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 8消失的恐龍教案_第1頁
2021年新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 8消失的恐龍教案_第2頁
2021年新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 8消失的恐龍教案_第3頁
2021年新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 8消失的恐龍教案_第4頁
2021年新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 8消失的恐龍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案

第三單元化石的奧秘

8.消失的恐龍

教學目標

1.通過舉辦恐龍展,初步了解各種形態(tài)各異的恐龍。

2.了解人類對于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歷史以及取得的成果。

3.了解科學家發(fā)掘恐龍化石的過程及方法。

4.認識各種各樣的恐龍,找出與他們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5.體會恐龍化石對于人們研究恐龍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體會恐龍化石在人們研究恐龍過程中的重要

意義。

教學難點

了解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懂得恐龍化石對于科學家研究恐龍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本插圖、學生活動手冊等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本25頁的恐龍圖片,學生觀察這張圖片,了解圖片上的恐龍。

2.出示課本25頁的一首小詩:

沒有人見過恐龍,

為什么

能復原出它們的模樣?

沒有人能穿越時空,

為什么

能找到人類的祖先?

答案

究竟藏在哪里?

讓我們一起

去探尋

那些遙遠的秘密!

3.學生認真閱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中提出的問題。

4.全班交流

為什么沒有人見過恐龍,卻能復原出他們的模樣?

預設:是因為化石,人們根據(jù)恐龍的化石復原出了恐龍的模樣。

為什么沒有人能夠穿越時空,卻能夠找到人類的祖先?

預設:是因為化石,人們根據(jù)化石復原出了人類的祖先的模樣。

5.從今天開始,我們開始學習第三單元,一起去探尋化石的奧秘。

6.這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8課一一消失的恐龍。

7.板書課題:8.消失的恐龍

二、學習新課

活動一:舉辦恐龍展

1.教師引導:我們有很多同學都喜歡恐龍。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把我們各人擁有的各種

恐龍模型和圖片帶到教室,來舉辦一個恐龍展。下面就請大家拿出我們課前準備的各種

恐龍模型和圖片。

2.學生拿出各種恐龍模型和圖片,把模型分門別類的擺放在桌子上,將圖片粘貼在周圍

的墻上,恐龍展就可以開始了。

3.學生在教室里面自由走動,觀看恐龍展,觀察各種恐龍模型和圖片,初步了解各種形

態(tài)的恐龍。

4.教師引導:在我們的恐龍展中展示出了各種各樣的恐龍,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里

游的,樹上爬的……這些恐龍千姿百態(tài),大小不一。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些模

型圖片中的恐龍形象是根據(jù)什么復原出來的呢?是設計師們憑空設計出來的嗎?

預設:

這些恐龍形象是人們根據(jù)考古學家發(fā)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復原出來的。

5.過渡:原來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恐龍都是人們根據(jù)考古學家發(fā)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復原出

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程。

活動二: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

1.出示課本27頁“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這段文字資料,學生認真閱讀這段文字資

料,初步了解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

2.全班交流,指生說一說人類發(fā)現(xiàn)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

預設:

1677年,一名英國牧師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一塊巨大的腿骨化石。這塊化石后來被稱為“巨人

的遺骨”。

1823年,恐龍化石再度被發(fā)現(xiàn),并輾轉到了英國古生物學家威廉姆?巴克蘭的手上,巴

克蘭對這塊化石進行了詳盡的研究,發(fā)表了一篇有關鋸齒龍的論文。巨齒龍成為第1個

被載入科學史的恐龍種類。隨著恐龍化石的不斷發(fā)掘和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我們對恐龍

的認識越來越多了。

3.出示有關巨齒龍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巨齒龍的外形特點。

4.科學家又是如何發(fā)掘和復原恐龍化石的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恐龍化石的發(fā)掘和復

原過程。

5.出示課本27頁下面4幅圖片,學生觀察這些圖片并讀一讀下面的文字,初步了解科

學家是怎樣發(fā)掘和復原恐龍化石的?

6.全班交流,指生說一說科學家發(fā)掘和復原恐龍化石的步驟。

預設:

①科學家用刷子除去恐龍化石上的沙土。

②包裝好化石,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壞。

③科學家在實驗室仔細清理恐龍化石。

④經過艱難的工作,一塊塊化石被還原成完整的恐龍骨架。

7.教師小結:有的化石發(fā)現(xiàn)于堅硬的巖層中,需要一點一點鑿去外面的圍巖;有的則從

松軟易碎的懸崖邊掉落下來。研究化石的科學家稱為古生物學家,他們使用一些基本的

挖掘工具,比如錘子、鑿子和鑲刀等把化石挖出地表,刷子則用來除去化石上的沙土。

活動三:連接恐龍和相對應的恐龍化石模型

1.教師引導:正是因為在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們才看到了今天各種各樣的恐龍形

象。

2.出示課本28頁上面三角龍、似雞龍、馬門溪龍、霸王龍和劍龍的圖片,引導學生觀

察這5種恐龍,分別說一說自己了解的有關這5種恐龍的知識。

預設:

三角龍:生活在距今7000萬至6500萬年前(晚白堊紀),科學家在北美洲發(fā)現(xiàn)了三角龍

化石。三角龍看上去就像一頭巨型犀牛,體重約10噸。它的鼻子上長有一只短角,額頭

上長有兩只長角,因此得名“三角龍”。三角龍以植物為食,它的牙齒像剪刀一樣,可以把

植物剪下來切碎。

馬門溪龍:生活在距今1.55億至1.45億年前(晚侏羅紀),科學家在中國發(fā)現(xiàn)了馬門溪

龍化石。馬門溪龍的脖子是迄今所有動物中最長的,它的長脖子由19節(jié)頸椎骨支撐,使

得它可以輕易吃到高大樹木上的樹葉和嫩枝。

似雞龍:生活在距今7000萬至6500萬年前(晚白堊紀),科學家在蒙古發(fā)現(xiàn)了似雞龍化

石。似雞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似鳥類恐龍。似雞龍非常矯健和輕盈,它有著長長的腿骨,

大腿肌肉發(fā)達,強健有力,踝骨和腳骨長而細,能夠迅速地奔跑。

霸王龍:生活在距今7000萬至6500萬年前(晚白堊紀),科學家在北美洲發(fā)現(xiàn)了霸王龍

化石。霸王龍在它生活的時代是最大的恐龍,難尋敵手。霸王龍的獵物,如三角龍、埃德

蒙頓龍等的頭骨上深深的牙洞表明,強有力的頜部和鋒利的牙齒是霸王龍的主要武器。

劍龍:生活在距今1.55億至1.45億年前(晚侏羅紀),科學家在美國、葡萄牙等地發(fā)現(xiàn)

了劍龍化石。劍龍的背部長有菱形的大骨板。劍龍嘴巴后面是成排的牙齒,用來咬碎葉

子并把食物研磨成漿狀。

3.這些恐龍又是根據(jù)下面哪一種恐龍化石模型復原出來的呢?

4.出示課本28頁下面的5種恐龍的化石模型,提出要求:找出與上面5種恐龍相對應

的化石模型,并說出自己判斷的依據(jù)。

5.學生仔細觀察上面的5種恐龍圖片以及下面的5種恐龍化石模型,將恐龍與相對應的

化石模型連接起來,并且說一說自己判斷的依據(jù)。

預設:

三角龍對應的是28頁左下方的化石模型。依據(jù)是三角龍頭上有三只角,而對應的化石

模型頭上也長有三只角。

馬門溪龍對應的是站在石頭上的恐龍化石模型。判斷依據(jù)是馬門溪龍有一條長長的脖子,

而對應的恐龍化石模型也有長長的彎曲的脖子。

霸王龍對應的是28頁右下方的圖片。判斷依據(jù)是霸王龍的頭部與其他的恐龍不一樣,

霸王龍的頭部比較龐大,嘴部很大,并且有尖利的牙齒。對應的化石也具有相同的特點。

劍龍對應的化石模型是三角龍化石模型上面的一個。判斷的依據(jù)是劍龍背上有很多像利

劍一樣的刺,它的化石模型也有相同的特點。

似雞龍對應的化石模型是最下方的中間一個。判斷依據(jù)是似雞龍頭部較小,脖子比較長,

前腳短,后腳粗壯有力,對應的恐龍化石模型也有相應的特點。

6.教師引導:通過剛才比較的這5種恐龍,我們發(fā)現(xiàn)恐龍的形態(tài)差異真的很大。其實科

學家們發(fā)現(xiàn)的恐龍遠遠不止這5種。

7.相機出示其他種類的恐龍,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恐龍,并且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

預設:

異特龍

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

的二足、肉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它們生存

于晚侏羅紀,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異特龍非常聰明,會圍攻大型獵

物,是一種龐大、兇猛的肉食性恐龍。

雙冠龍

雙冠龍是生存于侏羅紀早期的恐龍,雙冠龍長達6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米。頭頂上

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冠龍。

鯊齒龍

鯊齒龍又名望齒龍,名字含義是“像噬人鯊的蜥蜴”,意思是鋸齒狀的,屬于獸腳亞目

鯊齒龍科,生活于100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生存時代為白

堊紀的阿爾布階到土侖階。

恐爪龍

恐爪龍是馳龍科恐龍的一屬,身長約3.4米,生活于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中期至阿爾布

階早期,距今約1億1500萬-1億800萬年前。它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5£iv

。S”(意為“恐怖”)及“。vu&/。vux。/(意為“爪”),因為它的后肢第二趾

上有非常大,呈鐮刀狀的趾爪,在行走時第二趾可能會縮起,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

8.教師出示相應的恐龍圖片,引導學生認識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