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國家開放大學(國學經(jīng)典選讀)筆試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摘選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2/17/wKhkFmZ0y4CAI2tBAAU01TeksfE180.jpg)
![2024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國家開放大學(國學經(jīng)典選讀)筆試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摘選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2/17/wKhkFmZ0y4CAI2tBAAU01TeksfE1802.jpg)
![2024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國家開放大學(國學經(jīng)典選讀)筆試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摘選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2/17/wKhkFmZ0y4CAI2tBAAU01TeksfE1803.jpg)
![2024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國家開放大學(國學經(jīng)典選讀)筆試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摘選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2/17/wKhkFmZ0y4CAI2tBAAU01TeksfE1804.jpg)
![2024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國家開放大學(國學經(jīng)典選讀)筆試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摘選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2/17/wKhkFmZ0y4CAI2tBAAU01TeksfE18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國家開放大學(國學經(jīng)典選讀)筆試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摘選含答案第1卷一.參考題庫(共75題)1.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可謂知矣。A、敬鬼神而遠之B、智者知人C、為生民立命D、先難后獲2.現(xiàn)代學科,中國傳統(tǒng)學術被劃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倫理學、文學、民俗學、藝術學、目錄版本學等。3.《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不為良相,則為良醫(yī)”的說法,其實是說治病養(yǎng)生和治國的道理是一樣的。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A、那個仁厚的人就是自己想幫助別人樹立起來,自己想幫助別人達成目標。能夠就近舍遠,由近及遠地施行仁愛B、那個仁愛的人,就是自己想要樹立起來,也想幫助別人樹立形象,自己想要達成目標,也想要幫助別人達成目標。能夠接近取來就用的便利條件,可以說是仁德的方法了。C、一個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幫助別人自立;自己想要通達,便也幫助別人通達。能夠就近以自己的心作比而推及別人,已經(jīng)可以說是實行仁德的方法了。D、夫子之仁德,就是自己欲立而且也要立人,自己欲通達,也要助人通達。能夠就近取得幫助,可以說到處都能夠表現(xiàn)出仁愛之心了。5.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敝械摹爸杏埂钡囊馑际牵ǎ、中庸:就是中規(guī)中矩的道理,或者“中庸”就是調(diào)和、折中的意思。B、中庸:就是關于做事做人的一般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不左不右的意思。C、中庸:就是關于心理平衡地做事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中正、中行的意思。D、中庸:就是關于恰到好處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6.“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标P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此句大致意思是:第一個難處在于不能擺脫名利的束縛,第二個難處在于不能消除喜怒對自己的影響,第三個難處在于不能離開聲色的干擾,第四個難處在于不能撇開滋味的妨礙,第五個難處在于不能消除神慮消散的負面影響。B、此句大致意思是:人生有五大難題,每一個難題都要好好解決,如果不解決就會發(fā)生疾病和混亂。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夠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達到圓滿的境界,那么天地萬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D、此句出自《千金要方》。7.“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的恰當意思是()。A、知道其榮耀,卻安守其卑辱,為了天下而虛懷若谷。為了天下而虛懷若谷的人,在品德上達到滿足完美的境地,就可以重新歸于簡樸了。B、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懷如同山谷一樣博大。成為天下川谷一樣的人在常德上達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復歸于渾全未破的原始、真樸之地。C、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懷如同山谷一樣博大。成為天下川谷一樣的人在常德上達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復歸于原初的真樸之地。D、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懷如同山谷一樣博大。成為天下川谷一樣的人在仁德方面永遠不知足,循環(huán)往復地從簡樸之道開始。8.“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從身始。人何可恃乎?”的意思是:寄希望于別人的人,不會達到自己的目的,依賴別人的人不會長久。您要想治理好國家,還是從您自身做起罷!別人有什么可依賴的呢?”9.訓詁學是一門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技術性特點的學問。10.簡述教材所舉的研讀《楚辭》的基本書目。11.所謂王道,即以仁義、禮教治天下。12.“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關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A、此句中的“得眾”:指得到民心。B、孔子在這里強調(diào)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愿。C、此句是說:得到民心就會得到國家,失去民心就會失去國家。因此,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有了德行才會受到別人的擁護,有人擁護才能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擁有財富,擁有財富了,才可以用于開支。D、此句出自《大學》。13.(),()。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14.成語“沉魚落雁”出自()。15.中國文學的特質(zhì)體現(xiàn)在哪四個方面?16.《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17.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yǎng)之,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A、養(yǎng)B、化C、成D、生18.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學派??19.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薄司涞那‘斨馐牵ǎ?。A、孔子說:人在有關生死的關鍵時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誼的真假;在貧窮與富足的不同狀態(tài),才知世態(tài)人情的冷暖;在貴賤不同情形,才顯現(xiàn)友情的真?zhèn)?。B、孔子說:君子相處和諧而不結(jié)黨,小人結(jié)黨而內(nèi)部并不和諧。C、孔子說:只有仁者真正懂得愛什么人,憎什么人,因為仁者有分辨善惡的標準,所以待人接物便能做到好惡分明。D、孔子說:道德高尚的人,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討好;與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輕慢高傲。20.“?舊學商量加遂密,新知培養(yǎng)轉(zhuǎn)深沉”,關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A、此句是朱熹的名句B、此句意思是:學習傳統(tǒng)文化知識要商量要研討,才能逐步增加通曉和縝密的能力;對于所學新知要訓練要累積,才能慢慢轉(zhuǎn)化為深刻透徹的智能C、此句是孔子的名句D、此句中的“遂”:是通達,?通曉,洞達之意21.《戰(zhàn)國策》是經(jīng)由漢代學者()重新整理定名的。2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關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此句是說:“人人都可以記住,學習沒有別的方法就是要不知疲倦和不厭煩。”B、此句意思是:“默默地把知識牢記在心,勤奮地學習不知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C、此句中的“識”:是與“記”字通用,(默默然)領會在心之意D、此句出于《論語》中2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标P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此句大致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物極必反、苦盡甘來,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人們不要再被迷惑,要認清事物的矛盾本質(zhì),這樣就可長治久安、牢固不破了。B、災禍的里面,已經(jīng)隱藏了幸福的到來,幸福的里面,也潛伏著災禍。但是,像這種禍福循環(huán),物極必反的道理,有誰能夠了解他的究竟,有誰能在無形中去認識這些真理呢?所以,本來是正直的道理,人們卻認為那是奇談怪論;本來是善意的教導,人們卻認為那是妖怪的行為。因此使世人迷惑于邪正善惡的分辨中,這種日子,已經(jīng)很久了。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夠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達到圓滿的境界,那么天地萬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D、此句中的“所迷”:指所迷惑的東西。24.中國古代神話主要集中于()和《淮南子》兩部書中。25.“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标P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此句意思是:“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有它;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ㄈ[脫它,就不會擺脫掉它?!盉、此句意思是:“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做君子呢?君子沒有哪怕是一頓飯的工夫會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去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困頓挫折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盋、此句中“顛沛”:指困頓挫折。D、此句出自《論語》。26.子思受教于老子的高足曾參,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tǒng)”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27.“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關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A、此句意思是:“仁愛之人先獨自承擔并為他人奉獻與付出然后會有所收獲,這樣可以叫做‘仁’了。”B、此句是告訴人們做事要有仁厚之心,做事莫過于講求仁義了。C、此句中的“難”:是付出,奉獻之意。D、此句意思是:做事要先難后易,可以較好地完成。28.魏晉南北朝儒經(jīng)轉(zhuǎn)型期的標志是什么?29.“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币韵逻x項中,對這句話理解有誤的是()。??A、慈者,所以使眾也:對子女的慈愛,可以用于統(tǒng)治民眾B、弟者,所以事長也:弟弟要侍奉兄長C、這句話是把家庭道德與治國行動相聯(lián)系D、孝者,所以事君也:對父母的孝順可以用于侍奉君主30.開鑿門窗修建房屋,有了門窗和四壁內(nèi)的空間,才有房屋容納和通氣的作用——這是老子說的“無”的作用。31.古人的養(yǎng)生理論十分完善,以下符合傳統(tǒng)養(yǎng)生原則的是()。A、小李喜歡炒股,股市波動經(jīng)常影響他的情緒B、小胖性格達觀,不太看重得失,不過分思慮C、麗麗性格開朗,愛交朋友,經(jīng)常泡吧、聚會到半夜D、小陳愛吃蔬菜瓜果,尤其喜歡買新鮮的反季節(jié)蔬果32.孔子身處亂世,所主張的“仁政”治國的思想得到了施展空間,他不僅政治上得志,而且在教育上收獲甚豐,創(chuàng)立私塾,弟子三千,有名者七十二人,為后世樂道。33.關于“國學”,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張之洞主張“西學為體,中學為用”B、國學的概念和內(nèi)容從古至今始終如一,一成不變C、季羨林認為,國學應該是“大國學”D、追溯“國學”一詞,最早出自《論語》34.“經(jīng)學”是以道家經(jīng)典為研究對象的學問。3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此句的恰當之意是()。A、別人不了解自己,卻能夠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品格嗎?”B、學生不知道努力學習,教師也不要生氣,要循循善誘,這不才是真君子嗎?”C、別人不知道沒有關系,自己了解自己就行,不是君子就要裝君子。D、別人不了解自己就馬上生氣,這哪里是君子所說的品格呢?36.“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恰當意思是()。A、“道”的運動變化是表面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道”的運用特征是表面柔弱的內(nèi)心剛強的。B、“道”的運動變化總是朝相反的方向發(fā)展變化的,處事柔弱、不爭、謙下,才是“道”的運用特征。C、“道”的運動變化總是朝相反的方向發(fā)展變化的,處事柔弱、不爭、謙下,不是“道”的運用特征。D、反方向運動,說明事物總是物極必反;欲強則弱,欲剛則柔,說明事物總是適者生存。37.“有教無類?!标P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此句是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沒有區(qū)別。”B、此句意思是:教育是平等的,不論貴賤賢愚都給以教育C、此句中的“教”:是指學校教學、教師從教、師傅教導之意D、此句出于《論語》中38.有位國學大師把中國的傳統(tǒng)學術分為小學、經(jīng)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他是()。A、鄧實B、劉師培C、章太炎D、季羨林39.關于傳統(tǒng)學術的分類,籌劃最早的是老子。40.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司涞那‘斨馐牵ǎ?。A、喜好錢財,偏愛妻子兒女,不顧及贍養(yǎng)父母,是三不孝;放縱聲色欲望,給父母帶來恥辱,是四不孝;逞強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B、孝子只要對父母懷有深愛,一定心懷和氣;心中和氣,表情必然欣悅;表情欣悅,面容必然柔順。C、君子應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D、君子與人交往,?對上不奉承拍馬,?對下不傲氣凌人。41.孔子認為,陪著君子說話,不需要察言觀色,直說即可。42.關于仁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B、道德仁愛應該是一切行為的前提和歸宿C、仁者愛人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達到“仁”的一個途徑43.()先秦諸子主張“天治天事,人治人事”。44.“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贝司涑鲎裕ǎ?。A、《論語·衛(wèi)靈公》B、韓非子《韓非子·解老》C、王守仁《大學問》D、范仲淹《岳陽樓記》45.上善若水,(),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A、水有七善B、水善利萬物而不爭C、天下莫柔弱于水D、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46.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后來人尊稱其為“藥王”。他編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醫(yī)學的發(fā)展水平,對后世醫(yī)家的影響極大。47.墨子認為為政之根本是()。48.中國傳統(tǒng)學術及其知識體系主要集中在經(jīng)、史、子、集“四部之學”之中。49.老子如何論天道與人道之不同??50.“默而識之”里的“識”在古代漢語中是與“志、記”字通用,所以“默而識之”這句話是說:做學問要懂得知識,要多學習知識,要識人,要默默地學習知識,不要大呼小叫。51.“集”包括了各種詩文集子。52.大學之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A、在明明德B、在為萬世開太平C、在止于至善D、在親民53.“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作者是“()”。54.王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他發(fā)展了陸九淵的學說,用以對抗程朱學派。主張明“賞罰”以提高統(tǒng)治效力,行德治禮教以預防“犯罪”。5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A、腹心B、手足C、父母D、犬馬56.簡答《爾雅》的研究價值?57.祖國醫(yī)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以下不符合傳統(tǒng)中醫(yī)理念的是()。A、順從自然,按照四季交替的自然秩序養(yǎng)生B、喜怒有節(jié),喜怒有度C、不治已病治未病D、滋味不絕58.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他認為,一個人隱瞞著心中的怨恨而與他人做朋友,是可恥的。59.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焉。A、一家B、天下C、一國D、一人60.錢穆推薦的《論語》注釋是哪四種?作者是誰??61.寫出道家與法家的價值序列。?62.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63.“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币痪渲械摹奥省鼻‘斠馑际牵ǎ?。A、率性而為B、遵行,遵循C、率領,領導D、率先,領先64.《論語》是孔子的著作。6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标P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此句意思是:“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有它;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ㄈ[脫它,就不會擺脫掉它?!盉、此句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沒有邊界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就會搞得困頓不堪呢!既然如此,還去追求知識的人,就只能弄得精疲力竭了。C、此句出自《老子》。D、此句出自《論語》。66.道、儒、墨、法各家的主要主張是什么??67.《孟子》在仁義和民本思想四個方面的討論是什么?6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句的恰當之意是()。A、人在有關生死的關鍵時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誼的真假;在貧窮與富足的不同狀態(tài),才知世態(tài)人情的冷暖;在貴賤不同情形,才顯現(xiàn)友情的真?zhèn)?。B、君子相處和諧而不結(jié)黨,小人結(jié)黨而內(nèi)部并不和諧。C、道德高尚的人,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討好;與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輕慢高傲。D、君子與人交往,?對上不奉承拍馬,?對下不傲氣凌人。69.“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标P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氖牵ǎ?。A、所以,有和無相互生成,難和易共同成長,長和短相互形容,高和下一起傾斜,聲和音相互呵護,前和后相互追隨。B、所以,有和無相互對立而生,難和易相互對立而成,長和短相互對立而體現(xiàn),高和下相互對立而呈現(xiàn),聲和音相互對立而產(chǎn)生協(xié)和,前和后相互對立而產(chǎn)生順序。C、全句表現(xiàn)的是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說明萬事萬物都有其對立面,又都是互相依存的。D、因為事物都是互相對立而出現(xiàn)的,所以有和無由互相對立而誕生,難和易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和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xiàn),高和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和聲由互相對立而和諧,前和后由互相對立而出現(xiàn)。70.孫子,名武。后世尊稱他為“兵圣”,東方兵學的鼻祖。71.荀子批判儒墨:“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72.唐代興起的用文言寫作的短篇小說被稱為()。73.莊子著有《莊子》一書,又稱《南華真經(jīng)》。74.孔子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這段話是說,如果一個人把《詩經(jīng)》倒背如流、爛熟于心,但給他一個事情做,他卻怎么也完成不好,讓他出去跟人談個話也談不好,那么這人就算把《詩經(jīng)》都背會,又有什么用處呢?這里所說的是學以致用的問題。75.“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的意思是()。A、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B、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仁者和智者都喜歡從自己仁愛的立場和智慧角度去看待同一或不同一事物的。C、仁者見到他就說要去愛他,智者見到他就說要去啟蒙他。比喻教育者對同一個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育立場或方法。D、仁者見到他就說仁愛之語,智者見到他就說智慧之語。比喻一個人會說話,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第2卷一.參考題庫(共75題)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币馑际牵壕右宰约核幍牡匚恍惺?,不謀求本職之外的事。2.曾參、閔子騫、孝己都以“忠”著名。3.“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的比較恰當?shù)囊馑际牵ǎ?。A、年幼的孩童,沒有不知道親愛自己父母的;長大以后,沒有不知道尊敬兄長的。親愛父母,是仁的表現(xiàn);尊敬兄長,是義的表現(xiàn);這沒有其他的原因,因為這兩種品德是通行天下的B、年幼的孩童,沒有不知道愛護他的親人的;等他長大后,沒有不知道尊敬他的兄長的。親近親人,是仁;尊敬師長是義;心里沒有他人,只有自己是行不通的C、年幼的孩童,沒有不知道親愛自己父母的;長大以后,沒有不知道尊敬兄長的。親愛父母,是仁的表現(xiàn);尊敬兄長,是義的表現(xiàn);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人可以幫助你,達到天下至圣的境界D、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能夠離開父母親人的,長大之后,出門在外,沒有能夠離開親朋好友的;親親愛愛,是仁的表現(xiàn);恭恭敬敬,是義的天下。天底下沒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比父母和親友更重要的了4.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5.孟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聻槿室印!笨鬃诱f的“五者”為()。A、歷史上五位奉行仁義的人B、金、木、水、火、土C、仁、義、禮、智、信D、恭、寬、信、敏、慧7.《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認為人要順應季節(jié)的變化來養(yǎng)生,依照《黃帝內(nèi)經(jīng)》的說法,冬季人們應該怎么養(yǎng)生最為適宜()。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體B、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相仿佛,收斂神氣C、早早起床,讓心中不存在郁悶,對外界事物保持興趣D、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內(nèi)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薄司涞那‘斨馐牵ǎ、用武力使人屈服,并不是真的讓別人真心服氣,只是力量不足罷了B、君子要以中庸之道,使人心服口服C、用武力使人信服的人,別人不一定心服,是因為他打不過人緣故;用道德感化使人信服的人,別人內(nèi)心服了嘴上也不服D、倚仗力量來使人服從的,別人并不是真心服從,只不過力量不足相敵罷了;依靠道德來使人服從的,卻是心悅誠服,好像七十子歸服孔子一樣9.“吾不試,故藝”這句話的意思是()。A、我沒有盲目嘗試,因此有時間掌握很多謀生的技能B、我考試做官不成,所以從事藝術C、我沒有做過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謀生的技能D、我沒有做過官,就掌握了“六藝”10.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作為一代理學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史記》、《楚辭集注》及門人所輯《四庫全書》等。11.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币痪渲械摹拔贰钡那‘斠馑际牵ǎ、畏懼B、畏縮C、敬畏D、崇敬12.下面出于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語句有()。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C、是進亦憂,退亦憂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币痪涞囊馑际牵ǎ?。A、自己所以不想要的原因是,別人不要的強加給了我們。B、凡是自己不喜歡別人對我們做的事情,我們也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C、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也不要讓我們喜歡的人去做。D、凡是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不要強迫地送給別人。14.莊子的思想立足于哪兩個基點?15.韓非對儒墨之學怎么看?16.指事字指純用點劃描摹物體的字。1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理想。18.“總攬其全”的先秦學術是()。19.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20.“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關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氖牵ǎ?。A、此句中的“反”:即復,相反相成,對立轉(zhuǎn)化B、此句是指用圣人思考問題的方法對待問題,保持無為的心態(tài),身體力行地做事,以身作則C、此句中的“動”?:指“道”的循環(huán)運動方式D、此句意思是“道”的運動變化總是朝相反的方向發(fā)展變化的,處事柔弱、不爭、謙下,才是“道”的運用特征21.南宋時,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22.“人皆可以為堯舜”是說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圣人。23.痛斥荀子鄉(xiāng)愿、賣孔的是()。24.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A、在明明德,在親民B、在名名德,在親民C、在明明德,在興民D、在明名德,在親民25.《國學經(jīng)典選讀》教材所選國學經(jīng)典語錄123句,正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同文化特質(zhì)交匯融合的智慧結(jié)晶,是中華民族基本價值觀和獨特生活方式的載體,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26.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A、德B、教C、禮D、仁27.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币痪渲械摹爸杏埂钡那‘斨馐牵ǎ?。A、恰到好處的常理B、極致的常理C、中規(guī)中矩D、平庸的做法28.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的中心思想是“義”,荀子繼二人之后提出“禮”,重視社會上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反對神秘主義的思想,重視人為的努力。29.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指的是()。A、傳不習乎?B、與朋友交而不信乎?C、為人謀而不忠乎?D、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30.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恰當意思是()。A、孔子說:“天何曾說過什么呢?春夏秋冬按天時運行,萬物因而生息循環(huán),天何曾說過什么呢?”B、孔子說:“天何曾有言語呢?四個時令運行,百物生長,天何曾說話呢?”C、孔子說:“天怎么有語言呢?四季運行在天地之間,百物茂盛生長,天有什么說的呢?”D、孔子說:“天呢!怎么說這樣的言語?四時運轉(zhuǎn)得很快,萬物生長得茁壯,天呢用雨水說話?!?1.“國學”一詞,出自《周禮》,該詞的原義指的是中國的學問。32.子曰:“君子有三畏()?!?A、畏天命B、畏大人C、畏孔子之言D、畏圣人之言33.“行成于思,毀于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笔琼n非子的名句。34.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35.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币痪涞那‘斠馑际牵ǎ、孔子說:“恭敬而沒有禮貌就會勞頓,謹慎而無禮貌就會恍惚,勇敢而無禮貌就會忙亂,直爽而無禮貌就會糾結(jié)”B、孔子說:“注重外在的恭敬,卻不知禮,就會徒勞;注重外在的小心翼翼而不知禮,就會匆忙;勇往直前,卻不知禮,就會亂了陣腳;心直口快,卻不知禮,就會絞痛?!盋、孔子說:“恭敬不如從命,恭敬知禮,就會勞而有獲;謹慎而知禮,就會避免草率;專憑敢作敢為的膽量,卻不知禮,就會妄為;直來直去,卻不知禮,就會?!盌、孔子說:“注重外貌態(tài)度的端莊,卻不知禮,就未免勞倦;只知謹慎,卻不知禮,就流于畏葸懦弱;專憑敢作敢為的膽量,卻不知禮,就會盲動闖禍;心直口快,卻不知禮,就會尖刻刺人?!?6.中國傳統(tǒng)的四部之學指()。A、集B、子C、史D、經(jīng)37.“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薄P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A、此句中的“子庶民”:是以平民為子。B、孔子在這里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愿。C、此句是說:治理天下和國家有九條準則:修養(yǎng)自我;尊重有才能的仁;敬愛自己的親人;敬重大臣;體諒群臣;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孩子;吸收、招納各種技藝的人才;優(yōu)待遠方而來的客人;安撫諸侯。D、此句中的“體”:指體恤,體察;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38.從認識的角度來講,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在五千年歷史中未曾間斷的文化。39.何為訓詁學?學習訓詁學有什么意義?40.“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一句恰當?shù)囊馑际牵ǎ?。A、所謂的仁愛之人,是說其中有人歡欣地去愛別人;他喜歡的人很有福,而他厭惡的人就有災禍B、所謂的仁愛之人,是說他從心底里很高興很自然地去愛別人;他喜歡別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歡別人有災禍C、仁義的人,所謂從他的心里樂意接受別人的愛護之意;他令人可喜的給予別人幸福感,而且給予惡人禍患D、仁愛的人,是所謂真心欣賞他人愛護他人的人;是喜歡有福同享的人,不喜歡有禍共擔的人4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标P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A、此句中悌:tì,本義:敬愛兄長,亦泛指敬重長上。B、此句中“慍”:生氣、怨恨之意,指心中有煩厭、厭惡、怨恨之感。C、此句意思是:“學習要趁年輕,工作之后有余力再去學習文史哲。”D、此句意思是:弟子們小時候在家里,就要聽父母話,要孝順父母;長大了出門在外,要敬愛兄長,尊重師長。言行要謹慎,為人要誠實守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并且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親自積極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可以學習典籍、文章了。42.北宋的程顥與程頤同為宋代理學的主要奠基者,兩人不但學術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世稱“二程”。因二程兄弟長期在洛陽講學,故世稱其學為“洛學”。43.中國以儒家為主體的傳統(tǒng)文化對鬼神、生死的態(tài)度,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敬鬼神的目的是使人追懷往古,不忘記自己生命的由來B、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C、儒家重視現(xiàn)實生活,主張不敬鬼神D、對鬼神應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態(tài)度44.莊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順應自然,在亂世力求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而無拘束的精神自由。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45.假借與轉(zhuǎn)注一樣,都是造字法,是解釋文字既定意義的一種方法。46.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47.由子學看中西哲學的方法差異有哪些?48.談談閱讀儒家經(jīng)典的三大原則和四種方法?49.“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钡囊馑际牵ǎ?。A、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會得到大眾的擁護,誠實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則做事易見功效,慈惠則足以用人B、恭侯客人時要有禮貌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地對待客人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信任別人就會得到他人的信任,敏捷地做事就會快速見效,給別人恩惠就會使人滿足。C、恭敬不如從命,過于寬松不會得到大眾的擁護,信任別人還要任用別人,敏捷地做事使人有功,互惠才是使人滿足的根本。D、恭敬待人就是不要公開場合侮辱別人,人們都是喜歡寬大為懷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敏銳而且有效率地做事,恩惠足以使人感到欣慰。50.儒家集大成者是孔子。51.“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标P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氖牵ǎ?。A、因此,圣人以無為的態(tài)度行事傳遞無聲的教誨。B、所以用圣人思考問題的方法對待問題,保持無為的心態(tài),身體力行地做事,以身作則。C、此句出自《老子》第二章。D、是這樣的,我們要把圣人無為而治處理事情的做法,應用到教育方面,就是提倡默默無聞或不說話不溝通不管理的教育方法。5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人所迷,其日固久。A、一陰一陽之謂道B、中庸之為德也C、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D、正復為奇,善復為妖53.孔子的親身體驗是:“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是說一個人整天連飯都不吃,覺都不睡,天天在冥想,是沒有益處的,還不如去好好學習。54.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關于此句下面的解釋或說明比較恰當?shù)挠校ǎ?。A、此句出自《荀子》。B、此句是告訴人們做事要有恭敬之心,做事莫過于沒有后悔。C、此句中的“遠”:指避開,不親昵。D、此句意思是:孔子答道:“把心力專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善與德的道義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遠的距離不隨意親昵,這樣可以叫做‘知’了。”55.以子學學派的地域性特點簡介幾個主要學派。56.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的《呂氏春秋》,匯集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57.老子說“域中有四大”,請問是哪“四大”?它們之間是怎樣的相互關系?58.子夏認為,君子有三變,“三變”指的是()。A、望之儼然B、即之也溫C、子溫而厲D、聽其言也厲59.國學的范圍,在晚清民初發(fā)生了變化,由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四部之學(經(jīng)、史、子、集)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代學術七科之學(理、工、農(nóng)、醫(yī)、文、法、商);其內(nèi)在精神血脈是不同的。60.“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句的恰當之意是()。A、孔子教授學生要精通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藝,以及各種職業(yè)、技能、愛好等。B、“默默地記住知識,勤奮學習不知厭煩,循循善誘不知疲倦,有誰會讓我做比這更多的事情呢?”C、“默默地去做好事,學習不知厭煩,教學不知疲倦,對于我們來說,還有什么比這更快樂的事情嗎?”D、“默默地把知識牢記在心,勤奮地學習不知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對于我來說,還有什么遺憾呢?”61.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薄司涞那‘斨馐牵ǎ?。A、孟子說:世人所謂不孝的行為有五項:四肢懶惰,不顧及贍養(yǎng)父母,是一不孝;博弈飲酒,不顧及贍養(yǎng)父母,是二不孝;喜好錢財,偏愛妻子兒女,不顧及贍養(yǎng)父母,是三不孝;放縱聲色欲望,給父母帶來恥辱,是四不孝;逞強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B、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C、窮困也樂,顯達也樂,窮困顯達像春夏秋冬,得道至這種境界,窮困顯達都無所謂了。D、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也是一種生活的樂趣。用不義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貴,這些對我來說,就如浮云般一般輕。62.會意字是由兩個以上意符構(gòu)成的字。63.漢字強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中華民族的偉大。64.()、()為先秦顯學。65.以《周禮》作為衡量標準,傳統(tǒng)學術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66.“克己復禮”是孟子的主張。67.“間世”是()主張。68.“道未始有天人之別,但------??”之后的三句話是()。A、在天則為天道B、在地則為地道C、在法則為法道D、在人則為人道69.子曰:“君子不器?!薄司淝‘?shù)囊馑际牵ǎ、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樣小家子氣?!盉、孔子說:“君子不是器物,可以隨便裝東西?!盋、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局限在某一方面。”D、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固定了形狀,要么方要么圓?!?0.周代國學的教育內(nèi)容是禮樂文化,周代以后國學的教育內(nèi)容主要是儒家經(jīng)典,目標是培養(yǎng)修己治人之才。71.呂思勉認為,中國學術純屬自創(chuàng)的是()階段的學術。72.淺談研究國學應具備的素養(yǎng)?73.“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yǎng)?!薄司涞那‘斨馐牵ǎ、喜好錢財,偏愛妻子兒女,不顧及贍養(yǎng)父母,是三不孝;放縱聲色欲望,給父母帶來恥辱,是四不孝;逞強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B、孝子只要對父母懷有深愛,一定心懷和氣;心中和氣,表情必然欣悅;表情欣悅,面容必然柔順。C、“孝分三種(境界),最大的孝是尊重雙親,其次是不使他們受辱,再其次是能贍養(yǎng)他們。D、君子應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74.從子學的內(nèi)容回答中國哲學關注的問題是什么?75.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第1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A2.參考答案:正確3.參考答案:正確4.參考答案:C5.參考答案:D6.參考答案:A,D7.參考答案:C8.參考答案:正確9.參考答案:正確10.參考答案: 研究《楚辭》的代表性性作有如下幾種: 1、王逸的《楚辭章句》 2、洪興祖的《楚辭補注》 3、朱熹的《楚辭集注》11.參考答案:正確12.參考答案:A,C,D13.參考答案: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14.參考答案:《莊子》之《齊物論》15.參考答案:中國文學有著與西方文學不同的特質(zhì),就文體來說,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一、詩歌重抒情而輕敘事西方文學有著發(fā)達的史詩系統(tǒng),如《荷馬史詩》等。但中國古代卻沒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詩也是后來才整理出來的。中國詩歌重視感情的表達,而輕視對事件的敘述,這是一個基本傾向。二、小說重情節(jié)而輕人物中國傳統(tǒng)小說重視情節(jié)的敘述,相對忽略對人物性格的刻畫。這是由于中國小說在明清時期,多出于說書人表演的緣故。中國具有發(fā)達的史傳系統(tǒng),側(cè)重刻寫歷史人物,小說有一部分是從史傳系統(tǒng)中分化出來年,在形式上多有要采用紀傳體,不可避免地更注重對故事情節(jié)的刻畫。三、戲曲重寫意而輕情節(jié)中國古典戲曲與西方戲劇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中國戲曲追求的是一寫意性,而西方戲劇追求的是寫實性。西方的戲劇重視三一律,即要求時間、地點和人物要有一致性。中國戲劇的寫意性表現(xiàn)在:一是程式化;二是抒情性;三是虛擬性;四是綜合性。四、文論重參悟而輕分析西方文論靠的是邏輯的力量和推理的過程,因而其文論重思辨。中國文論則重參悟而輕分析,在表述話語上常常點到輒止。中國藝術講究感悟,感悟完全是一種心領神會的溝通。它不追求說服對方,不依靠嚴密的論證,而強調(diào)一種覺悟,即重知音、重意會、重神通。受這種方法的影響,中國古典文論中有很多術語,如妙賞、風骨、神韻、肌理等,都是帶有形象感的總結(jié),其追求的是一種參悟式的理解。16.參考答案:正確17.參考答案:C18.參考答案: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兵家、雜家、農(nóng)家、小說家、縱橫家。19.參考答案:C20.參考答案:A,B,D21.參考答案:劉向22.參考答案:B,C,D23.參考答案:B,D24.參考答案:《山海經(jīng)》25.參考答案:B,C,D26.參考答案:錯誤27.參考答案:A,C28.參考答案: 魏晉是經(jīng)學的轉(zhuǎn)型期。 這一轉(zhuǎn)型期的標志有兩個:一是今古文經(jīng)學的融合。?二是經(jīng)學玄理化。29.參考答案:B30.參考答案:正確31.參考答案:B32.參考答案:錯誤33.參考答案:C34.參考答案:錯誤35.參考答案:A36.參考答案:B37.參考答案:A,B,D38.參考答案:C39.參考答案:錯誤40.參考答案:D41.參考答案:錯誤42.參考答案:A,B,C,D43.參考答案:荀子44.參考答案:C45.參考答案:B46.參考答案:錯誤47.參考答案:尚賢48.參考答案:正確49.參考答案: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50.參考答案:錯誤51.參考答案:正確52.參考答案:A,C,D53.參考答案:陳子昂54.參考答案:正確55.參考答案:A56.參考答案:《爾雅》的價值,一在于作為訓詁的基礎,使我們了解到很多字的本義。二是奠定了類書先例。古代的類書就是按類編纂,《爾雅》也是按照天地、日月、四時、禽獸來劃分的,這是最早的類書體例,對后世很有啟發(fā)。三是博物資料。其中了很多名物資料,如四野、五方等,對漢代博物意識的形成很有啟發(fā),博物意識催生了漢賦的排比和博物。四是作為漢語史料《爾雅》保存了大量先秦時期的語言,我們可以把它作為資料,來研究上古漢語。57.參考答案:D58.參考答案:正確59.參考答案:D60.參考答案:何晏《集解》,皇侃《義疏》,朱熹《集注》,劉寶楠《論語正義》。61.參考答案:道家:道德仁義禮樂名法;法家:道法術勢。62.參考答案: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63.參考答案:B64.參考答案:錯誤65.參考答案:A,D66.參考答案:道家:天道,無為,間世,齊物,自由。儒家:仁義禮智忠孝,王道。墨家: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法家:以吏為師,以法為教,霸道。67.參考答案:第一,《孟子》將《論語》的“仁”發(fā)展成“義”。第二,孟子把孔子的“人本”落實到“民本”,從而使他的政治思想更具有時代感。第三,孟子把商周時期的“天德”思想和孔子的“仁愛”思想結(jié)合起來,闡述為“性善論”。第四,從“性善”論出發(fā),孟子認為統(tǒng)治者有可能實行仁政;從“民本”說出發(fā),統(tǒng)治者必須施行仁政,從而使“仁政”成為孟子主導的政治思想。68.參考答案:B69.參考答案:B,D70.參考答案:正確71.參考答案:錯誤72.參考答案:傳奇73.參考答案:正確74.參考答案:正確75.參考答案:A第2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正確2.參考答案:錯誤3.參考答案:A4.參考答案:李白5.參考答案:錯誤6.參考答案:D7.參考答案:D8.參考答案:D9.參考答案:D10.參考答案:錯誤11.參考答案:C12.參考答案:A,B,C,D13.參考答案:B14.參考答案: 莊子的修養(yǎng)立足于兩個基點: 一是心齋。莊子所強調(diào)的心齋,就是虛心應物。虛心是讓心靈清虛,把心靈打開;應物就是應對天地之萬物,完全泯滅自己的內(nèi)心,泯滅自我和萬物之間的界限,而把天地萬物都攝入自己的心中,把自己和宇宙運行的大道、宇宙混沌狀態(tài)結(jié)合在一起,排除自己的一切雜念。 二是坐忘。坐忘就是獨處。儒家所講的獨處,叫坐忘。慎獨是指在你獨處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了道德。15.參考答案:愚誣之學,雜反之行。16.參考答案:錯誤17.參考答案:孔子18.參考答案:道家19.參考答案: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20.參考答案:A,C,D21.參考答案:正確22.參考答案:正確23.參考答案:譚嗣同24.參考答案:A25.參考答案:正確26.參考答案:B27.參考答案:A28.參考答案:正確29.參考答案:A,B,C30.參考答案:A31.參考答案:正確32.參考答案:A,B,D33.參考答案:正確34.參考答案:錯誤35.參考答案:D36.參考答案:A,B,C,D37.參考答案:A,C,D38.參考答案:正確39.參考答案: 訓詁學是一門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技術性特點的學問。它要應用文字學與音韻學以及關于古典的相關知識,來解決文獻的閱讀、詮釋問題。 學習訓詁學的意義: (1)明訓詁首先在于它能夠令我們正確地理解古籍的意義。 (2)進一步說,明訓詁可以自覺地發(fā)現(xiàn)古籍詮釋中的問題,并提出新的見解。 (3)明訓詁可以使我們對漢語言文字的意義作根本性的了解,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與知識領域,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總之,訓詁學是漢語言文字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門技術性學問,是開啟古典之門的鑰匙。40.參考答案:B41.參考答案:A,D42.參考答案:正確43.參考答案:C44.參考答案:正確45.參考答案:錯誤46.參考答案:錯誤47.參考答案: 視角決定內(nèi)容,內(nèi)容決定方法,中西哲學之間的方法差異也是非常鮮明的。 一是求道理與求知識的不同。西方哲學注重追求對知識性的掌握,而中國哲學追求的是道理,即側(cè)重探討天地運行和社會運行中所蘊涵的倫理和道德。西方哲學求知識是注重研究客觀規(guī)律,而不甚關注這些規(guī)律的文化意蘊和倫理意義,在思考的時候強調(diào)細部分析;而中國哲學追求的是整體的觀照。 二是主體化和對象化的不同。中國哲學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常常是將對象主體化。西方哲學常常采用對象化的方法,把要分析的事物作為客體,即把它作為一個客觀存在加以思考。 三是重整體和重個體的不同。中國哲學或者中國學術對萬物進行討論的時候是從整體著眼的。重視整體的圓融觀照,更關注物與人、天與人、人與人交際的領域,并將各種關系作為討論的焦點。 四是重變異和重概括的不同。西方學術強調(diào)使用計量的方法來分析,而后通過歸納或演繹將各種現(xiàn)象概括出來,并通過形而上來概括描述自然、社會、人生的規(guī)律,這種概括更多是看到了事物的不變性。而中國哲學看來,天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防火阻燃材料的應用與測評
- 電子商務平臺銷售合同
- 寄賣合同范本模板
- 泥工勞務分包合同
- 沙石材料運輸合同范本
- 物業(yè)管理中的環(huán)境保護措施
- 房地產(chǎn)開發(fā)投資合同
- 輸尿管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平頭式塔式起重機臂架輕量化設計研究
- 委托合同中的利益沖突及其救濟
- 三年級上冊豎式計算練習300題及答案
- 點亮生命-大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與就業(yè)指導全套教學課件
- 旅居管家策劃方案
- 車間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華為經(jīng)營管理-華為的研發(fā)管理(6版)
- 鋰離子電池生產(chǎn)工藝流程圖
- 平衡計分卡-化戰(zhàn)略為行動
-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期末家長會PPT模板
- 礦山安全培訓課件-地下礦山開采安全技術
- GB/T 6417.1-2005金屬熔化焊接頭缺欠分類及說明
-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第三版)》第七章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則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