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66-2015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_第1頁
JGJ66-2015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_第2頁
JGJ66-2015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_第3頁
JGJ66-2015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_第4頁
JGJ66-2015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UDC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JJ[GJJ

JGJ66-2015

P備案號J2055-2015

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Codefordesignofmuseumbuilding

2015-06-30發(fā)布2016-02-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

前言

根據(jù)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08年工程建設標準

規(guī)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8J102

號)的要求。規(guī)范編制組經(jīng)廣泛調(diào)查研究,總結實踐經(jīng)驗,參考

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技術,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

原《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66-91進行了修訂。

本規(guī)范主要技術內(nèi)容是:總則、術語、選址與總平面、基本

規(guī)定、建筑設計分類規(guī)定、藏品保存環(huán)境、防火、采光與照明、

聲學、結構與設備。

本規(guī)范修訂的主要技術內(nèi)容是:1.擴大規(guī)范的使用范圍,

使之適用于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科技館、陳列館等,并相

應補充了各類博物館建筑設計的技術內(nèi)容;2.在適用、安全、

防火、衛(wèi)生、藏品保護、照明和聲學等方面,有較大的補充和修

改;增加了建筑智能化系統(tǒng)的內(nèi)容;3.對照現(xiàn)行有關建設標準

和技術標準,并根據(jù)近年博物館建設的經(jīng)驗和發(fā)展要求,修改和

補充了相關規(guī)定;4.重新編寫章節(jié)綱目和術語。

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

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

釋,由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負責

具體技術內(nèi)容的解釋。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華東

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博物館建筑設

計規(guī)范》編制組(地址:上海市漢口路151號;郵政編碼:

200002)。

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規(guī)范參編單位:中國航空規(guī)劃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

4

上海博物館

中國美術館

上海科技館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員:陳夢駒翁蠟江璐韓光宗

周建龍馮旭東馬偉駿邵民杰

王小安沈朝暉胡建中俞明

錢之廣閏賢良董岳華華焦寶

玉庫王炯

本規(guī)范主要審查人員:劉景棵顧均何玉如崔惺

沈迪王洪禮趙擎夏江剛

趙世明杜毅威廖堅衛(wèi)段勇

李元潮

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3

3SiteSelectionandGeneralLayout????????????.....…..........8

3.1SiteSelection………………8

3.2GeneralLayout………………8

4BasicRequirements…........….........…..................….10

4.1GeneralRequirements………10

4.2ExhibitionArea……………17

4.3EducationandPublicServiceArea……......19

4.4CollectionStorage、CollectionTechnologyArea……………19

4.5WorkandResearchArea……20

4.6AdministrativeOfficesArea,AuxiliarySpace………………21

5BuildingDesignClassificationRequirement…...............22

5.1History,Art,ComprehensiveMuseum……22

5.2MuseumofNatureHistory…………………23

5.3MuseumofTechnology……25

5.4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25

6CollectionPreservation..............…..................…….27

7FireProtection........…...............……….31

7.1GeneralRequirements………31

7.2FireProtectionforCollectionStorageArea…32

8DayLightingandLighting........…............................36

8.1DayLighting………………36

8.2Lighting……………………37

9Acoustics…………................................….........….41

8

10StructureandBuildingFacilities..............................43

10.1Structure…………………43

10.2WaterSupplyandDrainage………………44

10.3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45

10.4BuildingElectricalSystem…………………47

10.5BuildingIntelligentSystem…………………4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52

ListofQuotedStandards........….........…..........….........53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55

9

1總則

1.0.1為使博物館建筑設計符合適用、安全、衛(wèi)生等方面的基

本要求,制定本規(guī)范。

1.O.2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博物館建筑設計。

1.O.3按博物館的藏品和基本陳列內(nèi)容分類,博物館可劃分為

歷史類博物館、藝術類博物館、科學與技術類博物館、綜合類博

物館等四種類型。

1.O.4博物館建筑可按建筑規(guī)模劃分為特大型館、大型館、大

中型館、中型館、小型館等五類,且建筑規(guī)模分類應符合表

1.O.4的規(guī)定。

表1.O.4博物館建筑規(guī)模分類

建筑規(guī)模類別建筑總建筑面積Cm2)

特大型館>50000

大型館20001~50000

大中型館10001~20000

中型館5001~10000

小型館主三5000

1.O.5博物館建筑設計應遵循下列原則:

1在完整的工藝設計基礎上進行,滿足博物館功能及其適

度調(diào)整的要求,并適應博物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

2保障公眾和工作人員的使用環(huán)境符合國家現(xiàn)行衛(wèi)生標準

的規(guī)定;

3保障使用者安全,應滿足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障

人士、嬰幼兒監(jiān)護人等使用和安全的要求,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

準《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的要求;

1

4保護藏品、展品安全,避免人為破壞和自然破壞;

5因地制宜,與當?shù)氐淖匀缓腿宋沫h(huán)境、經(jīng)濟和技術發(fā)展

水平相結合,滿足節(jié)地、節(jié)能、節(jié)水、節(jié)材和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

6在建設全過程中對展陳、環(huán)境、裝修、標識、信息管理

系統(tǒng)、安全防范工程等進行協(xié)調(diào)設計。

1.O.6博物館建筑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

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2

2術語

2.0.1博物館建筑museumbuilding

為滿足博物館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

的見證物,開展教育、研究和欣賞活動,以及為社會服務等功能

需要而修建的公共建筑。

2.0.2歷史類博物館museumofhistory

以歷史的觀點來展示藏品,主要按編年次序為重要的歷史事

件提供實證和文獻資料的博物館。

2.O.3藝術類博物館museumofart

主要展示其藏品的藝術與美學價值的博物館。

2.0.4科學與技術類博物館museumofscienceandtechnolo

gy

以分類、發(fā)展或生態(tài)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體的方法從宏

觀或微觀方面展示科學成果的博物館。

2.O.5綜合類博物館comprehensivemuseum

綜合展示自然、歷史、藝術方面藏品的博物館,通常為地區(qū)

性的地志博物館。

2.0.6紀念館memorialmuseum

為紀念某一歷史事件、人物而設立的博物館,屬歷史類博物

館的一種。

2.0.7美術館artmuseum

為教育、研究和欣賞的目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美術

藏品的藝術博物館。

2.0.8科技館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

以提高公民科學素質(zhì)為目的,開展科普展覽、科技培訓等活

動的科學與技術類博物館。

3

2.0.9陳列館exhibitionhall

小型的或專題性的博物館。

2.0.10自然博物館museumofnaturehistory

以分類、生態(tài)和歷史的觀點了解自然和人類環(huán)境,展示其進

化過程的科學與技術類博物館。

2.0.11技術博物館museumoftechnology

收集、保存、展示和研究產(chǎn)業(yè)、專業(yè)或是專項工程技術成果

的科學與技術類博物館。

2.0.12工藝設計processdesign

經(jīng)過可行性研究、項目評估、建筑設計任務書編制等建設前

期工作確定的博物館建設綱要和技術內(nèi)容。

2.0.13藏品collection

博物館庫藏或在展的具有收藏、展示、傳播、研究價值的文

物、標本、藝術品、科技展品、工程技術產(chǎn)品、音像制品、模型

等的總稱。

2.0.14展品exhibits

向觀眾展示的藏品及其輔助資料、科技展品、互動或聲像演

示裝置、模型、圖文板等的總稱。

2.0.15展廳exhibitionhall

為向觀眾展示展品而設置的專用房間。

2.0.16基本陳列廳fundamentaldisplayhall

為展示博物館的主要收藏和基本內(nèi)容而設置的展廳。

2.0.17臨時展廳temporarilyexhibitionhall

為短期展示、適時更替的展品而設置的展廳。

2.0.18兒童展廳children'sexhibitionhall

為展示適于學齡前兒童的展品而設置的展廳。

2.0.19特殊展廳specialexhibitionhall

生態(tài)陳列、全景畫、天象廳、聲像演示、裝置藝術等有特殊

工藝要求的展廳的統(tǒng)稱。

2.0.20綜合大廳comprehensivehall

4

對觀眾開放,兼具展品展示和交通樞紐功能的建筑空間。

2.0.21展廳凈面積netareaofgallery

展廳的使用面積,包括展品、展具、展覽設備及其安全保護

范圍的占地面積和觀眾使用的觀展活動、通行面積。

2.0.22展品占地率arearatioofexhibits

展廳內(nèi)展品、展具、展覽設備及其安全保護范圍的占地面積

與展廳凈面積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2.O.23展廳觀眾合理密度reasonabledensityofattendance

在一定的展覽方式條件下,展廳內(nèi)觀展環(huán)境、展品和觀眾安

全能得到充分保證,且空氣質(zhì)量維持良好時,展廳凈面積每平方

米能容納的最大觀眾人數(shù)。簡稱合理密度。

2.O.24展廳觀眾高峰密度peakdensityofattendance

在一定的展覽方式條件下,展廳內(nèi)觀展環(huán)境、展品和觀眾安

全不能得到充分保證,空氣質(zhì)量下降趨向允許限值而需限制廳外

觀眾進入時,展廳凈面積每平方米能容納的最大觀眾人數(shù)。簡稱

高峰密度。

2.O.25展廳觀眾合理限值reasonablelimitingvalueofat

tendance

在一定的展覽方式條件下,展廳內(nèi)達到合理密度時的觀眾人

數(shù)。簡稱合理限值。

2.0.26展廳觀眾高峰限值peaklimitingvalueofattendance

在一定的展覽方式條件下,展廳內(nèi)達到高峰密度時的觀眾人

數(shù)。簡稱高峰限值。

2.0.27藏品保存場所spacesforcollection

藏品庫區(qū)、展廳和藏品技術區(qū)等有藏品的建筑空間的總稱。

2.O.28藏品庫區(qū)collectionstoragearea

為藏品收藏及管理而專設的房間、通道等建筑空間的總稱,

由庫前區(qū)和庫房區(qū)組成。

2.0.29庫前區(qū)collectionmanagementarea

藏品庫區(qū)內(nèi)接收、管理藏品的工作區(qū)域。

5

2.0.30庫房區(qū)collectionstoragerooms

藏品庫區(qū)內(nèi)收藏藏品的區(qū)域,包括藏品庫房及其走道。

2.0.31庫房區(qū)總門gateofstoragerooms

庫前區(qū)進人庫房區(qū)的門。

2.O.32拆箱間collectionunpackingroom

對進入庫前區(qū)的藏品箱、包進行開箱、拆包、清點工作的

房間。

2.0.33鑒選室Identificationroom

對開箱、拆包后的藏品進行初步鑒定、要瓦別的房間。

2.0.34暫存庫temporarystorageroom

庫前區(qū)內(nèi)為暫時存放尚未清理、消毒的藏品而專設的房間。

2.0.35周轉庫revolutionstorageroom

為暫時存放已提陳出庫待使用、外展,或是巳使用、外展待

人庫的藏品而專設的房間。

2.O.36緩沖間bufferroom

為對溫瘟度敏感的藏品人庫前或出庫后適應溫濕度變化而專

設的房間。

2.0.37鑒賞室appreciationroom

庫前區(qū)內(nèi)供專業(yè)人員鑒賞、研究藏品的房間。

2.0.38展具exhibitscontainer

展品展示中使用的櫥柜、臺座、支架、隔板、鏡框、瓶

罐等。

2.0.39藏具collectioncontainer

藏品保管中使用的櫥柜、臺座、支架、箱盒、囊匣、鏡框、

瓶罐等。

2.0.40消毒室disinfectionroom

用熏蒸、冷凍、低氧等化學或物理方法對藏品進行殺蟲、滅

菌的專用房間。

2.O.41熏蒸室fumigationroom

用氣化化學藥品對藏品進行殺蟲、滅菌的消毒室。

6

2.O.42信息中心informationcenter

對博物館的藏品、展覽、管理等信息進行采集、制作、處

理、儲存和傳播等功能用房的總稱。

7

3選址與總平面

3.1選址

3.1.1博物館建筑基地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符合城市規(guī)劃和文化設施布局的要求;

2基地的自然條件、街區(qū)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應與博物館的類

型及其收藏、教育、研究的功能特征相適應;

3基地面和d繭滿足博物館的功能要求,并宜有適當發(fā)展余地;

4應交通便利,公用配套設施比較完備;

5應場地干燥、排水通暢、通風良好;

6與易燃易爆場所、噪聲源、污染源的距離,應符合國家

現(xiàn)行有關安全、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標準的規(guī)定。

3.1.2博物館建筑基地不應選擇在下列地段:

1易因自然或人為原因引起沉降、地震、滑坡或洪澇的地段;

2空氣或土地已被或可能被嚴重污染的地段;

3有吸引啃齒動物、昆蟲或其他有害動物的場所或建筑附近。

3.1.3博物館建筑宜獨立建造。當與其他類型建筑合建時,博

物館建筑應自成一區(qū)。

3.1.4在歷史建筑、保護建筑、歷史遺址上或其近旁新建、擴

建或改建博物館建筑,應遵守文物管理和城市規(guī)劃管理的有關法

律和規(guī)定。

3.2總平面

3.2.1博物館建筑的總體布局應遵循下列原則:

1應便利觀眾使用、確保藏品安全、利于運營管理;

2室外場地與建筑布局應統(tǒng)籌安排,并應分區(qū)合理、明確、

互不干擾、聯(lián)系方便;

8

3應全面規(guī)劃,近期建設與長遠發(fā)展相結合。

3.2.2博物館建筑的總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新建博物館建筑的建筑密度不應超過40%。

2基地出人口的數(shù)量應根據(jù)建筑規(guī)模和使用需要確定,且

觀眾出人口應與藏品、展品進出口分開設置。

3人流、車流、物流組織應合理;藏品、展品的運輸線路

和裝卸場地應安全、隱蔽,且不應受觀眾活動的干擾。

4觀眾出人口廣場應設有供觀眾集散的空地,空地面積應

按高峰時段建筑內(nèi)向該出人口疏散的觀眾量的1.2倍計算確定,

且不應少于O.4m2/人。

5特大型館、大型館建筑的觀眾主人口到城市道路出人口的

距離不宜小于20m,主人口廣場宜設置供觀眾避雨遮陰的設施。

6建筑與相鄰基地之間應按防火、安全要求留出空地和道

路,藏品保存場所的建筑物宜設環(huán)形消防車道。

7對噪聲不敏感的建筑、建筑部位或附屬用房等宜布置在

靠近噪聲源的一側。

3.2.3博物館建筑的露天展場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與室內(nèi)公共空間和流線組織統(tǒng)籌安排;

2應滿足展品運輸、安裝、展覽、維修、更換等要求;

3大型展場宜設置問詢、廁所、休息廊等服務設施。

3.2.4博物館建筑基地內(nèi)設置的停車位數(shù)量,應按其總建筑面

積的規(guī)模計算確定,且不宜小于表3.2.4的規(guī)定:

表3.2.4博物館建筑基地內(nèi)設置的停車位數(shù)量

每1000m2建筑面積設置的停車位(個)

小型汽車

大型客車大中型館、非機動車

小型館、中型館

大型館、特大型館

0.35615

注:1計算停車位時,總建筑面積不包含車庫建筑面積。

2停車位數(shù)量不足1時,應按1個停車位設置。

9

4基本規(guī)定

4.1一般規(guī)定

4.1.1博物館建筑的功能空間應劃分為公眾區(qū)域、業(yè)務區(qū)域和

行政區(qū)域,且各區(qū)域的功能區(qū)和主要用房的組成宜符合表4.1.1

的規(guī)定,并應滿足工藝設計要求。

表4.1.1博物館建筑各區(qū)域的功能區(qū)和主要用房的組成

主要用房組成

區(qū)

功能區(qū)

域科學與技術類博物館

或用房歷史類、綜合類

藝術類博物館技術博物館、

類別博物館

類自然博物館

科技館

綜合大廳、

綜合大廳、基綜合大廳、基綜合大廳、基

基本陳列廳、

本陳列廳、臨時本陳列廳、臨時本陳列廳、臨時

臨時展廳、

展廳、兒童展展廳、兒童展展廳、兒童展

陳兒童展廳、

廳、特殊展廳及廳、特殊展廳及廳、特殊展廳及

列特殊展廳及

其設備間其設備間其設備間

展其設備間

區(qū)展具儲藏

展具儲藏室、展具儲藏室、展具儲藏室、

公室、講解員

眾講解員室、管理講解員室、管理講解員室、管理

室、管理員

員室員室

區(qū)員室

影視廳、

影視廳、報告影視廳、報告

影視廳、報告報告廳、教

廳、教室、實驗廳、教室、實驗

教廳、教室、閱覽室、實驗室、

室、閱覽室、博室、閱覽室、博

育室、博物館之友閱覽室、博

物館之友活動物館之友活動

區(qū)活動室、青少年物館之友活

室、青少年活室、青少年活

活動室動室、青少

動室動室

年活動室

10

續(xù)表4.1.1

主要用房組成

區(qū)

功能區(qū)

域科學與技術類博物館

或用房歷史類、綜合類

分藝術類博物館

類別博物館技術博物館、

類自然博物館

科技館

售票室、

售票室、門售票室、門售票室、門門廊、門廳、

廊、門廳、休息廊、門廳、休息廊、門廳、休息休息室(廊)、

公?I[室(廊)、飲水、室(廊)、飲水、室(廊)、飲水、飲水、廁所、

眾務廁所、貴賓室、廁所、貴賓室、廁所、貴賓室、貴賓室、廣

區(qū)設廣播室、醫(yī)務室廣播室、醫(yī)務室廣播室、醫(yī)務室播室、醫(yī)務

域施室

茶座、餐廳、茶座、餐廳、茶座、餐廳、茶座、餐

商店商店商店廳、商店

拆箱間、鑒選拆箱間、鑒選拆箱間、鑒選

室、暫存庫、保室、暫存庫、保室、暫存庫、保拆箱間、

管員工作用房、管員工作用房、管員工作用房、保管員工作

包裝材料庫、保包裝材料庫、保包裝材料庫、保用房、保管

區(qū)

管設備庫、鑒賞管設備庫、鑒賞管設備庫、鑒賞設備庫

室、周轉庫室、周轉庫室、周轉庫

口口日

按學科分哺

業(yè)庫

乳、鳥、爬行、

區(qū)按藏品材質(zhì)分按藝術品材質(zhì)工程技術

兩棲、魚、昆

務庫類,可包括書分類,可包括書產(chǎn)品庫、科

蟲、無脊椎動

房畫、金屬器具、畫、油畫、雕技展品庫、

物、植物、古生

區(qū)區(qū)陶瓷、玉石、織塑、民間工藝、模型庫、音

物類等庫,按標

繡、木器等庫家具等庫像資料庫

本制作方法分浸

制、干制標本庫

清潔間、晾置清潔間、晾置

口口口

間、干燥間、消間、干燥間、消清洗間、晾置按工藝要

毒(熏蒸、冷毒(熏蒸、冷間、冷凍消毒間求配置

凍、低氧)室凍、低氧)室

區(qū)

11

續(xù)表4.1.1

主要用房組成

區(qū)

功能區(qū)

域科學與技術類博物館

或用房歷史類、綜合類

分藝術類博物館技術博物館、

類別博物館自然博物館

類科技館

書畫裝棱及修書畫裝被及修動物標本制作

復用房、油畫修復用房、油畫修用房、植物標本

復室、實物修復復室、實物修復制作用房、化石

藏用房(陶瓷、金用房(陶瓷、金修理室、模型制

品屬、漆木等)、屬、漆木等)、作室、藥品庫、

按工藝要

技藥品庫、臨時庫藥品庫、臨時庫臨時庫

求配置

鑒定實驗室、鑒定實驗室、

區(qū)

業(yè)修復工藝實驗修復工藝實驗生物實驗室、

室、儀器室、材室、儀器室、材儀器室、藥品

務料庫、藥品庫、料庫、藥品庫、庫、臨時庫

臨時庫臨時庫

區(qū)

攝影用房、

攝影用房、研攝影用房、研攝影用房、研研究室、展

域業(yè)

究室、展陳設計究室、展陳設計究室、展陳設計陳設計室、

室、閱覽室、資室、閱覽室、資室、閱覽室、資閱覽室、資

料室、信息中心料室、信息中心料室、信息中心料室、信息

中心

J主L壇,

用美工室、

美工室、展品美工室、展品美工室、展品

房展品展具制

展具制作與維修展具制作與維修展具制作與維修

作與維修用

用房、材料庫用房、材料庫用房、材料庫

房、材料庫

行政辦公室、行政辦公室、行政辦公室、行政辦公

接待室、會議接待室、會議接待室、會議室、接待室、

行室、物業(yè)管理室、物業(yè)管理室、物業(yè)管理會議室、物

政用房用房用房業(yè)管理用房

區(qū)安全保衛(wèi)

理安全保衛(wèi)用安全保衛(wèi)用安全保衛(wèi)用

域用房、消防

區(qū)房、消防控制房、消防控制房、消防控制

控制室、建

室、建筑設備監(jiān)室、建筑設備監(jiān)室、建筑設備監(jiān)

筑設備監(jiān)

控窒控室控室

控室

12

續(xù)表4.1.1

主要用房組成

區(qū)

功能區(qū)

域科學與技術類博物館

或用房歷史類、綜合類

分藝術類博物館

類別博物館技術博物館、

類自然博物館

科技館

職工更衣

職工更衣室、職工更衣室、職工更衣室、

室、職工

1i附職工餐廳職工餐廳職工餐廳

餐廳

政屬

區(qū)用

設備機房、

域房設備機房、行設備機房、行設備機房、行

行政庫房、

政庫房、車庫政庫房、車庫政庫房、車庫

車庫

注:1當綜合類博物館、科技館等設有自然部或存有自然類藏品時,可按自然博

物館的要求設置相關用房;當技術博物館、科技館等存有科技類文物時,

可按歷史類博物館的要求設置相關用房。

2當藝術類博物館的藏品以古代藝術品為主時,其藏品庫區(qū)的用房組成可與

歷史類博物館相同0

4.1.2博物館建筑設計應根據(jù)工藝設計的要求確定各功能空間

的面積分配。陳列展覽區(qū)、藏品庫區(qū)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

例可按表4.1.2的規(guī)定,并應通過工藝設計確定。

表4.1.2陳列展覽區(qū)、藏品庫區(qū)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

博物館功能區(qū)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c%)

功能區(qū)

類別特大型大型大中型中型小型

歷史類陳列

25~3530~4035~4540~5550~75

藝術類展覽區(qū)

(以古代藝術藏品

20~2518~2512~20lO~15二三8

藏品為主)庫區(qū)

陳列

藝術類30~4035~4540~5045~5550~75

展覽區(qū)

(以現(xiàn)代藝術

藏品

藏品為主)15~2'O15~2012~1810~15二三8

庫區(qū)

13

續(xù)表4.1.2

博物館功能區(qū)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c%)

功能區(qū)

類別特大型大型大中型中型小型

陳列

25~3530~4035~4540~5550~75

自然展覽區(qū)

博物館藏品

科20~2518~2512~2010~15二三8

庫區(qū)

與技術

按工藝設計要求確定

技博物館

展覽

類55~6060~6565~7065~75

教育區(qū)

科技館

藏品

10~1510~155~155~15

庫區(qū)

陳列

25~3530~4035~4540~5550~70

展覽區(qū)

綜合類

藏品

20~2518~2515~2010~15二三10

庫區(qū)

注:科技館通常將展覽用房與教育用房合稱為展覽教育區(qū),因此面積比例按展覽

教育區(qū)列出。

4.1.3博物館建筑的藏{展)品出入口、觀眾出入口、員工出

入口應分開設置。公眾區(qū)域與行政區(qū)域、業(yè)務區(qū)域之間的通道應

能關閉。

4.1.4博物館建筑內(nèi)的觀眾流線與藏(展)品流線應各自獨立,

不應交叉;食品、垃圾運送路線不應與藏(展)品流線交叉。

4.1.5博物館建筑的藏晶保存場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飲水點、廁所、用水的機房等存在積水隱患的房間,不

應布置在藏品保存場所的上層或同層貼鄰位置。

2當用水消|坊的房間需設置在藏晶庫房、展廳的上層或同

層貼鄰位置時,應有防水構造措施和排除積水的設施。

14

3藏晶保存場所的室內(nèi)不應有與其無關的管線穿越。

4.1.6公眾區(qū)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有地下層時,地下層地面與出人口地坪的高差不宜大

于10m;

2除工藝設計要求外,展廳與教育用房不宜穿插布置;

3貴賓接待室應與陳列展覽區(qū)聯(lián)系方便,且其布置宜避免

貴賓與觀眾相互干擾;

4當綜合大廳、報告廳、影視廳或臨時展廳等兼具慶典、

禮儀活動、新聞發(fā)布會或社會化商業(yè)活動等功能時,其空間尺

寸、設施和設備容量、疏散安全等應滿足使用要求,并宜有獨立

對外的出人口;

5為學齡前兒童專設的活動區(qū)、展廳等,應設置在首層、

二層或三層,并應為獨立區(qū)域,且宜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設于

高層建筑內(nèi)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

4.1.7通向室外的藏品庫區(qū)或展廳的貨運出人口,應設置裝卸

平臺或裝卸間;裝卸平臺或裝卸間應滿足工藝設計要求,且應有

防止污物、灰塵和水進入藏品庫區(qū)或展廳的設施,并應有安全防

范及監(jiān)控設施。

4.1.8博物館建筑內(nèi)藏品、展品的運送通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通道應短捷、方便。

2通道內(nèi)不應設置臺階、門檻;當通道為坡道時,坡道的

坡度不應大于1:20。

3當藏品、展品需要垂直運送時應設專用貨梯,專用貨梯

不應與觀眾、員工電梯或其他工作貨梯合用,且應設置可關閉的

候梯間。

4通道、門、洞、貨梯轎廂及轎廂門等,其高度、寬度或

深度尺寸、荷載等應滿足藏品、展品及其運載工具通行和藏具、

展具運送的要求。

5對溫濕度敏感的藏品、展品的運送通道,不應為露天。

6應設置防止無關人員進入通道的技術防范和實體防護

15

設施。

4.1.9公眾區(qū)域的廁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陳列展覽區(qū)的使用人數(shù)應按展廳凈面積0.2人1m2計算;

教育區(qū)使用人數(shù)應按教育用房設計容量的80%計算。陳列展覽

區(qū)與教育區(qū)廁所衛(wèi)生設施數(shù)量應符合表4.1.9的規(guī)定,并應按使

用人數(shù)計算確定,且使用人數(shù)的男女比例均應按1:1計。

2茶座、餐廳、商店等的廁所應符合相關建筑設計標準的

規(guī)定。

3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的規(guī)

定,并宜配置嬰童擱板和喂養(yǎng)母乳座椅;特大型館、大型館應設

無障礙廁所和無性別廁所。

4為兒童展廳服務的廁所的衛(wèi)生設施宜有50%適于兒童

使用。

表4.1.9廁所衛(wèi)生設施數(shù)量

陳列展覽區(qū)教育區(qū)

設施

男女男女

大便器每60人設1個每20人設1個每40人設1個每13人設1個

小便器每30人設1個每20人設1個

洗手盆每60人設1個每40人設1個每40人設1個每25人設1個

4.1.10業(yè)務區(qū)域和行政區(qū)域的飲水點和廁所距最遠工作點的距

離不應大于50m;衛(wèi)生設施的數(shù)量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城市公

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的規(guī)定,并應按工藝設計確定的工作

人員數(shù)量計算確定。

4.1.11應在博物館建筑內(nèi)的適當?shù)奈恢迷O清潔用水池、清潔工

具儲藏室、清潔工人體息間、垃圾間。

4.1.12鍋爐房、冷凍機房、變電所、汽車庫、冷卻塔、餐廳、

廚房、食品小賣部、垃圾間等可能危及藏品安全的建筑、用房或

設施應遠離藏品保存場所布置。

4.1.13當職工餐廳與觀眾餐廳合用時,應設置避免非工作人員

16

進入業(yè)務區(qū)域或行政區(qū)域的安全設施。

4.2陳列展覽區(qū)

4.2.1陳列展覽區(qū)的平面組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滿足陳列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順序性和觀眾選擇性參觀的

需要;

2觀眾流線的組織應避免重復、交叉、缺漏,其順序宜按

順時針方向;

3除小型館外,臨時展廳應能獨立開放、布展、撤展;當

個別展廳封閉維護或布展調(diào)整時,其他展廳應能正常開放。

4.2.2展廳的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分間及面積應滿足陳列內(nèi)容(或展項)完整性、展品布

置及展線長度的要求,并應滿足展陳設計適度調(diào)整的需要;

2應滿足觀眾觀展、通行、休息和抄錄、臨摹的需要;

3展廳單跨時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時的柱距不宜小

于7m。

4.2.3展廳凈高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展廳凈高可按下式確定:

h二三α十b+c(4.2.3)

式中:h一一凈高(m);

α燈具的軌道及吊掛空間,宜取O.4m;

b→--廳內(nèi)空氣流通需要的空間,宜取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