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比較閱讀
(2023?廣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日: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
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戰(zhàn)國策》)
【乙】
是猶秋蓬
魯哀侯棄國而走齊。齊侯曰:“君何年之少,而棄國之蚤①?”魯哀侯曰:“臣始為太子之時,人多諫臣,
臣受而不用也;人多愛臣,臣愛而不近也。是則內(nèi)無聞而外無輔也。是猶秋蓬,惡于根本而美于枝葉,秋
風(fēng)一起,根且拔矣。”
(選自《說苑?敬慎》)
【注釋】①蚤:同“早”。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含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鄒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陽樓
B.朝服衣冠有時期發(fā)白帝
C.窺鏡而自視學(xué)而不思則罔
D.臣始為太子之時康肅笑而遣之
2.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鄒忌認為齊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邊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寫燕、趙等國朝見齊國,意在表明齊威王納諫成效顯著。
C.乙文寫魯哀侯逃跑到齊國以后,反思了自己“棄國”的原因。
D.乙文魯哀侯認為秋蓬根“惡”而葉“美”會隨時被連根拔起。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2)是猶秋蓬。
4.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注重通過“二”的運用,合理鋪設(shè)情節(jié),如《水滸傳》的“二打祝家莊"''二敗高太
尉”等。請你從甲文中列舉兩處與“三”相關(guān)的情節(jié)。
5.在與人交往方面,甲、乙兩文帶給我們不少啟示。請從兩文中分別找一個角度,結(jié)合原文談?wù)勀愕?/p>
感悟。
【答案】1.B2.A3.(1)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
(2)這就像秋天的蓬草。4.示例:三次詢問,鄒忌詢問妻、妾、客自己與徐公誰更美。三次回
答,妻、妾、客都說鄒忌要比徐公美。5.示例:甲文,齊王接納鄒忌的建議,廣開言路,最終使“燕、
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啟發(fā)我們要善于接納正確的建議及時改正自身的問題。乙文,魯哀侯不聽從
勸告,最終逃亡齊國,啟發(fā)我們做人不能固執(zhí)己見。
【解析】L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名詞,這里指身高/動詞,修建;
B.名詞,早晨/名詞,早晨;
C.連詞,表修飾,可不譯/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去人
D.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他,指賣油翁;
故選Bo
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A.根據(jù)甲文“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
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齊威王受到蒙蔽是因為“宮婦左右”偏愛大王,“朝廷之臣”懼怕大
王,“四境之內(nèi)”有求于大王;“原因在于身邊的人都有求于他”分析有誤;
故選Ao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
等情況。重點詞有:
(1)孰:同“熟”,仔細;視:看;以為:認為;
(2)是:這;猶:像;秋蓬:秋天的蓬草。
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根據(jù)甲文“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問之客曰:'吾
與徐公孰美?'”可知,這是三問,鄒忌詢問妻、妾、客自己與徐公誰更美;
根據(jù)“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
美也。'”可知,這是三答,妻、妾、客都說鄒忌要比徐公美;
根據(jù)“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這是三思,
思考妻、妾、客說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
根據(jù)“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
矣”可知,這是三比,將鄒忌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妻之私”“妾之畏”“客之有求”)與威王所處的環(huán)境(“宮
婦左右”之私、“朝廷之臣”之畏、“四境之內(nèi)”之求)相比;
根據(jù)“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受下賞”可知,這是三賞,齊王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制定了三條賞賜的規(guī)定;
根據(jù)“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可知,
這是三變,展現(xiàn)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諫情況的變化。
從中選取兩條作為答案即可。
5.本題考查閱讀啟示,注意從“與人交往方面”分別從甲乙兩文中找一個角度結(jié)合原文談感悟,言之
有理即可。
示例:根據(jù)甲文“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J"可知,鄒忌反思妻、妾、客
說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啟發(fā)我們做人要善于反思。甲文第二、三段寫鄒忌敘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
蔽自己的原因,然后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于最有權(quán)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
最深,這樣以事設(shè)喻,以小見大,委婉規(guī)勸,啟發(fā)齊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從而使齊王發(fā)布政令、
廣開言路,最終“戰(zhàn)勝于朝廷”;啟發(fā)我們要善于聽取、接納他人的正確建議,不斷提升自己。
乙文寫魯哀侯年紀輕輕就離開自己的魯國逃到了齊國,魯哀侯向齊侯表述原因,魯哀侯做太子的時候
不聽勸諫,不親近愛戴的人,結(jié)果最后自己聽不到消息,沒人輔佐;啟發(fā)我們不能固執(zhí)己見,要善于聽取
他人意見,要善于親近他人。
【參考譯文】
(甲)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
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
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妾回答說:“徐公哪能比得
上您?”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客人說:
“徐公不如您美麗?!庇诌^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著
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
我;我的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認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p>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墒俏业钠拮悠珢畚?,我的妾害怕我,
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
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
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guī)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zé)議論我的過失,
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泵顒傁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喧鬧;
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
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
(乙)魯哀侯離開自己的魯國逃到了齊國,齊侯問:“您為什么這么年輕就這么早早的拋棄魯國呢?”
魯哀侯說:“我開始做太子的時候,很多人對我進行勸諫,我聽了卻不肯用;很多人愛戴我,我接受他們的
擁戴卻不親近他們。因此,我在里面聽不到消息、,在外面沒人輔佐。這就像秋天的蓬草,枝葉表面上很美
然而根卻是壞的,秋風(fēng)一旦吹起,就被連根拔掉了。”
(2023?河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
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節(jié)選自《核舟記》)
【乙】古法,以牛革?為矢服②,臥則以為枕。取其中虛③,附④地枕之,數(shù)里內(nèi)有人馬聲,則皆聞之。
蓋虛能納⑤聲也。
(選自《夢溪筆談》)
【丙】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持衣追及與之而還。至家視日四分之
三。問:主人馬不休,日行幾何?答曰:七百八十里。
(選自《九章算術(shù)》)
①革:去了毛的獸皮。②矢服:裝箭的盛具。③虛:空。④附:附著。⑤納:收進。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罔不國勢象形因:
(2)則皆用之聞:
(3)至家視日四分之三視:
7.下列對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B.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C.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D.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嘗貽余核舟一。
(2)持衣追及與之而還。
9.甲文中王叔遠的高超技藝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
10.請為乙文擬一個恰當?shù)念}目。
【答案】6.順著、就著聽到看7.A8.(1)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
的小船。(2)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還衣服后再返回。9.用料體積小;所刻的東西多;能夠
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情態(tài)各異。10.示例:牛革
【解析】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
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全都是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因:順著、就著。
(2)句意:就都能聽見。聞:聽到。
(3)句意:到家時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視:看。
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現(xiàn)有客人的馬日行三百里。客人離去時忘記帶衣服。時間過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發(fā)現(xiàn)。
故斷為: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故選A。
8.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
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嘗:曾經(jīng);貽:贈;余:我;
(2)持:拿;及:等到;與:給、還;還:返回。
9.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根據(jù)甲文“能以徑寸之木”可知,用料體積?。?/p>
根據(jù)“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可知,所刻的東西多,能
夠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情態(tài)各異。
10.本題考查擬題。題目往往能夠精煉的概括文章內(nèi)容。
根據(jù)“古法,以牛革為矢服,臥則以為枕”可知,介紹了牛革的用途,做箭袋,當枕頭;”取其中虛,
附地枕之,數(shù)里內(nèi)有人馬聲,則皆聞之。蓋虛能納聲也”點明牛革的特點,利用中間空的特點聽見遠處細
微的聲音;據(jù)此可知文章圍繞“牛革”展開,所以可以用“牛革”作為題目,點明文章的寫作對象。
【參考譯文】
【甲】明朝有一個技藝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
還有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都是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
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的圖案。
【乙】古法用牛皮做箭袋,睡覺時把它當枕頭。利用它中間空的特點,放在地上枕著,幾里內(nèi)有人馬
聲都能聽見,這是因為中間的空腔能收攏聲音的緣故。
【丙】現(xiàn)有客人的馬日行三百里??腿穗x去時忘記帶衣服。時間過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發(fā)現(xiàn)。主人
拿上衣服追上,等到還衣服后再返回。到家時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問:主人的馬不休息,馬的日行速度
是多少?回答說:七百八十里。
(2023?河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一林螫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著,.瑯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
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予家城市,人事叢委?,應(yīng)酬為勞。老母在堂,于禮不能遠離,日惟避喧南園內(nèi)。園去城二余里,無雜
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計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間,有一草廬,歲久瞰:漏,不蔽風(fēng)
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為門,疏朗空洞,落日后猶能
辨蠅頭字。中設(shè)一扁,名以“后知軒”。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歲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為軒,孰
謂斯名不情稱哉?
(摘選自李開先《后知軒記》)
【注釋】①叢委:繁雜,堆積。②卑隘:矮小狹窄。③牖(you):窗戶。
11.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
(1)四町之景不同詞語推斷法:四町更替
—
查閱詞典法:①離開。②距,距離。③赴,前往。④表
(2)園去城二余里(填序號)
示行為的趨勢。(摘自《古代漢語詞典》)
(3)歲久胡漏課內(nèi)遷移法:余則編袍舷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
12.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13.下面是甲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另一種標點方式,請解說其合理性。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
14.甲乙兩文所寫的亭和軒分別用“醉翁”和“后知”來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
回答。
【答案】11.季,季節(jié)②破,破舊,破爛12.野花開放而散發(fā)出幽微的香氣,美
麗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濃密的綠蔭。13.這樣標點層次分明。前兩句先整體描寫西南諸峰之美,后兩
句再聚焦其中的瑯珊山。14.“醉翁”:因作者自號“醉翁”,又常與客人來此飲酒,所以用“醉翁”來
命名此亭?!昂笾保阂驗檐幍闹車兴砂兀砂囟际呛蟮虻臉淠?,大寒之后才知道它們的品質(zhì)(作者
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來命名此軒。
【解析】11.考查詞語釋義。
(1)四時更替:四季更替。時,季,季節(jié)。四時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
(2)句意:南園距離城市有二里多。去,距離。故選②。
(3)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我則穿著破舊的衣服處在他們中間。敝,破,破舊,破爛。歲久敝漏:年
代久遠,破舊漏風(fēng)。
1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
注意:野芳,野花。發(fā),開放。而,表順承,就。秀,美好。繁陰,繁茂成陰。
13.考查句子理解。
題目中給出的標點方式與原句相比,是把一個句子分成了兩個句子?!捌湮髂现T峰,林壑尤美”寫西南
諸峰之美,這是面?!巴等欢钚阏?,瑯珊也”聚集西南諸峰中的瑯珊山,這是點。由面到點,層次分
明。
14.考查比較閱讀。
根據(jù)甲文第一段中的“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可知,因作者
自號“醉翁”,又常與客人來此飲酒,所以用“醉翁”來命名此亭。
根據(jù)乙文中的“無雜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歲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
通明者為軒,孰謂斯名不情稱哉”可知,因為軒的周圍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樹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
們的品質(zhì)(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來命名此軒。
【參考譯文】
甲: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
又秀麗的,是瑯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
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
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
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
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
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
昏歸來,四季的風(fēng)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乙:我住在城市,人事繁雜堆積,因為應(yīng)酬而勞苦。老母在堂,出于禮法不能遠離,每天只能在南園
內(nèi)躲避喧囂。南園距離城市二里多,沒有別的樹木,有三百株柏樹,松樹只有五顆,計算它們種下的時間,
才四十年就已經(jīng)長成了林子。松樹和柏樹之間,有一座草廬,年代久遠,破舊漏風(fēng),不能遮蔽風(fēng)雨,而且
矮小狹窄,就像是坐在井中。不得己只能改建了。撤去茅草,用瓦覆蓋,左右開窗,前后開了門,疏朗空
洞,落日后還能看清蠅頭小字。中間掛了一塊匾,用“后知軒”命名。那松柏都是后凋的樹木,一定在一
年里最寒冷的時候才知道。居住在四面通明的地方叫做軒,誰說這個名稱與性情不相符呢?
(2023?廣東?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
阿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回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
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
15.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2)國寡人之耳者
(3)時時而回進
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2)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乙】
貞觀中,太子承乾塞虧禮度,侈縱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諫苑》二十卷諷之。是時太子右庶子
孔穎達每犯顏進諫,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謖穎達曰:“太子長成,何宜屢得固折?”對曰:“蒙國厚恩,死無
所恨?!敝G凈愈切。承乾令撰《孝經(jīng)義疏》,穎達又因文見意,愈廣規(guī)諫之道。太宗并嘉納之二人各賜帛五
百匹黃金一斤以勵承乾之意。
(選自《貞觀政要》)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太子承乾藜虧禮度/珠可歷歷藜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謂穎達曰/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C.何宜屢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D.蒙國厚恩/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18.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太宗并嘉納之二人各賜帛五百匹黃金一斤以勵承乾之意
19.根據(jù)【甲】【乙】兩篇選文,把下面對話補充完整。
【答案】15.(1)偏愛(2)使……聽到(3)間或、偶然16.(1)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2)
滿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17.C18.太宗并嘉納之/二人各賜帛五百匹/
黃金一斤/以勵承乾之意19.(1)鄒忌進諫是因為他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齊王受蒙蔽很深;孔穎達進
諫是因為太子承乾不講禮度,驕奢過度。(2)鄒忌借家事喻國事,委婉進諫;孔穎達不懼個人生死,直言
進諫。
【解析】15.本題考查重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詞語解釋時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xiàn)象。
(1)句意:我的妻子偏愛我。私:偏愛。
(2)句意:能使我的耳朵聽到的。聞:使……聽到。
(3)句意:不時還有人偶然進諫。間:間或、偶然。
16.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
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1)臣,我;誠,確實;知,知道。
(2)期年,滿一年;雖,即使;欲,想。
17.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多次/數(shù)數(shù);
B.對……說/認為;
C.當面;
D.國君/國都;
故選Co
18.本題考查斷句。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也可
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句意:太宗對兩人的做法贊許并采納他們的意見,賞賜這兩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黃金各一斤,以此來
激勵勸勉承乾。''太宗并嘉納之”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應(yīng)在“之”后斷開;“帛五百匹”“黃金一斤”是賞賜
的東西及數(shù)量,應(yīng)在“匹”后斷開;“以勵承乾之意”表目的,應(yīng)在“以"前斷開;故斷句為:太宗并嘉納
之/二人各賜帛五百匹/黃金一斤/以勵承乾之意。
19.本題考查對比閱讀。
根據(jù)【甲】文“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
王之蔽甚矣”可知,鄒忌因為自己的妻、妾、客分別私、畏、求于自己都說自己比徐公美,使自己受到了
蒙蔽,他由此想到了掌握國民生殺大權(quán)的齊王受到的蒙蔽肯定很多。根據(jù)【乙】文“太子承乾數(shù)虧禮度,
侈縱日甚”可知,孔穎達進諫是因為太子承乾不講禮度,驕奢過度。
根據(jù)【甲】文“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
王之蔽甚矣”可知,鄒忌見威王后,并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用類比推
理的方式講出“王之蔽甚矣”。他先敘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
國大事,說明齊王處于最有權(quán)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這里,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
事設(shè)喻,這是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從生活小事推至治國大事,讓齊王認識到納諫的重要性。鄒忌設(shè)身處
地,從生活小事推到治國大事,設(shè)喻說理,對齊王進行委婉諷諫。根據(jù)【乙】文“是時太子右庶子孔穎達
每犯顏進諫”“蒙國厚恩,死無所恨”可知,孔穎達不懼個人生死,直言進諫。
【參考譯文】
【甲】(鄒忌)于是入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
的妾畏懼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F(xiàn)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
十座城池,宮中的王后嬪妃和親信侍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大王的,在
國家中的人,沒有誰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太厲害了?!?/p>
齊威王說:“好!”于是發(fā)布命令:“能夠當面指責(zé)我過錯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獎賞;
上書勸誡我的,授予中等的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指責(zé)我并能使我的耳朵聽聞的,授予下等的獎賞?!?/p>
命令剛剛下達時,大臣們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nèi),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有時候偶爾有人
來進諫;滿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這件事,都
來齊國朝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乙】貞觀年間,太子承乾屢次違反禮儀法度,奢侈放縱一天比一天厲害。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寫了
《諫苑》共二十卷對他進行勸諫。當時太子右庶子孔穎達經(jīng)常冒犯威嚴進行諫凈,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對
孔穎達說:“太子己長大成人,怎好屢次當面指責(zé)他?”孔穎達回答:“我蒙受國家的厚恩,即使死也無遺
憾。”于是諫凈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穎達撰寫《孝經(jīng)義疏》,孔穎達又通過經(jīng)文表達自己的意見,獲得了
更多的勸諫機會。太宗對兩人的做法贊許并采納他們的意見,賞賜這兩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黃金各一斤,
以此來激勵勸勉承乾。
(2023?安徽?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甲】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xué)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
道為學(xué)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xué)者,余之志也。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念自七歲時先妣①歿,遂來依姊氏。屋后小園數(shù)丈余,事樹蔭之。樹陰有屋二橡,姊攜拯居焉。拯十歲
后,就塾師學(xué),朝出而暮歸。比夜,則姊恒執(zhí)女紅②,篝一燈,使拯讀其旁。夏苦熱,輟夜課。天黎明,輒
呼拯起,持小幾就園樹下讀。樹根安二巨石二姊氏拇衣以為站;便拯坐而讀。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時
每朝入塾,所讀書乃熟于他童。或夜讀倦,理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學(xué),母氏地下戚矣!”嗚
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節(jié)選自王拯《婆⑧砧課誦圖序》)
[注]①先妣:已去世的母親。②女紅:女子紡織、縫紉之事。③婆:古代楚國人對姐姐的稱呼。
20.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流輩甚稱其賢稱:
(2)暴樹蔭之嘉:
(3)早小幾就園樹下讀持:
(4)停逐于嬉游稍:
21.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以為砧一使拯坐而讀。
2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2)故拯幼時每朝入塾,所讀書乃熟于他童。
23.【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憶了自己幼時讀書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20.稱道美好拿著略微21.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以為砧/一
使拯坐而讀。22.(1)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2)所以我小時候每天早晨進入
書塾,(對)讀過的書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23.甲文作者是為了強調(diào)自己讀書時的艱難與勤奮,以
此勉勵馬生勤苦學(xué)習(xí)。乙文作者是為了強調(diào)姐姐對自己的敦促與勉勵,表達對姐姐的想念與感激。
【解析】20.本題考查重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詞語解釋時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xiàn)象。
(1)句意:同輩人十分稱贊他的賢能。稱:稱贊,稱道。
(2)句意:美好的樹木覆蓋著它。嘉:美好。
(3)句意:我拿著一個小凳子坐在花園樹下讀書。持:拿著。
(4)句意:略微貪圖玩耍。稍:略微。
2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
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句意:樹根下有兩塊巨大的石頭:一個姐姐用來作為搗衣服的石砧,一個讓我用來坐在上面讀書。“樹
根安二巨石”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應(yīng)在“石”后斷開;“一姊氏搗衣以為砧”“一使拯坐而讀”說明這兩塊
巨石的功用,所以應(yīng)在“砧”字后斷開;故斷句為: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以為砧/一使拯坐而讀。
2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
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1)手,親手;筆,用筆;錄,抄寫;計,計算。
(2)故,所以;朝,早上;塾,書塾;乃,就;熟,熟悉;于,比。
2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甲文作者寫自己幼時借書經(jīng)歷,“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
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等內(nèi)容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之難,意在強調(diào)當時學(xué)習(xí)之艱苦,讀書之
刻苦,從“余故道為學(xué)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xué)者,余之志也”可知,是為了勉勵馬生要刻苦學(xué)習(xí)。
從乙文“比夜,則姊恒執(zhí)女紅,篝一燈,使拯讀其旁”“天黎明,輒呼拯起,持小幾就園樹下讀”“日
出,乃遣入塾”“或夜讀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學(xué),母氏地下戚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可知,母親去世來投奔姐姐,姐姐夜陪苦讀,晨伴誦讀,泣告母親勞累病死的狀況,敦促作者勤奮學(xué)習(xí),
現(xiàn)在回憶起那時讀書的情形,是感念姐姐的教育之恩,表達對姐姐的感激之情。
【參考譯文】
【甲】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家里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jīng)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
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硯池里的墨水結(jié)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
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
種各樣的書。
東陽縣的書生馬君則,在太學(xué)里讀書已經(jīng)兩年了,同輩人十分稱贊他的賢能。我到京師朝見皇帝,馬
生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來拜見我。他將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把過去求學(xué)的艱苦告訴了他。說我勉勵鄉(xiāng)人
學(xué)習(xí),是我的本意啊
【乙】回想起我從七歲時,母親去世了,于是來投靠姐姐。屋后有個小花園,有幾丈平方,美好的樹
木覆蓋著它。樹陰低下有兩間屋子,姐姐帶著我住在這里。我十歲以后,到私塾跟著老師學(xué)習(xí),早晨出來
傍晚回家。到了晚上,我姐姐常常手持女紅,點一盞燈,讓我在她的身旁讀書。夏天很熱,就停止了晚上
上課。天剛一黎明,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著一個小凳子坐在花園樹下讀書。樹根下有兩塊巨大的石頭:
一個姐姐用來作為搗衣服的石砧,一個讓我用來坐在上面讀書。太陽出來,姐姐就催我去私塾。所以我小
時候每天早晨進入書塾,(對)讀過的書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有時晚上讀累了,稍微貪圖玩耍,姐姐一
定會哭泣,告訴我母親勞累憔悴而死的情形;并且說:“你現(xiàn)在不勤奮讀書,母親在地下就會傷心!”唉!
我很不爭氣,都三十歲了,想到姐姐的教誨不能忘記。
(2022?寧夏?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
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喊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日:"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p>
(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
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
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
(節(jié)選自曾鞏《醒心亭記》)
注:①灑然:瀟灑脫俗的樣子。
2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略無限處
⑵素湍綠潭
(3)良多趣味
⑷草樹眾而泉石賽
25.翻譯下面的句子。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
26.請用“/”符號給畫線的句子斷句。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27.【甲】【乙】兩文都寫了山,分別說說它們是如何表現(xiàn)山的特點的。
【答案】24.同“缺”,空隙、缺口白色甚,很美好25.(1)即使騎著飛奔
的馬,駕著疾風(fēng),也沒有這么快。
(2)于是心胸瀟灑脫俗而清醒通明,更加想要長久地留在此地,忘記了回去。26.林寒澗肅/常有
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27.甲文寫出了山的連綿不斷(廣度),高大雄偉(高度),正
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乙文寫出了群山環(huán)繞的樣子,直接寫出了山的特點。
【解析】24.本題考查文言字詞。
(1)略無闕處: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闕:同“缺”,空隙、缺口。
(2)素湍綠潭: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素:白色。
(3)良多趣味:確實趣味無窮。良:確實。
(4)草樹眾而泉石嘉:花草樹木茂盛,山泉巖石秀麗。嘉:美好。
25.本題考查文言翻譯。注意以下字詞的含義:
(1)雖:即使;奔:飛奔的馬;疾:快;
(2)灑然:瀟灑脫俗;醒:清醒通明。
26.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根據(jù)句子的含義可以進行斷句。含義為“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
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慘悲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傲趾?/p>
澗肅”描寫了山林中的環(huán)境;“常有高猿長嘯”秋季山中特有的景象;“空谷傳響”和“哀轉(zhuǎn)久絕”句式相
同;由此可知斷句應(yīng)該是“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27.本題考查寫作手法。
甲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是正面描寫山的連綿不斷、高
大雄偉;“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通過寫曦月來側(cè)面描寫山的高大雄偉。綜上可知是正側(cè)面相結(jié)合寫
山的特點;
由乙文“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可知這是運用的正面描寫,寫出山的高大眾多。
【參考譯文]
甲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
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
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fēng),
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在之上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
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
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慘悲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所以三
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乙文:
看到群山環(huán)繞,白云山嵐水氣滋生蔓延,一望無際的曠野,花草樹木茂盛,山泉巖石秀麗,讓他們眼
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覺,他們的心也因驚奇而醒來,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
(2022?上海?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各題
【甲】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出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乙】
王丹麓病起畏寒,每當雪夕,閉戶謹風(fēng)。時幼子小能五歲,坐著膝上,曰:“大人寒,故畏風(fēng),抑?知
風(fēng)亦畏寒。”王問故,答曰:“風(fēng)不畏寒,何由喜撲人懷?
王丹麓座客常滿。有客謂孔子無須,眾詰其說??驮唬骸氨劲凇犊讌沧印罚铀?告齊君曰:’先君生無須
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損其敬。'故知今像多須,誤也。”時丹麓子鼎六歲,在側(cè)應(yīng)聲曰:“然則孔子亦無眉耶?”
客語塞。
【注】①抑:貝h就。②本:根據(jù)。③子思:孔子的孫子。
28.【甲】【乙】兩文提到的孔子是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者。
2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及其日中如探溝()
(2)孔子不能卷也()
30.對【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所以知道現(xiàn)今畫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須,是不對的。
B.所以知道現(xiàn)今像孔子一樣的人有很多胡須,是不對的。
C.所以知道現(xiàn)今畫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須,是受人誤導(dǎo)。
D.所以知道現(xiàn)今像孔子一樣的人有很多胡須,是受人誤導(dǎo)。
31.【甲】文中孔子因而“問其故";【乙】文中王丹麓因幼子小能說而“問故”。
32.【甲】文中兩小兒辯論的話題是(用自己的話概括);【乙】文中王丹麓的兒子鼎說“然則孔子亦無
眉耶”的目的是。
33.【甲】【乙】兩文中的孩子都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1);⑵。
【答案】28.儒家29.熱水判斷30.A31.見兩小兒辯斗抑知風(fēng)亦
畏寒32.太陽早晨和中午距離人的遠近駁斥客人僅憑書中語句就判斷孔子沒有胡須的觀點
33.不能一味聽信權(quán)威,要自己親身驗證;要多角度看待事物。
【解析】28.本小題考查文學(xué)常識。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氏,名丘,字仲尼,春
秋時期魯國颼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同時也是儒家學(xué)派的
創(chuàng)始人。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
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
29.本小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注意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
(1)句意:等到中午候就像在熱水中一樣。湯:熱水,注意這里是古今異義;
(2)句意:孔子也不能夠判斷。決:判斷。
30.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在對語句進行翻譯時,要注意具體字詞的含義,尤其是古今異義的字
詞,不要混淆。
注意“故”是“所以”的意思,“像”在畫線句中指的是孔子的畫像,“誤”表示錯誤,不正確。整個
畫線句的意思為“所以知道現(xiàn)在畫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須,是不正確的”;
故選Ao
31.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提煉。
第①空:由甲文當中“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可知,孔子在東游過程中,看見兩個小孩
在辯論,所以上前詢問原因,故填“見兩小兒辯斗”;
第②空:由乙文“大人寒,故畏風(fēng),抑知風(fēng)亦畏寒。”可知,王丹麓詢問原因是因為幼子小能說了讓人
覺得新奇的話“大概可以知道風(fēng)也是怕冷的”,故填“抑知風(fēng)亦畏寒”。
32.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
第①空:由甲文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可知,孔
子遇到的兩個小孩爭論的關(guān)鍵詞是“日始”“日初”“日中”“遠”“近。可以知道他們在圍繞太陽在一天當
中距離人的“遠”和“近”進行爭論,故可以填寫“太陽在一天中距離人的遠近”;
第②空:由乙文“有客謂孔子無須”“先君生無須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損其敬。故知今像多須,誤也”
可知,有客人根據(jù)子思的話得出“故知今像多須,誤也”的結(jié)論,是對子思話的斷章取義。王丹麓的兒子
鼎說“然則孔子亦無眉耶”,目的實際上是為了反駁客人的結(jié)論,強調(diào)客人的話沒有道理。
33.本文考察文章主旨內(nèi)涵的理解。
第①空:由甲文”孰為汝多知乎?”可知,兩個小孩在各自說完自己的看法理由后去詢問孔子,孔子
也不能夠為他們解答,然后質(zhì)疑孔子的智慧。兩個小孩不迷信孔子的知識經(jīng)驗,而是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見
解,各自陳述了自己的道理,可以知道啟示是“不能一味聽信權(quán)威,要自己去親身體驗,用自己的觀察來
論證”;
第②空:由乙文“大人寒,故畏風(fēng),抑知風(fēng)亦畏寒”“然則孔子亦無眉耶?客語塞”可知,王丹麓的兒
子王能、王鼎看待事物的角度與父親、客人都不一樣。王能認為風(fēng)專門往人懷里鉆,是因為風(fēng)也怕冷。這
樣的見解顯得格外新奇。王鼎詰問客人“難道孔子連眉毛也沒有嗎?”這樣的見解比起客人斷章取義的見
解更有道理。因而可以填寫“多角度地看待事物”的啟示。
【點睛】【參考譯文】【甲】孔子到東方游歷,路遇兩個小孩兒在爭論。便問他們爭論的緣故。
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太陽運行到中午時就離人遠了。”
另一個小孩兒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太陽遠行到中午時離人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象車的傘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的小而近
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
就感覺熱,而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兒笑著說:“誰說你知識豐富呢?”
【乙】王丹麓舊病復(fù)發(fā)十分怕冷,每當?shù)搅讼卵┑臅r候,都要緊閉門窗防止風(fēng)吹進來。當時他的小兒
子王能才五歲,坐在王丹麓的腿上,說:“父親怕冷,所以也怕風(fēng),就知道風(fēng)也怕冷?!蓖醯ぢ磫査?,
王能回答說:“風(fēng)不怕冷的話,為什么也喜歡往人懷里撲呢?”
王丹麓家中經(jīng)常客人滿座。有客人認為孔子沒有胡須,大家都詢問他這樣認為的理由。那位客人回答
說:“根據(jù)《孔叢子》中的話,子思告訴齊軍說:'孔子天生就沒有胡須和眉毛,天下的王侯并不因為這個
減損對他的敬意。'所以知道現(xiàn)今畫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須,是不對的?!碑敃r王丹麓的兒子王鼎才六歲,
在一旁回答說:“那么孔子連眉毛也沒有了?”那位客人一下子不知道說什么了。
(2022?吉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
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
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
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yù)君子之列,而承
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yǎng)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
諸弟總須力圖專業(yè)。如九弟志在習(xí)字,亦不必盡廢他業(yè)。但每日習(xí)字工夫,斷不可不提起精神,隨時隨事,
皆可觸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專嗜否?若志在窮經(jīng),則須專守一經(jīng);志在作制義,則須專看一家
文稿;志在作古文,則須??匆患椅募?。作各體詩亦然,作試帖亦然,萬不可以兼營并鷲,兼營則必一無
所能矣。
(節(jié)選自曾國藩《曾國潘家書》)
34.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序”是一種文體,分為書序和贈序?!端蜄|陽馬生序》是一篇書序。
B.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表示已經(jīng)成人。
C.古代一般稱“有才德的人”為“君子”,“猶幸預(yù)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則指有官位的人。
D.“綴公卿之后”“四海亦謬稱其氏名”中“綴”和“謬稱”皆為謙辭。
35.下而句中加點詞語解稱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從篡書以觀致:得到B.援疑質(zhì)理質(zhì):詢問
C.媵人持阿沃灌湯:菜湯D.右備容易臭:香氣
36.用“/”給【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
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
37.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
38.請從描寫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任選其一作答)
(1)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2)四支僵勁不能動。
39.【甲】【乙】兩文作者均意在“勸學(xué)”,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開學(xué)典禮觀后感范文15篇
- 愚人節(jié)主題方案(資料11篇)
- 感恩父母孝順父母的演講稿6篇
- 產(chǎn)品營銷策劃實施方案
- 初級會計實務(wù)-《初級會計實務(wù)》預(yù)測試卷162
- 個人車輛出租給公司進行項目運輸協(xié)議(2025版)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產(chǎn)售后服務(wù)代理銷售合同2篇
- 2025版跨境電商平臺實習(xí)生試用期勞動合同規(guī)范3篇
- 二零二五版施工混凝土分包合同施工環(huán)境保護協(xié)議3篇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5《動物兒歌》精美課件
- 江西省部分學(xué)校2024-2025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1月期末英語試題(含解析無聽力音頻有聽力原文)
- 基底節(jié)腦出血護理查房
- 工程公司總經(jīng)理年終總結(jié)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試卷(含答案)
- 【企業(yè)盈利能力探析的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2400字】
-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口算題1000道帶答案
- 蘇教版(2024新版)一年級上冊科學(xué)全冊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
- 期末綜合測試卷一(試題)-2023-2024學(xué)年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xué)滬教版
- 江西警察學(xué)院治安學(xué)專業(yè)主干課程教學(xué)大綱 文檔
- 醫(yī)美整形銷售培訓(xùn)課件
- 芯片研發(fā)項目計劃表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