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河南省商丘市五校聯考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河南省商丘市五校聯考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河南省商丘市五校聯考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河南省商丘市五校聯考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河南省商丘市五校聯考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河南省商丘市五校聯考中考歷史押題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八月四日發(fā)布‘斷發(fā)、制服、脫刀均可自由,但禮服時須佩刀’的條令,并于九日起允許官吏在執(zhí)行政務時穿著洋服?!币陨鲜敲髦尉S新內容中的A.廢藩置縣 B.“殖產興業(yè) C.地稅改革 D.“文明開化2.“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親自主持大計,宣布變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變法的具體方案和步驟依次推行,是中策;責成督撫在各省實施新政?!窍虏?。“據此判斷,這可能是哪位的主張A.曾國藩B.康有為C.孫中山D.陳獨秀3.上海輪船商局創(chuàng)辦三年內,外國輪船損失1300萬兩,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這說明洋務運動A.培養(yǎng)了一批技術人員和科技人B.為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能夠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D.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4.1970年我國空間技術的發(fā)展取得重大成就,“給美蘇等國以沉重的打擊,粉碎了他們壟斷空間技術的迷夢?!边@項'“重大成就”是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C.“銀河I型”計算機研制成功 D.“神舟五號”宇宙飛船發(fā)射成功5.十月革命期間的一次集會上,一個士兵說:我們在前線挨餓,都快凍僵了。我們白白地在送命,死的毫無意義……俄國人只要有一息尚存,是絕不放棄革命的?!边@主要表明A.俄國人民相信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B.俄國士兵在戰(zhàn)爭中覺醒C.俄國國內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 D.俄國士兵英勇善戰(zhàn)6.總書記強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很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毕铝嘘P于我國古代文化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銅器的典型代表B.東漢醫(yī)學家張仲景被尊稱為“醫(yī)圣”C.晉朝祖沖之把圓周率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D.《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7.遠古時期的黃河流域,氣候溫暖,適宜人類活動,在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一帶,考古學者發(fā)現了一處大型的原始聚落遺址,這處遺址距今(2019年)約6000年,定名為半坡遺址,半坡遺址的居住區(qū),有房屋,窖穴,壕溝,居住區(qū)有公共墓地和燒制陶器的磁場。依據材料可以知道A.半坡人已經開始農耕生活B.河姆渡人生活在北方黃河流域C.半坡人已經開始定居生活D.半坡人會燒制彩陶8.與秈型雜交水稻,“東方魔稻”,“雜交水稻之父”有關的科學家是A.鄧稼先B.錢學森C.袁隆平D.錢三強9.1933年美國政府組織了“民間資源保護隊”,每名隊員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資,高峰期擁有隊員達50萬人。下列新政措施中,與這一做法和作用最為相似的是A.整頓農業(yè),限制農產品的生產B.調整工業(yè),通過《工業(yè)復興法》C.改革銀行制度,恢復銀行信用D.興辦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10.“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這是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在17歲時寫的一首新詩。和文言文相比,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11.“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是外國青年選出的中國的“新四大發(fā)明”。外國人紛紛表示:“出門不用帶錢包,就帶手機”“外賣、快遞都非??臁薄案哞F很棒”。這些現象反映出①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②人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③人們生活方式逐漸變化④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我們在學習中國共產黨“十一大”(1977年)至“十九大”(2017年)這段歷史時發(fā)現,詞匯的變遷反映了我黨的發(fā)展歷程,其中,五個報告的詞匯使用有如下特點,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市場經濟”成為報告的新詞匯②“改革”、“對外開放”第一次出現在報告中③報告中“毛主席”一詞高居所有實詞的第一位,平均每個自然段提及兩次④報告中“理論”和“鄧小平”成為高頻詞匯⑤報告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夢”成為亮眼的詞匯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②④⑤①D.②③①④⑤13.某同學在學習“東漢的興亡”時,做了如下筆記,其中錯誤的是A.開始建立——劉秀公元25年稱帝B.興盛局面——光武中興促進發(fā)展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D.沉重打擊——陳勝吳廣農民起義14.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史實與推論之間的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史實推論A明末宋應星撰寫《天工開物》成為世界醫(yī)藥學重要文獻B明朝修筑故宮是東西方建筑藝術的結晶C1662年鄭成功收復正式納入清朝版圖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近代社會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A.AB.BC.CD.D15.英國工業(yè)革命完成的標志是()A.凱伊發(fā)明飛梭 B.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機”C.機器制造業(yè)誕生 D.瓦特成功研制出“萬能蒸汽機”16.20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絲路人”通過陸上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書寫了人類發(fā)展進步的新篇章。材料中的“絲路人”包括①張騫②戚繼光③玄奘④鑒真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17.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A.第一國際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D.人民委員會18.“在改革范式上,這是史上第一次輸入式改革,意識形態(tài)上的破冰難乎其難。而就其經濟來說,這又是本民族從千年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的‘驚險一躍’?!边@場改革是指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19.下圖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約示意圖。組成三國協(xié)約的國家分別是圖中的A.①③⑥B.①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④20.15世紀費奇諾說:“這是一個黃金時代,(佛羅倫薩)幾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詩歌、雄辯術、繪畫、建筑、雕塑、音樂都復活了。”這反映了在該地A.希臘羅馬文化開始興起B(yǎng).人文精神得到傳承C.理性思考引領社會進步D.啟蒙思想影響巨大21.對抗、結盟是傳統(tǒng)國際關系的主要呈現形式,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系的需求。下列體現了新型國際關系的組織有①華約組織②北約組織③聯合國④世界貿易組織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22.在電影《西安事變》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周恩來與蔣介石見面時,互稱“蔣校長”和“周主任”。他們相互這樣稱謂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關()A.黃埔軍校的建立 B.西安事變C.重慶談判 D.北平和談23.“1775年4月19日,民兵與英軍在來克星頓附近發(fā)生遭遇戰(zhàn),民兵從墻后、屋角和柵欄后面開槍射擊英軍,英軍措手不及,狼狽逃回波士頓?!边@次遭遇戰(zhàn)標志下列哪一戰(zhàn)爭的開始?A.美國獨立戰(zhàn)爭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C.法國資產階級革命D.美國南北戰(zhàn)爭24.“1930﹣1935年間,西方著名的政界、經濟界人士,紛紛前往蘇聯取經,‘計劃’一詞成為政界最時髦的名詞。一時間,美國和西方對蘇聯計劃經濟‘轉變?yōu)槟7隆!逼渲凶畛晒Φ摹澳7隆笔茿.明治維新 B.新經濟政策 C.工業(yè)革命 D.羅斯福新政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社會的變遷彰顯時代的進步。在中國,以“君”“先生”取代“大人”“老爺”等稱呼得益于革命。日本提倡“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際舞”等行為是在(改革)之后。城市即使在夜晚也亮如白晝,居民出行更加方便。這些主要是得益于革命。26.元朝設置________,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________,監(jiān)督西藏地方政務。27.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請寫出與下列提示相對應的城市名稱。六朝古都金陵城,近代中國由此開始________物華天寶人杰昌,軍旗升起英雄城________南湖圣地有游船,開天辟地共產黨________一夜崛起的城市,改革開放的窗口________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某學校歷史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收集了以下材料。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破釜沉舟草木皆兵以上成語涉及哪兩個歷史事件?如上圖文反映了中國古代哪個方面的成就?有什么共同作用?文獻名稱內容摘要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3)表中的文獻及內容摘要分別體現了什么政體?除了文獻資料外,同學們還可以通過哪些類型的資料了解歷史?請談談你參加歷史研究性學習有什么收獲?29.(6分)中美建交40年來,中美關系發(fā)展不順利情節(jié)和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圖1、圖2分別屬于哪場戰(zhàn)爭期間的形勢圖?圖1中的轉折性發(fā)生于圖1______處。(填寫相應字母)。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說:“我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共產黨中國加入聯合國?!?972年,尼克松說:“多年來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態(tài)度是主席和總理全然不能同意地。把我們帶到一起的,是認識到世界上出現了新形勢。,”(2)上述兩端材料反映了美國對華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此時哪些“新形勢”致使美國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尼克松為應對“新形勢”所采取的措施帶來了什么影響?2017年4月,訪美,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舉行了會晤。2017年11月,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訪華,雙方將就重大問題再次進行戰(zhàn)略性溝通。2018年4月,美國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涉及約500億美元。2018年5月,中美發(fā)表經貿聯合聲明,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zhàn),停止互加關稅。2019年5月,主席特使劉鶴訪美,與美方就經貿問題進行了第十一輪磋商。依據上表概括指出近年來中美關系呈現出怎樣的特點?30.(7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三次偉大革命的勝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芏鱽聿牧隙阂酝瓿缮鐣髁x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標志,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xù)走向繁榮富強的第二次偉大飛躍。材料三:美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席芮立(ElizabethWrlight)說:“我認為大多數人會同意這次會議是最激進的變化之一,也許是中國幾十年來發(fā)生的最大變化。因為它徹底改變了中國從1978年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經濟發(fā)展方式。我認為,從一個實際的角度看,這些變化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發(fā)生。”材料一中,周恩來所說的前一個“天安門”是指什么歷史事件?這一事件有何劃時代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什么事件?革命勝利對中華民族和國家有何重大影響?材料二“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指的是什么?此后我國進入了哪一歷史階段?材料三中“這次會議”指的是哪次會議?“這次會議”作出了怎樣的決議,使之“徹底改變了中國從1978年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經濟發(fā)展方式”?概括中國共產黨取得民主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巨大成就的共同因素。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八月四日發(fā)布‘斷發(fā)、制服、脫刀均可自由,但禮服時須佩刀’的條令,并于九日起允許官吏在執(zhí)行政務時穿著洋服”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日本明治維新向歐美國家學習的內容。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國家學習。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過學習西方,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故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2、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親自主持大計,宣布變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變法的具體方案和步驟依次推行,是中策;責成督撫在各省實施新政?!窍虏??!笨芍?,材料中主張變法圖強,這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康有為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故B符合題意;曾國藩、孫中山、陳獨秀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親自主持大計,宣布變法”是解題的關鍵,主張變法圖強,這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康有為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3、D【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可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織布局的建造使得進口洋布減少,這意味著我們不必再向外國每年付出數以萬兩的白銀,洋商的利益遭受到損害。這些反映出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所以D項符合題意;AB項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D。4、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標志中國粉碎了美蘇等國壟斷空間技術的迷夢,B符合題意;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A排除;“銀河I型”計算機研制成功是在1983年,C排除;“神舟五號”宇宙飛船發(fā)射成功在2003年,D排除。故選擇B。5、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激化了俄國國內的矛盾。據材料“我們在前線挨餓,都快凍僵了。我們白白地在送命,死的毫無意義……俄國人只要有一息尚存,是絕不放棄革命的?!笨芍?,材料中強調的是士兵不滿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仍然參與一戰(zhàn),對革命的信念更加堅定,反映了俄國士兵在戰(zhàn)爭中覺醒,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士兵對革命的信念更加堅定,并沒有體現“俄國人民相信革命是唯一的出路”,A項錯誤。CD不符合材料主旨意思,排除。故選B?!军c睛】結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分析材料得出結論:俄國士兵在戰(zhàn)爭中覺醒。6、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朝科學家祖沖之在劉徽開創(chuàng)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C符合題意;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朝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東漢醫(yī)學家張仲景被尊為醫(yī)圣?!都t樓夢》是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所以ABD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7、C【解析】

根據材料“半坡遺址的居住區(qū),有房屋,窖穴,壕溝,居住區(qū)有公共墓地和燒制陶器的磁場”可知,材料反映了半坡人已經開始定居生活,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農耕生活,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半坡人生活在北方黃河流域,B項說法錯誤。材料沒有燒制彩陶的信息,D項錯誤。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8、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為解決中國吃飯問題和糧食安全做出巨大貢獻,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故C符合題意;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為我國的導彈和核彈研究做出巨大貢獻,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秈型雜交水稻”是解題的關鍵,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為解決中國吃飯問題和糧食安全做出巨大貢獻,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9、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實行了新政,為了解決就業(yè)問題,使大量失業(yè)者和窮人有工作可做,興辦公共工程,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業(yè)者,增加了就業(yè)機會。這些工程包括許多巨型堤壩和水庫,有利于農業(yè)生產,在客觀上刺激了消費需求,公共工程興建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20世紀30年代美國開始興建的田納西河水利工程。它吸引了眾多的失業(yè)人口就業(yè)。選項D符合題意;農業(yè)、工業(yè)、銀行業(yè)與題干內容不符,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0、C【解析】依據“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應在院中唱歌。”可知是白話文新詩。結合課本所學,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C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11、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改革開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網購、外賣、快遞體現了人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方式逐漸變化,故B符合題意。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军c睛】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2、B【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市場經濟”成為報告的新詞匯是在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上;②“改革”、“對外開放”第一次出現在報告中是在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③報告中“毛主席”一詞高居所有實詞的第一位,平均每個自然段提及兩次是在改革開放前1977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大上;④報告中“理論”和“鄧小平”成為高頻詞匯是在1997年召開的中共十五大上;⑤報告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夢”成為亮眼的詞匯是在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上。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應是③②①④⑤。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3、D【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由于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社會上大批貧農流離失所,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廣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這種黑暗統(tǒng)治,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184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fā),黃巾起義是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起義,結果被鎮(zhèn)壓,它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tǒng)治,使其一蹶不振。陳勝在公元前209年領導了大澤鄉(xiāng)起義。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故選擇D。14、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不是醫(yī)學文獻,A項不正確;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的宮殿建筑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不屬于東西方建筑藝術的結晶,B項不正確;1684年設府,隸屬福建省,正式納入中國版圖,C項不正確;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得中國近代社會落伍于世界,形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面,D項正確,所以答案選D。15、C【解析】

依據題干“英國工業(yè)革命完成的標志”,凱伊發(fā)明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興起,故A不符合題意。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機”標志工業(yè)革命的開始,故B不符合題意。英國工業(yè)革命以19世紀30、40年代機器制造業(yè)機械化的實現為基本完成的標志,故C符合題意。瓦特成功研制出“萬能蒸汽機”解決了工業(yè)革命的動力問題,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6、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為了聯合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以首都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史稱絲綢之路,①張騫符合題意;②戚繼光是抗擊倭寇的明朝將領,不符合題意;③玄奘是西游印度的名僧,經過絲綢之路,符合題意;④鑒真是東渡日本的名僧,不符合題意;故選B。17、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870年,普法戰(zhàn)爭,法國戰(zhàn)敗,資產階級對內投降,對內鎮(zhèn)壓人民,之后巴黎人民進行起義,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故B項正確。第一國際是1864年建立的國際工人聯合組織,A項錯誤。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C項錯誤。蘇聯人民委員會,是1923年7月6日至1946年3月14日的蘇聯中央政府,D項錯誤。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军c睛】本題考查巴黎公社的知識,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注意二者之間的區(qū)別。18、A【解析】依據材料“第一次輸入式改革”“意識形態(tài)上的破冰”“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可知是指洋務派進行的洋務運動。結合課本所學,面對內憂外患,地主階級意識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強大,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掀起了洋務運動。因為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道路。A項符合題意;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BC兩項不合題意;新文化運動主張學習西方思想文化,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點睛:材料“經濟來說,這又是本民族從千年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的‘驚險一躍’”是提示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洋務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瓦解了自然經濟。19、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下,歐洲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為爭奪市場、原料、投資場所而瓜分世界,各國相互之間的競爭也醞釀著戰(zhàn)爭;同盟國是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和三國組成,其核心是德國;協(xié)約國是由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其核心是英國。因此組成三國協(xié)約的國家分別是圖中的①③⑥;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0、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4-17世紀,歐洲興起文藝復興運動,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宣傳資產階級思想,其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故B項正確。希臘羅馬文化開始興起不符合題干時間,故A項錯誤。理性思考引領社會進步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故C項錯誤。啟蒙思想是在17、18世紀,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故D項錯誤。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21、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為遏制共產主義拉攏資本主義國家對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冷戰(zhàn)”.軍事上,1949年北約的成立.為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蘇聯拉攏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華沙條約組織。北約和華約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兩大對抗軍事集團形成,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所以①②不符合題意,聯合國是規(guī)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以促進國家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為基本宗旨,以防止戰(zhàn)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fā)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開展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為職責。③符合題意;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前身是關貿總協(xié)定,中國于2001年成功加入該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通過市場開放、非歧視性和公平貿易等原則,推動世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貿易組織是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體現。④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本題也可用排除法解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約和華約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兩大對抗軍事集團形成,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所以①②不符合題意,把包含①、②的選項ABD項排除,故選擇C。22、A【解析】

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他們合作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而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產物。1924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chuàng)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后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yǎng)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故選A。23、A【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從材料中的時間,地點和國家軍隊:英軍。根據課本所學,1775年4月,北美民兵與英軍在來克星頓交火,揭開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序幕。選擇答案A??键c: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美國的誕生24、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項明治維新發(fā)生在1868年,而蘇聯計劃經濟體制形成是在20世紀30年代,與題意不符;B項新經濟政策是蘇俄在1921年實施的,與題干“美國和西方模仿”不符;C項工業(yè)革命發(fā)生在18世紀60年代,而蘇聯計劃經濟體制形成是在20世紀30年代,與題意不符;D項羅斯福新政特點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也就是突出了經濟發(fā)展的計劃性,通過實施新政美國度過了危機,所以這是對計劃經濟的成功模仿。故選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辛亥(2)明治維新(3)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解析】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剪發(fā)辮、易服飾、改稱呼,其中以“先生”"君”,取代“老爺”大人”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2)結合所學可以知道,1868年明治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在社會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的義務教育題目所述的“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際舞”等屬于“文明開化”。(3)分析題目可以知道,所述的中心是“電”。結合所學可以知道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以電為核心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了,此后,電力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代蒸汽成為工業(yè)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主要能源,故題目所述應得益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辛亥革命,明治維新,第二次工業(yè)革命26、澎湖巡檢司駐藏大臣【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地區(qū)正式建立行政機構。清朝前期,雍正帝時(1727年)開始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27、南京南昌嘉興深圳【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規(guī)定割地、賠款、開通商口岸、關稅協(xié)定等,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國近代史開始。(2)依據所學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發(fā)動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依據所學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由于敵人的搜查,大會轉移到浙江嘉興的一條游船是舉行。嘉興南湖的這條游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4)依據所學可知,1980年,我國把深圳、廈門等地開放為經濟特區(qū),深圳被成為一夜崛起的城市,改革開放的窗口。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巨鹿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2)成就:對外交往方面的成就。作用:加強了同海外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或對外開放與交流,促進了國家的發(fā)展的強盛)。(3)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口傳資料,實物史料,如:遺跡,遺址,遺物,出土文物等。(4)人數的多少不是決定戰(zhàn)爭勝敗的關鍵,人心向背才是;要加強對外交流,對外交流可以促進經濟發(fā)展;國情不同政體不同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1)根據成語“破釜沉舟、草木皆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上成語涉及巨鹿之戰(zhàn)和淝水之戰(zhàn)這兩個歷史事件。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戰(zhàn)中破釜沉舟,項羽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為滅亡秦朝奠定了基礎。淝水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383年,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于萬前秦軍。淝水之戰(zhàn)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zhàn)役。(2)根據圖文“絲綢之路上的商隊、鑒真、玄奘、鄭和下西洋路線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文反映了中國古代對外交往方面的成就;第二小問考查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的共同作用,言之有理即可,可圍繞“加強了同海外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外開放與交流,促進了國家的發(fā)展和強盛”作答。(3)根據表中的文獻及內容摘要“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分別體現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和人民代表大會制。除了文獻資料外,同學們平時學習歷史時使用的歷史資料類型一般包括,表格,口傳資料,實物史料,如:遺跡,遺址,遺物,出土文物等。(4)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如:人數的多少不是決定戰(zhàn)爭勝敗的關鍵,人心向背才是;要加強對外交流,對外交流可以促進經濟發(fā)展;國情不同政體不同等。29、(1)圖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圖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B.(2)由敵對到關系正?;?;新形勢: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