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4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學情評估新人教版_第1頁
海南省2024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學情評估新人教版_第2頁
海南省2024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學情評估新人教版_第3頁
海南省2024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學情評估新人教版_第4頁
海南省2024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學情評估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期末學情評估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從東晉至隋唐時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員群體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出現(xiàn)這種變更的主要緣由是()A.國家的統(tǒng)一穩(wěn)定 B.制度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C.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主流思想的變更2.貞觀年間,唐太宗與群臣探討安危之本時說:“煬帝驕暴而亡,公輩所親見也。公輩常宜為朕思煬帝之亡……”材料說明唐太宗治國留意()A.增加國力 B.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C.強化君權 D.吸取隋亡教訓3.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被稱為“詩史”。下面這兩首杜甫的詩反映了唐朝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其轉折點是()A.宦官專權 B.藩鎮(zhèn)割據(jù) C.黃巢起義 D.安史之亂4.繪畫作品《步輦圖》描繪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的場景,具有寶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與這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相關的史實是()A.遣唐使來華 B.金城公主入藏C.文成公主入藏 D.玄奘西行求法5.綜觀古代都城演化,宋都汴京與唐都長安相比,在城市的布局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更,這種變更客觀上反映了()A.建筑技術的日益精致 B.城市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C.日益常見的對外交往 D.學術思想的溝通傳播6.小玲是一個對聯(lián)迷,她收集了很多有關中國歷史上聞名帝王的對聯(lián)。下列對聯(lián)中描寫宋太祖的是()A.開明君主吸隋訓,貞觀之治創(chuàng)唐榮B.武周政治得發(fā)展,無字之碑任后評C.調整政策呈開元,沉溺酒色誤王國D.陳橋兵變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7.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使北宋與遼、西夏之間保持著較長時期的和平穩(wěn)定局面,這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這段話意在說明訂立和約的()A.消極影響 B.主動影響 C.最終目的 D.階級屬性8.在某電視劇中,北宋仁宗帶女兒徽柔公主到東京街頭游玩,此時,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A.瓦子中的勾欄內在表演蹴鞠B.人們爭相搶購熱門新書《西游記》C.大相國寺門口上演《牡丹亭》D.路邊攤點售賣熱氣騰騰的水煮玉米9.“此天地間必不行無之書,亦學者必不行不讀之書也?!本帉懘藭哪康氖恰拌b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此書是()A.《史記》 B.《三國志》 C.《資治通鑒》 D.《論語》10.文化發(fā)展與生產(chǎn)力水平親密相關。下圖中南北方人才比重發(fā)生變更的根本緣由是()A.明清社會文化旺盛 B.科舉考試快速發(fā)展C.南方政局更加穩(wěn)定 D.經(jīng)濟重心漸漸南移11.史料類型可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以下可用于探討元朝的文獻史料是()12.秦漢唐宋以來,中國政區(qū)都以“山川形便”為慣例劃分……但是當中心政府式微時,地方簡潔割據(jù)稱雄對抗中心……元朝行省的置劃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以犬牙交織的形式劃分行省疆域,消退了地方割據(jù)分裂的地理基礎。這說明行省制度的確立有利于()A.強化地方管理 B.加強各地之間的聯(lián)系C.鞏固國家統(tǒng)一 D.加強中心和地方的聯(lián)系13.“當11至13世紀之際,中國海船披荊斬棘,晝夜星馳,多次勝利來回于歐亞之間的遠洋航路上。”下列史實最有利于中國海船“晝夜星馳”的是()A.造紙術的改進 B.指南針應用于航海C.火藥的獨創(chuàng) D.活字印刷術的傳播14.某同學在學習完《明朝的統(tǒng)治》一課后,打算編寫一個關于朱元璋的歷史課本劇,劇本中不應當出現(xiàn)的是()A.定都應天府 B.廢除丞相制度 C.設立“三司” D.成立東廠15.17、18世紀,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部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八枷氲睦位\”指的是()A.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B.焚書坑儒C.八股取士、文字獄 D.閉關鎖國16.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各種聯(lián)系。下列幾組歷史事務體現(xiàn)了因果聯(lián)系的是()A.安史之亂——鄭勝利收復臺灣 B.玄奘西行——鑒真東渡C.張騫出訪西域——鄭和下西洋 D.倭寇擾邊——戚繼光抗倭17.弄權“有才”的雍正皇帝因這個天才式的獨創(chuàng),最終為清朝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君相爭權”的問題。下列能體現(xiàn)這一“天才式的獨創(chuàng)”的機構是()A.六部 B.中書省 C.內閣 D.軍機處18.七年級(4)班的同學們開展項目化學習活動,下面是同學們圍繞“康熙皇帝”這一主題展示的一張學習成果匯報卡。由此可知,康熙皇帝()·1683年,統(tǒng)一臺灣·1685—1686年,命清軍兩次進攻雅克薩,大敗沙俄·1690—1696年,三次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1713年,冊封班禪A.開創(chuàng)了康乾盛世 B.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C.促進了人口增長 D.加強了專制皇權19.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中國文學藝術漸漸從少數(shù)文人士大夫向一般大眾普及,通俗程度越來越高,表現(xiàn)方式越來越自由。下表內容取自明清小說的是()選項內容A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B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D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詞20.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聯(lián)系中對事物進行視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閱讀下面的時間軸,下列關于時期及其階段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是()A.①處是秦漢時期,旺盛與開放的時代B.②處是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更C.③處是隋唐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④處是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二、非選擇題(共40分)21.(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圖片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內涵。依據(jù)材料,按要求完成以下問題。(6分)①圖片從不同的方面印證了我國古代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狀況。上述圖片中,體現(xiàn)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交融的有____________;印證清朝時期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的有________。(填寫字母即可,4分)②仿照示例,寫出圖F所示內容的歷史內涵。(2分)【示例】圖B所示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既能反映當時的政治建制狀況,也能反映當時中心集權制度的創(chuàng)立。材料二朝代對新疆地區(qū)對西藏地區(qū)唐朝設置__A__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qū)唐太宗時,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唐穆宗時期,唐蕃訂立友好盟約,立“唐蕃會盟碑”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__B__直轄,掌管西藏軍民各項事務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妥當安置回來祖國的土爾扈特部中心政府對歷代達賴和班禪進行冊封;1727年,設置__C__,監(jiān)督西藏地方政務;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guī)范管理西藏(2)補充完整材料二表格中A、B、C處的內容。(3分)依據(jù)表格,歸納歷代王朝處理邊疆問題的有效方式。(至少答出兩點,2分)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3)綜合上述材料,簡析我國古代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不斷鞏固和發(fā)展的緣由。(3分)22.(17分)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摘自《唐摭言》材料二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薄吨袊鴼v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三中國在歷史上產(chǎn)生過九個統(tǒng)一全國的大朝代,我們可稱秦漢為“第一帝國”,隋、唐、宋為“其次帝國”,明清則為“第三帝國”。第一帝國的政體還帶貴族性質,世族力氣強大。其次帝國則大規(guī)模和有系統(tǒng)地科舉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據(jù)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歸納(1)依據(jù)材料一回答,科舉制度正式確立的標記是什么?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唐朝完善科舉制度的重大舉措。(6分)(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宋初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受哪一政策的影響?科舉制的發(fā)展對宋朝社會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5分)(3)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與“第一帝國”相比,“第三帝國”在中心政治機構和選官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現(xiàn)?(4分)(4)綜上所述,科舉制從產(chǎn)生、完善、發(fā)展直至僵化,有一個根本目的沒有變更,這個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23.(9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請任選其中一種觀點,結合所學學問綻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至少寫兩個論據(jù);條理清晰;結構完整)觀點一:各民族和諧相處奠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大格局觀點二: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集中體現(xiàn)

答案一、1.B2.D3.D4.C5.B點撥: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宋都與唐都的區(qū)分主要在于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出現(xiàn)了更多的商業(yè)區(qū)和消遣場所。這一變更主要是由城市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引起的,故選B。6.D7.B8.A9.C10.D點撥:依據(jù)圖示可知,在北宋之前,我國的文化中心在北方,屬于中原文化中心時代;北宋之后,我國的文化中心轉移到南方,進入江浙文化中心時代,出現(xiàn)這一狀況的根本緣由是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隨著經(jīng)濟重心的不斷南移,我國的文化中心也隨之南移,故D符合題意。11.B12.C13.B14.D15.C16.D點撥: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在東南倭寇最猖獗的時候,明王朝派年輕將領戚繼光到東南沿??官?,故D符合題意;安史之亂發(fā)生在唐朝,與清初鄭勝利收復臺灣無關,解除A;玄奘西行發(fā)生在唐太宗時期,鑒真東渡發(fā)生在唐玄宗時期,解除B;張騫出訪西域發(fā)生在西漢時期,鄭和下西洋發(fā)生在明朝時期,解除C。17.D18.B19.D20.D二、21.(1)①:AE(2分)CD(2分)②【示例】圖F所示的《步輦圖》(局部),既能反映唐朝的繪畫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2分)(2)A:安西;B:宣政院;C:駐藏大臣。(每空1分,共3分)方式:與少數(shù)民族和親;設置管理機構;對少數(shù)民族首領進行冊封;制定法律。(答出隨意兩點得2分)(3)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不斷完善;政府重視發(fā)展民族關系;政府設置相應機構管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各民族經(jīng)過長期的經(jīng)濟、文化溝通,民族交融不斷加強等。(任答三點得3分)22.(1)標記:隋煬帝時創(chuàng)立進士科。(2分)重大舉措:唐太宗時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激勵士人報考,進士科漸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武則天時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一點2分,共4分)(2)政策:重文輕武。(1分)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深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fā)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4分)(3)中心政治機構:明朝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清朝設置軍機處,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2分)選官制度:明清時期接受八股取士,脫離實際,禁錮思想,選拔的官吏都是皇帝旨意的聽從者。(2分)(4)維護封建統(tǒng)治。(2分)23.【示例】觀點: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集中體現(xiàn)。論述:秦統(tǒng)一后,為鞏固統(tǒng)治,創(chuàng)立了大一統(tǒng)的中心集權制度。確立皇帝制,皇帝之下,設有中心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tǒng)領,分別掌管國家的行政、軍事和監(jiān)察事務;地方實行郡縣制,加強了中心對地方的限制,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此后,我國歷代王朝皆實行相應措施,不斷加強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西漢實行刺史制度,頒布“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宋朝實行分化事權的方法,減弱相權;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限制對軍隊的調動,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lián)系;地方派文臣擔當各地州縣的長官,為防止知州的權力過大難以限制,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在地方設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心等。元朝中心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六部,分管各項政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