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基本國情教材_第1頁
意大利的基本國情教材_第2頁
意大利的基本國情教材_第3頁
意大利的基本國情教材_第4頁
意大利的基本國情教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意大利的基本國情【國名】意大利共和國(RepubblicaItaliana)?!久娣e】301333平方公里?!救丝凇?074萬(2011年)。主要是意大利人。講意大利語,個別邊境地區(qū)講法語和德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臼锥肌苛_馬(Roma),人口277.4萬(2011年)?!緡以住靠偨y(tǒng)喬治·納波利塔諾(GiorgioNapolitano),2006年5月10日當選?!局匾?jié)日】元旦:1月1日;主顯節(jié):1月6日;復活節(jié):春分后第一次月圓之后的第一個星期日;解放日:4月25日;國慶日:6月2日;圣母升天節(jié):8月15日;萬圣節(jié):11月1日;勝利日:11月4日;圣誕節(jié):12月25日?!竞啗r】位于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文尼亞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大部分地區(qū)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平均氣溫1月2~10℃,7月23~26℃。走進佛羅倫薩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托斯卡納區(qū)首府,意大利語原意為“花之都”。如同所有有河流流經(jīng)的城市就天然地具有靈性一樣,佛羅倫薩也因為阿爾諾河的存在而變得格外有生機。阿爾諾河將城市一分為二,在河上矗立著一座座老橋,橋邊則遍布著金銀首飾店鋪等前店后鋪的手工作坊。佛羅倫薩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是意大利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有4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60多座宮殿和許多大小教堂、廣場,收藏了大量的優(yōu)秀藝術精品和精美文物,其歷史中心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如果開一張在佛羅倫薩出生或者工作過的大詩人、畫家、建筑師、哲學家和政治家的名單,那么可是要寫上好幾頁紙了。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波提切利、馬薩喬、伽利略、提香、拉斐爾單單列出這幾個名字你就可以想象這里的文藝氣息了。圣母百花大教堂世界上莊嚴雄偉的教堂很多,但很少有教堂能如此嫵媚。這座使用白、紅、綠三色花崗巖貼面的美麗教堂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yōu)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難怪會被命名為“花之圣母”。

圣母百花大教堂原址是建于4世紀的圣·雷帕拉塔教堂。1296年,喬凡尼·美第奇出資建造新的教堂,花了175年時間才最終建成。

天才建筑師布魯涅內斯基仿造羅馬萬神殿設計的教堂圓頂,是古典藝術與當時科學的完美結合,連教皇也驚嘆為“神話一般”,一位音樂家專門為它作了一首協(xié)奏曲。后來米開朗基羅又模仿它設計了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卻不無遺憾地感嘆:“我可以建得比它大,卻不可能比它美”。

最不可思議的是,布魯涅內斯基沒有畫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計算數(shù)據(jù),仿佛整座圓頂已經(jīng)在心里建好了。他的墓就在教堂地下,教堂廣場上他的塑像手指著心愛的圓頂。

圓頂內部是瓦薩里所繪制的穹頂畫《末日審判》,大廳墻壁上有壁畫《喬凡尼·阿古托紀念碑》和為紀念但丁誕辰200年所繪的《但丁與神曲》,浮雕比比皆是。

登上教堂北側的463級臺階到達圓屋頂,可以俯瞰整個佛羅倫薩老城區(qū)的街景。大衛(wèi)雕塑《大衛(wèi)》,云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于公元1501-1504年,現(xiàn)收藏于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大衛(wèi)是圣經(jīng)中的少年英雄,曾經(jīng)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wèi)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xiàn)大衛(wèi)戰(zhàn)勝敵人后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wèi)迎接戰(zhàn)斗時的狀態(tài)。在這件作品中,大衛(wèi)是一個肌肉發(fā)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zhàn)斗。

大衛(wèi)體格雄偉健美,神態(tài)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xiàn)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fā)出來。與前人表現(xiàn)戰(zhàn)斗結束后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chǎn)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

他的姿態(tài)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tài)表現(xiàn)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wèi)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wèi)》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征。

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wèi)》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為了藝術品的保護,《大衛(wèi)》原作被放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中,同時在市政廳門前還矗立有一座復制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欣賞。喬托鐘樓花之圣母教堂的鐘樓是由文藝復興早期的巨匠喬托設計。四方形的塔樓比例勻稱修長,潔白的花崗巖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表面布滿精心設計的拼貼圖案和繁復的浮雕。

鐘樓高達82米,登上頂部露臺可以獲得360度俯瞰佛羅倫薩的視角,教堂圓頂、阿諾河歷歷在目。不過需要攀登414級臺階。意大利小鎮(zhèn)琉森景點琉森(又譯為“盧塞恩”)是琉森州的首府,使用語言為瑞士德語(在使用多種官方語言的瑞士,德語名是Luzern,法語和英語名是Lucerne,意大利語名是Lucerna)。

琉森為于琉森湖(又名“四森林州湖”)的北岸,羅伊斯河在這里匯入琉森湖,處在瑞士的中部,距離蘇黎士1小時車程,距離日內瓦2.5小時車程。琉森由于位于歐洲最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上,中世紀時就在這里形成漁村,并建造了燈塔,為羅依斯河和琉森湖上的船只導航,并得名琉森,在拉丁語里的意思是“光明”。

經(jīng)過幾個世紀,作為瑞士中部地區(qū)的中心,琉森已發(fā)展成為一個繁榮的貿(mào)易中心,一個經(jīng)濟和文化的交流中心,琉森市區(qū)人口近70000。琉森至今完好地保存了中世紀的風貌,是瑞士最美麗的城市之一。琉森湖琉森為于琉森湖(又名“四森林州湖”)的北岸,羅伊斯河在這里匯入琉森湖,處在瑞士的中部,距離蘇黎士1小時車程,距離日內瓦2.5小時車程。琉森由于位于歐洲最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上,中世紀時就在這里形成漁村,并建造了燈塔,為羅依斯河和琉森湖上的船只導航,并得名琉森,在拉丁語里的意思是“光明”。

經(jīng)過幾個世紀,作為瑞士中部地區(qū)的中心,琉森已發(fā)展成為一個繁榮的貿(mào)易中心,一個經(jīng)濟和文化的交流中心,琉森市區(qū)人口近70000。琉森至今完好地保存了中世紀的風貌,是瑞士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八角水塔八角水塔與卡佩爾橋一起構成琉森的地標。石頭水塔建在羅伊斯河中的礁石之上,也完成于14世紀,略早于卡佩爾橋??ㄅ鍫枠蛞栏接谒āK?4.5米,周長38米。修建目的是為監(jiān)視外敵入侵。之后,有被用作戰(zhàn)利品的保管室,檔案室,金庫和審訊室。由于墻厚4.5米,因此塔身最底部的空間被用作牢房。最有意思的說法是,古時候把要離婚的夫妻關在塔內的地牢里,只給水喝,3天后出來,再也沒有人鬧離婚了?,F(xiàn)在,水塔中部的樓層是“琉森武器協(xié)會”的活動場地和展室。塔頂?shù)哪玖菏前柋八褂暄噻娗榈臈⒌兀磕陱姆侵捱w徙回琉森時,將春天帶來琉森。獅子紀念碑這是為了紀念在1792年8月10日,為保護法國國王路易16世家族的安全,而全部犧牲的786名瑞士雇傭兵。軍團首長KarlPfyffervonAltishofen因在琉森家中休假,幸免于難。他委托丹麥雕刻家BerthelThorvaldsen創(chuàng)作了這個雕像以紀念自己的戰(zhàn)友。1821年,這個雕像被雕刻在琉森的一整塊的崖壁上。雕像的下方刻有拉丁文“瑞士的忠誠和勇敢”。花園中的小禮拜堂內刻有遇難瑞士雇傭兵的名字。雕像刻在一個淺穴里,一頭瀕死的雄師帶這哀傷和痛苦,無力地匍匐在地,一支銳利的長箭深深地刺入背脊,邊上還有一些折斷的槍和帶有瑞士十字的盾牌。整座紀念碑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被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為“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石雕”。這座獅子紀念碑所在的小花園是琉森城中的一方寧靜的綠洲。卡佩爾橋卡佩爾橋是歐洲最著名的古代木結構橋。木結構廊橋長約200米,曲折地橫跨于羅伊斯河上靠近琉森湖的交匯口。木橋的兩端分別是圣彼得堂和耶穌會教堂。這架帶頂棚的木橋建于14世紀,原為古城的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因此,面琉森湖一側的橋身擋板比面古城一側的橋身擋板略高,這樣,便于士兵架設武器。頂棚木梁下共有110幅三角形彩繪,上面由海因里希?貝格曼描繪了守護琉森的圣人的一生。盧浮宮博物館簡介盧浮宮博物館始建于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于1546年建筑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托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座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后又經(jīng)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后,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guī)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侖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征用的藝術貢品了。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shù)量已達40萬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xiàn)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shù)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巴黎協(xié)和廣場簡介 協(xié)和廣場,位于巴黎的市中心,靠著塞納河畔和香榭麗舍大街,被認為是法國最負盛名的廣場。協(xié)和廣場修建于十八世紀,曾經(jīng)名為“路易十五廣場”,后來又被更名為“革命廣場”,直到十八世紀末期才命名為“協(xié)和廣場”,并于1840年形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從高處俯瞰,協(xié)和廣場呈現(xiàn)八角形,在廣場的正中央有一塊方尖碑,方尖碑上刻滿了埃及的文字,主要是來歌頌埃及法老的偉大功績。廣場的周邊還佇立著8座雕像,代表著法國的八個大城市,即里昂、馬賽、南特、波多爾、斯特拉斯堡、布雷斯特、魯昂、里爾。在1840年前的五年時間里,廣場上面增設了兩座噴泉。這兩座噴泉用來向世人展示法國高超的航海技術。據(jù)說,這兩座噴泉是仿制圣彼得廣場上面的河神噴泉和海神噴泉。每座噴泉中分別有6個精致的美人魚雕像,每個美人魚手中都有一條小巧可愛的魚,水花不斷的從魚嘴中噴出,濺起幾米高的水花,噴群旁也會霧氣蒙蒙的,在陽光的照射下還會看見若隱若現(xiàn)的彩虹。廣場上還有一座馬德蘭教堂,這座教堂緊鄰著法國國民議會大廈、盧浮宮和香榭麗舍大道。在法國,您可以直接乘坐地鐵1號線、8號線和12號線到Concorde站,或者從盧浮宮步行至協(xié)和廣場。據(jù)說,當年拿破侖準備在馬德蘭教堂舉辦婚禮,后來因為婚禮被取消而沒有實現(xiàn)。埃菲爾鐵塔簡介素有巴黎城市地標之一的埃菲爾鐵塔是一座位于法國巴黎\t"/sight/paris308/_blank"戰(zhàn)神廣場的鐵制鏤空塔,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法國的文化象征。

絕對的地標鐵塔建造之初是為了迎接世界博覽會及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鐵塔以設計師法國著名建筑工程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并在北邊的塔腳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埃菲爾鐵塔總高324米(含天線24米),除了四個塔腳是用鋼筋水泥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鐵塔從1887年起建,分為三層,分別在離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處,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超級壯觀。三層眺望臺雖然高度不同,卻各有不同的視野,能帶來不同的情趣。每年都有幾百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凱旋門(法國巴黎著名建筑)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法語:l'Arcdetriomphedel'étoile),位于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zhàn)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它是現(xiàn)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huán)島上面。這座廣場也是配合雄獅凱旋門而修建的,因為凱旋門建成后,給交通帶來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紀中葉,環(huán)繞凱旋門一周修建了一個圓形廣場及12條道路,每條道路都有40~80米寬,呈放射狀,就像明星發(fā)出的燦爛光芒,因此這個廣場又叫明星廣場。凱旋門也稱為“星門”。凱旋門就位于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凱旋門的設計人原來是夏格朗與賴蒙,因意見不合,兩年后賴蒙辭去,于是凱旋門最后按照夏格朗的設計完成。由法國國家古跡中心負責維護修繕與管理。香榭麗舍大道香榭麗舍大道[1]

(法語:AvenuedesChamps-Elysées),位于巴黎市中心商業(yè)繁華區(qū),其法文是AVENUEDESCHAMPSELYSEES。其中CHAMPS(香)意為田園,ELYSEES(愛麗舍)之意為“極樂世界”或“樂土”。香榭麗舍大道是巴黎一條著名的大街,聞名世界,她橫貫首都巴黎的東西主干道,全長1800米,最寬處約120米,為雙向八車道,東起協(xié)和廣場,西至戴高樂廣場(又稱星形廣場),東段以自然風光為主;兩側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靜安寧;西段是高級商業(yè)區(qū),世界一流品牌、服裝店、香水店都集中在這里,火樹銀花、雍容華貴。因此這里被稱為“世界上美麗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號的法國國慶大閱兵都在這條大道上舉行。巴黎圣母院(法國巴黎教堂)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NotreDamedeParis)是一座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qū)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約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qū)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巴黎市政廳巴黎市政府大樓位于巴黎市中心圣母院北部塞納河畔,是在1871年5月原大樓被焚毀后重新修建的,于1882年由巴呂和德佩爾特完成。這幢大樓曾幾度是法國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在中世紀、資產(chǎn)階級大革命年代和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這里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中心地點。是法國著名的一座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筑。位于巴黎市區(qū)塞納河北岸。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師包加多爾(原名多米尼克·德科爾托尼)設計,1533年動工,取名為Bocador,1628年建成。1803年以前,巴黎市政廳廣場叫“沙灘廣場”;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時被焚之一炬;直至1882年,新巴黎市政廳才重新修復落成。修復后的外形基本保持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內部裝飾則具有19世紀的藝術特征。市政廳大樓有許多樓臺式結構,上面帶有平頂?shù)慕鹱炙挝蓓?,大樓墻上?36尊雕像,全是法國的歷代名人。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并且根據(jù)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xiàn)代化的建筑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蓬皮杜中心(CentreGeorgesPompidou)全名為蓬皮杜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LeCentrenationald'artetdecultureGeorges-Pompidou,也稱Beaubourg),是坐落于法國首都巴黎Beaubourg區(qū)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1969年是已故總統(tǒng)蓬皮杜決定興建蓬皮杜中心,設計者是從49個國家的681個方案中的獲勝者意大利的倫佐·皮亞諾(RenzoPiano)和英國的理查德·羅杰斯(RichardGeorgeRogers),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筑共分為工業(yè)創(chuàng)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xiàn)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四花小鎮(zhèn)科爾馬科爾馬是阿爾薩斯葡萄酒中心,是法國干白葡萄酒主要產(chǎn)區(qū)。美麗的自然風光、神秘的釀酒工藝、以及個性迥異的葡萄樹,相映成趣。每年9月是為期兩周最負盛名的科爾馬酒節(jié)。另外還有泡菜節(jié),可以看到穿著傳統(tǒng)黑白服飾的阿爾薩斯男女跳著傳統(tǒng)舞蹈,而節(jié)慶的主角泡菜,則是一種用白葡萄酒腌漬的甘藍菜,吃起來有特別的酸味。科爾馬鎮(zhèn)內是一個由許多不規(guī)則形狀的廣場組成的廣闊步行區(qū),廣場之間的道路穿插著圣馬丁教堂(LaCollegiateSaint-Martin),人頭屋(MaisondesTêtes)等等歷史名勝。伊爾河支流酪赫河從科爾馬靜靜淌過,清清的河水蕩滌了浮躁的塵埃。獲有美名的"法國小威尼斯"區(qū)小橋流水,幽幽窄巷,任由平底船輕輕滑過……科爾馬(科爾瑪)仍然保留著16世紀的建筑風格—木筋屋,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頂,獨特的設計,每棟皆具個人品味。一座座木屋,使小城充滿著濃郁的阿爾薩斯風情。可以說科爾馬(科爾瑪)是阿爾薩斯的縮影,它有過輝煌的歷史,城市充滿文化氣息,懂得保存及發(fā)揮古老的建筑遺產(chǎn),同時亦能給人友善熱情的感覺。巴黎新天鵝堡新天鵝堡(英:NewSwanStoneCastle德語:Schloss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19世紀晚期的建筑,位于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鄰近年代較早的高天鵝堡(SchlossHohenschwangau,又稱舊天鵝堡),距離菲森(Fussen)鎮(zhèn)約4公里,離德國與奧地利邊界不遠。這座城堡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行宮之一。共有360個房間,其中只有14個房間依照設計完工,其他的346個房間則因為國王在1886年逝世而未完成。是德國境內受拍照最多的建筑物。也是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之一。今天新天鵝堡(SchlossNeuschwanstein)和高天鵝堡(SchlossHohenschwangau)的所在地區(qū),在中世紀建有四座古堡。到了19世紀,這些古堡已經(jīng)是一片殘垣斷壁。其中一座稱為“前天鵝石城堡(舊天鵝堡)”,在1830年代由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路德維希二世的父親)所下令建造的“高天鵝堡”取代。其西南方的另一座“女人石城堡”,也早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兩座稱為“前高天鵝堡”和“后高天鵝堡”,就在現(xiàn)今新天鵝堡所在的位置上。新天鵝堡,位在德國巴伐利亞省菲森市,在德國東南與奧地利的邊界上,城堡就蓋在隸屬阿爾卑斯山山脈一個近一千米高的山頂上,路德維希二世決定在此地興建他的“夢幻城堡”,因此下令將前后高天鵝堡的廢墟炸掉,清除前后天鵝堡廢墟后在原址興建新天鵝堡。加米施-帕滕基興加米施-帕滕基興(Garmisch-Partenkirchen)是位于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城市。該鎮(zhèn)位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羅伊薩赫河河谷,遠離喧囂的大都市,為阿爾卑斯山脈所環(huán)繞,面積為205.66平方千米,人口約2.8萬。2015年,七國集團峰會6月7日開始在德國南部山區(qū)小鎮(zhèn)加米施-帕滕基興舉行。加米施—帕滕基興位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羅伊薩赫河河谷,遠離喧囂的大都市,為阿爾卑斯山脈所環(huán)繞。該鎮(zhèn)背靠德國巍峨的最高峰楚格峰(Zugspitze),緊鄰清秀的高山湖艾泊湖(Eibsee),是德國南部一座風景迷人,風俗濃郁的城市。這里是從德國一側攀登楚格峰的必經(jīng)之地,游客似乎比別的小城多一些,但絕沒有大都市中的喧鬧和熙攘。新圣馬丁教堂(Neu-St.-Martin)聳立在城市中心,巴洛克風格的主堂和鐘樓十分引人注目,為小城平添了和諧壯麗的風采。城中建有很多鄉(xiāng)村旅店和度假公寓,步行街也顯得很有特色,店鋪的外墻立面飾有精致的“呂夫特爾”壁畫(Lueftlmalerei)。圣馬可大教堂圣馬爾谷圣殿宗主教座堂,簡稱圣馬可大教堂,是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馬可廣場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藝術的經(jīng)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圣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馬可廣場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藝術的經(jīng)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藏品中的金色銅馬身體與真馬同大,神形畢具,惟妙惟肖。教堂又被稱之為“金色大教堂”。圣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圣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fā)地。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于此。大教堂建于11世紀,以后時有增修。今天,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結合得和諧,結合得協(xié)調,美不勝收,無與倫比。大教堂有五個圓圓的大屋頂,這是典型的東方拜占庭藝術,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圣人。大教堂內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內外有4000平米面積的馬賽克鑲嵌畫。每天從世界各地來瞻仰和欣賞大教堂的人成千上萬。威尼斯嘆息橋建于1600年,因橋上死囚的嘆息聲而得名。據(jù)說戀人們在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電影“情定日落橋”就在這取景的。嘆息橋兩端連結著總督府和威尼斯監(jiān)獄,是古代由法院向監(jiān)獄押送死囚的必經(jīng)之路。嘆息橋是威尼斯多座建于16世紀的橋梁之一,完工于1600年,造型屬于早期巴洛克式風格,封閉式的拱橋由石灰?guī)r鑄成,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的石梁上開有兩個小窗。嘆息橋橫跨在RiodiPalazzo河上,連接威尼斯公爵府的審訊室和老監(jiān)獄,是由AntoniContino設計的,他的叔叔AntoniodaPonte是里亞爾托橋的設計者。嘆息橋的名字是19世紀時,由英國詩人、“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斗”拜倫勛爵所取的,囚犯們在總督府接受審判被宣判后,從總督府經(jīng)由嘆息橋走向死牢,他們面臨的將是永別俗世,嘆息橋有如隔絕生死兩世,所以從密不透氣的嘆息橋走過時,從橋上的窗口望出最后一眼美麗的威尼斯,不禁一聲長嘆。羅馬(意大利首都)羅馬(Rome)為意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羅馬也是古羅馬和世界燦爛文化的發(fā)祥地,已有2500余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fā)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恒之城”。城市位于意大利半島中西部,臺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意大利占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廷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薩同為意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xiàn)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qū)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梵蒂岡梵蒂岡城國(拉丁語:StatusCivitatisVaticanae;意大利語:StatodellaCittàdelVaticano),簡稱“梵蒂岡”,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也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由于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簡而言之,梵蒂岡城,是梵蒂岡的首都,亦即國家,故曰“城國”。梵蒂岡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其前身為教宗國,自從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統(tǒng)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圣彼得大教堂圣伯多祿大教堂(BasilicadiSanPietroinVaticano),又稱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位于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征之一。作為最杰出的文藝復興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圣伯多祿廣場與協(xié)和大道。雖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祿大教堂仍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圣的地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筑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圣伯多祿大教堂的設計。圣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根據(jù)天主教會圣傳,圣伯多祿大教堂是宗徒之長圣伯多祿的安葬地點,歷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圣伯多祿大教堂由于其禮儀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點之一。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儀式,包括圣殿內外的人數(shù),每次約有一萬五千人到八萬人參與。圣伯多祿大教堂與基督教歷史上許多事件都有很強的關聯(lián),早期基督教、教宗國、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羅馬斗獸場(意大利古羅馬競技場)意大利古羅馬競技場羅馬斗獸場(Colosseum)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羅馬斗獸場(意大利語:Colosseo),亦譯作羅馬大角斗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Flavium),建于公元72-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遺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墻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筑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shù)的觀眾。斗獸場由韋帕薌(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羅馬當時為取悅凱旋而歸的將領士兵和贊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建造的。在其兒子圖密善在位期間建成,是古羅馬帝國標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斗獸場建在另一個羅馬皇帝尼祿的“金宮”(DomusAurea)原址之上,這個宮殿在公元64年發(fā)生的羅馬大火中被燒毀。斗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斗士要與一只野獸搏斗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斗。根據(jù)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DioCassius)的記載,斗獸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顒?,宰殺了9000只牲畜。斗獸場這種建筑形態(tài)起源于古希臘時期的劇場,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但是到了古羅馬時期,例如埃庇道努劇場(EpidaurosTheater,約公元前330年,設計師:皮力克雷托斯PolykleitostheYounger).人們開始利用拱券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并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而羅馬斗獸場就是羅馬帝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斗場,它長軸187米,短軸155米,周長527米,中央為表演區(qū),長軸86米,短軸54米,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看臺??磁_約有60排,分為五個區(qū),最下面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qū),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qū)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qū)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區(qū)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觀眾席上還有用懸索吊掛的天篷,這是用來遮陽的;而且天篷向中間傾斜,便于通風。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層柱廊的水手們像控制風帆那樣操控。歐洲自選景點凡爾賽宮凡爾賽宮(法文:ChateaudeVersailles)位于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zhèn),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凡爾賽宮所在地區(qū)原來是一片森林和沼澤荒地。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以1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了117法畝荒地,在這里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作狩獵行宮。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臥室等房間,一層為家具儲藏室和兵器庫。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如今擁有2300個房間,67個樓梯和5210件家具。作為法蘭西宮庭長達107年(1682-1789)。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在隨后到來的法國大革命的恐怖時期中,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家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宮內殘余的藝術品和家具全部運往盧浮宮。此后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巴黎塞納河游船法國首都巴黎是深具歷史意義、浪漫迷人的藝術、文化、美麗之都。塞納河(LaSeine)流經(jīng)巴黎,是法國第二大河,源自法國東部向西流,流域地勢平坦、水流緩慢,利于航行。巴黎市中心的河道以人工石砌河堤,有許多宏偉的建筑建在塞納河兩岸,也將兩岸劃分成不同的特色風格及景觀。法國人依河水的流向,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稱為左岸;右岸的發(fā)展形成巴黎的主要商區(qū)與政治中心,左岸有著名的咖啡店及拉丁區(qū),充滿文藝氣息。從塞納河上看巴黎,所得到的印象與任何時候都不同。任憑河水自由流淌,去看看所過之處的風景吧。傍晚時分,在白天與黑夜的交替中最能引人遐思!盧浮宮(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盧浮宮(法語:MuséeduLouvre)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盧浮宮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于世。現(xiàn)為盧浮宮博物館,歷經(jīng)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guī)模,占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盧浮宮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斷臂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以上,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埃及和古希臘、古羅馬等6個門類。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xiàn)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shù)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英語Alps)位于歐洲中南部,覆蓋了意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阿爾卑斯山脈自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后再向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長1200千米,寬130千米--260千米,平均海拔約3000米,總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過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國、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干氣候的分界線。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異。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高山區(qū)年降水量超過2500毫米,背風坡山間谷地只有750毫米。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脈,同時也是是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許多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等均發(fā)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點,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鐵力士山鐵力士山(Mt.Titlis)海拔3238米,位于琉森(盧塞恩)湖以南的英格堡(Engelberg),以世界上首架360度旋轉的纜車和歐洲海拔最高的懸索橋而聞名。山頂上建有觀景臺、餐廳、酒吧、懷舊照相館、紀念品店和名表店。鐵力士山是阿爾卑斯山最有名的風景點,以終年不融的冰川和冰川裂縫聞名世界。從英格堡山麓搭車上山大約要45分鐘左右,沿途總共更換三種不同的纜車,從海拔1050米的Engleberg(英格堡)到達海拔3020米的山頂觀景臺。在英格堡踏上吊車的一刻,便開始了一段跨越雄偉的阿爾卑斯地域的刺激旅程,相當有趣。少女峰少女峰(Jungfrau)是瑞士的著名山峰,海拔4,158米(13,642英尺)。俯瞰勞特布倫嫩(Lauterbrunnen)谷地,位于因特拉肯(Interlaken)旅游地東南18公里(11哩)處。這座風景秀麗的山峰把伯恩州和瓦萊(Valais)州隔開,是伯恩阿爾卑斯山的一部分。作為瑞士旅游業(yè)的經(jīng)典景點之一,少女峰一直以冰雪與山峰、陽光與浮云吸引著八方游客。運載游客登頂欣賞這一美景的少女峰鐵路今年迎來了百年誕辰。為此,少女峰鐵路公司和因特拉肯旅游局在頂峰火車站聯(lián)合修建了一條名為“阿爾卑斯震撼”的環(huán)形長廊,用以展示該條鐵路建造的百年歷史和阿爾卑斯山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歷程。盧塞恩游船盧塞恩湖,又稱琉森湖、四森林州湖,是瑞士的第四大湖,也是完全位于瑞士境內的第一大湖。盧塞恩湖湖岸線蜿蜒曲折,生出許多分叉,將盧塞恩城和周邊的山峰連接起來。羅伊斯河從Flüelen流入湖中,再從盧塞恩流出。盧塞恩湖無論是在瑞士本地人還是外國游客心中都是非常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湖畔有很多酒店和度假地。位于盧塞恩湖東南沿岸的呂特利呂草地(Rütli)是瑞士聯(lián)邦1287年的結盟之地。為了紀念瑞士建國700周年,政府在盧塞恩湖畔設立了紀念性的徒步旅行路線。路線從被稱作瑞士發(fā)源地的呂特利草地到對岸的布魯嫩(Brunnen),總長達30公里。佛羅倫薩皇家博物館佛羅倫薩老宮博物館佛羅倫薩市政廳就在老宮,除了少數(shù)幾個辦公用房間之外,全部對外開放,成為老宮博物館。又稱佛羅倫薩皇家博物館。老宮是一座城堡式的宮殿,用粗壯的琢石砌成,共分三層,另有塔樓高94米,是意大利最引人注目的公共建筑之一,游客必到。它的大名叫西尼亞利亞宮、維琪奧王宮,或領主宮(PalazzodellaSignoria)。修建于1299—1314年,巍峨壯麗,看起來像一座堡壘。16世紀時這里是執(zhí)政者美迪奇家族的私宅。1593年美第奇家族買下老橋南岸的碧提宮后,那里便隨之成為之后歷任托斯卡納大公的主要住所,而領主宮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舊宮”。1861年意大利王國成立,最初首都就在佛羅倫薩,老宮曾作為外交部和議會大樓。意大利全國統(tǒng)一后,遷都羅馬,老宮便成為佛羅倫薩的市政廳,所以現(xiàn)在老宮也稱市政廳。老宮博物館曾是自15世紀統(tǒng)治了佛羅倫薩近三個世紀的美第齊家族辦公的地方,這個家族十分熱愛文化藝術,兩三百年間搜集了各地的寶物,總藏品約十萬件。美第奇家族創(chuàng)建佛羅倫薩藝術學院,文藝復興三杰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哲羅全都是從中培養(yǎng)出來的不朽藝術家。這個家族出過三個教皇,兩個法蘭西王后,還有英國王室成員,可謂顯赫一時,或因近親結婚、同性戀等原因已人丁不旺,但前輩留下的這些藝術瑰寶,并對公眾開放,文化貢獻功不可沒。威尼斯黃金大運河威尼斯古城興建于公元452年,當時,沿岸居民因逃避他族迫害,被迫遷往威尼斯湖中定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紀末,它已發(fā)展成當時地中海最大的貿(mào)易中心之一。威尼斯黃金大運河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與177條支流相通,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條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鉆出來似的。威尼斯大運河被譽為威尼斯的水上“香榭麗舍”大道。在河道的兩邊,散布著各式各樣的古老建筑,既有洛可可式的宮殿,也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