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與練 古詩詞鑒賞之把握情感 (解析版)_第1頁
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與練 古詩詞鑒賞之把握情感 (解析版)_第2頁
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與練 古詩詞鑒賞之把握情感 (解析版)_第3頁
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與練 古詩詞鑒賞之把握情感 (解析版)_第4頁
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與練 古詩詞鑒賞之把握情感 (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標要求】

“把握古詩詞情感”這一考點主要考查學生在理解詩詞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寫作背景、

寫作風格、詩詞類別、詩詞情境、關鍵字句、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發(fā)的

情感、領會人物精神、體會蘊含的感情基調及作者的情緒。

【考查重點】

古詩情感中,有單項(單一)的,更有多項(豐富、復雜)的,而情感內容的豐富、復雜而

變化的特點,在近幾年的中考中體現(xiàn)得特別明顯。

情感類試題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切口小,多為對局部語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領悟,但

需要多角度、多層面挖掘;一是從整體上理解,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關涉思想感情。無

論是哪一類,其答案都是多點、多層面的。

因此,答情感題時應特別注意多角度、多層面地開掘,以免缺失要點。

【主要題型】

古詩詞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這首詩的主旨

是什么?3.這首詩的某一句或某一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命題趨勢】

把握古詩的思想感情是古詩學習和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中考對此的考查有了

變化:從分析的對象上看,有詞語,有句子,有聯(lián)片,有全詩;從情感的內涵上看,有情感,

有心情,有心境,也有觀點和理趣;從情感的程度上看,有表層更有深層,有析景中語更有

典中語;從考查的題型上看,有直接概括題,也有深度分析題,更有情感評價題。

【備考策略】

在復習中,考生不僅要強化把握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更要適應考查的各種變化,能透

過語言文字去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

.心*“刑西納

考點1:把握詩句情感

【例題剖析】

【例工】(2023?江蘇淮安?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夜寒

陸游

斗帳重茵?香霧重,膏粱②那可共功名!

三更騎報河冰合,鐵馬何人從我行?

【注】①重茵:多層褥墊。②膏梁: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兒。

1.詩中哪些詞語照應了標題"夜寒”?

2."鐵馬何人從我行”一句中蘊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重茵""河冰合”2.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無人相隨的境遇。

【解析】L本題考查理解詩歌詞語和內容。

"重茵"意思是多層褥墊。可知照應了標題"夜寒";

"河冰合"意思是河水結冰。可知照應了標題"夜寒"。

2.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

"鐵馬何人從我行"意思是:但是沒有人知道有誰會跟隨詩人的行動??v然鐵馬渡河的行動是

這樣英勇壯烈,可是在當時沒有人肯于響應,結果詩人只能發(fā)出"何人從我行”的嘆息,深深

地流露出他的孤獨和悲哀以及無人相隨的境遇。

考點2:把握整首詩的情感

【例題剖析】

【例1】(2023?江蘇南通?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黃泥山①

張騫

幽壑窮余賞,林陰趁夕瞋。

寺從山側見,水向路邊分。

軒②檻詩龕敞,蔬苔廟祝?耘。

便期肩一鑲④,種藥與鋤云。

[注釋]①黃泥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南通狼山風景區(qū)五山之一。②軒:即新綠軒,當?shù)?/p>

人大多在此讀書。③廟祝:寺廟里主持祭禮的人。④鑲(jue):一種農具。

1.頷聯(lián)"寺從山側見"中的"見",小南同學讀作"澗n",小通同學讀作"xi^n",你認為哪種讀音

更貼合詩意?請將你的理解與同學分享。

2.結合詩句,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

【答案】1.示例一:"淞n"貼合。"見"意為看見,遠望黃泥山的側面能夠看見寺廟,盡顯黃

泥山之悠遠清靜,照應首聯(lián)"幽壑窮余賞"中"賞"的景象。

示例二:"xi成n"貼合。"見"意為出現(xiàn),詩人游覽黃泥山時,在層層幽壑中寺廟忽然出現(xiàn)在黃

泥山山側,盡顯黃泥山之悠遠清靜,又平添了游覽的意外之趣。

2.這首詩記述了張騫游覽黃泥山的所見所感。全詩圍繞"賞”字,游覽了幽壑、林陰、山寺、

新綠軒等景,借景抒情,表達詩人對黃泥山美景的喜愛和游玩時的欣喜之情;尾聯(lián)“便期肩

一鑲,種藥與鋤云"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對美景的流連忘返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1.本題考查詞語賞析。

結合詩句內容、描寫的畫面及詩句情感分析。

示例一:"xian"貼合。"寺從山側見"中的"見"是顯現(xiàn)、顯露的意思,"見"字表現(xiàn)了詩人看寺不

是有意之為,而是無意間進入眼簾,描繪出寺廟從層層幽壑中顯現(xiàn)的景象,表現(xiàn)出環(huán)境的清

幽,表達出詩人恬淡閑適的心境。

示例一:"游n"貼合。"見”是看見、望見的意思,與"幽壑窮余賞"中的"賞"相照應,描寫出詩

人遠望黃泥山所見之景,"寺從山側見",描繪出寺廟從層層幽壑中顯現(xiàn)的景象,表現(xiàn)出環(huán)境

的悠遠清凈。

2.本題考查詩句情感。

本詩描寫了"幽壑"、"林陰"、"夕嚏"、"寺"、"山"、"水"、"軒"、"云"等景色,借景抒情,表

現(xiàn)出環(huán)境的清幽,表達出詩人恬淡閑適的心境以及對景色的喜愛之情。

“便期肩一鍍,種藥與鋤云"意為:希望能夠肩扛農具,到田里種藥材和除草。詩句直抒胸臆,

表達對景色的喜愛之情以及歸隱田園的期望。

考點3:比較兩首詩的情感

【例題剖析】

【例(2022?江蘇淮安?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L請發(fā)揮想象,用生動的文字描寫"水面初平云腳低”句的畫面。(60字以內)

2.同樣寫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與本詩中"淺草才能沒馬蹄”在寫景抒情方面有

何不同?

【答案】L示例:水面剛與湖岸齊平,波光蕩漾。層層白云同水波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

很低。2.①《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寫出春天,城內草木叢生。詩人以寫長安城里草

木叢生,人煙稀少來村托國家殘破。

②"淺草才能沒馬蹄"春草剛露出,但僅能遮沒馬蹄,寫出了早春之景,表達詩人的喜愛之

情。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畫面的描繪。

解答此題需要結合詩句的意思"湖水漲潮時剛好與堤齊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閱

連成一片",抓住早春景物的特點,再加上自己恰當、合理的想象進行描繪即可。

示例:湖水剛剛開始上漲,與湖岸平齊,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

浮云很低。

2.本題考查詩歌的比較鑒賞。

“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寫出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

地,林木蒼在。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的早

春時節(jié)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

景。該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

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喜愛之情。

【例2】(2022?江蘇無錫?中考真題)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yè)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

1.詩的前兩聯(lián)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社會狀況:家園荒蕪、、O

2.“千里雁”寫出詩人之苦,"九秋蓬"寫出詩人之苦。

3.這首詩的尾聯(lián)和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

現(xiàn)手法和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骨肉分離戰(zhàn)亂頻年

2.離別漂泊

3.這首詩的尾聯(lián)是借月抒情,表達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蘇詩尾聯(lián)是通過引用典故,表達

了作者渴望為國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

【詳解】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概括。

"時難年荒世業(yè)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意思是自從河南地

區(qū)經歷戰(zhàn)亂,關內一帶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我們兄弟也因此流離失散,各自在一處。“世

業(yè)空""田園寥落"寫出家園荒蕪之景;“弟兄羈旅各西東”"骨肉流離道路中”寫出兄弟們?yōu)榱松?/p>

計也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各奔東西的骨肉分離之景;"時難年荒""干戈"寫出那個時代戰(zhàn)亂頻年

的社會現(xiàn)實。

2.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概括。

"千里雁",詩人以"雁"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憐。

寫出了詩人的離別之苦。

"九秋蓬",詩人以"蓬"作比,辭別故鄉(xiāng)流離四方,就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

飛空而去,飄轉無定。寫出了詩人的漂泊之苦。

3.本題考查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和情感。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親人都會傷心落淚,一夜思鄉(xiāng)

心情五地相同。詩人借用"明月"這一自古以來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點明了題意。孤單

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lián)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

們,表達了與兄弟無法團聚的傷感。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

西北,射向西夏軍隊。"天狼",星名,主侵掠,這里代指遼和西夏?!冻o?九歌?東君》:"長

矢兮射天狼?!薄稌x書?天文志》云:“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詞人通過引用“射

天狼”的典故,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yè)的決心。

【例3】(2021?江蘇無錫?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登賞心亭

陸游

蜀棧秦關歲月遒,今年乘興卻東游。

全家穩(wěn)下黃牛峽,半醉來尋白鷺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蕭蕭木葉石城秋。

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涕已流。

【注釋】此詩寫于陸游奉詔回臨安路上,經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議遷都至建康,有

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閱讀上面詩詞,回答問題。

⑴第一首詩的感情脈絡,由首聯(lián)的"______"字引出,到尾聯(lián)的""字收束;中間寫景,

主要渲染秋天的氛圍。

(2)第一首詩的尾聯(lián)與第二首詞,表達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處?

【答案】⑴興憂肅殺凄涼

⑵猶憶當年忠勇,然而英雄遲暮,壯志難酬。

【詳解】(1)考查梳理詩歌的感情脈絡及環(huán)境描寫。

第一空根據(jù)"蜀棧秦關歲月遒,今年乘興卻東游(八年陜川生涯匆匆過了,順流而東我的興

致特好)"得出有關情感的字為:興;

第二空根據(jù)"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涕己流(心中無限憂時意,欲語遷都不覺涕淚先掉)"

得出有關情感的字為:憂;

第三空由“黯黯""蕭蕭"可見秋景的肅殺凄涼。

(2)考查分析詩詞蘊含的情感。

"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涕己流”的意思為:孤忠憂時,而朝廷避戰(zhàn),又能有何結果。如

今登上建康城頭,念及遷都之事,不禁涕淚交流,不能自己;表現(xiàn)作者已然年老,回憶往事,

仍壯心未已;第二首詞作者通"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過對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

和氣概以及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fā)了壯志難酬、

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由此概括即可。

把握詩歌情感六法

詩歌鑒賞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題型就是根據(jù)整首詩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寫作意圖

及情感抒發(f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關注題目,推知情感。

詩歌題目有時明確了寫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寫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夠提示抒發(fā)

什么情感。詩題形式上的標志詞有:思、另人送、謫、行、詠、登、寄、贈、感、遇、訪、

題關注詩歌題目、知曉詩歌內容,可以推知詩歌情感:1.“題”、“訪”,寫景抒情詩,

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2.“詠”、“感”,詠物言志詩,通過所詠之物寄托詩人品質

或理想。3.“謫”,即事感懷詩,因一事而引發(fā)感慨,包括離別之事,遷謫之事等。4.“行”

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等。5.“送”、“別”,送別詩,分別時的

依依不舍、對友人的祝愿、牽掛.....

二.明確題材,分析情感。

中考??疾榈脑姼桀愋停ò搭}材分類)包括詠史懷古詩、山水田園詩、送別詩、羈旅行役

詩、邊塞詩、詠物詩、諷喻詩等??忌鷮旁娫~不同的題材表達的具體情感內涵先有一個總

體的認識,考生在鑒賞具體詩歌時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

田園詩:熱愛、向往悠閑平靜自由的生活,表達恬淡閑適的心情。寫景詩:描繪春夏秋

冬、山川美景,表達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贊美之情。送別詩:依依不舍的留戀;對友人的思念,

勸勉安慰的豁達;坦陳心志的告白。行旅詩:游子漂泊在外(久戌邊關、久宦在外)的孤獨寂

寞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詠物詩:借某物的特點來表達自己的人格品性。

三.關注作者,了解風格。

通過詩人來了解古詩詞的情感是一個很好的進入方向,因為,古代的很多詩人都有其自

己的寫作風格以及寫作的傾向,一般通過詩人我們就能大概了解某詩的內容及情感。陶淵明:

恬淡平和。王維:詩中有畫。杜甫:沉郁頓挫。李清照:婉約含蓄。當然,也不是說某個詩

人一定就會寫什么詩,不同情況下,心情、情感不同,寫出的詩也是有差異的。要根據(jù)實際

情況具體分析。

四.關注注釋,了解背景。

注釋,是古詩詞中很重要的部分,不僅要借助注釋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更要了解詩歌

寫作的背景,從而領會詩歌情感。如注釋中“作者被貶官”、“作者離開家鄉(xiāng)”、“安史之亂”

等要緊密聯(lián)系分析情感八

五.品味詞句,體會感情。

關注詩歌中的關鍵詞或詩眼。所謂“詩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詩中最精練最傳神的最能

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詞語,它一般是動詞或形

容詞。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中的“孤”字就是表達孤獨、孤傲以及現(xiàn)實中遭到打

擊的悲觀憤懣而又超塵脫俗、悠然自得之情。又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最愛”表達作

者對西湖之景的喜愛;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斷腸”表達漂泊在外游子的孤獨、思鄉(xiāng)之

情。

六.熟知意象,感受意境。

詩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為意是

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

寄托物。意象是指構成一種意境的各個事物,這種事物往往帶有作者主觀的情感。月-思鄉(xiāng)

思親,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夕陽、落日-凄涼失落、憂郁之情。流水、落花-

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感傷與哀愁。煙霧、寒霜-哀怨、惆悵、凄苦等情思。楊柳-離別難

舍等情思。梅、蘭、竹、菊、松一高潔堅貞之志。鴉、猿、杜鵑一凄苦哀傷之情。孤雁-

孤獨、思鄉(xiāng)。

1.(2023?江蘇無錫?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送春詞

劉禹錫

昨來樓上迎春處,今日登樓又送歸。

蘭蕊殘妝含露泣,柳條長袖向風揮。

佳人對鏡容顏改,楚客①臨江心事違。

萬古至今同此恨,無如一醉盡忘機。

【注】①楚客:本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謗,身遭放逐,故稱"楚客",這里詩人以屈原自喻。

(1)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頷聯(lián)的妙處。

(2)這首詩中“楚客臨江心事違”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在表現(xiàn)手

法和表達的情感上有何異同?

【答案】⑴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蘭花凋零、蘭露如泣,好像不愿意春天離去;柳枝

迎風招搖,猶如向春天告別的情狀,抒發(fā)了詩人對春天離去的哀傷之情(傷春之情、對春光

流逝的惋惜之情)。

(2)相同點:手法上都運用典故。不同點:"楚客臨江心事違”表達了詩人貶謫他鄉(xiāng),有志難伸、

理想落空的郁悶之情;"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抒發(fā)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

【詳解】(1)考查詩句賞析。擬人。"蘭蕊殘妝含露泣,柳條長袖向風揮","殘妝""泣"把蘭花

當做一位美麗的女子來寫,她仿佛因為春天離去而傷感哭泣;"長袖""揮"把柳條當做人來寫,

他仿佛在揮手送別春天。頷聯(lián)采用擬人手法,就連超凡脫俗高雅圣潔的蘭花,花期已過,花

瓣凋零,殘妝姜靡,蘭露如泣,似乎不愿意春天離去。而柳樹已經長出長長的枝條,隨風擺

舞,猶如像春天告別。這兩句詩具體展現(xiàn)了春歸后的景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春天逝去的感傷。

(2)考查比較閱讀。

"佳人對鏡容顏改,楚客臨江心事違","佳人"指遠方的妻子,時光匆匆,詩人想象她嬌美的

面容是否已經發(fā)生改變了呢?"楚客"本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謗,身遭放逐,流落他鄉(xiāng),故稱"楚

客",這里詩人運用典故,以屈原自喻。"心事"指志向情懷。面對暮春,美人感嘆春光流失,

容顏變換,而詩人猶如屈原一樣,忠心耿耿,卻被貶謫他鄉(xiāng),困頓不得志,這么多年來難以

施展心中大志,和自己的原意相違。頸聯(lián)對妻子的想象和當下自己無法回鄉(xiāng)的現(xiàn)實對照,抒

發(fā)心中的積郁。

“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據(jù)《述異記》所載,晉人王質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對

弈,他觀棋至終局,發(fā)現(xiàn)手中的"柯"(斧頭的木柄)已經朽爛了。王質下山,回到村里,才

知道已經一百年過去了,同時代的人都已死盡。作者以“爛柯人〃自比,寫出自己貶謫時間的

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據(jù)此分析即可。

2.(2023?江蘇泰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劉長卿的《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①》,完成小題。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xiāng)心。

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②,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注】①此詩作于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洛陽陷落,劉長卿被迫流亡到江蘇揚州一帶時。②舊

壘:指當年南朝留下來的包括吳公臺在內的防御工事。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敘事,因登南朝古跡吳公臺而發(fā)感慨,由臺上落葉起興,觸景生情。

B.頷聯(lián)描寫登臺所望之景,由遠及近,寺廟荒涼,人蹤稀少;云罩霧繞,顯得格外幽深。

C.頸聯(lián)中"夕陽依舊壘"著一"依"字,賦予"夕陽"人格化的形象;"寒磬滿空林"著一"滿"

字,以聲襯靜,以滿顯空。

D.尾聯(lián)議論抒情,南朝往事,如過眼云煙;臺外長江,卻從古流到今。

(2)結合全詩,分析這首詩所抒發(fā)的情感。

【答案】(1)B

⑵①“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xiāng)心",古臺、落葉觸景生情,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②頷聯(lián)、頸聯(lián)融

情于景,野寺荒涼,殘陽依戀舊壘,空疏的林中回蕩著晚暮的鐘聲,所見所聞都給人落寞蕭

索的感覺,抒發(fā)濃郁悲秋情緒。(戰(zhàn)亂流亡中的孤寂凄涼)③尾聯(lián),眼前是蕭索敗落的景象,

而想起南朝往事,如過眼云煙,抒發(fā)物是人非的惆悵悲傷之情,既為歷史興衰無常(昔盛今

衰、歷史滄桑)而惆悵,也為人生坎坷多難而傷感。更為國家命運而擔憂。

【詳解】(1)考查分析理解詩歌內容手法及主旨。

B."由遠及近"錯。頷聯(lián)"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上句寫近景,寺院地處荒山僻嶺,故而

人跡罕至,下句寫遠景。隔岸青山層巒疊嶂,云遮霧繞,清凈幽深,是由近及遠。

故選Bo

(2)考查理解詩歌的感情。

根據(jù)詩句"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詩句中"惆悵"已點明情感.要解答出為何而惆悵。"感

傷南朝往事不勝惆悵",惆悵南朝的昔盛今衰,感傷當今安史之亂造成的荒涼破敗之景象。"長

江獨至今",江山依舊而人物不同,物是人非的感慨。結合注釋"劉長卿長期居住的洛陽(今

河南洛陽)落入賊手,詩人被迫南奔至揚州(江蘇揚州)一帶,曾秋日登高,來吳公臺,寫

下了這首吊古之作",詩人這里還應有個人的身世惆悵。根據(jù)"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xiāng)心(古

臺破敗草木已經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鄉(xiāng)思)"可知,還包括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3.(2023?江蘇揚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秋日登吳公臺①上寺遠眺

(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②后,秋人望鄉(xiāng)心。

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注釋]①吳公臺:在今揚州北,南朝古跡。②搖落:零落。

⑴《唐詩癸簽》說"劉長卿得騷人之旨,專主情景"。請簡要分析本詩第三聯(lián)是怎樣寫景的。

⑵作者登樓遠眺,主要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答案】(1)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景,寫詩人看到夕陽依舊照在吳公臺上,聽到悲涼的鐘

聲在寂靜的林子里回響,從而描繪了悲涼、寂靜的環(huán)境特點。

(2)登臺,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懷鄉(xiāng)思歸的感情;憑吊零落蕭條寂靜的南朝古跡,觸景生

情,抒發(fā)了朝代更替(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世無常)的惆悵悲傷之情。

【詳解】(1)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意為:夕陽依戀舊城遲遲下落,空林中回蕩著陣陣磬聲。前半句

從視覺角度寫了詩人看到夕陽照在吳公臺上的情景,后半句從聽覺角度寫出悲涼的鐘聲在林

子間回響,描繪了悲涼、寂靜的環(huán)境特點。

(2)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鑒賞。

根據(jù)題目“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可知,詩人是在秋天登臨古跡,從遠眺之景興起感慨。首

聯(lián)是寫因觀南朝古跡吳公臺而發(fā)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聯(lián)一寫近景,一寫遠景,第三聯(lián)以夕

陽襯舊壘,以寒磬襯空林,舊日輝煌的場所如今是衰草寒煙,十分凄涼。而詩歌最后一句意

為:南朝故跡尚存,人去臺空,只有長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陽中獨自流淌。末聯(lián)寫江山依舊,

人物不同。整首詩借秋景勾起作者的懷鄉(xiāng)思歸之情,最后一句觸景生景,通過憑吊蕭條的南

朝古跡,抒發(fā)了詩人朝代更迭的惆悵悲傷之情。

4.(2023?江蘇泰州?統(tǒng)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清明海陵北灣舟中作

孔尚任①

放眼平蕪雨氣勻,浮沉宅舍夢難真。

淮南景物黃金柳,使客行蹤綠水頻②。

逢著兒童思往事,封成書信少歸人。

兩年辜負清明節(jié),只覺鄉(xiāng)園另有春。

【注】①孔尚任:清代戲曲作家。康熙年間,曾以河欽使身份到泰州治理淮揚水患,駐節(jié)

泰州的時間最長。浮萍。

(1)結合本詩內容,簡要概括清明時節(jié)的氣候(物候)特點。

(2)尾聯(lián)中"辜負"二字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雨水充沛,從“雨氣勻”可見;萬物生長,從頷聯(lián)的"黃金柳""綠水頻"可見。

(2)"辜負"表達出詩人對人生浮沉的慨嘆,對遠離家鄉(xiāng)的無奈,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分析和理解。

詩中前兩聯(lián)描寫的是對景物的描寫,從中分析其表現(xiàn)的氣候特征即可。首聯(lián)"放眼平蕪雨氣

勻"在描寫清明時節(jié)雨水豐沛的景象,其中“雨氣勻”體現(xiàn)了雨水充沛的特點;頷聯(lián)中"黃金柳"

和“綠水頻”都是對淮南景象的描寫,這里可以看出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蘇,柳樹發(fā)芽,浮萍染

綠,可見清明時節(jié)萬物生長的情景。

【小題2】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尾聯(lián)的意思是:兩年都沒有好好度過清明節(jié),只覺得故鄉(xiāng)一定有另一番春景。此處“辜負”

一詞表達了詩人的遺憾,一方面詩人身負治水重任,遺憾自己不能身心輕松地度過清明時節(jié);

另一方面詩人懷念家鄉(xiāng),而清明時節(jié)又正是萬物生長,春景洋溢的時節(jié),面對異鄉(xiāng)的春景,

更讓詩人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所以"辜負"一詞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慨嘆,另一方面表達對

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

5.(2023?江蘇無錫?校考一模)閱讀回答問題。

夜坐?

文天祥

淡煙楓葉路,細雨蓼花時。

宿雁半江畫,寒蛋②四壁詩。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

【注】①此詩寫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國家艱危,各地將官大都觀望,只有文

天祥和張世杰兩人,召集兵馬,起兵勤王。②蟄:蟋蟀。

⑴本詩首聯(lián)選用了淡煙、楓葉、細雨、蓼花等意象,描繪出了秋天夜景的(特點)。

頷聯(lián)從和(角度)寫景,將秋夜所見景色描寫得真切生動。頸聯(lián)中"逶

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蜿蜒曲折,此處暗示詩人。

(2)本詩的尾聯(lián)與文天祥《過零丁洋》的尾聯(lián)相比,在抒情方式和情感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⑴肅殺凄涼視聽結合遠近結合實現(xiàn)抱負遙遙無期

⑵文天祥《過零丁洋》的尾聯(lián)是直接抒情,抒發(fā)詩人退而不休的精神。本詩尾聯(lián)運用典故,

一掃沉郁悲涼,率直地發(fā)出“丈夫壯氣須沖斗”式的吶喊。

【詳解】(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本詩的首聯(lián)"淡煙楓葉路,細雨蓼花時"意思是:淡煙籠罩著楓葉,細雨飄打著蓼花。詩人選

用了淡煙、楓葉、細雨、蓼花等秋天特有的景物,描繪出一幅肅殺凄涼的迷蒙秋雨圖。頷聯(lián)

"宿雁半江畫,寒蠶四壁詩”意思是: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邊,凄切的蟋蟀聲回響在四壁,真

是可畫可詩。"宿雁半江畫”,半江秋水,宿雁成群,這是靜景的勾勒?!昂杆谋谠姟?,秋氣

清寒,量(蟋蟀)聲四壁,這是動景的描寫。遠處是大雁,近處回響著蟋蟀的聲音,這種動

靜結合、遠近結合的描寫,相映成趣。頸聯(lián)"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意思是:少年很快就

老了,而自己理想的實現(xiàn)卻很遙遠?;?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之句,表達詩人空有雄

心,但想要實現(xiàn)理想似乎遙遙無期。"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蜿蜒曲折,此處暗示詩人實

現(xiàn)抱負遙遙無期。

(2)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

文天祥《過零丁洋》的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來誰能

不死呢?只要能留下這顆忠心永垂史冊。詩人直抒胸臆,抒發(fā)了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

壯志。

本詩尾聯(lián)"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意思是:我依然保有一顆不甘沉淪的雄心,就像那豐城

寶劍,即使被厚厚的泥土掩埋,也擋不住那直沖斗牛的劍氣。一聽到雞鳴之聲,總按捺不住

躍躍欲試的心情,多想像當年的祖狄、劉琨一樣,聞雞起舞,苦練劍術,能在亂世之中一展

胸襟、報效國家。運用祖逖聞雞起舞這一常典,表達了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屬

于間接抒情。

6.(2023?江蘇無錫?統(tǒng)考三模)閱讀下面古詩詞,完成后面小題。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宋]

一別都門三改火②,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久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北宋1091年蘇軾55歲在杭州作。錢穆父:蘇軾的友人,時被謫出知瀛州。②改火:

指年度的更替。③古井:枯井。這里指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④筠:竹。

⑴"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句運用了、的修辭手法,贊揚了友人、的

品格。

(2)這首詞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寫送別,詞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與王

詩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抒發(fā)的情感上有何昇回?

【答案】⑴比喻對偶淡泊(不慕名利、高潔)堅貞(有氣節(jié)、高風

亮節(jié)、有節(jié)操)

⑵相同點:都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寬慰勉勵,以及超然物外、豪放豁達的情懷。

不同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表達了詞人對仕宦失意(屢遭貶謫)的淡淡惆悵(慨

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還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詳解】(1)本題考查詞的理解和賞析。

1)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jié)像秋天的竹竿。從詩詞翻譯

上看出,這里把“心〃比成了古井,把"高風亮節(jié)的品格"比成了秋天的竹竿,可判斷運用了比

喻修辭。上下兩句字數(shù)一致,詞性相對,例如:"古井"對"秋筠",可判斷運用了對偶修辭。

2)作者說友人的心如同古井水一般波瀾不起,結合下面的注釋可知,友人此時被貶謫,但是

友人心境卻不受影響,看得出友人不看重這些功名,這里是贊美友人淡泊的品格。結合喻體

"秋筠"可知,作者說友人高風亮節(jié)像秋天的竹竿,竹子歷來在文人墨客筆下象征著堅貞不屈,

由此可知,這是贊美友人的堅貞品格。

(2)考查比較閱讀。

王詩:句意為,四海之內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此句情調豪邁,表

現(xiàn)出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它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展現(xiàn)出詩人樂觀豁達的

人生態(tài)度,后人在與摯友分別之時,常用此句作為寬慰,作為友情長存的誓言。

本詞:句意為,人生就好似一家家旅舍,我也是匆匆過客。此句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

展現(xiàn)出詞人豪放的性格、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在曠達之后又隱隱流露出對身世飄零的深沉慨嘆。

所以兩者的相同點是都表達了對友人的安慰和勉勵,以及超然物外的豪放與豁達。不同點是

本詞還包含了對仕途的感嘆,王詩還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7.(2023?江蘇無錫?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古詩詞,完成后面小題。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①

蘇軾

亂山環(huán)合水侵門,身在淮南盡處村。五畝②漸成終老計,九重新掃舊巢痕。

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④。

【注】①這首詩作于元豐六年(1083),當時蘇軾被貶黃州。②蘇軾家居臨皋時有《南堂》

五首,其四云:"山家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畝蔬。"③東風:喻指當時的皇帝宋神宗。

④"暗香先返玉梅魂”化用唐代詩人韓堡《湖南梅花一冬再發(fā)偶題于花援》"玉為通體依稀見,

香號返魂容易回”,意指梅的花朵通體如玉,第二次開放的梅花好比魂的返回。

(1)首聯(lián)點明了家的位置,突出其—的自然特點,為寫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相關內容作了—。

(2)本詩與寫于同年的《記承天寺夜游》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1)山環(huán)水繞鋪墊(2)本詩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返回朝廷、為國出

力的愿望“長與東風約今日"中的"東風"暗指將詩人貶到黃州的宋神宗,表達出詩人希望得到

國君重新起用之意;"暗香先返玉梅魂”則是借梅花二度開放,表達自己被貶后希望能再度返

回朝廷的愿望。《記承天寺夜游》則表達了蘇軾遭貶的悲涼和逆境中的曠達(豁達等近義詞

均可)。從夜不成寐、無人共賞月色等可以看出遭貶的悲涼,從悠然步于中庭、自謂“閑人"

等可以看出其逆境中的曠達。

【解析】(1)考查詞句賞析。

首聯(lián)意為:亂山環(huán)繞我的住所,江水侵襲我的屋門,長久以來我居住在淮南盡頭荒遠的小村。

“亂山環(huán)合""水侵門""淮南盡處”,寫出了蘇軾住處的環(huán)境特點:亂山環(huán)抱,江水侵門,荒遠

偏僻。為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抒發(fā)自己的歸隱之志的相關內容作了鋪墊。

(2)考查比較閱讀。

本詩頷聯(lián),"五畝漸成終者計,九重新掃舊巢痕”,意為:置下五畝薄田終老此地的計劃逐漸

形成,朝廷新政掃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點舊痕。詩人被貶謫到黃州,官制改革使其更失去了

返回朝廷的信心,于是置辦的田地漸漸成為他終老的依托,他說自己終老,顯然是因政治失

意被貶思念后,他漸漸有了終老于黃州的打算,表達出詩人打算歸隱的出世想法。尾聯(lián),"長

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意為:很久以前我就與東風作好了今天的約定,當美麗

的梅花再度開放,我將重返朝廷。詩人再次又說自己早已與春風約定,梅花也再度開放,希

望自己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進取,委婉表示重回朝廷的期待之情。作者雖說要終老黃州,

但還忘不了朝廷,這反映了詩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糾結??傊?,詩人既有因政治失意而生歸隱

之心,又有希望得到君王的顧念而能重返朝廷的期待,所以他的情感是矛盾的。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

不免讓人欣喜??墒菦]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

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

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

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fā)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

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和用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8.(2023?江蘇無錫,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閱讀詩歌,完成下列題目。

江亭

杜甫(唐)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江東猶苦戰(zhàn),回首一顰眉。

(1)請展開合理想象,描繪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的畫面。

(2)比較此詩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抒發(fā)情感的異同。

【答案】(1)天氣變暖,舒服仰臥在江邊的亭子里,吟誦著《野望》這首詩。江水緩緩流動,

我卻心情平靜無意與世間競爭。云在天上舒緩飄動,和我的意識一樣悠閑自在。

(2)同:憂國憂民的苦悶、無奈、憂愁。

異:此詩流露走進自然的閑適心境,萬物興盛詩人獨自悲傷的寂寞,懷才不遇的憂憤、無奈。

《茅屋》流露自己生活困窘的無奈、悲苦,體現(xiàn)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博大胸襟,以及

迫切要求改革黑暗現(xiàn)實的崇高理想。

【解析】(1)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能力。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對詩歌

內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發(fā)揮

聯(lián)想和想象,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

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意思是:天氣變暖,舒服仰臥在江邊

的亭子里,吟誦著《野望》這首詩。江水緩緩流動,我卻心情平靜無意與世間競爭。云在天

上舒緩飄動,和我的意識一樣悠閑自在。

根據(jù)詩意和描述畫面的要求,這兩句所呈現(xiàn)的畫面可擬寫為:春來天氣轉暖,百花盛開,詩

人仰躺在江邊一個小亭中享受春日的暖陽,但卻有意無意深情地吟唱《野望》這首詩,那身

邊的江水奔騰不息,好像在和誰競爭,但詩人的心卻沒有與之競爭的意思,相對于江水較為

平靜,加之天上的白云悠哉游哉,云的表現(xiàn)使他的心也變得懶散遲鈍,消耗著他的意志,使

得他不能像江水樣奔涌。

(2)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首歌行體古詩。此

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xiàn)了

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面對狂風

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

將苦難加以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后一段是理想的

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

杜甫逃避戰(zhàn)亂,隱居在成都草堂,生活暫時比較平靜安定。在悠閑的隱居生活中,還是忘不

了國家的安危,陷入憂國憂民的愁緒中?!督ぁ芳词且淮斡闻R江之亭有感而作。詩中描寫

在江邊小亭獨坐時的感受。前四句從表面上看,詩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競;

心情閑適,與白云一樣舒緩悠閑,其心境并非那樣悠閑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心頭的寂寞,

眾榮獨瘁的悲涼,通過嗔怪春物自私表露無遺。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國之憂難排難遣。此詩

表面上悠閑恬適,實際則是一片焦灼苦悶。情理兼容,意趣盎然。

據(jù)此概括異同點即可。

9.(2023?江蘇鎮(zhèn)江?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甲】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村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乙】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甲】詩寫早行,【乙】詞寫暮歸,前者寫的是—,后者寫的是—o(填寫季節(jié))

(2)【甲】【乙】兩詩都寫了花:枳花和藕花,它們分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處境?

(3)【甲】【乙】兩詩結尾都寫了鳥兒,作者借"鳧雁"和"鷗鷺’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春季(早春)夏季(2)甲詩表現(xiàn)了作者離家遠行時出行之早、奔

波勞苦的處境;乙詞寫出了作者因誤入荷花深處急于找尋出路、焦灼擔憂的處境。(意思對

即可)(3)甲詩抒發(fā)了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在外漂泊的孤寂和無奈(有“思鄉(xiāng)"即可);

乙詞抒發(fā)了作者對年輕時美好生活的回憶和陶醉。

【解析】(1)考查文學常識。

《商山早行》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fā)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

思鄉(xiāng)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整首詩正文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

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

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棚葉落山路""枳花""鳧雁滿回塘"暗示是春季。

《如夢令》一詞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

天地,更令人流連。"藕花"暗示季節(jié)是夏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全詞不

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生動描繪出詞人夏季醉酒而歸時的歡愉場景。

(2)考查意象情感。

【甲】詩"棚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意為:榔樹枯葉,飄落山路;枳樹白花,映亮店墻,觸

景傷情。潔白的枳花與墻交相輝映,詩人借景抒情,枳花照亮圍墻,說明天色暗,說明出行

早,表現(xiàn)詩人離家遠行,奔波勞苦之狀;

【乙】詞"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意為: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

處。詞人不小心進入了滿是荷花的池塘,聯(lián)系后文"爭渡,爭渡"可知,體現(xiàn)出詞人急于尋找

出路的迫切處境。

(3)考查情感主旨。

【甲】詩描寫了作者在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詩人借"鳧雁"抒發(fā)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

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

【乙】詞寫的是李清照回憶自己年輕的時候乘著小舟,來到荷花中間玩的很盡興,迷失了回

家的路。抒發(fā)了作者愉悅的心情,同時也反映了作者早期生活的閑適與舒心,詞人借"鷗鷺"

等詞表達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10.(2023?江蘇淮安???既#╅喿x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郊興

王勃

空園歌獨酌,春日賦閑居。

澤蘭侵小徑,河柳覆長渠。

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

山人①不惜醉,唯畏綠尊②虛③。

【注】①山人:隱居山中的士人,作者自況。②綠尊:酒杯。③虛:空。

(1)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頸聯(lián)所寫的美景。

(2)這首詩尾聯(lián)中的"醉"和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中的"醉"

所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雨后天睛,閃光的花仍然是濕漉漉的,仿佛穿上了一件閃爍著晶瑩光芒的裙子;

風停了,樹影不亂動了,每一片葉子都靜靜地享受著陽光的照射,這時反覺葉子稀疏了。

(2)這首詩尾聯(lián)中的“醉”表達了詩人對春光的無限陶醉和眷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

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中的"醉"抒發(fā)了詩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英雄遲暮的悲憤情感。

【解析】(1)本題考查詩句景物描寫。

頸聯(lián)的意思是:雨后初霽,花瓣仍然沾滿了水珠;一陣狂風過后,樹影不再任意晃動,令人

覺得枝葉稀疏了許多,此句含蓄地傳達了詩人的放松心情。在描寫景物時,結合所表達情緒,

在句意上補充相應的修飾成分即可。

示例:雨后初霽,花瓣仍然沾滿了水珠,春花在日光照耀下更見光潔滋潤;一陣狂風過后,

樹影不再任意晃動,日光從葉子的縫隙里透出,地上的葉影愈見清疏。

(2)本題考查詩人情感。

尾聯(lián)意思是:我不怕喝醉酒,只怕酒杯里沒有酒,有負這大好春光啊!自然地寫詩人的感受,

寫詩人對春光的無限陶醉和眷戀。詩人以山人自況,強調"不惜醉"和只擔心酒杯空虛,表達

自己最新美酒,寄情山野的生活志趣。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寫詩人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

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

以"看劍"。結合"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知,表達的意思是想要為國建功,收

復失地。"可憐白發(fā)生!"回歸現(xiàn)實,此時作者已老,又報國無門,表現(xiàn)了作者有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