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七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七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七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七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七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page22頁,共=sectionpages22頁2021-2022學年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七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0分)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千米 B.1:100000000

C.一千萬分之一 D.1:1000“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于()A.極地地區(qū) B.赤道地區(qū) C.回歸線 D.極圈附近有一位建筑師,想要建造一座四面窗戶都朝向北方的房子,你認為應該建在()A.北極點 B.南極點 C.赤道 D.北回歸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A.0°、180 B.20°E、160°W C.20°W、160°E D.90°E、90°W在一幅比例尺為1:500000的地圖上,量得某條河流的長度為50厘米,則這條河流的實際長度為()A.150米 B.200千米 C.250千米 D.250米下列關(guān)于地球公轉(zhuǎn)的敘述正確的是()A.公轉(zhuǎn)周期是一天

B.自西向東公轉(zhuǎn)

C.地軸不停地旋轉(zhuǎn)

D.公轉(zhuǎn)使地球上產(chǎn)生了晝夜更替現(xiàn)象關(guān)于下圖中四個大洲的表述,錯誤的是()A.①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B.③大洲與④大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C.②大洲瀕臨三大洋

D.四個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①②③④關(guān)于某地(40°N90°E)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A.西半球、北半球、高緯度 B.東半球、北半球、中緯度

C.東半球、南半球、中緯度 D.西半球、北半球、低緯度下列關(guān)于赤道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赤道是劃分緯度的起點線,是90°緯線

②赤道是劃分經(jīng)度的起點線,是0°經(jīng)線

③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④赤道是南北緯度的分界線。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洋分別是()A.非洲和印度洋 B.亞洲和印度洋

C.亞洲和北冰洋 D.北美洲和北冰洋關(guān)于世界陸地和海洋的敘述,正確的是()A.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B.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印度洋

C.全球海陸分布均勻 D.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非洲大陸如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說法正確的是()A.從甲處攀登山峰比從乙處攀登省力

B.丁處的坡度比丙處陡

C.甲、乙、丙、丁四處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處海拔最高,丁處海拔最低如圖ABCD四處,等高線表示的山地地形部位名稱或地形類型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谷、山頂 B.山谷、山頂、山脊、盆地

C.山脊、山頂、山谷、盆地 D.山谷、山頂、山脊、盆地造成地球上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A.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活動 B.全球的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

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陸 D.地殼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和地震帶多集中在()A.大洲和大洲的交界處 B.大洋和大洋的交界處

C.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 D.海洋與陸地的交界處下列人種與其主要分布區(qū)連接正確的是(()A.黑色人種一非洲北部 B.白色人種一亞洲東部

C.黃色人種一歐洲西部 D.混血人種一拉丁美洲下列關(guān)于世界人種、語言及宗教的說法正確的是()A.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shù)最多的宗教

B.非洲北部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語,信仰基督教

C.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D.美國人主要講英語,以黑種人為主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分別是()A.英語和阿拉伯語 B.漢語和西班牙語

C.漢語和英語 D.俄語和英語下列地區(qū)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fā)展的是()A.河流三角洲地區(qū) B.河流上游地區(qū)

C.熱帶雨林地區(qū) D.熱帶沙漠地區(qū)如圖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的是()A. B.

C. 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60.0分)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一中A、B兩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______、B______,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______半球,從東西半球看A點位于______半球,B點位于______半球。從溫度帶看,兩點均位于______帶。

(2)圖二中A、B、C三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______、B______、C______。A點位于______半球、______半球,B點位于______半球、______半球。

(3)圖三中A、B兩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______、B______,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______半球,A點位于B點的______方向。讀各大洲輪廓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大洲與F大洲的分界線是:______。

(2)C大洲的名稱是:______。

(3)E大洲位于______洋之中。

(4)G大洲的主要人種是:______,大部分信仰______(宗教)。讀“板塊構(gòu)造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填出圖中數(shù)字符號所代表的板塊名稱: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2)喜馬拉雅山脈是由______(填代號)板塊與______(填代號)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東非大裂谷在不斷擴張是由于______(填代號)板塊與______(填代號)板塊張裂拉伸造成的;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由于處于______(填代號)板塊、______(填代號)板塊與______(填代號)板塊的交界處.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根據(jù)比例尺大小判定的規(guī)則:分子相同的情況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把選項A中的文字式比例尺轉(zhuǎn)換為數(shù)字式,和其它選項比較,得出最大的比例尺,就是選擇分母最小的比例尺。

故選:D。

地圖上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分子相同的情況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的大小和數(shù)學知識有關(guān),應當和數(shù)學中分數(shù)的大小相同.

2.【答案】B

【解析】解:分析題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轉(zhuǎn)一周的時間是一天,“八萬里”指路程約為8萬里(也就是4萬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長約4萬千米。要想“坐地日行八萬里”也就是4萬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區(qū)才有可能實現(xiàn)。故選項A、C、D不符合題意;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緯線是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長約4萬千米。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zhuǎn),叫地球的自轉(zhuǎn)。自轉(zhuǎn)一周的時間是一天,也就是24小時,自轉(zhuǎn)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是晝夜交替。

理解題干的含義,直接確定選項。

3.【答案】B

【解析】解:南極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極點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因此建造一所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戶都朝向北方,應選擇建在南極點。故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北極是地球的最北端,在北極點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南方;南極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極點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

解答時,觀察地球儀上的北極點和南極點,以此判定該題。

4.【答案】C

【解析】解: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由經(jīng)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gòu)成的網(wǎng)絡叫做經(jīng)緯網(wǎng),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經(jīng)線的度數(shù)叫做經(jīng)度,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jīng),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jīng),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shù)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

本題考查經(jīng)緯網(wǎng)的判讀,理解記憶解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在一幅比例尺為1:500000的地圖上,若量得某條河流的長度為50厘米,則這條河流的實際長度為50×500000厘米=250千米。

故選:C。

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可利用比例尺計算實地距離。

本題考查比例尺的計算,解題的關(guān)鍵是把握比例尺的計算公式。

6.【答案】B

【解析】解:A.公轉(zhuǎn)周期是一年。故不符合題意。

B.地球自西向東公轉(zhuǎn)。故符合題意。

C.地球繞地軸不停地轉(zhuǎn)動,叫地球自轉(zhuǎn)。故不符合題意。

D.自轉(zhuǎn)使地球上產(chǎn)生了晝夜更替現(xiàn)象。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地球在自轉(zhuǎn)的同時還要繞著太陽轉(zhuǎn)動叫地球公轉(zhuǎn),地球公轉(zhuǎn)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季節(jié)的變化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考查了地球公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理意義,難易適中.

7.【答案】C

【解析】解:亞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故A敘述正確;

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故B敘述正確;

非洲東臨印度洋,西鄰大西洋,故C敘述錯誤;

圖中四個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故D敘述正確。

故選:C。

讀圖可得,①是亞洲,②是非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

本題考查世界不同大洲的輪廓及特點,讀圖解答即可.

8.【答案】B

【解析】解: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0°緯線),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qū),30°~60°為中緯度地區(qū),60°~90°為高緯度地區(qū)。由此可知,點(40°N,90°E)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中緯度。依據(jù)題意。

故選:B。

由經(jīng)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gòu)成的網(wǎng)絡叫做經(jīng)緯網(wǎng),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jīng),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jīng),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

本題考查利用經(jīng)緯度確定任意點的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9.【答案】B

【解析】解:

①赤道是劃分緯度的起點線,是0°緯線,故錯誤;

②本初子午線是0°經(jīng)線,故錯誤;

③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故正確;

④赤道是南北緯度的分界線,以赤道(0°緯線)為起始線,向北向南各分了90°;故正確。依據(jù)題意。

故選:B。

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圈,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與經(jīng)線垂直相交,赤道是0°緯線。

本題考查赤道的特點,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C

【解析】解: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亞洲,世界上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故選:C。

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共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個大洲.其中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面積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題考查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積,牢記即可.

11.【答案】A

【解析】解: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故A正確;

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故B錯誤;

全球海陸分布不均勻,陸地集中于北半球、東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故C錯誤;

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故D錯誤。

故選:A。

我們生活的地球,從太空看是個蔚藍色的美麗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據(jù)人們的計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陸地集中于北半球、東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本題考查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概況,牢記即可。

12.【答案】C

【解析】解:從甲處到山峰比從乙處到山峰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攀登費力;故A錯誤。

丁處的等高線比丙處的等高線密稀疏,丁處的坡度比丙處平緩;故B錯誤。

甲、乙、丙、丁四處位于同一等高線上,海拔高度都是280米;故C正確,D錯誤。根據(jù)題意。

故選:C。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

本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調(diào)動運用知識的能力。明確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山體部位名稱和等高線表示的地形類型是解題關(guān)鍵。

【解答】

讀圖可知,圖中A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B處等高線閉合且中間低,四周高,地形類型為盆地;C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D處等高線閉合且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或山峰。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4.【答案】D

【解析】解: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地殼的變動、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例如填海造陸等,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地殼的變動、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

根據(jù)造成海陸變遷的原因,分清主次,解答本題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即可.

15.【答案】C

【解析】解:地質(zhì)學家經(jīng)過長期研究,提出了板塊構(gòu)造學說。一般來說,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fā)生火山、地震。

故選:C。

地質(zhì)學家經(jīng)過長期研究,提出了板塊構(gòu)造學說.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海洋與陸地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

考查板塊運動的有關(guān)知識,要理解記憶.

16.【答案】D

【解析】解:A、黑色人種一非洲中部和南部、美國、巴西以及印度南部,故本選項錯誤;

B、白色人種一歐洲、西亞和北非洲,印度北部、大洋洲、北美洲,故本選項錯誤;

C、黃色人種一亞洲東部,故本選項錯誤;

D、混血人種一拉丁美洲,故本選項正確。

故選:D。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于黃種人;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和南部;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拉丁美洲主要是混血種人.

本題考查了世界主要人種及其分布地區(qū),屬于基礎(chǔ)題.

17.【答案】A

【解析】解:A.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shù)最多的宗教,故A正確;

B.非洲北部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故B不正確;

C.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故C不正確;

D.美國人主要講英語,以白種人為主,故D不正確。

故選:A。

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區(qū);佛教創(chuàng)建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伊斯蘭教于公元7世紀誕生在沙特阿拉伯。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屬于黃種人。

本題綜合考查了世界主要人種以及主要語言和宗教的分布地區(qū),屬于基礎(chǔ)題。

18.【答案】C

【解析】解: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語言。

故選:C。

世界聯(lián)合國的工作語言有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語言.

本題考查知識點簡單,屬于基礎(chǔ)題.

19.【答案】A

【解析】解: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水源充足、氣候適宜、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fā)展;河流三角洲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水源充足、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fā)展;河流上游地區(qū),一般地形崎嶇,是人口稀疏區(qū);熱帶雨林地區(qū),氣候太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熱帶沙漠地區(qū),氣候干旱,土地貧瘠,水源缺乏,不適合人類居??;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fā)展.

該題考查聚落形成與發(fā)展的自然條件,理解解答即可.

20.【答案】A

【解析】解:甲為白令海峽;乙為英吉利海峽;丙為直布羅陀海峽;丁馬六甲海峽,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北冰洋與太平洋.

故選:A.

由大洋和陸地輪廓,可判斷出甲為白令海峽;乙為英吉利海峽;丙為直布羅陀海峽;丁馬六甲海峽,其中白令海峽是北美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本題考查世界主要海峽的位置,讀圖解答即可.

21.【答案】10°S,150°E

20°S,170°E

西

10°N,170°E

30°S,170°W

30°N,180°

西

西

70°N,45°W

70°N,135°W

正東

【解析】解:(1)據(jù)圖一中經(jīng)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可得,A的地理坐標是10°S,150°E、B點的地理坐標是20°S,170°E,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A點位于東半球,B點位于西半球。從溫度帶看,兩點均位于熱帶。

(2)據(jù)圖二中經(jīng)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可得,A的地理坐標10°N,170°E、B點的地理坐標是30°S,170°W,C點的地理坐標是30°N,180°.A點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點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3)圖三中地球自轉(zhuǎn)的時針方向是逆時針,該圖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半球圖。圖中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度數(shù)差是45°,A點的地理坐標是70°N,45°W,B點的地理坐標是70°N,135°W,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北半球,A點位于B點的正東方向。

故答案為:(1)10°S,150°E;20°S,170°E;南;東;西;熱;(2)10°N,170°E;30°S,170°W;30°N,180°;北;西;南;西;(3)70°N,45°W;70°N,135°W;北;正東。

東西經(jīng)度的判定方法為:經(jīng)度度數(shù)向東變大為東經(jīng),經(jīng)度度數(shù)向西變大為西經(jīng);南北緯度的判定:緯度度數(shù)向北變大為北緯,緯度度數(shù)向南變大為南緯。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jīng)線組成的經(jīng)線圈。20°W經(jīng)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jīng)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在北極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