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_第1頁
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_第2頁
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_第3頁
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_第4頁
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頁,當前為第1頁。2021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學生活動手冊答案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頁,當前為第1頁。第一單元冷和熱1.冷熱與溫度探究一杯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1.實驗報告記錄。問題:熱水變涼過程中,溫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還是勻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設:熱水變涼過程中,溫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實驗設計:①安裝好測溫裝置。②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水溫,連續(xù)記錄6次。③把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在方格紙上描點并連成曲線。實驗記錄:時間/分024681012溫度/°C983223191716152.繪制水溫變化曲線圖。實驗結論:熱水變涼過程中,溫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2.熱脹冷縮研究液體、氣體、固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問題一:水在受熱和遇冷時,體積會有什么變化?實驗現(xiàn)象: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頁,當前為第2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頁,當前為第2頁。放入熱水中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內液面上升玻璃管內液面下降實驗結論: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問題二:空氣在受熱和遇冷時,體積會有什么變化?實驗現(xiàn)象:放入熱水中放入冷水中氣球鼓起來了氣球變癟了實驗結論:氣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問題三:銅球在受熱和冷卻后,體積會有什么變化?實驗現(xiàn)象:加熱銅球冷卻銅球銅球不能通過鐵圈銅球又能通過鐵圈了實驗結論:固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3.水受熱以后畫出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3頁,當前為第3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3頁,當前為第3頁。1.冰融化前,溫度是否持續(xù)上升?冰融化前,溫度持續(xù)上升。2.冰融化時的溫度是多少°C?冰融化時的溫度是0°C。3.冰融化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怎樣的?冰融化的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畫出水沸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1.水沸騰前,溫度是否持續(xù)上升?水沸騰前,溫度持續(xù)上升。2.水沸騰時的溫度是多少°C?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C。3.水沸騰以后,停止加熱前,溫度是否繼續(xù)上升?水沸騰以后,停止加熱前,溫度不再繼續(xù)上升。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4頁,當前為第4頁。4.停止加熱后,燒杯中水面的位置會有什么變化?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4頁,當前為第4頁。停止加熱后,燒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4.水遇冷以后畫出水結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1.水結冰時的溫度是多少°C?水結冰時的溫度是0°C。2.水結冰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怎樣的?水結冰的過程中溫度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一直維持在零度,直到全部結成冰之后才會繼續(xù)隨著環(huán)境溫度降低而降低溫度。冰、水、水蒸氣是如何相互變化的?在括號里填寫變化條件。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5頁,當前為第5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5頁,當前為第5頁。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5.地球閱讀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故事。在下圖標注出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主要??奎c。6.月球觀察月相記錄單。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6頁,當前為第6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6頁,當前為第6頁。如實記錄,可以畫簡單的示意圖,也可以剪貼月相,日期以農歷為主,也可以同時記錄兩個日期。此范例為2012年7月1日至31日(農歷五月十三至六月十三)的月相記錄,僅供參考。7.太陽測量并畫出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角。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7頁,當前為第7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7頁,當前為第7頁。8.太陽鐘畫出手電筒從不同方向和角度照射時小棒的影子。記錄一天中陽光下小棒影子的長短。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是:早晨影子較長,然后逐漸變短,正午最短,然后逐漸變長,直至日落影子消失。第三元昆蟲9.龐大的“家族”把不是昆蟲的找出來,在“○”里打“×”。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8頁,當前為第8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8頁,當前為第8頁。描述一種你熟悉的昆蟲,并畫一畫。螞蟻,從外觀上看是一種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動物,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六只腳,全身呈黑色或棕色,頭上長著兩根細長的觸角,爬起來敏捷自如。10.養(yǎng)昆蟲小組同學合作,給蠶寶寶記觀察日記。1.觀察蠶卵和蟻蠶的樣子。蠶卵是橢圓形的,呈淡灰色,中間凹陷。有的蟻蠶已經(jīng)出殼,樣子像螞蟻,只有兩三毫米長。2.記錄蠶寶寶身體長度的變化。蠶寶寶身體長長了,我將蠶寶寶放在方格紙上,在頭部、尾部的位置畫記號,然后連接兩點,這條線的長度就是蠶寶寶的身體長度了。我量了一下,蠶寶寶3.2厘米長了。3.記錄蠶寶寶的蛻皮過程。蠶寶寶越來越大,顏色越來越淺。有一天,它不吃也不動,好像死了一樣,第二天一看,它蛻下了一層皮,還長大了不少,顏色更淺了。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9頁,當前為第9頁。4.記錄蠶寶寶吐絲結繭。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9頁,當前為第9頁。蠶寶寶越來越大,蛻了4次皮,身長有6厘米了。排完最后一次糞便后,它不吃桑葉了,身體變得潔白,還有些透明。它開始搖頭晃腦地練習吐絲啦!5.記錄飛蛾破繭而出。蠶寶寶用繭絲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過了幾天,繭上破了一個洞,有只飛蛾鉆了出來。它全身都是白的,身體胖乎乎的,頭上長著一對觸角。它的樣子跟蠶寶寶可真不一樣。6.我們的養(yǎng)蠶體會。養(yǎng)蠶是一個長期的飼養(yǎng)觀察活動,我們要精心飼養(yǎng)蠶寶寶,認真觀察并且堅持不懈的記觀察日記,還要查閱一些有關蠶寶寶的資料,這樣我們才能從養(yǎng)殖活動中有所收獲。把蠶的一生畫下來。11.探究昆蟲的奧秘選擇一個你想研究的問題,寫出實驗設計和你的發(fā)現(xiàn)。研究的問題用紙包一些花椒放在盛米的容器內,大米是不是就不容易生蟲?實驗設計在兩個袋子中分別放入同樣多的大米,用紙包一些花椒放在一個袋子中,另外一個袋子什么也不放,扎緊口袋口。過一個星期,觀察兩個袋子中的大米有沒有生蟲子。我的發(fā)現(xiàn)放有花椒的大米比另一個袋子中的蟲子少得多,說明花椒可以防止大米生蟲子。第四單元繁殖12.用種子繁殖按不同的方向擺蠶豆種子,觀察它們的萌發(fā)情況。(分別用黑筆和綠筆畫出根和芽的生長方向)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0頁,當前為第10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0頁,當前為第10頁。觀察結果:種子在萌發(fā)時,根向下生長,芽向上生長。記錄葵花子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出苗的打“√”)編號埋種深度/厘米1234567第1粒√√第2?!獭涛业陌l(fā)現(xiàn):一般來講,葵花子出苗土深是由葵花子的長度、土壤硬度等因素決定的,通常情況下,土深超過4厘米,葵花子就很難出苗。13.用根、莖、葉繁殖記錄一種植物的繁殖過程。(任選一種用營養(yǎng)器官繁殖的方式)植物名稱:水仙,是莖用繁殖的。日期生長狀況11月23日我把水仙放在碗里,然后拿到我的窗戶旁邊,我瞪著兩個大眼看著它,覺得它越看越像一個洋蔥,頭上長著3厘米的芽。11月25日我去給水仙換水,看了看它上部的芽長了些,我用尺一量,5厘米,增長了2厘米,原來是3厘米。11月26日我去給水仙換水,看到它的上部左邊的根上,原來才一個葉子,什么時候又多長出了一個呢?我就想:水仙肯定能長很大。12月1日早晨,我給小水仙換水,看到它左邊的里邊又多出了一棵小芽,我高興極了。12月4日中午,我回來給小水仙澆水,小水仙不知道什么時候右邊的芽中又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1頁,當前為第11頁。長出了一棵小芽。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1頁,當前為第11頁。12月6日小水仙今天算是到了茂盛的時期,左芽、右芽、中邊里的芽全部長高了,還不說,中間的芽里邊又長了一棵小的。14.動物的繁殖下面動物中,是胎生的在“○”里涂紅色,是卵生的涂綠色。查資料,了解有趣的動物繁殖和養(yǎng)育后代的方式。許多蚜蟲只在冬季將要來臨的時候才產(chǎn)生雄zhi蚜,進行雌雄交配,產(chǎn)受精卵越冬;而從春季到秋季連續(xù)十余代都以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在這段時期幾乎完全沒有雄蚜。蚜蟲在孤雌生殖時(產(chǎn)性蚜時除外),它的后代都是雌的,經(jīng)兩性交配后產(chǎn)的卵到第二年也都發(fā)育成雌蚜,唯有產(chǎn)性蚜時才出現(xiàn)雄蚜。雄海馬腹面有一個育兒囊,每當繁殖季節(jié)來臨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幕奇特的景象:剛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馬,隨著大海馬的身軀不停地做伸值與彎曲的搖擺動作,然后,大海馬便把這些小海馬一個個從腹部排放出來。其實,生出小海馬的并不是海馬媽媽,而是海馬爸爸。原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2頁,當前為第12頁。來,當生殖期來臨的時候,雌海馬就把成熟的卵子悄悄地產(chǎn)到了雄海馬的育兒囊內;雄海馬在給卵受精后,便把育兒囊的口封閉,從此就擔任起孵卵哺乳的重任,帶著這個“包袱”辛苦度日。由于育兒囊內的血管能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yǎng),胚胎在這里度過20天左右,便孕育出小海馬了。小海馬在剛開始學游泳時,若遇到危險信號,還會再進入囊中,而海馬媽媽一旦離開,就再也不回來了。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2頁,當前為第12頁。第五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15.生物與非生物根據(jù)植物、動物的特點,歸納出生物的共同特點。生物的共同特點:1.幾乎都需要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2.需要營養(yǎng);3.會生長變化;4.會繁殖;5.會對環(huán)境變化作出反應。用紅筆寫出生物的名稱,用藍筆寫出非生物的名稱,并用黑筆將有關系的生物與非生物連線。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3頁,當前為第13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3頁,當前為第13頁。生物有松樹、山羊、青草、魚、烏龜、老鷹等等。非生物有巖石、高山、白云、陽光、空氣、雪、溪流、土壤等等。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系:與松樹有關系的有巖石、高山、白云、陽光、空氣、雪、溪流、土壤。與山羊有關系的有白云、陽光、空氣、溪流、土壤。與青草有關系的有陽光、空氣、溪流、土壤、白云。與魚有關系的有陽光、空氣、溪流。與烏龜有關系的有巖石、陽光、空氣、溪流、土壤。與老鷹有關系的有高山、白云、陽光、空氣、溪流。16.動物的庇護所填寫觀察、設計記錄單。我觀察了螞蟻的家位置筑巢于地下或樹上,有著良好的排水、通風措施。大小地下巢穴的規(guī)模非常大,包含一系列彼此du連通的地下小室,與地面經(jīng)通道連通。地下小室包含育兒室,食物貯藏室,交配室等。材料野外螞蟻基本都是挖洞,還有用樹葉的。搭建方式螞蟻窩由工蟻們負責建筑和維護,由工蟻從地表開始一粒粒地把泥土、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4頁,當前為第14頁。沙搬開,慢慢挖出一下地底世界。平時,工蟻們將窩里小顆粒狀的臟東西叼到出口附近,形成常見的螞蟻窩“土堆”。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4頁,當前為第14頁。周圍環(huán)境對動物的影響螞蟻建巢是根據(jù)周邊環(huán)境進行建造的,只有周圍的環(huán)境有利它們生存才會進行筑巢類我設計的鳥兒的家17.環(huán)境變化以后思考在藏羚羊遷徙必經(jīng)之地如何修建一條鐵路,畫出設計方案。設計方案:說明:藏羚羊遷徙時,從鐵路上面經(jīng)過。小組交流修改后的方案:說明:藏羚羊遷徙時,從鐵路下面經(jīng)過,保證藏羚羊遷徙時不被影響。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5頁,當前為第15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5頁,當前為第15頁。專項學習像科學家那樣……我的研究報告。問題: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假設: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越慢;擺長越短,擺越快。保持不變的是:擺幅、擺重保持不變。需要改變的是:擺長實驗記錄:改變的條件10秒擺動的次數(sh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結果擺長8厘米9888擺長17厘米7677擺長23厘米5555我的研究結論: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越慢;擺長越短,擺越快。聽其他同學的匯報,把他的研究結果和結論記錄下來。改變的條件10秒擺動的次數(sh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結果擺角30度9999擺角60度9999擺角90度9999他的研究結論:擺的快慢與擺角大小無關。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6頁,當前為第16頁。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6頁,當前為第16頁。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一、學情分析四年級小學生擁有活躍的思維并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根據(jù)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此階段的課程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迸一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lián)系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并在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和主動創(chuàng)新意識二、教材分析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五個單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xiàn)了“生活經(jīng)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7頁,當前為第17頁。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征”之間建立聯(lián)系,講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7頁,當前為第17頁。三、教學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并為他們繼續(xù)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fā)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入交流和洶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與他入合作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的關系,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二)探究與興趣目標科學探究的8個要素:提出問題、作岀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jù)、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科學態(tài)度目標: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chuàng)新、合作分享(三)科學思考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具體如下: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8頁,當前為第18頁。①發(fā)覺與描述自然現(xiàn)象因果冋題的能力覺察、產(chǎn)生和敘述另有假說和理論的能力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8頁,當前為第18頁。②產(chǎn)生邏輯預測的能力③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說的能力④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與相關資料的能力⑤作岀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四、教學策略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學生學習的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科學書及實驗用具開始,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chuàng)新科學作業(yè)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jié)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釆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并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謎行赦學設計。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岀發(fā),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lián)系,引導并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jù)課程標準的各項規(guī)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9頁,當前為第19頁。3.兒童的科學探究習慣及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經(jīng)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xiàn)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思維,并對現(xiàn)有的事物敢于質疑,敢于打破常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19頁,當前為第19頁。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探究能力對自己科學學習的幫助。在獎勵機制上釆取務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yǎng)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聯(lián)系當?shù)睾蛢和膶嶋H,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fā)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五、教學進度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0頁,當前為第20頁。單元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0頁,當前為第20頁。單元教學目標篇目章節(jié)篇目(章節(jié))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具、電教、學具、實驗準備和設計教時及進度備注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0頁,當前為第21頁。第一單元冷和熱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0頁,當前為第21頁。1.知道溫度的概念和計量單位。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絕大多數(shù)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3.通過實驗探究、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水的三態(tài)變化。4.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和酒精燈的方法,能合作完成熱對物質影響的各5.意識到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這種規(guī)律可以被人類認識和利用。1冷和熱1.通過感知水的冷熱,知道用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2.學習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能連續(xù)測量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的溫度,并運用圖表將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3.通過分析圖表,發(fā)現(xiàn)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重點: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難點:在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連續(xù)測量溫度,并發(fā)現(xiàn)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教師材料:玻璃溫度計、燒杯、鐵架臺、夾子、石棉網(wǎng)、三腳架。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1課時第一周2熱脹冷縮1.通過學習與實踐,掌握酒精燈的使用方法。2.通過實驗與分析,知道絕大多數(shù)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3.能夠運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4.通過實驗與分析,知道絕大多數(shù)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重點:認識到液體、氣體、固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難點:設計實驗驗證液體、氣體、固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教師材料:水槽、燒瓶、膠塞、細玻璃管、高錳酸鉀水溶液、氣球、溫度計、銅球實驗裝置、酒精燈、火柴。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1課時第1周3.水受熱以后1.通過觀察與描述,知道水受熱以后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2.通過測量與分析,知道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時,水會沸騰。3.通過比較冰、水、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冰、水、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的不同狀態(tài)。重點:了解融化和沸騰的條件。難點:利用曲線圖,分析冰融化和水沸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教師材料:鐵架臺、三腳架、酒精燈、石棉網(wǎng)、溫度計、燒杯、冰塊、秒表。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1課時第2周4水遇冷以后1.通過觀察與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2.通過測量與分析,知道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時,水會結冰。3.知道水會從一種狀態(tài)轉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并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重點:了解凝結和凝固的條件。難點:利用曲線圖,分析水結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教師材料:鐵架臺、酒精燈、溫度計、燒杯、鋁箔紙、玻璃棒、冰塊、試管、試管夾、秒表。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1課時第2周單元單元教學目標篇目章節(jié)篇目(章節(jié))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具、電教、學具、實驗準備和設計教時及進度備注二地球、月亮與太陽1.了解地球、月球、太陽的基本特征。2.通過閱讀、探究、模擬實驗等活動,了解人類對地球、月球、太陽的認識過程,意識到人類對天體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3.知道地球、月球、太陽的運動和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知道這些規(guī)律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2頁,當前為第22頁?;钣杏绊憽?.了解人類對地球、月球、太陽運動和變化規(guī)律的應用。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2頁,當前為第22頁。5.地球1.知道人類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球形天體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陸分布等基本信息。2.閱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科學史資料,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經(jīng)歷了從簡單直觀的想象到根據(jù)經(jīng)驗、事實進行推測,最后通過實踐證實的過程,體會隨著經(jīng)驗和實踐的深入,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重點: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難點:將“地球是球形”的常識回溯到歷史情境,讓學生重新經(jīng)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教師材料:各種關于地球的圖片和視頻。學生分組材料:地球形狀模擬器、模型小船、充氣地球儀、氣球、氣筒、陸地板塊貼紙、記錄用的紙和筆。1課時第3周第6課月亮1.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過程。2.了解月球概況,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wèi)星。3.知道月相名稱,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重點: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過程。難點:知道月相名稱,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教師材料:有關月球的視頻。學生分組材料:月球儀、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電筒、排球月相圖。、1課時第3周第7課太陽1.知道像太陽這樣的天體叫恒星,了解太陽的概況。2.知道太陽在一天中的高度變化規(guī)律和視運動軌跡。3.會用量角器測量某一時刻的太陽高度角。重點:了解太陽的概況。難點:用量角器測量某一時刻的太陽高度角。教師材料:相關視頻和圖片。學生分組材料:量角器、線。1課時第4周第8課太陽鐘1.知道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與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2.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據(jù)日影變化規(guī)律發(fā)明的計時工具。3.會制作簡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種類和工作原理。重點:知道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與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難點:制作簡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種類和工作原理。。教師材料:相關視頻和圖片。學生分組材料:鉛筆、手電筒、燈、影子模擬器、影子觀察器、橡皮、指南針、影子觀察記錄紙、硬卡紙。1課時第5周單元單元教學目標篇目章節(jié)篇目(章節(jié))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具、電教、學具、實驗準備和設計教時及進度備注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2頁,當前為第23頁。第3單元?昆蟲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2頁,當前為第23頁。1.能通過觀察了解昆蟲的共同特征,會描述昆蟲的共同特征。2.能通過飼養(yǎng)昆蟲(比如蠶或菜青蟲),知道昆蟲一生的發(fā)展變化。3.能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研究,經(jīng)歷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過程。第9課龐大的“家族”1.能通過有順序的觀察,了解昆蟲的共同特征。2.能運用文字、數(shù)據(jù)、圖示、列舉等方式,描述昆蟲的共同特征。3.能有意識地關注昆蟲,提高對昆蟲的研究興趣。重點:描述昆蟲的共同特征。難點:通過觀察,了解昆蟲足的數(shù)量及所在部位。教師材料:有關昆蟲(包括甲蟲)的實物或實物標本、圖片或教學課件。學生分組材料:制作昆蟲模型所需的枯樹枝、開心果果殼、熱熔膠槍等。1課時第6周第10課養(yǎng)昆蟲1.能通過飼養(yǎng)活動,親歷昆蟲一生的幾個發(fā)展階段。2.能像科學家一樣記觀察日記,并通過整理日記獲取有用信息。3.在飼養(yǎng)活動中,能親近、關注小動物,增強責任感。重點:能夠悉心飼養(yǎng)昆蟲,記觀察日記。難點:能夠整理日記,從中獲取昆蟲生長的信息。教師材料:教學課件。學生分組材料:養(yǎng)蠶相關工具、蠶卵、桑葉、方格紙、放大鏡、日記本。2、3課時第7周第11課探究昆蟲的奧秘1.能夠提出有價值、可以研究的問題,并進行合理的實驗設計。2.經(jīng)歷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學做科學家。重點:能夠針對想要研究的問題,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難點: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教師材料:相關的課件資料。學生分組材料:觀察日記、研究問題需要的材料。1課時第8周單元單元教學目標篇目章節(jié)篇目(章節(jié))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具、電教、學具、實驗準備和設計教時及進度備注第4單元繁殖1.能通過探究活動,描述種子萌發(fā)的情況。1.在實作過程中,學會一些用根、莖、葉繁殖植物的方法。2.能提取現(xiàn)象和資料中的主要信息,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4頁,當前為第24頁。說出動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4頁,當前為第24頁。第12課用種子繁殖1.能夠提取實景和圖片中的重要信息,知道種子的內部構造及其與萌發(fā)成的植株的關系。嘗試在電路中接入不同的用電器,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2.能針對問題提出假設,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特點和條件。3.能夠根據(jù)種子的外形特點,推測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重點:了解植物用種子繁殖的方式。難點:猜測種子的特點與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教師材料:雙子葉植物的種子發(fā)育成植株的快鏡頭視頻。學生分組材料:蠶豆或玉米的種子、蒼耳種子、懸鈴木的果球、放大鏡、鑷子、葵花子、玻璃瓶、紗布、水、土壤、盛土的容器、直尺、小木牌、毛皮。1課時第9周第13課用根、莖、葉繁殖1.能提取文字或圖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來繁殖。2.能用紅薯的根、菊花的莖、寶石花的葉來繁殖植物并展示成果。3.能分析和交流用根、莖、葉繁殖植物的成功經(jīng)驗或失敗原因。重點:知道一些植物可利用根、莖、葉來繁殖。難點:分析用根、莖、葉繁殖植物的成功經(jīng)驗或失敗原因。教師材料:能用根、莖、葉繁殖的植物的圖片或視頻資料。學生分組材料:紅薯、菊花、寶石花、花盆、淺碟、瓷罐、土壤、小土鏟。1課時第10周第14課動物的繁殖1.能提取圖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產(chǎn)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復雜的本能行為。2.知道動物的兩種主要繁殖方式。3.針對觀察和排序的結果,說出一些動物繁殖的方式和特點。重點:了解動物繁殖的一系列復雜行為。難點:看圖片猜它們分別是哪種動物的孩子。教師材料:介紹動物求偶的視頻資料、動物繁殖圖卡、雞繁殖圖卡、胎兒發(fā)育圖卡。學生分組材料:受精的雞蛋、未受精的雞蛋、玻璃碗。1課時第11周單元單元教學目標篇目章節(jié)篇目(章節(jié))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具、電教、學具、實驗準備和設計教時及進度備注第五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1.認識生物的共同特點,理解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密切關系。2.運用調查、比較、推理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5頁,當前為第25頁。的方法,發(fā)現(xiàn)生物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性行為。3.思考人類生活生產(chǎn)給動植物帶來的影響,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案。4.感受現(xiàn)代科技在改善人類生活的同時所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樹立人與自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觀念。蘇教版四下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全文共25頁,當前為第25頁。第15課生物與非生物1.理解并能描述出植物、動物的主要特點。2.能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方法,發(fā)現(xiàn)生物的共同特點。3.初步認識生物和非生物的密切關系。4.豐富對自然事物的認知,發(fā)展對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興趣重點: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