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馬諫議書導學案-蘇教版_第1頁
答司馬諫議書導學案-蘇教版_第2頁
答司馬諫議書導學案-蘇教版_第3頁
答司馬諫議書導學案-蘇教版_第4頁
答司馬諫議書導學案-蘇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司馬諫議書》導學案江蘇省盱眙中學李淞◆教學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誦讀課文,體會書信中作者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艚虒W重、難點:理解本文的語言特點:柔中寓剛,語言委婉有禮,意志堅決果斷?!艚虒W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公元年北宋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卻遭到許多士大夫的極力反對。今天我們來學習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或許能從中了解到王安石實施變法所受的阻力及變法最終失敗的原因。二、初讀課文,解決句讀.讀準字音()強聒(ɡō)()壬人(é)()鹵莽(ǔ)()胥怨者民也(ū)()怨謗(àɡ)()會晤(ù).學習小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要求:能認真、大聲、準確、清晰地誦讀;能指出對方誦讀中的失誤和不足。).全班齊讀三、分組討論,初步感知課文.【解題】閱讀文章標題,談談你對標題的理解。(由題入文)“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就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題多為“報……書”、“與……書”、“上……書”、“答……書”等等,如:《報任安書》(司馬遷)、《與朱元思書》(吳均)、《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按稹奔础按饛?、回復”之意?!爸G議”則指的是“諫議大夫”這個官職,所以,“答司馬諫議書”不能理解為“回答司馬光規(guī)勸的書信”,而要作“回復諫議大夫司馬光的信”來理解?!狙a充】北宋宋神宗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銳,內(nèi)外交困。擔任參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司馬光于熙寧三年(年)致書王安石,不遺余力地攻擊新法,王安石當即答以簡短的回函,進而寫了這封信作為答復,表明自己改革的決心。.書信是人們交流的一種方式,這封書信中,作者主要是回復了司馬光哪幾個方面的問題?“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薄糇穯枺呵止?、生事、征利、拒諫”在文中具體指什么事?“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為天下理財”;“辟邪說,難壬人”。四、小組合作研讀課文,弄懂字詞(分組展示).【重點字詞】()某啟某:作者在信稿上用來代替自己的名字。()所操之術多異故也操:持。術:治國之道,政治主張。()雖欲強聒強聒:強作解說。聒:喧擾,嘈雜,這里指多話。()故略上報略:簡略。上報:回信。()重念蒙君實視遇厚重念:又想到。視遇:對待。厚:優(yōu)厚。()于反復不宜鹵莽反復:書信往來。宜:應該()冀君實或見恕也:冀:希望?;颍夯蛟S。見?。涸徫?。()舉先王之政舉:推行。政:政令。()辟邪說,難壬人辟:排除,駁斥。難:責難。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諂媚、不行正道的人。()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固:本來。前知:預先知道。()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以:把。恤:考慮。()胥怨者民也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對上的怨恨。胥:互相。()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非特:不只是。特:只是。而已:罷了()以膏澤斯民以:連詞,表目的,來。膏澤:給以好處。斯:這。()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第一個“事”用作動詞,做。()無由會晤由:機緣,機會。晤:見面。.【重點句子】()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昨天承蒙來信賜教,我私下認為與您交好已經(jīng)很久了,可是議論事情每每意見不合,是因為所持的見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緣故。(蒙教:承蒙賜教。竊:謙詞,私下,代“我”。游處相好:交往共事相互友好。)()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辯。雖然想強作解說,可想到終究一定不會得到諒解,所以想約略寫此回信,不再一件一樁地替自己辯解。()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原來讀書人所爭辯的,主要是名義和實際是不是相符的問題。名義和實際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搞明白了。(名實:名義和實際。得:明白。)()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從皇帝那里接受旨意,在朝廷上討論法令制度,進行修訂,把它交給主管官員去執(zhí)行,算不得是侵犯職權。()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人們習慣于得過且過,不是一天兩天了。大小官員大多把不關心考慮國家大事、附和世俗、討好眾人當作上策。()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如果說現(xiàn)在應當不做任何事情,只是墨守以前的陳規(guī)舊法罷了,(這)就不是我所敢于領教的了。(知:領教,接受)五、課堂總結六、布置作業(yè):完成《三維設計》第二課時一、復習檢查隨機抽查第一課時“字詞積累”部分的字詞句(實用實物展臺),指名學生回答。二、課堂展示(一)朗讀課文,思考、回答下列問題:.為什么起初只想簡單地寫回信?后來為什么改變主意,詳寫了回信?表現(xiàn)王安石什么態(tài)度?◆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魯莽。表現(xiàn)王安石慎重,禮貌的態(tài)度。.從文中看,王安石為什么要進行這場變法?實施變法時,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形?◆人——“習于茍且”士大夫——“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上——“欲變此”◆天下——“怨謗”;眾——“洶洶然”。(二)小組討論、明確下列問題.在如此嚴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對變法持怎樣的態(tài)度?(結合文中語句理解)◆堅持變法,義無反顧。集中體現(xiàn)立場的語句:“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作者在文中提到“盤庚之遷”這一歷史事件有什么作用?◆為了借此來說明自己實施新法的堅定性和正確性。(三)小組合作,深入探究:.本文是駁論。作者旨在批駁“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钡挠^點。請結合第二段分析作者是如何駁論的?

◆針對司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的責難,作者先逐點駁斥“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這樣,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成為無中生有,司馬光的論點失去了成立的基礎。王安石進一步批駁,他沒有否認“天下怨謗”。他認為“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順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變此”;再列舉“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這樣,王安石從現(xiàn)實和歷史兩個方面說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币虼?,“天下怨謗”不足為奇。(四)誦讀課文,學習本文的寫作特點。.詞語運用:簡明扼要,鏗鏘有力。面對保守派的指責,作者說:“則固前知其如此也?!薄叭缭唤袢债斠磺胁皇率?,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弊掷镄虚g透露出一種堅持自己的信心。.中心表達:本文通過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幾個方面的辯駁,從而批駁了保守派不恤國事、墨守成規(guī)的狀況,表明自己的堅決態(tài)度。.寫作借鑒:本文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首先交代寫信的原因,言語委婉有致;接著進行合情合理地辯駁,有理有據(jù),層層深入;最后表明態(tài)度,不失贈答之禮。全文一氣貫通,結構嚴謹,這是同學們需借鑒的。四、課堂總結五、當堂訓練,延伸閱讀答段縫書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師時,嘗為足下道曾鞏善屬文,未嘗及其為人也。還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輹运勗g鞏行無纖完,其居家,親友惴畏焉,怪某無文字規(guī)鞏,見謂有黨。果哉,足下之言也?鞏固不然。鞏文學論議,在某交游中不見可敵。其心勇于適道,殆不可以刑禍利祿動也。 父在困厄中,左右就養(yǎng)無虧行,家事銖發(fā)以上皆親之。父亦愛之甚,嘗曰:“吾宗敝,所賴者此兒耳?!贝四持娨?。若足下所聞,非某之所見也。鞏在京師,避兄而舍,此雖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顧不可以書傳也。事固有跡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誅焉,則誰不可誅邪?鞏之跡固然邪?然鞏為人弟,于此不得無過。但在京師時,未深接之,還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嘗以此規(guī)之也。鞏果于從事,少許可,時時出于中道,此則還江南時嘗規(guī)之矣。鞏聞之,輒瞿然。凡鞏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過,亦如前之云而已。豈不得為賢者哉?天下愚者眾而賢者希,愚者固忌賢者,賢者又自守,不與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挾忌怨之心,則無之焉而不謗,君子之過于聽者,又傳而廣之,故賢者常多謗,其困于下者尤甚。勢不足以動俗,名實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謗,謗易以傳也。凡道鞏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過于聽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過于聽者之言,縣斷賢者之是非,甚不然也??鬃釉唬骸氨姾弥?,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泵献釉唬骸皣私栽豢蓺?,未可也,見可殺焉,然后殺之。”孔、孟所以為孔、孟者,為其善自守,不惑于眾人也。如惑于眾人,亦眾人耳,烏在其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輕議鞏。.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在某交游中不見可敵敵:對等,相當.鞏在京師,避兄而舍舍:舍棄.吾宗敝,所賴者此兒耳賴:依靠.縣斷賢者之是非縣:通“懸”,憑空答案解析舍:居住。.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曾鞏有德行的一組是()①其心勇于適道,殆不可以刑禍利祿動也②左右就養(yǎng)無虧行③家事銖發(fā)以上皆親之④吾宗敝,所賴者此兒耳⑤鞏在京師,避兄而舍⑥鞏果于從事.①②③.②③⑥.②③④.③⑤⑥答案解析④句是曾鞏父親對他的評價,屬于間接描寫;⑤句是曾鞏的不足之處;⑥句是說曾鞏做事果斷,與德行無關。.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王安石欽佩和敬重曾鞏的才學,與他結交做了朋友,但他也承認曾鞏有不足之處,認為曾鞏過于苛嚴,以致在家里,親友都害怕他。.王安石認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曾鞏作為兄弟不可能沒有一點兒過失,但瑕不掩瑜,曾鞏仍然可稱是賢明之人。.賢明的人多被攻擊,因為愚昧的人嫉妒甚至仇視賢明的人,賢明的人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這樣愚昧之人就帶著妒忌和怨恨之心造謠,攻擊賢明的人。.王安石以先賢孔子和孟子不輕信他人的評價為例,說明考察真?zhèn)卧僮稣摂嗟闹匾?,并且以此來告誡段縫不要隨便議論曾鞏,也借給段縫的這封書信表達了對嫉妒賢者,誹謗賢者的不良風氣的不滿。答案解析“曾鞏過于苛嚴,以致在家里,親友都害怕他”,這是段縫給王安石的信中的內(nèi)容,王安石并不這么認為。.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還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譯文:(我)回到江南之后,才和他相熟并且敬佩他,和他做了朋友,又寫文章粗略地說了他行事的方式。(要點:“始”、“友”、“道”。)()其心勇于適道,殆不可以刑禍利祿動也。譯文:他內(nèi)心勇敢并合乎道德,這不是能用刑罰和利益改變的。(要點:“適”、“可以”、“動”。)()孔、孟所以為孔、孟者,為其善自守,不惑于眾人也。譯文:孔子、孟子之所以成為孔子、孟子,是由于他們善于自守節(jié)操,不被一般人引誘。(要點:“所以”、“自守”、“于”、“眾人”。)【參考譯文】段君:我在京師的時候,曾經(jīng)對你說過曾鞏擅長寫文章,而沒有說過他的為人。(我)回到江南之后,才和他相熟并且敬佩他,和他做了朋友,又寫文章粗略地說了他行事的方式。你來信用你聽到的來批評曾鞏的行為沒有一點好的地方,說他在家里,親友都害怕他,你怪我沒有寫信規(guī)勸曾鞏,認為我們結黨。你的話是真的嗎?曾鞏當然不是那樣。他的文學和議論的水平在我相識的人中沒有誰能超得過。他內(nèi)心勇敢并合乎道德,這不是能用刑罰和利益改變的。他父親在貧窮之中,他在父親身邊侍奉沒有不周之處,家里的事即使再小也要親自去做。他父親也非常愛他,他父親曾經(jīng)說過:“我這一家人丁不旺,能依靠的,只有這一個兒子?!边@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聽說的那些,我沒見到。曾鞏在京師,回避兄長而居住,這就是我也要責備的地方,你應當嚴厲地指責他。我身處于罪責之中有些事要小心,因而不可以用信來告訴你。事情雖然表面是這樣然而動機不是這樣的,如果不按照心理動機來評價,那么誰不可以被判罪呢?曾鞏做事是這樣的嗎?然而曾鞏作為兄弟不可能沒有過失。只是在京師時,我和他并沒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又不再說以往的事,不再理睬,沒有用這些道德來規(guī)勸他。曾鞏做事很果斷,很少多想,時常走中道而不極端,這些我已經(jīng)在回江南后勸說過他了。他聽說了之后,就大徹大悟。所有曾鞏的行為,像前面所說的,他過去的錯誤,也像前面說過的那些罷了。他難道不能成為賢明的人嗎?天下的人愚昧的多,賢明的少,愚昧的人當然嫉妒賢明的人,賢明的人又自己限制自己,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愚昧的人就更加仇視他們了。帶著妒忌和怨恨的心理那么就沒什么不可以造謠的,君子的過失有人聽說了,又傳布使人們都知道,因而賢明的人多被攻擊,而那些窮苦居下位的賢者更是如此。他們的勢力不足以改變流俗,他們的聲名并未為人們所接納,這是愚昧的人容易攻擊賢人而攻擊的言辭又容易傳播的緣故呀。凡是說曾鞏不好的那些言語,當然是妒忌他、怨恨他、過失被人聽到了而產(chǎn)生的。你仍要借用妒忌他、怨恨他、過失被人聽到后產(chǎn)生的言辭,無憑據(jù)來評價賢者的是非,這是很不對的??鬃诱f:“眾人喜歡的,一定要去考察明白;眾人攻擊的,也一定要去考察明白?!泵献诱f:“國人都說可以殺了的不一定可以,看到可以殺,然后才殺了他?!笨鬃印⒚献又猿蔀榭鬃?、孟子,是由于他們善于自守節(jié)操,不被一般人引誘。如果被一般人迷惑也就只能是一般人了,怎么能說他們是孔子、孟子呢?你應當自重,不要隨便議論曾鞏。她似一縷陽光,時時燃燒著愛的火焰,處處流淌著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氣可愛的臉,自然地還以燦爛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苗,但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因為她們懂得沒有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