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1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2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3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4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綜合能力測評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在國慶期間,在北京旅游的阿龍很想體驗北京人的原始生活。當“周口店遺址文化節(jié)”活動主辦者發(fā)給他一塊獸肉讓他切割時,他選擇的最佳工具應該為()A.石制工具 B.鐵制工具 C.棍棒 D.硬質土塊【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北京人處于舊石器時代,是石制工具,A項正確;鐵制工具是春秋戰(zhàn)國以后;材料說的是生產工具,棍棒、硬質土塊均不方便切割,排除BCD項。故選A項。2.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關于北京人的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新石器時代 B.過著群居生活 C.已經會人工取火 D.會建造房屋【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北京人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屬于舊石器時代,A項錯誤;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B項正確;北京人會使用天然火,不會人工取火,C項錯誤;北京人住在山洞里,不會建造房屋,D項錯誤。故選B。3.下圖陵墓號稱“天下第一陵”,下列事件與該陵墓主人無關的是()A.制造船只 B.挖掘水井 C.建造宮室 D.種植五谷和蔬菜【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圖片可知,黃帝陵紀念的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黃帝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建造宮室和船只,挖掘水井等,種植五谷和蔬菜是炎帝的貢獻,說法不正確,D項符合題意,選擇D項;“制造船只”、“挖掘水井、“建造宮室””都和黃帝有關,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4.《禮記·禮運》認為,在“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會進入“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按笕耸兰耙詾槎Y,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敝袊钤缇邆湟陨稀靶】怠敝捞卣鞯耐醭茿.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jù)題干信息“社會進入“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結合所學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王位,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yōu)榱思姨煜?,故中國最早具備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故A符合題意;商朝、周朝、秦朝與題干無關,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军c睛】抓住題干關鍵詞“社會進入“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是解題的關鍵,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王位,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yōu)榱思姨煜隆?.春秋時期的政治局面是“永樂征伐自諸侯出”,諸侯的出現(xiàn)與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關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實行的制度是分封制。A項是堯舜禹時期實行的制度;C項是秦朝實行的制度;D項是元朝實行的制度。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6.根據(jù)史書記載,西周初年的國家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戰(zhàn)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這則材料反映出該時期歷史發(fā)展的最突出趨勢是()A.國家逐步走向統(tǒng)一 B.國家數(shù)量由多到少C.諸侯由弱變強 D.周天子由強變弱【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和材料“西周初年的國家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戰(zhàn)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可知,通過春秋爭霸和戰(zhàn)國爭雄,國家越來越少,國家趨向統(tǒng)一,A項正確;國家數(shù)量由多到少、諸侯由弱變強、周天子由強變弱均是現(xiàn)象,是重要趨勢,本質上反映了是國家統(tǒng)一,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7.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A.周王室中興,王權加強 B.諸侯國日益減少,七雄紛爭C.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D.周王號令天下,諸侯臣服【答案】C【解析】【詳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我國進入春秋時期,周王室的統(tǒng)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qū)僅在洛邑一帶。周王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諸侯競相稱霸。故選C;A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是戰(zhàn)國時期的情況,排除;D是西周時期,排除。8.以“仁”釋“禮”,力圖將社會外在規(guī)范轉化為個人的內在自覺,從而鋪墊了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以“仁”釋“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9.最能體現(xiàn)秦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確立中央集權 B.郡縣建立 C.刑法嚴苛 D.法律至上【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秦國統(tǒng)一了六國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創(chuàng)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A項正確;BCD都不符合題干“最能體現(xiàn)”的要求,排除BCD項。故選A項。10.“馬到成功“蘊含著人們對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馬”字,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秦朝官方文書中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依據(jù)已學知識可知,秦朝統(tǒng)一了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文字,廢除原來六國的文字,后來,又推廣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A是小篆,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11.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也發(fā)展起來,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A.鹽鐵官營 B.興辦太學 C.實行刺史制度 D.實行“推恩”【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題干中的“諸侯王”“漢武帝”“主父偃”,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漢武帝采納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D項正確;鹽鐵官營是漢武帝在經濟上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排除A項;興辦太學是漢武帝在思想上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排除B項;實行刺史制度是為了監(jiān)察地方百官和豪強,與諸侯王無關,也不是主父偃提出的,排除C項。故選D項。1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當時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國勢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C.實現(xiàn)了思想上的大一統(tǒng) D.促進了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答案】D【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漢武帝有關知識的認識。為加強中央集權,解決王國問題,漢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在當時的最大作用是促進了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故選D?!究键c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大一統(tǒng)的漢朝13.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是在()A.漢高祖時期 B.漢文帝時期 C.漢景帝時期 D.漢武帝時期【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漢武帝時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D項正確;ABC項時期并沒有達到鼎盛,排除ABC項。故選D項。14.以下示意圖中①的時代特征是A.中華文明的起源 B.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C.大一統(tǒng)局面的開創(chuàng)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距今約170萬年前,中國進入史前時期,是中華文明的起源;約前2070年,進入夏商周時期,是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前221年,秦朝建立,是大一統(tǒng)局面的開創(chuàng);220年,曹魏建立,進入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階段。故C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15.抓住關鍵語句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與“司馬遷”、“紀傳體通史”、“不虛美、不隱惡”、“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等信息對應的一部歷史巨著是:A.《史記》 B.《漢書》 C.《九章算術》 D.《通典》【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BCD項與題意不符,A項符合題意,故選A。16.在歷史課上,同學們講了許多關于三國鼎立的故事。下列選項直接導致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是()A.官渡之戰(zhàn) B.赤壁之戰(zhàn) C.三顧茅廬 D.七擒孟獲【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官渡之戰(zhàn)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B正確;官渡之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排除A;三顧茅廬與題干描述的不符,排除C;七擒孟獲是建興三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南中發(fā)動的戰(zhàn)爭,排除D。故選B17.我國歷史上就曾因種種原因而發(fā)生過多次遷都,如商王盤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在其統(tǒng)治時期都遷過都。其中,北魏孝文帝遷都A.長安 B.咸陽 C.洛陽 D.成都【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jù)所學可知,389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439年,鮮卑族統(tǒng)一黃河流域,為加強對中原的控制和籠絡漢族上層地主,494年孝文帝將都城遷到洛陽,故C符合題意;長安是西漢、唐朝的都城,故A不合題意;秦朝定都咸陽,故B不合題意;蜀漢定都成都,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8.祖沖之的最大成就是()A.對圓周率的推算 B.制定大明歷C.測定一個回歸年的天數(shù) D.制造“千里船”【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祖沖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學家,他在數(shù)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等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就是在數(shù)學領域求得比較精確的圓周率。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shù)值,計算到小數(shù)點以后的第7位數(shù)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A項符合題意;制定大明歷、測定一個回歸年的天數(shù)、制造“千里船”都是祖沖之的成就,但不是最大成就,排除BCD三項,故選擇A。19.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為其提供物質條件的是A.甲骨文B.造紙術C.百家爭鳴D.“文景之治”【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jù)所學可知,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wǎng)等造成便于書寫的紙,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變革,由此可知為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提供物質條件的是造紙術,B項符合題意;甲骨文是商朝時期出現(xiàn)的文字,A項不符合題意;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至戰(zhàn)國時期,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這是思想文化的運動,C項不符合題意;“文景之治”是西漢初期的社會盛況,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20.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強了北魏實力,促進了民族交觸。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實現(xiàn)北方統(tǒng)一B.孝文帝改革決心堅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晉末年,伴隨著少數(shù)民族內遷,我國北方出現(xiàn)了民族融合趨勢。正是因為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北魏孝文帝改革才取得了成功。所以D符合題意,ABC項均不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军c睛】本題的關鍵詞是“根本原因”。二、列舉題(共8分)21.根據(jù)提示寫出相應的人物1.他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______。2.漢武帝接受______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西漢宗室______在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4.《齊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一部完整的農書,它的作者是北朝______。【答案】①.老子②.董仲舒③.劉秀④.賈思勰【解析】【21題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故答案為:老子。【22題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tǒng)一了思想,故答案為:董仲舒。【23題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東漢的建立是劉秀,他本是西漢宗室,于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他建立的漢朝史稱東漢。故答案為:劉秀。【24題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北朝農學家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故答案為:賈思勰。22.根據(jù)提示,寫出下列內容。(1)______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2)西周實行______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3)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戰(zhàn)役中,漢武帝派______、霍去病率精騎出擊匈奴。(4)王羲之的代表作《______》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答案】①.河姆渡居民②.分封制③.衛(wèi)青④.蘭亭集序【解析】【22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長江流域農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故答案為:河姆渡人?!?3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初期,為鞏固周朝的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據(jù)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親和功臣,封他們?yōu)橹T侯,建立諸侯國,稱為“授民授疆土”,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故答案為:分封制?!?4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建國之初,國力疲弱,不得不對匈奴實行“和親”,為了解除匈奴對西漢的威脅,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wèi)青和霍去病出擊匈奴,獲得大勝,經過漠北戰(zhàn)役的打擊,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故答案為:衛(wèi)青?!?5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東晉王羲之是著名書法家,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故答案為:蘭亭集序。三、材料分析題(23題10分,24題18分,25題11分,26題13分,共52分)23.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中國史前的堯、舜、禹曾活動在山西晉南一帶,至今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許多堯、舜、禹的傳說和名勝古跡。觀察下邊幾幅名勝古跡的圖片?;卮饐栴}。(1)請你分別用簡短話對三位人物的事跡進行描述。(2)有一種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制度與圖中三位人物有關,這種制度叫什么?(3)這些都是古代傳說中的人物,舉例說明我們應該怎樣科學對待歷史事實與神話傳說的關系?!敬鸢浮浚?)堯鼓勵人們開墾農田,適時耕種。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wěn)定局勢,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禹采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大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2)禪讓制。(3)歷史是真實可靠的,而傳說難免夸張?zhí)摌?,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極有價值的內容。例如:關于黃帝時期發(fā)明的傳說,我們可從考古實物中得到驗證,如河南洛陽等地發(fā)現(xiàn)了距今四五千年的水井遺跡等?!窘馕觥俊驹斀狻浚?)結合所學可知,堯鼓勵人們開墾農田,適時耕種。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wěn)定局勢,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禹采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大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2)結合所學可知,禪讓制是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繼黃帝之后,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3)結合所學可知,歷史是真實可靠的,而傳說難免夸張?zhí)摌?,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極有價值的內容。例如:關于黃帝時期發(fā)明的傳說,我們可從考古實物中得到驗證,如河南洛陽等地發(fā)現(xiàn)了距今四五千年的水井遺跡等。24.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社會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畎祝?)材料一中的“秦王掃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何歷史意義?材料二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珴蓶|《沁園春·雪》(2)中國幾千年來一直采用君主制,故權歸皇帝一人掌握,表現(xiàn)為高度的中央集權。這種制度由誰首創(chuàng)?為加強對地方的統(tǒng)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3)“秦皇”為抗擊匈奴,派人修筑了“萬里長城”,寫出秦長城的東西起止點。材料三西漢建立之初,“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稘h書·食貨志》(4)針對西漢初年的社會狀況,漢初統(tǒng)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使西漢前期出現(xiàn)了怎樣的盛世局面?(5)結合材料二、三及所學知識回答,“漢武”為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在政治上、思想上分別實行了什么措施?【答案】(1)秦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爭戰(zhàn)混亂的局面,建立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2)秦始皇??たh制。(3)西起臨洮,東到遼東。(4)休養(yǎng)生息。文景之治。(5)在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在思想上“罷默百家,獨尊儒術”?!窘馕觥俊拘?詳解】據(jù)所學可知,公元前230年開始,秦王嬴政開始了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至公元前221年,齊王建不戰(zhàn)而降,嬴政完成了秦的統(tǒng)一,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封建制國家——秦朝。故提取材料一關鍵信息“秦王掃六合”指秦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影響:據(jù)所學可知,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爭戰(zhàn)混亂的局面,建立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小問2詳解】人物:據(jù)所學可知,秦始皇完成統(tǒng)一后,為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制度:據(jù)所學可知,秦統(tǒng)一后,疆域空前遼闊,為有效管理地方,秦朝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拘?詳解】據(jù)所學可知,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余里,稱為“萬里長城”。【小問4詳解】政策:提取材料三有效信息“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其意為:西漢初年,百姓失去了農業(yè)生產,面臨大饑荒。米價很高,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現(xiàn)象,死者一半以上。分析材料可知,西漢初年,農業(yè)生產遭到破壞,加上饑荒,人民生活艱難困苦。結合所學知識,西漢統(tǒng)治者,為穩(wěn)定社會秩序,采取了“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盛世局面:據(jù)所學可知,漢文帝、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繼續(xù)推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政治清明,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安定,歷史將這一局面稱為“文景之治”?!拘?詳解】措施:據(jù)所學可知,為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的統(tǒng)治,漢武帝在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在思想上“罷默百家,獨尊儒術”。25.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中國歷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響王朝的興衰,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回答問題。材料一“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選自《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漢武帝在開發(fā)利源方面最重要的還是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包括……新貨幣的發(fā)行以及鹽、鐵、酒的專利等,這套新經濟政策的設計者是桑弘羊、孔僅等。——傅樂成《中國通史》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日:“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陽一帶)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薄段簳罚?)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涉及哪一次變法?這次變法中有關土地制度方面的內容是什么?變法中的哪項措施激勵人們“勇于公戰(zhàn)”?(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新貨幣的具體稱謂是什么?“新貨幣的發(fā)行以及鹽、鐵、酒的專利”分別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采取的舉措?(4)綜上所述,你認為改革成功的因素是什么?【答案】(1)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2)五株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3)遷都洛陽。(4)改革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改革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窘馕觥俊拘?詳解】變法:提取材料一關鍵詞“秦民大說(悅)”“《史記·商君列傳》”可知,秦民指秦國老百姓,商君指商鞅,結合所學知識,戰(zhàn)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改革后,秦國國富兵強,故材料所述涉及商鞅變法。內容:據(jù)所學可知,商鞅變法中規(guī)定: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變革了中國土地制度。措施:據(jù)所學可知,商鞅變法中規(guī)定: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極大地調動了秦國人民參軍參戰(zhàn),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拘?詳解】貨幣:提取材料關鍵信息“漢武帝……新貨幣的發(fā)行”,結合所學知識,漢武帝時期,為加強對國家經濟的控制,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故材料中所述“新貨幣”指五株錢。措施:據(jù)所學可知,材料中“新貨幣的發(fā)行”指:漢武帝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鹽、鐵、酒的專利”指: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或實行鹽鐵官營、專賣)?!拘?詳解】舉措:提取材料三中關鍵信息“河洛(今洛陽一帶)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分析其意可知,北魏孝文帝認為,河南洛陽一帶是君王故里,這次大舉遷都,一定能使祖宗基業(yè)發(fā)揚光大??梢?,材料三所述孝文帝的舉措是:遷都洛陽?!拘?詳解】認識:本題為開放性設問,學生可根據(jù)所學商鞅變法的精神、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史實,結合自身學習所知進行表述,觀點正確,語言清晰即可。示例:改革應具創(chuàng)新精神;改革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改革要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等。2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祖沖之使用的運算工具是竹棍,即古人所說的“算籌”。他計算圓周率,必須用算籌對九位的數(shù)字進行130次以上的計算,這其中包括開方,運算異常艱巨。材料二月球上有一座環(huán)形山,是以我國古代著名數(shù)學家祖沖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陽系中有一顆小行星,是由我國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xiàn)的,被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