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解表飲食
辛溫解表類
紫蘇葉
【基原】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或尖紫蘇的葉。
【異名】又名蘇葉。
【性味歸經(jīng)】辛,溫。入肺、脾經(jīng)。
【功效】發(fā)表散寒,理氣和中,行氣安胎,解魚蟹毒。
【應用】
1.風寒感冒:紫蘇葉10g,生姜10日,紅糖20g,沸水沖泡飲。
2.咳逆短氣:紫蘇葉30g,10g,共研末,煮湯飲。(《圣濟總錄》)
3.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單用或配伍應用。
4.食魚蟹中毒,腹痛吐瀉:可單用煮湯,或配伍生姜、白芷同用。
【使用注意】
氣虛多汗者不宜食用;本品芳香,不宜久煮,可沖泡飲或煮湯。
生姜(《本草經(jīng)集注》)
【基原】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
【異名】嫩者名紫姜、子姜;宿根名母姜;干燥根莖名卜姜。
【性味歸經(jīng)】辛,溫。入脾、胃、肺經(jīng)。
【功效】發(fā)表散寒,健脾止嘔,解毒。
【應用】
1.風寒感冒:生姜6*,紫蘇葉30g,水煎頓服。(《本草匯言》)
2.嘔吐不止:生姜汁一湯匙,和醋少許,空腹服之。(《食醫(yī)心境》)
3.半夏中毒:生姜湯一盅,白磯少許,調勻內(nèi)服。(《食物與治病》)
4.中寒水瀉:王姜(炮)研末,飲服6g。(《千金要方》)
【使用注意】
陰虛內(nèi)熱,血熱妄行者忌服。
【現(xiàn)代研究】
生姜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等。揮發(fā)汕能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有健
胃作用。生姜對血管運動中樞和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
【按語】
自古生姜即是一-味常用藥,也是一味常用的食療佳品。嫩姜多作日常調料和做醬菜用,
入藥治病多用老姜。為嘔家圣藥。胃寒疼痛,可煎飲生姜,加紅糖調勻,有暖胃祛寒作用。
蔥白(《詩經(jīng)》)
【基原】為巨會科植物蔥的鱗莖。
【異名】蔥莖白、蔥白頭。
【性味歸經(jīng)】辛,溫。入肺、胃經(jīng)。
【功效】發(fā)汗解表,散寒通陽。
【應用】
1.風寒感冒:蔥白頭與豆豉合煎。(《補缺肘后方》蔥豉湯)
2.蔥白五根細切,搗爛,酒500ml,煮至200ml,分三次服。(《華佗危病方》)
3.可單用煮湯,或配伍應用。近代用于細菌性痢疾、腎結石。
【使用注意】
表虛多汗者忌服。
【現(xiàn)代研究】
蔥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B和C以及礦物鹽、鈣、鎂、鐵。此外還有揮
發(fā)油,油中成分為蒜辣素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另外從蔥中提煉出一種蔥素,用于心血管
硬化治療,已初見成效。
【按語】
經(jīng)常吃蔥的人,雖脂多體肥,但膽固醇不高,并且體質強健。
【參考文獻】
1.《本草經(jīng)疏》:“蔥,辛能發(fā)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陽氣,故外來怫郁諸證,悉皆
主之?!?/p>
2.《本草綱目》:“蔥,所治之癥,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fā)散通氣之功。通氣故
能解毒及理血病。氣者,血之帥也,氣通則血活矣?!?/p>
3.《醫(yī)林纂要》:“蔥,陶氏謂白冷青熱,此卻不然。但全用則行通身,根與白行肌
膚,青與尖專行達肌表,上頭目。又生用則外行,泡湯日表散,熟之則守中。”
芫荽(《食療本草》)
【基原】為傘形科植物芫荽的帶根全草。
【異名】胡荽、香菜。
【性味歸經(jīng)】辛,溫。入肺、脾經(jīng)。
【功效】發(fā)汗透疹,消食下氣,清熱,利尿。
【應用】
1.小兒痘疹令速出:芫荽150g,水煎服。(《圣惠方》)
2.小腸積熱,小便不通:葵根一大握,芫荽60g,滑石30g(為末)。上三味,將二味
細鋰,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入滑石末,溫分三服。亦治血淋。(《圣濟總錄》葵根飲)
【使用注意】
瘩疹已透,或雖未透出而熱毒壅滯,非風寒外束者忌服。本品多食耗傷氣血,氣虛及
有胃潰瘍者則不宜多食。
【按語】
堯荽為日常生活常用的調味品,芳香開胃,小兒出麻疹未透,可以芫荽煎湯外洗(頭面
部不洗),促進外周血液循環(huán);而使皮疹出透。日常食之可溫暖脾胃、健胃助食,適于寒
性體質、胃弱體質以及腸腑壅滯者食用,常用養(yǎng)生方如芫荽湯。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芫荽,辛溫香竄,內(nèi)通心脾,外達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氣,故
痘瘡出不爽快者,能發(fā)之?!?/p>
2.《醫(yī)林纂要》:“芫荽,補肝,瀉肺,升散,無所不達,發(fā)表如蔥,但專行氣分?!?/p>
辛涼解表類
桑葉
【基原】為桑科植物桑的葉。
【異名】又名鐵扇子、冬桑葉、霜桑葉。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寒。入肺、肝經(jīng)。
【功效】疏風清熱,清肝明目。
【應用】
1.風熱感冒:本品輕清涼散以疏風熱,可單用煮水代茶飲,或配伍菊花等同用。
2.風熱眩暈、目赤腫痛、多淚:可配伍菊花、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3.肝陰不足,眼目昏花:桑麻膏,取桑葉研末、黑芝麻研末,加入適量白蜜熬膏,
空腹時用鹽湯、臨睡時用溫酒調食。
【使用注意】
諸養(yǎng)生不忌。
【按語】
桑葉為清熱涼血養(yǎng)生食品。II常飲之可清肺瀉胃、清肝涼血,適于熱性體質以及腸胃
積滯者食用。
菊花
【基原】為菊科植物菊的頭狀花序。因產(chǎn)地、花色、加工方法的不同又有白菊花、黃
菊花、杭菊花、滁菊花等不同。
【異名】又名金精、甘菊、甜菊花。
【性味歸經(jīng)】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jīng)。
【功效】疏風清熱,平肝熄風,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應用】
風熱感冒及溫病初起,發(fā)熱頭痛:可配伍桑葉同用;或用菊花粥,以粳米煮粥近熟,
再入菊花略煮,調以白糖進食。
【使用注意】
清熱宜用黃菊花,養(yǎng)生宜用白菊花。
【按語】
菊花為清熱解毒養(yǎng)生食品,適于熱性體質、腸胃積熱、以及老年人食用,尤宜暑期炎
熱食用。常用養(yǎng)生方如菊花拌雞絲、菊花餡餅等。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嫩葉及花皆可炸食?!?/p>
2.《隨息居飲食譜》:“點茶、蒸露、釀酒皆佳。”
薄荷
【基原】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葉。
【異名】又名番荷菜、升陽菜。
【性味歸經(jīng)】辛,涼。歸肺、肝經(jīng)。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止痛,宣散透疹。
【應用】
1.風熱感冒及溫病初起。多配伍應用,薄荷研細末,加入蜂蜜或白砂糖,制丸食,善
清風熱,名為薄荷糖。(《簡便單方》)
2.風熱咽喉腫痛。可配伍桔梗等同用?;蛴帽『筛什轀?薄荷、廿草適量,煮湯代茶
飲,為口齒咽喉圣藥。(《調疾飲食辨》)
3.麻疹初期,疹透不暢以及風疹瘙癢??膳湮榍G芥等同用。
此外,還可用于肝郁氣滯,胸悶脅脹,血痢。
【使用注意】
有表虛自汗及陰虛血燥者不宜食用。
【按語】
薄荷為清利頭目養(yǎng)生食品。適于熱性體質、肝郁氣滯體質者食用,常用食療方如薄荷
糖等,亦可煎湯代茶飲。
【參考文獻】
1.《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藥。至唐時始列于藥品?!?/p>
2.《本草綱目》:“吳、越、川、湖人多以代茶”。
淡豆豉
【基原】為大豆經(jīng)加工而成。
【異名】又名香豉、淡豉、豆豉,做調味品供食。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解表、除煩、宣郁、調中。
【應用】
1.用于感冒風寒或風熱,多配伍應用。
2.用于胃脫脹悶、食欲不振以及斷乳后乳脹??蓡斡弥鬁场?/p>
3.用于傷寒暴下及滯痢腹痛。常用豉癱湯:豆豉、蓬自,煮湯食。
【使用注意】
諸養(yǎng)生不忌。
【按語】
本品為調暢氣機養(yǎng)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調暢脾胃氣機、安胎養(yǎng)孕。適于脾胃氣滯體質
以及孕婦食用。常用養(yǎng)生方如豆豉燉雞。
常用食品
五汁飲(《溫病條辨》)
【配方】
梨1000g,鮮藕500g,鮮蘆根100g,鮮麥冬5008,孳養(yǎng)500g。
【制法】
洗凈的鮮蘆根、梨去皮核、孽算去皮、鮮藕去節(jié)和鮮麥冬切碎或剪碎,以潔凈的紗布
絞擠取汁。
【效用】
不拘量,冷飲或溫飲,每日數(shù)次。適用于外感熱病、口渴、咽干、煩躁等癥.
【按語】
本品原用于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滯不快者。為肺胃津傷,熱盛所設。方中
鮮果皆為甘寒養(yǎng)陰之品,著重清肺經(jīng)之火熱,鮮蘆根除清肺熱外尚清胃熱,鮮麥冬兼清肺
胃經(jīng)之火熱,諸味相配,共成外感溫熱病之清熱佳品。
又方,《重訂廣溫熱論》新定五汁飲,以鮮生地、鮮石斛、鮮蘆根、梨、甘蔗絞汁,
飲服。本方增加清胃經(jīng)火熱之力,除用治肺熱證以外,尚可用治內(nèi)傷消渴和嘔吐等癥。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服。
姜糖蘇葉飲(《本草匯言》)
【配方】
生姜6g,紫蘇葉3g,紅糖適量,沸水適量。
【制法】
生姜切絲,蘇葉捻碎和紅糖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溫浸片刻。
【效用】
趁熱頻頻飲用,適合用治風寒感冒,胃寒型嘔逆,泄瀉,腹脹疼痛,以及因吃魚蝦所
致的輕微食物中毒癥狀。
【按語】
本飲品名為后人所加。原用于治外感風寒,現(xiàn)為外感風寒引起胃脫不適者常選用的飲
料方。生差和蘇葉皆為辛溫發(fā)散風寒之品。生姜兼溫胃降逆,蘇葉兼理氣解海鮮食物中毒
之功效,紅糖補中溫中,諸味相須配伍共奏行氣解表,溫中降逆,除脹止瀉之效。
桑菊薄竹飲(《廣東原茶方》)
【配方】
桑葉10g,菊花10g,苦竹葉30g,白茅根30g,薄荷6即
【制法】
上項原料洗凈,放入茶壺內(nèi),用沸水沖泡溫浸30分鐘。
【效用】
代茶頻飲,可治療外感或內(nèi)熱所致的目赤,頭痛,發(fā)熱,喉痛等癥。
【按語】
本飲原用于外感風熱,為肺、肝有熱常用的飲品。桑葉、菊花辛涼解表,尤以清肺、
肝大熱,明目為長:苦竹葉、白茅根苦涼以清肺、心經(jīng)之內(nèi)熱:薄荷辛涼,除可發(fā)散肺經(jīng)
之表熱,尚可疏解肝經(jīng)之郁熱。諸物配伍,共成清散表里火熱之佳品。本飲除可作為治療
性飲料外,夏季也可作為防暑清涼飲料。
薄荷糖(《簡便單方》)
【配方】
薄荷3(k,白砂糖500g,水適量。
【制法】
白砂糖放在鋁鍋中,加水少許,以小火煎熬至較稠厚時,加入白荷細粉,調勻,再繼
續(xù)煎熬至用鏟挑起即成絲狀,而不粘手時,?;?。將糖倒在表面涂過食用油的大搪瓷盤中,
待稍冷,將糖分割成條,再分割約100塊即可。
【效用】
經(jīng)常含化食用,有疏解風熱、清咽利喉的功效??芍委煾忻帮L熱,頭痛,目赤,咽喉
腫痛等癥。
【按語】
本方原用于風熱諸證,為治療風熱諸證的常用方。風熱客肺,皮毛疏泄,故發(fā)熱惡風,
咽為肺之通道,肺熱傷津,故口渴咽痛。法宜疏風清熱。此糖中薄荷解表疏風,散熱發(fā)汗;
白糖清熱利咽,合用而成疏風熱、利咽喉之方。遵蒞少量應用尚有疏解肝郁之功效,如逍
遙散中伍用薄荷不足一錢即是此意,故臉糖用于肝郁氣滯證也頗為相宜。
本品意在疏解風熱,性質偏涼,風寒外感者不宜食用。
參考:暖春補品有大蔥
蔥,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菜,同時,又“擔負”著強身健體的保健作用。尤
其在立春之際,蔥更可謂是大有“用武之時”了。這里所說的是“經(jīng)冬不死,夏衰冬盛”
具有耐寒性質的冬蔥,即大蔥。
《本草經(jīng)疏》中說:“蔥,辛能發(fā)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陽氣。故外來怫郁諸癥,番
皆主之”。現(xiàn)在科學進一步證實,大蔥確實對人體有很多益處。它的成分很復雜,主要
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B和C,以及礦物質、鈣、鎂、鐵等。還有揮發(fā)油,
油中主要成分為蒜辣素,也叫植物殺菌素,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特別對痢疾桿菌及皮膚
真菌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
國外醫(yī)學家觀察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吃蔥的人,患高膽固醇疾病的很少。祖國醫(yī)學很早就指出,
大蔥能刺激人體汗腺,有發(fā)汗解表的作用。也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而具有健胃的功能。
所以,俗話說“大蔥蘸醬,越吃越胖”。這也證明,蔥不僅是菜蔬、藥品,而且是補品。
尤其到了立春前后,蔥的各種功用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由于節(jié)氣和土壤的變化,這個時候的
蔥是一年中營養(yǎng)物質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相應的,這時的人體內(nèi)部
也在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從祖國醫(yī)學辨證角度來看,人體到了除陳布新的時候,對大蔥的
要求是多多益善。因為蔥能提高人的消化功能,能把人體胃腸一年積下的污垢、邪氣清除
出去,沒有病的人多吃蔥,不僅可以預防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而且能強健體質。
第二章清熱飲食
清熱瀉火類
斐白(《本草圖經(jīng)》)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莖,經(jīng)菱白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紡錘形肥大的菌瘦。
【異名】菰首、菰筍、菱瓜。
【性味歸經(jīng)】甘,寒。入肺、脾經(jīng)。
【功效】清熱除煩,催乳。
【應用】
1.產(chǎn)后無乳:菱白15g?30g,通草9g,豬腳煮食。(《湖南藥物志》)
2.便秘心胸煩熱,高血壓:鮮菱白60g,加旱芹菜30g,水煎服。(《食物與治病》)
【使用注意】
脾胃虛冷作瀉者忌食。
【按語】
菱白以粗壯白嫩為佳。性寒,對于陰虛內(nèi)熱,便秘渡赤、咽干等熱病相宜。
【參考文獻】
1.《本草拾遺》:“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止熱痢,解酒毒?!?/p>
2.《食療本草》:“利五臟邪氣,白癩,疣瘍,目赤,熱毒風氣,卒心痛,可鹽、醋
煮食之?!?/p>
香椿葉(《本草綱目》)
【基原】為楝科植物香椿的嫩芽。
【異名】香椿、香椿芽、香椿頭。
【性味歸經(jīng)】苦,平。入肝、胃、腎經(jīng)。
【功效】清熱化濕,解毒。
【應用】
1.唇上生疔:取本品嫩葉,搗爛,和酒服之。(《嶺南采藥錄》)
2.赤白痢疾:香椿葉100?200g,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使用注意】
慢性病者不宜食用。
【按語】
香椿葉自古為時令名品??勺鲾傠u蛋,鹽漬、涼拌食用,均具風味。
【參考文獻】
1.《唐本草》:“主洗瘡疥、風疽。”
2.《陸川本草》:“健胃,止血,消炎,殺蟲。治子宮炎、腸炎、痢疾、尿道炎。”
3.《食療本草》:“動風,多食令人神昏,血氣微。”
香蕉(《本草綱目拾遺》)
【基原】為芭蕉科植物廿蕉的果實。
【異名】蕉子、蕉果。
【性味歸經(jīng)】甘,寒。入脾、胃經(jīng)。
【功效】清熱,潤腸,解毒,止痛。
【應用】
1.痔瘡及便后出血:香蕉二個,不去皮,燉熟,連皮食之。(《嶺南采藥錄》)
2.牙痛:香蕉兩枚,煎熱汁一碗,含漱。(《經(jīng)驗方》)
【使用注意】
進食過多,會導致胃腸功能障礙。
【現(xiàn)代研究】
果肉中所含的5—羥色胺可使胃酸降低,香蕉本身又能緩和對胃粘膜的刺激,故對一
些藥物等誘發(fā)的胃潰瘍有保護作用。每日食入5—羥色胺10mg對胃腸功能并無障礙,但食
入過多,則可引起障礙。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液有抑制真菌、細菌的作用。
【按語】
臨床發(fā)現(xiàn),糖尿病病人攝入香蕉中的糖類后,尿糖較進食別的糖類為低。香蕉中果糖
與葡萄糖之比為1:1,這一天然組成,對治療脂肪痢是合適的,也適用于中毒性消化不良。
香蕉質潤性軟,適合于老年人、習慣性便秘、高血壓、冠心病者經(jīng)常食用。
【參考文獻】
1.《本草求原》:“止渴潤肺解酒,清脾滑腸,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瀉止痢?!?/p>
2.《本草綱目拾遺》:“收麻風毒。兩廣等地濕熱,人多染麻風,所屬住處,人不敢
處,必種香蕉木本結實于院中,一年后,其毒盡入樹中乃敢居。
粟米(《名醫(yī)別錄》)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
【異名】小米。
【性味歸經(jīng)】甘、咸,涼。入脾、胃、腎經(jīng)。
【功效】健脾和胃。
【應用】
1.脾胃虛弱,食不消化,嘔逆反胃:粟米半升,搗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點
少鹽,空腹和汁吞下。(《食醫(yī)心鏡》)
2.胃熱消渴:粟米煮飯。(《食醫(yī)心鏡》)
【使用注意】
粟米不宜與杏仁同食,食則令人嘔吐腹瀉。
(現(xiàn)代研究】
粟米中含蛋白質及脂肪量較高,蛋白質中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有補益作用。
【按語】
粟米,山東最多,五谷中最硬,謂之硬粟,但得漿水則易化。小米煮的焦飯鍋巴,又
名黃金粉。性味甘平,能補中益氣,健脾消食,止泄。北方產(chǎn)婦多喜服粟米粥,亦是嬰幼
兒良好食品。此外,發(fā)芽的粟米稱為粟芽,內(nèi)含淀粉酶、維生素B、淀粉、蛋白質等,有
良好的消化作用,可晾干研末服用。
【參考文獻】
1.《本草衍義補遺》:“粟,陳者難化。所謂補腎者,以其味咸之故也?!?/p>
2.《隨息居飲食譜》:“粟米功用與釉米略同,而性較涼,病人食之為宜。”
茶葉(《本草便讀》)
【基原】為山茶科植物茶的葉。
【性味歸經(jīng)】苦、甘,涼。入心、肺、胃經(jīng)。
【功效】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祛濕利尿,消食止瀉,清心提神。
【應用】
1.霍亂后煩躁臥不安:王姜(炮為末)6g,好茶末3g。上二味,以水一盞,先煎茶末
令熟,即調丁姜末服之。(《圣濟總錄》姜茶散)
2.熱毒下?。汉貌?00g(炙),搗末,濃煎一、二盞服。久患痢者亦宜服之。(《食療
本草》)
3.血?。蝴}水梅(除核研)一枚,合臘茶加醋湯沃,服之。(《圣濟總錄》)
【使用注意】失眠者忌服。
【現(xiàn)代研究】
茶葉中含400多種化學物質,主要有喋吟類生物堿,如咖啡堿、可可豆堿等;含有糅
質、揮發(fā)油、黃酮類化合物。試驗證明茶葉對治療放射性損傷,保護造血機能,提高白細
胞數(shù)量有一定功效。可治療痢疾、急慢性胃腸炎、急性傳染性肝炎等病。
茶葉上可清頭目,中消食滯,下利二便?!峨S息居飲食譜》曰:“清心神醒酒除煩,
涼肝膽滌熱消痰,肅肺胃明目解渴?!边m于肥胖、高血壓、水腫、腫瘤病人飲用。
【按語】
茶樹通常種植三年以上即可采葉。以清明前后嫩葉初發(fā)時為佳,以后采摘時間愈遲品
質愈次。由于加工不同可分綠茶、紅茶等。綠茶能清心神,滌熱,肅肺胃。紅茶能溫脾胃,
暢中焦。
【參考文獻】
1.《隨息居飲食譜》:“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收藏不泄氣者良,色紅者,已失其
清滌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飲?!?/p>
2.《本草綱目拾遺》:“雨前茶產(chǎn)杭之龍井者佳,蓮心第一,旗槍次之;于谷雨前撮
成茗,故名。三年外陳者入藥,新者有火氣?!?/p>
清熱涼血類
水芹(《千金翼方》)
【基原】為傘形科植物水芹的莖。
【異名】芹菜、水英。
【性味歸經(jīng)】甘、辛,涼。入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止血止帶。
【應用】
1.小便淋痛:水芹菜白根者,去葉搗汁,井水和服。(《圣惠方》)
2.小便出血:水芹搗汁,日服六、七合。(《圣惠方》)
3.小兒發(fā)熱:水芹菜、大麥芽、車前子,水煎服。(《滇南本草》)
4.白帶:水芹12g,景天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大便濾薄不宜多食。
【現(xiàn)代研究】
芹菜含鐵量較高,每百克中含8.5mg,所以為缺鐵性貧血患者的佳品。芹菜葉所含的
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比莖多,可以食用。
【按
芹菜食嫩莖,冬春間作各種菜肴,味香美。久食能清火,陰虛火旺者適宜。芹菜有青
莖旱芹(根莖青綠色,短?。┖桶浊o水芹(根莖色白、粗而高大)兩種,藥效以青莖者為優(yōu)。
【參考文獻】
1.《千金要方?食治》:“益筋力,去伏熱,治五種黃病,生搗絞汁冷服一升,日二?!?/p>
2.《隨息居飲食譜》:“清胃滌熱,祛風,利口齒咽喉頭目。”
茄子(《本草拾遺》)
【基原】為茄科植物茄的果實。
【異名】落蘇、茄瓜。
【性味歸經(jīng)】甘,涼。入脾、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消腫利尿,健脾和胃。
【應用】
1.腸風便血:經(jīng)霜茄連蒂,燒存性,研末,每日空腹溫酒送服,或茄子煨熟,酒漬,
暖酒空心分服。(《圣濟總錄》茄子酒)
2.小便不利,水腫:茄子曬干研粉,開水送服0.6g,每日3次。(《食物與治病》)
3.黃疸肝炎:紫茄數(shù)斤同米煮飯,連食數(shù)日。(《食物與治病》)
4.皖悶酸脹,食欲不振:茄子300g,香菜5g,蒜片5g,醬油、食油、鹽少許,先
將茄子煽炒后,加入調味料,最后放上香菜末。(《傳統(tǒng)膳食宜忌》)
【按語】
此品為夏秋季蔬菜,品種較多。外形有圓、長之別,皮色有紫、白之異,但性能基本
相同。茄子性寒,食時往往配以溫熱的蔥、姜、蒜、香菜等。體質虛冷之人,慢性腹瀉者
不宜多食。
【參考文獻】
1.《滇南本草》:“散血,消乳疼,消腫寬腸。燒灰米湯飲,治腸風下血不止及血痔?!?/p>
2.《飲膳正要》:“動風發(fā)瘡及痼疾,不可多食?!?/p>
3.《本草綱目》:“茄性寒利,多食心腹痛下利,婦人能傷子宮?!?/p>
藕(《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基原】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肥大根莖。
【異名】蓮藕。
【性味歸經(jīng)】甘,寒。入心、脾、胃經(jīng)。
【功效】
清熱潤肺,涼血行瘀。熟用,健脾開胃,止瀉固精。
【應用】
1.上焦痰熱:藕汁、梨汁各半盞,和服。(《簡便單方》)
2.紅白?。号?00g,搗汁和蜜糖,隔水燉成膏服。
3.霍亂吐不止,兼渴:生藕30g,生姜0.3g,研絞取汁,分三服,不拘時。(《圣濟
總錄》姜藕飲)
4.肺、胃出血:藕250g,側柏葉60g,搗汁,冷開水沖服。(《食物與治病》)
5.脾虛泄瀉:嫩藕120g,煮爛熟,稻米500g,蒸熟與藕泥拌勻制糕,上撒白糖少許。
《士材三書》)
【使用注意】
忌用鐵器加工。
【按語】
藕新鮮,清脆爽U,為清暑生津之佳品。熱病及其病后都宜,有各種出血證,包括婦
科出血更宜。藕還可加工成藕粉,用開水沖食,藕也常作為菜肴原料。
【參考文獻】
1.《日用本草》:“清熱除煩。凡嘔血、吐血、瘀血、敗血,一切血證宜食之?!?/p>
2.《飲膳正要》:“主補中,益神益氣,除疾,消熱渴,散血?!?/p>
3.《本草綱目》:“藕節(jié)止血:蓮心清熱,安神;蓮須固精止血:蓮房止血,祛瘀;
荷梗通氣寬胸,通乳;荷葉清暑,解熱:荷蒂安胎,止血;荷花清暑止血。”
木耳(《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基原】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實體。
【異名】黑木耳、樹雞。
【性味歸經(jīng)】甘,平。入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涼血止血,和血養(yǎng)榮,止瀉痢。
【應用】
1.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疼痛,心神煩悶:黑木耳30g,水二大盞,煮木耳令熟,先以
鹽醋食木耳盡,后服其汁,日三服。(《圣惠方》)
2.內(nèi)外痔:木耳3?6g,柿餅30g,同煮爛。(《食物與治病》)
3.新久泄?。焊赡径?0晨炒),鹿角膠7.5g(炒),為末。每服9g,溫酒調下,日二
次。(《御藥院方》)
4.貧血:黑木耳30g,紅棗30枚,煮熟服食,加紅糖調味。(《家庭食療手冊》)
5.眼流冷淚:木耳30g(燒存性),木賊30g,為末。每服6g,以清米沿煎服。(《普
濟方))
【使用注意】
大便不實者忌服。
【按語】
木耳為寄生于桑、槐、柳、榆等樹上菌屬,其性質優(yōu)劣,隨其木而異。木耳營養(yǎng)豐富,
是滋補強壯之品,被譽為“素中之葷”。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甘露聚糖、木糖等。
其所含膠質可起到清胃、滌腸功能。木耳含鈣與鐵量較高。脂肪中還含有卵磷脂和腦磷脂,
所以木耳既可以用于菜肴滋補強身,又可藥用治療貧血、便血、便秘等。
【參考文獻】
1.《本經(jīng)》:“盛氣不饑,輕身強志?!?/p>
2.《飲膳正要》:“利五臟,寬腸胃,不可多食。”
3.《隨息居飲食譜》:“補氣耐饑,活血,治跌打仆傷,凡崩淋血痢,痔患腸風,常
食可療?!?/p>
清熱生津類
西瓜
【基原】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果實。
【異名】又稱寒瓜、夏瓜、水瓜,西瓜汁又叫天生白虎湯。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
【應用】
1.暑熱傷津。陽明熱甚,舌燥煩渴,或神情昏冒,不寐,語言懶出——暑熱病熱盛津
傷:西瓜剖開,取汁一碗,徐徐飲之。(《本草匯言》)
或用三皮飲:西瓜皮、冬瓜皮、黃瓜皮煮水,加糖、烏梅少許,以清暑利尿解渴。
2.口瘡、咽喉炎。心火上炎,口瘡舌赤,濕熱蘊結下焦,小便黃赤不利——西瓜霜:
西瓜汁加適量芒硝重結晶而成。
3.腎炎、水腫—西瓜蒜:西瓜掏空,納入蒜,用泥封好后,烘烤至熟。
【使用注意】
西瓜甘寒,若素體脾胃虛寒,大便濾泄者,少食為佳。
【現(xiàn)代研究】
西瓜內(nèi)含蘋果酸、果糖、葡萄糖、蔗糖及多種氨基酸(瓜城酸、丙氨酸、精氨酸、谷
氨酸)胡蘿卜素,及鈣、磷、鉀等微量元素,其中鉀的含量較高。其所含無機鹽,有利尿
作用,所含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化為可溶性蛋白質,可配合治療急、慢性腎炎。
【參考文獻】
1,汪穎《食物本草》:“療喉痹?!?/p>
2.張璐《本經(jīng)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泄。能解太陽、陽明
中渴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p>
[附:西瓜翠衣]
即西瓜皮,味甘性涼,入脾胃經(jīng)?!峨S息居飲食譜》載其可“涼驚滌暑”。其清熱解
暑之力不及西瓜果肉,利尿通淋之功則較優(yōu)??捎糜谳o助治療高血壓:西瓜翠衣10?12
克,草決明10克,煎湯代茶,名為翠衣決明飲。
西紅柿
【基原】為茄科植物西紅柿的果實。
【異名】又叫西紅柿、六月柿、洋柿子、西紅柿等。
【性味歸經(jīng)】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經(jīng)。
【功效】生津止渴,涼血平肝。
【應用】
1.熱病口渴:涼拌西紅柿或直接食用。
2.高血壓,眼底出血(動脈硬化造成):每II晨起空腹生吃?個。
【現(xiàn)代研究】
西紅柿中含有大部分易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果糖、有機酸,能降低血壓和毛細
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抗炎、利尿作用,常食對腎病患者有益。西紅柿中94%為水分,故有
清熱解毒、生津利尿作用。有機酸含量多,但VC含量并不高。且VC因與果膠在一起不易
被破壞,即使加熱也不易被吸收。
【按語】
番茄外形美觀,色澤鮮艷,汁多肉厚,酸甜可口,既是蔬菜又可做果品,食用價值、
藥用價值均很高,因其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經(jīng),故其具有清補之功。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有栽培,夏季采收,洗凈鮮用。在明《群芳譜》有錄,稱番柿,至清代一直作為觀賞植物,
但現(xiàn)在已成為倍受喜愛的食物。
甘蔗(《名醫(yī)別錄》)
【基原】為禾科植物甘蔗的莖桿。
【異名】薯蔗、干蔗、竿蔗、糖梗。
【性味歸經(jīng)】甘,寒。入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生津,下氣潤燥,和胃降逆。
【應用】
1.虛熱咳嗽、口干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極潤心肺。
(《本草綱目》)
2.發(fā)熱口干,小便澀:甘蔗去皮盡令吃之,咽汁,若U痛,搗取汁服之。(《外臺秘
要》)
3.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梅
師集驗方》)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按
甘蔗之渣滓,曬干煨成炭,研細末,可外敷傷口,加香油調后用。甘蔗甘涼汁多,和
胃潤腸,止渴解酒,生津充液,時有內(nèi)熱煩渴者食之宜。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蔗,脾之果也,其漿甘寒,能瀉火熱?!?/p>
2.《隨息居飲食譜》:“榨漿,名為天生復脈湯?!?/p>
橄欖(《日華子本草》)
【基原】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實。
【異名】又名青果。
【性味歸經(jīng)】甘、澀、酸,平。入肺、胃經(jīng)。
【功效】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止咳。
【應用】
1.時行風火喉痛,喉間紅腫:鮮橄欖、鮮萊腋,水煎服。(《王氏醫(yī)案》青龍白虎湯)
2.河豚魚諸毒,諸魚骨哽:橄欖搗汁或煎濃汁飲服。(《隨息居飲食譜》)
3.預防白喉、上感、流感:鮮蘿卜(白色為好)60g,鮮橄欖2?5個,開水泡服或水煎
代茶。(《飲食治療指南》)
4.百日咳:生橄欖二十粒,燉冰糖作三次服。(《飲食治療指南》)
【使用注意】
凡熱性咳嗽者,待熱稍退后才能用本品。
【現(xiàn)代研究】
據(jù)臨床報道,鮮橄欖煎湯內(nèi)服可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參考文獻】
1.《日華子本草》:“開胃,下氣,止瀉?!?/p>
2.《本草再新》:“平肝開胃,潤肺滋陰,消痰理氣,止咳。”
豆腐(《本草圖經(jīng)》)
【基原】豆腐為豆?jié){用鹽或石膏點后,凝成豆腐花,再用布包裹,濾去部分水分,即
成。
【性味歸經(jīng)】甘,涼。入脾、胃、大腸經(jīng)。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催乳。
【應用】
1.下?。捍准灏锥垢持?。(《普濟方》)
2.小兒夏季發(fā)燒不退,口渴飲水多:豆腐500g,黃瓜250g,煮湯代茶飲。(《食物與
治病》)
3.小兒麻疹出齊后清熱用:豆腐250g,鯽魚二條,煮湯飲。(《食物與治病》)
4.產(chǎn)后乳少:豆腐500g,炒王不留行20g,煮湯。喝湯吃豆腐。(《食物與治病》)
【使用注意】
疔瘡病患者忌食。
【按語】
豆腐能清火,肺熱痰黃、咽痛、胃熱口臭、便秘者較適宜。水土不服、遍身作癢、皮
疹,每天食豆腐,可協(xié)助適應水土。過食豆腐有腹脹、惡心反應,萊第可解。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清熱散血。”
2.《食鑒》:“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消脹滿。”
3.《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p>
清熱解毒類
綠豆
【基原】豆科植物綠豆種子。秋后種子成熟時采收,洗凈曬干備用。
【異名】又叫青小豆。
【性味歸經(jīng)】甘,涼,入心、胃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清暑利水。
【應用】
1.暑熱——綠豆湯:下鍋加水,大火?滾,取湯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滾則色濁,
不堪食矣。(《遵生八箋》)綠豆加絲瓜花煮水,清暑力更強。
2.消渴,小便如?!G豆羹:2升綠豆淘凈后,水煮爛并將其研細,早晚各服1
小盞。
3.解毒——名醫(yī)扁鵲提出三豆飲:綠豆為主,配黑大豆、赤小豆。清熱解毒。
若為黃藥子等植物中毒,可將綠豆砸碎,放入鍋中煮二十分鐘,取汁服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滑泄者忌食。
【現(xiàn)代研究】
綠豆清熱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近年證明能解斑螯中毒,對敵敵畏、有機磷農(nóng)藥
中毒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民間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和氣體,常服綠豆湯、綠豆甘草湯,
有一定防治作用。在中藥學中,取綠豆之甘寒、清熱解毒作用,用于治療癰腫瘡毒。
【按語】
綠豆湯是家庭常備夏季清暑飲料,清暑開胃,老少皆宜。傳統(tǒng)綠豆制品有綠豆糕、綠
豆酒、綠豆粉皮等。
【參考文獻】
1.《本草求真》:“綠豆味甘性寒,據(jù)書備極稱善,有言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
及資脾胃。按此雖用參、黃、歸、術,不是過也。”
2.《本草匯言》:“清署熱,解煩熱,潤燥熱,解毒熱。”
苦瓜
【基原】為葫蘆科攀援植物苦瓜的果實。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取近成熟的果實,
破成兩半,去瓢洗凈鮮用。
【異名】又稱錦荔枝、癩葡萄、涼瓜、癩瓜、花姑娘、菩達。
【性味歸經(jīng)】苦,寒。入心、脾、胃經(jīng)。
【功效】清暑滌熱,明目,解毒。
【應用】
1.中暑發(fā)熱??喙喜瑁河悯r苦瓜一個,截斷去瓢,納入茶葉,接合后,懸掛通風處,
陰干后研末,代茶飲。
2.小兒痢疾。小苦瓜數(shù)條,搗爛取汁,和蜜適量,熱服1?2次,取其清熱解毒之力。
3.目赤疼痛??喙仙ⅲ嚎喙先テ埃瑫窀裳心?,每次服5g,燈心草煎湯送服。源于《滇
南本草》,焙干防其過于寒涼。
【使用注意】
胃寒體虛者慎用?!兜崮媳静荨罚骸捌⑽柑摵撸持钊送聻a腹痛,故應慎用。作
菜時,以色青白,質脆嫩者為宜,并須先切片,略煮,減弱苦味用?!?/p>
【現(xiàn)代研究】
含苦瓜苗。B一谷脩醇葡萄糖甘,鐵、維生素C含量相當高,其中苦瓜甘有降低血糖
作用。
【按語】
苦瓜雖味苦,但其清涼,故南人喜食之??捎悯r苦瓜搗汁飲或煎湯服,清熱作用更強,
亦可作為素有蘊熱者的輔助食品。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載:“苦瓜……結瓜長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琲瘤
如癩及荔枝殼狀?!先艘灾逼ぶ笕饧胞}醬充蔬?!?/p>
2.《本草綱目》:“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p>
3.《隨息居飲食譜》:“苦瓜,青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皆指未熟之瓜?!?/p>
范菜(李當之《藥錄》)
【基原】為苑科植物覽的莖葉。
【異名】范。
【性味歸經(jīng)】甘,涼。入大、小腸經(jīng)。
【功效】清熱利尿,透疹。
【應用】
1.產(chǎn)前后赤白?。鹤喜艘晃眨≈プ?,粳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本草綱目》)
2.麻疹不透:紅苑菜30g,水煎服。(《食物與治病》)
3.尿道炎,膀胱炎,小便澀痛:帶子及根的范菜適量,生甘草9*,水煎服。(《家庭
食療手冊》)
【使用注意】
慢性腹瀉、脾弱便潺者慎服。
【按語】
古代將范菜分為白寬、赤覽、紫覽、五色覽、人覽、馬齒寬,統(tǒng)稱六荒。六覽均能當
蔬菜食用亦能藥用。其紅免藥用性更好。免菜的種子含高濃度賴氨酸,可補充谷物氨基酸
組成的缺陷。對人體尤其對青少年的成長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民間一向視覺菜為補血
佳蔬,故又有“長壽菜”之稱。
【參考文獻】
1.《隨息居飲食譜》:“苑通九竅。其實主青盲明目,而覽字從見?!?/p>
2.《本草衍義補遺》:“覽,下血而又入血分,且善走,與馬齒寬同服下胎,妙,臨
產(chǎn)者食,易產(chǎn)?!?/p>
3.《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蟲,祛寒熱,能通血脈,逐瘀血?!?/p>
黃瓜(《本草拾遺》)
【基原】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實。
【異名】王瓜。
【性味歸經(jīng)】甘,寒。入胃、小腸經(jīng)。
【功效】清熱止渴,利水解毒。
【應用】
1.小兒熱?。耗埸S瓜加蜜食,10余枚可愈。(《海上名方》)
2.四肢浮腫:老黃瓜皮30g,加水兩碗,煎至一碗。每日2?3次,連續(xù)服用;或黃
瓜1個破開,以醋煮一半,水煎一半,至爛,合并一處,空心食下。(《千金翼方》)
【使用注意】
黃瓜性寒涼,胃寒者多食易腹痛;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發(fā)作期忌食。
【現(xiàn)代研究】
黃瓜含葡萄糖、半乳糖、精氨酸、核黃素和維生素C等。黃瓜頭苦味部為葫蘆素A、B、
C、1)。葫蘆素C有抗腫瘤作用,且黃瓜藤有良好的降壓和降膽固醇的作用。
【按語】
黃瓜又名胡瓜,為張騫出使西域得以引種,故名。本品生熟均能食用,加醋煮利水性
強,與蜜同煮,治下痢。鮮黃瓜中的丙酮酸可抑制糖類物質轉變?yōu)橹?,有減肥作用。黃
瓜汁能舒展皺紋。
【參考文獻】
1.《食物與治病》:“黃瓜水分多且有清甜味,生吃能解渴清熱,但多食則易于積熱
生濕。若患瘡疹、腳氣和有虛腫者食之易加重病情。小兒多食易生疳蟲?!?/p>
2.《日用本草》:“除胸中熱,解煩渴,利水道?!?/p>
3.《滇南本草》:“解瘡癬熱毒,消煩渴。”
馬齒范(《本草經(jīng)集注》)
【基原】為馬齒兒科植物馬齒苑的全草。
【異名】馬齒草、瓜仁菜、瓜子菜。
【性味歸經(jīng)】酸,寒。入大腸、肝、脾經(jīng)。
【功效】清熱祛濕,散血消腫,利尿通淋。
【應用】
1.腸炎痢疾:鮮馬齒覽250g,洗凈水煮去渣,加入淘凈大米500g,繼續(xù)煮成粥,每
日食用2次。(《圣惠方》)
2.尿血:鮮馬齒尼60?120g,車前草7株,水煎服。(《家庭食療手冊》)
3.尿道炎:馬齒竟60g,生甘草6日,水煎服,每日1劑,連續(xù)服用。(《家庭食療手
冊》)
4.小便熱淋:馬齒覺汁服之。(《圣惠方》)
【使用注意】
脾虛便秘者及孕婦禁食,忌與鱉同食。
【按語】
馬齒施可作菜蔬食用。藥用對急性腸炎、菌痢、肺病、腸癰、乳瘡及產(chǎn)后子宮出血、
痔瘡出血、腎炎水腫等均有效。
抗菌試驗表明,馬齒免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民間以
馬齒尼與肉末作餡,包餛飩、餃子食用,能清利腸熱,止瀉止痢。
【參考文獻】
1.《本草經(jīng)疏》:“馬齒苑辛寒,能涼血散熱,故主散結,治癰瘡疔腫。”
2.《唐本草》:“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破血癖,小兒尤良?!?/p>
常用清熱食品
金銀花露
【配方】
鮮金銀花250g,水適量。
【制法】
金銀花置蒸儲瓶中,加水適量,依法蒸儲,取得蒸儲液1000ml為止。
【效用】
冷飲或溫飲,每次30?50ml,Bido有清熱、解毒、消暑之功。用于暑溫口渴、熱毒
瘡疳等癥。
取其清熱消暑,為暑季清熱解毒之常用品??蓡斡没蚺c其他清熱解毒類飲料兌用,除
增其清熱解毒功效外,且可調香。
西瓜西紅柿汁
【配方】
西瓜肉500g,西紅柿300g,方糖10g。
【制法】
西瓜肉去子榨汁,西紅柿去皮去籽榨汁,兩汁合并,加方糖乃成。
【效用】
西瓜西紅柿汁清涼可口,酸甜適中,西瓜、西紅柿合用,清熱、祛暑、利尿、生津之
功尤強。適用于暑熱煩渴,心悸大汗,尿赤澀痛,津虧消渴等癥。飲酒過量、酒精中毒之
人也可服用。
荷葉糯米粥
【配方】
鮮嫩荷葉100g,糯米100g,砂糖50g。
【制法】
洗凈荷葉入清水適量,上火燒開15分鐘后,撈出荷葉,將洗凈糯米放入煮粥,再放砂
糖,涼后食用。
【效用】
荷葉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味苦澀性平,其氣清香,入心、肝、脾經(jīng)。鮮荷葉善清暑
邪,為解暑清熱常用藥物?!兜崮媳静荨罚骸吧锨孱^目之風熱,止眩暈,清痰,泄氣,止
嘔,止痙?!?/p>
荷葉糯米粥,湯綠米白,甜香味美,有清暑利濕,解熱寬中之功。適用于暑濕泄瀉,
口渴心煩,眩暈或飲食停滯,腹脹納呆,肢體乏力之人。
馬齒范粥(《圣惠方》)
【配方】
馬齒為150g,粳米100g。
【制法】
馬齒施摘洗干凈,切成碎段備用。粳米淘洗干凈備用。馬齒覽與粳米放入鍋中,加清
水,旺火燒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成。不加鹽、醋,空腹淡食。
【效用】
本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功效。適用于熱痢膿血。
【按語】
本品原名“馬齒粥”、“馬齒菜粥”,用于血痢,腳氣頭面水腫,心腹脹滿,小便淋
澀,為治療熱痢膿血的代表方。熱毒內(nèi)盛,絡脈損傷,大腸傳導功能失司,則見痢下膿血。
法宜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本品以馬齒克為主,清熱解毒,涼血止?。阂跃诪檩o佐,健
脾止痢,合用而成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方。本方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力較強,用治熱
毒血痢療效顯著。《經(jīng)效產(chǎn)寶》還以馬齒覽取汁煮沸。蜂蜜調服,用于“產(chǎn)后血痢,小便
不通,臍腹痛”。
本品性寒滑利,脾胃虛寒,腸滑便瀉者不宜食用。
清蒸茶鯽魚(《活人心統(tǒng)》)
【配方】
鯽魚1條,綠茶20g。
【制法】
鯽魚去除內(nèi)臟,保留魚鱗,沖洗干凈,茶葉裝入魚腹內(nèi),用紙包裹魚,放入盤中。上
籠鍋蒸至熟透即成。
【效用】
本品有清熱生津,補虛止渴功效。適用于消渴多飲。
【按語】
本品名為后補。原用于消渴飲水,為治療消渴常用方。燥熱傷津,則見消渴多飲,法
宜清熱生津,補虛止渴。方中以綠茶為主,清熱生津以止消渴;以鯽魚為輔佐,補虛以助
生津止渴。兩者合用,有瀉有補,共成清熱生津,補虛止渴之方。
本方可用于糖尿病。
參考:多吃西紅柿有利防癌
據(jù)美國《全國癌癥研究所雜志》報道:布里格姆婦女醫(yī)院和哈佛大學醫(yī)院的醫(yī)學專家
研究了許多調查報告后,發(fā)現(xiàn)多吃西紅柿具有較強的防癌功效。他們說西紅柿對前列腺癌、
肺癌和胃癌的預防作用最明顯,對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口腔癌、乳腺癌和子宮癌也
有作用。越來越多的科學分析表明,多吃西紅柿可少患癌癥,無論生吃熟吃都有效。
西紅柿的防癌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西紅柿含有一種抗氧化劑——西紅柿紅素,具有降低癌癥發(fā)病率的作用。同時它
還含有多種有益的化合物,它們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增強了西紅柿的防癌能力。有資料表
明,吃西紅柿同時添加水果、蔬菜,患癌的危險性比較小。
二是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A,還含葉酸和鉀等營養(yǎng)成分。維生素C和A有助于
降低患癌的機率,葉酸則能夠預防心臟病和其他疾病。
三是番茄還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混合物,這些混合物可以通過相互作用,產(chǎn)生對人
體健康有益的效果。
四是吃番茄醬和調味汁防癌效果會更好。美國著名醫(yī)生焦萬努奇在份醫(yī)學雜志發(fā)表
的報告指出,番茄通常用來制成加工食品,如意大利血醬、番茄醬和調味汁,由于這些均
是濃縮食品,所含的番茄紅素成分比生番茄高得多,很具防癌作用。
第三章化痰止咳平喘飲食
常用食物
海蜚(《食物本草會纂》)
【基原】為海蜚科動物海蟄的口腕部。
【異名】水母。
【性味歸經(jīng)】咸,平?入肝、腎經(jīng)。
【功效】化痰軟堅,平肝解毒,止咳,降壓,養(yǎng)陰,消瘍。
【應用】
1.痰飲咳嗽,肝陽上亢:海蠶皮(漂凈)30g,鮮孽養(yǎng)120g,煮服,兼治淋巴結核。(《古
方選注》)
2.高血壓:海蜚120g漂凈,季養(yǎng)360g洗凈,用水1000ml煮至250ml,空腹服,亦
可飯后服,待血壓降至正常,自覺癥狀大部分消失后,可減少服次。
3.急慢性氣管炎,肺膿瘍,支氣管擴張,痰多咳嗽:陳海螯120g(開水洗去鹽味),
孽養(yǎng)120g(無孽弗以蘿卜代,連皮切片),放砂鍋內(nèi)煮湯三杯,頻頻飲服。(《飲食治療指
南》)
4.陰虛久咳:陳海翦(洗去鹽味),冰糖拌蒸食,極效。(《飲食治療指南》)
5.潰瘍?。汉OU、大棗各250g,紅糖250g,濃煎成膏。每日二次,每次一匙。
【使用注意】
《本草求原》:“脾胃寒弱,勿食?!笔秤煤r銘梢磺行翢岚l(fā)物。
【現(xiàn)代研究】
除含一般營養(yǎng)成分外,尚含有煙酸、碘、膽堿等。有降壓、擴張血管及
乙酰膽堿樣作用。
【按語】
海蟄消痰食而不傷正,滋陰血而不留邪,外用有解毒消腫之功。浙江東部沿海常用以
濕敷下肢腫毒?!豆欧竭x注》記述雪羹湯,以海螢50g,拿算4枚,煮湯服,治陰虛痰熱,
大便燥結等癥,臨床驗之有效。有崩中帶濁、腳氣者食之亦宜?!峨S息居飲食譜》記:“陳
久愈佳?!?/p>
【參考文獻】
1.《本草求原》:“安胎?!?/p>
2.《本草求真》:“海螢,忌白糖,同淹則蟄隨即消化而不能以久藏?!?/p>
孽葬(《日用本草》)
【基原】為癡草科植物孳葬的球莖。
【異名】地栗、烏芋。
【性味歸經(jīng)】甘,寒。入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化痰,消積,利濕。
【應用】
1.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學并打碎,煎湯代茶,每次120g。(《泉州本草》)
2.腹?jié)M脹大:孽算去皮,填入雄豬肚內(nèi),線縫,砂器煮糜食之,勿入鹽。(《本草經(jīng)
疏》)
3.咽喉腫痛:季養(yǎng)絞汁冷服,每次120g.(《泉州本草》)
【使用注意】
虛寒及血虛者慎服。
【按語】
凡熱病煩渴、便秘、陰虛肺燥、痰熱咳嗽、肝陽上亢(如高血壓)等病癥均宜食用孽算。
孽養(yǎng)苗(又名通天草)有利尿消腫作用,可治腎炎水腫。胸中煩悶者食之亦宜。
【參考文獻】
1.《日用本草》:“下五淋,瀉胃熱。”
2.《本草綱目》:“主血痢、下血、血崩?!?/p>
3.《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破積滯,利膿血。”
毛筍(《本草綱目拾遺》)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
【異名】竹筍、筍。
【性味歸經(jīng)】甘,寒。入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消痰,利尿消腫,止瀉痢。
【應用】
1.痰熱咳嗽:毛筍同肉煮食。(《本草求原》)
2.腎炎,心臟病,肝臟病等浮腫腹水:毛筍、陳蒲瓜各60g,或加冬瓜皮30g,水煎
服。(《食物與治病》)
【按語】
竹子種類多,竹筍品類亦多。市場現(xiàn)售的有圓筍、毛筍、冬筍、青筍、鞭筍等。毛筍
浙江、福建山區(qū)多,青筍出于云貴山區(qū),鞭筍為毛竹鞭之嫩者。且竹筍自古被視為菜中珍
品,故有“山珍”之稱。
【參考文獻】
1.《食物本草》:“消痰,除熱狂,壯熱頭痛,頭風,并妊婦頭旋顛仆,驚悸,溫疫,
迷悶,小兒驚癇,天吊?!?/p>
2.《飲膳正要》:“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多食發(fā)病。”
3.《本草求原》:“甘而微寒,清熱除痰,同肉多煮,益陰血。痘疹血熱毒盛,不發(fā)
起者,筍尖煮湯及入藥,俱佳?!?/p>
4.《隨息居飲食譜》:“甘涼,舒郁,降濁升清,開膈消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教育元宇宙的應用倫理研究
- 2025年嚴于修身學習心得體會(5篇)
- 疫情防護2025年度企業(yè)員工培訓與心理咨詢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綠化養(yǎng)護勞務分包合同書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住宅出售協(xié)議書(含裝修及家具配置)4篇
- 二零二五年鍋爐維修工程承包與環(huán)保驗收協(xié)議3篇
- 2024手繪藝術作品拍賣合同協(xié)議3篇
- 安徽省二零二五年度住房租賃市場租賃糾紛處理合同
- 2025年護林員勞動合同書(含森林資源保護培訓)3篇
- 2025版土地經(jīng)營權租賃與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扶貧合同3篇
- 消防產(chǎn)品目錄(2025年修訂本)
- 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下的植被演替課件高三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 光伏項目風險控制與安全方案
- 9.2提高防護能力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 催收培訓制度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審核與認證機構要求》中文版(機翻)
- 2024年廣東省高考地理真題(解析版)
- 2024高考物理廣東卷押題模擬含解析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便計算大全600題及答案
- GB/T 15945-1995電能質量電力系統(tǒng)頻率允許偏差
- GB 32311-2015水電解制氫系統(tǒng)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