲,工作讓生活充實快樂,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自身成長的機會。這句話說得真好。想起央視體育頻道主持人劉建宏說的一句話:我們從事著自己喜愛的工作,怎能不真心地把它干好呢?說到底,就是自己到底愛不愛這個職業(yè)。

作者告訴我的,就是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只有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fā)生。教師必須要保持心靈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部分,這樣才不會感到教學的無力。

這本書中作者最主要的觀點:優(yōu)秀教學不能被降格為技術(shù),優(yōu)秀教學源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善;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這讓我對教學的實質(zhì)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帕爾默說,要尋找一種與自己本性契合的教學方式。他的話給我指引了一條明確的道路。我要找回自己,慢慢找回自己,哪怕很艱難。開始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于模仿。看到一種好的教學方式,就想著怎樣照搬到我們自己的課堂中來。也許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但如果一直是模仿,就有問題了。我們要自覺地去尋找,學習去尋找。這段尋找的路肯定很漫長,要走很多彎路。但我們必須去做。

這本書,帶領我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zhì)的精神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jié)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了我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它讓我明白,我的痛苦也是來自我對學生和教學的熱愛,“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5

《愛心與教育》是著名教育家,特級教師,班主任工作者李鎮(zhèn)西老師和一群孩子們的故事,李老師用很多真實事例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李老師的回答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xiàn)了他對學生的愛。他記住每一個學生的生日,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假期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yōu)生、中等生、差生堅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師!

這本書記錄了李鎮(zhèn)西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的愛。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他說,教師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成績單,不是分數(shù),不是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人才。李老師告訴我們,這樣的人才,不僅要讀書,還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同時,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優(yōu)良的品質(zhì)?!?/p>

讀《愛心與教育》,常常被李老師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shù)所打動,如每天給學生讀報、讀小說連載,編寫“班級史冊”,和學生通信,尤其是在對后進生的轉(zhuǎn)化與優(yōu)秀學生的培養(yǎng)與提高上他獨到的一套。他的寫“家校聯(lián)系本”、填“報喜單”、游玩、集體評議、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斗”、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所有這些都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表現(xiàn)。他的這些做法,時時處處體現(xiàn)了一個名師的高明,他總是以自己特別的方式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來走進學生的心靈。

從教13年來,我自認為自己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可讀完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我對師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門學問,作為教師要用心琢磨,因為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里會種下深刻的印象。李鎮(zhèn)西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只是關(guān)注學生的成績,而是應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負責;是應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應用博大的胸襟對學生施予寬容?!皭邸本褪且环菁冋?、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

今年我?guī)У氖?0__屆高一7班,開課后不久要交校服費用,我的要求是交東西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交齊,不能拖沓,否則最后上交的同學負責全班上報,我在班里和家長群通知后,待到交錢時,有一個男生小范同學還有一個女生小丁同學,他倆沒有按時交齊,班長拿了大筆現(xiàn)金很為難,我想這也是一個教育機會,我讓小范同學拿著錢,待第二天他帶了錢后負責上報,小范有些不高興的拿錢走了。第二天,兩個班長委屈的跑來說錢少了40元,我讓班長叫來小范同學,進辦公室后他告訴我說他也不知道,班長埋怨小范同學收錢不數(shù),小范說他不知道,我看他倆就要吵起來了,我問小范事情的原委,他說他昨天把錢放在教室里,今早帶上自己的錢就一并交給班長他沒數(shù),我一聽頭都大了,將近4000多元錢放教室里,我覺得這兩個班長和小范同學都要好好認識這件事,我對小范同學說,上交東西這在一個人生命中有很多次,能按時上交這是一個信守諾言的行為,沒有信守諾言就要承擔責任,你和小丁同學沒有按時交,我把任務交給你,是因為你是男生,你以后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你就這樣把錢放教室里,如果丟了呢?小范同學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睜大眼睛不說話了,我說這就是責任問題,還好,錢沒有丟,我們都很幸運,那現(xiàn)在差40元錢,怎么辦?我問他們?nèi)齻€,就在小范要開口說話的時候,我說,這次我把這個錢補上,三人都很意外,我接著說,但是我有一個條件,他好奇的看著我,我說高考后去打工掙錢還我,兩個班長和小范同學重重的幾點了頭,松了一口氣,后來,兩個班長對我說,他們?nèi)ソ诲X的時候收校服錢的老師說,不能讓老師墊錢,又把錢退了回來,我告訴班長不告訴小范同學,讓他記住這件事,這件事也讓我知道了,對學生的教育在每一件正在發(fā)生的事情上,現(xiàn)在小范同學做事感覺就靠譜多了。在班里我也對全班同學說了這件事,我覺得這也能讓其他同學知道做事一定要有責任感,教導自己手里的事情和東西一定要負有責任,最起碼貴重物物品不會隨手亂放。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6

作為教師的我,讀了蔡老師的新書《教學革命》后,我開始反思,在以后的課堂中,我嘗試著運用蔡林森老師創(chuàng)造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盡量讓自己少講一些,留給學生的時間多一些,重視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突然一下子就活起來了,且真正實現(xiàn)了讓課堂回歸于學生的教學理念。從此上課我輕松了很多,學生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一學期后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

書讀多了,我們的認識就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爍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奇跡。讀了蔡林森老師的《教學革命》這本書后,我深刻領悟到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作后盾,才能為祖國培養(yǎng)出杰出的人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場教學革命對大力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太重要了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7

寒假有幸拜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的內(nèi)容猶如陣陣清風吹進我的心里,讓人感動,蕩滌心靈。這本書是李鎮(zhèn)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shù)和具體操作方法,書中沒有對缺陷的掩飾,沒有對成功的浮夸,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的與眾不同。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著詩意,包含著深情。讀著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為之贊嘆,折服。

什么樣的教師才是最好的教師?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教師?李老師這樣告訴我們:“最好”是相對的。因為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雖然“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李鎮(zhèn)西老師的所謂“最好的教師”,是自己和自己比較而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zhèn)西與昨天的李鎮(zhèn)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fā)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后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做最好的教師”是我一生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終點。

一、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做心中有愛的教師

素質(zhì)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種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而深沉的愛,是教師對學生真摯而無私的博愛。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成為他們的親密伙伴。這種愛,不是表面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更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誠的感情。一位優(yōu)秀的教育者應了解學生的需求,力圖讓教育知識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讓教育更符合人性。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感動,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自己的人生追求,書中的每一個章節(jié)、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滿了他對學生濃濃的愛意和對教育事業(yè)無限熱愛的情感。心中有愛的教師必定會與眾不同、必定會在他所不懈追求的事業(yè)上取得累累碩果。

二、堅持閱讀和寫作,做學習型教師

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對于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數(shù)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也是隨手拈來。李老師之所以能夠這樣引經(jīng)據(jù)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jié)果。李老師一直在不停地閱讀,從教20余年,這已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閱讀欲”就是李老師的“生存欲”。

此外,有效的閱讀總是伴隨著思考,而思考總是讓人的思維迸發(fā)出火花,于是,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從李老師的筆下誕生了。在此,李老師告訴我們,寫作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樸實,不能故作高深;要讀寫結(jié)合,不要讀寫分離。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寫作水平。

三、把問題當成課題,做研究型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那你應當引導每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崩罾蠋熢跁姓劦?,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tài)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四、堅持不懈,做永不止步的教師

李鎮(zhèn)西老師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他從教20余年,每天都堅持完成好“五個一工程”——上好每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于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正是這種堅持不懈、永不停歇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鎮(zhèn)西老師。

社會在發(fā)展、科學在進步,教育更不能停滯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爭取做到“更好”,也許我們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我們完全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總之,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也是一種激情的行為;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jié),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

《做最好的老師》的確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首選教材,讀后感受頗深,但還有很多尚未完全消化之處,我將繼續(xù)學習下去,爭取不斷向“最好”靠近。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8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每一個老師最起碼的職業(yè)底線。尤其是處于這樣一個高速發(fā)展的學習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促進專業(yè)發(fā)展。

近段時間,讀了蔡林森的《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收獲頗多,這也為作為新老師的我,在教育行業(yè)內(nèi)的起步發(fā)展指出了一條明路,讓我收獲頗多。

書的開篇就記錄了蔡林森的成長歷程,從蔡老師的一生經(jīng)歷中,不難看出他是從艱苦生活中歷練出的一把寶劍,才能說出吃苦是福、吃苦才能學會學習、吃苦才能當好老師&&&&&&這樣具有感染力的話,讓我們每個讀者,都能從蔡老師的艱苦經(jīng)歷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與之產(chǎn)生共鳴,真正做到甜從苦中來。作為八零后的我,對于老一輩經(jīng)歷過的那些滄桑歲月多數(shù)是我不能想象或者很難理解的,但是讀過蔡老師的書后,我在意的似乎已經(jīng)不是當時的社會有多慘淡,又多么的不公平,更多的是我對蔡林森老師那種面對艱難困苦仍然堅持不懈努力學習的品質(zhì)的敬佩。我想,正是因為經(jīng)歷過,所以才更有發(fā)言權(quán),這也讓蔡老師精心研究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更具說服力吧。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一種教學模式,是一種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也是一種教學法。它包括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一、先學,即學生看書、檢測;二、后教,即學生更正,學生討論,最后教師點撥;三、當堂訓練,即當堂完成作業(yè)。在這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之前,又一個輔助環(huán)節(jié)(一分鐘左右)。輔導環(huán)節(jié)包括:板書課題、出示目標、自學指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給了我們基層老師們具體的操作方法,我們老師能夠靈活運用,上好新課程改革的課,教學生學,讓學生發(fā)揮好主體作用,很快的奔馳在自學的快車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種課堂結(jié)構(gòu)的實質(zhì)實際上就是:全過程學生自學。

自古以來,教師講、學生聽的這種模式幾乎已經(jīng)成為教育定式。社會需要發(fā)展,就需要教育的不斷更新,所以這種固有的模式也在逐步改進。但是這樣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短期內(nèi)想要轉(zhuǎn)變?yōu)橛袑W生學,老師點撥的方式,似乎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蔡林森老師的這一本新書,完全是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像我們宣告了,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既能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學習的絕對優(yōu)勢,也能讓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的過程中自身得到不斷的提高。真正的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也真正的做到了以學生為本,老師的角色也得到了充分的轉(zhuǎn)變,由匠轉(zhuǎn)變成了師,真正突破了固有教學模式的禁錮。

作于一名新教師的我,在教學方面難免會落于之前的固有教學模式,把教放在主要位置,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以前我上課習慣于滿堂灌,一節(jié)課45分鐘只顧自己不停地講,同學們呢,不是昏昏欲睡就是交頭接耳,沒有一點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很差,我很是苦惱。但是,讀了蔡老師的新書后,我開始反思,在以后的課堂中,我嘗試著運用蔡林森老師創(chuàng)造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盡量讓自己少講一些,留給學生的時間多一些,重視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突然一下子就活起來了,且真正實現(xiàn)了讓課堂回歸于學生的教學理念。從此上課我輕松了很多,學生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一學期后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

書讀多了,我們的認識就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爍這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奇跡。讀了蔡林森老師的《教學革命》這本書后,我對深刻領悟到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作后盾,才能為祖國培養(yǎng)出杰出的人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場教學革命對大力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太重要了!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9

就像任何真實的人類活動一樣,教學不論好壞都發(fā)自內(nèi)心世界。

我把我的靈魂狀態(tài)、我的學科,以及我們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學生心靈上,我在教室里體驗到的糾纏不清只不過折射了我內(nèi)心生活中的交錯盤繞。

從這個角度說,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如果我愿意直面靈魂的鏡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機會獲得自我的知識——而就優(yōu)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其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shù)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自身認同是指一種發(fā)展的聯(lián)系,在這種聯(lián)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匯聚,進而形成神秘的自我:我的基因組成,賦予我生命的父母的性格;我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有支持過我的人,也有傷害過我的人;我對別人和對我自己做過的有益的或無益的事情,愛的體驗和痛苦的感受——還有很多很多。

在這個復雜的領域中,自身認同是使我成其為我的內(nèi)力和外力運動著的交匯,這一切的一切不斷聚合在我們成其為人的永恒的奧妙中。

自身完整,就是說,無論怎樣我都是一個整體,這種整體特點能夠在朝著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時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中發(fā)現(xiàn)。

自身認同在于構(gòu)成我生活的多種不同力量的匯聚,自身完整與這些力量的聯(lián)合方式有關(guān),使我的自身完整協(xié)調(diào),生機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氣沉沉。

好的老師具有聯(lián)合能力。他們能夠?qū)⒆约?、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wǎng),以便學生能夠?qū)W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好老師形成的聯(lián)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這里的心靈是取它古代的含義,是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記住我們是誰,就是把我們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復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重獲我們生活的完整。當我們忘記了我們是誰的時候,我們失去的不單單是一些資料,我們解體了我們自己,跟著來的就是可悲的政治后果、可悲的工作后果、可悲的心靈后果。

在那些有時把工作等同于受苦的文化中,提倡職業(yè)的最佳內(nèi)涵的象征是深層愉悅,這是一場革命——而且是實實在在的革命。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內(nèi)心真正想做的,盡管連日辛勞,困難重重,我仍然樂此不倦。甚至這些艱難的日子最終也會使我的生活充實快樂,因為這是我真正傾心的工作,其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

教師的內(nèi)心不是良心的呼喚,而是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吶喊。

心靈深處直對心靈深處才產(chǎn)生共鳴,如果我們不能發(fā)出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我們當然聽不到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

當我喚回了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時,當我牢記我的自我個性和我的天職意識時,威信就樹立起來了。這時教學就能夠發(fā)自我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深處——這是一種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nèi)心獲得默契的回應、共鳴的真實。

任何制度或文化,如果不提倡教師發(fā)揮他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不鼓勵教師以一種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的本真狀態(tài)與學生的生命深層互動,永遠只是在努力拔高向外在標準靠攏,那就很可能壓抑教師獨特的創(chuàng)造潛力,枯竭教師作為優(yōu)秀教學之根本來源的心靈世界,相應地會導致學生更多地生吞活剝成套的知識概念,卻欠缺了心靈的滋養(yǎng)和生命的啟迪。

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師的真心真我,學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師心靈之誠信與完整,教師更需要透過學生的生命強健而完滿自我,重振敞開心靈的教學勇氣,在教學的苦樂成敗中吸納成長的源泉,把教師的自我、所教學科和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wǎng)。

正所謂水能載舟,水能覆舟,任何疏離于教師心靈能量發(fā)揮的教育改革或課程改革都不可能成功,任何教育改革或課程改革要想成功,惟一的出路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在聯(lián)系性教學活動中彰顯自身生命的本質(zhì)。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0

《差異化教學》體現(xiàn)了格利·格雷戈等十數(shù)位差異化教學領域?qū)<业闹腔鄣臅?/p>

從方法論的角度系統(tǒng)地探討差異化教學,并結(jié)合案例研究,為我們的大腦構(gòu)建一個清晰、系統(tǒng)的“差異化教學”知識網(wǎng)絡。

在這本書的序言中,格利·格雷戈明確指出了教學中差異化的普遍性。

隨著教育的普及和學校的發(fā)展,學校開始根據(jù)學生生理的差異來區(qū)分學生。

不同年齡和年級的學生被安排到不同的班級,學科從最初的混沌狀態(tài)中被分成不同的部分。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差異化教學思想開始萌芽。

教師可以認識到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差異,并通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和評價來處理這些差異。然而,標準化的試應要求阻礙了差異化教學的發(fā)展,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差異化教學才成為一種“幫助所有學生成功的思維方式和模式”。

格利·格雷戈認為,差異化教學是創(chuàng)造積極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安全”的基礎。這里的安全包括身體和智力上的安全。

如果一個學生的校園生活不斷受到欺凌、嘲笑和排斥的威脅,他就很難集中精力學習。其次,當個體感受到壓力時,大腦的認知功能主要受情緒控制,學生的理性思維很難發(fā)揮其作用,這也會導致學生的學習障礙。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抱怨的問題:為什么教室死氣沉沉,為什么學生不主動,不配合,為什么學生對老師的問題不感興趣?

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也追求“中庸”之道,只有按照“中等”水平的學生設計教學,使高水平的學生感到無聊,因為在課堂上缺乏挑戰(zhàn),而另一部分學生因為難度太高,不合適壓力太重,所以放棄挑戰(zhàn)。

因此,教師應該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和學習目標,并計劃為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因材施教的解決問題。

當然,將這種“差異化”設計推廣到每個人身上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教師通常采用分組的方法。教師可以提前將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在課程任務設置中調(diào)整任務難度,學生覺得具有挑戰(zhàn)性,同時又不至于超過其能力范圍。

其次,格雷戈里等專家認為了解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也是差異化教學的必要前提。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優(yōu)勢知識,提供多樣化的獲取知識的途徑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1

我覺的自己一直就是一個自信的人,但工作以來,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漸漸的喪失了信心和勇氣,內(nèi)心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痛苦和恐懼感,所以當我看到“教學勇氣”四個大字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本書,這是一本直面那些為恐懼所糾纏的痛苦的心靈的書,作者帕爾默是一個誠實的勇于自我解剖的人,在這本書里,他討論了產(chǎn)生恐懼的原因,探討如何走出恐懼,獲得一種真正的勇氣來直面職業(yè)生涯,重新獲得職業(yè)幸福。

在導言部分,作者帕克帕爾默提出:“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僅僅源自于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我覺得作者認為只有熱愛自己事業(yè)的教師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才能和他產(chǎn)生共鳴。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是熱情百倍,極有耐心,對待學生和顏悅色,極富親和力,真正和學生達成了一片,成了學生的知心朋友,到現(xiàn)在,過去的那些學生遇到我,談起話來還經(jīng)常聊起我們師生過去的快樂時光。

那時候,看到辦公室里有的老師對學生動不動就厲聲呵斥,聲色俱厲,我常常替學生感到委屈,常常想怎么不對學生的態(tài)度好一點,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也漸漸地對學生失去了耐心,雖然心里總想和學生在一起聊聊知心話,和學生在一起玩一玩,可總覺得沒時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每天卻總覺得很忙很忙,累得不行。

我也常常為教學而痛苦,為教學設計時無法找到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為課堂上無法激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時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導,為苦心孤詣的教育卻看不到相應的效果……

幸好我遇到了這本書,我慶幸與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相遇,看作者從關(guān)注教師心靈的角度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有豁然開朗。

帕爾默告訴我,核心問題是“認識自我”,是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他說:“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斘疫€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眱?yōu)秀教學需要教師的內(nèi)心世界資源,因此,我們要去探索教師的心靈世界。這是帕爾默獨特的眼光,嶄新的視角。

在反復閱讀《教學勇氣》一書的過程中,我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感動,驚奇于這本書豐富的資源。我會繼續(xù)閱讀,繼續(xù)發(fā)現(xiàn),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寶藏,共享這美妙的教育經(jīng)典。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2

這本書建立這樣的理念上: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本書是對教師職業(yè)和教育工作的深度闡釋,適合所有把教育當作事業(yè)的教師閱讀。

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zhì)的精神之旅。人們出于情感的原因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他們深愛著自己的學生和課程。但是,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無心教學。我們能不能也像一些優(yōu)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為我們的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

在本書中,帕爾默帶領教師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jié)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這本書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盡管表現(xiàn)形式不一,但是優(yōu)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他們能編織一個復雜的網(wǎng),這張網(wǎng)聯(lián)結(jié)著學生、課程以及他們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為他們自己編織出一個世界。這張網(wǎng)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lián)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師的內(nèi)心中。教師的內(nèi)心包含著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

帕爾默引導教師們進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幫助我們建立了對教學的共同認識。他也號召有關(guān)的教育機構(gòu)在這方面支持教師。教育是帶領孩子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生存。如果沒有這樣的鼓勵和引導來探索內(nèi)心世界,那么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將如何完成它的任務和使命?

帕爾默的書總是使人激動、令人感動。這是一本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對教師生涯進行探索的書。教師、和教師相關(guān)的人,以及任何關(guān)心教育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精彩書摘

60年前,美國哲學家巴贊(Barzun,J.)出版了一本在當今堪稱經(jīng)典的書,名為《美國教師》,里邊的一句話長久地縈繞在我心頭:教學并非一項

不復存在的藝術(shù),而是尊重它的傳統(tǒng)已不復存在。

對美國人來說,這句話現(xiàn)在就像它在60年前一樣真實,這既是好消息,又是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們有許多教師不想讓教學藝術(shù)衰亡,例如,他們拒絕接受這種荒唐的觀點:好的教學僅僅是信息轉(zhuǎn)移,且一臺電腦可以做得和一個活生生、呼吸著的人一樣好。然而,壞消息是指,這些好教師是在艱難甚至卑微的境況中進行著他們的工作,這種境況產(chǎn)生于喪失了尊重教師和教學藝術(shù)的美國文化。

中國智慧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美國人學習。我個人認識到這點,是因為我曾經(jīng)與一位中國人產(chǎn)生了深厚友誼,他在我任教的學校呆了一年,我是那時候認識他的。雖然我們最后一次對話已經(jīng)是大約20__年以前了,但至今仍能感受到,他那強健而富于活力的精神風貌印記在我的腦海和心頭。通過他&&也通過我自己對中國歷史和哲學的研究&&我了解到,在中國文化中古老而悠久的尊師愛教傳統(tǒng)。

所以我深深地感謝吳國珍和楊秀玲教授、余巍博士把我的《教學勇氣》譯為中文。我希望它的出版會促進兩國教育家之間的對話&&讓中國讀者了解,在美國我們正在如何努力重新振興教學、恢復對她的敬重;讓美國人更多地了解那幾千年來豐富人類文明的、敬重教與學的中國文化。

我們所有關(guān)心教育的人需要一起努力,來幫助人們認識到,教和學屬于人類所有追求中最高雅、最迫切需要的追求。世界的未來依賴于這樣的教師和學習者&&他們愿意向著環(huán)繞我們的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敞開頭腦和心靈,向著每一個人、向著日常生活、向著我們多災多難的世界所固有的、值得珍惜的多種可能性,敞開頭腦和心靈。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3

一、蔡林森簡介

鄉(xiāng)村教育家。曾獲揚州市十佳教師、江蘇省中學特級教師、江蘇省首屆名校長等榮譽稱號。創(chuàng)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在教育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內(nèi)容特點

一、先學,即學生看書(讀書)、檢測;二、后教,即學生更正、學生討論、最后教師點撥;三、當堂訓練,即當堂完成作業(yè)。在這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之前,有一個輔助環(huán)節(jié)(1分鐘左右)。輔助環(huán)節(jié)包括:板書課題、出示目標、自學指導。輔助環(huán)節(jié)就像高速公路旁的引橋,主要環(huán)節(jié)好像高速公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給了老師們具體的操作方法,讓中、小學各學科老師靈活運用,上好新課程改革的課,教學生學,讓學生發(fā)揮好主體作用,很快通過引橋,奔馳在自學的快車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例如

數(shù)學、常識課采用四個一的教學模式,即看一看(學生看例題)、做一做(學生仿例題,做習題)、議一議(學生更正、討論,教師點撥、歸納)、練一練(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語文課采用幾個比的教學模式,即比讀書、比認字、比寫字、比說話、比當堂完成作業(yè),每一個比都是一次先學后教。

三、讀后感

課堂學習緊張、高效,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真正地實現(xiàn)了減負提質(zhì)。

給學生減負的口號已經(jīng)喊了很多年了,可捫心自問,學生減負了嗎?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很大一個原因正是低效的課堂。課內(nèi)不夠課外補是很多老師的法寶。課堂上老師不是滿堂灌就是滿堂問,對此我也深有同感,不把課本上所有的內(nèi)容面面俱到地講一遍,就感覺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生怕遺漏了任何一個知識點。這種不注重實效地滿堂灌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教師惟恐達不到教學目標,就給學生布置海量的課外作業(yè)。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將減負真正落到實處,潛心打造45分鐘高效課堂。學習的全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學完成,教師由原來的講授者變成了組織者。從前輔助性的課前課后練習被轉(zhuǎn)移到了課堂,每節(jié)課當堂訓練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訓練成了學習的重要手段,學生在不停地思考和動手中接受和運用新知識。作業(yè)當堂完成,課后自然無需作業(yè),真正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

當然,我們無論學習了哪些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或方法,都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不同的學生適時適度的來使用;不是今天我們學了了先學后教,所有的學科、所有的課堂、所有的學生都適合使用先學后教,正所謂教無定法,蔡林森先生的先學后教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模式,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來嘗試。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4

滿懷著一分教師的執(zhí)著,拜讀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著作《教學勇氣》,讓自己的心靈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禮,被書中通透教師心靈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啟迪所震撼。

正如別的老師所說的一樣,內(nèi)容比較深奧,也很難讀懂。我報著嘗試的心讀了,跟隨作者帕克?帕爾默進入到教學中未知的“自我”領域旅行。對恐懼文化這一章我比較感興趣??謶质且环N使我們和同事、學生、學科以及我們自己相分離的東西。我們身邊都在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可我們沒想到這對我們形成的糟糕狀態(tài),帕爾默解析了這種恐懼,使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教師,當我讓恐懼占上風時,不管是教學時我恐懼學生,還是弄得學生恐懼我,我都處于最糟糕的狀態(tài)。作為同事,我們的關(guān)系常因恐懼而疏遠;恐懼幾乎滲透進所有教師和管理者的關(guān)系中;而且恐懼是在太多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種權(quán)威和管理工具。

學生為何會恐懼:在教室里寧愿保持沉默,而不再冒被受到指責的危險,這有何奇怪?他們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于一種想保護他們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種對成人世界的恐懼所驅(qū)使的沉默,在這個成人的世界里,他們感到疏離、無力。

為什么我們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會有如此多的困難?為什么我們以一種會導致僵化的教學模式的可怕方式來診斷學生的狀態(tài)呢?為什么我們不能看到他們的內(nèi)心恐懼并找到幫助他們克服的方法,而是責備他們的無知和平庸呢?

面對學的恐懼,我還想教好書的話,我需要毫不含糊地看清他們心中的恐懼。這盡管不容易做到,但卻是值得的。當我開始漸漸地理解學生的恐懼時,我能讓我的教學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fā)展,我不再把學生看作是無知的,我不再那樣不準確、自私地評價學生。相反,我體諒他們恐懼的心靈而傾心教學。而且,當我能這樣做時,學生的心靈能健康地成長。

現(xiàn)在我懂得莫頓所說的這句話的涵義了:我們現(xiàn)在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傾聽人們說話”。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fā)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一個好老師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這樣有一天學生才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的說話。

傾聽學生尚未發(fā)出地聲音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guān)注他人,關(guān)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堵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

面對來自孩子的膚淺評判,教師必須面向?qū)W生而不是掉頭離開他們,實質(zhì)上是說:“我們之間存在很大的代溝,但是不管這溝有多寬多險,我都有責任跨過去——不僅因為你們在成長道路上需要我的幫助,而且因為我也需要你們的洞察力與活力來幫助我更新我自己的生命?!?/p>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5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p>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獲,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fā)生后的隨想,有轉(zhuǎn)變觀念的體會,有關(guān)愛孩子的收獲……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lián)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fā)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jīng)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就是會大發(fā)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xiàn)?我不得而知,但就是我已經(jīng)在慢慢轉(zhuǎn)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章節(jié):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yōu)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yōu)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狈词∽晕遥宜痰陌嗬锊钌^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就是只培養(yǎng)參天大樹,而就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shù),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6

因為家中有小寶寶,嬰幼兒時期也正處于發(fā)育和教育的關(guān)鍵時期,于是這個暑假,我又重新拜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我細細品讀一番,受益匪淺??柾厥?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shù)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fā)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quán)威。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父親教育有方??柕母赣H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

看完了《卡爾·威特的教育》,我禁不住要寫些什么。威特先生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兒子卡爾成才的全過程??吹娇柕某晒?,我想大家都會贊嘆、欣賞他的早期教育。在卡爾成長的每個階段,威特先生都給予了充分的關(guān)注和適當?shù)慕逃椒?。他的方法培養(yǎng)出多才、健康、活潑、高尚的卡爾,不光讓孩子得到了知識,更讓其懂得如何與別人交流,怎么對待每件事情,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等等。他從全方位對卡爾進行培養(yǎng)、鍛煉,為以后他在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這本書中,我能深刻的感覺到,老卡爾威特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不僅僅是卡爾威特的聰明和天分,更多的還是卡爾威特的人格和品德以及他的綜合素質(zhì)?!吧裢辈粌H僅是因為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很深的學問,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各種良好的習慣、會與人友好相處、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么他們的命運就決定與其稟賦的多少。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一樣,僅僅由于環(huán)境。人如同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雛形。小學時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給予什么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么樣的雛形。“兒童是成人之母。”此言確實千真萬確,我們誰都無法否認,成人的基礎是在小時候形成的。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必須盡早開始,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長為接近完美的人。父母的知識和認識對孩子向哪方面發(fā)展,培養(yǎng)成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是非常關(guān)鍵的。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又如何挖掘兒童的潛質(zhì),從這本書中我們都能學到很多。作為小學教師,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從現(xiàn)在開始就應該更新自己的觀念,朝著對孩子負責的方面努力!另外,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明白了一個什么樣的人就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雖然,這本書重點講的是卡爾威特的父親是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但是,對我們小學教師來說是一樣的,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度過,我們應該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因為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yè),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好多父母對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作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當,有的則是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適得其反,更有的家長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長”,按自己的意愿來“教化”孩子,這些現(xiàn)狀的出現(xiàn),都和家長們的認識有很大的關(guān)系。所以作為我們,有責任來幫助家長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在他的腦子里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shù),所以他不會犯“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也不會忽視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必把孩子的腦袋分學科切成一塊一塊,不必做那些為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枯燥的重復性練習。這樣,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節(jié)約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爾威特的學習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體系為本的,他的學習是為了自身的發(fā)展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師的指標,他的學習是網(wǎng)絡性的而不是線性的,他的學習是允許失敗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評”的,他的學習是沒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學大綱的范圍之內(nèi)的。這是最高效率的學習。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啟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作為教師要鼓勵孩子敢于向成人提問,我們不僅是學生的百科全書,更需要讓學生自己變成百科全書,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同時培養(yǎng)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恒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7

暑假有幸拜讀了《我的教學勇氣》一書,真是受益匪淺,雖然當初懷著對音樂的熱愛,對教育的向往才選擇這個行業(yè),工作九年來,已經(jīng)被磨練的沒有了當初的激情,讀過此書,自重拾對教育的敬畏、再次點燃教學的激情。

書中關(guān)于傾聽,更給我指明了教學中“聽”的方向。傾聽似乎算不上送給他人的一件禮物,但至少可看作改變的一個起點——事實上,又何止是起點。

自己的訴說有人傾聽是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最強烈的渴望,有人傾聽可以滿足自己那種被期盼被人認可、理解、賞識、敬重的心愿。因此,傾聽,專注的傾聽,是引發(fā)個人變化和社會變革的動力。

只要我們心甘情愿地去傾聽,就能治愈人世間的許多創(chuàng)傷。想一想,倘若黑人和白人,亞裔美國人和拉丁美國人能謙恭地相互傾聽,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景象;想一想,男與女、老與幼、僧與俗、富于貧之間彼此能相互傾聽,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場面。可是,我們中間有太多的人早已不去傾聽,在他們度過的歲月中只顧張口提出自己的主張,而不愿側(cè)耳傾聽對方的意見。

我們害怕聽到我們不想聽到的話語,害怕聽到促使我們反思自己,從而改變自己感情、思想、行為的話語,害怕聽到促使我們反思自己自己,從而改變自己感情、思想、行為的話語。如果我們只說不聽,就能給自己劃定一處安于現(xiàn)狀的小天地,也不必面對小天地之外那些眾說紛紜的復雜問題。事無巨細都去傾聽,最終的結(jié)果可能是問道于盲,令我們頭腦糊涂,手足無措,因此我們寧愿與顯而易見的謬誤結(jié)伴,而不愿與難窺堂奧的真理為伍。

我們不必忙著編造冠冕堂皇的空洞口號,而應去認真探究錯綜復雜的真實思想和真實生活。

只要我們對世界的紛亂不再心村畏懼,就能從傾聽中知曉世界的真理。最要緊的是先從傾聽自己開始。

我們之所以聽不到世界試圖告知我們的真理,是因為我們?nèi)ゲ粌A聽居于自己心中的“教師”。內(nèi)心某處其實明白什么是世界的真理,可我們卻有意把真理嚴密地藏掖在心中的暗角,這樣我們就可以佯裝不知真理,從而也不必與真理打交道。

倘若我們更多的人都來凝神傾聽自己心中明察秋毫的“教師”,那么就能分清何為錯綜復雜的真理,何為避難就易的謬誤。

傾聽自己或許有一定的風險,比如,可能造成難以釋懷的內(nèi)心沖突,甚至帶來迫不得已的個性突變,但傾聽內(nèi)心是我們與世界現(xiàn)實重新建立聯(lián)系的最可靠途徑。只有當我們是從“心內(nèi)”接聽關(guān)于世界的新聞時,才更有可能相信從“心外”聽到的消息。

學會傾聽對我們個人而言頗為不易,因為免不了會聽到使人為難的話語。但教師在教育改革中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之一,就是不僅要把自己看做服務青少年的工作者,還要看做服務學校和社會的領導者,我們要學會傾聽!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8

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好多教育專著為我新學期的工作充電。我讀的書有:《新教育之夢》、《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jié)》、《愛的教育》等。現(xiàn)在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nèi)绾巫鋈?。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yōu)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陶淵明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堅持不懈,就會天天成長。教師作為知識的傳

播者、人才的培養(yǎng)者,就更應該勤奮的讀書學習。最終達到一種境界:讀書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需要,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讀書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李海林校長總結(jié)的讀書方法是:在身邊尋找問題————帶著問題讀書————通過讀書找到解決問題的觀點、立場、方法———用書中找到的觀點、立場、方法解決現(xiàn)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行為。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鑒。

特級教師宋如郊認為:“讀書學習這個過程貴在堅持和得法?!彼偨Y(jié)出一線教師讀書的要點:

第一,讀書要堅持這樣的習慣:1、勤,天天讀一點。2、博,各種書都看一點;3、新,追蹤前沿的新信息;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寬度;新,是銳度;思,是深度。

第二,讀書要堅持內(nèi)化:1、由數(shù)量上的積累進而形成質(zhì)量上的積淀;2、將資源轉(zhuǎn)化為能量。即將所讀內(nèi)容有效轉(zhuǎn)化,為己所用,變成自己的專業(yè)思想和技能。

第三,讀書要堅持務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薄墩撜Z》1、即重點要突出,教育理論和本專業(yè)的著述是讀書的重點,數(shù)量上要保證,時間上要傾斜,整合上要優(yōu)先;2、返“本”,即經(jīng)典著作要常?!盎仡^看”,常讀常新,像《葉圣陶文集》這類著作應該多看幾遍,每一遍都有新收獲。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第四、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于酒囊飯袋、行尸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

第五、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yǎng)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于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第六、做一個寬容的智者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tài)。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p>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19

把教學游戲巧妙地穿插進英語課堂教學中去會使得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持久,使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

1.游戲能使復習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我們學了一系列食物以后,安排老師拿一種食物,學生說出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反復幾次,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減弱。這時,老師安排游戲Whoismissing?Whoisfast?Magiceyes等,學生的積極性就被重新激起,一只只小手又會爭先恐后地舉起。

2.游戲?qū)胧莻€相當快捷、有效的方法,能讓學生從思想上盡快進入英語課堂。我經(jīng)常安排Listenanddo,listenandpoint,lookandsay等簡單游戲,但要具有檢查性質(zhì)。學生在玩游戲的同時,既復習了舊知識,情感上又得到了體驗,而通過這些舊知識的復習,我們自然過度到新知識的傳授,以舊帶新,一舉兩得。

3.當學生出現(xiàn)無聊困惑的情緒時,游戲可解燃眉之急。中高年級的學生會遇到背單詞,記單詞的難題。如果只是死記硬背,不但效果不好,學生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弱。此時,如果能讓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促使他們主動背單詞,對他們今后的英語學習,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幫助。尋找共同點、單詞接龍等游戲,既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又能提高他們課后記單詞的興趣。

有些游戲的可用性很強,像copy不走樣等游戲,無論什么內(nèi)容,都能套用。但有些游戲,卻不是什么內(nèi)容都合適的。作為教師要學會使用最恰當?shù)挠螒颉lashandguess這樣的游戲僅適合單詞教學,而不適合鞏固句型。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游戲的口味也不同,我們要學會投其所好。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趣味性強點的,像copy不走樣,highvoiceandlowvoice能引起他們參與的欲望。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喜歡探索型的游戲,比如bingo,加減運算對抗賽就很受他們的歡迎。

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篇20

我喜歡這本書,由于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忠誠與執(zhí)著。由于它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依附在服飾上,會使服飾帶有生氣;這種東西彌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贿@種東西貫穿于《新建議》中,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quán)威,敬畏生命?!熬次氛胬怼边@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xiàn)錯誤,要勇于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熬次窓?quán)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yōu)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熬次飞边@使我聯(lián)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并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xiàn)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愛上“數(shù)學”。

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教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教師吧!是的,教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游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贊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里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里擊起快樂的回響。

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zhì)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質(zhì)條件,這一點眾人皆知也無需多說。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shù)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唱歌、聽音樂、看電影的方式使自己開心、滿足,作者認為這就是藝術(shù)在發(fā)揮其作用,由于藝術(shù)能凈化心靈,釋放心中郁悶,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達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獲得幸福感。其實生活本身就是藝術(shù),作為教師,如有藝術(shù)的眼光與心靈,那你會發(fā)現(xiàn),面對學生就是在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因此,作者希望教師能造起幸福的二層樓,豐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輕之心。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一個人能擁有獨立的思想,應該是一種較高的境界。作者說“完全幸福的人在前兩層樓里幾乎沒有,惟有思想,獨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讓人完全自由”。對教師來說,思想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可以思考關(guān)于自己的工作,怎樣努力,怎樣干得更好,怎樣從工作中發(fā)現(xiàn)和獲得樂趣。教師要邁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經(jīng)常思考教育問題,為什么而教,怎樣教。

“傾聽”與“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聽是入耳,一種生理游戲,但不一定入心,別人說話你聽到了,僅僅是一種聲波和信號,是人的一種本能而已。而傾聽呢,是一種身心兩方面的活動,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會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傾聽不僅是一種交往藝術(shù),更是一種美德。教師當然需要傾聽,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闭嬲慕逃厝皇菑男呐c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教師善于傾聽才能理解學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從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傾聽又會讓你交到知心朋友,擁有和諧融洽的家庭關(guān)系。因此,學會傾聽真的很重要,通過它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會讓你得到許多東西。

古人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存在著許多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