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3-7-12個月嬰幼兒教育活動《嬰幼兒發(fā)展與活動指導》教學課件_第1頁
模塊3-7-12個月嬰幼兒教育活動《嬰幼兒發(fā)展與活動指導》教學課件_第2頁
模塊3-7-12個月嬰幼兒教育活動《嬰幼兒發(fā)展與活動指導》教學課件_第3頁
模塊3-7-12個月嬰幼兒教育活動《嬰幼兒發(fā)展與活動指導》教學課件_第4頁
模塊3-7-12個月嬰幼兒教育活動《嬰幼兒發(fā)展與活動指導》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嬰幼兒發(fā)展與活動指導》?精品課件合集第X章XXXX模塊3

7—12個月嬰幼兒教育活動7—9個月嬰幼兒動作與習慣教育活動指導動作發(fā)展特征動作與習慣教育活動指導目錄動作發(fā)展特征7—9個月嬰幼兒動作與習慣的發(fā)展,在粗大動作方面表現(xiàn)為坐和直立等初步動作的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而在精細動作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擺弄物體能力的加強粗大動作精細動作7—9個月嬰幼兒的粗大動作能力進一步發(fā)展,主要是坐和直立坐姿。到七八個月時,嬰幼兒獲得了足夠的姿勢控制能力,能夠將自己從俯臥位變換到坐立位,并且在坐位時,能夠自由靈活地移動自己的身體和四肢。7—9個月嬰兒的自主運動形式開始出現(xiàn),即自主位移動作——爬行。7-9個月的嬰幼兒擺弄物體的能力有所加強,他們能拿著瓶子、抓著自己的腳往嘴邊拽,能自己吃餅干。同時,他們手指的抓握能力更加靈活。坐立

坐立是人類獲得的第一個直立的姿勢,這一“里程碑”式的發(fā)展是很多重要的身體運用和動作技巧的基礎。自主坐立的能力獲得,進一步解放了嬰幼兒的雙手,使嬰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和雙手協(xié)調自主控制動作迅速發(fā)展。直立姿勢是另一種重要的初步的自主動作。粗大動作嬰幼兒在8個月左右時能夠站立,他們可以將自己從坐位轉換到站立位。獨立站立姿勢的獲得是直立姿勢獲得的重要標志。但對于該年齡段的嬰兒來說,他們還不能做到獨立站立,他們的站立需要外界的支持。站立

7—9個月嬰兒的自主運動形式開始出現(xiàn),即自主位移動作——爬行。爬行是在俯臥位時手臂和腿的交互動作,是隨著個體翻身動作的日益熟練及手部和腿部力量的提高而發(fā)展起來的。爬行腹地爬(或叫匍匐爬行)是在腹部與支撐面保持接觸的情況下的爬行動作,大約出現(xiàn)在嬰兒七八個月時。在8個半月時,嬰兒能夠使腹部脫離支撐面并用手和膝部爬行,這種爬行需要以對軀干和腿的控制能力發(fā)展得較好為基礎。同側爬行同側爬行是指嬰兒在爬行時身體同側的肢體與對側的肢體交替運動。對側爬行對側爬行是指嬰兒爬行時身體一側的上肢與對側的下肢同時運動。

7-9個月的嬰幼兒擺弄物體的能力有所加強,他們能拿著瓶子、抓著自己的腳往嘴邊拽,能自己吃餅干。同時,他們手指的抓握能力更加靈活。

精細動作

嬰兒在抓握時,其拇指與其他四指平行,同時用力抓握物體。隨后,嬰兒表現(xiàn)出初步的“對指”能力,即拇指的指腹與其他四指的指腹相對。7個月左右8—9個月嬰兒在抓握時,能將拇指與食指相對,用兩手抓起物提。此年齡段的嬰兒喜歡用一只手而不是兩只手同時拿東西,這被稱為單手抓握。這種能力一般在嬰兒8個月左右能形成。動作與習慣教育活動指導

7—9個月的嬰幼兒在運動方面,大肌肉動作發(fā)展明顯,該階段嬰幼兒已經能夠獨坐自如,并會趴著或手腳并用地爬,精細動作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能用拇指和食指撿起小物體,能撥弄桌上的小東西,會將物品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有意識地搖東西如撥浪鼓、小鈴等,雙手拿兩物對敲等。粗大動作方面在7—9個月嬰幼兒動作與習慣的教育活動設計中,粗大動作方面,我們可以對寶寶進行獨坐練習、爬行練習、匍行練習、翻滾練習等,精細動作方面而精細動作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撕紙、伸伸手指、雙手對擊運動等來鍛煉寶寶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顒用Q適宜開始月齡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助爬7~9個月訓練嬰幼兒粗大動作,使嬰幼兒早日會爬,同時促進嬰幼兒大腦的發(fā)育。地墊活動內容教師指導家長讓寶寶俯臥,雙手支撐著前胸,家長用手在后面推著寶寶雙腳掌,使孩子借助家長力量向前移動身體,還可在寶寶前面放些引誘物,引逗他去拿,久而久之就會爬了。指導要點(1)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寶寶手臂支撐不住,碰傷臉部。(2)可以擴大生活空間,這樣寶寶就可以為所欲為地活動,寶寶一旦會爬,會特別高興。感謝您的關注7—9個月嬰幼兒語言與溝通教育活動指導言語發(fā)展特征語言與溝通教育活動指導目錄言語發(fā)展特征有的7-9個月嬰兒會發(fā)出ba-ba、ma-ma等聲音。這個月齡段嬰兒的言語更加多樣了。言語發(fā)展特征01.言語知覺發(fā)展特征02.言語發(fā)音發(fā)展特征03.言語交際發(fā)展特征言語知覺發(fā)展特征

7—9個月的嬰兒正處于言語知覺的語音階段。嬰兒的聲調變得清楚了,音調的形式也變得更為豐富。嬰兒發(fā)出的聲音能表達強調和各種感情。9個月的時候,嬰兒出現(xiàn)“小兒語”。

在嬰兒與嬰兒之間的交流中,他們能夠用這些語言順利地交談。在嬰兒獨自玩要的時候,他們也會通過發(fā)出難懂的“小兒語”來進行發(fā)音練習,且樂在其中。(1)會重復地發(fā)出一些音節(jié)。嬰兒在8個月的時候,能發(fā)出的聲母增加了,如d、t、n、f等,發(fā)出的音里不再有那么多的k、g、h。同時,韻母也有所增多,如ong、eng等,但還是只會一些比較容易發(fā)的音。此外,嬰兒的發(fā)音產生了一個新的特點,即會發(fā)重復連續(xù)的音節(jié),如ba-ba-ba、da-da-da等。(2)9個月的嬰兒進入了說話的萌芽階段,開始懂得成人的語言,比如成人問“媽媽在哪里”,嬰兒會把目光或頭轉向媽媽,或用手指指向媽媽。言語發(fā)音發(fā)展特征7—9個月的嬰兒處于言語發(fā)音的連續(xù)音節(jié)階段和說話萌芽的初期。言語交際發(fā)展特征(1)到七八個月的時候,嬰兒在與同伴講話的時候會很安靜,他能等到對方停止講話時再以發(fā)聲作為回應。(2)到9個月的時候,嬰兒己經能夠清楚地理解許多游戲規(guī)則。(3)嬰兒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指令有所反應。(4)在嬰兒8—10個月的時候,他們開始用手勢、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語言的反應形式來和同伴溝通。7一9個月的嬰兒處于言語交際的學習交際“規(guī)則”的階段。語言與溝通教育活動指導7—9個月嬰幼兒有些已經會發(fā)出“爸爸、媽媽”等的發(fā)音,并且語言將能夠發(fā)展得更加復雜多樣。這一時期的嬰兒認知伴隨著生理心理各方面的發(fā)展,表現(xiàn)出各項認知能力的擴展,特別是注意的有意性也在增強。這時,可以用簡單的指令刺激嬰兒用表情、動作、語音等作出相應的反應,也可以引導他們了解事物間簡單的因果關系。

想通過簡單的指令刺激嬰幼兒用表情、動作、語音等作出相應的反應,可以詢問嬰幼兒鼻子在哪里時,引導他動一動自己的小鼻子或者用手指指鼻子在“客體永久性”的發(fā)展上,由于7—9個月嬰幼兒的“客體永久性”剛剛開始發(fā)展起來,他們還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感知覺線索才能找到客體,這時,我們可以當著嬰兒的面把他喜歡的玩具藏在盒子里,觀察嬰兒能否找到玩具?;顒用Q適宜開始月齡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小盒子7~9個月月齡段的寶寶喜歡嘗試、操作、探索,試圖找出事物間的某種聯(lián)系。通過活動激發(fā)寶寶的好奇心和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寶寶了解簡單的因果關系。一個空的圓形罐頭盒,內藏一個小鈴鐺,各種玩具活動流程1.示范互動:滾動的小盒子(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和活動的價值。(2)教師出示圓形的罐頭盒,將罐頭盒在寶寶面前滾動,引起寶寶注意。教師可邊引導邊對寶寶說:“小盒子,圓又圓,滾過來,滾過去。”2.親子互動:好玩的圓盒子(1)家長與寶寶面對面坐:家長出示罐頭盒,讓寶寶隨意擺弄,搖一搖聽聽聲響。(2)家長引導寶寶用手推,使罐頭盒在地上滾動,并對寶寶說:“小盒子,圓又圓,滾過來,滾過去。叮叮咚咚,看看里面有什么?”3.親子游戲:盒子里的秘密(1)家長讓寶寶自己動手將罐頭盒打開,找找里面有什么。(2)家長引導寶寶將鈴鐺放入罐頭盒里,并蓋上盒蓋搖一搖,讓寶寶擺弄。(3)家長和寶寶一起用腳蹬踢罐頭盒。(4)游戲反復進行。指導要點(1)家長可模仿罐頭盒滾動發(fā)出的聲響,吸引寶寶的注意。(2)家長可一邊陪寶寶游戲,一邊用語言引導寶寶關注滾動中的罐頭盒,如:“寶寶看,盒子滾遠了?!保?)家長可幫助寶寶一起打開罐頭盒,看看里面有什么,并告訴寶寶物品的名稱,滿足寶寶的好奇心。感謝您的關注7—9個月嬰幼兒情感與社會教育活動指導高情商

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高情商?情商跟情緒有什么關系?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高情商,我們得先了解寶寶情感與社會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樣才能進行科學的教育指導。情緒與社會性發(fā)展特征情感與社會教育活動指導目錄情緒與社會性發(fā)展特征情緒與社會性發(fā)展特征01.情緒發(fā)展特征02.社會性發(fā)展特征

隨著月齡的增大,這個時期嬰幼兒的情緒反應不再僅僅局限于滿足生理需要,更多地伴隨著心理需要而產生。兒童的快樂不再只是因為吃飽喝足、干爽的尿布、成人的關注,而更多是因為與成人的交流、自主的探索等等。嬰幼兒的哭鬧也不僅僅是因為生理上的不滿足,而是漸漸開始意識到精神生活的需要。這一月齡段的嬰幼兒對陌生人的焦慮情緒更加強烈,同時也更害怕與親近的成人分離。更有趣的是,6個月以后的嬰幼兒己經有了嫉妒的心理。01.情緒發(fā)展特征社會行為發(fā)展特征社會適應發(fā)展特征自我意識發(fā)展特征02.社會性發(fā)展特征1.社會行為發(fā)展特征(1)親子關系中交往手段增多。(2)對成人語言的理解能力增強。(3)親子交往中有了更為密切的互動。(4)交往中能夠聽懂簡單的指令。(5)真正的依戀關系正在形成。(6)喜歡和照料者玩耍。(7)開始主動對同伴表示友好。(1)開始使用杯子喝水。7—9個月嬰幼兒可以學習用水杯喝水。嬰幼兒手扶水杯時,成人可將杯子往嬰兒嘴巴里送。(2)與陌生人接觸時較為“怕生”。7—9個月的嬰幼兒已經能夠辨別陌生人和熟悉的人,并對陌生人充滿了好奇。但當陌生人、尚不熟悉的人突然接近她或者抱起他時,嬰兒多半會哭。2.社會適應發(fā)展特征(1)具有初步的獨立意識。這個月齡段的嬰兒吃東西時喜歡自己拿,喜歡自己脫襪子和帽子,玩耍時也有了一定的偏好和“主見”。此時是培養(yǎng)嬰兒獨立性的好時機。(2)有較強的探索欲望,能夠理解父母的簡單指令。(3)自我控制能力開始發(fā)展。這時期的嬰兒能夠理解父母的簡單指令,父母已經可以給嬰兒規(guī)范一些“禁區(qū)”。比如有危險的動作或情況,成人可以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示“不”,使嬰兒懂得這不能做。3.自我意識發(fā)展特征情感與社會教育活動指導

7—9個月嬰幼兒的情緒反應不再僅僅局限于生理需要,而是更多地伴隨著心理發(fā)展而產生,而且嬰幼兒的快樂,不再只是因為生理需求的滿足,而是更多地是與成人交流的互動性以及自主探索的體驗感。在社會性的發(fā)展上,伴隨著各項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活動范圍的逐漸擴大,其社會性也進一步發(fā)展,表現(xiàn)在:嬰兒與成人的交流逐漸變得更加地主動,能夠通過語言或者動作來配合與成人的交往等。

針對7—9個月嬰兒的發(fā)展特點,教師展開情感與社會教育活動指導時可參照如下方式,例如,為加強嬰幼兒對社會交往中各類情緒符號的理解,教師可組織家長開展多種“表情游戲”,如請家長示范開心、驚訝、生氣等表情時,一起配合相應的語言指令和解釋,引導嬰兒觀察。再如,在鼓勵嬰幼兒之間相互觀察,并有意識地引導嬰幼兒發(fā)出友好交往的行為時,可以鼓勵嬰兒與同伴打招呼、握握同伴的手、輕輕地擁抱等?;顒用Q適宜開始月齡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揮手說再見7~9個月由于揮手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寶寶學會了以后,便可以和家庭以外的人溝通了,從而提高寶寶的社會交往能力。剛開始時,寶寶可能只是微微舉起手來,似乎并未意識到自己的動作,或者,他會把手指頭一松一緊地抓放。這個時候,他還不能同時一邊說“再見”一邊“揮手”。最好讓他自由發(fā)展,千萬不要操之過急。等寶寶學會說再見與揮手后,只要再過幾個星期,他就能把兩者結合在一起了。那時候,寶寶可能會很喜歡和別人揮手打招呼了?;顒觾热荩?)媽媽準備帶寶寶去戶外玩耍。(2)爸爸送到門口,說:“再見!”媽媽扶寶寶的手做揮手動作,跟爸爸說:“再見!”(3)每次戶外活動時,家長應主動帶寶寶與小伙伴互動,要回家時,提醒寶寶與小伙伴再見,并做“再見”動作。(4)當家人要外出或客人要離開時,抱寶寶送到門口,并提醒寶寶做“再見”動作。指導要點(1)爸爸和媽媽的聲音是不同的,因此,爸爸應多參與嬰幼兒的教育活動中。感謝您的關注7—9個月嬰幼兒認知與探索教育活動指導

倫敦認知發(fā)展和大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對7—8個月的嬰幼兒進行了虛擬圖像實驗。在虛擬圖像中,人們以為看到了一個完整的方塊,其實只是方塊的四個角顯示出來了。他們在嬰幼兒頭上安置了電子儀,以確定嬰幼兒看到這種奇怪圖像時大腦活動的區(qū)域。最后發(fā)現(xiàn),8個月的嬰幼兒大腦活動區(qū)域與成年人看到同樣圖像時的大腦活動區(qū)域完全一樣!認知發(fā)展特征認知與探索教育活動指導目錄認知發(fā)展特征注意發(fā)展特征記憶發(fā)展特征思維發(fā)展特征7—9個月嬰幼兒認知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注意對象和注意選擇性在范圍上大大擴展。除了視覺和聽覺的注意之外,嬰幼兒的注意還表現(xiàn)出更復雜的形式,同時,嬰幼兒的知識與經驗在選擇性注意中的支配作用越來越顯著。嬰兒自身的經驗。注意發(fā)展特征

長時記憶所能保持住的時間繼續(xù)延長。7—9個月的嬰兒可以記住離別了一個星期左右的熟人同時,搜尋物體的能力增強,也表明其記憶能力的提高記憶發(fā)展特征

此時出現(xiàn)了有明確的目的的行為,并且此月齡段嬰幼兒問題解決行為的策略也很簡單,主要采用的是搜索法,常犯“AB錯誤”,即嬰幼兒只要成功地在A處找到東西,即使后來東西被轉移到B處,他們也仍堅持在A處找,而不會考慮B處。思維發(fā)展特征認知與探索教育活動指導根據7—9個月嬰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教養(yǎng)要求,針對7—9個月嬰幼兒進行認知與探索方面的教育活動設計,例如,教師或者家長可以通過肢體動作的示范,讓嬰幼兒感受音樂節(jié)奏,也可以讓嬰幼兒跟隨搖串鈴、沙球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肢體動作來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和快慢,引發(fā)嬰幼兒跟著音樂節(jié)律隨意擺動身體。活動名稱適宜開始月齡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小手拍拍7~9個月此月齡段的寶寶會注意觀察大人行動,模仿大人動作,如拍手。喜歡與看護者玩重復的游戲。通過活動引導寶寶認識自己的小手,嘗試理解家長的話并用動作表示,提高寶寶語言理解能力。仿真娃娃;《小手拍拍》音樂活動內容1.示范互動:認認小手(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和活動的價值。(2)教師示范:教師把仿真娃娃放在腿上面對面坐,拉著娃娃的手,說:“小手小手在哪里?小手小手在這里?!保?)教師說:“寶寶的小手在哪里?”引導家長邊說“在這里”,邊幫助寶寶把小手舉起來。2.親子互動:小手在哪里(1)家長與寶寶面對面,家長摸摸、親親寶寶的小手,逗寶寶開心。(2)家長輕輕拉著寶寶的小手,說:“小手小手在哪里?小手小手在這里?!保?)反復幾次后,家長可問寶寶:“小手在哪里?伸出來讓我看看和親親?!?.親子游戲:小手拍拍(1)家長握著寶寶的手跟著音樂做拍手的動作,邊做邊說:“拍拍手”。(2)家長說:“寶寶拍拍小手?!惫膭顚殞氉雠氖值膭幼鳌V笇бc(1)家長可以握住寶寶的手一起與教師互動。家長的語言要清晰、嘴型要夸張,語速要慢。(2)家長說“拍拍手”,當寶寶做出正確的反應時,家長可以用高高舉起或擁抱表示鼓勵,讓寶寶建立動作與語言之間的聯(lián)結。感謝您的關注7—9個月嬰幼兒常見問題及對策不喜歡吃輔食不愿意爬行“怕生”目錄

不喜歡吃輔食又到了喂奶時間了。剛碰到媽媽的乳頭,7個月的豆豆就如饑似渴地吃了起來。喂了一會兒,媽媽把豆豆抱了起來??墒?,豆豆似乎還沒有吃飽。這時,媽媽準備了蒸蛋給豆豆,媽媽給豆豆喂了一勺蒸蛋,可是,沒等豆豆嘴巴里吧唧幾下,便將蒸蛋吐了出來。接下來,任憑媽媽怎么喂,豆豆也不肯吃了。分析寶寶不喜歡吃輔食的原因第一,添加的輔食不符合月齡段,寶寶一時難以適應。寶寶嘗試、接受和適應新事物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每天給寶寶添加不同種類的輔食,寶寶的味覺難以同時習慣、適應不同的味道。第二,對于習慣吮吸母乳的寶寶來說,添加輔食是練習咀嚼食物的開始。對于沒有吃過的食物,寶寶可能還沒有掌握咀嚼食物的要領而產生排斥心理。第三,長期只吃一種輔食。長期只給寶寶吃一種輔食,往往由于味覺的單調而讓寶寶產生厭倦心理。面對像豆豆這樣不喜歡吃輔食的寶寶,我們該怎么做呢?應對“寶寶不吃輔食”問題的策略(1)循序漸進地給寶寶添加輔食。(2)從米糊開始添加輔食。(3)嘗試不同的烹調方法。(4)給寶寶準備專門的餐具。不愿意爬行悠悠9個月了,長得白白胖胖,甚是可愛??墒亲罱职謰寢寘s開始為他著急起來。原來,和悠悠差不多大的寶寶都開始爬了,悠悠卻絲毫沒有這種跡象。媽媽把他放在床上,逗引他向前爬行,悠悠雙肘剛支撐起來,沒多久就一屁股趴在床上不動了。任憑爸爸媽媽怎么逗引悠悠,他都沒有爬行的興趣。應對“寶寶不愛爬行”問題的策略(1)教師要引導父母重視寶寶的爬行,了解爬行對于寶寶動作、認知、自我意識等方面發(fā)展的諸多益處,抓住8—10個月這一爬行發(fā)展的關鍵期,讓寶寶多練習爬行。(2)成人提供“爬行”示范。(3)當寶寶不能腹部離地爬行時,家長可以用一塊大毛巾從下方橫穿寶寶的腹部,將其提起來,為其身體提供支撐,讓其手膝著地爬行;當寶寶出現(xiàn)倒爬的情況時,成人可以用手抵住寶寶的雙足,給其一個向前的力量,使其慢慢找到向前爬行的感覺?!芭律边鬟?個月大了。這天,喵喵的阿姨來看她。阿姨剛把喵喵抱過來,喵喵嚇得“哇”一聲就哭了起來。媽媽和阿姨都百思不得其解,前幾個月阿姨來看喵喵時,喵喵并不怕生,看見人就笑,誰都讓抱。現(xiàn)在卻突然認生了,只要是不熟悉的人抱,喵喵就非??咕?,又哭又鬧,這下可讓爸爸媽媽在親友面前尷尬極了。分析寶寶“怕生”原因喵喵的“怕生”其實是7—9個月寶寶的一種正常心理現(xiàn)象。陌生人焦慮是寶寶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出現(xiàn)在寶寶對特定依戀對象(如媽媽)形成穩(wěn)固的安全依戀關系之后。在生命最初半年,寶寶的安全依戀關系還未最終形成,對周圍人親近、友好的舉動都能接納。面對像喵喵這樣“怕生”的寶寶,我們該怎么做呢?

當7—9個月的嬰幼兒出現(xiàn)了“怕生”的行為,成人不要焦慮和苦惱,要以輕松的心態(tài)應對這種情況,給寶寶一個適應的時間。寶寶會根據父母對陌生人的態(tài)度來對陌生人做出反應。因此,父母友好地接待寶寶不熟悉的親友,會使寶寶逐步放松下來,模仿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去應對陌生人,慢慢適應陌生人在場的情況。成人還可以提醒親友先和寶寶保持適當?shù)木嚯x,不要急著擁抱或是親吻寶寶,可以先和寶寶一起玩其喜歡的玩具,讓寶寶在游戲中自然地和陌生人熟悉起來。應對寶寶“怕生”問題的策略感謝您的關注10—12個月嬰幼兒動作與習慣教育活動指導動作發(fā)展特征動作與習慣教育活動指導目錄動作發(fā)展特征10-12個月的嬰幼兒粗大動作發(fā)展的主要表現(xiàn)為“蹲—站”動作越來越靈活;嬰幼兒對行動自由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出現(xiàn)“扶物行走”動作。該階段嬰幼兒精細動作發(fā)展的主要表現(xiàn)為:鉗形抓握動作已非常準確;手眼協(xié)調能力快速發(fā)展。粗大動作發(fā)展特征(1)10—12個月嬰幼兒的“蹲一站”動作越來越靈活。嬰幼兒能同時用手臂和大腿平衡身體的重量而向前移動的能力,表明他們在動作發(fā)展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為更復雜的大肌肉運動技巧奠定了基礎(2)10—12個月嬰幼兒對行動自由的渴望越來越強烈,開始出現(xiàn)“扶物行走”的動作。行走時,嬰幼兒不僅要保持身體的直立,而且要將重心由一側轉移到另一側,并保持一只腳或兩只腳始終與地面接觸。當他們嘗試用兩只腳行走時,需要雙手扶著物體(如家具、父母的手等),這種扶著物體行走的行為被稱為“扶物行走”。精細動作發(fā)展特征10-12個月嬰幼兒的鉗形抓握動作已趨于準確,能撿起如葡萄干和珠子之類的小東西;手眼協(xié)調能力快速發(fā)展,如在他們面前的桌子上放一個有洞的小釘板,他們可以模仿成人的動作將自己的一個或多個手指插到孔中。精細動作發(fā)展較好的嬰幼兒能協(xié)調兩手的動作,如用一只手拿杯子,另一只手去取藏在杯子下的東西。動作與習慣教育活動指導10—12個月的嬰幼兒是非?;钴S的,他們喜歡動來動去。在大肌肉的動作發(fā)展上,他們從趴著玩到手足爬行,從扶站到獨站,從扶走到獨走。在精細動作上,敲打能力、手部靈活性、手指靈活性、手腕力度以及小肌肉動作等都在穩(wěn)步發(fā)展。因此,在這一時期的動作與習慣教育活動指導中,教養(yǎng)者要為他們提供大量的玩具。家庭中也可以運用各類玩具或者常見物品來開展親子活動?;顒用Q適宜開始月齡活動目標活動準備爬一爬10~12個月此月齡段的寶寶會用四肢爬行,且腹部不貼地面?;顒又校ㄟ^借用爸爸媽媽的身體,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爬行環(huán)境,激發(fā)寶寶爬行的興趣,鍛煉寶寶腹部離地,四肢爬行的能力。柔軟平坦的地毯、小蟲鉆洞運動器具、各種毛絨小玩具活動內容1.示范互動:看一看、試一試(1)教師將自己的身體擺出山洞造型,讓個別寶寶玩“鉆山洞”的游戲。(2)教師針對個別寶寶“爬”的動作,向家長介紹此月齡寶寶爬行的特點。(3)教師介紹此活動的價值。2.親子互動:鉆一鉆、爬一爬(1)教師引導家長將自己的身體擺出山洞造型,引導寶寶爬過山洞。(2)兩位家長面對面,雙腳跪地,雙手做成“山洞”,引導寶寶“鉆山洞”,“小寶寶爬山洞,爬呀爬呀爬,爬過去嘍!”教師引導寶寶爬過去。3.親子游戲:找一找、爬一爬(1)家長仰臥(俯臥)在地毯上,鼓勵寶寶從家長的身上爬過。寶寶邊爬,家長邊說:“爬呀爬,爬小山,寶寶的本領大又大?!保?)家長告訴寶寶說:“小蟲鉆洞里有好玩的玩具,寶寶快快去找一找?!惫膭顚殞毰肋^小蟲鉆洞。指導要點(1)教師觀察寶寶是否會腹部離地、用四肢爬行。如果寶寶腹部不能離開地面,教師用手或一條圍巾,兜住寶寶的小肚子,幫助其腹部離開地面爬行。(2)如果寶寶不愿意爬過小蟲鉆洞找物,家長可以在小蟲鉆洞的另一端,鼓勵寶寶向前爬。感謝您的關注10—12個月嬰幼兒語言與溝通教育活動指導

快一歲的歡歡學會了很多本領,會在媽媽的指令下?lián)u搖小手,跟奶奶再見。他不僅能將事物與名字對應起來,還會說出有意義的詞,比方說,他會指著小狗說“狗狗”。

歡歡為什么會以揮手的方式表示再見?歡歡是否真正理解了“小狗”這個詞的含義?關于10-12個月的嬰幼兒語言與溝通的教育,我們應給予怎樣的指導呢?言語發(fā)展特征語言與溝通教育活動指導目錄言語發(fā)展特征言語發(fā)展特征01.言語知覺發(fā)展特征02.言語發(fā)音發(fā)展特征03.言語交際發(fā)展特征言語知覺發(fā)展特征

10-12個月的嬰幼兒處于言語知覺的音位階段。該月齡段的嬰幼兒已認識到某些語音是某一種語言的有意義的語音,正式開始理解成人的語言。從10個月開始,嬰幼兒對成人語言的理解更加充分,能夠按照成人的要求指點事物,也能根據成人的指示完成一些簡單易行的動作。10-12個月的嬰幼兒處于言語發(fā)音的說話萌芽階段,其特征如下:(1)不同的連續(xù)音節(jié)明顯增加,近似詞的發(fā)音增多,嬰幼兒的發(fā)音進入了一個更為復雜的階段。(2)發(fā)音中有聲音游戲,如吹氣聲,樂于模仿各種聲音等。(3)12個月左右能說出有意義的單詞。言語發(fā)音發(fā)展特征言語交際發(fā)展特征

10-12個月的嬰幼兒處于言語交際的擴展交際功能階段。雖然嬰幼兒在此階段還不能用說話的方式清楚地進行表達,但已經能夠通過具體的咿呀學語、動作以及表情來表達自己。嬰幼兒還能夠執(zhí)行成人的指令,并且已經能夠知道陳述、否定、疑問、感嘆、祈使等各種句式的意義。語言與溝通教育活動指導

針對10—12個月嬰幼兒語言的發(fā)展特點及教養(yǎng)要求,教師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語言與溝通教育活動指導。例如,可以在詢問嬰幼兒“鼻子在哪里”時,引導他動一動自己的小鼻子或者用手指指鼻子,用簡單的指令刺激嬰幼兒用表情、動作、語音等作出相應的反應;再比如,當嬰幼兒對高處掛著的飾品感興趣并對著飾品發(fā)出“高高”等類似的語言時,可以強化嬰幼兒的這一行為,如可以立刻詢問他:“‘高高’在哪里?”他可能會看向飾品,這時還可以再用手指著飾品告訴他:“‘高高’在那里!”發(fā)展嬰幼兒自創(chuàng)一些詞語來指稱事物的能力。活動名稱適宜開始月齡活動目標活動準備說一說、指一指、找一找10~12個月此月齡段的寶寶能按要求指認自己的耳朵、眼睛和鼻子。通過活動引導寶寶認認五官,發(fā)展寶寶的自我認知和反應能力。人手一張廣告紙,紙上剪一個洞活動內容1.示范互動:說一說(1)教師出示剪了一個洞的廣告紙,告訴寶寶要請他們“看電影”。(2)教師示范游戲玩法,將剪了一個洞的廣告紙遮住自己的臉,只露出嘴巴,告訴寶寶:這是嘴巴,并讓寶寶找找家長的嘴巴。(3)教師介紹游戲的要點和活動價值。2.親子互動:指一指(1)家長運用廣告紙,相應露出各個五官,引導寶寶逐一認識鼻子、眼睛、耳朵、嘴巴。(2)家長引導寶寶逐一指認家長的鼻子、眼睛、耳朵、嘴巴。(3)引導寶寶指認自己的五官。3.親子游戲:找一找家長一邊念兒歌一邊和寶寶一起指認五官。如“找呀找呀找眼睛,你的眼睛在哪里?”“在這里,在這里,我的眼睛在這里?!保ɡ^續(xù)找耳朵、鼻子、嘴巴)指導要點(1)家長和寶寶游戲過程中,指到某處時,可和寶寶說說這一部位的作用,如,鼻子可以聞出香香的氣味,耳朵可以聽到美妙的聲音,等等。(2)家長可根據寶寶的能力逐漸加快找五官的速度,發(fā)展寶寶的反應能力。感謝您的關注10—12個月嬰幼兒情感與社會教育活動指導

假如我們到了一個完全語言不通的國家,在走了好長一段路之后,實在是又餓又渴。好不容易碰到一個人,我們很興奮地向他比手畫腳,詢問哪里有販賣食物或水?他卻搞不清我們在比劃些什么,甚至不耐煩的離開了。當時我們會有怎樣的情緒反應?在言語不通的陌生國家問路?

當寶寶試圖以各種肢體語言,或是情緒反應來表達他的需求時,父母應立即正確的響應,不僅可以維護寶寶的自尊心,也可以促進寶寶解讀他人的非語言行為的能力。而10—12個月的寶寶情緒表達就開始細膩多樣了,會看媽媽的表情來作為行動的指標,知道媽媽微笑時代表鼓勵,皺眉時代表制止。情緒與社會性發(fā)展特征情感與社會教育活動指導目錄情緒與社會性發(fā)展特征情緒與社會性發(fā)展特征01.情緒發(fā)展特征02.社會性發(fā)展特征情緒表達發(fā)展特征情緒理解發(fā)展特征情緒管理發(fā)展特征01.情緒發(fā)展特征安全依戀:這類嬰幼兒將父母作為安全保障。當和父母分開時,他們有的會哭,因為他們對父母比對陌生人更偏愛。當父母回來時,他們會積極地渴望交流,且馬上停止哭泣。;不安全依戀--回避的依戀:父母在場時,這類嬰幼兒并無反應;父母離開時,他們也不難過。他們對待陌生人就像對待父母一樣。重見父母時,他們回避父母或不打招呼;父母把他們抱起來時,他們也不抱住父母。;不安全依戀--抵抗的依戀:與父母分開前,這類嬰幼兒親近父母,但不愿探索。重見父母時,他們表現(xiàn)出憤怒、抵抗的行為,有時還會推推打打。很多嬰幼兒被抱起時依然哭鬧,很難安慰;不安全依戀--焦慮/矛盾的依戀:這類嬰幼兒表現(xiàn)出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感。與父母重逢時,嬰幼兒表現(xiàn)出一系列混亂、矛盾的行為。比如,母親抱起他時,他還看著別的地方,或對父母的出現(xiàn)毫無表情,或者表現(xiàn)得很沮喪。1.情緒表達發(fā)展特征經過一年的撫養(yǎng)照顧,嬰幼兒對媽媽的依戀關系也基本確定。研究人員通過觀察嬰幼兒在這些場景中的表現(xiàn),總結出一種安全依戀模式和三種不安全依戀模式:2.情緒理解發(fā)展特征

嬰幼兒對成人表情的理解能力進一步提高。他們會根據父母的表情判斷自己的下一步行為,比如當嬰幼兒靠近危險時,會因為父母驚恐或著急的表情停下來。當嬰幼兒做某一動作后,如果父母是用微笑表示贊揚的,那么嬰幼兒便會重復該動作。同時,嬰幼兒會跟蹤母親的視線,以理解母親感興趣的是什么。3.情緒管理發(fā)展特征

隨著嬰幼兒的成長,他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父母的安撫,已經學會了很多自我情緒調節(jié)的方法,并且很多時候能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比如當感到緊張時,有的嬰幼兒會用吸吮手指的方式緩解,有的會依靠身邊熟悉的物品。另外,當嬰幼兒學會爬和學會走后,他能通過接近和逃避各種刺激來進一步有效調節(jié)情緒。社會行為發(fā)展特征社會適應發(fā)展特征自我意識發(fā)展特征02.社會性發(fā)展特征(1)同伴交往進入初級階段,與同伴有了以物體為中心的簡單交往。(2)在親子交往中,與成人交流更具自主性。10-12個月的嬰幼兒喜歡與成人交往,他們會設法引起成人的注意,如主動討好成人或者淘氣。(3)能夠順從成人的要求。(4)泛化的社會模仿行為。(5)有了簡單的禮儀行為。(6)親子依戀更加鮮明。(7)在親子交往中,情緒開始受母親的影響。1.社會行為發(fā)展特征(1)對陌生和熟悉的環(huán)境或人有了明顯的區(qū)分。10-12個月的嬰幼兒喜歡用語言和動作與熟悉的人進行交流,但見到生人時會有害羞、恐懼的表現(xiàn)。(2)借由熟悉的物品或人適應陌生環(huán)境。如果該年齡段的嬰幼兒有一些特別喜歡的物品,則他們走到哪里都要帶著,如喜歡一天到晚吮吸大拇指,睡覺時要抓著毛巾等。這些都是嬰幼兒的心理需要,他們借著熟悉的物品來安定自己的情緒,以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2.社會適應發(fā)展特征(1)自我意愿進一步增強。(2)表達自我的意愿更強。10-12個月的嬰幼兒更加活躍,熱衷于對周圍的探索,表達自我的意愿也更強。當他被限制做某事時,會以更加強烈的方式,如發(fā)脾氣、哭鬧等形式發(fā)泄痛苦和不滿。(3)自我認識開始萌芽。10-12個月是嬰幼兒自我認識真正發(fā)展的初始階段,嬰幼兒開始熱衷于照鏡子,喜歡對著鏡子做動作。此時,嬰幼兒已經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認識到鏡子里的人和自己有聯(lián)系,這是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xiàn)。3.自我意識發(fā)展特征情感與社會教育活動指導

針對10—12個月嬰幼兒發(fā)展特點及教養(yǎng)要求,教師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情感與社會教育活動指導。例如,活動中增加親子交流,引導嬰幼兒注意周圍人的表情,理解成人肯定或否定的表情語言;再如,可以選擇簡單游戲,如拍手游戲、躲貓貓等,多與嬰幼兒玩重復的游戲。活動名稱適宜開始月齡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小臉變一變10~12個月此月齡段的寶寶能準確地表示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緒。在活動中逗引寶寶模仿家長的面部表情,體驗表情變化的樂趣。大鏡子,音樂《表情歌》,人手一套“哭”、“笑”表情圖片活動內容1.示范互動:小臉變一變(1)教師介紹活動內容與價值。(2)教師分別出示不同表情圖片。如:“寶寶,這是什么表情呢?”(笑臉)教師引導寶寶學做笑臉等。2.親子互動:學一學家長引導寶寶觀察圖片上寶寶的表情。(1)家長出示笑臉?!皩殞氃诟蓡??”家長面對寶寶用夸張的口型說:“笑”,同時引導寶寶笑一笑。(2)家長出示哭臉?!皩殞氃趺戳耍俊奔议L面對寶寶用夸張的口型說:“哭”,同時引導寶寶模仿哭的表情。3.親子游戲:表情歌(1)家長引導寶寶照著大鏡子學做笑(和哭)表情。寶寶如果有困難,家長可以通過觸碰腋下的敏感部位,引發(fā)寶寶的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