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實驗04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原卷版+解析)_第1頁
重點實驗04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原卷版+解析)_第2頁
重點實驗04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原卷版+解析)_第3頁
重點實驗04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原卷版+解析)_第4頁
重點實驗04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點實驗04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設計與進行實驗】1.主要實驗器材:激光筆、鉛筆、量角器、平面鏡、可折轉的白色粗糙硬紙板等;(1)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數(shù);(2)可折轉白色粗糙硬紙板: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對光線起漫反射作用;②探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2.實驗應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減小其他光線對實驗的影響,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3.紙板與鏡面的放置要求:紙板與鏡面垂直放置;第第6頁共28頁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多次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分別測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比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將紙板NOF向前或向后折轉,觀察硬紙板上是否顯示反射光線;6.驗證光路是否可逆:將光線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觀察新的反射光的傳播路徑是否與原來的入射光線重合;第第6頁共28頁7.實驗中改變?nèi)肷浣谴笮?,多次實驗的目的: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讓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甲乙丙8.讓光線緊貼紙板(光屏)射向點的目的:在硬紙板(光屏)上能顯示光路;9.實驗描繪光的傳播路徑的方法:在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上取一個點,將該點與反射點連接;10.區(qū)分每一組的對應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方法: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描繪,或者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進行編號,【分析數(shù)據(jù),總結結論】11.數(shù)據(jù)測量過程中的問題分析;12.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交流與討論】13.實驗時從紙板前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的原因: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14.實驗中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實驗結論: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發(fā)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纠?】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甲乙(1)實驗過程中,紙板與平面鏡必須垂直放置.(2)如圖甲所示,一束光沿MO方向射向鏡面,則反射光沿OB方向.(3)圖甲中,若使光束沿NO方向射向平面鏡,則反射角為0度.(4)實驗中需要用到的測量器材有量角器.(5)圖乙中,使用可繞ON折轉的紙板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6)如圖乙所示,使一束光貼著紙板EON沿某一角度射到O點,在紙板FON上沒有觀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紙板EON與FON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或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7)圖乙中,讓入射光線EO靠近法線NO,則反射角會減小.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到平面鏡上,會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此現(xiàn)象說明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8)為了便于測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記錄在紙板上,你的方法是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9)正確操作實驗,并在紙板上記錄每次實驗中光的徑跡,取下紙板,接下來進行的操作是測量入射角和對應反射角的大小,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并比較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10)小明完成實驗探究后,將實驗所測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他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和其他同學的結論并不一致.請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小明實驗中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是將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或?qū)⑷肷涔饩€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入射角).(11)小東也完成了實驗探究,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小東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光發(fā)生反射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聰?shù)慕Y論是: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小聰?shù)慕Y論正確,理由是光發(fā)生反射時,入射角是自變量,反射角是因變量.【專題提升訓練】1.如圖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標有刻度的白色硬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硬紙板的右半面F可繞ON前后翻折。(1)白色硬紙板用來顯示;當入射角=°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重合;(2)如圖乙,把紙板F繞QN向后緩慢旋轉,在紙板F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反射光線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改變;(3)如圖丙,讓光線AO始終沿紙板射向O點,保持紙板E、F始終在同一平面,將整個紙板繞PQ向后翻轉,法線將(不動/隨紙板轉動),反射光線將(選填序號)。①保持初始位置不動②偏離初始位置向前轉動③始終在紙板F上2.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紙板EF垂直于平面鏡放置,能沿ON折轉,ON垂直于平面鏡。123456入射角i15°30°45°60°70°80°反射角r15°30°45°66°70°80°(1)讓入射光線貼著紙板EF沿AO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線的方向。多次改變?nèi)肷涔饩€的方向,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如上表。你認為表中的一個錯誤數(shù)據(jù)是,余下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為:光反射時,。(2)當將光線沿NO射向鏡面時,此時入射角為度,有的同學說,沒有看到反射光線,認為此時光沒有發(fā)生反射,你的認為是:光(選填“有”或“沒有”)發(fā)生反射,反射角(選填“沒有”、“為0°”、“為90°”)。(3)紙板EF右側沿ON向后折轉時,觀察不到反射光線,折轉回原位置,又觀察到反射光線,說明: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通過前面的實驗探究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4)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F沿BO射到O點,光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說明:光反射時,。(5)由于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從不同方向都可以觀察到光在紙板上傳播的徑跡。3.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120°70°230°60°350°40°(1)為了顯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用噴壺向玻璃缸中噴水霧B使光束貼著紙板射向平面鏡C.抽盡玻璃缸中的空氣D.在黑暗中進行(2)圖中紅光激光筆發(fā)出的光相當于線,當綠光激光筆向鏡面靠近時,反射角(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實驗中小明三次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瑴y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他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和其他同學的結論并不一致,請你分析小明測量實驗數(shù)據(j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是。(4)從A側往B側看,當三線重合,只看到一根光線時,說明。4.小洋和同學一起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1)將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硬紙板的立在平面鏡上。(2)小洋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畫出反射、入射光線路徑,量出并記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數(shù),多次改變光束入射角度,重復上述實驗步驟。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得出反射角入射角。(3)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如圖甲所示,讓光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選填“在”或“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nèi)。(4)請在圖乙中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的度數(shù)。5.愛米做“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實驗:(1)如圖甲,愛米先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選用表面些的白色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2)愛米讓一束光貼著紙板E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F上會看到反射光線,然后愛米將紙板F沿PQ剪開,把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乙,發(fā)現(xiàn)在紙板F半部分會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6.小明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在平面鏡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塊光屏,光屏由可以繞ON折轉的E、F兩塊紙板組成。(1)其中可折轉的光屏,在實驗中的作用是:(寫出兩條即可)①;②。(2)如圖所示,讓一束光貼著光屏左側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點,在右側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實驗時從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這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fā)生了(選填“鏡面”或“漫”)反射.(3)如圖,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實驗結論:。你認為這樣得出的結論(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4)如果讓光線從逆著BO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著OA方向射出,這表明:。7.為了驗證光的反射定律,小華同學準備了激光筆、一塊平面鏡、一塊畫有法線ON的平整白卡紙板、直尺、量角器及鉛筆。(1)本實驗中白卡紙板的主要作用是。(2)在圖甲中,當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3)接著做如圖乙所示操作,將紙板沿QN向后折,此時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4)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丙):①在白紙板上(選填“能”、“不能”)觀察到反射光線;②此時,ON(選填“是”或“不是”)入射光線EO的法線。8.為了探究聲音的反射特點,小明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1)在玻璃圓筒內(nèi)墊上一層厚海綿,海綿上放一塊機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能清晰地聽見表聲,表聲是通過傳播的。當耳朵水平移動離開玻璃圓筒口一段距離后,如圖甲所示位置,恰好聽不見表聲。(2)在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安放一塊平面鏡,調(diào)整平面鏡的角度直到眼睛能從鏡面里看到表,如圖乙所示,則∠COB是該光路的(選填“入射”或“反射”)角。此時耳朵又能清晰地聽見表聲了,說明聲音能像光一樣反射。下列現(xiàn)象或應用與聲音的反射有關的是:A.打鼓時我們能聽見鼓聲B.雷雨天時我們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C.天壇公園的回音壁D.鐵路工人利用敲擊鐵軌來發(fā)現(xiàn)螺栓松動(3)小明想進一步探究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關,實驗中應該保持玻璃圓筒A和入耳位置,只改變反射面的。小明又將實驗改進,如圖丙所示在原來的人耳處增加了圓紙筒,這樣做可以增加聽到聲音的。(4)小明多次實驗后,得到了以下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反射面的有關。如果利用聲波的反射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材料若在表中選的話,應該選擇。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綿反射聲音的強弱最強強強較強弱幾乎聽不到9.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小李同學選用了平面鏡、紙板、激光器和刻度尺等儀器進行實驗:(1)為了完成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2)紙板的主要作用。(3)小李按如圖1所示方式開始實驗,紙板上顯示出了兩條光線,她想把這兩條光線的傳播路徑保留在紙板上以便研究,請你為她設計一個簡便的方法:。(4)若將一缺角的紙板按如圖2所示方式放置,讓光沿直線AO入射,接著她以ON為軸旋轉缺角紙板,發(fā)現(xiàn)反射光只出現(xiàn)在入射光所在的紙板上,在缺角紙板上沒有顯示出反射光。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5)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將(選填“增大”“變小”或“不變”)。(6)多次進行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10.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中,為了確定反射光沿哪個方向射出,實驗器材有:可折疊的光屏(如圖甲所示,光屏的A、B兩部分均可繞軸ON旋轉)、平面鏡、激光電筒和量角器。(1)如圖乙所示,將光屏垂直立放在水平放置的鏡面上,讓激光電筒發(fā)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點。光屏A是用來呈現(xiàn)光線的,為了觀察到反射光線,繞ON轉動光屏B到圖乙中的位置2,顯示光路如圖丙所示,說明反射光線與在同一平面內(nèi)。(2)如圖丁所示,保持光屏AB在同一平面,若將光屏傾斜,多次改變光屏與鏡面夾角,讓激光電筒發(fā)出的光仍沿光屏A入射到O點,此時光屏B上始終沒有出現(xiàn)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所在平面與鏡面。為了確定這個面,引入一條過入射點垂直于鏡面的直線,叫做。(3)分析歸納得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4)為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是否相等”,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記錄每次光的徑跡。取下紙板,測量ON兩側的入射角、反射角,記錄在表中,得出的結論是。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170°70°245°45°330°30°重點實驗04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設計與進行實驗】1.主要實驗器材:激光筆、鉛筆、量角器、平面鏡、可折轉的白色粗糙硬紙板等;(1)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數(shù);(2)可折轉白色粗糙硬紙板: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對光線起漫反射作用;②探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2.實驗應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減小其他光線對實驗的影響,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3.紙板與鏡面的放置要求:紙板與鏡面垂直放置;第第6頁共28頁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多次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謩e測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比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5.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將紙板NOF向前或向后折轉,觀察硬紙板上是否顯示反射光線;6.驗證光路是否可逆:將光線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觀察新的反射光的傳播路徑是否與原來的入射光線重合;第第6頁共28頁7.實驗中改變?nèi)肷浣谴笮。啻螌嶒灥哪康模罕苊鈱嶒灥呐既恍?,讓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甲乙丙8.讓光線緊貼紙板(光屏)射向點的目的:在硬紙板(光屏)上能顯示光路;9.實驗描繪光的傳播路徑的方法:在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上取一個點,將該點與反射點連接;10.區(qū)分每一組的對應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方法: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描繪,或者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進行編號,【分析數(shù)據(jù),總結結論】11.數(shù)據(jù)測量過程中的問題分析;12.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交流與討論】13.實驗時從紙板前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的原因: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14.實驗中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實驗結論: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發(fā)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纠?】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甲乙(1)實驗過程中,紙板與平面鏡必須垂直放置.(2)如圖甲所示,一束光沿MO方向射向鏡面,則反射光沿OB方向.(3)圖甲中,若使光束沿NO方向射向平面鏡,則反射角為0度.(4)實驗中需要用到的測量器材有量角器.(5)圖乙中,使用可繞ON折轉的紙板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6)如圖乙所示,使一束光貼著紙板EON沿某一角度射到O點,在紙板FON上沒有觀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紙板EON與FON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或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7)圖乙中,讓入射光線EO靠近法線NO,則反射角會減小.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到平面鏡上,會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此現(xiàn)象說明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8)為了便于測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記錄在紙板上,你的方法是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9)正確操作實驗,并在紙板上記錄每次實驗中光的徑跡,取下紙板,接下來進行的操作是測量入射角和對應反射角的大小,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并比較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10)小明完成實驗探究后,將實驗所測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他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和其他同學的結論并不一致.請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小明實驗中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是將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或?qū)⑷肷涔饩€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入射角).(11)小東也完成了實驗探究,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小東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光發(fā)生反射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聰?shù)慕Y論是: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小聰?shù)慕Y論正確,理由是光發(fā)生反射時,入射角是自變量,反射角是因變量.【專題提升訓練】1.如圖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標有刻度的白色硬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硬紙板的右半面F可繞ON前后翻折。(1)白色硬紙板用來顯示;當入射角=°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重合;(2)如圖乙,把紙板F繞QN向后緩慢旋轉,在紙板F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反射光線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改變;(3)如圖丙,讓光線AO始終沿紙板射向O點,保持紙板E、F始終在同一平面,將整個紙板繞PQ向后翻轉,法線將(不動/隨紙板轉動),反射光線將(選填序號)。①保持初始位置不動②偏離初始位置向前轉動③始終在紙板F上2.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紙板EF垂直于平面鏡放置,能沿ON折轉,ON垂直于平面鏡。123456入射角i15°30°45°60°70°80°反射角r15°30°45°66°70°80°(1)讓入射光線貼著紙板EF沿AO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線的方向。多次改變?nèi)肷涔饩€的方向,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如上表。你認為表中的一個錯誤數(shù)據(jù)是,余下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為:光反射時,。(2)當將光線沿NO射向鏡面時,此時入射角為度,有的同學說,沒有看到反射光線,認為此時光沒有發(fā)生反射,你的認為是:光(選填“有”或“沒有”)發(fā)生反射,反射角(選填“沒有”、“為0°”、“為90°”)。(3)紙板EF右側沿ON向后折轉時,觀察不到反射光線,折轉回原位置,又觀察到反射光線,說明: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通過前面的實驗探究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4)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F沿BO射到O點,光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說明:光反射時,。(5)由于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從不同方向都可以觀察到光在紙板上傳播的徑跡。3.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120°70°230°60°350°40°(1)為了顯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用噴壺向玻璃缸中噴水霧B使光束貼著紙板射向平面鏡C.抽盡玻璃缸中的空氣D.在黑暗中進行(2)圖中紅光激光筆發(fā)出的光相當于線,當綠光激光筆向鏡面靠近時,反射角(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實驗中小明三次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測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他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和其他同學的結論并不一致,請你分析小明測量實驗數(shù)據(j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是。(4)從A側往B側看,當三線重合,只看到一根光線時,說明。4.小洋和同學一起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1)將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硬紙板的立在平面鏡上。(2)小洋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畫出反射、入射光線路徑,量出并記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數(shù),多次改變光束入射角度,重復上述實驗步驟。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得出反射角入射角。(3)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如圖甲所示,讓光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選填“在”或“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nèi)。(4)請在圖乙中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的度數(shù)。5.愛米做“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實驗:(1)如圖甲,愛米先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選用表面些的白色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2)愛米讓一束光貼著紙板E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F上會看到反射光線,然后愛米將紙板F沿PQ剪開,把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乙,發(fā)現(xiàn)在紙板F半部分會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6.小明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在平面鏡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塊光屏,光屏由可以繞ON折轉的E、F兩塊紙板組成。(1)其中可折轉的光屏,在實驗中的作用是:(寫出兩條即可)①;②。(2)如圖所示,讓一束光貼著光屏左側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點,在右側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實驗時從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這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fā)生了(選填“鏡面”或“漫”)反射.(3)如圖,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實驗結論:。你認為這樣得出的結論(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4)如果讓光線從逆著BO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著OA方向射出,這表明:。7.為了驗證光的反射定律,小華同學準備了激光筆、一塊平面鏡、一塊畫有法線ON的平整白卡紙板、直尺、量角器及鉛筆。(1)本實驗中白卡紙板的主要作用是。(2)在圖甲中,當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3)接著做如圖乙所示操作,將紙板沿QN向后折,此時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4)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丙):①在白紙板上(選填“能”、“不能”)觀察到反射光線;②此時,ON(選填“是”或“不是”)入射光線EO的法線。8.為了探究聲音的反射特點,小明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1)在玻璃圓筒內(nèi)墊上一層厚海綿,海綿上放一塊機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能清晰地聽見表聲,表聲是通過傳播的。當耳朵水平移動離開玻璃圓筒口一段距離后,如圖甲所示位置,恰好聽不見表聲。(2)在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安放一塊平面鏡,調(diào)整平面鏡的角度直到眼睛能從鏡面里看到表,如圖乙所示,則∠COB是該光路的(選填“入射”或“反射”)角。此時耳朵又能清晰地聽見表聲了,說明聲音能像光一樣反射。下列現(xiàn)象或應用與聲音的反射有關的是:A.打鼓時我們能聽見鼓聲B.雷雨天時我們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C.天壇公園的回音壁D.鐵路工人利用敲擊鐵軌來發(fā)現(xiàn)螺栓松動(3)小明想進一步探究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關,實驗中應該保持玻璃圓筒A和入耳位置,只改變反射面的。小明又將實驗改進,如圖丙所示在原來的人耳處增加了圓紙筒,這樣做可以增加聽到聲音的。(4)小明多次實驗后,得到了以下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反射面的有關。如果利用聲波的反射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材料若在表中選的話,應該選擇。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綿反射聲音的強弱最強強強較強弱幾乎聽不到9.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小李同學選用了平面鏡、紙板、激光器和刻度尺等儀器進行實驗:(1)為了完成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2)紙板的主要作用。(3)小李按如圖1所示方式開始實驗,紙板上顯示出了兩條光線,她想把這兩條光線的傳播路徑保留在紙板上以便研究,請你為她設計一個簡便的方法:。(4)若將一缺角的紙板按如圖2所示方式放置,讓光沿直線AO入射,接著她以ON為軸旋轉缺角紙板,發(fā)現(xiàn)反射光只出現(xiàn)在入射光所在的紙板上,在缺角紙板上沒有顯示出反射光。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5)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將(選填“增大”“變小”或“不變”)。(6)多次進行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10.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中,為了確定反射光沿哪個方向射出,實驗器材有:可折疊的光屏(如圖甲所示,光屏的A、B兩部分均可繞軸ON旋轉)、平面鏡、激光電筒和量角器。(1)如圖乙所示,將光屏垂直立放在水平放置的鏡面上,讓激光電筒發(fā)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點。光屏A是用來呈現(xiàn)光線的,為了觀察到反射光線,繞ON轉動光屏B到圖乙中的位置2,顯示光路如圖丙所示,說明反射光線與在同一平面內(nèi)。(2)如圖丁所示,保持光屏AB在同一平面,若將光屏傾斜,多次改變光屏與鏡面夾角,讓激光電筒發(fā)出的光仍沿光屏A入射到O點,此時光屏B上始終沒有出現(xiàn)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所在平面與鏡面。為了確定這個面,引入一條過入射點垂直于鏡面的直線,叫做。(3)分析歸納得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4)為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是否相等”,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記錄每次光的徑跡。取下紙板,測量ON兩側的入射角、反射角,記錄在表中,得出的結論是。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170°70°245°45°330°30°參考答案1.【解析】(1)白色硬紙板用來顯示光路;當光線垂直入射時,反射光線垂直射出,此時入射角=0°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重合;(2)如圖乙,把紙板F繞QN向后緩慢旋轉,在紙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反射光線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3)讓光線AO始終沿紙板射向O點,保持紙板E、F始終在同一平面,將整個紙板繞PQ向后翻轉,法線仍與鏡面垂直,故法線不動,反射光線偏離初始位置向前轉動。故答案為:(1)光路;0;(2)不能;沒有;(3)仍;②。2.【解析】(1)讓入射光線貼著紙板EF沿AO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線的方向。多次改變?nèi)肷涔饩€的方向,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如上表,表中的一個錯誤數(shù)據(jù)是66°(或60°);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當入射光沿著NO入射,入射光線垂直射到平面鏡上,反射光線會沿ON射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光有發(fā)生反射,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為0°;(3)紙板EF右側沿ON向后折轉時,觀察不到反射光線,折轉回原位置,又觀察到反射光線,說明: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通過前面的實驗探究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4)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F沿BO射到O點,光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5)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紙板上入射光AO的徑跡,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的緣故;故答案為:(1)66°(或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有;為0°;(3)在同一平面內(nèi);分居在法線兩側;(4)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3.【解析】(1)A.用噴壺向玻璃缸中噴水霧,小水滴能反射光線,形成光路,便于觀察,故A不符合題意;B.使光束貼著紙板射向平面鏡,紙板能反射光線,形成光路,便于觀察,故B不符合題意;C.抽盡玻璃缸中空氣,由于沒有反射光的物質(zhì),故不能看到光線的傳播路徑,故C符合題意;D、在黑暗中進行,可以看到光路,故D不符合題意;(2)由圖可知,紅色激光筆發(fā)出的光相當于法線;當綠色激光筆向鏡面靠近時,入射角變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變大;(3)根據(jù)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線與法線的夾角,入射角是入射線與法線的夾角,當入射角分別為20°、30°、50°時,反射線與法線的夾角,即反射角也應分別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4)從A側往B測看,當三線重合,即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重合,此時只看到一根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故答案為:(1)C;(2)法;變大;(3)把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4)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4.【解析】(1)將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硬紙板垂直的立在平面鏡上。(2)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nèi),但不在紙板這一平面上;經(jīng)過入射點作出法線。因為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30°,所以反射角為90°﹣30°=60°.根據(jù)反射角與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的度數(shù)。如圖所示:。故答案為:(1)垂直;(2)等于;(3)不在;(4)見解答。5.【解析】(1)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由于法線與鏡面垂直,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因此,當光貼著紙板沿EO入射時,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保持與鏡面垂直;為了看清楚紙板上的光路,白色的紙板材質(zhì)應較粗糙些,光線射在上面發(fā)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2)將紙板沿PQ剪開,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丙所示,發(fā)現(xiàn)在紙板右側的下部會看到反射光線,而上部不會看到反射光線,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故答案為:(1)粗糙;豎直;(2)下。6.【解析】(1)①我們看不見光的傳播路徑,就無法對光線進行研究,在研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安裝一個光屏后,能夠間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傳播途徑;②將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會看到反射光線,只有當整個光屏為一平面時,才能夠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共面。(2)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是由于漫反射的緣故;(3)如圖,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此結論不具有普遍性,實驗不合理的原因: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可能不是普遍規(guī)律;(4)若沿BO射出一束光反射光沿OA射出,說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為:(1)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②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2)漫;(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合理;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可能不是普遍規(guī)律;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多次實驗;?)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7.【解析】(1)本實驗是驗證光的反射定律,最關鍵最困難的是觀察記錄光線的位置,可讓光緊貼紙板射向平面鏡,使光在紙板上發(fā)生漫反射,從而顯示光路,便于從各個方向觀察光路;(2)若入射角增大10°時,反射角也增大10°,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10°+10°=20°;(3)由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將紙板沿QN向后折,兩塊紙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