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范文5篇_第1頁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范文5篇_第2頁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范文5篇_第3頁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范文5篇_第4頁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范文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范文5篇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范文5篇

科學是來不得一點虛假,需要經過反復的試驗來證明,他們要經受了許很多多的失敗,最終才能勝利。下面是我給大家?guī)淼奈逦豢茖W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范文5篇,以供大家參考!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1

奧地利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Pauli)生于1900年,1958年就去世了。他是本世紀初一位罕見的天才,對相對論及量子力學都有杰出貢獻,因發(fā)覺“泡利不相容原理”(ExclusionPrinciple)而獲194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原理是他在1924年發(fā)覺的,對原子結構的建立與對微觀世界的熟悉有革命性的影響。

泡利在19歲(1919年)時就寫了一篇關于廣義相對論理論和試驗結果的總結性論文。當時距愛因斯坦發(fā)表“廣義相對論”(1916年)才3年,人們認為他這么年輕卻有如此獨到的見解,所以震動了整個物理學界,從今他一舉成名了。

關于泡利的故事許多,他以嚴謹、博學而著稱,同時也以尖刻和愛挑刺而著名。據說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泡利見到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演講完后,泡利站起來說:“我覺得愛因斯坦不完全是愚蠢的”。

一次,在后來發(fā)覺反質子的意大利物理學家塞格雷做完一個報告和泡利等離開會議室時,泡利對他說:“我從來沒有聽過象你這么糟糕的報告?!碑敃r塞格雷一言未發(fā)。泡利想了一想,又回過頭對與他們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學家布瑞斯徹說:“假如是你做報告的話,狀況會更加糟糕。當然,你上次在蘇黎士的開幕式報告除外?!?/p>

另一次泡利想去一個地方,但不知道該怎么走,一位同事告知了他。后來這位同事問他,那天找到那個地方沒有,他反而諷刺人家說:“在不談論物理學時,你的思路應當說是清晰的。”

泡利對他的同學也很不客氣,有一次一位同學寫了論文請泡利看,過了兩天同學問泡利的看法,泡利把論文還給他說:“連錯誤都夠不上?!?/p>

但泡利被玻爾稱作“物理學的良知”,由于他的敏銳和審慎挑剔,使他具有一眼就能發(fā)覺錯誤的力量。在物理學界還曾笑談存在一種“泡利效應”--當泡利在哪里消失時,那兒的人不管做理論推導還是試驗操作肯定會出岔子。

而當泡利說:“哦,這竟然沒什么錯”時,通常表示一種特別高的贊許。一則笑話說,泡利死后去見上帝,上帝把自己對世界的設計方案給他看,泡利看完后聳聳肩,說道:“你原來可以做得更好些……”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2

瓦特誕生于英國,由于家境貧困沒機會上學,先是到一家鐘表店當學徒,后又到格拉斯哥高校去當儀器修理工,瓦特聰慧好學,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他整日親自擺布那些儀器,學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

1764年,格拉斯哥高校收到一臺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任務交給了瓦特。瓦特將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個老人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當將它改進一下。他留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著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白鋪張了很多熱量。能不能讓它始終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錢租了一個地窖,收集了幾臺報廢的蒸汽機,決心要造出一臺新式機器來。

從今,瓦特整日擺布這些機器,兩年后,終于弄出個新機樣子??墒屈c火一試,那汽缸處處漏氣,瓦特想盡方法,用氈子包,用油布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瓦特沒有放棄,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最終設計了一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這關鍵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他又到高校里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一些理論問題,教授又介紹他熟悉了創(chuàng)造鏜床的威爾金技師,這位技師馬上用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1784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來的蒸汽連續(xù)推動,再不用人力去調整活門,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蒸汽機誕生了。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3

鄧稼先曾榮獲全國自然科學一等獎、科學進步特等獎,并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鄧稼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都是安徽人,在同一個中學上學,從小兩人在一起彈玻璃球、打墻球、競賽爬樹,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tài)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討論,完成了-的理論方案,并參加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試驗勝利后,鄧稼先又組織力氣,探究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并親自參加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試驗工作。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鄧稼先就是為此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耙恍恰眲t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chuàng)建的輝煌偉業(yè)。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爆炸勝利,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勝利,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放射勝利。

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制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皟蓮椧恍恰钡膫I(yè),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傲慢,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壯舉。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規(guī)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鄧稼先等科學家討論的-和氫彈就是特別厲害的核武器。

光輻射,又稱熱輻射。核武器在爆炸時,可產生幾億攝氏度甚至幾十億攝氏度的高溫,能快速溶化一切。光輻射只要涉及到人的皮膚,皮膚就會馬上變成焦黃或黑色,并致使人體死亡。

沖擊波,是一種機械波,通過介質震驚傳播能量。核爆炸沖擊波與一般-的震驚波性質相同。一枚當量為100萬噸TNT的核彈在爆炸時會即刻摧毀5.6公里范圍內的全部建筑。沖擊波直接作用于人體可造成各種直接沖擊傷。

早期核輻射,又稱貫穿輻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幾秒內放出來的Y輻射和中子流。它是核武器特有的一種殺傷破壞因素。人體在早期受到核輻射影響時,易消失休克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失調,造成器官損傷、內臟組織損傷和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退化等癥狀。

瞬間電磁波,核武器在爆炸時,可使空氣發(fā)生電離,產生巨大的電磁場,電壓為幾百千伏。瞬間電磁波可破壞各種武器裝備的電子設備,殺傷人員。

放射性沾染,這是核爆炸所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對地面、空氣、人員和武器裝備等各種物體的污染,主要釋放粒子的Y輻射。這些放射性裂變的小微粒懸浮在空氣中,造成地面、人員和物體表面沾染,可引發(fā)人體引起造血障礙、眼睛白內障、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腫瘤、生育力量下降或胎兒畸變等癥狀。

既然核武器有這么多的危害,為什么我們國家還要研制它呢?以下是我國政府在爆炸第一顆-時發(fā)表的聲明:中國進展核武器,并不是由于信任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核武器。

恰恰相反,中國進展核武器,是-而為的,是為了防備,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為了防止核戰(zhàn)斗,毀滅核武器。

此后,中國政府又多次嚴肅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狀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就如何防止核戰(zhàn)斗問題一再提出了建議。中國的這些主見已漸漸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贊同和支持。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4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fā)覺青霉菌能分泌一種物質殺死細菌,他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青霉素”,但他未能將其提純用于臨床.1929年,弗萊明發(fā)表了他的討論成果,圓滿的是,這篇論文發(fā)表后始終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10年后,德國化學家恩斯特?錢恩在舊書堆里看到了弗萊明的那篇論文,于是開頭做提純試驗。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霉素,這雖然是一個重大突破,但離臨床應用還差得很遠。

1941年,青霉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方的幫助下,弗洛里在飛行員外出執(zhí)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別出菌種,使青霉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單位提高到了40單位。

雖然這離生產青霉素還差得很遠,但弗洛里還是特別興奮。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在試驗室大門外的街上漫步?????,見路邊水果店里擺滿了西瓜,“這段時間工作進展不錯,買幾只西瓜慰勞一下同事們吧!”想著,他走進了水果店。

這家店里的西瓜看樣子都很好,弗洛里彎下腰,伸出食指敲敲這只,敲敲那只,然后順手抱起幾只,交了錢后剛要走,突然瞥見柜臺上放著一只被擠破了的西瓜。這只西瓜雖然比別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幾處瓜皮已經潰爛了,上面長了一層綠色的霉斑。

弗洛里盯著這只爛瓜看了好久,又皺著眉頭想了一會,突然對老板說:“我要這一只?!?/p>

“先生,那是我們剛選出的壞瓜,正預備扔掉呢?吃了要壞肚子的?!崩习逄崾镜?。

“我就要這一只。”說著,弗洛里已放下懷里的西瓜,捧著那只爛瓜走出了水果店。

“先生,您把那幾只好瓜也抱走吧,這只爛瓜算我送你的?!崩习甯诤竺婧?。

“可我抱不了那么多的瓜啊,再說,要是把這只打爛了怎么辦?”

“那、那我把剛才的瓜錢退給您吧!”老板舉著錢追了幾步,但弗洛里己走遠了。老板搖了搖頭,有些不解地望著這個驚奇的顧客遠去的背影。

弗洛里捧著這只爛西瓜回到試驗室后,馬上從瓜上取下一點綠霉,開頭培育菌種。不久,試驗結果出來了,讓弗洛里興奮的是,從爛西瓜里得到的青霉素,竟從每立方厘米40單位一下子猛增到200單位。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方簽訂了首批青霉素生產合同。青霉素在二戰(zhàn)末期橫空出世,快速扭轉了盟國的戰(zhàn)局。戰(zhàn)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廣泛應用,挽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因這項宏大創(chuàng)造,弗洛里和弗萊明、錢恩共享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物及醫(yī)學獎。

當機會像一只“爛西瓜”一樣被人扔在一邊,你若能發(fā)覺它,并如獲至寶,那么,恭喜你,你將獲得勝利。

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事跡材料5

電話的創(chuàng)造者叫貝爾。他原是蘇格蘭人,生于1847年。24歲時移居美國,不久加入美國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頓高校語言生理學的教授。一次,他企圖通過一根電報線來同時傳遞幾個信息。他的設想得到了妻子梅布爾.哈伯德與岳父的支持。梅布爾是聾子,以前是貝爾的同學。她父親較富有,為女婿的科學試驗慷慨解囊,供應必要的經濟支持。

貝爾的不少伴侶卻盼望他鉆研電報術。但創(chuàng)造家不以為然。他心里惦記的事,就是要完成傳遞人聲的工作。他先試制成“諧和電報”——在一根導線上連接由帶電蘆葦組成的兩個豎琴模樣的集合。每根蘆葦在導線的那一頭都有同頻率的對應者。貝爾把兩個“豎琴”掛在磁性薄膜上。這薄膜是仿照人耳的一種裝置。

有一天,貝爾的助手托馬斯.沃森擺布夾住了的蘆葦,而貝爾卻從導線上聽到了鄰室傳來的撥動的弦音。他登記了事實,從而導致進一步試驗。試驗過程中,貝爾遇到不少困難。但他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因而在向別人求教時,得到過一些科學家的指導與關心,其中有的物理學家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