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美術《扎染》課教學設計_第1頁
五年級美術《扎染》課教學設計_第2頁
五年級美術《扎染》課教學設計_第3頁
五年級美術《扎染》課教學設計_第4頁
五年級美術《扎染》課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美術《扎染》教學設計學科美術年級五年級主備人時間備課組長簽字學校審核簽字備課內容扎染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民間印染工藝-扎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2、技能目標:了解扎染特點,初步掌握染色方法,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3、情感目標:學會去發(fā)現(xiàn)與欣賞少數(shù)民族民間美術工藝品中的美,增強對少數(shù)民族藝術的自豪感。教學重難點重點:扎染的基本技法難點:扎布的松緊程度,染布時間長短以及顏色運用教材分析本課是廣美版五年級下冊的第五課扎染,本課的設計主要針對這個階段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對該階段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學情分析五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好奇。孩子們比較活潑好動,思維明捷,動手能力又強,所以接受新事物比較容易。教學準備彩色墨水、毛筆、水、調色盤、餐巾紙、各種染指作品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個人復備意見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看,老師今天帶來一件什么樣的圍巾,(出示)你們知道這種別致的紋樣是怎么來的嗎它是扎染出來的。這是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手工印染工藝。教師講解:扎染是一種古老的紡織染色工藝,主要盛行于我們的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如云南、貴州等地。它是用線、繩對織物進行緊固結系、捆綁、縫扎,然后放進染液中進行煮染,由于扎結的外力作用,使得織物染色不勻拆除扎線洗去浮色后,織物上即可顯現(xiàn)奇特的彩色花紋。其作品色彩樸實,自然大方,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4、板書課題:扎染圖案。講授新課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扎染(板書扎染)請同學們欣賞圖片并回答問題。(學生回答)看視頻了解扎染的歷史扎染,扎染又稱絞纈。是一種古老的采用結扎染色的工藝,該工藝始于秦漢,興于魏晉南北朝,風盛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裝奢侈費工,下令禁絕,使中原扎染工藝幾乎一度失傳。明清時期,洱海白族地區(qū)的染織技藝達到很高的水平,到了民國,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F(xiàn)今,這種傳統(tǒng)工藝得到了許多藝術家和印染工作者的重視,使古老的扎染工藝重新煥發(fā)青春。三、新授扎染的方法和步驟1、捆扎:將白布從中間提起,然后把下方四周的布握攏,再用繩子打活結。2、染色:將捆扎好的白布放進彩色水中浸染,注意要浸透。3、展開:將浸透的布擰干,松開捆扎的繩子,展現(xiàn)布上的紋樣。4、學生欣賞范作1、2、3,并說出這些扎染圖案是采用什么捆扎方法制作出來的(學生回答)小結:1、將白布交替正、反折疊,然后用線繩分段扎緊可得到條形邊疆花紋,2、將白布對白、再對折,以折點為頂點,在其下部用線繩繞綁縛,染色后可得到放射狀方形或菱形花紋如圖23、把白布的四角分四次折疊成折扇樣再扎,染色后產生扇形般的放射圖案4、看視頻扎染方法5、欣賞學生作品四、動手做一做五、課堂小結同學們,普通的材料憑借我們的想象和靈巧的手,變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們的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