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教學設計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教學設計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教學設計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教學設計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通過了解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相識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通過了解漢朝時期的社會沖突和農夫起義,相識兩漢衰亡的緣由。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即漢高祖。2.文景之治(1)背景:漢初統(tǒng)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尊奉黃老無為思想,實行“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稅、徭役和刑罰,提倡節(jié)儉,削減財政支出。(2)結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濟得到了明顯復原,社會穩(wěn)定,史稱“文景之治”。3.漢初制度(1)漢承秦制: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史稱“漢承秦制”。(2)郡國并行制:漢初地方行政制度實行郡縣與分封并行制。劉邦在統(tǒng)一斗爭中分封了七個異姓功臣為諸侯王,他們擁兵自重,對中心集權造成嚴峻威逼。不久,漢高祖將異姓諸侯王慢慢剪除,但又接連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給漢王朝的統(tǒng)治和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3)七國之亂:漢景帝在位時,削減諸侯封地,引發(fā)了吳、楚等七國叛亂。但叛亂不得人心,三個月內即被平定。二西漢的強盛1.中心集權的強化(1)政治上①“推恩令”:成功減弱了諸侯王的勢力。②中外朝制度:加強皇權,減弱相權,設立干脆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書令的作用起先提升。③察舉制:官吏選拔制度。④刺史制度: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負責對轄區(qū)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察監(jiān)察。⑤社會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打擊豪強、游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2)經濟上①幣制政策: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心。②專賣制度: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③物價政策: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yè)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④抑商政策:抑制工商業(yè)者,向他們征收財產稅。(3)思想上①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公元前136年,朝廷設立五經博士,儒學獨尊地位確立。②影響: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2.穩(wěn)固邊疆,開拓疆域(1)北擊匈奴①任用衛(wèi)青、霍去病為將,經過三次較大規(guī)模的斗爭,限制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qū)域。②西漢在河西走廊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2)開通西域①為協(xié)作對匈奴的斗爭,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訪西域,開拓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的政治、經濟、文化聯(lián)系,中國的絲織品沿著這條道路傳向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形成“絲綢之路”。②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3)對東南、西南地區(qū)的治理:加強對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限制,比以前更加有效。三東漢的興衰1.王莽政權(1)背景:西漢后期,政治日趨黑暗,土地兼并嚴峻,賦稅徭役沉重,社會動蕩。(2)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皇位,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3)改制:王莽針對西漢后期的政治沖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實際,激化社會沖突。(4)滅亡:23年,綠林軍擊敗王莽軍隊主力,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2.光武中興(1)背景:25年,西漢宗室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即漢光武帝。(2)措施①政治:加強皇權,增加尚書臺的作用;嚴控外戚干政;裁并郡縣,裁減官吏;整頓吏治。②經濟: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shù)量,釋放奴婢。③思想:重視儒學。(3)結果:社會經濟發(fā)展,政局穩(wěn)定。3.東漢的衰落(1)外戚宦官專權:東漢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繼位,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各謀私利,相互爭斗,政治黑暗。(2)一些正直官員和士人不滿現(xiàn)實,品評人物,抨擊時政,稱為“清議”。他們觸犯了宦官利益,被誣陷為“黨人”,遭到嚴厲鎮(zhèn)壓,史稱“黨銅之禍”。4.黃巾起義(1)緣由: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發(fā)展快速,土地兼并嚴峻,階級沖突日益尖銳。(2)概況:184年,張角創(chuàng)立的民間隱私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個地方同時發(fā)動起義。起義軍頭裹黃巾,稱“黃巾軍”。(3)結果:起義軍雖然相繼被官兵各個擊破,但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地方長官趁機擁兵自重,軍閥割據局面出現(xiàn),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四兩漢的文化1.史學成就(1)司馬遷撰寫《史記》①內容: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形式,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年間約三千年的歷史,首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體裁。②評價:《史記》文字精練,人物刻畫與敘事生動,不虛美,不隱惡,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2)《漢書》: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2.文學成就(1)漢賦:一種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文體,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2)樂府詩:是國家專管音樂的機構樂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詩,其中很多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狀況。(3)五言詩:民間流行,語言樸實生動,傳播廣泛。3.科技成就(1)醫(yī)學①成書于戰(zhàn)國至西漢之間的《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②東漢時的《神農本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