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一、概述《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由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該書以時間為經,詳細記錄了從周朝至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為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不僅是一部史料豐富的歷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遠歷史觀的作品。《資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主要體現在其對歷史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性的全面揭示上。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它展現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政治格局、文化特征等。它也揭示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多面性,以及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資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還體現在其對歷史教訓的深刻總結和對未來走向的預測上。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它總結了歷史的經驗和教訓,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它也展示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后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顿Y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不僅在當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后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成為后世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也是人們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窗口。它的歷史觀也影響了后世的歷史觀,成為后世歷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顿Y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不僅體現在其豐富的史料和深刻的洞察上,更體現在其對歷史的深刻總結和對未來的明確預測上。它是一部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歷史作品。1.介紹《資治通鑒》的歷史地位與重要性《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由北宋時期的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該書以時間為經,詳細記載了從周朝到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間的歷史,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顿Y治通鑒》在中國歷史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因為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更因為它對歷史的深入分析和客觀評價。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不僅注重史實的記錄,更注重歷史事件背后的社會背景、人物性格以及歷史趨勢的分析,這種獨特的編纂方法使《資治通鑒》成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資治通鑒》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的思想價值上。司馬光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歷史觀,如強調德治、重視民生、主張和平等,這些思想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后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顿Y治通鑒》不僅是中國古代史學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地位與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學術價值上,更體現在它對后世的影響和啟示上。通過《資治通鑒》,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也可以從中汲取智慧,為今天的社會發(fā)展提供借鑒。2.闡述文章目的:探討《資治通鑒》中的歷史觀及其價值光《資治通鑒》不僅是一部歷史巨著,更是一部富含深厚歷史觀和人生智慧的經典。本文旨在深入探討《資治通鑒》中的歷史觀,以及其如何在歷史的洪流中發(fā)出璀璨的價值光。我們需要明確,《資治通鑒》的歷史觀是基于全面、深入的歷史研究和對人類文明的深刻理解。作者司馬光通過梳理從戰(zhàn)國到五代的歷史事件,旨在揭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闡述天下盛衰的原因,從而使讀者得以明理、識勢,為國家提供治理之道。這種歷史觀強調了歷史的連續(xù)性和變遷性,揭示了歷史的曲折發(fā)展、周期性和偶然性。在《資治通鑒》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它告訴我們歷史是由人的行為、環(huán)境、文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單一的線性發(fā)展。進一步來說,《資治通鑒》中的歷史觀還強調了歷史的價值和教訓。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轍,從而指導我們的現實生活。這種歷史觀提醒我們,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看清自己的過去,預見未來?!顿Y治通鑒》的價值光在于其深遠的歷史洞察力和人文關懷。它不僅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哲理的書籍。通過《資治通鑒》,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類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從而更好地面對現實生活的挑戰(zhàn)。二、《資治通鑒》概述《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最為重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全書以時間為主線,詳細記錄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的歷史變遷,不僅是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也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該書在編纂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資料,詳略得當,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編纂的目的在于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后世提供歷史的借鑒和反思?!顿Y治通鑒》的價值不僅在于其詳盡的歷史記錄,更在于其獨特的歷史觀。它以歷史的眼光審視各個時代的社會變遷和政治演變,揭示出歷史的內在規(guī)律和深層邏輯?!顿Y治通鑒》也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分析,展示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多面性,為我們提供了理解歷史和現實的重要視角。在價值光的歷史觀下,《資治通鑒》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充滿智慧和啟示的歷史世界。1.作者司馬光及其時代背景公元11世紀的北宋時代,在豐富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一位卓越的歷史學家,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司馬光。這一時期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獨特而復雜,變革與守舊并存。在這樣的背景下,司馬光憑借其深厚的學識和敏銳的歷史洞察力,創(chuàng)作出了不朽的歷史巨著——《資治通鑒》。字君實,出生于一個顯赫的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勤奮刻苦,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所生活的時代,正值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社會矛盾逐漸凸顯,政治斗爭激烈。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司馬光深感歷史的滄桑和社會的變遷,致力于通過歷史的梳理和研究,為當時的政治決策提供參考和借鑒。司馬光的時代背景對其創(chuàng)作《資治通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成就和思想體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注重現實、強調政治倫理和社會秩序。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資治通鑒》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部充滿政治智慧和深刻哲理的巨著。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和反思,司馬光試圖揭示歷史的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為后世提供寶貴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資治通鑒》也反映了司馬光對歷史價值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體現了歷史對于社會發(fā)展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司馬光的時代背景和他個人的學術成就共同塑造了《資治通鑒》的獨特價值。這部著作不僅是中國古代歷史學的瑰寶,更是全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對于我們理解歷史、認識現實和展望未來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資治通鑒》的編寫目的與特點《資治通鑒》是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大型編年體史書。它的編寫目的十分明確,即為帝王編寫一部可以借鑒的歷史教科書。這一目的貫穿全書,使得《資治通鑒》成為一部以政治、戰(zhàn)爭、民族關系為主線的歷史著作。在編寫特點上,《資治通鑒》不僅吸取了前代史書的優(yōu)點,還在結構和內容上有所創(chuàng)新。它按照時間順序編排歷史事件,注重歷史事件的連續(xù)性,同時也對事件背后的政治、經濟、社會因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讀?!顿Y治通鑒》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生動且富有哲理,既有歷史事件的宏觀把握,又有微觀細節(jié)的描繪,為讀者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歷史視角。更重要的是,《資治通鑒》所傳達的歷史觀強調以史為鑒,即通過歷史的反思和借鑒,來指導現實的政治實踐和決策。這一歷史觀強調歷史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認為歷史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了解歷史、分析歷史、借鑒歷史,對于理解和把握現實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顿Y治通鑒》還體現了作者對于人性、社會、政治等問題的深刻思考。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它揭示了人性的復雜性和社會的多樣性,同時也批判了政治上的腐敗和道德上的淪喪。這些思考不僅豐富了《資治通鑒》的歷史內涵,也使其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史學著作?!顿Y治通鑒》的編寫目的和特點使其不僅是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歷史觀和人文精神的經典之作。它的價值不僅在于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更在于其所傳達的歷史觀和人文精神,對于理解歷史、把握現實、指導未來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3.《資治通鑒》的主要內容與結構《資治通鑒》是一部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的鴻篇巨著,它涵蓋了從周朝到五代十國長達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國歷史。該書由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集結了眾多學者的智慧與心血。它不僅僅是對歷史事件的簡單敘述,更是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剖析和評價?!顿Y治通鑒》的主體結構是按照時間順序,從遠古的周朝開始,一直到五代十國的后周世宗時期。每一個歷史事件都被詳盡地描述,并且被放置在一個更為寬泛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這有助于讀者更加全面地理解歷史的復雜性。書中對歷史人物、政策、戰(zhàn)爭、經濟變化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挖掘和分析,對于歷史發(fā)展的因果關系進行了清晰的梳理。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特別強調史鑒的價值,他希望通過此書使讀者能夠從前人的成敗得失中吸取教訓,為當今的治理提供借鑒。書中不僅僅是對歷史的記錄,更是對歷史的反思和批判,這也是《資治通鑒》得以流傳千古、影響深遠的重要原因?!顿Y治通鑒》的敘事風格嚴謹而富有節(jié)奏感,每一章節(jié)都緊密相連,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敘事體系。書中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生動鮮明,對事件的描述細致入微,使得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書中還穿插了大量的史論和史評,這些評論不僅是對歷史事件的總結,更是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智慧?!顿Y治通鑒》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學術巨著。它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深刻的歷史智慧,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成為中國歷史研究的重要基石。三、《資治通鑒》的歷史觀《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編年體史書,由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該書以時間為經,系統(tǒng)地記錄了從周朝至五代的歷史事件,為后世了解和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本文旨在探討《資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揭示其在歷史編纂學上的獨特貢獻?!顿Y治通鑒》的編纂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它采用了編年體的形式,將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編排,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了解歷史發(fā)展的脈絡;該書注重史實的考證和鑒別,力求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作者在撰寫過程中秉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不帶有個人偏見,使得《資治通鑒》成為一部可信的歷史資料。以人為本的歷史觀:《資治通鑒》強調人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歷史的發(fā)展是由人的活動所推動的,關注人物的性格、行為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是理解歷史的關鍵。以史為鑒的歷史觀:司馬光在撰寫《資治通鑒》強調歷史對于現實的借鑒作用。通過對歷史事件的總結和分析,可以為當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參考。強調道德的歷史觀:在《資治通鑒》作者不僅關注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還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道德意義。通過評價歷史人物的行為和決策,強調道德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性。批判性的歷史觀:盡管《資治通鑒》在總體上秉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但作者并不回避對歷史事件的批判。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分析,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評判,體現了批判性的歷史觀?!顿Y治通鑒》作為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編年體史書,其歷史觀具有深遠的影響。通過關注人物、以史為鑒、強調道德以及批判性思考等方面,該書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源,也為歷史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視角和方法。《資治通鑒》不僅是一部史料價值極高的歷史著作,更是一部能夠引導人們思考歷史、理解現實、指導未來的經典之作。在今天這個充滿變革和挑戰(zhàn)的時代,重新審視《資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對于我們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現在、創(chuàng)造未來具有重要意義。1.強調歷史經驗與教訓的重要性歷史經驗與教訓的重要性在《資治通鑒》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這部歷史巨著不僅記錄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更重要的是通過歷史事件的敘述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在古代中國,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歷史是現實的鏡子,而《資治通鑒》更是這面鏡子中的精華。通過對歷史事件的細致梳理和深入分析,司馬光及其團隊強調了從過去的錯誤和成功中吸取教訓的重要性。他們鼓勵讀者不僅關注歷史事件本身,更要關注這些事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影響和啟示。2.主張以史為鑒,防止重蹈覆轍主張以史為鑒,防止重蹈覆轍,是《資治通鑒》深沉而現實的關懷。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之中,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與借鑒。在司馬光筆下,《資治通鑒》不僅是一部歷史記錄,更是一部警示后人的智慧之書。歷史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興衰成敗。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揭示其中的規(guī)律與教訓,是《資治通鑒》的重要使命。司馬光及其團隊通過對各個歷史時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詳盡記述,展示了歷史的豐富多樣性和復雜性。他們不僅僅是在記錄過去,更是在警醒后人,從歷史中吸取經驗,避免重蹈覆轍。特別是在政治領域,《資治通鑒》對于權力的運作、統(tǒng)治者的行為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剖析。通過對歷史上政治得失的梳理與分析,警示后人在治理國家時應當遵循的原則和策略。書中不僅指出了權力的來源與運用,更強調了權力的制約與平衡,以及道德倫理在權力運行中的重要性。這種以史為鑒的思想,對于現代社會治理仍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顿Y治通鑒》還通過揭示個人行為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強調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活,他們的智慧、勇氣、貪婪、愚蠢等品質都被細致描繪。這些人物的行為與決策,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也為后人提供了借鑒和反思的樣本。通過學習和反思這些歷史人物的行為與決策,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與社會,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行為?!顿Y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中,以史為鑒、防止重蹈覆轍的理念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與借鑒。通過對歷史的深入研究與分析,為人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教訓,為現代社會治理與個人行為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這種價值光的歷史觀,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啟示與警醒。3.提倡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政治理念在《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強調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重要性。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和諧不僅依賴于嚴格的法律制度,更需要德治作為補充。德治強調領導者的道德品質、個人修養(yǎng)以及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法治則是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法律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司馬光認為,德治與法治相互依存,不可偏廢。德治能夠培養(yǎng)人們的道德觀念,增強社會的凝聚力;而法治則能夠確保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防止個人或集團的專斷。在理想狀態(tài)下,德治與法治應該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在《資治通鑒》司馬光通過大量的歷史案例,展示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政治理念。領導者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引導人民遵守法律。法律應該公正、公平,能夠維護社會的正義和公平。這種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政治理念,對于現代社會的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在法治社會中,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僅有法律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德治來培養(yǎng)人們的道德觀念,增強社會的凝聚力。我們應該在法治的基礎上,注重德治的建設,推動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4.強調君主的道德責任與治國能力《資治通鑒》強調君主的道德責任與治國能力,是其歷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帝王的描繪并不僅限于權力與威嚴,而是更加注重其道德品質與治理國家的能力。書中明確指出,不僅要有統(tǒng)治天下的能力,更要有仁德之心,才能長治久安。在《資治通鑒》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關于君主道德責任的描述。當君主能夠體恤民情,關心百姓疾苦,那么國家就會繁榮昌盛。如果君主貪圖享樂,甚至殘暴無道,那么國家就會陷入動蕩與混亂。君主的道德責任對于國家的興衰至關重要?!顿Y治通鑒》也強調了君主治國能力的重要性。一國之君,需要具備高超的治國能力,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君主才能有效地管理國家,確保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資治通鑒》強調君主的道德責任與治國能力,是其歷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關于君主道德責任與治國能力的描述,這些描述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素材,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治國經驗。5.倡導以民為本,關注民生福祉《資治通鑒》作為一部宏大的歷史著作,其價值觀深深地烙印著儒家思想,其中最為顯著的一點便是倡導以民為本,關注民生福祉。在司馬光筆下,歷史的發(fā)展不僅僅是權力斗爭和英雄豪杰的演繹,更是廣大民眾生活福祉的變遷?!顿Y治通鑒》一個王朝的興衰,往往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民眾的生活狀態(tài)、經濟水平、社會公正與否,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穩(wěn)定與繁榮。歷代明君賢臣,無不將民生福祉置于首位,努力改善民眾的生活條件,提升社會的整體福祉。在《資治通鑒》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關于民生福祉的記載。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推行“休養(yǎng)生息”減輕民眾賦稅,鼓勵農業(yè)生產,使得民眾生活逐漸改善,國家也迎來了繁榮的時期。當民生福祉受到忽視,社會不公加劇時,往往會導致民眾的不滿和反抗,進而引發(fā)社會的動蕩和變革?!顿Y治通鑒》通過大量的歷史事實,向讀者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以民為本,關注民生福祉,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實現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關鍵所在。這一價值觀,對于當今社會的治理和發(fā)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四、《資治通鑒》的歷史觀的價值光歷史事件的深度解讀:《資治通鑒》不僅關注歷史事件本身,更關注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和影響因素。這種深度解讀使得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歷史的本質。強調歷史的教訓性:司馬光認為歷史是現實的鏡子,歷史事件中蘊含的經驗教訓對于現實社會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這種強調歷史的教訓性的觀點,使得《資治通鑒》具有強烈的社會教化功能。歷史人物的全面評價:在《資治通鑒》歷史人物的評價不再單一地以道德或政治為標準,而是更加注重其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這種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方式,體現了司馬光對歷史發(fā)展的多元視角和開放態(tài)度?!顿Y治通鑒》的歷史觀在深度解讀歷史、強調歷史的教訓性、全面評價歷史人物以及現實關懷等方面都體現了其價值光。這種價值光不僅使《資治通鑒》成為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更使其成為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文化遺產。通過研究和傳承《資治通鑒》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歷史的本質,從而為現實社會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1.為后人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源《資治通鑒》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作為一部宏大的歷史資料寶庫,為后人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源。在這部作品中,司馬光以嚴謹的態(tài)度和卓越的編纂技藝,匯集了前人的歷史記載,經過精心篩選和整理,構建了一個跨越千年的歷史脈絡。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不僅包括了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重要事件,還涉及人物傳記、社會風俗、文化成就等多個領域。《資治通鑒》成為后世研究歷史的重要參考書籍,對于歷史學者、文化研究者乃至普通讀者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在知識傳承的角度上,《資治通鑒》不僅為我們呈現了歷史的豐富多彩,更提供了一種研究歷史的途徑和方法。它不僅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部能夠引導人們思考歷史、理解歷史、解讀歷史的工具書。其收錄的大量史實和豐富的細節(jié)描述,為后人提供了直觀的歷史場景,使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更為《資治通鑒》的價值并不僅僅局限于史實的記錄,更在于其背后所蘊含的歷史觀。司馬光通過選取歷史事件和人物,展示了一種關于治世理念、道德準則和人性的深度思考。這種思考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現代社會的問題和挑戰(zhàn)。《資治通鑒》以其獨特的編纂方式和深刻的歷史觀,為后人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源。這些資源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過去,更有助于我們理解現在和未來?!顿Y治通鑒》的價值不僅在于其作為一部史書的地位,更在于其對人類文明的深遠影響。2.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治通鑒》不僅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詳盡的歷史記載,它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智慧。在《資治通鑒》我們可以看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各大思想流派的交融與碰撞。這些思想不僅在當時對國家的治理、社會的穩(wěn)定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至今仍然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道德觀念、價值追求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顿Y治通鑒》還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通過對歷代英雄豪杰、忠臣義士的描寫,它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為國家、為民族奮斗不息。這種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顿Y治通鑒》還通過歷史事件的記載,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無論是面對外族的侵略,還是遭遇自然災害,中華民族都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斗志。這種品格不僅在當時為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而且至今仍然激勵著中華民族在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顿Y治通鑒》通過其豐富的歷史記載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3.推動了后世歷史研究的發(fā)展《資治通鑒》作為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不僅以其詳盡的記事和深刻的見解贏得了后世的贊譽,更在推動歷史研究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資治通鑒》的價值不僅在于其內容的豐富性和準確性,更在于其對于歷史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對后世歷史研究的影響。這部史書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深刻的歷史洞見,為后世的歷史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顿Y治通鑒》的敘事方式具有高度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它按照時間順序,將歷史事件和人物活動串聯起來,形成了一條清晰的歷史線索。這種敘事方式不僅便于讀者理解和記憶,也為后世的歷史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歷史事件的框架和方法?!顿Y治通鑒》對于歷史事件的解讀和分析具有深刻的洞見。它不僅僅滿足于對事件的簡單敘述,更深入地挖掘了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響。這種分析方式不僅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歷史,也為后世的歷史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歷史事件的新視角和方法?!顿Y治通鑒》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僅關注人物的功過是非,更關注人物的性格、品德和影響力。這種評價方式為后世的歷史研究者提供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新標準和方法。《資治通鑒》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深刻的歷史洞見和人物評價,為后世的歷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它不僅推動了歷史研究的發(fā)展,更為后世的歷史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歷史的新視角和方法。《資治通鑒》的價值光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為后世的歷史研究照亮了前行的道路。4.促進了史學編纂的規(guī)范化與專業(yè)化《資治通鑒》的編纂不僅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更在史學編纂的規(guī)范化與專業(yè)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司馬光及其團隊在編寫過程中,遵循了一套嚴格的編纂原則和方法,這些原則和方法在后來的史學編纂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承和應用?!顿Y治通鑒》的編纂注重史實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司馬光強調“史以載事,事貴真實”,他要求編纂者必須對史實進行嚴格的考證和核實,確保史實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這種對史實真實性的追求,對后來的史學編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后來的史學家更加注重史實的考證和核實,從而提高了史學的可信度和權威性?!顿Y治通鑒》的編纂注重史書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司馬光在編寫過程中,對歷史事件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編排,使得史書更加完整和連貫。這種系統(tǒng)性的編排方式,對后來的史學編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得后來的史學家更加注重史書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從而提高了史書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顿Y治通鑒》的編纂注重史書的客觀性和中立性。司馬光在編寫過程中,盡量避免個人情感和偏見的影響,力求客觀、中立地記錄歷史事件。這種客觀、中立的編纂原則,對后來的史學編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后來的史學家更加注重史書的客觀性和中立性,從而提高了史書的公正性和可信度?!顿Y治通鑒》的編纂在促進史學編纂的規(guī)范化與專業(yè)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不僅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更在史學編纂的原則、方法和風格方面為后來的史學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啟示。5.提升了中國歷史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資治通鑒》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深遠影響也波及了國際舞臺。它所展現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獨特的歷史編纂方法和深刻的歷史洞察,使中國古代的歷史學得以在全球范圍內受到矚目。這部著作的廣泛傳播與研究,不僅為國外學者提供了研究中國歷史的寶貴資料,更為他們揭示了古代中國文明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通過《資治通鑒》的橋梁作用,中國歷史學逐漸走向國際舞臺的中心,與其他國家的歷史學研究展開對話與交流?!顿Y治通鑒》的價值光不僅照亮了中國歷史的長廊,也為中國歷史學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應有的地位與尊重。其編纂的初衷是為了提供治國理政的借鑒,然而其影響卻遠遠超越了國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明遺產。五、《資治通鑒》歷史觀在當代的價值與意義《資治通鑒》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部千年巨著的價值仍然閃耀,為世人提供重要的歷史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啟示。其歷史觀在當代的價值與意義體現在多個方面。《資治通鑒》的實錄直書精神為當代歷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方法論參考。其嚴謹的史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對于歷史研究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歷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但《資治通鑒》的實錄精神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顿Y治通鑒》的歷史觀強調了政治智慧和人性洞察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和復雜的社會現象的出現,人們需要更多的政治智慧和人性洞察來理解和解決現實問題?!顿Y治通鑒》提供了一個古老的視角,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社會的演變和面臨的挑戰(zhàn)。《資治通鑒》對于權力、治理和社會秩序的深入探討,對于現代社會治理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其深入剖析的君主與臣子關系、權力分配與制衡等議題,對于現代政治制度和治理結構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顿Y治通鑒》強調的以史為鑒、以人為本的思想,對當代社會也有著深遠影響。它不僅提醒我們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更是強調了人的因素在歷史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這一思想對于現代社會的人文關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樹立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顿Y治通鑒》的歷史觀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在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它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智慧,幫助我們理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為當代社會治理和人文精神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參考。1.為國家治理提供歷史借鑒《資治通鑒》作為一部詳盡記載了中國歷史的巨著,其價值不僅在于對歷史的記錄,更在于其深遠的歷史觀。這部史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為國家治理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鑒。《資治通鑒》通過詳細梳理歷代王朝的更迭、政治制度的演變、軍事斗爭的成敗、經濟文化的興衰,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不僅適用于古代中國,也適用于其他國家和民族。《資治通鑒》為國家治理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在國家治理中,歷史借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深入研究《資治通鑒》,我們可以了解到歷代王朝興盛衰亡的原因,進而借鑒其成功的治國理念和失敗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推動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顿Y治通鑒》也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在歷史的長河中,無論是民本思想還是民貴君輕的觀念,都是治國安邦的重要基石。這些理念在《資治通鑒》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治國智慧?!顿Y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為國家治理提供了豐富的歷史借鑒。通過深入研究這部史書,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規(guī)律,借鑒歷史經驗,推動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2.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資治通鑒》作為一部涵蓋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巨著,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更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價值。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顯得尤為重要。《資治通鑒》中所記載的歷史事件、人物以及所傳達的思想,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元素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蘊,是我們的文化瑰寶。通過對《資治通鑒》的研究和傳承,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歷史根源,增強文化自信。《資治通鑒》作為一部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著作,其嚴謹的史學態(tài)度和深刻的思考方式,對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積極意義。在全球舞臺上,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通過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可以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借助《資治通鑒》中的歷史智慧,我們可以為現代社會發(fā)展提供借鑒和啟示。其強調的以德治國、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于當今社會的治理和發(fā)展仍然具有指導意義。通過將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社會發(fā)展相結合,我們可以更好地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3.培養(yǎng)國民的歷史素養(yǎng),增強民族認同感《資治通鑒》作為一部涵蓋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巨著,其價值不僅在于對歷史的記錄,更在于其對于國民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民族認同感的增強。通過深入閱讀《資治通鑒》,國民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脈絡,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背景、政治格局以及文化特點。這種深入的歷史了解,有助于國民形成對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文化價值的認同感?!顿Y治通鑒》中對于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剖析,也為國民提供了歷史智慧的啟示。通過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國民可以學習到如何在面對困境時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如何以歷史為鑒,避免重蹈覆轍。這種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助于國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培養(yǎng)國民的歷史素養(yǎng)和民族認同感尤為重要。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當今世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顿Y治通鑒》作為一部歷史巨著,其價值光的歷史觀在培養(yǎng)國民歷史素養(yǎng)和增強民族認同感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推動歷史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新一代史學家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資治通鑒》以其獨特的歷史觀,對歷史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不僅僅是一部歷史的記載,更是對歷史的深度解讀與剖析。通過司馬光筆下的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歷史中的風云變幻、人性的善惡與歷史的必然趨勢。它所呈現的歷史并非單一的事件陳述,而是對于因果關系的深刻探究。這一特性為后來的歷史學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方法論,讓他們能夠在歷史的細節(jié)中找尋更多的深層價值。它激起了人們對于歷史的好奇與興趣,不僅僅是為了回顧過去,更是為了尋求未來發(fā)展的啟示。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驅動下,更多的歷史學家得以更好地深入探究歷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響,拓寬歷史學的視野。而在新時代,《資治通鑒》也仍在激發(fā)新的史學思潮和理念,助力新一代史學家嶄露頭角。他們將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探尋歷史背后的秘密,并將歷史學帶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這種深入與全面是源于《資治通鑒》的智慧啟示和歷史遺產的積淀?!顿Y治通鑒》對于史學的發(fā)展不僅僅局限于內容,更是培養(yǎng)了無數的史學工作者和專家,使得歷史學能夠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資治通鑒》不僅是對歷史的忠實記錄,更是對未來史學研究的一種推動與啟迪。在這種啟迪下,我們期待更多的歷史學家能夠發(fā)掘出更多的歷史價值,推動歷史學走向新的高峰。5.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與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資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與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資治通鑒》在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遠影響《資治通鑒》作為一部貫通古今的歷史巨著,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深刻的歷史洞見,更重要的是,它在無形之中培育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這部歷史巨著所展現的歷史脈絡、英雄事跡、治國理念等,都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了中華民族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了民族的自信心。每一個中華兒女,在閱讀《資治通鑒》都會感受到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更加堅信自己民族的文化優(yōu)越性。更重要的是,《資治通鑒》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歷史敘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程和偉大精神,強化了民族的凝聚力。在閱讀這部著作的過程中,人們不僅能夠了解到自己民族的歷史變遷,更能感受到民族的團結精神和共同追求。這種精神凝聚力,是推動中華民族不斷發(fā)展壯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在當今時代,面對全球化、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們更應該借助《資治通鑒》這樣的歷史巨著,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只有我們才能在全球舞臺上展現中華民族的獨特魅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資治通鑒》不僅是歷史的記載,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它所蘊含的歷史智慧和文化價值,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六、結論《資治通鑒》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為我們呈現了一段詳盡而豐富的歷史畫卷,更在于它傳遞給我們的歷史觀,這種歷史觀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認識過去的方式,更為我們提供了理解和應對未來的鑰匙。通過《資治通鑒》,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無論是權力的爭斗、利益的沖突,還是文化的傳承、文明的演進,都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無法避免的課題。這些課題在過去的歷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也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顿Y治通鑒》的價值光的歷史觀告訴我們,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反映出了人類的貪婪、愚昧、智慧和善良。通過對歷史的反思,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理解我們與過去的關系,以及我們與未來的聯系。《資治通鑒》也提醒我們,歷史并非一成不變,它總是在變化中前進。這種變化既可能是緩慢的、漸進的,也可能是突然的、劇烈的。但無論如何,變化都是歷史的本質。我們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歷史的變遷,去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顿Y治通鑒》以其深邃的歷史觀,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讓我們能夠看清自己的過去,理解自己的現在,展望自己的未來。這種歷史觀的價值光,將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1.總結《資治通鑒》歷史觀的核心內容及其價值光《資治通鑒》作為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其歷史觀的核心內容在于強調歷史與現實的緊密聯系,以及歷史對現實的深刻啟示。書中不僅詳盡記載了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通過歷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讀,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這些規(guī)律對現實社會的啟示?!顿Y治通鑒》的價值光主要體現在其歷史觀上。它強調了歷史與現實的聯系,認為歷史是現實的基礎,現實是歷史的延續(xù)。對于現實問題的理解和解決,不能脫離歷史的背景和規(guī)律?!顿Y治通鑒》注重歷史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不僅關注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也關注歷史細節(jié)的刻畫,使得歷史的描述更加真實和完整。這種客觀全面的歷史觀,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認識歷史,理解現實?!顿Y治通鑒》還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啟示作用。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書中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對于理解現實社會、預測未來趨勢、解決現實問題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顿Y治通鑒》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歷史智慧和現實價值的著作。《資治通鑒》的歷史觀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緊密聯系,歷史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以及歷史對現實的啟示作用。這些價值光不僅對于理解歷史、認識現實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指導未來實踐也具有深遠影響。2.強調《資治通鑒》對后世歷史發(fā)展的深遠影響《資治通鑒》的影響遠遠超越了其成書的時代。它不僅僅是宋代的一部歷史巨著,更是中國古代歷史學、思想學和文學的重要代表,對于后世的歷史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治通鑒》以其宏大的敘事規(guī)模和深刻的歷史洞見,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研究視角。它涵蓋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的歷史,幾乎包含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時期,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研究資料。它對于歷史事件的敘述和評價,也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視角和研究思路?!顿Y治通鑒》的思想內涵和學術價值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強調歷史的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認為歷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這種歷史觀對于后世的歷史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推動了后世歷史學家對于歷史的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研究?!顿Y治通鑒》的文學價值也為后世所推崇。它以生動的敘述和深刻的人物刻畫,展示了歷史的豐富多彩和人物的多面性。這種文學表達方式對于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推動了后世文學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顿Y治通鑒》對于后世的歷史教育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它以其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深刻的歷史洞見,為后世的歷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材和教育資源。它也推動了后世對于歷史教育的重視和發(fā)展,使得歷史教育成為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顿Y治通鑒》對后世歷史發(fā)展的深遠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不僅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研究視角,還推動了后世的歷史學、文學和教育的發(fā)展。這也是《資治通鑒》能夠流傳至今,仍然受到人們喜愛和推崇的重要原因。3.展望《資治通鑒》歷史觀在未來研究與應用中的前景第三段:“在未來,盡管社會形態(tài)與科學研究的方式可能經歷種種變革,《資治通鑒》的價值以及其深遠的歷史觀將不會消失或黯淡。它不僅僅是一個文獻集結和智慧的集結地,更是一種歷史文化觀念的傳遞,是人們在歷史和現實中思考自身的紐帶。對于我們當代以及后代學者而言,《資治通鑒》不僅僅是古代歷史的研究資料,更是一種現代和未來的思考工具。其在歷史教育、學術研究、政治決策等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顿Y治通鑒》對于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理解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和數字化時代的今天,人們能夠更方便地接觸和理解這部偉大歷史著作的內容,有助于全球文化交融和對不同文明的尊重。我們有理由相信,《資治通鑒》的價值將逐漸為人們所深刻認識并持續(xù)傳承,為現代文明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提供重要的歷史啟示?!边@段內容強調了《資治通鑒》在未來研究與應用中的前景,認為其在歷史教育、學術研究、政治決策等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并且在全球化背景下對于跨文化交流和不同文化的理解也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全球化和數字化的發(fā)展,人們更方便地接觸和理解這部歷史著作的內容,這也使得其在未來傳承和發(fā)展上有著巨大的潛力。《資治通鑒》的價值將在未來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為現代文明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提供重要的歷史啟示。參考資料:《資治通鑒》是司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司馬光本人擔任主編,在劉攽、劉恕和范祖禹的協(xié)助下,歷時19年而編撰完成。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遂賜名《資治通鑒》。全書分為294卷,約三百多萬字,記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按照時間順序記載了共16朝1362年的歷史?!顿Y治通鑒》中引用的史料極為豐富,除了十七史之外,還有各種雜史、私人撰述等。據《四庫提要》《資治通鑒》引用前人著作322種,可見其取材廣泛,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顿Y治通鑒》自成書以來,一直受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追捧,點評批注它的人數不勝數?!顿Y治通鑒》保存了很多現在已經看不到的史料,更重要的是,它對之后的史官創(chuàng)作、中國的歷史編撰、文獻學的發(fā)展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顿Y治通鑒》所記歷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后梁紀》六卷、《后唐紀》八卷、《后晉紀》六卷、《后漢紀》四卷、《后周紀》五卷。《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tǒng)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顿Y治通鑒》這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欽賜此名的?!顿Y治通鑒》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顿Y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史記》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春秋》為現存最早編年體史書),按時間先后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tǒng)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司馬光(1019一1086年)生于河南光山,7歲聞講《春秋》三傳中的《左傳》而能了其大義,15歲于書無所不通。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年20歲中進士甲科,以奉禮郎相繼任華州判官、蘇州判官事,寶元二年(1039年)到慶歷元年(1041年),雙親相繼去世,連續(xù)服喪五年,潛心讀書,撰寫了多篇史論文章,如《十哲論》《四豪論》和《賈生論》。慶歷四年(1044年),恢復官職,時年26歲,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里,先后擔任了地方的佐官和縣令。從慶歷三年(1043年)開始,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主持了「慶歷新政」,任職于地方的司馬光在這一時期大量閱讀經史,并撰寫了《機權論》《才德論》《廉頗論》《河間獻王贊》等十幾篇史論。其中有一些史論和政論文章,后來經過修改被用到了《資治通鑒》的評論「臣光曰」之中,《才德論》即是一例。慶歷六年(1046年),司馬光奉調進京,一直到宋仁宗的末年,十多年間擔任的職務主要集中在文化學術崗位上,如任兼國子監(jiān)直講、館閣校勘、史館檢討、集賢殿校書、直秘閣等。這些職位的歷練,對司馬光的學術積累起到了重要作用。嘉祐六年(1061年)司馬光遷起居舍人,開始了其諫官生涯。在諫官的位置上,司馬光再次提出立儲問題,并積極爭取宰相的支持。這個建議起到了關鍵作用,宋仁宗將侄兒宗實立為皇子,即后來的宋英宗(即位后改名趙曙)。皇位繼承問題因此得以解決。后來歐陽修在給宋神宗推薦司馬光的札子中,還特別提及此事,說司馬光「于國有功為不淺矣,可謂社稷之臣也」。治平二年(1065年),宋英宗任命司馬光為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講,為皇帝講讀經史。這是一個接近皇帝的要職,對中樞決策能夠發(fā)揮重大影響。而司馬光考慮通過歷史來影響皇帝的方式參與到最高層政治之中。司馬光還在宋仁宗時期就計劃寫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對于這樣一部史書的編撰做了大量準備。他乘機將一部八卷本《通志》進呈與宋英宗,此書記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訖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就是后來成書的《資治通鑒》的前八卷。這部書引起了宋英宗的重視。宋英宗下令在崇文院設立書局,由司馬光自行選擇協(xié)修人員,編輯一部《歷代君臣事跡》。司馬光時年48歲。宋英宗為司馬光置局修書的決定,是在司馬光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講,為皇帝講讀經史的背景下做出的。無論對于英宗還是對于司馬光來說,編修此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給皇帝提供一部可供省覽的歷史教科書。由于皇帝的支持,克服了「私家力薄,無由可成」的困難,司馬光開始專心修書。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司馬光接受任務還不到一年,宋英宗去世。繼位的宋神宗對司馬光更加重視,任命他為翰林學士。司馬光為宋神宗進讀《通志》,神宗覺得此書非常重要,「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為其賜名《資治通鑒》,并親自作序,當面賜給司馬光,令其「候書成后寫入」。宋神宗將自己做穎王時王府的藏書全部賜予司馬光,供其參考。他對司馬光講史非常著迷,曾當面說過,「聞卿進讀,終日忘倦?!乖谶@篇預先作好的所謂「御制序」中,神宗對司馬光所著書的評價很高,寄托的期望也非常高。他說:其所載明君、良臣,議論之精語,德刑之善制,天人相與之際,休咎庶證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規(guī)模利害之效,良將之方略,循吏之條敬,斷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辭令淵厚之體,箴諫深切之義,良謂備焉。關于這篇《御制序》,后來編寫完成進呈上去的時候,宋神宗有所補充:勒成二百九十四卷,列于戶牖之間而盡古今之統(tǒng),博而得其要,簡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總會,冊牘之淵林矣。二百九十四卷是書成之后的總卷數,治平四年(1067年)的時候應該還只有前八卷。熙寧元年(1068年)四月,同為翰林學士的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重視,次年就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主持變法。司馬光則堅決反對變法,新法必定生事擾民。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一度請求辭去相位,宋神宗則希望司馬光擔任樞密副使,司馬光六上札子,堅決推辭。他說:上誠能罷制置條例司,追還提舉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臣受賜多矣。終不敢受命。神宗派人對他說:「樞密,官各有職,不當以他事為詞。」司馬光始終沒有接受。隨著王安石主持變法的繼續(xù),司馬光無法在朝中久任,從翰林學士出為知永興軍(治今西安市)。他要求以書局自隨,繼續(xù)編書。熙寧四年(1071年),司馬光干脆辭去地方長官,改任判西京留司御史臺這樣一個冗散之職,不言世務,在洛陽專心編撰《資治通鑒》。元豐五年(1082年),司馬光又接受了一個新的任命,擔任「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是一個只領俸祿而沒有實際職掌的差遣。元豐七年(1084年),司馬光完成了《資治通鑒》上表進呈于宋神宗。從治平三年(1066年)設局修書開始,至此已經過去了19年,司馬光從48歲離開京師也已經15年,時年63歲?!顿Y治通鑒》是在北宋錯綜復雜政治背景下奉敕編撰完成的史書。雖然司馬光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求居閑職專意編書,書中也有不少內容和議論有著針對王安石及其新法的用意,但不能因此認為此書是政治斗爭的產物或結晶。司馬光編撰此書,是為了給宋神宗提供歷史借鑒,而不是專門為了打擊王安石的。其「收功愈遠而為利愈大」的人生追求,在這部史學巨著中無疑得到了很好的實現。在司馬光的正統(tǒng)觀中,最有特色的是其「相對正統(tǒng)」的觀念。所謂「相對正統(tǒng)」,是指在分裂時期,沒有任何一個王朝完全正統(tǒng)或完全不正統(tǒng),每一個王朝的「正統(tǒng)」都是相對于其他王朝而言的。如曹魏相對吳蜀為正統(tǒng),而蜀又相對吳為正統(tǒng),吳也并非完全不正統(tǒng)。相對正統(tǒng)觀最突出的反映在南北朝時期。在司馬光之前,絕大多數史家不是「正」北「僭」南,就是「正」南「僭」北,所謂「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司馬光認為「皆私己之偏辭,非大公之通論。」,于是認為南北朝均為正統(tǒng)。雖然相對而言,北朝比南朝的正統(tǒng)性稍低,但依然被認為是正統(tǒng)政權。在一部編年體史書中,同一個時期能夠有兩個「正統(tǒng)」王朝的存在,其創(chuàng)舉在于認為正統(tǒng)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而是相對于同時存在的其他王朝而言的,這是司馬光相對正統(tǒng)觀的核心。在同一個歷史時期,既可以有兩個都比較正統(tǒng)的王朝同時存在,也可以出現某一王朝相對另一王朝不正統(tǒng),而相對其他王朝更為正統(tǒng)的情況,這都可以視為這一相對正統(tǒng)觀的具體表現形式。司馬光正統(tǒng)觀念最關鍵的一點是只要沒有實現大一統(tǒng),任何一個王朝都不是絕對「正統(tǒng)」,其「正統(tǒng)」性都是相對于其他王朝而言的,在割據政權當中,不存在完全「正統(tǒng)」的王朝。不需要與其他王朝「比長挈大」的完全「正統(tǒng)」的王朝,只有已經實現了大一統(tǒng)的王朝。所謂「自古天下無道,或曠世無王者,固亦多矣」。這「曠世無王者」意思就是非大一統(tǒng)時期常常就沒有一個真正「正統(tǒng)」的政權。關于司馬光為何在三國時期認為曹魏相對正統(tǒng),堅決反對劉恕的「帝蜀」說,理由不是其常常標舉的「夫統(tǒng)者,合于一之謂也」,而是「昭烈之漢,雖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屬疏遠,不能紀其世數名位」,并與「南唐烈祖稱吳王恪后,是非難辨」聯系起來,其「不帝蜀」的用心,昭然若揭。李昪建立南唐,承唐「正統(tǒng)」,窺同中原,后雖漸趨衰弱,但北宋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爭時,其抵抗在南方諸國中仍最為頑強。北宋對南唐一直有所忌憚。南唐立國江南,本非唐朝后裔卻以此自居,與中原王朝對峙數十年;蜀漢建國川蜀,自稱漢室正統(tǒng)并宣稱紹漢,與曹魏血戰(zhàn)將近半世紀,二者的相似引人聯想。為不予南唐正統(tǒng),「不帝蜀」確有必要,這在黃初二年「臣光曰」和《答郭純長官書》中都有明顯表露:蜀先主自言中山靖王之后,而不能舉其世系。后唐出于沙陀,唐賜之姓。李昪起于廝役,莫知其姓…及稱帝,始自言姓李。初欲祖吳王恪,又欲祖鄭王元懿,命有司檢討二王苗裔,有司請為恪十世孫。昪曰「歷十九帝,十世何以盡之?」有司請以三十年為一世,議后始定。司馬光問道「今三家皆謂之余,可乎?」在對南唐「唐室后裔」的身份極盡諷的將其與劉備聯系起來,充分表明了司馬光不以蜀漢為正統(tǒng),是為了不「正」南唐。東晉與十六國的正統(tǒng)之辨可在論正統(tǒng)的「臣光曰」中找到答案「周、秦、漢、晉、隋、唐,皆嘗混一九州,子孫雖微弱播遷,猶承祖宗之業(yè),有紹復之望,四方與之爭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臨之?!箹|晉作為西晉的「子孫」,是西晉的合法繼承者,正統(tǒng)性與西晉相同。十六國統(tǒng)治者皆為「故臣」,東晉君主可以「全用天子之制以臨之」,在相對正統(tǒng)觀的影響下,正統(tǒng)性自然很低。作為宋朝人,以五代為正統(tǒng)自然不難理解,但可馬光并未完全否定十國的正統(tǒng)性,實屬難能可貴。司馬光的正統(tǒng)觀是相對正統(tǒng)觀,如果南朝的正統(tǒng)是相對于北朝而言,那北朝就必須是相對意義上的僭偽,其君主再無稱「帝」資格,遑論舉兵征「伐」南朝??墒聦嵅⒎侨绱?,南朝雖然比北朝更為「正統(tǒng)」,但北朝也具有較高的正統(tǒng)性:可以君主稱「帝」,出兵稱「伐」。同一時期出現兩個較為「正統(tǒng)」的政權,是司馬光歷史觀的特色之處。司馬光判斷一個王朝是否正統(tǒng),不講「華夷之辨」,完全不考慮該王朝是否為漢族王朝。在南北朝時期,司馬光不會因為北朝乃少數民族所建,就降低乃至否定其正統(tǒng)性,依照王朝的承傳順序同時為了更好地保持紀年連續(xù)性,司馬光選用了南朝紀年,這就勢必要在正統(tǒng)性上對南北朝加以區(qū)別,因此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既反映了司馬光歷史編纂的靈活性,也說明他的正統(tǒng)觀充分考慮了時勢的要求。司馬光的正統(tǒng)觀也有保守的成分:基于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他認為秦、晉、隋不是完全正統(tǒng)的王朝,不贊成「秦得天下,無異禹、湯」的說法。然而實際修史過程中,司馬光最終只「降低」了秦和兩晉的正統(tǒng)性,而視統(tǒng)一之后的隋朝為完全正統(tǒng)。這可能是考慮到隋一唐一五代一宋的承襲關系,避免有損于宋朝的合法性。司馬光生活的北宋,《二十四史》中的十七史已經修成。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在整合史料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性地將紀傳體史書中的史料按照時間順序形成編年體通史,使歷史事件和時間有機結合在一起,改變了紀傳體體例的一些弊端,使人清晰地看到某一時間的具體歷史事件,便于對歷史形勢做整體考察。為了便于敘述,減少因編年紀事同一事件分散記載的缺點,《通鑒》記人記事也采用了一些新方法。一個人物首次出現,多冠其祖籍,或插敘世系。敘事先提其綱,然后再談細節(jié);長篇敘事必追溯由來,其次再及本事,等等。司馬光雖然宣稱「非若《春秋》立褒貶之法」,但實則并不排斥「《春秋》筆法」?!顿Y治通鑒》雖非一手文獻,所載史事皆來源于前代史書,然而將其記載與其史源進行對比即可發(fā)現,雖然有一些「帝」「主」「崩」「伐」承自前人,但也有很多改動,《通鑒》在君主生稱、君主死稱和戰(zhàn)爭書寫三個方面,都有著特定的「書法義例」?!度龂尽分袆浞Q「先主」,劉禪稱「后主」,孫權稱「權」或「吳主權」,與《資治通鑒》中劉備、劉禪稱「漢主」,孫權稱「吳主」,《北史》《魏書》從未稱北魏、西魏皇帝為「魏主」,《北史》《周書》中甚至沒有出現「周主」二字,「隋主」的稱呼同樣不見于《隋書》、《北史》、《周書》和《北齊書》。《資治通鑒》時稱北魏、魏的君主為「魏主」,北周君主為「周主」,隋朝君主也曾被稱為「隋主」?!顿Y治通鑒》均書「殂」。五代時期正常去世的中原王朝君主在新、舊《五代史》中均稱「崩」《資治通鑒》稱「殂」。《資治通鑒》的記載是「春,亮悉大眾十萬由斜谷入寇」。錢穆云「陳壽《魏志》里沒有寫『入寇』,而司馬光《通鑒》反寫了『入寇』字眼」,即指此事。乙卯,以酆王貞為大冢宰。以鄖公孝寬為行軍元帥,帥行軍總管杞公亮、郕公梁士彥寇淮南。詔衛(wèi)大將軍、樂安王范遣雍州刺史葛那取上洛,劉義隆上洛太守譚長生棄郡走。太上皇帝親將南討。詔州郡之民,十丁取一以充行,戶收租五十石,以備軍糧。以酆王貞為大冢宰。上柱國、鄖國公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率行軍總管杞國公亮、郕國公梁士彥以伐陳?!顿Y治通鑒》與其「史源」最主要的不同就在于把「討」「伐」改成了「寇」。以上僅舉幾例,說明《資治通鑒》在君主生稱、君主死稱、戰(zhàn)爭書寫三方面都有與前人記載不同之處,而其整齊劃一之程度(如除東晉外,分裂時期所有皇帝去世皆稱為「殂」,南朝無一次「寇」犯北朝),同樣說明這不可能是巧合,而是司馬光「書法義例」之所在。《資治通鑒》雖被譽為「體例嚴謹,網羅宏大,史料充實,敘事詳明,繁簡得宜」,但《資治通鑒》本身也有很多錯誤,如史家嚴耕望指出《資治通鑒》對云臺二十八將的排列順序有誤;兩《唐書》將「特勤」誤為「特勒」,《資治通鑒》對此并無糾正,《資治通鑒》卷一六四:「土門自號伊利可汗,號其妻為可賀敦,子弟謂之特勒?!埂锻ㄨb考異》:「諸書或作特勤,今從劉昫《舊唐書》及宋祁《新唐書》?!姑鞔鷮W者陳汝奇在《陳氏甘露園長書四論》認為《資治通鑒》將只見諸野史的楊貴妃、安祿山之事納之正史而失之客觀。又如唐代宦官魚弘志,《新唐書》仇士良傳作「魚弘志」,《舊唐書》偶有誤為「魚志弘」,《資治通鑒》卷245大和九年十一月壬戍作魚志弘,《資治通鑒》卷246作開成五年正月己卯又作魚弘志,相互混淆。《晉書》載呂光的第一個年號「太安」,而《資治通鑒》記載為「大安」。再如《資治通鑒》記年方式多有不當之處,如齊人伐燕的時間(前313年),司馬光舍《史記》未據《紀年》只增加齊威王十年,減少齊湣王十年,以求與《孟子》記載齊宣王伐燕的事跡相同,宋朝朱熹經考訂認為是齊湣王十年,據今人考證,實際上為齊宣王七年,另樂毅伐齊中也有不少錯誤。又如《資治通鑒》在記述隋煬帝西巡行程中均出現諸多失誤,六月二十三日以后由張掖前往焉支山的時間提前到高昌王六月十七日到達張掖的當天?!锻ㄨb》卷十五(漢紀七)文帝后二年:「八月,丞相張蒼免。」但據《二十史朔閏表》文帝后二年八月丁卯朔,月內無戊戌。吳玉貴著有《資治通鑒疑年錄》歸納出《通鑒》紀時所發(fā)生錯誤,共計得出八百八十八例,可補此方面的缺失。其中的很多內容,是道聽途說,如「王莽毒死漢平帝」,這是新莽末年起義者所編造的謠言,被司馬光等人當做信史來寫,是很不負責任的。宋朝的朱熹在《朱子語類》的〈歷代一〉中,有直接的批評:「溫公不喜權謀,至修書時頗刪之,奈當時有此事何?只得與他存在。若每處刪去數行,只讀著都無血脈意思,卻別作論說以斷之?!褂终f:「溫公修書,凡與己意不合者,不知他人之意不如此?!锻ㄨb》之類多矣?!姑鞔鷩姥苁熳x《資治通鑒》,著有《資治通鑒補》,列舉通鑒有七病(漏、復、紊、雜、誤、執(zhí)、誣)。近人岑仲勉認為《通鑒》對牛僧孺說「失一維州,無害其(吐蕃)強」的評價有偏頗之嫌,司馬光還不惜歪曲事實,玩弄文字游戲。岑仲勉還寫有《通鑒隋唐紀比事質疑》,自稱糾正《通鑒》共670余條?!顿Y治通鑒》也有不少缺點,如《資治通鑒》著重于政治與軍事的著墨,對于經濟方面記載不多,如載「租庸調制」僅「初定租、庸、調法,每丁租二石,綿三兩,不得橫有調斂?!苟嘧郑锻ㄨb記末本末》只收錄兩則與經濟有關的史料,至于文化、藝術、宗教談得更少。項羽的垓下歌、劉邦的大風歌等,《通鑒》但對于「詩賦有所譏諷」者則采之,如卷一百四趙整作歌、卷一三四百姓為袁粲作歌。杜甫這樣的人物,甚至只提到一次。柳宗元是政治人物,文學地位雖小于杜甫,司馬光卻把他的《梓人傳》、《種樹郭橐駝傳》兩篇大作收錄起來。《通鑒》寫白居易很多,因為他是翰林學士,時時評論朝政。晚唐藩鎮(zhèn)割據,司馬光對杜牧的文章十分欣賞,曾將《注孫子序》、《罪言》、《原十六衛(wèi)》、《戰(zhàn)論》、《守論》五文摘入《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十四。乃文起八代之衰,積極捍衛(wèi)儒家道統(tǒng)的文人,但卻對其學術文化貢獻只字不提,只收錄其《諫迎佛骨表》及《送文暢師序》?!顿Y治通鑒》又專記鳩摩羅什譯經,卻不記玄奘譯經,又詳細記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唐武宗三次大規(guī)模的禁佛毀佛事件;記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卻不記隋代開進士科取士,凡與政治無關者,多不錄取。顧炎武說:「此書本以資治,何暇錄及文人?」《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司馬光在編修《資治通鑒》不僅妥善地將紀傳體揉入編年體中,使紀傳之詳細與編年之簡明結合起來,中國古代編年體史書因按年紀事,故沒有篇目,只是以年檢索。司馬光突破這種舊例,分三部分將年表、帝紀、歷法、天象、目錄、舉要及索引集于一塊,開創(chuàng)了編年體史書多功能目錄的新體例,使《資治通鑒》更臻于完善,將中國的歷史編纂推進到了新的水平上。司馬光對《資治通鑒》文獻整理思想,文獻整理模式及方法,不僅結出了豐碩成果,豐富了中國古典文獻學理論,而且對文獻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顿Y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不勝數。作為歷代君王的教科書,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幾乎都不可以和《資治通鑒》媲美。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所謂「史學兩司馬」。2020年4月,《資治通鑒》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發(fā)布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锻ㄨb》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司馬光創(chuàng)作《通鑒》的目標極為明確,就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正道,要為統(tǒng)治者總結歷史得失成敗,幫助宋代君主更好地繼續(xù)統(tǒng)治。司馬光在編寫過程中強化了政治方面的內容,總結政治管理經驗,重視禮制和民生,分析用人和用權,講究權變和平衡,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執(zhí)政參考書。歷代執(zhí)政者、名臣、學者都非常重視《資政》從中汲取政治營養(yǎng)。對于普通人,我們可以從《通鑒》中學習做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雖然時代不斷變遷,但像誠信、寬容等基本價值是永恒不變的?!锻ㄨb》中的諸多歷史真實故事會使我們對于現實生活有更深刻的領悟。司馬光是一個集政治、思想、學術于一身的大家,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善于選人用人,創(chuàng)作了學術巨著《通鑒》,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史學來說,《通鑒》含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創(chuàng)造了「通鑒學」;對文獻學來說,司馬光等提出的制作叢目、考異等方法,具有獨創(chuàng)性;對文學來說,《通鑒》敘事邏輯嚴謹,善于營造氣氛,遣詞造句準確;對理學來說,《通鑒》中的重要思想推動宋明理學的發(fā)展;對政治學來說,《通鑒》中的史論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社會管理功能。胡三?。簽槿司恢锻ㄨb》,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于司馬文溫公《資治通鑒》,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能竊物之理,執(zhí)圣之權;又好敘事所以得失之由,脈絡分明;又好詳名公巨卿所以興家敗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實六經以外不刊之典也。梁啟超: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陳寅?。悍蛭釃f史多屬于政治史類,而《資治通鑒》尤為空前杰作。毛澤東:《資治通鑒》這部書寫得好。敘事有章法,歷代興衰治亂,讀這部書,可以熟悉歷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顿Y治通鑒》于元豐七年(1084年)十一月撰進后,次年重行校訂,元祐元年(1086年)十月由國子監(jiān)付杭州鏤板,元祐七年(1092年)即造畢工,此乃《通鑒》刊刻之始。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校余雜記》認為北宋時「杭本之外別有監(jiān)本」,高振鐸《<通鑒>北宋「監(jiān)本」辨》章氏所謂監(jiān)本與杭本實屬同一,即國子監(jiān)奏敕付梓于杭州者,版成旋即運還開封庋藏。北宋本《通鑒》已不復得見,今存最早為紹興三年(1133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刻本,另有諸種南宋建安坊刻本,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魏天祐覆鵠山書院本、舊稱元興文署刻胡三省音注本(詳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孔天胤刻白文本、明萬歷二十年(1592)吳勉學刻本、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胡克家影元刊胡注本等,俱臻佳善。朱熹認為《通鑒》的正統(tǒng)觀念不強,諸葛亮出師討賊卻被書為「入寇」,且《通鑒》全書有294卷約300萬字,實在是很難讀完,司馬光就曾表示《通鑒》成后當時只王勝之一人閱讀過一遍,其余的人未及數卷,便覺欠伸。于是朱熹就依據《資治通鑒》「大書以提要,而小注以備言」,將294卷的內容縮編成59卷的《資治通鑒綱目》,適合初學者入門。創(chuàng)作體例方面,《綱目》繼承了《通鑒》編年的記事方式,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周世宗顯德六年(959)的時間順序,依次著錄了各個歷史時期的事件?;旧铣幸u了《通鑒》,著錄了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一千多年之間的重大歷史事件,史實基本相同。兩書在時間跨度上完全一致,并無增減。兩書著錄歷史事實所采用的史料也基本相同。兩書對歷史事實的評價上,兩書都沿用了以往史書的做法?!锻ㄨb》中的「臣光曰」部分就是司馬光的史論部分,用以評價歷史事實,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毒V目》中也有如「胡氏曰」「范氏曰」的地方,是朱子用來發(fā)表見解,評價歷史的。史炤的《資治通鑒釋文》30卷,從音韻、訓詁和地理考據等多方面注釋《通鑒》。此書雖確有諸多可商議之處,但仍可成為閱讀《通鑒》的良好輔助,并為后世提供借鑒。胡三省雖然在《通鑒釋文辨誤》一書里糾正了史炤的很多錯誤,甚至「辨誤」一書本身即為糾正史炤的「釋文」而作,但「通鑒胡注」還是大量地把史炤的舊注文當作重要的前人成果之一來加以引用。王應麟《通鑒地理通釋》,專門從地理沿革的角度,梳理《通鑒》所涉及的地理方面的問題。相比于史炤和胡三省為地名作注的方式,王應麟引前代史籍為據,將《通鑒》涉及的地理問題分為疆域、都邑、山川和各朝地理形勢等各個專項分而述之,這就從整體的面上對中國歷代的地理形勢做了一個交待。在涉及到具體朝代的時候,王應麟也非常關注相應時期內比較重要的關隘和都市,并對這些重鎮(zhèn)有特別的說明,這有利于讀者從具體的點上去把握與《通鑒》記載相關的地理背景問題。雖然不是在《通鑒》所言及的每一個地名之下作注,但在地理方面同樣能成為閱讀《通鑒》的重要參考書籍。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是注釋《通鑒》集大成的不朽之作,被譽為「《通鑒》功臣」。胡三省為《資治通鑒》全書近300萬字,注文幾乎與原文相等。注意史事的前后連接,牽涉到以后的,則注明「為某事張本」,這給讀者帶來極大的便利。還對《資治通鑒考異》上的問題作了辨證和補充,所引史料皆注明出處,又把《考異》和自己的注都散入《資治通鑒》便于閱讀。在注文中「地名之同異,州縣之建制離合,制度之沿革損益,悉疏其所以然臨」,乃至文化、宗教、民族、四鄰各國的補充說明等,大大拓展了注史釋文的范圍。而且注文都能做到廣引博征,讀者從中可以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對于司馬光回避之事,胡三省在注中予以詳釋:《通鑒》中記敘不詳或遺留之內容,則予以補充和解釋,充實了《通鑒》記載的歷史內容,使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各個方面能較為全面地反映出來。如《通鑒》敘述到匈奴、羌、女真等民族時,胡注對各個民族的由來、變遷及風俗等都作了補充,使《通鑒》內容得以充實與擴展。胡三省不拘名家之說,對《通鑒》的差錯或不當之處,據理駁正,特別是對以史紹為代表的幾種《通鑒》釋文的錯誤予以辯駁,成《通鑒釋文辨誤》對史紹等釋文之誤,逐卷逐條進行辨證。補正和辯誤不僅訂正了史實,而且可使讀者提高分析和鑒別的能力,豐富讀者的史學常識?!锻ㄨb直解》共28卷,是張居正為年幼的萬歷皇帝量身編寫的簡易本《通鑒》。是書以《資治通鑒》戰(zhàn)國之前的史事選自劉恕的《通鑒外記》,宋元兩朝史事取自薛應旂的《宋元通鑒》,記載了自伏羲至蒙元滅亡的重大史事?!吨苯狻纷畛踔皇怯芍v師邊寫邊講、后積累起來,由張居正改成「《通鑒》四本裝潢進呈?!埂队鷼v代通鑒輯覽》,全書120卷,愛新覺羅·弘歷下令編修《四庫全書》根據《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綱目》,劉恕《通鑒外紀》、陳樫《通鑒續(xù)篇》、《宋元通鑒》等書以及各種史料編成的,上啟黃帝下迄明末,「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五九年事,盡去歷朝臣各私其君之習而歸之正」,由正文和愛新覺羅·弘歷的御批兩部分組成,正文部分由綱、目及小字注釋組成,御批則以眉批的形式對應于相應正文之上,在綱目體之下還運用了紀事本末體的敘事方法,以使故事記載呈現連續(xù)性和完整性。愛新覺羅·弘歷對該書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通鑒輯覽一書,其中體制書法,皆朕親加折衷一本大公至正,可為法則」,「觀是書者,凜天命之無常,知統(tǒng)系之應守,則所以教萬世之為君者,即所以教萬世之為臣者」。該書自成書時即成為乾隆朝的官方史學教材,它代表了清代官方的指導思想。該書最大的特色是含有約二十萬字的愛新覺羅·弘歷御批。御批內容包含史事評價、史學思想、治國理念、軍事思想與對外關系等多個方面。多處集中論述了關于正統(tǒng)論、君主論、天道觀、書法體例等內容,闡發(fā)了愛新覺羅·弘歷的獨到見解,以帝王視角闡述了君主應有的自律、善斷、躬行實踐,以及臨民者宜知之事等人君要道。并對立儲的態(tài)度、對純臣的要求、對門戶結黨的看法、對后宮及宦豎的控制,對政治與軍事上的賞罰,以及對德治、人治、法治等方面都做了精彩評述。毛澤東入學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學堂(今長沙市第一中學前身)后,與國文教員柳潛來往密切,師生二人談論一件歷史事件時,柳潛為了引證一段乾隆「御言」,便拿出了這部《御批歷代通鑒輯覽》。毛澤東被這部書吸引了,柳潛便慷慨借給自己的弟子。毛澤東用了幾個月的課余時間,津津有味地通讀了這「大部頭」。到了還書之日,見書上滿是圈點、批注,柳先生心有不悅,但細看其圈點批注,頗具文采,又轉怒為喜,慨然將此書相贈。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同斯諾說:「我讀了《御批通鑒輯覽》得出不如獨自看書學習。我入學6個月就退學了,訂立了一個自修計劃,每天到湖南省立圖書館去看書。我非常認真地堅持執(zhí)行這個計劃。我認為這樣度過的半年時間,對我是極有價值的?!顾抉R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學家。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運城)速水鄉(xiāng)人。世稱沫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速院。治平三年(1066)撰成《通志》英宗時設局續(xù)修,神宗時賜書名為《資治通鑒》。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神宗不從其議,任為樞密副使,后出知永州軍。次年退居洛陽,續(xù)撰《通鑒》,元豐七年(1084)成書。次年哲宗即位,入京主國政。元祐元年(1086)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廢新法。為相八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涑水記聞》等?!顿Y治通鑒》是一部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著作,被譽為中國古代史學的里程碑之作。這部書的價值和影響,不僅在于其詳盡的史實記錄,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電視機買賣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研發(fā)借款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電子商務散伙協(xié)議書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對公租賃房屋物業(yè)管理合同2篇
- 2025年度年度文化旅游股份收購投資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東間戰(zhàn)略聯盟合作協(xié)議書3篇
- 2025年度農村合作社農村電商直播培訓合同
- 2025年農村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潔與農村環(huán)境保護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合同
- 2025年度全新工業(yè)機器人價格保密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軍人保密協(xié)議與軍事設施維護保密合同3篇
- 中國移動-AI+智慧城市安全解決方案白皮書2024
- 前臺文員的工作靈活性與適應能力計劃
- 人教版歷史2024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試卷(含答案)
- 2024年秋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教案 新人教版
- 預算法及實施條例測試題(含答案)
- 提高護士應用PDA落實患者身份識別準確率 2
- 游戲產品自行審核工作報告
- 1.1 我與社會 課件-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2024)
- 廚政管理說課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
- 遵守道德規(guī)范錘煉道德品格專題第3講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1課件
- 《高等數學教程》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