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洋學術語海洋生物學2011-01-14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發(fā)布I前言 Ⅲ 2一般術語 3海洋微生物 4浮游生物 5底棲生物 6游泳生物 7漁業(yè)資源 參考文獻 Ⅲ本標準代替GB/T15919—1995《海洋學術語海洋生物學》。本標準與GB/T15919—199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擴充了標準的適用范圍(1995年版的1,本版的1);——本標準結構調整為7章,分別為范圍、一般術語、海洋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棲生物——一般術語改寫術語3條,刪掉術語14條,新增加術語101條(1995年版的2,本版的2);——海洋微生物刪掉術語3條,新增術語21條(1995年版的2,本版的3);——浮游生物改寫術語1條,刪掉術語10條,新增術語11條(1995年版的2,本版的4);——底棲生物刪掉術語6條,新增術語53條(1995年版的2,本版的5);——游泳生物改寫術語5條,新增術語17條(1995年版的2,本版的6);——漁業(yè)資源改寫術語13個條,新增術語19條(1995年版的2,本版的7);GB/T15920—2010《海洋學術語海洋物理學》、GB/T15921—2010《海洋學術語海洋化學》、GB/T18190—2000《海洋學術語海洋地質學》等國家標準在各項海洋工作領域中互相配合使用。本標準由國家海洋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3)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1海洋學術語海洋生物學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海洋生物學領域的基本術語和定義。本標準適用于海洋生物學及相關領域的科研、教學、管理及相關生產活動。2一般術語水生生物學hydrobiology研究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水體及人工水體中生物的生命現象、過程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海洋生物學marinebiology研究海洋生物的形態(tài)、分類、生理、生態(tài)、地理分布和經濟價值,以及海洋環(huán)境條件對海洋生物生長、發(fā)育、繁殖、種群結構和數量變動等的影響,從而控制和利用海洋生物的學科。生物海洋學biologicaloceanography研究海洋生物的種類組成和數量變動及其與海洋理化環(huán)境(流、浪、潮、溫、鹽、深、底質、光照等)和生物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學科。海洋生態(tài)學marineecology研究海洋生物與海洋理化、生物環(huán)境條件相互關系的學科。海洋生態(tài)動力學marineeco-dynamics,marineeco-kinetics研究海洋生物、海洋環(huán)境的自然變動和平衡及其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學機制與途徑的科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學ecosystemecology研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和信息傳遞及其穩(wěn)態(tài)調節(jié)機制,以及自然界生物生產力和如何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等問題的學科。潮間帶生態(tài)學intertidalecology研究海岸帶高低潮線間自然環(huán)境,特別是潮汐變化和干濕交替條件與生物群落及個體活動相互關系的生態(tài)學。深海生態(tài)學deep-seaecology研究在大陸架(水深大約200m)以外深層水域及海底生活的生物在高壓、無光、低溫和缺氧條件下的棲息活動、數量變動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間相互關系的生態(tài)學。生態(tài)系統(tǒng)ecosystem生物群落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統(tǒng)一整體,具有相對穩(wěn)定功能并能自我調控的生態(tài)單元。2受控實驗生態(tài)系controlledexperimentalecosystem受人為控制的實驗生態(tài)系統(tǒng)。圍隔生態(tài)系mesocosm,enclosureecosystem在水體中圍出一定體積,內含實驗現場的水、沉積物和各種生物群落的受控實驗單元。微宇宙microcosm在實驗室模擬條件下設計的具有生態(tài)系統(tǒng)水平的生態(tài)學實驗研究單元。非生物環(huán)境abioticenvironment由物理、化學因子和其他非生命物質所組成的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生命的環(huán)境成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理、化學因子和其他非生命物質。環(huán)境中由生物的活動和生物間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生命的組分。生境habitat生物棲息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包括生物所必需的生存條件及其他生態(tài)因素。群落生境biotope生物圈的最小地理學單位,具有一定的動、植物區(qū)系特征并便于劃界的生物棲息地。單位面積或體積內的個體數。豐度abundance多度一個類群在群落中個體數目的多少或豐富程度。種群population在一定空間中生活、彼此相互影響的同種個體的集合。亞種群subpopulation種群內的一個亞單位,與種群其余部分的個體交換很有限。地理亞種geographicsubspecies棲息于一定地理區(qū)域中的,具有與鄰近亞種相區(qū)別的穩(wěn)定形態(tài)特征的一個亞種群。3一個種群在單位空間內(單位面積或單位水體)的個體數量。環(huán)境承載量carryingcapacity在特定環(huán)境中可獲得資源所能維持的最大種群數量。種群動態(tài)populationdynamics種群數量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變化過程。同生群股群種群統(tǒng)計學中,同一時間段中出生的一群動物。群浮swarm大量同種水生無脊椎動物個體為產卵或其他目的漂浮聚集在海面的現象。同種生物的個體在特定的環(huán)境空間和特定時間內的集聚群體。每一個體在種群領域中各個點出現的機會相等,并且某一個體的存在并不影響另一個體的分布一個種群在分布區(qū)內由于生態(tài)位分離而逐漸建立若干亞種群,亞種群間由于逐步建立的生殖隔離而形成分離的基因庫,從而形成新物種的分布。異域分布allopatry通過大范圍地理分割,兩個分開的種群各自演化,形成生殖隔離機制和新物種;另有少數個體從原種群中分離出去,在它處經地理隔離和獨立演化而形成新物種的分布。鄰域分布parapatry個體在鄰近的或者不重疊的區(qū)域內生活。4鄰域性物種形成parapatriespeciation新物種在相鄰種群形成。注:如環(huán)形分布種在環(huán)的末端相遇,兩個地理極端形成兩個很好的物種。某些生物的分布超過其適于生殖的分布區(qū)。由于某些機制阻礙了不同種群個體間的相互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繁殖后代。系統(tǒng)演化phylogeny物種或其他分類階元的進化歷史。棲息在特定區(qū)域內的各種生物種群構成的一個生態(tài)學單元或集合體。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相同而長期棲息在一起的多種動物群結構。在較長時間里為共同生活需求而結合起來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同種個體群。生態(tài)過渡帶ecotone群落交錯區(qū)生態(tài)交錯區(qū)相鄰兩個群落的交界區(qū)域。演替succession在一定區(qū)域內,生物群落經過一定的發(fā)展歷史時期及受環(huán)境條件的作用,生物之間的關系發(fā)生改變,某些不適應的生物種消亡而由另一些種取而代之的順序過程。演替系列sere在特定地區(qū)中,生物群落由一個到另一個的整個取代順序。注:演替系列在硬相海底的固著生物群落和船底、碼頭上的污損生物群落表現得特別明顯。優(yōu)勢種dominantspecies某一海域或群落中,在數量上占顯著優(yōu)勢的種。常見種commonspecies習見種某一海域或群落中,出現頻率高的種。5稀有種rarespecies某海域或群落中數量稀少且出現頻率也很低的種。關鍵種keystonespecies對群落結構和功能有重要影響的物種。生態(tài)位niche某種生物在生態(tài)系中所占有的空間和時間及其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處的地位。自養(yǎng)autotroph以無機物質為營養(yǎng)、以二氧化碳為碳源,依靠光能或無機化能合成有機物的營養(yǎng)方式。光能自養(yǎng)photoautotroph利用光能合成有機物的營養(yǎng)方式?;茏责B(yǎng)chemoautotroph靠氧化無機物獲得能量,以二氧化碳為碳源合成有機物的營養(yǎng)方式。異養(yǎng)heterotroph依靠從體外攝取有機物為碳源和能源才能生長繁殖的營養(yǎng)方式?;旌蠣I養(yǎng)mixotroph兼營無機營養(yǎng)和有機營養(yǎng)的營養(yǎng)方式。生物量biomass單位面積或體積內生物體的總重量。生產量production一定時間內生物產生的有機物的總量。初級生產量primaryproduction水域中自養(yǎng)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底棲植物、自養(yǎng)細菌等)在一定時間、空間內生產有機物的量。總初級生產量grossprimaryproduction自養(yǎng)生物固定的有機物總量。凈初級生產量netprimaryproduction總初級生產中扣除代謝消耗后被初級生產者用于自身生長的初級生產量。6次級生產量secondaryproduction以植物、細菌等初級生產者和以低一級次級生產者為營養(yǎng)來源的生物所產生的有機物(有機碳)的量。生產力productivity單位時間、單位面積(或體積)內生物生產有機物的能力。初級生產力primaryproductivity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或體積)自養(yǎng)生物生產有機物的能力。凈初級生產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除去呼吸作用消耗后的初級生產力。次級生產力secondaryproductivity以植物、細菌等初級生產者和以低一級生產者為營養(yǎng)來源的生物生產有機物的能力。P/B比productionbiomas在特定時間階段中,新增加的生物量與該時間段平均生物量的比率。初級生產者primaryproducers生態(tài)系中的自養(yǎng)生物。消費者consumer靠攝食其他生物或有機碎屑為生的動物。將有機質分解為無機形式的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腐食性動物。初級消費者primaryconsumers以植物為食的動物。在生態(tài)系中,各類生物成員間所形成的鏈狀的攝食和被攝食的關系。根據能量利用關系,不同的食物鏈彼此相互連結而形成的反映生態(tài)系統(tǒng)內各生物有機體間的營養(yǎng)位置和相互關系的復雜網絡結構。在消費者對資源種群動態(tài)影響的基礎上,對于群落中物種間相互關系的描述。7營養(yǎng)級trophiclevel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鏈中所處的層次。營養(yǎng)金字塔trophicpyramid食物鏈中處于各營養(yǎng)級的生物其生物量、能量和數量關系形成的金字塔結構。較低營養(yǎng)級生物的群落結構(豐度、生物量、物種多樣性等)受較高營養(yǎng)級物種(捕食者)的控制。較低營養(yǎng)級生物的密度、生物量等(食物資源)可決定較高營養(yǎng)級的群落結構。光合作用時吸收的二氧化碳與放出氧的摩爾數之比。光抑制photoinhibition在強光下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的現象。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對二氧化碳的總固定量。光合作用生產量減去呼吸消耗量?;芎铣勺饔胏hemosynthesis借助氧化無機物,如氨、甲烷和硫所獲得的能量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化合物。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通過分解者的媒介作用,將無生命的有機質分解為無機成分的過程。生物攝取碳化合物構成自身成分的作用。生物所吸收的量(同化量)與所攝取的總營養(yǎng)量的比。注:以熱量比或重量比表示。生長效率growthefficiency單位攝食食物所得的生長量或單位同化食物所得的生長量。能流energyflow從太陽能被生產者轉變?yōu)榛瘜W能開始,經過食草動物、肉食動物和微生物參與的食物鏈而轉化,從8某一營養(yǎng)級向更高營養(yǎng)級傳遞時部分能量以熱能形式損失掉的能量的單向流動。生態(tài)效率ecologicalefficiency從某特定營養(yǎng)級輸出的能量與該營養(yǎng)級得到的能量之比。傳遞效率transferefficiency一個營養(yǎng)級的年生產量與前一個較低營養(yǎng)級的年生產量之比,用于測量能量在兩個營養(yǎng)級之間傳遞的效率。轉換效率conversionefficiency物質或能量從一種形態(tài)轉變?yōu)榱硪环N形態(tài)后所留存的比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biogeochemicalcycles生命的維持和延續(xù)必需的各種物質,包括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在生態(tài)系中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新生產newproduction基于新生氮的光合作用生產,由真光層之外提供的新生氮支持的那一部分初級生產?;谡婀鈱觾仍傺h(huán)的氮而進行的光合作用生產,由真光層中再循環(huán)的再生氮源支持的那一部分初級生產。新生產量與總生產量(新生產量+再生生產量)之比。沉積性攝食depositfeeding海洋動物吞食海底沉積物,消化吸收其中的顆粒有機物和生物有機體的攝食行為。濾食性攝食filterfeeding海洋動物借助過濾器官過濾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顆粒物為食的攝食行為。懸浮性攝食suspensionfeeding海洋動物過濾懸浮在周圍水層中的無機顆粒物和微藻、細菌及有機碎屑等顆粒有機物為食的攝食碎屑性攝食detritusfeeding海洋動物以動植物殘骸碎片、排泄物和被分解的顆粒有機物為食的攝食行為。專門或主要攝食植物的動物。9以其他動物為食物的動物。雜食動物omnivore兼食植物和動物的動物。食碎屑動物detritivore以生物的微小殘骸、碎片為食物的動物。懸浮食性動物suspensionfeeder以過濾攝食小型浮游生物、有機碎屑等為食的動物。食底泥動物depositfeeder吞食水底沉積物,攝取其中有機物質的動物。食微生物動物microbivore以微生物為食物源的動物。食浮游生物動物planktivore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的動物。食底棲生物動物benthivore主要以底棲生物為食的動物。主要捕食魚類的動物。食腐動物scavenger以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組織為食的動物。食糞動物coprophaga以動物的排泄物為食物的動物。廣食性動物euryphagousanimal能廣泛攝取多種食物的動物呼吸respiration有機體利用氧氣通過代謝分解有機化合物釋放化學能的過程。排泄excretion代謝過程中通常以尿素和氨的形式出現的廢物向體外排出。浮游植物溶解性代謝物的釋放。糞粒fecalpellet水域中無脊椎動物消化道的排泄物。雌雄同體hermaphrodite既產生雄性又產生雌性配子的動物。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單性生殖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有些動物由雌體未受精卵發(fā)育而成的繁殖方式。繁殖力fecundity個體生產后代的能力。世代時間generationtime母世代生殖到子世代生殖的平均時間。世代交替alternationofgenerations在生物的生活史中,無性和有性兩個世代交替出現的現象。多態(tài)現象polymorphism同一個物種內的個體具有明顯的形態(tài)上區(qū)別的現象。幼體期larvalstage水生無脊椎動物或魚類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變態(tài)之前的發(fā)育階段。稚期juvenilestage水生無脊椎動物或魚類從幼體期經過變態(tài)出現一些成體動物所具有的器官或附肢的發(fā)育階段。無節(jié)幼蟲nauplius某些甲殼類浮游生活的早期幼體階段。橈足幼體copepodite橈足類繼無節(jié)幼蟲之后的生活史階段。注:6期橈足幼體即為成體階段。腺介幼蟲cypris蔓足類接近附著的幼體階段。面盤幼蟲veliger軟體動物浮游生活的幼體階段。擔輪幼蟲trochophore多毛類、軟體動物、苔蘚動物以及腕足動物等發(fā)育過程中的浮游幼體期。中實幼蟲parenchymula實胚海綿動物幼體,無鞭毛的細胞面積很小,有一腔,腔內充滿膠狀結締組織。蟹類已具備蟹的雛形的后期幼體。蚤狀幼蟲zoea在蟹類和對蝦等十足類中由前蚤狀幼蟲發(fā)育而成的幼體。糠蝦幼體mysislarva在游泳十足類和一部分爬行十足類中,由蚤狀幼蟲發(fā)育而成的幼體。長腕幼蟲echinopluteus海膽類兩側對稱的幼體,其外形與蛇尾類幼體頗為相似。海星的幼體,在水中自由游泳一個時期后即沉入水底,逐漸變?yōu)槲遢椛鋵ΨQ的幼小海星。樽形幼蟲doliolaria海百合和海參的一種自由游泳幼體期,呈桶狀,有一頂束和4或5條纖毛帶。砂殼纖毛蟲tintinnid營浮游生活的纖毛蟲原生動物,具有花瓶狀的蛋白質外殼。競爭competition同種或不同種生物因爭奪食物、棲息空間等資源而發(fā)生的相互作用。捕食predation一種動物攝食另一種動物的行為。捕捉其他動物作為食物的食肉動物。頂級捕食者toppredator互利(共生)mutualism兩種生物互相依賴生活在一起、或一種生活于另一種體內,彼此受益的現象。共棲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只對其中一種有利,而對另一種既無偏害(共生)ammensalism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只對其中一種有害,而對另一種既無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從后者攝取營養(yǎng)以維持生活的現象。雄性寄生maleparasitism某些深海魚類的雄體永久性地附著在雌體上營寄生生活。一種生物依靠他種死亡或腐爛有機體而生活。生物發(fā)光bioluminescence生物具有的發(fā)光細胞或器官(包括發(fā)光的共生細菌),或具有能分泌發(fā)光物質的腺體所產生的發(fā)光發(fā)光生物luminousorganism自身具有發(fā)光器官、發(fā)光細胞(包括發(fā)光的共生細菌)或具有能分泌發(fā)光物質腺體的生物。光細胞photocyte具有發(fā)光功能的細胞。發(fā)光器photophore具有發(fā)光功能的器官。生物發(fā)出的干擾其他生物的聲響。特有現象endemism生物分類單元只在某一個區(qū)域發(fā)生的現象。碎屑detritus植物或動物殘體被分解破碎成的顆粒狀有機物質。鈣化calcification鈣和碳酸鹽離子結合形成鈣質骨骼的過程。滲透[作用]osmosis溶劑,如水分,通過半透膜從溶質濃度低的溶液向溶質濃度高的溶液的轉移。滲透調節(jié)osmoregulation細胞、器官或生物體根據其環(huán)境液體的溶質濃度來調整自身液體溶質濃度的過程。在某些植物莖、葉上的由原表皮細胞分化而來,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細胞構成的一種向外分泌鹽類的組織。海洋動物背腹面的色彩差異,用來對付視覺捕食者的一種保護機制。警戒色warningcoloration生物所具有的使天敵不敢貿然取食或厭惡的警示顏色。保護色protectivecoloration動物為隱蔽自身而具有的色型與環(huán)境一致的顏色?;芈暥ㄎ籩cholocation某些動物具有通過分析它們發(fā)出的聲波反射而感知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趨光性phototaxis;phototaxy適光生物朝向或背離光線來源方向生長或移動的生態(tài)特性。某些生物因受某種化學藥物的刺激誘導而表現出定向運動的特性。變溫動物poikilotherm外溫動物ectotherm不能依靠自身代謝產熱維持恒定體溫,體溫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恒溫動物homeotherm;homoiotherm內溫動物endotherm具有完善的體溫調節(jié)機制,在溫度變化的環(huán)境中體溫能維持在較窄變化范圍內的動物。季節(jié)波動seasonalfluctuation因環(huán)境的季節(jié)性改變,影響生物生長繁殖而導致的個體數量或生物量的波動。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生物在不同組織層次上所呈現的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多種多樣,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遺傳多樣性geneticdiversity種內不同種群之間或同一種群內的不同個體遺傳變異的總和。物種多樣性speciesdiversity生物群落組成差異的程度,包括群落中含有的種數和個體在不同種間分布的均勻程度。生境內多樣性within-habitatdiversity某一具體群落或生境內的物種多樣性。生境間多樣性between-habitatdiversity在一個環(huán)境梯度上,從一個生境到另一個生境之間所發(fā)生的物種數目的變化,亦即群落間的物種多在一個地理區(qū)域內一系列生境中物種的數目,是這些生境的α多樣性和生境之間β多樣性的綜合。物種多樣性指數indexofspeciesdiversity反映一個群落中物種豐富度和均勻度的綜合指標,以表征物種多樣性的指數。在數值分類學和群落生態(tài)學的研究中生物種群或群落之間形態(tài)或組成的相似程度。同質性homogeneity共同來源的生物類群,具有相同組分、同質或勻質的特性或狀態(tài)。異質性heterogeneity不同來源的生物類群具有的不同成分組成的,不均勻的或多相的性質或狀態(tài)。根據對一段標準的DNA序列的分析來鑒定物種的方法。生物識別biometricidentification利用生物生理和行為等生物學特征進行身份認證的技術。保守種conservativespecies平衡種equilibriumspecies在環(huán)境承載量或接近環(huán)境承載量的環(huán)境中的種類。以下,當出現新的適宜生境時即行遷移的種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彼此間差別甚微,且分布于同一地其出現能指示某些環(huán)境特征或對環(huán)境中某些物質的干擾作用或者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較敏感,能快速產生反應的物種。地方種endemicspecies自然分布僅局限于某一地區(qū)范圍內的物種。從另一地區(qū)移入的物種。廣布種cosmopolitanspecies廣泛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和冷水中的生物種類。僅分布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區(qū)或某種特定的棲息地的生物。環(huán)熱帶分布種circumtropicalspecies環(huán)繞地球熱帶區(qū)而不在溫帶或寒帶區(qū)分布的物種。只分布在南大洋和北極水域,不出現在中間緯度區(qū)的物種。生長、生殖適溫高于20℃,自然分布區(qū)月平均水溫高于15℃的物種。溫水種temperatewaterspecies適溫為4℃~20℃的生物。注:冷溫帶種和暖溫帶種,前者適溫范圍為4℃~12℃,后者適溫范圍為12℃~20℃。生長、生殖的適溫低于4℃,自然分布區(qū)月平均水溫不高于10℃的種群。注:包括寒帶種和亞寒帶種,前者適溫為0℃左右,后者適溫為0℃~4℃。半咸水種brackishwaterspecies只分布于低鹽度(0.5~17)的河口等半咸水水域的生物種類。低鹽種oligohalinespecies生活在低鹽度(0.5~5)環(huán)境中的生物。生活在地球水圈中的生物。海洋中具有生命的有機體。注:改寫GB/T19834—2005,定義3.1。近海生物neriticorganism生活在低潮線至大陸架外緣(水深200m)之間海洋中的生物。生活在200m水深以淺海洋中的生物。大洋生物oceanicorganism生活在大陸架外海洋中的生物。生活在海洋水層中(不包括接觸水底)的生物。沼澤生物marshorganism生活于沼澤中的生物。漂浮生物neuston生活在水的最表層和表面膜上的生物。水飄生物pleuston生活在水-氣界面,部分身體露出水面的生物。上層生物epipelagicorganism生活在從海洋表面到水深200m界面之間水層中的生物。生活在海洋水深200m~1000m界面之間(真光層以下)水層中的生物。生活在海洋水深1000m~3000m界面之間水層中的生物。深淵層生物abyssopelagicorganism生活在海洋水深3000m以下水層中(不包括接觸洋底)的生物。生活于海洋水深200m~3000m之間的海底的動物。生活于大洋盆地、通常在水深3000m~6000m之間的海底的動物。超深淵動物hadalfauna生活于深海溝、通常在水深6000m以下的海底的動物。喜光生物photophilousorganism適于在光照環(huán)境里生活的生物。嗜鹽生物halophilicorganism適于生活在高鹽環(huán)境中的生物。廣深性生物eurybathicorganism能適應生活在深度變化范圍很廣水層的生物。廣鹽性生物eurybalineorganism能適應生活在鹽度變化范圍很廣水體的生物。廣溫性生物eurythermalorganism能適應生活在溫度變化范圍很廣水體的生物。廣壓性生物eurybaricorganism能適應生活在壓力變化范圍很廣水層的生物。狹深性生物stenobathicorganism只適應生活在深度變化范圍很狹水層的生物。狹鹽性生物stenobalineorganism只適應生活在鹽度變化范圍很狹水體的生物。狹溫性生物stenothermalorganism只適應生活在溫度變化范圍很狹水體的生物。狹壓性生物stenobaricorganism只適應生活在壓力變化范圍很狹水層的生物。上升流生態(tài)系upwellingecosystem上升流區(qū)的生物及周圍的無機環(huán)境構成上升流生態(tài)系。涌出outwelling碎屑和其他有機質從河口向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輸出。馬尾藻海SargassoSea北大西洋的一個海面漂浮大量馬尾藻,面積約520萬平方千米的海。北方兩洋分布amphi-borealdistribution某些海洋生物可同時出現在北溫帶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兩岸水域的分布現象。太平洋兩岸分布amphi-pacificdistribution某些北溫帶種僅分布于北太平洋溫帶區(qū)的東西兩岸(亞洲和北美洲),不出現于北部的寒帶區(qū)和南部的熱帶區(qū)的現象。大洋生物區(qū)系oceanicfloraandfauna生活的鹽度高而恒定,分布較為均勻,受到洋流和水深明顯影響的生物區(qū)系。海洋生物地理分布帶marinebiogeographiczones根據海洋表層年平均溫度劃分的生物分布帶。海洋生物中某一種或類群只分布在南北兩極附近海域,而不出現在低緯度熱帶海洋的隔離分布某些廣深性冷水生物,分布在南、北兩半球冷水水域,也能通過赤道深層水域,呈現在南北兩半球連續(xù)分布的現象。生態(tài)阻隔ecologicalbarrier在物種形成的過程中導致生殖隔離的某些生態(tài)學原因??臻g上,不同的物種雖生活在同一分布區(qū)但卻居住在不同的棲息地;時間上,動物發(fā)情和交配季節(jié)不同;行為上,不同物種的兩性間相互吸引力弱或不能溝通信息等。地理阻隔geographicalbarrier可阻止生物遷移和分散的,或將兩個相鄰的動物地理區(qū)(包括亞區(qū)或更細的劃分)分隔開的地理屏障。由物理環(huán)境改變而導致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或生物生產力的長期變化。海洋溫鹽環(huán)流輸送帶oceanicthermohalineconveyorbelt由于海面受熱冷卻不均、蒸發(fā)降水不均所產生的溫度和鹽度變化,導致密度分布不均勻形成的熱力學海流。不利于生物生長、繁殖的環(huán)境壓力。生物膜biofilm生物測試bioassay使用生物的活細胞或活的生物體測定一種物質的活性或數量。生態(tài)風險評估ecologicalriskassessment應用定量的方法評估、預測人類活動對生物系統(tǒng)可能產生的風險及評估該風險可接受程度的模式或方法。海洋污染生物監(jiān)測biologicalmonitoringofmarinepollution利用海洋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huán)境污染或變化所產生的反應來判斷環(huán)境質量,為環(huán)境影響評價和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污染物質隨時間在生物體內累積的現象或過程。生物污染biologicalpollution由病原微生物、霉菌、寄生蟲以及某些有害生物過量生長引起的各種環(huán)境單元質量下降或失去利用價值的現象。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由生物累積增加的組織中的污染物濃度,通過食物鏈出現在下一營養(yǎng)層,最終導致頂級捕食者的污染物濃度升高。海洋生物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吸附、蓄積某種污染物質,使生物體內該種物質的濃度超過環(huán)境濃度的現象。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存在于環(huán)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從而使被污染的環(huán)境能夠部分或完全恢復到原初狀態(tài)的過程。有機污染物在生物或其酶的作用下分解的過程。污染指示種pollutionindicatingspecies對污染反應靈敏,用來監(jiān)測和評價污染狀況的物種。耐污染種pollutiontolerantspecies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忍受污染物的刺激,甚至可以由于群落中其他種類的消失而發(fā)展為優(yōu)勢種類的生物。為了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將一定面積的陸域或水域劃分出來,經政府批準而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qū)域。海洋生物泵biologicalCO?pump海水中的CO?通過有機物生產、消費、傳遞、沉降、分解以及鈣化作用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從表層向深層轉移并下沉到海底,從而使大氣中的CO,得以進入海洋,實現海洋對大氣CO。含量的調節(jié)作用。把海洋中的生物,從微生物和單細胞的浮游植物到浮游動物、魚類等,都視為“顆粒”,并以統(tǒng)一的相應球型直徑(equivalentsphericaldiameter,ESD)在對數粒級坐標上表示,生物量在對數粒級上的分布形成的譜線。注:在平衡狀態(tài)下這條譜線是一條斜率很低的直線。3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marinemicroorganism原核微生物protoclemicroorganism不具有核膜和有絲分裂器的完整細胞核,DNA不形成染色體,不能進行有絲分裂而以裂殖為主的微生物。注:主要包括細菌、支原體和藍藻。生活在海洋環(huán)境中的細菌,細胞無核膜和核仁,DNA不形成染色體,無細胞器,屬于原核微生物,不能進行有絲分裂。藍藻cyanobacteria藍細菌含有光合色素-葉綠素α,并含有特有的在光合作用中起輔助色素作用的藻膽素,能進行產氧型光合作用的細菌。古菌界的原核、單細胞微生物。注1:包括生存在極端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3類不同古菌:產甲烷菌(methanogen)、極端嗜鹽菌(3.16)和嗜酸嗜熱菌(thermoacidophile)。注2:單數時英文術語為archaeum。懸浮生活在水體中的非附著性細菌。漂浮生活在海水-空氣界面環(huán)境中的細菌。生活在海洋中,能夠自身發(fā)光的細菌。適于生長在溫度條件為45℃~60℃的細菌。適于生長在溫度條件為0℃~20℃的細菌,在0℃附近能夠生長繁殖,最適生長溫度不高于15℃,最高生長溫度不超過20℃的細菌。適于生長在6000m以下深海、高壓環(huán)境的細菌。中溫細菌mesophilicbacteria適于生長在溫度條件為25℃~40℃的細菌。粘細菌myxobacteria原核生物中具有最復雜的行為模式和生活史,可滑行運動的單細胞G-桿菌。海洋極端微生物marineextremophiles生活在海洋極端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極端嗜熱菌extremethermophilicbacteria最適生長溫度在90℃以上的海洋細菌。極端嗜鹽菌extremehalophile最適生長鹽度為15~30的海洋細菌。中度嗜鹽菌mesohalophile最適生長鹽度為5~20的海洋細菌。在鹽度低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更好的細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也能在0℃~5℃下緩慢生長的海洋細菌。耐壓細菌在常壓(1標準大氣壓)和高壓(600標準大氣壓)下均能生長的細菌。極端嗜壓菌extremebarophilicbacteria生長于(700~800)標準大氣壓的海洋環(huán)境中,低于380標準大氣壓則不能生長的細菌。海洋極端嗜冷菌marineextremepsychrophiles最適生長溫度一般為0℃左右,高于10℃則不能生長的細菌。海洋極端環(huán)境marineextremeenvironment海洋真菌marinefungus具有真核結構、能形成孢子、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海洋生物。來源于海洋的,只能在海洋和河口環(huán)境中生長和產生孢子的真菌。兼性海洋真菌facultativemarinefungus來源于陸地或淡水,但能在海洋環(huán)境中生長與繁殖的真菌。細菌粘液bacterialslime海洋細菌分泌產生的多糖類膠狀物或黏液。品系由單一菌細胞分裂繁殖產生的、遺傳物質完全相同的菌細胞群。在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生長的、來自單一菌細胞的小菌群。小菌落microcolony細菌在含有營養(yǎng)物的固體表面附著后形成的細小菌群。海洋病毒marinevirus海洋環(huán)境中一類土著性的、超顯微的、僅含有一種類型核酸(DNA或RNA)、專性活細胞內寄生的非細胞形態(tài)微生物。在微生物連續(xù)培養(yǎng)裝置中以恒定速度添加新鮮培養(yǎng)液和收集培養(yǎng)產物,使微生物生長速度維持在穩(wěn)定的對數生長期水平。微生物污損microfouling微生物附著于固體表面而形成黏膜的過程。微生物粘膜microbialfilms;microfoulingslimefilms在水中的物體表面由細菌、硅藻及其分泌的粘液等所形成的粘膜。異養(yǎng)微生物可將海水中的溶解有機物轉化為自身的生物量,然后被微型原生動物所利用并進入經典食物鏈的過程所構成的環(huán)狀食物關系。在微生物培養(yǎng)中,當培養(yǎng)液中的培養(yǎng)物達到一定量時即全部采收的一種培養(yǎng)方法。連續(xù)培養(yǎng)continuouscultivation在微生物培養(yǎng)過程中連續(xù)添加培養(yǎng)基原料液,同時連續(xù)收集培養(yǎng)產物的一種培養(yǎng)方法。4浮游生物無運動能力或運動能力較弱,懸浮在水層中,隨波逐流的一類生物。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體長在20cm~200cm之間的浮游生物。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體長在2cm~20cm之間的浮游生物。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體長在0.2mm~20mm之間的浮游生物。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體長在20μm~200μm之間的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nannoplankton體長在2μm~20μm之間的浮游生物。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體長在0.2μm~2μm之間的浮游生物。極微型浮游生物femtoplankton體長在0.02μm~0.2μm之間的浮游生物。上層浮游生物epiplankton生活于海洋表面至水深200m界面之間水層中的浮游生物。中層浮游生物mesoplankton生活于海洋中水深200m~1000m界面之間水層中的浮游生物。喜陰浮游生物shadeplankton生活于海洋里光照度較弱水層中的浮游生物。永久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真性浮游生物euplankton生活史中終生營浮游生活的浮游生物。階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transitoryplakton生活史中僅有某一階段營浮游生活的浮游生物。暫時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假性浮游生物pseudoplankton在生活中有時因外界條件變化而短暫地營浮游生活的浮游生物。網采浮游生物netplankton以浮游生物網采集的浮游生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生活于水域上層、自養(yǎng)性的浮游生物。真光層euphoticzone海洋中光強足以支持浮游植物的生長、生殖及其呼吸,有凈初級生產的水層。補償光強compensationlightintensity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產恰與呼吸消耗相等的光照量。浮游植物24h內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機碳量與植物消耗量相等的深度,處于真光層的下界?;旌纤w中產生的光合作用總生產量(從海表面到臨界深度)等于同一深度層浮游植物總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的深度。HNLC受鐵離子限制,硝酸鹽濃度高但葉綠素濃度低的大洋區(qū),包括北太平洋亞北極區(qū)、赤道太平洋區(qū)和部分南大洋區(qū)。單位時間單位葉綠素α同化的碳量。單周期型monocycle浮游生物生長繁殖所達到的個體數量或生物量高峰隨環(huán)境因子的季節(jié)性變化出現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在一年中只出現一個增殖高峰的稱為單周期型。雙周期型dicycle浮游生物在一年中出現兩個增殖高峰的稱為雙周期型。浮游生物在海水平面的分布稱為平面分布,它受溫度、鹽度、營養(yǎng)鹽和海流等多種環(huán)境因素影響。浮游生物在海洋中按水層深度不同垂直分布的現象。注:垂直分布現象與水中光照深度及海水的運動等外界因子有關。斑塊分布patchiness浮游生物在水體的水平或垂直方向上所呈現的聚集分布現象。晝夜垂直移動dielverticalmigrationDVM浮游生物由于晝夜光照強度或其他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而發(fā)生的晝夜上下移動。種群增加的生物量相當于現存量所需的時間。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種群數量加倍所需要的時間,它是現存量除以生產速率的值。周轉時間法turnovertimemethod通過種群周轉時間來估計產量的一種方法,用于計算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種群的產量。草食性動物對植物的攝食。攝食者grazer以各種大小的浮游植物、有機碎屑和微型及小型浮游動物為食的浮游動物。攝食率grazingrate浮游動物單位時間內攝食的藻類的細胞數。捕食率predationrate浮游動物單位時間內攝食動物餌料的數量。攝入率ingestionrate浮游動物單位時間內所攝食的食物的重量或能量。浮游動物每天攝食的食物量。滯育diapause昆蟲和有些甲殼動物生長和發(fā)育過程中的暫時性停滯狀態(tài)。夏卵subitaneousegg橈足類在夏季環(huán)境適宜的情況下所產的不需受精即能發(fā)育的卵。滯育卵diapauseegg休眠卵dormant橈足類在不良條件下產的,不能很快孵化,但能較長時間保持可育性以渡過條件不良時期的卵。某些單胞藻在不良環(huán)境下形成不動的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孢子。經一段無性分裂之后能恢復起始大小的硅藻生殖細胞。橈足類滯育卵發(fā)育的第一個階段,即使在外境環(huán)境適宜的情況下,滯育卵也不孵化,但依然保持可可育期competentphase橈足類滯育卵發(fā)育的第二階段,在這一期能于環(huán)境適宜條件下孵化。浮游生活期pelagicphase生命周期中不附著于基質而懸浮在水體中生活的階段。浮游植物密度的迅速增加,由增加的繁殖作為對有利環(huán)境條件的響應所致。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條件下暴發(fā)性增殖或聚集導致的一種有害的生態(tài)異?,F象。5底棲生物棲息于海底的生物。研究底棲生物的分類區(qū)系、繁殖發(fā)育、生長、種群動態(tài)和群落結構與功能及其與理化和生物環(huán)境條件相互關系的科學。底棲生物帶benthiczone海洋底棲生物分布的地帶。底棲動物zoobenthos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海底的動物。生活于海底上、底內或接近底上的所有動物。生活于海底上的所有植物,主要是海藻和底棲硅藻。底棲生物群落benthiccommunity海域底上、底內和接近底上的動植物構成的生物群落。附表底棲生物epibenthos生活于沉積物-水界面的生物。底上動物epifauna棲息于海底巖石或泥沙沉積物表面上的動物。底內動物infauna生活在海底沉積物內的動物。注:底內動物有兩種棲息方式,沙內埋棲種和棲息于特殊巢穴或管道的穴居種。能在近底的水層中游動,但又常在底表活動的底棲動物。潮池生物群落rockpoolcommunity硬相巖岸潮池中的潮間帶生物群落。泥灘生物群落ochthium;polochthium潮間帶軟相泥灘的海洋生物群落。冷滲口coldseep低溫的、富含硫化物和甲烷的高鹽水從海底滲出的一類特殊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海底熱泉生物群落hydrothermalventcommunity;sulphidecommunity生活于海底熱液口和冷滲口與硫氧化細菌共生,利用硫化氫、甲烷以化能合成作用進行初級生產、制造有機物的海洋生物群落。黑煙囪blacksmoker在海底熱液口處發(fā)現的煙囪狀礦物堆積。黑煙囪周圍發(fā)現了化能自養(yǎng)細菌。長管艷蟲vestimentifera獨特地分布在熱液口和冷滲口,與須腕動物相近的一類海洋蠕蟲。嗜硫生物thiobios嗜硫動物sulfidefauna小型和微型動物中很特化的一個類群,生活在沉積物的無氧還原層內,對氧十分敏感,缺乏線粒體和細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在細胞內外有硫細菌共生,系專性的厭氧生物。平底生物群落levelbottomcommunity可在軟質海底(沙底或泥沙混合底)生活的底棲生物群落。生物擾動bioturbation底內動物通過運動和攝食活動對軟底沉積物產生的擾動。生物灌洗bioirrigation底棲生物利用上覆水對其洞穴沖洗的過程。生物沉降biodeposition水層中的顆粒有機物通過濾食性底棲動物的濾食作用向海底主動搬運的過程。生物在其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酸性物質對巖石的破壞。生物污損biofouling生物生長在船底和水中設施的表面或內部,并對其功能的損害。附生植物epiphytes在其他大型植物體表面附著生長的植物。砂面藻episammicalgae生活在砂粒表面的藻類。生活在海冰內的藻類。能被0.5mm~1.0mm孔徑的網篩截留的底棲生物。注:主要指大型底棲動物。大型底棲動物macrofauna能被0.5mm~1.0mm孔徑的網篩截留的底棲動物。大型底棲植物macrophyte;macroflora大型肉眼可見的植物。大型藻類macroalgae由固著器固著在巖石或其他基底上,體長可達1m以上的多細胞,有組織的藻類。能通過0.5mm~1mm篩網孔,而保留在0.031mm~0.063mm網篩上的底棲生物。能通過0.5mm~1mm篩網孔,而保留在0.031mm~0.063mm網篩上的底棲動物。暫時性小型底棲動物temporarymeiofauna個體大小處于小型生物范圍的大型動物幼體階段。永久性小型底棲動物permanentmeiofauna終生生活在沉積物間隙中的小型底棲動物。微型底棲生物microbenthos能通過篩網孔徑0.031mm~0.063mm的底棲生物。微型底棲動物microfauna能濾過0.031mm~0.063mm孔徑網篩的底棲動物。微型底棲植物benthicmicrophytes;microphytobenthos分布在海底的微型藻類等。固著在海底礁石、貝殼和其他基底上的生物。棲息在水底沉積物顆粒之間的小型動物。包含在沉積物顆粒之間的水。生活在海底砂礫中的動植物。棲息于水底沙質沉積物表面或表層的底棲生物。砂內生物endopsammon棲息于水底沙質沉積物中的底棲生物。體形較小、具有堅硬的介殼、貝殼或骨骼并構成海洋生源沉積的生物。周叢生物periphyton叢生于水下物體表面的生物。注:海洋中周叢生物大多是比較大型的海藻及某些水螅蟲、苔蘚蟲等。鉆孔生物borer;boringorganism穿鑿木船、樁柱、紅樹、巖石、珊瑚礁及貝殼等水域中物體并穴居其內的底棲生物。穴居生物burrowingorganism在自身營造的洞穴中生活的底棲生物。管棲動物tubicolousanimal在自身分泌物構筑的棲管內生活的動物。生物海岸biologicalcoast在低緯度熱帶地區(qū),由紅樹林或珊瑚礁等生物在海岸特別發(fā)育而形成的一種特殊海岸。在熱帶和亞熱帶潮間帶占優(yōu)勢的各種耐鹽的喬木和灌木。紅樹林沼澤mangal;mangroveswamp熱帶和亞熱帶半咸水海域潮間帶軟底環(huán)境中,以紅樹植物為建群種的生物群落繁茂的沼澤。呼吸根pneumatophore某些紅樹植物中的一種特殊的起呼吸作用的根結構。鹽沼saltmarsh分布在河口或海濱淺灘含有大量鹽分的濕地。中、低緯度海域潮間帶中、下區(qū)和低潮線以下數米乃至數十米淺水區(qū)海生顯花植物(海草)和草棲動物繁茂的平坦軟相地帶。中、高緯度海域潮間帶下區(qū)和潮下帶數米淺水區(qū)硬相海底大型海藻(褐藻)繁茂叢生的場所。巨型海藻kelp生活在中、高緯度潮間帶下區(qū)和潮下帶的大型褐藻。巨藻森林kelpforest大型褐藻占優(yōu)勢的底棲群落,其中植物可形成類似森林的表面林冠。巨藻用于固著在基底上的結構。葉片blade巨藻植物連接葉柄(stipe)的扁平部分。成帶現象zonation潮間帶區(qū)植物和動物群落呈平行帶狀分布。行光合作用的微型生物,通常是甲藻,生活在生物的組織內(如珊瑚和軟體動物體內)營共生生活。珊瑚漂白coralbleaching珊瑚白化造礁珊瑚作為對脅迫的響應失去共生藻或它們的色素或同時失去共生藻和色素而變白的現象。造礁珊瑚hermatypiccoral體內有共生蟲黃藻、能沉淀堆積石灰質骨骼的珊瑚蟲類。非造礁珊瑚ahermatypiccoral體內無共生蟲黃藻、不沉淀堆積石灰質骨骼的珊瑚蟲類。部分海水被泥、沙岸或珊瑚礁所環(huán)繞而形成的出口很窄的咸水湖。水螅hydroid底棲群體生活的刺胞動物,其中有些種類可產生自由游泳的水母體。多足體腔腸動物水螅蟲綱生活史中的一種水螅樣的體型。腔腸動物水螅蟲綱生活史中出現的一種水母樣的體型。注:水母型適于漂浮生活,是腔腸動物生活史的有性世代。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群體中,專司營養(yǎng)而形似水螅的個體(個員),有感覺和生殖等功能。水母體medusoma水螅體的相對詞,是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群體中專司生殖而形似水母的個體(個員)。生源沉積物biogenoussediment由海洋生物的骨骼和外殼組成的沉積物。硅藻軟泥diatomaceousooze至少含有30%硅藻遺骸顆粒的洋底沉積物。有孔蟲軟泥foraminiferanooze含有30%或更多有孔蟲遺殼的洋底沉積物。放射蟲軟泥radiolarianooze主要成分為放射蟲硅質骨骼的分布在低緯度熱帶海區(qū)的大洋硅質軟泥。顆石軟泥coccolithophoridooze鈣板金藻具有的鈣化小片,在大洋底部的沉積物中形成顆石軟泥。注:顆石,也稱球石粒,是海洋沉積生物的主要組成者。生物賴以生活或附著其上的固體表面。水層-底棲耦合benthic-pelagiccoupli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顆粒有機物通過生物泵、湍流和平流的輸送沉降到海底表面,推動了沉積物碎屑食物鏈,再經分解礦化、生物擾動、攝食、分子擴散和其他物理過程的作用,使底棲生物生產與水層生物生注:底棲生物系統(tǒng)和浮游生物系統(tǒng)之間的通過水層-底棲耦合進行營養(yǎng)物質的循環(huán)轉移。在海洋沉積物褐色的氧化層和黑色的還原層之間有一灰色層,即氧化還原電位快速下降的一層。注:RPD層的深度是探測沉積物有機質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紫抖萷orosity表達沉積物物理性質的參數,是在沉積物總體積中間隙所占的百分比。底棲生物拖網benthictrawl調查船上定性或半定量采集底棲生物的網具。6游泳生物游泳生物nekton具有發(fā)達的運動器官,在水層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動的生物。注:主要包括魚類、頭足類,某些蝦類及海洋哺乳類等。屬甲殼綱十足目游泳亞目動物的通稱,是甲殼類中經濟價值最高的類群。已具備幼、成蝦基本形態(tài)和器官的蝦類幼體發(fā)育階段。對沒有年齡“標志”的種群(如蝦類),根據群體體長頻數正態(tài)分布的眾數組估計“年齡”的研究方法。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動物的總稱,身體兩側對稱,分頭、足(腕)、胴三部分。注:包括烏賊(cuttlefishes)、槍烏賊(long-finnedsquids)、柔魚(squids)和蛸類(octopus)等重要經濟類群。附著性卵卵膜遇水后表面能分泌粘液或具有膠質絲,粘著或纏繞在礁石、藻類或其他基質上的卵子。多數種類卵內有一個或多個油球,少數種類沒有油球,卵膜無粘性,懸浮于水層中的卵子。用鰓呼吸、以鰭為運動器官、多數披有鱗片和側線感覺器官的水生變溫脊椎動物類群。從卵膜中孵出到具奇鰭基本形成的個體。注:可分為前期仔魚(prelarva或yolk-saclarva)和后期仔魚(postlarva),前后期以卵黃吸收完畢為界。以消化系統(tǒng)為主的各種器官和奇鰭和偶鰭基本形成,直至鱗片出現的個體。將小規(guī)格的的幼苗培育成適合放(流)養(yǎng)規(guī)格苗種的過程。中上層魚類mesopelagicfishes在海洋的中、上層自由棲息的魚類。底層魚類demersalfishes大部分時間棲息在水域基底表面或接近海底的魚類。咸淡水魚類brackishfishes棲息于河口區(qū)咸淡水水域的魚類。溯河魚類anadromousfishes在海洋中生長發(fā)育,性成熟后進入淡水水域繁殖的魚類。降海(河)魚類catadromousfishes在淡水水域中生長發(fā)育,性成熟后到海洋中繁殖的魚類。洄游魚類migratoryfishes一年或一生中從一種生境向另一種生境進行周期性遷移的魚類。長距離洄游于大洋水域的魚類。種群在性成熟過程中按一定路線向產卵場水域進行的遷移。索餌洄游feedingmigration種群為覓食而進行的遷移。種群為覓求冬季適宜水溫所作的遷移。朝同一方向以同樣速度游泳的一群同種魚類、甲殼類、頭足類或鯨類。海洋生物集群產卵的場所。育幼場nurseryground幼體攝食發(fā)育的場所。海洋生物集群覓食的場所。魚類生長過程中在鱗片、耳石、鰓蓋骨和脊椎骨等上面因生長快慢不同所形成的特殊排列的年周期環(huán)狀輪圈。副輪accessoryring;accessorymark因環(huán)境因子突變或生理非周期性變化在魚類鱗片等硬組織上留下的類似年輪的印記。群體中各年齡組個體數所占的比例。7漁業(yè)資源海洋漁業(yè)marinefishery捕撈和養(yǎng)殖海洋魚類及其他海洋經濟動植物以獲取水產品的生產活動。漁業(yè)資源fisheryresources天然水域中蘊藏并具有開發(fā)利用價值的動植物。棲息于南大洋水域,營浮游、群集生活的海洋甲殼類動物。注:南極憐蝦是世界上已知蘊藏量最大、以數億噸或幾十億噸計的漁業(yè)資源。在特定時刻單位面積或體積內生物的數量。再生資源renewableresources可更新資源自然過程中能重復形成的資源。共享資源commonsharedresources;sharedstocks棲息于2個以上沿海國專屬經濟區(qū)及公海中,有關國家均可利用的生物資源。漁獲量catchyield從天然水域中捕撈的漁業(yè)生物的重量或數量。首次加入捕撈種群的個體數量。水域中首次被大量捕撈的群體。某種漁業(yè)資源在漁場上群集形成可以獲取較高產量的時期。禁漁期closed(fishing)season,prohibitedseason為保護漁業(yè)資源而規(guī)定的禁止捕撈的期限。個體絕對繁殖力absolutefecundity雌性個體在一個生殖季節(jié)中的產卵數。雌性個體單位體重或體長的產卵數。有效種群分析virtualpopulationanalysis世代分析VPA估算漁業(yè)種群捕撈死亡與資源數量關系的方法。評價捕撈和環(huán)境等因素對漁業(yè)資源種群數量和質量的影響程度。捕撈系數catchabilitycoefficient單位捕撈力量漁獲量與資源量的比值。捕撈努力量fishingeffort捕撈作業(yè)量在特定的水域和時間內投入捕撈生產的作業(yè)單位數量。捕撈強度fishingintensity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水域內投入作業(yè)的標準捕撈努力量。最適漁獲量optimumyield(catch)最佳持續(xù)漁獲量optimumsustainableyield從生物、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綜合權衡的最合理利用漁業(yè)生物資源的漁獲量。捕撈過度overfishing捕撈量超過生物學或經濟學的某一合理水平的現象。補充型捕撈過度recruitmentoverfishing因捕撈造成生殖親體不足而引起補充量下降的捕撈過度。生長型捕撈過度growthoverfishing造成因捕撈群體平均體重減小致世代產量下降的捕撈過度。捕撈死亡系數fishingmortalitycoefficient瞬時捕撈死亡率instantaneousfishingmortalityrate漁業(yè)生物種群中因捕撈引起的死亡系數。瞬時自然死亡率instantaneousnaturalmortalityrate由敵害、疾病、衰老等自然環(huán)境因子引起的死亡系數,其數值為總死亡系數與捕撈死亡系數之差。成活率survivalrate殘存率給定時期或階段內期末存活個體數與初期總個體數的比值。注:以百分比表示。種群在給定時期內個體減少的數量與初期其個體總數量之比值。注:以百分比表示。漁業(yè)生物學測定biologicaldeterminationoffishery對漁獲物個體生物學各種性狀的測量和判定。聲學調查acousticsurvey;acousticassessment,acousticestimating聲學評估用探魚回聲積分系統(tǒng)進行漁業(yè)資源調查和資源量評估的方法。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catchperuniteffort在限定的時間內,平均一個作業(yè)單位捕獲的重量或數量。最大持續(xù)漁獲量maximumsustainableyieldMSY在不損害種群生產能力的條件下,可以持續(xù)獲得的最高年漁獲量。平衡漁獲量equilibriumyield某一捕撈強度下,漁業(yè)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的漁獲量。兼捕漁獲物bycatch副漁獲物與主要捕撈對象一起捕撈的其他種類漁獲物。親體補充量模型stock-recruitmentmodel描述種群親體量和補充量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平衡漁獲量模型equilibriumyieldmodel剩余產量模型surplusyieldmodel描述某種漁業(yè)資源處于穩(wěn)定環(huán)境中和捕撈平衡時,其資源量、平衡漁獲量和捕撈力量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動態(tài)綜合模型dynamicpoolmodel單位補充量漁獲量模型yield-perrecruitmentmodel描述在穩(wěn)定環(huán)境中的種群,每單位補充量漁獲量與捕撈努力量和最初被捕撈年齡之間相互關系的數學模型。在人工控制條件下促使親體的性產物達到成熟、排放和受精,并使受精卵在適宜的條件下發(fā)育成為苗種的過程。漁業(yè)資源保護protectionoffisheryresources通過合理利用資源、加強水域環(huán)境保護及其他限制措施使?jié)O業(yè)資源達到永續(xù)利用的目的。國家為合理利用漁業(yè)資源,維持漁業(yè)再生產能力并獲得最佳漁獲量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和方法。通過人工方法培育和向天然水域放流種苗,增加生物種群的補充量或移植新的種群以穩(wěn)定和增加[2]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會.生態(tài)學名詞.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5]CastroP,HuberME.MarineBiology,SixthEdition.NewYorkpanies,2007.[6]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會.水產名詞.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7]GB/T19834—2005海洋學術語海洋資源學.漢語拼音索引B斑塊分布…………4.27半咸水種…………2.194保護色……………2.162保守種……………2.181北方兩洋分布……2.225倍增時間…………4.30變溫動物…………2.166補償光強…………4.18補償深度…………4.19補充量………………7.8補充群體……………7.9補充型捕撈過度………………7.21捕撈過度…………7.20捕撈努力量………7.17捕撈強度…………7.18捕撈死亡系數……7.23捕撈系數…………7.16捕撈作業(yè)量………7.17捕食率……………4.36捕食者……………2.140不應期……………4.44不育分布…………2.37C草食動物…………2.100殘存率……………7.25產卵(生殖)洄游…………………6.19產卵場……………6.23長管艷蟲…………5.17長腕幼蟲…………2.134常見種……………2.47超深淵動物………2.211潮池生物群落……5.12潮間帶生態(tài)學………2.7沉積生物…………5.46沉積性攝食………2.96成帶現象…………5.63成活率……………7.25成群分布…………2.30赤潮………………4.48蟲黃藻……………5.64初級生產力………2.64初級生產量………2.59初級生產者………2.68初級消費者………2.71傳遞效率…………2.90垂直分布…………4.26雌雄同體…………2.117次級生產力………2.66次級生產量………2.62D大型底棲動物…………………大型底棲植物……5.31大型浮游生物………4.3大型藻類…………5.32大眼幼體…………2.131大洋生物…………2.200大洋生物區(qū)系……2.227大洋性魚類………6.18代表種……………2.49單位補充量漁獲量模型………7.35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7.29單性生殖…………2.118單周期型…………4.23擔輪幼蟲…………2.129低鹽種……………2.195底棲動物……………5.4底棲動物區(qū)系………5.5底棲生物……………5.1底棲生物帶…………5.3底棲生物群落………5.7底棲生物拖網……5.83底棲生物學…………5.2底棲植物區(qū)系………5.6底上動物……………5.9地方種……………2.185地理亞種…………2.23地理阻隔…………2.232頂級捕食者………2.141動態(tài)綜合模型……7.35多態(tài)現象…………2.122多足體……………5.70F發(fā)光器……………2.152發(fā)光生物…………2.150發(fā)光細菌……………3.8反向遮蔽…………2.160繁殖力……………繁殖模型…………7.33放射蟲軟泥………5.77非生物環(huán)境………2.13非生物因子………2.15非嗜鹽菌…………3.18非造礁珊瑚………5.67分解者……………2.70分解作用…………2.84糞?!S度………………2.20浮性卵………………6.7副漁獲物…………7.32浮游生活期………浮游生物……………4.1浮游細菌……………3.6浮游植物…………4.16附表底棲生物………5.8附表海藻…………5.28附生植物…………5.26復大孢子…………4.43G鈣化………………高營養(yǎng)鹽低生產力區(qū)……………4.21個體絕對繁殖力…………………7.12個體相對繁殖力…………………7.13功能食物網………2.74共生………………2.142共棲………………2.144共享資源……………7.6孤雌生殖…………2.118古菌…………………3.5固著器……………5.61固著生物…………5.40關鍵種……………2.50管棲動物…………5.50光合商……………2.79光能自養(yǎng)…………2.53光細胞……………2.151光抑制……………2.80廣布種……………2.187廣深性生物………2.214廣食性動物………2.112廣溫性生物………2.216廣壓性生物………2.217廣鹽性生物………2.215規(guī)則分布…………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耕地承包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3篇
- 2024私企股份轉讓及智慧城市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酒店加盟經營授權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房產代持合同續(xù)簽證明3篇
- 二手房個人買賣規(guī)范協(xié)議 2024年適用版版B版
- 2025年滬科版必修3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人教版高一數學下冊月考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高層辦公樓電梯安裝合同2篇
- 臨時工安全生產責任協(xié)議樣本版B版
- 2025年冀教版選修2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15年10月自考00541語言學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越南嬰兒食品行業(yè)現狀分析
- 生產車間工藝員年終總結
- 特色酒吧方案計劃書
- 重慶市南開中學2023-2024學年中考三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3年上海高中物理合格考模擬試卷一含詳解
- 2022版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附課標解讀)
- 2024年滑雪用品行業(yè)分析報告及未來發(fā)展趨勢
- 經方治療腦梗塞的體會
- 新版DFMEA基礎知識解析與運用-培訓教材
- 制氮機操作安全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